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

申请号 CN202211726358.3 申请日 2022-12-30 公开(公告)号 CN116240867A 公开(公告)日 2023-06-09
申请人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白国文; 胡峰军; 丁德斌; 孙保虎; 杨洪祥; 王定略;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包括沿船闸闸室两侧的 混凝土 闸墙中设置的竖向空间,所述竖向空间内分别设有逃生浮体,所述逃生浮体通过若干可解 锁 锁定装置与所述混凝土闸墙连接,所述逃生浮体在锁定状态下位于 水 下靠近闸室 底板 处,所述逃生浮体的外周还与所述混凝土闸墙之间设有若干滚动 支撑 装置;所述混凝土闸墙上靠向所述逃生浮体的一面还设有若干闸墙踏步,所述闸墙踏步在高度方向上从下游最低通航水位起开始布置至闸顶高程。本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通过逃生浮体和闸墙踏步等结构,能够为闸室水域内大流量人群的救援逃生提供逃生空间和逃生路线,消除了攀爬垂直爬梯时失足落水安全隐患,提高了逃生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权利要求

1.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船闸闸室两侧的混凝土闸墙中设置的竖向空间,所述竖向空间与闸室域连通,所述竖向空间内分别设有逃生浮体,所述逃生浮体通过若干可解锁定装置与所述混凝土闸墙连接,所述逃生浮体在锁定状态下位于水下靠近闸室底板处,所述逃生浮体的外周还与所述混凝土闸墙之间设有若干滚动支撑装置;所述混凝土闸墙上靠向所述逃生浮体的一面还设有若干闸墙踏步,所述闸墙踏步在高度方向上从下游最低通航水位起开始布置至闸顶高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空间从横截面上看,在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位于所述混凝土闸墙内的容纳空间,所述逃生浮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逃生浮体的外轮廓与所述竖向空间的内周相适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浮体包括浮体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浮体盖板下方的若干浮筒,所述浮体盖板的下方设有若干卡接件,所述浮筒的上方四周设有安装法兰边,所述安装法兰边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所述浮体盖板的侧边缘还设有若干扣件,所述扣件用于连接位于所述浮体盖板下方外边缘的所述浮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盖板为多层金属盖板,所述金属盖板之间通过支撑龙骨连接,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防滑纹路以及若干沥水孔;所述浮筒为PE浮筒,所述浮筒的中部还设有流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浮体的一侧还向所述闸室水域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为常闭式电磁锁,所述常闭式电磁锁的锁体嵌设安装在所述混凝土闸墙中,并通过防水套管将线缆从所述混凝土闸墙中引出,所述常闭式电磁锁的吸附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逃生浮体的外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包括远程控制的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安装在所述逃生浮体的下方,所述智能锁的锁口处连接有锁链,所述锁链的另一端连接在锚固在闸室底板中的拉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支撑装置包括支架和滚轮,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逃生浮体上靠近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处,所述支架上安装所述滚轮,所述滚轮抵接所述混凝土闸墙的墙壁;或者所述混凝土闸墙的墙壁上设有若干竖向滑槽,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竖向滑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侧的所述混凝土闸墙上分别布置两道反向的所述闸墙踏步,所述闸墙踏步从下至上每间隔2~3m高程布置移除休憩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利用所述逃生浮体逃生救援的方法:当船舶在闸室水域内失事时,船闸运营管理人员通过远程控制终端打开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的开关,所述逃生浮体借用自身浮自动上浮至闸室水域的水面,失事人员第一时间从失事船舶或闸室水域逃离至所述逃生浮体,随后通过所述逃生浮体从所述闸墙踏步逃生至闸顶路面,对于体力不足或者老幼人员待在所述逃生浮体上或者移动至休憩平台处等待救援。

说明书全文

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到运工程通航建筑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渠化河流的枢纽一般设置有船闸或升船机等通航建筑物,以满足船舶通航需求。目前国内现有船闸更多以考虑货运船舶通航为主,船闸闸室内一般沿顺水流方向间隔一定间距布置有垂直爬梯,以供人员从船舶甲板攀爬至闸顶路面。
[0003]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15595463U)公开了一种闸室逃生梯,它包括缆桩、连接件和救生梯,在紧急情况下无需在船舶舱室顶部和闸顶架设梯子。该闸室逃生梯虽然能够作为事故发生时船舶人员逃生的通道,但是人员数量较多时,依靠逃生梯逃生,效果较差,而且容易引起争抢的次生事故,没有爬上逃生梯的人员仍处于水中或者事故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对于体不足的人员,较高的逃生梯也不利于其逃生。
[0004] 随着更多游客选择体验乘船过闸,客运船舶过闸需求越来越高。由于货运船舶船员较少,人员密度低,闸室内垂直爬梯尚基本可满足货运船舶人员撤离需求。但客运船舶载客人数多,人员密度大,一旦船舶发生失火、倾覆的问题,现有垂直爬梯无法满足人员的快速逃生救援需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包括沿船闸闸室两侧的混凝土闸墙中设置的竖向空间,所述竖向空间与闸室水域连通,所述竖向空间内分别设有逃生浮体,所述逃生浮体通过若干可解锁定装置与所述混凝土闸墙连接,所述逃生浮体在锁定状态下位于水下靠近闸室底板处,所述逃生浮体的外周还与所述混凝土闸墙之间设有若干滚动支撑装置;所述混凝土闸墙上靠向所述逃生浮体的一面还设有若干闸墙踏步,所述闸墙踏步在高度方向上从下游最低通航水位起开始布置至闸顶高程。
[0008] 本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通过闸室混凝土闸墙临水侧布置所述逃生浮体和闸墙踏步等结构,能够为闸室水域内大流量人群的救援逃生提供逃生空间和逃生路线,消除了攀爬垂直爬梯时失足落水安全隐患,提高了逃生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0009] 在所述混凝土闸墙内设置所述竖向空间能够容纳放置所述逃生浮体,所述竖向空间与闸室水域是连通的,能够让水进入所述竖向空间;所述逃生浮体通过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临时固定,能够在正常无事故的情况下让所述逃生浮体一直停留在水下,能够保证逃生浮体在未解锁前不会随闸室内灌泄水而摇摆漂泊;一旦出现水域事故,能够立即打开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让所述逃生浮体随水的浮力而快速上升形成一处逃生对接平台,方便大量的人员转移至所述逃生浮体上,逃生浮体本身能够容纳接收较多人员,避免人员待在水中或者事故地点,有利于后续逃生和救援,也不会因为争夺有限的垂直爬梯逃生而造成次生事故,也避免了有限的垂直爬梯而影响人员逃生。
[0010] 将所述逃生浮体可解锁固定在水下区域,一方面不影响闸室水域中船舶的正常运转和通行,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非固定式浮体长期随闸室水域灌泄而频繁升降造成的磨损和损坏,能够提升逃生浮体的寿命,使其在关键时刻发挥出重要的逃生救援作用。
[0011] 在所述混凝土闸墙上设置所述闸墙踏步,能够在任意水面位置与上浮的所述逃生浮体对接,能够让逃生的人员利用闸墙踏步转移至闸室上方的地面空间,也方便救援人员从所述闸墙踏步下至所述逃生浮体上进行救援,方便转移老弱病残。
[0012] 在所述逃生浮体的外周设置所述滚动支撑装置,一方面能够让所述逃生浮体与所述混凝土闸墙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其能够相对于混凝土闸墙上升移动,这个间隙一般小于10cm,在3‑5cm之间较佳;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滚动式支撑进行移动,方便整个逃生浮体平稳快速的上浮。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空间从横截面上看,在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位于所述混凝土闸墙内的容纳空间,所述逃生浮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逃生浮体的外轮廓与所述竖向空间的内周相适配设置。
[0014] 也就是所述竖向空间不是完全开放的C形结构,而是在两端设有容纳空间,使得所述逃生浮体的两端能够容纳在这个区域,形成整体的限位,在上浮过程中,逃生浮体不会因为水流而漂向其它地方,有利于提升逃生救援的准确性。
[0015]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浮体包括浮体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浮体盖板下方的若干浮筒,所述浮体盖板的下方设有若干卡接件,所述浮筒的上方四周设有安装法兰边,所述安装法兰边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所述浮体盖板的侧边缘还设有若干扣件,所述扣件用于连接位于所述浮体盖板下方外边缘的所述浮筒。
[0016] 所述浮筒能够提供足够的浮力支撑所述浮体盖板及其上方的逃生人员,所述浮体盖板能够形成大面积的逃生救援平台,具有较好的人员接纳能力。采用卡接件、安装法兰边和扣件的连接安装方式,便于逃生浮体的制作和维护,整体结构简单,也避免使用螺钉等尖锐连接件,避免人员在逃生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
[0017] 进一步的,所述浮体盖板为多层金属盖板,如盖板、合金盖板等,所述金属盖板之间通过支撑龙骨连接,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防滑纹路以及若干沥水孔;所述浮筒为PE浮筒,所述浮筒的中部还设有流水通道。
[0018] 采用多层钢盖板和支撑龙骨的连接方式形成的浮体盖板,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适合作为逃生平台使用,钢盖板也可以使用高强度的铝合金盖板,重量会更轻;在金属盖板上设置防滑纹路能够避免逃生人员在湿滑的水体上打滑摔倒,提升逃生救援成功率和效果;所述沥水孔的设置,一方面在所述逃生浮体上浮的过程中能够让水流通过,减少水压,方便逃生浮体快速上行,另一方面能够减少上浮后的浮体盖板上水的聚集。采用PE浮筒,具有较好的耐用性,所述流水通道的设置方便排水,减少水在浮体上的聚集。
[0019]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浮体的一侧还向所述闸室水域方向延伸。这种情形下,能够让逃生浮体更接近闸室水域中部的区域,有利于船舶上的人员快速转移至逃生浮体上,距离的缩短,使得游过去和借助踏板搭接逃生的可能性更高。
[0020] 进一步的,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为常闭式电磁锁,所述常闭式电磁锁的锁体嵌设安装在所述混凝土闸墙中,并通过防水套管将线缆从所述混凝土闸墙中引出,所述常闭式电磁锁的吸附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逃生浮体的外侧壁上。利用所述常闭式电磁锁,方便船闸管理人员在控制室内控制其同步解锁。
[0021] 或者,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包括远程控制的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安装在所述逃生浮体的下方,所述智能锁的锁口处连接有锁链,所述锁链的另一端连接在锚固在闸室底板中的拉环上。智能锁的设置也方便闸室管理人员通过远程终端进行解锁,也可以使用其它机械解除的方式进行解锁,保证所述逃生浮体能够及时上浮即可。
[0022] 实际布置过程中,所述船闸闸室的上方设有视频监控系统和警报系统,一旦监控到船舶事故,能够及时将信息传递至控制室,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让船舶上的人员进行报警求救。
[0023]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支撑装置包括支架和滚轮,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逃生浮体上靠近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处,所述支架上安装所述滚轮,所述滚轮抵接所述混凝土闸墙的墙壁;或者所述混凝土闸墙的墙壁上设有若干竖向滑槽,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竖向滑槽中。
[0024] 进一步的,每侧的所述混凝土闸墙上分别布置两道反向的所述闸墙踏步,能够从多个方向上进行逃生;所述闸墙踏步从下至上每间隔2~3m高程布置移除休憩平台,方便逃生的人员在中途休息补充体力。
[0025] 进一步的,还包括利用所述逃生浮体逃生救援的方法:当船舶在闸室水域内失事时,船闸运营管理人员通过远程控制终端打开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的开关,所述逃生浮体借用自身浮力自动上浮至闸室水域的水面,失事人员第一时间从失事船舶或闸室水域逃离至所述逃生浮体,随后通过所述逃生浮体从所述闸墙踏步逃生至闸顶路面,对于体力不足或者老幼人员待在所述逃生浮体上或者移动至休憩平台处等待救援。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通过闸室混凝土闸墙临水侧布置所述逃生浮体和闸墙踏步等结构,能够为闸室水域内大流量人群的救援逃生提供逃生空间和逃生路线,消除了攀爬垂直爬梯时失足落水安全隐患,提高了逃生救援效率和成功率;2、所述逃生浮体通过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临时固定,能够在正常无事故的情况下让所述逃生浮体一直停留在水下,能够保证逃生浮体在未解锁前不会随闸室内灌泄水而摇摆漂泊;一旦出现水域事故,能够立即打开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让所述逃生浮体随水的浮力而快速上升形成一处逃生对接平台,方便大量的人员转移至所述逃生浮体上,有利于后续逃生和救援,也不会因为争夺有限的垂直爬梯逃生而造成次生事故,也避免了有限的垂直爬梯而影响人员逃生;3、将所述逃生浮体可解锁固定在水下区域,一方面不影响闸室水域中船舶的正常运转和通行,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非固定式浮体长期随闸室水域灌泄而频繁升降造成的磨损和损坏;4、所述闸墙踏步,能够在任意水面位置与上浮的所述逃生浮体对接,能够让逃生的人员利用闸墙踏步转移至闸室上方的地面空间,也方便救援人员从所述闸墙踏步下至所述逃生浮体上进行救援;5、在所述逃生浮体的外周设置所述滚动支撑装置,一方面能够让所述逃生浮体与所述混凝土闸墙之间保持一定的移动间隙,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滚动式支撑进行移动,方便整个逃生浮体平稳快速的上浮。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发明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的船闸闸室布置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发明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的逃生浮体布置示意图;
[0029] 图3为本发明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的立面示意图;
[0030] 图4为本发明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的断面示意图;
[0031] 图5为本发明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的逃生浮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 图6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 图7为本发明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的可解锁锁定装置布置示意图;
[0034] 图8为本发明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的另一种可解锁锁定装置的布置示意图;
[0035] 图9为本发明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的另一种滚动支撑装置的布置示意图;
[0036] 图10为本发明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的混凝土闸墙上滑槽的布置示意图;
[0037] 图11为本发明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的另一种逃生浮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中:1、混凝土闸墙;2、竖向空间;201、容纳空间;3、闸室水域;4、踏步;5、休憩平台;6、逃生浮体;601、浮体盖板;602、浮筒;603、支撑龙骨;604、卡接件;605、安装法兰边;606、扣件;607、流水通道;7、可解锁锁定装置;8、闸室底板;9、滚动支撑装置;901、支架;
902、滚轮;10、常闭式电磁锁;11、吸附板;12、智能锁;13、锁链;14、拉环;15、竖向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1] 实施例一:
[0042] 如图1~图7所示,一种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包括沿船闸闸室两侧的混凝土闸墙1中设置的竖向空间2,所述竖向空间2与闸室水域3连通,所述竖向空间2内分别设有逃生浮体6,所述逃生浮体6通过若干可解锁锁定装置7与所述混凝土闸墙1连接,所述逃生浮体6在锁定状态下位于水下靠近闸室底板8处,所述逃生浮体6的外周还与所述混凝土闸墙1之间设有若干滚动支撑装置9;所述混凝土闸墙1上靠向所述逃生浮体6的一面还设有若干闸墙踏步4,所述闸墙踏步4在高度方向上从下游最低通航水位起开始布置至闸顶高程。
[0043] 本船闸闸室逃生救援系统通过闸室混凝土闸墙1临水侧布置所述逃生浮体6和闸墙踏步4等结构,能够为闸室水域内大流量人群的救援逃生提供逃生空间和逃生路线,消除了攀爬垂直爬梯时失足落水安全隐患,提高了逃生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0044] 在所述混凝土闸墙1内设置所述竖向空间2能够容纳放置所述逃生浮体6,所述竖向空间2与闸室水域3是连通的,能够让水进入所述竖向空间2;所述逃生浮体6通过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7临时固定,能够在正常无事故的情况下让所述逃生浮体6一直停留在水下,能够保证逃生浮体6在未解锁前不会随闸室内灌泄水而摇摆漂泊;一旦出现水域事故,能够立即打开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7让所述逃生浮体6随水的浮力而快速上升形成一处逃生对接平台,方便大量的人员转移至所述逃生浮体6上,逃生浮体6本身能够容纳接收较多人员,避免人员待在水中或者事故地点,有利于后续逃生和救援,也不会因为争夺有限的垂直爬梯逃生而造成次生事故,也避免了有限的垂直爬梯而影响人员逃生。
[0045] 将所述逃生浮体6可解锁固定在水下区域,一方面不影响闸室水域中船舶的正常运转和通行,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非固定式浮体长期随闸室水域灌泄而频繁升降造成的磨损和损坏,能够提升逃生浮体的寿命,使其在关键时刻发挥出重要的逃生救援作用。
[0046] 在所述混凝土闸墙1上设置所述闸墙踏步4,能够在任意水面位置与上浮的所述逃生浮体6对接,能够让逃生的人员利用闸墙踏步4转移至闸室上方的地面空间,也方便救援人员从所述闸墙踏步4下至所述逃生浮体上进行救援,方便转移和营救老弱病残。
[0047] 在所述逃生浮体6的外周设置所述滚动支撑装置9,一方面能够让所述逃生浮体6与所述混凝土闸墙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其能够相对于混凝土闸墙1上升移动,这个间隙一般小于10cm,在3‑5cm之间较佳;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滚动式支撑进行移动,方便整个逃生浮体6平稳快速的上浮。
[0048] 所述逃生浮体6还能够反复多次利用,当一次事故逃生营救完毕,处理好事故船舶后,通过泄水让水位降低至最低,此时所述逃生浮板也随之落下,然后再次利用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7连接固定所述逃生浮体6,以待下次使用。在闸室的日常或者定期维护过程中,也需要对所述逃生浮体进行维护,以确保其各个模均为正常。
[0049]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空间2从横截面上看,在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位于所述混凝土闸墙1内的容纳空间201,所述逃生浮体6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201中,所述逃生浮体6的外轮廓与所述竖向空间2的内周相适配设置。
[0050] 也就是所述竖向空间2不是完全开放的C形结构,而是在两端设有容纳空间201,使得所述逃生浮体6的两端能够容纳在这个区域,形成整体的限位,在上浮过程中,逃生浮体6不会因为水流而漂向其它地方,有利于提升逃生救援的准确性。
[0051]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浮体6包括浮体盖板601,以及阵列设置在所述浮体盖板601下方的若干浮筒602,所述浮体盖板601的下方设有若干卡接件604,所述浮筒602的上方四周设有安装法兰边605,所述安装法兰边605与所述卡接件604连接;所述浮体盖板601的侧边缘还设有若干扣件606,所述扣件606用于连接位于所述浮体盖板601下方外边缘的所述浮筒602。
[0052] 所述浮筒602能够提供足够的浮力支撑所述浮体盖板601及其上方的逃生人员,所述浮体盖板601能够形成大面积的逃生救援平台,具有较好的人员接纳能力。采用卡接件604、安装法兰边605和扣件606的连接安装方式,便于逃生浮体的制作和维护,整体结构简单,也避免使用螺钉等尖锐连接件,避免人员在逃生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
[0053] 进一步的,所述浮体盖板601为多层金属盖板,如钢盖板、铝合金盖板等,所述金属盖板之间通过支撑龙骨603连接,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防滑纹路以及若干沥水孔;所述浮筒602为PE浮筒,所述浮筒602的中部还设有流水通道607。
[0054] 采用多层钢盖板和支撑龙骨的连接方式形成的浮体盖板601,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适合作为逃生平台使用,钢盖板也可以使用高强度的铝合金盖板,重量会更轻;在金属盖板上设置防滑纹路能够避免逃生人员在湿滑的水体上打滑摔倒,提升逃生救援成功率和效果;所述沥水孔的设置,一方面在所述逃生浮体上浮的过程中能够让水流通过,减少水压,方便逃生浮体快速上行,另一方面能够减少上浮后的浮体盖板601上水的聚集。采用PE浮筒,具有较好的耐用性,所述流水通道607的设置方便排水,减少水在浮体上的聚集。
[0055] 进一步的,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7为常闭式电磁锁10,所述常闭式电磁锁10的锁体嵌设安装在所述混凝土闸墙1中,并通过防水套管将线缆从所述混凝土闸墙1中引出,所述常闭式电磁锁10的吸附板11固定安装在所述逃生浮体6的外侧壁上。利用所述常闭式电磁锁10,方便船闸管理人员在控制室内控制其同步解锁。
[0056] 所述常闭式电磁锁可以选用市售的成熟产品,通过电磁控制的方式便于控制其与吸附板11的吸附和分离操作,可以选择吸附力较大的电磁锁,多个所述常闭式电磁锁间隔的分布在所述逃生浮体的外周设置,从整个外周的方向提供吸力临时固定所述逃生浮体。
[0057] 实际布置过程中,所述船闸闸室的上方还设有视频监控系统和警报系统,一旦监控到船舶事故,能够及时将信息传递至控制室,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让船舶上的人员进行报警求救。
[0058]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支撑装置9包括支架901和滚轮902,所述支架901安装在所述逃生浮体6上靠近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7处,所述支架901上安装所述滚轮902,所述滚轮902抵接所述混凝土闸墙1的墙壁。解锁后,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配合四周设置的所述滚轮902,能够很好的让所述逃生浮体6沿所述竖向空间2向上移动,直至水面。
[0059] 进一步的,每侧的所述混凝土闸墙1上分别布置两道反向的所述闸墙踏步4,能够从多个方向上进行逃生;所述闸墙踏步4从下至上每间隔2~3m高程布置移除休憩平台5,方便逃生的人员在中途休息补充体力。所述闸墙踏步4在混凝土闸墙1施工时通过模板浇筑成型。
[0060] 进一步的,利用所述逃生浮体逃生救援的方法为:当船舶在闸室水域内失事时,船闸运营管理人员通过远程控制终端或者在控制室内打开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7的开关,一键解锁所有的锁定,所述逃生浮体6借用自身浮力自动上浮至闸室水域3的水面,失事人员第一时间从失事船舶或闸室水域逃离至所述逃生浮体6,随后通过所述逃生浮体6从所述闸墙踏步4逃生至闸顶路面,对于体力不足或者老幼人员则可以待在所述逃生浮体6上或者移动至休憩平台5处等待救援。通过这种逃生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逃生救援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0061] 实施例二:
[006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可锁定解锁装置。
[0063] 如图8所示,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7包括远程控制的智能锁12,所述智能锁12安装在所述浮体盖板601的下方,所述智能锁12的锁口处连接有锁链13,所述锁链13的另一端连接在锚固在闸室底板8中的拉环14上。智能锁12的设置也方便闸室管理人员通过远程终端进行解锁。
[0064] 所述智能锁包括金属材质的锁体,所述锁体内设有主板和多种位置传感器,主板上集成有GPS、GPRS、电源、存储等模块,通过物联网系统能够收发指令进行解锁操作。当智能锁接收到开锁命令时,电机带动偏心圆盘转动,通过圆盘上的拨杆拨开插销,让锁在弹簧拉力下自动收回,以释放所述锁链13。解锁后,所述锁链掉落,所述逃生浮体即会上升。
[0065] 采用这种连接方式,能减少所述可解锁锁定装置7的使用数量,通常在四处分别设置一套即可固定整个逃生浮体;所述拉环14通过锚固的方式预设在所述闸室底板8中,能够提供足够的拉力。
[0066] 实施例三:
[006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滚动支撑装置。
[0068]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混凝土闸墙1的墙壁上设有若干竖向滑槽15,所述滚轮902设置在所述竖向滑槽15中,所述竖向滑槽15的截面可以为T形,通过这种滑槽的设置,对所述滚轮902具有限位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0069] 实施例四:
[0070]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逃生浮体的结构。
[0071] 如图11所示,所述逃生浮体6的一侧还向所述闸室水域3的方向延伸。这种情形下,能够让逃生浮体6更接近闸室水域3中部的区域,有利于船舶上的人员快速转移至逃生浮体上,距离的缩短,使得游过去和借助踏板搭接逃生的可能性更高。
[007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