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度式挡

申请号 CN201810782008.6 申请日 2018-07-17 公开(公告)号 CN108978503B 公开(公告)日 2024-01-30
申请人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孔令伟; 徐岩; 薛春晓; 胡昌涛; 李舟; 刘志; 李凯崇; 张立伟; 韩龙武; 杨松; 李永刚; 邹振兴; 郑平;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可调节 角 度式挡 雪 墙,包括 基础 、立柱、转柱、挡 风 扇页和横 支撑 ,所述基础设置于地面以下,所述立柱预埋于基础内部且高出地面,所述立柱间设置所述横支撑,所述横支撑与所述转柱转动连接,所述挡风扇页与所述转柱连接,所述挡风扇页工作时与风吹雪方向垂直。本发明的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通过对挡风扇页旋转角度的调节,能够保持实时挡风扇页与风吹雪方向垂直,在透风率相同的情况下达到最优的挡雪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节度式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立柱、转柱、挡扇页和横支撑,所述基础设置于地面以下,所述立柱预埋于基础内部且高出地面,所述立柱间设置所述横支撑,所述横支撑与所述转柱转动连接,所述挡风扇页与所述转柱连接,所述挡风扇页工作时与风吹雪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撑为若干根,且从下至上均匀分布于所述立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最下侧的所述横支撑距离地面的最小距离为10cm,相邻的所述横支撑的间距为60cm‑10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立柱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转柱,相邻的所述转柱间距为60cm‑10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扇页为带有窗框的挡雪网,所述窗框的大小为60cm×60cm‑100cm×10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雪网的透风率为
50%‑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顶端与地面间还设置有斜拉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最下侧的所述横支撑上套设有与所述转柱数量相等的第一锥齿轮,所述转柱上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最下侧的所述横支撑上一端连接有摇杆或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总高3m‑8m,所述立柱、所述转柱和所述横支撑均由管制得。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调节度式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挡雪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

背景技术

[0002] 吹雪是一种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多相流的天气现象,它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流体,对车辆行驶有较大的危害性。
[0003] 目前使用挡雪栅栏来阻挡风吹雪的危害。当风吹雪穿越挡雪栅栏时,一部分由于受到挡雪栅栏的阻挡作用,损耗风能,在挡雪栅栏前面形成涡流,使风吹雪的风速迅速下降,削弱气流带动雪粒的能量,使大量风吹雪雪粒沉积在挡雪栅栏前后,形成积雪。
[0004] 不同透风率的挡雪栅栏对风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着很大差异,透风率越低,阻挡效果越好,风速减弱程度也越大,但同时风速恢复得也越快,从而其影响范围越小。根据风洞试验理论,发现透风率为50%~60%的挡雪栅栏阻挡效果最佳;挡雪栅栏的走向与主风向垂直,效果最佳。然而现有公路上的挡雪墙安装和布设都是固定式的,且与主风向垂直,并未考虑其他风向和风向变化的情况,而挡雪墙的挡雪效果与风向有较大的关系,当挡雪墙风向与风吹雪方向平行时,基本起不到挡雪效果。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挡风扇页的旋转角度可调节,能够保持挡风扇页与风吹雪方向垂直,达到最优的挡雪效果。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包括基础、立柱、转柱、挡风扇页和横支撑,所述基础设置于地面以下,所述立柱预埋于基础内部且高出地面,所述立柱间设置所述横支撑,所述横支撑与所述转柱转动连接,所述挡风扇页与所述转柱连接,所述挡风扇页工作时与风吹雪方向垂直。
[0008] 优选的,所述横支撑为若干根,且从下至上均匀分布于所述立柱上。
[0009] 优选的,最下侧的所述横支撑距离地面的最小距离为10cm,相邻的所述横支撑的间距为60cm‑100cm。
[0010]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立柱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转柱,相邻的所述转柱间距为60cm‑100cm。
[0011] 优选的,所述挡风扇页为带有窗框的挡雪网,所述窗框的大小为60cm×60cm‑100cm×100cm。
[0012] 优选的,所述挡雪网的透风率为50%‑60%。
[0013]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顶端与地面间还设置有斜拉筋。
[0014] 优选的,最下侧的所述横支撑上套设有与所述转柱数量相等的第一锥齿轮,所述转柱上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最下侧的所述横支撑上一端连接有摇杆或电机
[0015]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总高3m‑8m,所述立柱、所述转柱和所述横支撑均由管制得。
[0016]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7] 本发明的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通过对挡风扇页旋转角度的调节,能够保持实时挡风扇页与风吹雪方向垂直,在透风率相同的情况下达到最优的挡雪效果。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发明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挡风扇页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1‑基础,2‑立柱,3‑地面,4‑横支撑,5‑转柱,6‑挡风扇页,7‑摇杆,8‑第一锥齿轮,9‑第二锥齿轮,10‑管箍,11‑管套,12‑定位销孔,13‑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挡风扇页的旋转角度可调节,能够保持挡风扇页与风吹雪方向垂直,达到最优的挡雪效果。
[0025]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包括基础1、立柱2、转柱5、挡风扇页6和横支撑4,基础1设置于地面3以下,立柱2预埋于基础1内部且高出地面3,立柱2间设置横支撑4,横支撑4与转柱5转动连接。
[0027] 具体的,横支撑4为若干根,且从下至上均匀分布于立柱2上。其中,最下侧的横支撑4距离地面3的最小距离为10cm,相邻的横支撑4的间距为60cm‑100cm。相邻两个立柱2间设置有若干个转柱5,相邻的转柱5间距为60cm‑100cm。横支撑4和立柱2、转柱5组成了矩形网格框架,网格框架的间距适宜,要保障网格框架的强度和方便挡风扇页6的安装。
[0028] 挡风扇页6与转柱5连接,挡风扇页6工作时与风吹雪方向垂直。
[0029] 具体的,挡风扇页6为带有窗框的挡雪网,窗框的大小为60cm×60cm‑100cm×100cm。其中,挡风扇页6的窗框对角上还可以各设置一加强筋,使挡风扇页6更加坚固耐用。
挡雪网的透风率为50%‑60%。挡风扇页6和转柱5固定连接,转柱5带动挡风扇页6旋转。
[0030] 最下侧的横支撑4上套设有与转柱5数量相等的第一锥齿轮8,转柱5上设有第二锥齿轮9,第一锥齿轮8与第二锥齿轮9啮合,最下侧的横支撑4上一端连接有摇杆7或电机。其中,转柱5可以通过管箍10与最下侧的横支撑4活动连接(管箍10的内径大于横支撑4的外径)。本实施例中最下侧的横支撑4末端套设有一端管套11,管套11固定于立柱2上,最下侧的横支撑4末端和管套11上相匹配地设置有定位销孔12,当摇杆7转动一定角度时,可以通过定位销13插入定位销孔12,完成挡风扇页6角度的固定。还可以使用电机旋转挡风扇页6,可通过电机连接一减速箱后,减速箱再与最下侧的横支撑4末端连接。
[0031] 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总高3m‑8m,立柱2、转柱5和横支撑4均由钢管制得。立柱2的顶端与地面3间还设置有斜拉筋。
[0032] 本实施例中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安装在西北和东北风雪频率加大的地区,使用时将其安装在公路两侧。然后根据风向,转动摇杆7,调整挡风扇页6与风吹雪方向垂直,插上定位销13将挡风扇页6固定。此时,可最大限度的将风雪减弱,减小风雪对行车的影响。若风向改变,再转动摇杆7,调整挡风扇页6与风吹雪方向垂直即可。
[0033]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