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 桥梁 / 桥梁零件 / ·支座;铰合部件 / 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

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

申请号 CN202211258844.7 申请日 2022-10-14 公开(公告)号 CN115404767B 公开(公告)日 2024-05-10
申请人 石家庄铁道大学; 发明人 王军文; 刘彦伟; 田茂东; 郝玉军; 张学明; 李勇; 王义超; 郭进;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 隔震 支座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建筑 桥梁 隔震技术领域,三向减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及其内设中间连接板的竖向套筒,中间连接板与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之间分别设有 水 平减隔震组件及竖向减隔震组件,竖向套筒分别通过水平减隔震组件及竖向减隔震组件与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相连。在受到水平 地震 作用时,通过水平摩擦耗能及剪切 变形 消耗地震 能量 并提供水平复位,在受到竖向地震作用时,通过铅体屈服耗能及竖向摩擦耗能并提供竖向复位。本发明的水平减隔震组件和竖向减隔震组件相互独立,功能分工明确,对水平和竖向减隔震效果显著;同时降低了总体高度、抗拔能 力 强,提高整体 稳定性 及耐久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待减震结构的上部构件及下部构件相连的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竖向套筒,所述竖向套筒内部平固定中间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之间设有水平减隔震组件,用于实现水平减隔震及水平复位,所述中间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竖向减隔震组件,用于实现竖向减隔震及竖向复位;所述竖向套筒通过水平减隔震组件与上连接板相连、通过竖向减隔震组件与下连接板相连;
所述水平减隔震组件包括不锈、摩擦板和多个橡胶垫,所述摩擦板设置在中间连接板的上表面、且设置于竖向套筒的内部,所述不锈钢滑块设置于摩擦板与上连接板之间,所述竖向套筒的外侧设有一圈水平凸檐,多个橡胶垫间隔设置于凸檐与上连接板之间;
所述橡胶垫包括橡胶支座、上垫块及下垫块,所述上垫块固定于上连接板的下表面上,所述下垫块固定于竖向套筒的凸檐上表面,所述橡胶支座设置于上垫块与下垫块之间;
所述竖向套筒的四周间隔设有多个加劲板,所述加劲板与橡胶垫间隔设置;所述加劲板的竖向边缘固定在竖向套筒的外壁上、底部水平边缘固定在凸檐的上表面;
所述竖向减隔震组件包括铅挤压阻尼器、内部高强环簧组、竖向挡块、下钢套、盖板及其外侧的外部高强环簧组,所述下钢套的下端固定在下连接板上,所述下钢套的上部与竖向套筒的下端相连,所述盖板为环形板,所述盖板的外边缘与竖向套筒的上端相连,所述盖板的里侧边缘插于不锈钢滑块内;筒状的竖向挡块上端固定于中间连接板的下表面上,所述铅挤压阻尼器设置于中间连接板及下连接板之间、且置于竖向挡块的内侧;所述内部高强环簧组环绕于铅挤压阻尼器的外部,且设置于竖向挡块与下连接板之间;所述竖向套筒的凸檐下表面设有导向杆,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与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外部高强环簧组套装于导向杆的外部、且设置于竖向套筒的凸檐与下连接板之间;
所述铅挤压阻尼器包括内挡筒、挤压杆、铅块、外挡筒和中间板,所述外挡筒为底部敞口的筒体,所述外挡筒的下端固定在下连接板上、顶部设有与挤压杆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内挡筒为上下开口的管体,所述内挡筒设置于外挡筒的内侧底部、且固定于下连接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内挡筒的内孔能够与挤压杆滑动配合;所述挤压杆的中部设有球体状突起,所述突起的直径大于外挡筒顶部通孔直径,所述挤压杆的下端插于内挡筒的上端开口内、上端贯穿外挡筒后与中间板相连,所述中间板与中间连接板的下表面相连;所述铅块填充于内挡筒、挤压杆与外挡筒之间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钢套的上端间隔设有多个竖向长条孔,所述竖向套筒的下端筒壁上对应设有多个安装孔,高强螺栓贯穿长条孔及安装孔将竖向套筒与下钢套连接固定,所述高强螺栓设置于凸檐的下方;所述下钢套与竖向套筒之间的配合面上涂有阻尼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滑块的四周侧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底部与盖板的内侧边缘设有环形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套筒的上端设有突出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通过螺栓与盖板的外侧边缘固定相连。
5.一种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组装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三向减隔震支座:
步骤一:将内挡筒下端固定在下连接板上,之后依次安装挤压杆、铅块及外挡筒,再将外挡筒的下端固定在下连接板上,将中间板固定在挤压杆的顶部,将下钢套下端固定在下连接板上;
步骤二:加劲板固定在竖向套筒外侧,竖向挡块的上端固定到中间连接板上,再将中间连接板固定到竖向套筒内壁上,中间连接板与竖向挡块均设置在竖向套筒内侧;将导向杆固定到竖向套筒的凸檐底部,将外部高强环簧组套装在导向杆上;
步骤三:首先沿外挡筒周围安装内部高强环簧组,之后将步骤二拼装好的导向杆穿过步骤一中下连接板上的导向孔;利用高强螺栓将竖向套筒与下钢套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中间连接板与中间板固定连接;
步骤四:将摩擦板放置在中间连接板之上,再将不锈钢滑块放置在摩擦板上,不锈钢滑块、摩擦板和中间连接板三者圆心设置,之后将盖板放置在竖向套筒上部,盖板外边缘通过螺栓与竖向套筒连接固定;
步骤五:上垫块与橡胶支座顶面固定连接,下垫块与橡胶支座底部固定连接,再将下垫块与竖向套筒外侧凸檐固定连接,之后将不锈钢滑块固定在上连接板上,上垫块与上连接板固定连接;完成三向减隔震支座的装配;
(二)将制作好的三向减隔震支座通过螺栓与待减震结构的下部构件连接,待减震结构的下部构件上设有应用与导向杆配合的预留孔,为导向杆竖向移动提供空间。

说明书全文

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桥梁隔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隔震技术是通过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来实现的,隔震层由隔震支座和耗能元件组成,可有效阻隔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并且可以延长上部结构自振周期,减小共振效应,同时可利用耗能元件消耗大部分地震能量,以此来降低结构响应,防止结构在地震中发生破坏。
[0003] 三向减隔震支座将平减隔震机制与竖向减隔震原理进行有效结合,在技术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三向减隔震支座是目前广泛研究的一种减隔震装置。现有三向减隔震支座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整体式和组合式。整体式使用单一构件同时隔离水平与竖向地震动,例如三维隔震墩、厚橡胶叠层三维隔震装置等;组合式由独立的减震装置来承担不同方向的减隔震功能,例如铅芯碟簧三维隔震支座、倾斜旋转型三维隔震支座及空气弹簧与橡胶支座组合的三维减隔震装置等。
[0004] 目前同时实现水平减隔震和竖向减隔震的减隔震支座较少,且以组合式为主,当竖向减隔震组件与水平减隔震组件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时,常常导致支座总体高度较高,且支座本身不具备抗拔复位功能,导致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会出现倾覆现象。当竖向减隔震组件与水平减隔震组件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时,需要复杂的解耦构造才能实现水平减隔震与竖向减隔震互不影响,且由于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竖向刚度要求与竖向隔震的冲突,现有的三向减隔震支座大多承载能较小,不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和桥梁结构。因此,亟需研究一种抗拔、耗能能力强、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可自复位、各构件功能相互独立的低高度三向减隔震支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隔震支座不具备抗拔复位功能、承载能力较小的技术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包括用于与待减震结构的上部构件及下部构件相连的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竖向套筒,所述竖向套筒内部水平固定中间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之间设有水平减隔震组件,用于实现水平减隔震及水平复位,所述中间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竖向减隔震组件,用于实现竖向减隔震及竖向复位;所述竖向套筒通过水平减隔震组件与上连接板相连、通过竖向减隔震组件与下连接板相连。
[0008] 优选的,所述水平减隔震组件包括不锈、摩擦板和多个橡胶垫,所述摩擦板设置在中间连接板的上表面、且设置于竖向套筒的内部,所述不锈钢滑块设置于摩擦板与上连接板之间,所述竖向套筒的外侧设有一圈水平凸檐,多个橡胶垫间隔设置于凸檐与上连接板之间。
[0009]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包括橡胶支座、上垫块及下垫块,所述上垫块固定于上连接板的下表面上,所述下垫块固定于竖向套筒的凸檐上表面,所述橡胶支座设置于上垫块与下垫块之间。
[0010] 优选的,所述竖向套筒的四周间隔设有多个加劲板,所述加劲板与橡胶垫间隔设置;所述加劲板的竖向边缘固定在竖向套筒的外壁上、底部水平边缘固定在凸檐的上表面。
[0011] 优选的,所述竖向减隔震组件包括铅挤压阻尼器、内部高强环簧组、竖向挡块、下钢套、盖板及其外侧的外部高强环簧组,所述下钢套的下端固定在下连接板上,所述下钢套的上部与竖向套筒的下端相连,所述盖板为环形板,所述盖板的外边缘与竖向套筒的上端相连,所述盖板的里侧边缘插于不锈钢滑块内;筒状的竖向挡块上端固定于中间连接板的下表面上,所述铅挤压阻尼器设置于中间连接板及下连接板之间、且置于竖向挡块的内侧;所述内部高强环簧组环绕于铅挤压阻尼器的外部,且设置于竖向挡块与下连接板之间;所述竖向套筒的凸檐下表面设有导向杆,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与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外部高强环簧组套装于导向杆的外部、且设置于竖向套筒的凸檐与下连接板之间。
[0012] 优选的,所述铅挤压阻尼器包括内挡筒、挤压杆、铅块、外挡筒和中间板,所述外挡筒为底部敞口的筒体,所述外挡筒的下端固定在下连接板上、顶部设有与挤压杆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内挡筒为上下开口的管体,所述内挡筒设置于外挡筒的内侧底部、且固定于下连接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内挡筒的内孔能够与挤压杆滑动配合;所述挤压杆的中部设有球体状突起,所述突起的直径大于外挡筒顶部通孔直径,所述挤压杆的下端插于内挡筒的上端开口内、上端贯穿外挡筒后与中间板相连,所述中间板与中间连接板的下表面相连;所述铅块填充于内挡筒、挤压杆与外挡筒之间的空间内。
[0013] 优选的,所述下钢套的上端间隔设有多个竖向长条孔,所述竖向套筒的下端筒壁上对应设有多个安装孔,高强螺栓贯穿长条孔及安装孔将竖向套筒与下钢套连接固定,所述高强螺栓设置于凸檐的下方;所述下钢套与竖向套筒之间的配合面上涂有阻尼材料。
[0014]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滑块的四周侧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底部与盖板的内侧边缘设有环形间隙。
[0015] 优选的,所述竖向套筒的上端设有突出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通过螺栓与盖板的外侧边缘固定相连。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 (一)组装上述三向减隔震支座;
[0018] 步骤一:将内挡筒下端焊接固定在下连接板上,之后依次安装挤压杆、铅块及外挡筒,再将外挡筒的下端焊接固定在下连接板上,将中间板焊接固定在挤压杆的顶部,将下钢套下端焊接固定在下连接板上;
[0019] 步骤二:加劲板焊接固定在竖向套筒外侧,竖向挡块的上端焊接固定到中间连接板上,再将中间连接板焊接固定到竖向套筒内壁上,中间连接板与竖向挡块均设置在竖向套筒内侧;将导向杆焊接到竖向套筒的凸檐底部,将外部高强环簧组套装在导向杆上;
[0020] 步骤三:首先沿外挡筒周围安装内部高强环簧组,之后将步骤二拼装好的导向杆穿过步骤一中下连接板上的导向孔;利用高强螺栓将竖向套筒与下钢套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中间连接板与中间板固定连接;
[0021] 步骤四:将摩擦板放置在中间连接板之上,再将不锈钢滑块放置在摩擦板上,不锈钢滑块、摩擦板和中间连接板三者圆心设置,之后将盖板放置在竖向套筒上部,盖板外边缘通过螺栓与竖向套筒连接固定;
[0022] 步骤五:上垫块与橡胶支座顶面固定连接,下垫块与橡胶支座底部固定连接,再将下垫块与竖向套筒外侧凸檐焊接固定,之后将不锈钢滑块固定在上连接板上,上垫块与上连接板焊接固定连接;完成三向减隔震支座的装配;
[0023] (二)将制作好的三向减隔震支座通过螺栓与待减震结构的下部构件连接,待减震结构的下部构件上设有应用与导向杆配合的预留孔,为导向杆竖向移动提供空间。
[002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在受到水平地震作用时,通过水平摩擦耗能及剪切变形消耗地震能量的同时提供水平复位,进而完成水平减隔震;在受到竖向地震作用时,通过铅体屈服及竖向摩擦耗能的同时提供竖向复位。本发明相比现有的三向隔震支座具有抗拔能力强、自复位性能好、低高度的优点,水平减隔震组件和竖向减隔震组件相互独立,构件功能分工明确,可充分发挥各自的减隔震能力,对水平和竖向减隔震效果显著;同时水平减隔震采用摩擦板及橡胶支座和竖向套筒的立面布置方式可降低三向减隔震支座总体高度,从而提高整体稳定性;盖板与竖向套筒的连接使得三向减隔震支座具有良好抗拔能力。附图说明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的外形图;
[0027] 图2是图1中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的主视图;
[0028] 图3是图2中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的的俯视图;
[0029] 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
[0030] 图5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0031] 图6是图4中竖向套筒的外形图;
[0032] 图7是图4中下钢套的外形图;
[0033] 图8是安装三向减隔震支座过程中步骤一安装后的结构图;
[0034] 图9是安装三向减隔震支座过程中步骤二安装后的结构图;
[0035] 图10是安装三向减隔震支座过程中步骤三安装后的结构图;
[0036] 图11是安装三向减隔震支座过程中步骤四安装后的结构图;
[0037] 图12是本发明中三向减隔震支座安装后的使用状态图;
[0038] 图中:00、下部构件,0‑1、预留孔;1、上连接板;2‑1、下连接板,2‑2、导向孔;3、中间连接板;4、不锈钢滑块;5‑1、橡胶支座,5‑2、上垫块;5‑3、下垫块;6、摩擦板;7、盖板;8‑1、竖向套筒,8‑2、加劲板,8‑3凸檐,8‑4、安装台;9、外部高强环簧组;10、导向杆; 11、内部高强环簧组;12‑1、内挡筒,12‑2、挤压杆,12‑3、铅块,12‑4、外挡筒,12‑5、中间板;13、竖向挡块;14‑1、下钢套,14‑2、方形摩擦孔;15、高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0] 参见图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包括用于与待减震结构的上部构件及下部构件00相连的上连接板1及下连接板2‑1,所述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1之间设有竖向套筒8‑1,所述竖向套筒8‑1内部水平固定中间连接板3,所述上连接板1与中间连接板3之间设有水平减隔震组件,用于实现水平减隔震及水平复位,所述中间连接板3与下连接板2‑1之间设有竖向减隔震组件,用于实现竖向减隔震及竖向复位;所述竖向套筒8‑1通过水平减隔震组件与上连接板1相连、通过竖向减隔震组件与下连接板2‑1相连。通过水平减隔震组件实现水平耗能并提供水平复位,利用竖向减隔震组件实现竖向耗能并提供竖向复位,进而完成水平减隔震及竖向减隔震。
[0041] 在本发明的应该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水平减隔震组件包括不锈钢滑块4、摩擦板6和多个橡胶垫,所述摩擦板6设置在中间连接板3的上表面、且设置于竖向套筒8‑
1的内部,所述不锈钢滑块4设置于摩擦板6与上连接板1之间,所述竖向套筒8‑1的外侧设有一圈水平凸檐8‑3,多个橡胶垫间隔均布于凸檐8‑3与上连接板1之间。其中,所述橡胶垫包括橡胶支座5‑1、上垫块5‑2及下垫块5‑3,所述上垫块5‑2固定于上连接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下垫块5‑3固定于竖向套筒8‑1的凸檐8‑3上表面,所述橡胶支座5‑1设置于上垫块5‑2与下垫块5‑3之间。其中,竖向套筒可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摩擦板6工作时移位,通过调节上垫块5‑2和下垫块5‑3的高度可使橡胶支座5‑1得到适宜的高度。
[0042] 具体制作时,橡胶支座5‑1可以选择普通橡胶支座,借助橡胶支座5‑1可弥补摩擦板6与不锈钢滑块4耗能能力不足和不可复位的缺点。不锈钢滑块与摩擦板的接触面进行抛光处理。摩擦板及中间连接板形状均为圆形,摩擦板及中间连接板的直径与竖向套筒内径相同,且摩擦板直径大于不锈钢滑块底部直径,两者直径差不应小于隔震所需水平位移容许值。同时,上垫块、下垫块的高度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调整,安装时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在上连接板及凸檐上。
[0043]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竖向套筒8‑1的四周间隔设有多个加劲板8‑2,所述加劲板8‑2与橡胶垫间隔设置;所述加劲板8‑2的竖向边缘固定在竖向套筒8‑1的外壁上、底部水平边缘固定在凸檐8‑3的上表面。通过加劲板来提高竖向套筒8‑1的整体刚度。
[0044] 在本发明的应该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竖向减隔震组件包括铅挤压阻尼器、内部高强环簧组11、竖向挡块13、下钢套14‑1、盖板7及其外侧的外部高强环簧组9,所述下钢套14‑1的下端固定在下连接板2‑1上,所述下钢套14‑1的上部与竖向套筒8‑1的下端相连,所述盖板7为环形板,所述盖板7的外边缘与竖向套筒8‑1的上端相连,所述盖板7的里侧边缘插于不锈钢滑块4内;筒状的竖向挡块13上端固定于中间连接板3的下表面上,所述铅挤压阻尼器设置于中间连接板3及下连接板2‑1之间、且置于竖向挡块13的内侧;所述内部高强环簧组11环绕于铅挤压阻尼器的外部,且设置于竖向挡块13与下连接板2‑1之间;所述竖向套筒8‑1的凸檐8‑3下表面设有导向杆10,所述下连接板2‑1上设有与导向杆10相配合的导向孔2‑2,所述外部高强环簧组9套装于导向杆10的外部、且设置于竖向套筒8‑1的凸檐8‑3与下连接板2‑1之间。其中,所述铅挤压阻尼器包括内挡筒12‑1、挤压杆12‑2、铅块12‑3、外挡筒12‑4和中间板12‑5,所述外挡筒12‑4为底部敞口的筒体,所述外挡筒12‑4的下端固定在下连接板2‑1上、顶部设有与挤压杆12‑2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内挡筒12‑1为上下开口的管体,所述内挡筒12‑1设置于外挡筒12‑4的内侧底部、且固定于下连接板2‑1的上表面上,所述内挡筒12‑1的内孔能够与挤压杆12‑2滑动配合;所述挤压杆12‑2的中部设有球体状突起,所述突起的直径大于外挡筒12‑4顶部通孔直径,所述挤压杆12‑2的下端插于内挡筒12‑
1的上端开口内、上端贯穿外挡筒12‑4后与中间板12‑5相连,所述中间板12‑5与中间连接板
3的下表面相连;所述铅块12‑3填充于内挡筒12‑1、挤压杆12‑2与外挡筒12‑4之间的空间内。该结构中外挡筒顶部与中间连接板底部之间存在间隙,此间隙需满足铅挤压阻尼器所需的竖向位移空间。
[0045] 在竖向地震作用下,铅挤压阻尼器通过挤压杆12‑2往复挤压铅块12‑3耗能,下钢套14‑1与竖向套筒8‑1在竖直方向发生相对滑动摩擦耗能,内高强环簧组11和外高强环簧组9摩擦耗能的同时提供竖向复位,外部高强环簧组9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0046] 通过盖板7、中间连接板3、和竖向套筒8‑1之间的配合使用,可承受三向减隔震支座向上的拉力,使得该三向减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抗拔性能,防止减隔震支座在和地震作用下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同时可防止高耸结构发生在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下发生倾覆,可保证待减震结构正常使用。
[0047] 具体制作时,如图4、5所示,导向杆10采用实心钢管,导向杆顶部通过焊接方式与竖向套筒的凸檐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不锈钢滑块4的四周侧壁上设有环形槽4‑1,所述环形槽4‑1的底部与盖板7的内侧边缘设有环形间隙。其中,盖板为由两个半圆弧形板拼装而成的环形板,盖板外径与竖向套筒上端外径相同,盖板内径需大于不锈钢滑块中间环形槽的直径,且直径差值应根据隔震所需水平位移容许值设置,以此来满足不锈钢滑块4水平滑动所需的水平空间。
[0048] 同时,导向杆穿出下连接板的长度应满足支座竖向位移要求,且导向杆与橡胶支座位于同一竖轴上。
[0049]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5、7所示,所述下钢套14‑1的上端间隔设有多个竖向长条孔14‑2,所述竖向套筒8‑1的下端筒壁上对应设有多个安装孔,高强螺栓15贯穿长条孔14‑2及安装孔将竖向套筒8‑1与下钢套14‑1连接固定,所述高强螺栓15设置于凸檐8‑3的下方,高强螺栓需施加一定预紧力;所述下钢套14‑1与竖向套筒8‑1之间的配合面上涂有高阻尼材料,在两者相对滑动时提供阻尼。其中,长条孔的竖向长度应与铅挤压阻尼器竖向位移容许值相匹配;长条孔可为矩形孔或两端为圆弧的细长孔。
[0050] 为了方便安装盖板7,在竖向套筒8‑1的上端外侧设置突出的安装台8‑4,所述安装台8‑4通过螺栓与盖板7的外侧边缘固定相连。
[0051]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三向减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2] (一)组装上述三向减隔震支座;
[0053] 步骤一:将内挡筒12‑1下端焊接固定在下连接板2‑1上,之后依次安装挤压杆12‑2、铅块12‑3及外挡筒12‑4,再将外挡筒12‑4的下端焊接固定在下连接板2‑1上,将中间板
12‑5焊接固定在挤压杆12‑2的顶部,将下钢套14‑1下端焊接固定在下连接板2‑1上,安装后的结构如图8所示。
[0054] 步骤二:加劲板8‑2焊接固定在竖向套筒8‑1外侧,竖向挡块13的上端焊接固定到中间连接板3上,再将中间连接板3焊接固定到竖向套筒8‑1内壁上,中间连接板3与竖向挡块13均设置在竖向套筒8‑1内侧;将导向杆10焊接到竖向套筒8‑1的凸檐8‑3底部,将外部高强环簧组9套装在导向杆10上,安装后的结构如图9所示。
[0055] 步骤三:首先沿外挡筒12‑4周围安装内部高强环簧组11,之后将步骤二拼装好的导向杆10穿过步骤一中下连接板2‑1上的导向孔2‑2;利用高强螺栓15将竖向套筒8‑1与下钢套14‑1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中间连接板3与中间板12‑5固定连接,安装后的结构如图10所示。
[0056] 步骤四:将摩擦板6放置在中间连接板3之上,再将不锈钢滑块4放置在摩擦板6上,不锈钢滑块4、摩擦板6和中间连接板3三者圆心设置,之后将盖板7放置在竖向套筒8‑1上部,盖板7外边缘通过螺栓与竖向套筒8‑1顶部的安装台连接固定,安装后的结构如图11所示。
[0057] 步骤五:上垫块5‑2与橡胶支座5‑1顶面固定连接,下垫块5‑3与橡胶支座5‑1底部固定连接,再将下垫块5‑3与竖向套筒8‑1外侧凸檐8‑3焊接固定,之后将不锈钢滑块4固定在上连接板1上,上垫块5‑2与上连接板1焊接固定连接,安装后的结构如图4所示。至此完成三向减隔震支座的装配。
[0058] (二)将制作好的三向减隔震支座通过螺栓与待减震结构的下部构件00连接,待减震结构的下部构件00上设有应用与导向杆10配合的预留孔0‑1,为导向杆10竖向移动提供空间。三向减隔震支座安装后的使用状态如图12所示。
[0059]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可自复位的抗拔型低高度三向减隔震支座,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0060] 受到水平地震作用时,摩擦板和不锈钢滑块在水平方向发生相对滑动摩擦耗能,橡胶支座发生剪切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并提供水平复位,进而完成水平减隔震,同时盖板可对不锈钢滑块进行限位,有效防止摩擦板及不锈钢滑块脱离竖向套筒而失效。在受到竖向地震作用下,铅阻尼器通过挤压杆往复挤压铅体屈服耗能,下钢套与竖向套筒在竖直方向发生相对滑动摩擦耗能,内、外高强环簧组摩擦耗能、吸收地震动能量,实现竖向减隔震,同时提供竖向复位。
[006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三向减隔震支座具有以下优点:
[0062] (1)通过盖板、竖向套筒和中间连接板的配合使用,使得水平减隔震组件和竖向减隔震组件相互保持独立,构件功能分工明确,彼此不影响,可充分发挥各自的减隔震能力;同时可起到抗拔、限位的作用。另外,盖板、竖向套筒和中间连接板形成封闭环境,可提高摩擦板的耐久性。
[0063] (2)水平减隔震采用摩擦板隔震支座以及橡胶支座和竖向套筒的立面布置方式可降低三向减隔震支座总体高度,总体高度低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盖板与竖向套筒的连接使得支座具有抗拔能力,从而提高支座稳定性,且盖板、中间连接板和竖向套筒形成封闭环境,极大提高摩擦板的耐久性。
[0064] 在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