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 桥梁 / 桥梁零件 / ·支座;铰合部件 / 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318927.4 申请日 2022-03-29 公开(公告)号 CN114703744B 公开(公告)日 2024-05-14
申请人 温州益德建设有限公司; 发明人 项建挺; 高海丰; 周胡蒙; 叶深深; 林艳凡; 徐建奇; 曾飞晗; 林建新; 施思; 胡永幸; 李安霞; 胡智;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属于市政 桥梁 抗震领域的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方法基于一种抗震支座装置来实现,抗震支座装置包括第二梯形 支架 、第一梯形支架、第四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方法步骤:S1、将支座本体安装在桥梁预埋的第一预埋 钢 板和第二预埋钢板之间;S2、第一梯形支架顶部固定在第一支座钢板下表面,第三梯形支架沿着第一梯形支架方向推进,第一插接 块 插进第二 定位 块内,第二插接块插进第一定位块内,第三梯形支架底部固定在第二支座钢板上表面。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抗震支座装置事先抗震支座抗震能 力 强化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种抗震支座装置来实现,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震支座装置包括第一支座板(2)、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第二支座钢板(9)、第四梯形支架(10)、第三梯形支架(11)和支座本体(16);
所述支座本体(16)的上表面通过第三螺栓(15)固定有第一支座钢板(2),所述支座本体(16)的下表面通过第三螺栓(15)固定有第二支座钢板(9);第三螺栓(15)的环形阵列分布与嵌入式安装提供给支座本体(16)与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多点位固定的锚点
所述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相对一侧的四边分别安装有
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第四梯形支架(10)和第三梯形支架(11),所述第一梯形支架(4)呈倒梯形安装,第一梯形支架(4)顶部的平端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在第一支座钢板(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梯形支架(3)呈正梯形安装,第二梯形支架(3)固定在第一梯形支架(4)的中间,所述第三梯形支架(11)呈正梯形安装,第三梯形支架(11)底部的水平端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在第二支座钢板(9)的上表面,所述第四梯形支架(10)呈倒梯形安装,第四梯形支架(10)固定在第三梯形支架(11)的中间;
所述第一梯形支架(4)的底端与第三梯形支架(11)的顶端接触,所述第二梯形支架(3)的底端、第一梯形支架(4)的底端、第三梯形支架(11)的顶端和第四梯形支架(10)的顶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螺栓(13)和六螺母(14)连接,通过对六角螺母(14)的拧紧,将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第三梯形支架(11)和第四梯形支架(10)固定组合;
所述第一梯形支架(4)底端和第三梯形支架(11)顶端相背离的一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定位(20)和第二定位块(23),所述第一梯形支架(4)底端和第三梯形支架(11)顶端相背离的的另一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插接块(19)和第二插接块(22),随着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的对接,第一插接块(19)插进第二定位块(23)内,第二插接块(22)插进第一定位块(20)内,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在承担纵向压的同时也会存在横向的作用力,第一插接块(19)与第二定位块(23)的对接及第二插接块(22)与第一定位块(20)使得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在横向上存在定位,从而应对横向的作用力;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预埋钢板(1)和第二预埋钢板(8)对应的预埋进桥梁内;
S2、将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分别通过第三螺栓(15)
固定在支座本体(16)的上下表面;
S3、将支座本体(16)连同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安装在桥梁预埋的第一预埋钢板(1)和第二预埋钢板(8)之间,第一支座钢板(2)通过锚杆(5)、套筒(6)和锚固螺母(7)与第一预埋钢板(1)固定,第二支座钢板(9)通过锚杆(5)、套筒(6)和锚固螺母(7)与第二预埋钢板(8)固定;
S4、在外部先将第一弹簧座(17)固定在第二梯形支架(3)中间,第二梯形支架(3)固定在第一梯形支架(4)中间,在将第二弹簧座(18)固定在第四梯形支架(10)中间,第四梯形支架(10)固定在第三梯形支架(11)中间;
S5、将第一梯形支架(4)顶部水平端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在第一支座钢板(2)下表面,第三梯形支架(11)沿着第一梯形支架(4)方向推进,直到第三梯形支架(11)位于第一梯形支架(4)的下方,第一插接块(19)插进第二定位块(23)内,第二插接块(22)插进第一定位块(20)内,第三梯形支架(11)底部水平端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在第二支座钢板(9)上表面;
S6、第二梯形支架(3)的底端、第一梯形支架(4)的底端、第三梯形支架(11)的顶端和第四梯形支架(10)的顶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螺栓(13)和六角螺母(14)连接,将六角螺母(14)拧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体(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连接用的第三螺栓(15)分别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六个,第三螺栓(15)嵌入到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钢板(2)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预埋钢板(1),第二支座钢板(9)下表面安装有第二预埋钢板(8),第一预埋钢板(1)的四角处和第一支座钢板(2)的四角处分别贯穿有锚杆(5),第二预埋钢板(8)的四角处和第二支座钢板(9)的四角处分别贯穿有锚杆(5),第一预埋钢板(1)和第二预埋钢板(8)相背离一侧的锚杆(5)上分别套装有套筒(6),第一预埋钢板(1)和第二预埋钢板(8)相对一侧的锚杆(5)上分别螺纹安装有锚固螺母(7),锚固螺母(7)拧紧将锚杆(5)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第四梯形支架(10)和第三梯形支架(11)为一组,四组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第四梯形支架(10)和第三梯形支架(11)分布在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相对一侧的四边将支座本体(16)的四边围住,加强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相对一侧四边的承压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一弹簧座(17)的组合将第一梯形支架(4)分割成四个三角区域,第四梯形支架(10)、第三梯形支架(11)和第二弹簧座(18)的组合将第三梯形支架(11)分割成四个三角区域,第一梯形支架(4)分割成的三角区域与第三梯形支架(11)分割成的三角区域是相对的,加强承压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形支架(3)的中间固定有第一弹簧座(17),第四梯形支架(10)中间固定有第二弹簧座(18),第一弹簧座(17)和第二弹簧座(18)分别位于第二梯形支架(3)和第一梯形支架(4)及第四梯形支架(10)和第三梯形支架(11)的正中间,在第一弹簧座(17)和第二弹簧座(18)的作用下,加强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的纵向承压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20)和第二定位块(23)相对的一侧与第二插接块(22)和第一插接块(19)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插槽(21),第二插接块(22)和第一插接块(19)分别与第一定位块(20)和第二定位块(23)上的插槽(21)相匹配,通过第二插接块(22)和第一插接块(19)与第一定位块(20)和第二定位块(23)的对接,使得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在横向上稳固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市政桥梁抗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
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市政工程包括桥梁的建造。
[0003] 桥梁建造后会设置抗震支座对桥梁支撑以加强桥梁的抗震能。一般的抗震支座的上下两个支座板之间只设置有支座本体,在支座本体外围的上下两个支座钢板之间的
四边处没有相应的抗震结构,抗震支座的抗震能力有限制。
[0004] 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7] 2.技术方案
[0008] 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种抗震支座装置来实现,
[0009] 所述抗震支座装置包括第一支座钢板、第二梯形支架、第一梯形支架、第二支座钢板、第四梯形支架、第三梯形支架和支座本体;
[0010] 所述支座本体的上表面通过第三螺栓固定有第一支座钢板,所述支座本体的下表面通过第三螺栓固定有第二支座钢板;第三螺栓的环形阵列分布与嵌入式安装提供给支座
本体与第一支座钢板和第二支座钢板多点位固定的锚点
[0011] 所述第一支座钢板和第二支座钢板相对一侧的四边分别安装有第二梯形支架、第一梯形支架、第四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所述第一梯形支架呈倒梯形安装,第一梯形支
架顶部的平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支座钢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梯形支架呈正梯形
安装,第二梯形支架固定在第一梯形支架的中间,所述第三梯形支架呈正梯形安装,第三梯
形支架底部的水平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二支座钢板的上表面,所述第四梯形支架呈倒
梯形安装,第四梯形支架固定在第三梯形支架的中间;
[0012] 所述第一梯形支架的底端与第三梯形支架的顶端接触,所述第二梯形支架的底端、第一梯形支架的底端、第三梯形支架的顶端和第四梯形支架的顶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
个第二螺栓和六螺母连接,通过对六角螺母的拧紧,将第二梯形支架、第一梯形支架、第
三梯形支架和第四梯形支架固定组合;
[0013] 所述第一梯形支架底端和第三梯形支架顶端相背离的一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定位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梯形支架底端和第三梯形支架顶端相背离的的另一侧分别固定
有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随着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的对接,第一插接块插进
第二定位块内,第二插接块插进第一定位块内,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在承担纵向
压力的同时也会存在横向的作用力,第一插接块与第二定位块的对接及第二插接块与第一
定位块使得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在横向上存在定位,从而应对横向的作用力;
[0014]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 S1、将第一预埋钢板和第二预埋钢板对应的预埋进桥梁内;
[0016] S2、将第一支座钢板和第二支座钢板分别通过第三螺栓
[0017] 固定在支座本体的上下表面;
[0018] S3、将支座本体连同第一支座钢板和第二支座钢板安装在桥梁预埋的第一预埋钢板和第二预埋钢板之间,第一支座钢板通过锚杆、套筒和锚固螺母与第一预埋钢板固定,第
二支座钢板通过锚杆、套筒和锚固螺母与第二预埋钢板固定;
[0019] S4、在外部先将第一弹簧座固定在第二梯形支架中间,第二梯形支架固定在第一梯形支架中间,在将第二弹簧座固定在第四梯形支架中间,第四梯形支架固定在第三梯形
支架中间;
[0020] S5、将第一梯形支架顶部水平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支座钢板下表面,第三梯形支架沿着第一梯形支架方向推进,直到第三梯形支架位于第一梯形支架的下方,第一
插接块插进第二定位块内,第二插接块插进第一定位块内,第三梯形支架底部水平端通过
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二支座钢板上表面;
[0021] S6、第二梯形支架的底端、第一梯形支架的底端、第三梯形支架的顶端和第四梯形支架的顶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螺栓和六角螺母连接,将六角螺母拧紧。
[002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座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第一支座钢板和第二支座钢板连接用的第三螺栓分别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六个,第三螺栓嵌入到第一支座钢板
和第二支座钢板内。
[002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支座钢板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预埋钢板,第二支座钢板下表面安装有第二预埋钢板,第一预埋钢板的四角处和第一支座钢板的四角处分
别贯穿有锚杆,第二预埋钢板的四角处和第二支座钢板的四角处分别贯穿有锚杆,第一预
埋钢板和第二预埋钢板相背离一侧的锚杆上分别套装有套筒,第一预埋钢板和第二预埋钢
板相对一侧的锚杆上分别螺纹安装有锚固螺母,锚固螺母拧紧将锚杆定位。
[002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单个所述第二梯形支架、第一梯形支架、第四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为一组,四组第二梯形支架、第一梯形支架、第四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
分布在第一支座钢板和第二支座钢板相对一侧的四边将支座本体的四边围住,加强第一支
座钢板和第二支座钢板相对一侧四边的承压能力。
[002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梯形支架、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一弹簧座的组合将第一梯形支架分割成四个三角区域,第四梯形支架、第三梯形支架和第二弹簧座的组
合将第三梯形支架分割成四个三角区域,第一梯形支架分割成的三角区域与第三梯形支架
分割成的三角区域是相对的,加强承压效果。
[002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梯形支架的中间固定有第一弹簧座,第四梯形支架中间固定有第二弹簧座,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分别位于第二梯形支架和第一梯
形支架及第四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的正中间,在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的作用下,
加强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的纵向承压能力。
[002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相对的一侧与第二插接块和第一插接块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插槽,第二插接块和第一插接块分别与第一定位块
和第二定位块上的插槽相匹配,通过第二插接块和第一插接块与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
的对接,使得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在横向上稳固连接。
[0028] 3.有益效果
[0029]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30] 1、第一梯形支架呈倒梯形安装,第二梯形支架呈正梯形安装,第三梯形支架呈正梯形安装,第四梯形支架呈倒梯形安装,第一梯形支架、第二梯形支架、第三梯形支架和第
四梯形支架配合组装形成在第一支座钢板和第二支座钢板之间的承压结构,通过第一梯形
支架、第二梯形支架、第三梯形支架和第四梯形支架相对的正装和倒装,使得承受的压力被
均匀分散,增强第一支座钢板和第二支座钢板相对一侧四边的承压能力。
[0031] 2、第二梯形支架、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一弹簧座的组合将第一梯形支架分割成四个三角区域,第四梯形支架、第三梯形支架和第二弹簧座的组合将第三梯形支架分割成四个
三角区域,第一梯形支架分割成的三角区域与第三梯形支架分割成的三角区域是相对的,
三角区域具有承压效果更好的优点,从而加强承压效果。
[0032] 3、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分别位于第二梯形支架和第一梯形支架及第四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的正中间,在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的作用下,来自于纵向的作用
力应用在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上,从而加强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的纵向承压
能力。
[0033] 4、第一插接块与第二定位块的对接及第二插接块与第一定位块使得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在横向上存在定位,从而应对横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三
梯形支架在横向上稳固连接。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发明的图1的第二螺栓和六角螺母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6] 图3为本发明的支座本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7]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8]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梯形支架和第三梯形支架爆炸示意图。
[0039] 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预埋钢板;2、第一支座钢板;3、第二梯形支架;4、第一梯形支架;5、锚杆;6、套筒;7、锚固螺母;8、第二预埋钢板;9、第二支座钢板;10、第四梯形支架;
11、第三梯形支架;12、第一螺栓;13、第二螺栓;14、六角螺母;15、第三螺栓;16、支座本体;
17、第一弹簧座;18、第二弹簧座;19、第一插接块;20、第一定位块;21、插槽;22、第二插接
块;23、第二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2]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43] 一种市政桥梁抗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方法基于一种抗震支座装置来实现,抗震支座装置包括第一支座钢板2、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第二支座钢板9、第四梯形
支架10、第三梯形支架11和支座本体16。
[0044] 具体的,支座本体16的上表面通过第三螺栓15固定有第一支座钢板2,支座本体16的下表面通过第三螺栓15固定有第二支座钢板9;第三螺栓15的环形阵列分布与嵌入式安
装提供给支座本体16与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多点位固定的锚点,从而将支座本
体16与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多点稳定连接。
[0045] 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相对一侧的四边分别安装有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第四梯形支架10和第三梯形支架11,第一梯形支架4呈倒梯形安装,第一梯形
支架4顶部的水平端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在第一支座钢板2的下表面,第二梯形支架3呈正
梯形安装,第二梯形支架3固定在第一梯形支架4的中间,第三梯形支架11呈正梯形安装,第
三梯形支架11底部的水平端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在第二支座钢板9的上表面,第四梯形支
架10呈倒梯形安装,第四梯形支架10固定在第三梯形支架11的中间;第一梯形支架4呈倒梯
形安装,第二梯形支架3呈正梯形安装,第三梯形支架11呈正梯形安装,第四梯形支架10呈
倒梯形安装,第一梯形支架4、第二梯形支架3、第三梯形支架11和第四梯形支架10配合组装
形成在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之间的承压结构,通过第一梯形支架4、第二梯形支
架3、第三梯形支架11和第四梯形支架10相对的正装和倒装,使得承受的压力被均匀分散,
增强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相对一侧四边的承压能力。
[0046] 第一梯形支架4的底端与第三梯形支架11的顶端接触,第二梯形支架3的底端、第一梯形支架4的底端、第三梯形支架11的顶端和第四梯形支架10的顶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
个第二螺栓13和六角螺母14连接,通过对六角螺母14的拧紧,将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
支架4、第三梯形支架11和第四梯形支架10固定组合;通过第二螺栓13贯穿第二梯形支架3
的底端、第一梯形支架4的底端、第三梯形支架11的顶端和第四梯形支架10的顶端,并在第
二螺栓13的底端螺纹安装六角螺母14,通过对六角螺母14的拧紧,第二螺栓13将第二梯形
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第三梯形支架11和第四梯形支架10固定组合,使第一梯形支架4和
第三梯形支架11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承压。
[0047] 第一梯形支架4底端和第三梯形支架11顶端相背离的一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定位块20和第二定位块23,第一梯形支架4底端和第三梯形支架11顶端相背离的的另一侧分别固
定有第一插接块19和第二插接块22,随着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的对接,第一插
接块19插进第二定位块23内,第二插接块22插进第一定位块20内,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
形支架11在承担纵向压力的同时也会存在横向的作用力,第一插接块19与第二定位块23的
对接及第二插接块22与第一定位块20使得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在横向上存在
定位,从而应对横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在横向上稳固连接。
[0048]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9] S1、将第一预埋钢板1和第二预埋钢板8对应的预埋进桥梁内;
[0050] S2、将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分别通过第三螺栓15
[0051] 固定在支座本体16的上下表面;
[0052] S3、将支座本体16连同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安装在桥梁预埋的第一预埋钢板1和第二预埋钢板8之间,第一支座钢板2通过锚杆5、套筒6和锚固螺母7与第一预埋
钢板1固定,第二支座钢板9通过锚杆5、套筒6和锚固螺母7与第二预埋钢板8固定;
[0053] S4、在外部先将第一弹簧座17固定在第二梯形支架3中间,第二梯形支架3固定在第一梯形支架4中间,在将第二弹簧座18固定在第四梯形支架10中间,第四梯形支架10固定
在第三梯形支架11中间;
[0054] S5、将第一梯形支架4顶部水平端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在第一支座钢板2下表面,第三梯形支架11沿着第一梯形支架4方向推进,直到第三梯形支架11位于第一梯形支架4的
下方,第一插接块19插进第二定位块23内,第二插接块22插进第一定位块20内,第三梯形支
架11底部水平端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在第二支座钢板9上表面;
[0055] S6、第二梯形支架3的底端、第一梯形支架4的底端、第三梯形支架11的顶端和第四梯形支架10的顶端通过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螺栓13和六角螺母14连接,将六角螺母14拧
紧。
[0056] 进一步的,支座本体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连接用的第三螺栓15分别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六个,第三螺栓15嵌入到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
座钢板9内。
[0057] 再进一步的,第一支座钢板2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预埋钢板1,第二支座钢板9下表面安装有第二预埋钢板8,第一预埋钢板1的四角处和第一支座钢板2的四角处分别贯穿有锚
杆5,第二预埋钢板8的四角处和第二支座钢板9的四角处分别贯穿有锚杆5,第一预埋钢板1
和第二预埋钢板8相背离一侧的锚杆5上分别套装有套筒6,第一预埋钢板1和第二预埋钢板
8相对一侧的锚杆5上分别螺纹安装有锚固螺母7,锚固螺母7拧紧将锚杆5定位。
[0058] 更进一步的,单个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第四梯形支架10和第三梯形支架11为一组,四组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第四梯形支架10和第三梯形支架11分布
在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相对一侧的四边将支座本体16的四边围住,加强第一支
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相对一侧四边的承压能力。
[0059]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一弹簧座17的组合将第一梯形支架4分割成四个三角区域,第四梯形支架10、第三梯形支架11和第二弹簧座18的组合将
第三梯形支架11分割成四个三角区域,第一梯形支架4分割成的三角区域与第三梯形支架
11分割成的三角区域是相对的,加强承压效果。
[0060]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梯形支架3的中间固定有第一弹簧座17,第四梯形支架10中间固定有第二弹簧座18,第一弹簧座17和第二弹簧座18分别位于第二梯形支架3和第一梯形
支架4及第四梯形支架10和第三梯形支架11的正中间,在第一弹簧座17和第二弹簧座18的
作用下,来自于纵向的作用力应用在第一弹簧座17和第二弹簧座18上,加强第一梯形支架4
和第三梯形支架11的纵向承压能力。
[0061] 除此之外,第一定位块20和第二定位块23相对的一侧与第二插接块22和第一插接块19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插槽21,第二插接块22和第一插接块19分别与第一定位块20和
第二定位块23上的插槽21相匹配,通过第二插接块22和第一插接块19与第一定位块20和第
二定位块23的对接,使得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在横向上稳固连接。
[0062] 工作原理:将第一梯形支架4顶部水平端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在第一支座钢板2下表面,第三梯形支架11沿着第一梯形支架4方向推进,直到第三梯形支架11位于第一梯形支
架4的下方,第一插接块19插进第二定位块23内,第二插接块22插进第一定位块20内,第三
梯形支架11底部水平端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在第二支座钢板9上表面。
[0063] 通过第一梯形支架4、第二梯形支架3、第三梯形支架11和第四梯形支架10相对的正装和倒装,使得承受的压力被均匀分散,增强第一支座钢板2和第二支座钢板9相对一侧
四边的承压能力。通过对六角螺母14的拧紧,第二螺栓13将第二梯形支架3、第一梯形支架
4、第三梯形支架11和第四梯形支架10固定组合,使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形成
一个整体进行承压。第一插接块19与第二定位块23的对接及第二插接块22与第一定位块20
使得第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在横向上存在定位,从而应对横向的作用力,使得第
一梯形支架4和第三梯形支架11在横向上稳固连接。
[006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
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
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
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