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装置

申请号 CN202311819551.6 申请日 2023-12-27 公开(公告)号 CN117684512A 公开(公告)日 2024-03-12
申请人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明; 芮梦华; 刘立业; 吴剑秋; 刁莹露; 马怀章; 仝晓亮;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 锁 装置,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于岸基平台上,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翻 转轴 ,所述翻转轴的第一端设置有 棘轮 ,所述安装座上可转动安装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 啮合 并限制所述棘轮逆 时针 转动,所述翻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行走 踏板 ; 连杆 ;所述连杆设置在所述行走踏板的下方,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岸基平台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上侧还通过复位 弹簧 与所述岸基平台相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光杆的第一端呈45‑90度连接。本发明能够大幅度提高乘员上下浮动平台的 稳定性 和舒适性,有效节约人 力 及时间资源。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于岸基平台上,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翻转轴,所述翻转轴的第一端设置有棘轮,所述安装座上可转动安装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并限制所述棘轮逆时针转动,所述翻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行走踏板
连杆;所述连杆设置在所述行走踏板的下方,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岸基平台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上侧还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岸基平台相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光杆的第一端呈45‑90度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轴的第一端还设置有把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位于所述翻转轴的上方设置有把手限位杆。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的顶部设置有棘爪踏板。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踏板设置为硬质的平板状结构,所述行走踏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齿槽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还设置有滑动球头。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的第二端设置有转动轮。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基平台上与浮动平台接触位置设置有缓冲垫。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浮动平台自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构建浮动平台与岸基平台之间的连接普遍是将一平板架在岸边与浮动平台之间作为自锁连接用,但是浮动平台的上下起伏以及横向漂移也让该平板出现起伏,存在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应用局限性较大。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置。
[000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于岸基平台上,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翻转轴,所述翻转轴的第一端设置有棘轮,所述安装座上可转动安装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并限制所述棘轮逆时针转动,所述翻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行走踏板
连杆;所述连杆设置在所述行走踏板的下方,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岸基平台可转
动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上侧还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岸基平台相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光杆的第一端呈45‑90度连接。
[0005] 优选的,所述翻转轴的第一端还设置有把手。
[0006]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位于所述翻转轴的上方设置有把手限位杆。
[0007] 优选的,所述棘爪的顶部设置有棘爪踏板,两者采用焊接固定或者一体式加工成型。
[0008] 优选的,所述行走踏板设置为硬质的平板状结构,所述行走踏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齿槽
[0009] 优选的,所述连杆的第二端还设置有滑动球头。
[0010] 优选的,所述光杆的第二端设置有转动轮。
[0011] 优选的,所述岸基平台上与浮动平台接触位置设置有缓冲垫。
[001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对现有的小型浮动平台起到了很好的自锁连接作用,整体自锁连接过程操作简单,且浮动平台上下起伏对行走踏板的影响较小,而且下翻行走踏板对浮动平台的横向位置也有限制作用,有效限制了浮动平台的横向漂移量,从而让乘员上下稳定性和舒适性大幅度提高,有效节约人及时间资源。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动平台在靠近岸基时自锁装置与其自锁连接的示意图。
[0014]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5] 图3是图2结构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0016]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棘轮与棘爪锁止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棘轮与棘爪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安装座;2、翻转轴;3、行走踏板;4、把手;5、棘轮;6、棘爪;7、棘爪踏板;8、把手限位杆;9、铰接座;10、连杆;11、光杆;12、滑动球头;13、转动轮;14、缓冲垫;15、齿槽;1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0] 实施例:一种适用于浮动平台的自锁装置,参考图1‑5,包括安装座1和连杆10。
[0021] 其中,安装座1的底部通过栓接的形式固定在岸基平台的表面,安装座1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翻转轴2,翻转轴2的第一端固定套装有棘轮5,棘轮5与棘爪6啮合连接,棘爪6的上端通过带有扭簧的销轴转动安装在安装座1上,对应的在安装座1上设有销孔以供销轴转动插入,棘爪6的下端与棘轮5啮合并限制棘轮5逆时针转动,棘爪6的上端外沿位置焊接固定有棘爪踏板7,棘爪踏板7在于便于拨动棘爪6,当棘爪6与棘轮5锁止时,推动棘爪踏板7可使棘爪6脱离棘轮5,实现解锁。
[0022] 进一步的,翻转轴2的第一端还设置有把手4,以方便转动翻转轴2,把手4呈杆状结构,把手4的下端加工有套孔,基于该套孔使得把手4的下端固定套装在翻转轴2的第一端。安装座1上位于翻转轴2的上方设置有把手限位杆8,把手限位杆8呈凸出状焊接固定在安装座1上,且把手限位杆8与把手4的顺时针转动轨迹呈垂直相交状。
[0023] 进一步的,翻转轴2的第二端设置有行走踏板3,行走踏板3通过螺栓以及法兰与翻转轴2固定连接,在翻转轴2的转动支撑作用下,使得行走踏板3可以绕安装座1做一定度的翻动。行走踏板3呈硬质的平板状结构,作为乘客行走的踏板使用,使得乘客从岸基平台下行至浮动平台内,行走踏板3的上表面加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齿槽15,齿槽15的作用在于防滑,提高乘客行走的稳定性,行走踏板3的下表面为光滑的平面结构。
[002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把手4可带动翻转轴2转动,继而实现行走踏板3的上翻以及下翻,而行走踏板3的下翻相对于棘轮5来说是顺指针转动,其不受棘爪6的限位影响,而当行走踏板3上翻收起时,则受到棘爪6的限制,因此需将棘爪6转动使得两者脱离啮合。当行走踏板3下翻至最大角度时,由于把手限位杆8与把手4的限位作用使得翻转轴2无法转动,同时翻转轴2的逆时针转动又受到棘轮5与棘爪6的锁止限制,如此便可有效的保证行走踏板3在该下翻角度的稳定性。
[0025] 其中,连杆10设置在行走踏板3的下方,连杆10的第一端通过铰接座9与岸基平台可转动连接,铰接座9栓接固定在岸基平台的侧面位置,铰接座9铰接连接连杆10的第一端,连杆10的第一端上侧设置有钩孔,该钩孔挂接连接复位弹簧16的第一端,复位弹簧16的第二端位于铰接座9的上方并栓接固定在岸基平台的侧面位置。
[0026] 进一步的,铰接座9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垫14,在浮动平台靠岸时,利用缓冲垫14可以减小浮动平台的冲击。
[0027] 进一步的,连杆10的第二端与光杆11的第一端焊接连接,光杆11与连杆10之间呈45度夹角,且光杆11为向下延伸,连杆10与光杆11均呈硬质的直杆结构,连杆10与光杆11的连接处还焊接固定有表面光滑的滑动球头12,滑动球头12在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与行走踏板3的下表面之间滑动接触,光杆11的第二端呈U型结构,该U型结构内通过轮轴转动安装有转动轮13。
[002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复位弹簧16有弹性牵拉作用,使得连杆10与光杆11构成的结构与行走踏板3之间弹性接触,且设置了滑动球头12,当行走踏板3上翻或者下翻时使得滑动球头12在其下表面滑动,当浮动平台靠岸时,操作人员下翻行走踏板3用于人员上下,此时行走踏板3在下翻的过程中下压滑动球头12,使得连杆10绕铰接座9顺指针转动,对应的光杆11在其转动的过程中进入至浮动平台的船舱内,此时光杆11下端的转动轮13起到一个横向限位的作用,由于转动轮13在此状态下其与缓冲垫14之间的横向距离是固定不变的,由此限制了浮动平台的横向漂移量,从而让乘员上下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0029] 该自锁装置的操作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安装座1的底部通过栓接的形式固定在岸基平台的表面。
[0030] 步骤2、浮动平台靠岸时,通过把手4带动翻转轴2转动,带动行走踏板3的下翻,当行走踏板3下翻至最大角度时,由于把手限位杆8与把手4的限位作用使得翻转轴2无法转动,而翻转轴2的逆时针转动又受到棘轮5与棘爪6的锁止限制,实现自锁,此时转动轮13位于浮动平台的内部,状态如图2所示。
[0031] 步骤3、自锁完成后乘客通过行走踏板3从岸基平台下行至浮动平台内。
[0032] 步骤4、乘客下行完毕,通过踩踏棘爪踏板7,使得棘爪6脱离棘轮5实现解锁,在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光杆11和行走踏板3脱离浮动平台,进而浮动平台能够脱离岸边。
[0033]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所作的等效替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