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

申请号 CN202210327580.X 申请日 2022-03-31 公开(公告)号 CN114808660B 公开(公告)日 2023-10-27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92228部队; 发明人 王艳芳; 王建民; 庞衍鹏; 刘刚; 杨旭东; 张博;
摘要 本 发明 提出了一种基于动 力 定位 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包括:近岸过驳平台,近岸过驳平台用于在海中与运输船对接过驳,近岸过驳平台包括搭载甲板和接驳甲板,搭载甲板与接驳甲板间隔设置,搭载甲板位于接驳甲板上方,接驳甲板为 桁架结构 ,接驳甲板用于与运输船对接过驳;连岸组合栈桥,连岸组合栈桥用于与接驳甲板相连,连岸组合栈桥包括多个栈桥,多个栈桥依次连接,栈桥包括栈桥平台和多个桩腿,桩腿与栈桥平台可活动地连接。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为各类运输船提供靠泊和装备物资过驳平台,实现重装物资的海上安全过驳。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动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近岸过驳平台,所述近岸过驳平台用于在海中与运输船对接过驳,所述近岸过驳平台包括搭载甲板和接驳甲板,所述搭载甲板与所述接驳甲板间隔设置,所述搭载甲板位于所述接驳甲板上方,所述接驳甲板为桁架结构,所述接驳甲板用于与所述运输船对接过驳;
连岸组合栈桥,所述连岸组合栈桥用于与所述接驳甲板相连,所述连岸组合栈桥包括多个栈桥,多个所述栈桥依次连接,所述栈桥包括栈桥平台和多个桩腿,所述桩腿与所述栈桥平台可活动地连接;
其中,所述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分别与所述搭载甲板和接驳甲板相连,所述接驳甲板与所述支撑装置可活动地连接;
所述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接驳甲板升降;
所述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压载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所述压载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近岸过驳平台的浮起与坐底,所述动力定位系统用于调节所述接驳甲板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立柱组件,两个所述立柱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搭载甲板的两端,所述接驳甲板位于两个所述立柱组件之间;
每个所述立柱组件包括三个立柱,三个所述立柱间隔设置,所述立柱的顶部与所述搭载甲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还包括推进器,所述推进器用于驱动所述近岸过驳平台;
所述压载系统包括压载舱,所述压载水舱设于所述压载系统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有滑轨,所述接驳甲板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用于实现所述接驳甲板的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
驾驶室,所述驾驶室设于所述搭载甲板上,用于驾驶和操纵所述近岸过驳平台;
吊机,所述吊机设于所述搭载甲板上,用于吊装物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岸组合栈桥还包括:
快速定位系统,用于完成多个所述栈桥的布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栈桥平台包括甲板部和支撑部,所述甲板部为桁架结构,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甲板部相连,所述桩腿与所述支撑部可活动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腿包括桁架式桩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甲板的一端设有连接跳板,所述连接跳板用于与所述运输船接驳;
所述连岸组合栈桥远离所述近岸过驳平台的一端设有抵滩跳板,所述抵滩跳板用于与岸滩搭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栈桥的一端或两端设有搭接板,所述搭接板可翻转的设置,用于与相邻栈桥搭接;
所述栈桥上还设有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用于驱动所述搭接板翻转。

说明书全文

基于动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船舶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海况较为恶劣的情况下,运输船上的物资难以持续地批量由海上运输至岸上。现有的近岸栈桥主要采用浮箱式或高架式,运输不方便,搭设工程量大、所需人员多,浮箱式适应海况低,作业窗口期短,高架式搭设周期长,应急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包括:近岸过驳平台,近岸过驳平台用于在海中与运输船对接过驳,近岸过驳平台包括搭载甲板和接驳甲板,搭载甲板与接驳甲板间隔设置,搭载甲板位于接驳甲板上方,接驳甲板为桁架结构,接驳甲板用于与运输船对接过驳;连岸组合栈桥,连岸组合栈桥用于与接驳甲板相连,连岸组合栈桥包括多个栈桥,多个栈桥依次连接,栈桥包括栈桥平台和多个桩腿,桩腿与栈桥平台可活动地连接;其中,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分别与搭载甲板和接驳甲板相连,接驳甲板与支撑装置可活动地连接;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接驳甲板升降;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压载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压载系统用于控制近岸过驳平台的浮起与坐底,动力定位系统用于调节接驳甲板的高度。
[0006]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包括近岸过驳平台和连岸组合栈桥。近岸过驳平台采用具有自航能力的坐底式半潜平台形式,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与续航能力,能够在预定海域深坐底固定,形成三面靠泊、一面接续连岸组合栈桥的过驳平台。连岸组合栈桥采用自升式平台形式,具有自航、自升降、自组合能力,能够在较为恶劣的海况下快速就位、布设,与近岸过驳平台搭接形成连岸通道。
[0007] 具体地,近岸过驳平台包括搭载甲板和接驳甲板,搭载甲板设于接驳甲板的上层,能够作为搭载平台。接驳甲板用于与运输船对接过驳。其中,接驳甲板为高强度的桁架结构,能够减轻近岸过驳平台的重量,横撑稳定船体,减小航行阻力和海浪击振力,提高航速。连岸组合栈桥包括多个栈桥,栈桥具备自航能力,多个栈桥能够自航抵滩并依次布设连接,形成连岸通道,多个栈桥的一端与近岸过驳平台搭接,实现装备的输转上岸。栈桥包括栈桥平台和多个桩腿,桩腿与栈桥平台可活动地连接,可以根据海底障碍不同自适应站桩,同时也可适应潮差变化,通过调节高度满足装备抵滩度要求。
[0008] 其中,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分别与搭载甲板和接驳甲板连接,用于支撑搭载甲板和接驳甲板。接驳甲板与支撑装置滑动连接,从而使接驳甲板相对于支撑装置能够移动,方便接驳甲板安装和升降。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能够驱动接驳甲板升降,实现运输船与接驳甲板的对接。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压载系统,登岛驳运时,近岸过驳平台可航行至近岸水域,通过压载系统完成船体坐底,确保近岸过驳平台绝对稳性。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动力定位系统,各类运输船靠泊时,可依据运输船吃水深度和卸载口高度,利用动力定位系统调节接驳甲板高度,将运输船与接驳甲板过驳干舷高差调节至最小,实现运输船与近岸过驳平台的安全对接。
[0009]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立柱组件,两个立柱组件分别设于搭载甲板的两端,接驳甲板位于两个立柱组件之间;每个立柱组件包括三个立柱,三个立柱间隔设置,立柱的顶部与搭载甲板相连。
[0011]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立柱组件,接驳甲板安装于两个立柱组件之间。每个立柱组件包括三个立柱,通过两个立柱组件,一共六个立柱支撑,可确保足够的甲板承载能力和停泊稳定性
[0012] 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包括推进器,推进器用于驱动近岸过驳平台;压载系统包括压载水舱,压载水舱设于压载系统的底部。
[0013]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包括推进器,推进器能够驱动近岸过驳平台,使近岸过驳平台具有自航能力。压载系统包括压载水舱,压载水舱设于压载系统的底部,通过加满或排空压载水舱能够实现近岸过驳平台的坐底与浮起。
[0014] 上述技术方案中,立柱上设有滑轨,接驳甲板与滑轨滑动连接,滑轨用于实现接驳甲板的升降。
[0015] 在该技术方案中,立柱的内侧设有滑轨,接驳甲板与立柱之间通过滑轨连接,通过升降装置使接驳甲板完成垂直升降动作,航行时可将接驳甲板提升至水线以上以避免承载物坠海,登岛驳运时,可依据运输船吃水深度和卸载口高度,调节接驳甲板高度,实现运输船与近岸过驳平台的安全对接。
[0016] 上述技术方案中,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驾驶室,驾驶室设于搭载甲板上,用于驾驶和操纵近岸过驳平台;吊机,吊机设于搭载甲板上,用于吊装物资。
[0017] 在该技术方案中,近岸过驳平台还包括驾驶室和吊机。驾驶室设于搭载甲板上,用于驾驶和操纵近岸过驳平台。吊机设于搭载甲板上,可满足集装物资的吊装要求。
[0018]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岸组合栈桥还包括:快速定位系统,用于完成多个栈桥的布局。
[0019]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岸组合栈桥还包括快速定位系统,配备快速定位系统,连岸组合栈桥能够完成短时自航和快速布局。
[0020] 上述技术方案中,栈桥平台包括甲板部和支撑部,甲板部为桁架结构,支撑部与甲板部相连,桩腿与支撑部可活动地连接。
[0021] 在该技术方案中,栈桥平台包括甲板部和支撑部,甲板部为桁架结构,能够减小栈桥质量,提高机动与灵活性。桩腿与支撑部可活动地连接,能够相对于栈桥平台自由调节升降,桩腿可以根据海底障碍不同自适应站桩,同时也可适应潮差变化,通过调节高度满足装备抵滩角度要求。单个桩腿的支撑力可以达到800吨,完全满足重装滚装通过要求。
[0022] 上述技术方案中,桩腿包括桁架式桩腿。
[0023] 在该技术方案中,桩腿可以采用桁架结构,确保所受横向波浪载荷达到最小,可最大限度降低海流对栈桥平台的冲击,确保栈桥平台安全。
[0024] 上述技术方案中,接驳甲板的一端设有连接跳板,连接跳板用于与运输船接驳;连岸组合栈桥远离近岸过驳平台的一端设有抵滩跳板,抵滩跳板用于与岸滩搭接。
[0025]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驳甲板的一端设有连接跳板,在运输船与近岸过驳平台的对接后,通过连接跳板实施装备海上接驳。连岸组合栈桥远离近岸过驳平台的一端设有抵滩跳板,通过抵滩跳板直接与滩头搭接,实现运输物资抵滩上岸。
[0026]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栈桥的一端或两端设有搭接板,搭接板可翻转的设置,用于与相邻栈桥搭接;栈桥上还设有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用于驱动搭接板翻转。
[0027] 在该技术方案中,栈桥的前后两侧设有搭接板,搭接板可翻转的设置,通过液压系统提供翻转动力,可与相邻栈桥搭接形成栈桥布列。
[0028]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近岸过驳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岸组合栈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栈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岸组合栈桥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的布设过程示意图。
[0035]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6] 10: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100:近岸过驳平台;110:搭载甲板;120:接驳甲板;132:立柱;140:滑轨;150:吊机; 200:连岸组合栈桥;210:栈桥;220:栈桥平台:222:甲板部;224:支撑部;230:桩腿;250:搭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8]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9]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10。
[004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10,包括:近岸过驳平台100,近岸过驳平台100用于在海中与运输船对接过驳,近岸过驳平台100包括搭载甲板 110和接驳甲板120,搭载甲板110与接驳甲板120间隔设置,搭载甲板110 位于接驳甲板120上方,接驳甲板120为桁架结构,接驳甲板120用于与运输船对接过驳;连岸组合栈桥200,连岸组合栈桥200用于与接驳甲板120 相连,连岸组合栈桥200包括多个栈桥210,多个栈桥210依次连接,栈桥 210包括栈桥平台220和多个桩腿230,桩腿230与栈桥平台220可活动地连接;其中,近岸过驳平台100还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分别与搭载甲板110和接驳甲板120相连,接驳甲板120与支撑装置可活动地连接;近岸过驳平台100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接驳甲板120升降;近岸过驳平台100还包括压载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压载系统用于控制近岸过驳平台100的浮起与坐底,动力定位系统用于调节接驳甲板120的高度。
[0041] 根据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 10,包括近岸过驳平台100和连岸组合栈桥200。近岸过驳平台100采用具有自航能力的坐底式半潜平台形式,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与续航能力,能够在预定海域水深坐底固定,形成三面靠泊、一面接续连岸组合栈桥200的过驳平台。连岸组合栈桥200采用自升式平台形式,具有自航、自升降、自组合能力,能够在较为恶劣的海况下快速就位、布设,与近岸过驳平台 100搭接形成连岸通道。
[0042] 具体地,近岸过驳平台100包括搭载甲板110和接驳甲板120,搭载甲板110设于接驳甲板120的上层,能够作为搭载平台。接驳甲板120用于与运输船对接过驳。其中,接驳甲板120为高强度的桁架结构,能够减轻近岸过驳平台100的重量,横撑稳定船体,减小航行阻力和海浪击振力,提高航速。连岸组合栈桥200包括多个栈桥210,栈桥210具备自航能力,多个栈桥210能够自航抵滩并依次布设连接,形成连岸通道,多个栈桥 210的一端与近岸过驳平台100搭接,实现装备的输转上岸。栈桥210包括栈桥平台220和多个桩腿230,桩腿230与栈桥平台220可活动地连接,可以根据海底障碍不同自适应站桩,同时也可适应潮差变化,通过调节高度满足装备抵滩角度要求。
[0043] 其中,近岸过驳平台100还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分别与搭载甲板 110和接驳甲板120连接,用于支撑搭载甲板110和接驳甲板120。接驳甲板120与支撑装置滑动连接,从而使接驳甲板120相对于支撑装置能够移动,方便接驳甲板120安装和升降。近岸过驳平台100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能够驱动接驳甲板120升降,实现运输船与接驳甲板120的对接。近岸过驳平台100还包括压载系统,登岛驳运时,近岸过驳平台100可航行至近岸水域,通过压载系统完成船体坐底,确保近岸过驳平台100绝对稳性。近岸过驳平台100还包括动力定位系统,各类运输船靠泊时,可依据运输船吃水深度和卸载口高度,利用动力定位系统调节接驳甲板120高度,将运输船与接驳甲板120过驳干舷高差调节至最小,实现运输船与近岸过驳平台100的安全对接。
[0044]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立柱132组件,接驳甲板120安装于两个立柱132组件之间。每个立柱132组件包括三个立柱132,通过两个立柱132组件,一共六个立柱132支撑,可确保足够的甲板承载能力和停泊稳定性。
[0045]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10 还包括推进器,推进器能够驱动近岸过驳平台100,使近岸过驳平台100 具有自航能力。压载系统包括压载水舱,压载水舱设于压载系统的底部,通过加满或排空压载水舱能够实现近岸过驳平台100的坐底与浮起。
[0046] 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132的内侧设有滑轨140,接驳甲板120与立柱132之间通过滑轨140连接,通过升降装置使接驳甲板120完成垂直升降动作,航行时可将接驳甲板120提升至水线以上以避免承载物坠海,登岛驳运时,可依据运输船吃水深度和卸载口高度,调节接驳甲板120高度,实现运输船与近岸过驳平台100的安全对接。
[0047] 在上述实施例中,近岸过驳平台100还包括驾驶室和吊机150。驾驶室设于搭载甲板110上,用于驾驶和操纵近岸过驳平台100。吊机150设于搭载甲板110上,可满足集装物资的吊装要求。
[0048]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岸组合栈桥200还包括快速定位系统,配备快速定位系统,连岸组合栈桥200能够完成短时自航和快速布局。
[0049]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栈桥平台220包括甲板部222和支撑部224,甲板部222为桁架结构,能够减小栈桥210质量,提高机动与灵活性。桩腿230与支撑部224可活动地连接,能够相对于栈桥平台220自由调节升降,桩腿230可以根据海底障碍不同自适应站桩,同时也可适应潮差变化,通过调节高度满足装备抵滩角度要求。单个桩腿230的支撑力可以达到800吨,完全满足重装滚装通过要求。其中,桩腿230可以采用桁架结构,确保所受横向波浪载荷达到最小,可最大限度降低海流对栈桥平台220的冲击,确保栈桥平台220安全。
[0050]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驳甲板120的一端设有支撑装置,在运输船与近岸过驳平台100的对接后,通过支撑装置实施装备海上接驳。连岸组合栈桥200远离近岸过驳平台100的一端设有抵滩跳板,通过抵滩跳板直接与滩头搭接,实现运输物资抵滩上岸。栈桥210的前后两侧设有搭接板250,搭接板250可翻转的设置,通过液压系统提供翻转动力,可与相邻栈桥210搭接形成栈桥210布列。
[0051]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10,包括近岸过驳平台100和连岸组合栈桥200。基于动力定位的近岸自航式快速搭接栈桥装置10要适用于近岸海域,对各类民用运输船舶的重装物资、集装箱实施过驳卸载和滚装上岸,具有吊装、滚装作业和靠泊接运能力。
[0052] 近岸过驳平台100由上下两层甲板构成,上层甲板可作为搭载平台  (搭载甲板110),配备大型吊机150,可满足集装物资的吊装要求。下层接驳甲板120用于与运输船对接过驳,采用高强度桁架结构,减轻平台重量,横撑稳定船体,减小航行阻力和海浪击振力,提高航速。采用六个立柱132的形式,可确保足够的甲板承载能力和停泊稳定性。接驳甲板 
120和立柱132之间通过滑轨140连接,通过升降装置使接驳甲板120完成垂直升降动作。
[0053] 驾驶室及操作室设置在搭载甲板110上方区域,航行时可将接驳甲板 120提升至水线以上以避免承载物坠海。登岛驳运时,近岸过驳平台100 可航行至近岸3km水域,通过自身压载系统完成船体坐底,确保平台绝对稳性。各类运输船靠泊时,可依据运输船吃水深度和卸载口高度,利用近岸过驳平台100动力定位系统调节接驳甲板120高度,将运输船与接驳甲板120过驳干舷高差调节至最小,实现运输船与平台的安全对接。利用支撑装置实施装备海上接驳,通过另一端搭接的栈桥平台220,快速搭建从运输船到栈桥210的平顺通道,保障重装车辆顺利滚装上岸。
[0054] 连岸组合栈桥200采用自升式平台形式,具有自航、自升降、自组合能力,能够在较为恶劣的海况下快速就位、布设,与过驳平台搭接形成连岸通道。
[0055] 栈桥210甲板部222为高强度桁架结构,以减小平台质量,提高机动与灵活性。栈桥210具备自航能力,配备快速定位系统,能够完成短时自航和快速布局。
[0056] 该栈桥平台220设置六条桩腿230,每条桩腿230可以自由调节升降,自升桩腿230可以根据海底障碍不同自适应站桩,同时也可适应潮差变化,通过调节高度满足装备抵滩角度要求。单腿支撑力800吨,完全满足重装滚装通过要求。桩腿230采用桁架结构,确保所受横向波浪载荷达到最小,可最大限度降低海流对平台的冲击,确保平台安全。
[0057] 栈桥平台220前后两侧设置翻转搭接板,通过液压系统提供翻转动力,可与相邻栈桥平台220搭接形成栈桥210布列。抵滩平台搭接机构可直接与滩头搭接,形成抵滩跳板。
[0058] 连岸组合栈桥200可搭载近岸过驳平台100航渡至近岸海域,自航抵滩并依次布设连接,形成连岸通道,末端与近岸过驳平台100搭接,实现装备的输转上岸。利用其桩腿230完成海底站桩,将平台抬离海面,最大限度降低浪对栈桥210通道的影响,通过升降调节适应潮差变化,满足装备抵滩角度要求,利用搭接板250实施装备抵滩上岸。
[0059] 如图6所示,具体地,近岸过驳平台100搭载连岸组合栈桥200,自航至目标海域近岸处驻泊。通过测量数据获取最佳靠泊位置以及离岸距离。接驳甲板120下沉至水面以下,连岸组合栈桥200驶离过驳平台,自航,按照布列计划向岸滩预置点航行。连岸组合栈桥200行驶至预置位置,将桩腿230插入海底,将栈桥平台220抬离水面,利用翻转跳板完成桥体搭接,抵滩平台完成抵滩跳板搭设和锚定。近岸过驳平台100行驶至连岸组合栈桥200末端,完成平台搭接后下沉,实现稳定坐底,将接驳甲板120 抬离水面,完成靠泊对接准备。
[006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为各类运输船提供靠泊和装备物资过驳平台,实现重装物资的海上安全过驳。
[0061]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62]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6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4]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