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及其使用方法

申请号 CN202111158269.9 申请日 2021-09-30 公开(公告)号 CN113914191A 公开(公告)日 2022-01-11
申请人 湖北工业大学; 发明人 姜晓波; 李欣健; 胡子昂;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包括若干护栏、驱动装置、滑梁、显控装置;所述护栏的底部设有 滑轮 ;护栏的底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若干肋板;肋板的中部设有通槽,所述滑梁穿过通槽;所述肋板的顶部设有 支撑 板;所述通槽的一侧设置驱动装置;所述滑梁的一侧设有直齿,所述驱动装置与直齿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电源;所述护栏的顶部一侧设置显控装置;所述显控装置分别与驱动装置、电源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在支撑板底部设置滑梁作为导向、延伸支撑,可使支撑板以及护栏能快速搭建到另一站台,实现人员互通,根据轨道不能存在障碍物的规定,在列车到站时间调控下,该装置能实现人员快速疏通和提供乘客快速到达另一个站台的便捷服务。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护栏(7)、驱动装置(8)、滑梁(3)、显控装置(16);所述的护栏(7)的底部设有滑轮(5);所述的护栏(7)的底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若干肋板(9);所述的肋板(9)的中部设有通槽(4),所述的滑梁(3)穿过通槽(4);所述的肋板(9)的顶部设有支撑板(1);所述的通槽(4)的一侧设置驱动装置(8);所述的滑梁(3)的一侧设有上直齿(10)和下直齿(20),所述的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电源,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2),所述的电机(12)的电机轴安装有齿轮(13),所述齿轮(13)位于上直齿(10)和下直齿(20)之间,所述电机(12)的底部连接有滑动板(17),所述滑动板(17)与肋板(9)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17)的一侧设有电动千斤顶(18),所述电动千斤顶(18)与肋板(9)连接,所述电动千斤顶(18)的顶部与滑动板(17)固定连接;所述的护栏(7)的顶部一侧设置显控装置(16);所述的显控装置(16)分别与电机(12)、电动千斤顶(18)、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的显控装置(16)包括显示屏和ARM处理器,所述的ARM处理器与显示屏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栏(7)的一端顶部设有激光测距仪(15);所述的激光测距仪(15)与显控装置(16)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槽(4)的另一侧设有滑轮座(14);所述的滑梁(3)的另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的滑轮座(14)设有滚轮(19),所述的滚轮(19)卡入凹槽,并与凹槽的上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4)的一侧壁上设有倒L型板(23),所述倒L型板(2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21),所述倒L型板(23)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22);所述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21)与滑梁(3)相对,其用于监测滑梁(3)与通槽(4)的相对位移;所述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22)穿过肋板(9)与地面相对,其用于监测肋板(9)以及护栏(7)与地面的相对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1)的两端分别设有坡道板(2);所述的坡道板(2)的一端与支撑板(1)的一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栏(7)的顶部均布提示灯(6),所述的提示灯(6)分别与显控装置(16)、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的支撑板(1)和肋板(9)之间设有若干个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和显控装置(1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1)的表面设有防滑层(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5)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滑梁(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26)、电动伸缩杆(25),所述固定座(26)与滑梁(3)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25)的底部与固定座(26)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26)的前端连接有吸盘(24),所述电动伸缩杆(26)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显控装置(1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梁(3)由若干个短梁(27)首尾连接组成,所述短梁(27)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缺口(28),所述短梁另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凸板(8),当两个短梁连接时,其中一个短梁的凸板(8)与另一个短梁的缺口(28)相卡合,并且通过螺栓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
S1:将装置移动到轨道一侧的站台,垂直于轨道设置,通过显控装置(16)启动整个装置;
S2:固定好护栏的位置不动,控制驱动装置启动,控制电动千斤顶(18)将滑动板(17)和电机(12)向上顶起,使得电机轴连接的齿轮(13)向上移动至上直齿(10)处,并且与上直齿(10)啮合,然后启动电机(12)带动齿轮(13)转动,进而驱动上直齿(10)沿着平方向移动,将滑梁(3)从通槽(4)内推出,并延伸到轨道另一侧的站台,工作人员通过将伸出的滑梁(3)一端垫高,直至滑梁(3)处于水平状态,并固定好滑梁(3)的位置不动;
S3:控制电动千斤顶(18)带动滑动板(17)和电机(12)回到初始位置,使得电机轴连接的齿轮(13)与上直齿(10)分离,然后关闭驱动装置,工作人员推动护栏(7)向轨道另一侧的站台移动,护栏(7)滑动,减少底部摩擦,同时肋板(9)沿着滑梁(3)滑动,直到跨线桥整体布置在两个站台之间;
S4:跨线桥回收时,先将护栏(7)沿原方向推回至初始站台后固定,然后取下滑梁(3)底下的垫块,控制电动千斤顶(18)回位,并且带动滑动板(17)和电机(12)向下移动,使得电机轴连接的齿轮(13)向下移动至下直齿(20)处,并且与下直齿(20)啮合,然后启动电机(12)带动齿轮(13)转动,进而驱动下直齿(20)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将滑梁(3)滑入通槽(4)内。

说明书全文

一种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跨线桥为上跨式横过公路的设施,通常设置在行人、自行车和其他车辆横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地点,特别是交通流冲突较严重的地方,如车站、大型商业中心或其他交叉口处。跨线(立交)桥 是指跨越公路、路或城市道路等交通线路的桥。在既有线路之上跨越。又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前者只保证上下层线路的车辆各自独立通行。
[0003] 现有的车站将轨道设置在站台之间,每个站台对应一个班次的列车,每逢出现出行高峰时期,站台人数堆积过多,流通慢,影响班次出行效率;同时经常出现乘客因走错站台而越过轨道,出现危险。因而急需一种适用于车站站台提高乘客人员流通,避免因走错站台而越过轨道的便捷式跨线桥。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提出一种灵活搭建、使用便捷、方便人员流通的跨线桥及其使用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包括若干护栏、驱动装置、滑梁、显控装置;所述的护栏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的护栏的底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若干肋板;所述的肋板的中部设有通槽,所述的滑梁穿过通槽;所述的肋板的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的通槽的一侧设置驱动装置;所述的滑梁的一侧对称设有上直齿和下直齿;所述的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电源,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的电机的电机轴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位于上直齿和下直齿之间,所述电机的底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肋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的一侧设有电动千斤顶,所述电动千斤顶与肋板连接,所述电动千斤顶的顶部与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护栏的顶部一侧设置显控装置;所述的显控装置分别与电机、电动千斤顶、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的显控装置包括显示屏和ARM处理器,所述的ARM处理器与显示屏电性连接。
[0006] 本发明采用电动千斤顶推动滑动板上下滑动,并且带动电机上下滑动,使得与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的齿轮在上直齿和下直齿之间移动,从而能够使齿轮与上直齿或下直齿啮合,然后采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上直齿或下直齿沿着平方向移动,达到驱动滑梁从通槽滑出或滑入的效果。通过上直齿和下直齿的切换,可以使得电机按照同一方向转动齿轮即可带动滑梁前后移动,避免电机反转造成损坏。
[0007]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护栏的一端顶部设有激光测距仪;所述的激光测距仪与显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的激光测距仪用于检测站台与站台之间的距离,工作人员通过检测到距离数据判断是否可以使用本装置,实用方便。
[0008]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通槽的另一侧设有滑轮座;所述的滑梁的另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的滑轮座设有滚轮,所述的滚轮卡入凹槽,并与凹槽的上侧连接。所述的滑轮座用于降低滑梁与通槽之间的摩擦系数,有效减少功耗。
[0009]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通槽的一侧壁上设有倒L型板,所述倒L型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倒L型板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与滑梁相对,其用于监测滑梁与通槽的相对位移;所述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穿过肋板与地面相对,其用于监测肋板以及护栏与地面的相对位移。当将跨线桥回收至一侧站台时,先将护栏推回至站台初始位置,此时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滑梁与通槽存在相对位移,同时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到肋板以及护栏与地面存在相对位移,当护栏完全回复到初始位置时,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和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数值达到设定值,然后显控装置的ARM处理器自动依次启动电动千斤顶和电机,控制滑梁自动滑入通槽内,实现滑梁的自动回收,避免操作人员推回护栏后忘记回收滑梁,使得滑梁阻碍列车进站,造成安全事故。
[0010]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坡道板;所述的坡道板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一端铰接。坡道板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一端铰接的目的在于,使用时将坡道板翻转至两端展开,不使用时则收起折叠在支撑板上。
[0011]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护栏的顶部均布提示灯,所述的提示灯分别与显控装置、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的提示灯用于提示、警示,提高乘客安全意识。所述的支撑板和肋板之间设有若干个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和显控装置连接。采用重量传感器监测支撑板的重量变化,当检测到的支撑板重量为原始重量值,说明所述跨线桥上没有行人和杂物,可以对跨线桥进行操作和移动,在夜间操作跨线桥时,可以避免对滞留在桥上的行人或杂物造成损害危险。
[0012]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支撑板的表面设有防滑层。采用防滑层有利于行人行走,可以提高跨线桥的安全系数。
[0013]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滑轮设有限位机构。当整个装置停稳后打开限位机构进行装置限位,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系数。所述滑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电动伸缩杆,所述固定座与滑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与固定座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前端连接有吸盘,所述电动伸缩杆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显控装置连接。当滑梁从一侧站台伸至另一站台后,显控装置发送指令至电动伸缩杆,并且启动电动伸缩杆伸长,使得吸盘与底面紧贴,从而起到固定滑梁的作用;当需要回收滑梁时,先发送指令至电动伸缩杆,使其复位,并且将吸盘收回,然后再将滑梁收回。
[0014]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滑梁由若干个短梁首尾连接组成,所述短梁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缺口,所述短梁另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凸板,当两个短梁连接时,其中一个短梁的凸板与另一个短梁的缺口相卡合,并且通过螺栓固定。由若干个短梁连接成滑梁,可以根据站台之间的距离,通过增加和删减短梁的数量来调整滑梁的整体长度,有利于在不同间距的站台上使用。
[0015] 本发明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方法:S1:将装置移动到轨道一侧的站台,垂直于轨道设置,通过显控装置启动整个装
置;
S2:固定好护栏的位置不动,控制驱动装置启动,控制电动千斤顶将滑动板和电机向上顶起,使得电机轴连接的齿轮向上移动至上直齿处,并且与上直齿啮合,然后启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上直齿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将滑梁从通槽内推出,并延伸到轨道另一侧的站台,工作人员通过将伸出的滑梁一端垫高,直至滑梁处于水平状态,并固定好滑梁的位置不动;
S3:控制电动千斤顶带动滑动板和电机回到初始位置,使得电机轴连接的齿轮与
上直齿分离,然后关闭驱动装置,工作人员推动护栏向轨道另一侧的站台移动,护栏滑动,减少底部摩擦,同时肋板沿着滑梁滑动,直到跨线桥整体布置在两个站台之间;
S4:跨线桥回收时,先将护栏沿原方向推回至初始站台后固定,然后取下滑梁底下的垫块,控制电动千斤顶回位,并且带动滑动板和电机向下移动,使得电机轴连接的齿轮向下移动至下直齿处,并且与下直齿啮合,然后启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下直齿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将滑梁滑入通槽内。
[0016]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通过在支撑板底部设置滑梁作为导向、延伸支撑,可使支撑板以及护栏
能快速搭建到另一站台,实现人员互通,根据轨道不能存在障碍物的规定,在列车到站时间调控下,该装置能实现人员快速疏通和提供乘客快速到达另一个站台的便捷服务,装置结构简单,移动方便,有效放置在站台处重复使用。
[0017] 2.本发明采用激光测距仪对使用的目标距离进行有效判断,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为工作人员提供更便捷的判断方式,同时该装置采用显控装置集成控制,使用方便,设置坡道板,乘客上下跨线桥不易发生磕碰,安全效果好。
[0018] 3.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方便,不仅可以用车站站台,也能用于河道零时桥体搭造,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实施例2中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实施例2中所述的滑梁延伸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实施例3中所述的滑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实施例3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实施例3中所述短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识:1‑支撑板,2‑坡道板,3‑滑梁,4‑通槽,5‑滑轮,6‑提示灯,7‑护栏,8‑凸板,9‑肋板,
10‑直齿,11‑防滑层,12‑电机,13‑齿轮,14‑滑轮座,15‑激光测距仪,16‑显控装置,17‑滑动板,18‑电动千斤顶,19‑滚轮,20‑下直齿,21‑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22‑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23‑倒L型板,24‑吸盘,25‑电动伸缩杆,26‑固定座,27‑短梁,28‑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6] 实施例1:一种使用便捷的跨线桥,其包括若干护栏7、驱动装置8、滑梁3、显控装置16;所述的护栏7的底部设有滑轮5;所述的护栏7的底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若干肋板9;所述的肋板9的中部设有通槽4,所述的滑梁3穿过通槽4;所述的肋板9的顶部设有支撑板1;所述的通槽4的一侧设置驱动装置8;所述的滑梁3的一侧设有上直齿10和下直齿20,所述的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电源,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2,所述的电机12的电机轴安装有齿轮13,所述齿轮13位于上直齿10和下直齿20之间,所述电机12的底部连接有滑动板17,所述滑动板17与肋板9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17的一侧设有电动千斤顶18,所述电动千斤顶18与肋板9连接,所述电动千斤顶18的顶部与滑动板17固定连接;所述的护栏7的顶部一侧设置显控装置
16;所述的显控装置16分别与电机12、电动千斤顶18、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的显控装置16包括显示屏和ARM处理器,所述的ARM处理器与显示屏电性连接。
[0027] 本实施例所述的使用便捷的跨线桥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方法:S1:将装置移动到轨道一侧的站台,垂直于轨道设置,通过显控装置16启动整个装置;
S2:固定好护栏的位置不动,控制驱动装置启动,控制电动千斤顶18将滑动板17和电机12向上顶起,使得电机轴连接的齿轮13向上移动至上直齿10处,并且与上直齿10啮合,然后启动电机12带动齿轮13转动,进而驱动上直齿10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将滑梁3从通槽4内推出,并延伸到轨道另一侧的站台,工作人员通过垫块将伸出的滑梁3一端垫高,直至滑梁3处于水平状态,并固定好滑梁3的位置不动;
S3:控制电动千斤顶18带动滑动板17和电机12回到初始位置,使得电机轴连接的
齿轮13与上直齿10分离,然后关闭驱动装置,工作人员推动护栏7向轨道另一侧的站台移动,护栏7滑动,减少底部摩擦力,同时肋板9沿着滑梁3滑动,直到跨线桥整体布置在两个站台之间;
S4:跨线桥回收时,先将护栏7沿原方向推回至初始站台后固定,然后取下滑梁3底下的垫块,控制电动千斤顶18回位,并且带动滑动板17和电机12向下移动,使得电机轴连接的齿轮13向下移动至下直齿20处,并且与下直齿20啮合,然后启动电机12带动齿轮13转动,进而驱动下直齿20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将滑梁3滑入通槽4内。
[0028]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2所示,所述的护栏7的一端顶部设有激光测距仪15;所述的激光测距仪15与显控装置16电性连接。所述的激光测距仪用于检测站台与站台之间的距离,工作人员通过检测到距离数据判断是否可以使用本装置,实用方便。所述的通槽4的另一侧设有滑轮座
14;所述的滑梁3的另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的滑轮座14设有滚轮,所述的滚轮卡入凹槽,并与凹槽的上侧连接。所述的滑轮座用于降低滑梁与通槽之间的摩擦系数,有效减少功耗。所述的支撑板1的两端分别设有坡道板2;所述的坡道板2的一端与支撑板1的一端铰接。坡道板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一端铰接的目的在于,使用时将坡道板翻转至两端展开,不使用时则收起折叠在支撑板上。所述的支撑板1的表面设有防滑层11。
[0029]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的1的使用方法相同。
[0030] 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3~4所示,所述通槽4的一侧壁上设有倒L型板23,所述倒L型板2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21,所述倒L型板23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22;所述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21与滑梁3相对,其用于监测滑梁3与通槽4的相对位移;所述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22穿过肋板9与地面相对,其用于监测肋板9以及护栏7与地面的相对位移。当将跨线桥回收至一侧站台时,先将护栏推回至站台初始位置,此时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滑梁与通槽存在相对位移,同时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到肋板以及护栏与地面存在相对位移,当护栏完全回复到初始位置时,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和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数值达到设定值,然后显控装置的ARM处理器自动依次启动电动千斤顶和电机,控制滑梁自动滑入通槽内,实现滑梁的自动回收,避免操作人员推回护栏后忘记回收滑梁,使得滑梁阻碍列车进站,造成安全事故。
[0031] 所述的护栏7的顶部均布提示灯6,所述的提示灯6分别与显控装置16、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的提示灯用于提示、警示,提高乘客安全意识。所述的支撑板1和肋板9之间设有若干个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和显控装置16连接。采用重量传感器监测支撑板的重量变化,当检测到的支撑板重量为原始重量值,说明所述跨线桥上没有行人和杂物,可以对跨线桥进行操作和移动,在夜间操作跨线桥时,可以避免对滞留在桥上的行人或杂物造成损害危险。
[0032] 所述的滑轮5设有限位机构。当整个装置停稳后打开限位机构进行装置限位,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系数。所述滑梁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26、电动伸缩杆25,所述固定座26与滑梁3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25的底部与固定座26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26的前端连接有吸盘24,所述电动伸缩杆26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显控装置16连接。当滑梁从一侧站台伸至另一站台后,显控装置发送指令至电动伸缩杆,并且启动电动伸缩杆伸长,使得吸盘与底面紧贴,从而起到固定滑梁的作用;当需要回收滑梁时,先发送指令至电动伸缩杆,使其复位,并且将吸盘收回,然后再将滑梁收回。
[0033] 如图5所述,所述滑梁3由若干个短梁27首尾连接组成,所述短梁27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缺口28,所述短梁另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凸板8,当两个短梁连接时,其中一个短梁的凸板8与另一个短梁的缺口28相卡合,并且通过螺栓固定。由若干个短梁连接成滑梁,可以根据站台之间的距离,通过增加和删减短梁的数量来调整滑梁的整体长度,有利于在不同间距的站台上使用。
[003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