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闸检修桥

申请号 CN202410197651.8 申请日 2024-02-22 公开(公告)号 CN117845722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9
申请人 商丘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发明人 吕志方; 付修智; 张志业; 韩作强; 朱鑫峰; 王玉霞; 苏焱; 黄冲; 郭自兴; 边江伟; 高领; 林彦东; 付强; 李文秀; 宋飞; 张蕾;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一种 水 闸 检修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其包括闸墩和桥板,所述桥板包括水平板和两个 侧梁 ,两个侧梁与水平板一体设置形成,并且两个侧梁位于水平板的两侧,所述水平板位于侧梁的下部,所述侧梁的下表面用于 支撑 在闸墩的上表面,所述侧梁的上部设置有护栏,所述桥板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闸墩。本申请具有减少因桥板的设置而造成的闸墩高度增加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闸检修桥,包括闸墩(1)和桥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板(2)包括水平板(21)和两个侧梁(22),两个侧梁(22)与水平板(21)一体设置形成,并且两个侧梁(22)位于水平板(21)的两侧,所述水平板(21)位于侧梁(22)的下部,所述侧梁(22)的下表面用于支撑在闸墩(1)的上表面,所述侧梁(22)的上部设置有护栏(23),所述桥板(2)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闸墩(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板(2)的中部位于闸墩(1)的正上方,并且桥板(2)与闸墩(1)水平转动连接,所述桥板(2)用于转动到与闸墩(1)平行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墩(1)的上部开口设置,所述桥板(2)平行于闸墩(1)时,桥板(2)用于盖合闸墩(1)的上部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22)由桥板(2)的中部至桥板(2)的两端高度逐渐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板(2)的中部下方设置有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固定在闸墩(1)内并且支撑座(3)的上表面与闸墩(1)的上表面平齐,支撑座(3)的中以开设有锥形槽(31),所述锥形槽(31)的内壁设置有护圈(32),所述桥板(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锥形座(5),所述锥形座(5)插入锥形槽(31)内,并且护圈(32)与锥形座(5)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滚柱(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的下方设置有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包括转轴(61)、第一蜗杆(62)、第一蜗轮(63)和第一驱动电机(64),所述转轴(61)与锥形座(5)同轴固定,转轴(61)向下贯穿支撑座(3)并与第一蜗轮(63)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4)固定在支撑座(3)上,所述第一蜗杆(62)与第一驱动电机(64)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一蜗杆(62)与第一蜗轮(63)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墩(1)的两端设置有多个支撑装置(7),所述支撑装置(7)包括外套管(71)、内滑杆(72)和支撑轮(73),所述外套管(71)竖直设置有闸墩(1)内,所述内滑杆(72)下端滑动连接在外套管(71)内,内滑杆(72)的上端用于转动安装支撑轮(73),所述外套管(71)内设置有弹簧(74),所述弹簧(74)的作用用于驱动内滑杆(72)向上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板(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板做成的抵接板(75),所述桥板(2)与闸墩(1)平行时,所述抵接板(75)与所述支撑装置(7)一一对应,且支撑装置(7)的支撑轮(73)抵接在抵接板(75)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板(2)垂直闸墩(1)时,相邻的两个桥板(2)相对的端部通过拼接装置(8)进行拼接,所述拼接装置(8)包括导向套(81)和插杆(82),插杆(82)平行于桥板(2)设置,导向套(81)位于桥板(2)内,并且插杆(82)沿着导向套(81)的长度方向移动,相邻的两个所述桥板(2)的端部相对于拼接装置(8)的位置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杆(82)伸出导向套(81)的一端设置成锥头且用于插入到插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82)上连接有动力装置(9),动力装置(9)包括壳体(91)、第二蜗杆(92)、第二蜗轮(93)和第二驱动电机(94),壳体(91)与导向套(81)固定连接,插杆(82)与导向套(81)螺纹连接并且插杆(82)的侧壁上开设有平行于插杆(82)的滑槽(95),所述第二蜗轮(93)通过滑槽(95)与插杆(82)滑动设置,所述第二蜗杆(92)和第二蜗轮(93)啮合并设置在壳体(91),第二驱动电机(94)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92)同轴固定。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闸检修桥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闸检修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

背景技术

[0002] 检修桥是水闸的重要构件,其作用是辅助检修闸启闭和检修闸门。检修桥通常是位于闸墩的上部用于运输检修闸门或检修人员的行走,检修桥至少将相邻的两个闸墩进行连接,闸墩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启闭闸门的设备,因此检修人员通过检修桥能够比较方便地进入到达对应的闸墩上方,再从闸墩的上方进入到闸墩内,从而能够对闸墩的内部进行检修。
[0003]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水闸检修桥,包括闸墩和桥体,闸墩间隔设置,桥体的两端用于架设在两个闸墩之间,桥体的横截面设置成T形,并且桥体为水平板,下部为梁结构,梁结构用于对水平板进行支撑,由于水平板的宽度大于梁结构的宽度,桥体的稳定性要求,梁结构需要嵌入到闸墩的内部,水平板靠近于闸墩的顶部,从而检修人员能够从桥体上行走并到达每个闸墩的位置
[0004] 但是上述结构中由于梁结构放在水平板的下方,在洪水位与桥体下方的净高要求的情况下,闸墩的高度应增加。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减少因桥板的设置而造成的闸墩高度的增加,本申请提供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
[0006] 本申请提供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包括闸墩和桥板,所述桥板包括水平
板和两个侧梁,两个侧梁与水平板一体设置形成,并且两个侧梁位于水平板的两侧,所述水平板位于侧梁的下部,所述侧梁的下表面用于支撑在闸墩的上表面,所述侧梁的上部设置有护栏,所述桥板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闸墩。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桥板包括水平板和两个侧梁,两个侧梁和水平板一体设置形成,使桥板能够直接稳定地放置在闸墩的上表面,同时侧梁在水平板的上部,水平板的下方与洪水位的净高不会受到侧梁的影响,从而能够减少因桥板的设置造成闸墩的高度增加,同时侧梁上安装的护栏能够使护栏高度降低,减少护栏材料的使用。
[0008] 优选的,所述桥板的中部位于闸墩的正上方,并且桥板与闸墩水平转动连接,所述桥板用于转动到与闸墩平行的位置。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桥板的中部位于闸墩的正上方,桥板水平转动连接在闸墩上,使桥板能够平行于闸墩放置,进一步能够减少桥板对两个闸墩之间位置的上部空间占用,降低闸墩的设置高度。
[0010] 优选的,所述闸墩的上部开口设置,所述桥板平行于闸墩时,桥板用于盖合闸墩的上部开口。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闸墩的上部开口,使闸墩内的设备在进行更换时比较方便从开口的位置经过,同时桥板转动到与闸墩平行的位置后,桥板盖在闸墩的上部开口处,以免闸墩内进入雨水,同时可减少用于封闭闸墩上部开口的材料用量。
[0012] 优选的,所述侧梁由桥板的中部至桥板的两端高度逐渐降低。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梁由桥板中部到桥板两端高度逐渐降低,能够降低桥板的自重,同时满足桥板的悬挑长度。
[0014] 优选的,所述桥板的中部下方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在闸墩内并且支撑座的上表面与闸墩的上表面平齐,支撑座的中以开设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的内壁设置有护圈,所述桥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锥形座,所述锥形座插入锥形槽内,并且护圈与锥形座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滚柱。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座固定在闸墩上,桥板的下部设置锥形座,使锥形座通过滚柱转动连接在锥形槽内的护圈上,以使桥板通过滚柱转动连接在闸墩上,同时支撑座、锥形槽和护圈能够使桥板的中心位置比较稳定。
[0016]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下方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转轴、第一蜗杆、第一蜗轮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转轴与锥形座同轴固定,转轴向下贯穿支撑座并与第一蜗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撑座上,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啮合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蜗杆转动时,第一蜗杆带动第一蜗轮转动,从而使转轴带动桥板转动,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蜗杆和第一蜗轮能够比较轻松带动桥板转动。
[0018] 优选的,所述闸墩的两端设置有多个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外套管、内滑杆和支撑轮,所述外套管竖直设置有闸墩内,所述内滑杆下端滑动连接在外套管内,内滑杆的上端用于转动安装支撑轮,所述外套管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作用用于驱动内滑杆向上抵接。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桥板转动到平行于闸墩的位置时,桥板处于闸墩两端的位置通过支撑轮进行抵接,同时支撑轮受到弹簧的作用力,使支撑轮能够更好地与桥板接触,从而减少桥板中部的受力,提高桥板的受力均匀性。
[0020] 优选的,所述桥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板做成的抵接板,所述桥板与闸墩平行时,所述抵接板与所述支撑装置一一对应,且支撑装置的支撑轮抵接在抵接板上。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与支撑装置一一对应,使支撑装置的支撑轮作用在抵接板上,减少桥板受到支撑轮的作用力集中造成的损坏。
[0022] 优选的,所述桥板垂直闸墩时,相邻的两个桥板相对的端部通过拼接装置进行拼接,所述拼接装置包括导向套和插杆,插杆平行于桥板设置,导向套位于桥板内,并且插杆沿着导向套的长度方向移动,相邻的两个所述桥板的端部相对于拼接装置的位置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杆伸出导向套的一端设置成锥头且用于插入到插孔内。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桥板相对时,一个桥板上的拼接装置连接到另一个桥板的插孔内,拼接装置包括导向套和插杆,插杆相对于导向套滑动连接到插孔内,使两个桥板能够更好地进行支撑,桥板上能够承载更重的运输,同时相互拼接的桥板也比较稳定。
[0024] 优选的,所述插杆上连接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壳体、第二蜗杆、第二蜗轮和第二驱动电机,壳体与导向套固定连接,插杆与导向套螺纹连接并且插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平行于插杆的滑槽,所述第二蜗轮通过滑槽与插杆滑动设置,所述第二蜗杆和第二蜗轮啮合并设置在壳体,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同轴固定。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蜗杆转动时,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从而使插杆相对于导向套转动,插杆与导向套的螺纹连接,使插杆沿着导向套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能够使插杆具有更大的插接力,以使插杆能够将两个桥板的自重变形进行恢复。
[002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两个侧梁和水平板一体设置形成,使桥板能够直接稳定地放置在闸墩的上
表面,同时侧梁在水平板的上部,水平板的下方与洪水位的净高不会受到侧梁的影响,从而能够减少因桥板的设置造成闸墩的高度增加;
2.通过桥板水平转动连接在闸墩上,使桥板能够平行于闸墩放置,从而能够减少
桥板对两个闸墩之间位置的上部空间占用;
3.通过桥板转动到与闸墩平行的位置后,桥板盖在闸墩的上部开口处,以免闸墩
内进入雨水,同时可减少用于封闭闸墩上部开口的材料用量。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抵接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拼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说明:1、闸墩;2、桥板;21、水平板;22、侧梁;23、护栏;3、支撑座;31、锥形槽;32、护圈;4、滚柱;5、锥形座;6、驱动装置;61、转轴;62、第一蜗杆;63、第一蜗轮;64、第一驱动电机;7、支撑装置;71、外套管;72、内滑杆;73、支撑轮;74、弹簧;75、抵接板;8、拼接装置;81、导向套;82、插杆;9、动力装置;91、壳体;92、第二蜗杆;93、第二蜗轮;94、第二驱动电机;95、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合理利用闸墩上部空间的水闸检修桥,参考图1,包括至少两个闸墩1和设置在闸墩1上的桥板2,桥板2包括水平板21和两个侧梁22,水平板21与两个侧梁22一体设置形成,两个侧梁22位于水平板21的两个侧边且对称设置,侧梁22与水平板21配合用于增加桥板2的整体强度。闸墩1为混凝土材料浇筑形成的,闸墩1沿平行于水平面的截面为长条形,两个闸墩1平行设置,两个闸墩1之间用于流水,闸墩1平行于河道的方向,桥板2放置到闸墩1的上方,且置于闸墩1顶部的表面。由于水平板21设置在侧梁22的下部,同时在桥板2上位于侧梁22的上部安装有护栏23,护栏23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侧梁22位于水平板21上方的部位可以作为护栏23的一部分,减少不锈钢护栏23的使用材料。由于水平板21与两个侧梁22组成的结构可稳定地平放在闸墩1的上表面,降低侧梁22对水平板21下方空间的占用,进而能够减少闸墩1的整体高度,降低桥板2的设置造成的闸墩1高度的增加。
[0031] 参考图1,桥板2的中部位于闸墩1的正上方,桥板2的两端向闸墩1的两侧延伸,并且桥板2两端的延伸长度均大于闸墩1一端至桥板2与闸墩1连接位置的长度。桥板2的中心与闸墩1的上部转动连接,使桥板2能够水平转动至与闸墩1平行的位置。由于桥板2在不需要进行检修时,桥板2转动到闸墩1平行的位置,使桥板2避开对水流的阻挡,因此桥板2与洪水位的净高不需要考虑,闸墩1的高度可进一步降低,从而能够减少建造的成本。侧梁22由桥板2中部至桥板2的两端高度逐渐降低,以使侧梁22的材料使用量逐渐降低,同时减少桥板2两端的重量,提高桥板2的安全性。两个闸墩1上的桥板2转动到与闸墩1垂直的位置时,两个相邻的桥板2之间拼接,以使桥板2能够进行连接,方便在桥板2上行走。同时闸墩1的上部可设置成开口状,桥板2转动到与闸墩1平行的位置时,桥板2可盖在闸墩1的上部开口位置,以防下雨过程中,雨水进入到闸墩1的内部;同时由于闸墩1的上部开口较大,方便从桥板2上向闸墩1的内部吊入用于维护水闸的设备,或检修人员由桥板2的位置下入到闸墩1的内部进行检修。
[0032] 参考图2和图3,桥板2的中部下方设置有支撑座3,支撑座3可采用混凝土材料预制形成,支撑座3嵌入闸墩1内,支撑座3的上表面与闸墩1的上表面平齐设置,支撑座3的中心设置有锥形槽31,锥形槽3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护圈32,护圈32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锥形槽31较大的一端朝上设置,护圈32的内壁上放置有多个圆柱形的滚柱4,桥板2的中部下表面设置有锥形座5,锥形座5可采用金属材料固定在桥板2上,锥形座5用于插入到锥形槽31内,并且锥形座5的外壁通过滚柱4进行支撑,使桥板2通过锥形座5、滚柱4和护圈32转动连接在支撑座3上。支撑座3通过护圈32、滚柱4和锥形座5对桥板2进行支撑,使闸墩1与桥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提高闸墩1与桥板2之间连接稳定性,同时降低闸墩1与桥板2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桥板2水平转动。
[0033] 参考图3,在支撑座3的下方设置有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包括转轴61、第一蜗杆62、第一蜗轮63和第一驱动电机64,转轴61同轴固定在锥形座5上,使转轴61的中心与锥形座5的中心重合,转轴61向下竖直贯穿支撑座3,转轴61的下端与第一蜗轮63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64固定在闸墩1或支撑座3上,第一驱动电机64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62的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蜗杆62与第一蜗轮63啮合。使用时,通过第一驱动电机64工作来带动第一蜗杆62转动,再通过第一蜗杆62带动第一蜗轮63转动,从而能够使第一蜗轮63通过转轴61带动桥板2水平转动。
[0034] 参考图2和图4,在闸墩1的两端且位于闸墩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装置7,支撑装置7包括外套管71、内滑杆72和支撑轮73,外套管71固定在闸墩1的内部,内滑杆72的一端插入到外套管71内,并与外套管71相对滑动连接,外套管71和内滑杆72均竖直设置,支撑轮73位于内滑杆72的上端与在内滑杆72上转动设置,在外套管7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74,弹簧
74的上端用于抵接在内滑杆72上,下端用于抵接在闸墩1上,使弹簧74的作用力用于提供内滑杆72向上的作用力。支撑轮73露出闸墩1上表面的高度小于支撑轮73的半径。使用时,桥板2向与闸墩1平行的位置转动时,桥板2先挤压支撑轮73,使支撑轮73向下移动并进一步挤压弹簧74,弹簧74可在外套管71具有初始的预紧力,弹簧74的作用力增加后可通过支撑轮
73抵接在桥板2的下表面。当桥板2转动到与闸墩1平行的位置时,多个支撑装置7均对桥板2的下表面进行支撑,并且在桥板2与闸墩1转动连接位置的两侧,从而能够通过支撑装置7减小支撑座3位置的作用力,提高安全性,减少滚柱4对支撑座3和锥形座5损坏。
[0035] 参考图5,在桥板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钢板做成的抵接板75,抵接板75嵌入到桥板2内并且抵接板75的下表面与桥板2的下表面平齐,每一个抵接板75的位置用于与一个支撑装置7对应,使桥板2转动到与闸墩1平行的位置时,支撑轮73向上抵接在抵接板75上,减少支撑轮73对桥板2的损坏。
[0036] 参考图1和图6,为了使两个相邻的桥板2相对的端部进行拼接,以使桥板2的承载性增大,同时提高桥板2的稳定性,在桥板2的端部设置有拼接装置8,拼接装置8包括导向套81和插杆82,插杆82平行于桥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插杆82的一端位于导向套81内,插杆82的另一端设置成锥头。拼接装置8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桥板2中的一个桥板2上,另一个桥板2上朝向于拼接装置8的位置开设有插孔,拼接装置8可设置两个或多个,一个拼接装置8与一个插孔对应。当两个相邻的桥板2的端部相对时,插杆82设置成锥头的一端向插孔内移动,使插杆82连接到插孔内,并且插孔内的直径小于插杆82的直径,由于桥板2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轻微的变形,而插杆82通过锥形的头部能够比较方便地将插杆82连接到插孔内,同时利用插杆82将两个桥板2连接,由插杆82传递两个桥板2之间的横向力,以使两个桥板2的中部配合提高承受承载力。
[0037] 参考图6,在插杆82上连接有动力装置9,动力装置9包括壳体91、第二蜗杆92、第二蜗轮93和第二驱动电机94,壳体91与导向套81固定连接,在插杆82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同时沿着插杆8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95,第二蜗轮93和第二蜗杆92均设置在壳体91的内部,第二蜗杆92转动连接在壳体91上,第二蜗轮93套设在插杆82上,并且第二蜗轮93的两个端面均与壳体91的内壁抵接。第二蜗轮93通过滑槽95与插杆82滑动连接,插杆82与导向套81螺纹连接,第二驱动电机94可固定在壳体91的外壁上,第二驱动电机94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92同轴固定连接,使第二驱动电机94启动时,第二驱动电机94带动第二蜗杆92转动,第二蜗杆92与第二蜗轮93啮合,从而第二蜗轮93带动插杆82转动,由于插杆82与导向套81螺纹连接,从而使插杆82沿着导向套81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使插杆82进入到插孔或从插孔内移出,由于第二驱动电机94通过第二蜗杆92和第二蜗轮93带动插杆82转动,使插杆82再通过与导向套81的螺纹连接驱动插杆82移动,使插杆82具有较大的作用力能够连接到插孔内,从而达到驱动两个桥板2因重力发生的变形进行恢复;同时能够减少因插杆82传递横向作用力的过程中造成插杆82收回导向套81。
[0038]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当需要进行检修时,将桥板2通过驱动装置6水平转动,使桥板2垂直于闸墩1,两个
相邻的桥板2相对设置,再由动力装置9驱动插杆82连接到另一个相邻桥板2的插孔内,从而将相邻的桥板2进行连接,提高桥板2的承载力;当完成检修后,再通过驱动装置6将桥板2水平转动到与闸墩1平行的位置,使桥板2盖在闸墩1上,以免桥板2对两个闸墩1之间的上部空间造成影响,从而能够降低闸墩1的设计高度。
[0039]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