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平台

申请号 CN202310537521.X 申请日 2023-05-12 公开(公告)号 CN116623522A 公开(公告)日 2023-08-22
申请人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胡发国; 毛炳坤;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回转平台,属于平台相关技术领域。所述回转平台包括多个平台、多个桩腿和多个步进机构;多个所述平台依次层叠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平台之间可转动地相连,且各所述平台的旋 转轴 线相互平行;各所述桩腿插接于所述平台,所述桩腿能够相对于所述平台移动,且所述桩腿相对所述平台的移动方向与多个所述平台的层叠方向相同;各所述步进机构与所述桩腿远离所述平台的一端相连,所述步进机构被配置为,带动所述桩腿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非零夹 角 ,且均垂直于多个所述平台的层叠方向。本公开能够通过回转平台地移动,实现对排土车辆运输距离地动态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平台包括多个平台(1)、多个桩腿(2)和多个步进机构(3);
多个所述平台(1)依次层叠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平台(1)之间可转动地相连,且各所述平台(1)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各所述桩腿(2)插接于所述平台(1),所述桩腿(2)能够相对于所述平台(1)移动,且所述桩腿(2)相对所述平台(1)的移动方向与多个所述平台(1)的层叠方向相同;
各所述步进机构(3)与所述桩腿(2)远离所述平台(1)的一端相连,所述步进机构(3)被配置为,带动所述桩腿(2)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非零夹,且均垂直于多个所述平台(1)的层叠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机构(3)包括支撑座(31)、纵移组件(32)和平移组件(33);
所述支撑座(31)与所述桩腿(2)相连;
所述纵移组件(32)的移动端与所述平移组件(33)可移动地相连,所述纵移组件(32)的固定端远离所述支撑座(31)布置,所述纵移组件(32)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1)在多个所述平台(1)的层叠方向移动;
所述平移组件(33)分别与所述支撑座(31)和所述纵移组件(32)的移动端相连,以驱动所述纵移组件(32)相对所述支撑座(31)在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移组件(32)包括纵移油缸(322),
所述纵移油缸(322)位于所述支撑座(31)远离所述桩腿(2)的一侧,所述纵移油缸(322)的移动端与所述平移组件(33)可移动地相连,所述纵移油缸(322)的伸缩方向与多个所述平台(1)的层叠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33)包括第一油缸(331)、第二油缸(332)、第一滑移件(333)和第二滑(334);
所述第一滑移件(333)与所述支撑座(31)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滑移件(333)相对所述支撑座(31)的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油缸(331)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撑座(31)连接,所述第一油缸(331)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滑移件(333)连接;
所述第二滑块(334)与所述第一滑移件(33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334)相对所述第一滑移件(333)的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第二油缸(332)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滑移件(333)连接,所述第二油缸(332)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滑块(33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1)朝向纵移油缸(322)的一侧具有第一滑槽(311),所述第一滑槽(311)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滑移件(333)包括第一限位块(3331)和中间板(3332),所述第一限位块(3331)位于所述中间板(3332)朝向所述支撑座(31)的一侧,且与所述中间板(3332)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3331)可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滑槽(3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334)的内部具有第二滑槽(3341),所述第二滑槽(3341)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第一滑移件(333)还包括侧连接板(3333)和第二限位块(3334),所述侧连接板(3333)位于所述中间板(3332)朝向所述第二滑块(334)的一侧,且与所述中间板(3332)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3334)位于所述侧连接板(3333)和所述中间板(3332)之间,且与所述侧连接板(3333)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3334)可移动地位于所述第二滑槽(334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3341)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槽(3341)相对布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滑块(334)的两侧边,所述侧连接板(3333)和所述第二限位块(3334)为两个,两个所述侧连接板(3333)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3334)一一对应布置,两个所述侧连接板(3333)相对布置,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3334)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侧连接板(3333)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二限位块(3334)与对应的所述侧连接板(3333)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3334)与两个所述第二滑槽(3341)一一对应布置,所述第二限位块(3334)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3341)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移件(333)还包括第一吊(3335),所述第一吊耳(3335)位于所述中间板(3332)朝向所述第一油缸(331)的一侧边,所述支撑座(31)朝向所述第一滑移件(333)的一侧具有第二吊耳(313),
所述第二吊耳(313)与所述第一吊耳(3335)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油缸(3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吊耳(313)与所述第一吊耳(3335)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移件(333)还包括第三吊耳(3336),所述第三吊耳(3336)位于所述中间板(3332)朝向所述纵移油缸(322)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块(334)具有第四吊耳(3342),所述第四吊耳(3342)位于所述第二滑块(334)朝向所述第三吊耳(3336)的一侧,所述第二油缸(3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吊耳(3336)和所述第四吊耳(3342)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1)包括柱体(315)和支撑板(316),所述柱体(315)与所述支撑板(316)垂直连接,且所述柱体(315)与所述桩腿(2)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316)的相对两板面
所述柱体(315)与所述支撑板(316)之间在所述柱体(315)周向形成容置空间(310);
所述纵移组件(32)和所述平移组件(33)均为两组,且所述纵移组件(32)和所述平移组件(33)一一对应对应,所述纵移组件(32)、所述平移组件(33)分别以所述柱体(315)为轴对称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310)内。

说明书全文

回转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属于平台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转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大型露天矿坑位于剥离台阶和排土场之间,通过运土车辆能够将剥离台阶处的土壤运输到排土场。
[0003]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降低运土车辆的运输成本,提高运土车辆的运输效率,工作人员一般会在大型露天矿坑处搭建土桥,使得将剥离台阶与排土场直线连通,以缩短运土车辆的运输距离。
[0004] 然而,随着挖掘的进行,挖掘点会出现移动,导致运输路径出现改变,之前修建的土桥可能不再适应于改变后的运输路径。发明内容
[0005]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转平台,能够多自由度动作,多状态调整,极大适应露天矿形态多变性以及快速推进灵活高效的要求。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转平台,所述回转平台包括多个平台、多个桩腿和多个步进机构;多个所述平台依次层叠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平台之间可转动地相连,且各所述平台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各所述桩腿插接于所述平台,所述桩腿能够相对于所述平台移动,且所述桩腿相对所述平台的移动方向与多个所述平台的层叠方向相同;各所述步进机构与所述桩腿远离所述平台的一端相连,所述步进机构被配置为,带动所述桩腿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非零夹,且均垂直于多个所述平台的层叠方向。
[0007]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步进机构包括支撑座、纵移组件和平移组件;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桩腿相连;所述纵移组件的移动端与所述平移组件可移动地相连,所述纵移组件的固定端远离所述支撑座布置,所述纵移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在多个所述平台的层叠方向移动;所述平移组件分别与所述支撑座和所述纵移组件的移动端相连,以驱动所述纵移组件相对所述支撑座在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移动。
[0008]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纵移组件包括纵移油缸,
[0009] 所述纵移油缸位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桩腿的一侧,所述纵移油缸的移动端与所述平移组件可移动地相连,所述纵移油缸的伸缩方向与多个所述平台的层叠方向一致。
[0010]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所述第一滑移件与所述支撑座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滑移件相对所述支撑座的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一油缸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滑移件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移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相对所述第一滑移件的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滑移件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0011]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座朝向纵移油缸的一侧具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滑移件包括第一限位块和中间板,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中间板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且与所述中间板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可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0012]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滑块的内部具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滑移件还包括侧连接板和第二限位块,所述侧连接板位于所述中间板朝向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且与所述中间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侧连接板和所述中间板之间,且与所述侧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可移动地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0013]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滑槽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相对布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侧边,所述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为两个,两个所述侧连接板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一一对应布置,两个所述侧连接板相对布置,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侧连接板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与对应的所述侧连接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与两个所述第二滑槽一一对应布置,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内。
[0014]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移件还包括第一吊,所述第一吊耳位于所述中间板朝向所述第一油缸的一侧边,所述支撑座朝向所述第一滑移件的一侧具有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吊耳与所述第一吊耳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吊耳与所述第一吊耳铰接。
[0015]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移件还包括第三吊耳,所述第三吊耳位于所述中间板朝向所述纵移油缸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块具有第四吊耳,所述第四吊耳位于所述第二滑块朝向所述第三吊耳的一侧,所述第二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吊耳和所述第四吊耳铰接。
[0016]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包括柱体和支撑板,所述柱体与所述支撑板垂直连接,且所述柱体与所述桩腿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板面,所述柱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在所述柱体周向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纵移组件和所述平移组件均为两组,且所述纵移组件和所述平移组件一一对应对应,所述纵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分别以所述柱体为轴对称的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0017]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18] 当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作为露天矿的中间桥使用时,可以将该回转平台的一端搭建在排土场台阶上,另一端搭接在采煤端台阶上,整个回转平台作为中间桥供车辆通行。
[0019] 由于该回转平台包括多个平台,且相邻两个所述平台之间可转动地相连,这样当需要中间桥(回转平台)的两端大范围调整时(比如由原来的东西方向变为南北方向),可以控制位于左部一部分平台相对中部的一部分平台旋转(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在控制右部的一部分平台相对中部的一部分平台旋转(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这样便可实现回转平台的两端由原来的东西方向移动至南北方向,进而方便回转平台可以搭接在不同位置的采煤端台阶和排土场台阶上。
[0020] 而当需要中间桥(回转平台)的两端整体平移(比如中间桥的两端为东西方向,沿着南北方向整体平移,或者中间桥的两端为南北方向,沿着东西方向整体平移)时,由于回转平台包括多个步进机构,这样可以控制步进机构驱动对应连接的桩腿移动,这样平台便可跟随桩腿一同移动过,进而实现回转平台的整体平移。
[0021] 并且,由于桩腿与平台可移动连接,所以,平台在转动或者移动时,可以控制桩腿进行伸缩,使得桩腿不会干涉平台的转动或者移动,而在转动或者移动到位后,又可以支撑平台。
[0022] 可见,通过以上回转平台能够在矿坑内自由移动,可以实现回转平台垂直方向、平方向的直线运动以及水平面回转运动,完成多自由度动作,多状态调整,极大适应露天矿形态多变性以及快速推进灵活高效的要求。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26] 图3为图2的B处放大图;
[0027] 图4为图2中桩腿的俯视图;
[0028] 图5为图1中步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0030]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0031] 图8为图2的C处放大图;
[0032]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机构的俯视图;
[0033]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的俯视图;
[0034]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的转动视图一;
[0035]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的转动视图二。
[0036]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37] 1、平台;100、通道;101、第一平台;1011、延伸台;1012、搭接台;102、第二平台;103、第三平台;104、耐磨块;
[0038] 11、平台主体;12、升降机构;121、升降齿条;122、升降齿轮;123、升降电机;124、筒体;
[0039] 2、桩腿;
[0040] 3、步进机构;31、支撑座;310、容置空间;311、第一滑槽;313、第二吊耳;315、柱体;316、支撑板;32、纵移组件;322、纵移油缸;323、支撑脚;33、平移组件;331、第一油缸;332、第二油缸;333、第一滑移件;3331、第一限位块;3332、中间板;3333、侧连接板;3334、第二限位块;3335、第一吊耳;3336、第三吊耳;334、第二滑块;3341、第二滑槽;3342、第四吊耳;
[0041] 4、回转机构;41、回转支承;411、内圈;412、外圈;43、回转驱动组件;431、回转电机;432、回转制动器;433、回转减速机;434、回转输出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3]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转平台,回转平台包括多个平台1、多个桩腿2和多个步进机构3。多个平台1依次层叠排布,相邻两个平台1之间可转动地相连,且各平台1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
[0044] 各桩腿2插接于平台1,桩腿2能够相对于平台1移动,且桩腿2相对平台1的移动方向与多个平台1的层叠方向相同。各步进机构3与桩腿2远离平台1的一端相连,步进机构3被配置为,带动桩腿2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非零夹角,且均垂直于多个平台1的层叠方向。
[0045] 当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作为露天煤矿的中间桥使用时,可以将该回转平台的一端(图1中的左端)搭建在排土场台阶上,另一端(图1中的右端)搭接在采煤端台阶上,整个回转平台作为中间桥供车辆通行。
[0046] 由于该回转平台包括多个平台1,且相邻两个平台1之间可转动地相连,这样当需要中间桥(回转平台)的两端大范围调整时(比如由原来的东西方向变为南北方向),可以控制位于左部一部分平台1相对中部的一部分平台1旋转(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在控制右部的一部分平台1相对中部的一部分平台旋转(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这样便可实现回转平台的两端由原来的东西方向移动至南北方向,进而方便回转平台可以搭接在不同位置的采煤端台阶和排土场台阶上。
[0047] 而当需要中间桥(回转平台)的两端整体平移(比如中间桥的两端为东西方向,沿着南北方向整体平移,或者中间桥的两端为南北方向,沿着东西方向整体平移)时,由于回转平台包括多个步进机构3,这样可以控制步进机构3驱动对应连接的桩腿2移动,这样平台1便可跟随桩腿2一同移动过,进而实现回转平台的整体平移。
[0048] 并且,由于桩腿2与平台1可移动连接,所以,平台1在转动或者移动时,可以控制桩腿2进行伸缩,使得桩腿2不会干涉平台1的转动或者移动,而在转动或者移动到位后,又可以支撑平台1。
[0049] 可见,通过以上回转平台能够在矿坑内自由移动,可以实现回转平台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以及水平面回转运动,完成多自由度动作,多状态调整,极大适应露天矿形态多变性以及快速推进灵活高效的要求。
[0050]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平台1包括平台主体11和升降机构12,桩腿2与对应的平台1的平台主体11可移动地相连。升降机构12与桩腿2一一对应布置,升降机构12包括升降齿条121、升降齿轮122、升降电机123和筒体124,升降齿条121与对应的桩腿2的外壁连接,且升降齿条121的延伸方向与桩腿2的轴线方向相同。升降齿轮122与升降齿条121相互啮合,升降齿轮122和升降电机123传动连接。升降电机123位于筒体124内,且与筒体124的内壁连接,筒体124与对应的平台1的平台主体11连接。
[0051]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平台1设置为平台主体11和升降机构12,这样可以通过控制升降电机123的正反转动,来带动升降齿轮122进行正反转动,进而通过升降齿轮122与升降齿条121啮合,使得升降齿条121能够上下移动。升降齿条121在上下移动时会带着桩腿2一同相对平台主体11上下移动,最终实现桩腿2的相对平台主体11的移动。
[0052]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升降机构12也可以为其他驱动结构,比如蜗轮蜗杆结构形式,亦或是插销驱动升降装置等等,只要升降机构12能够驱动桩腿2进行上升或者下降即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做任何限制。
[0053] 图3为图2的B处放大图,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升降机构12的驱动能,每个升降机构12中的升降齿轮122和升降电机123都可以为多个,多个升降齿轮122沿升降齿条12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多个升降电机123与多个升降齿轮122一一对应布置,且升降电机123与对应的升降齿轮122传动连接。
[0054] 图4为图2中桩腿的俯视图,结合图4,示例性地,同样的,为了提高升降机构12的驱动能力,一个桩腿2可以对应布置两个升降机构12,两个升降机构12以桩腿2的轴线为轴对称布置在桩腿2的两侧。
[0055] 图5为图1中步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可选地,步进机构3包括支撑座31、纵移组件32和平移组件33。支撑座31与桩腿2相连。纵移组件32的移动端与平移组件33可移动地相连,纵移组件32的固定端远离支撑座31布置,纵移组件32能够相对于支撑座31在多个平台1的层叠方向移动。平移组件33分别与支撑座31和纵移组件32的移动端相连,以驱动纵移组件32相对支撑座31在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移动。
[0056]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支撑座31用于为纵移组件32和平移组件33提供安装基础,同时与桩腿2连接,以使得支撑座31能够带着桩腿2沿的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移动。平移组件33用于驱动支撑座31相对地面能够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移动。纵移组件32用于使得支撑座31能够始终与地面接触,以辅助支撑支撑座31。
[0057] 可选地,纵移组件32包括纵移油缸322,纵移油缸322位于支撑座31远离桩腿2的一侧,纵移油缸322的移动端与平移组件33可移动地相连,纵移油缸322的伸缩方向与多个平台1的层叠方向一致。
[0058]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纵移组件32设置为以上结构,可以使得纵移组件32能够自动伸缩,进而方便支撑座31可以在不同位置仍然能与地面接触。
[0059] 继续参见图5,可选地,纵移组件32还包括圆盘形的支撑脚323,支撑脚323与纵移油缸322的固定端连接。
[0060]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支撑脚323,可以增大纵移组件32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纵移组件32能够稳定的立在地面上。
[0061] 可选地,平移组件33包括第一油缸331、第二油缸332、第一滑移件333和第二滑块334。第一油缸331的固定端与支撑座31连接,第一油缸331的驱动端与第一滑移件333连接,第一滑移件333与支撑座31滑动连接,且第一滑移件333相对支撑座31的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油缸332的固定端与第一滑移件333连接,第二油缸332的驱动端与第二滑块334连接,第二滑块334与第一滑移件333滑动连接,第二滑块334相对第一滑移件333的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
[0062]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平移组件33设置为以上结构与,可以通过第一油缸331的伸缩驱动支撑座31与第一滑移件333之间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由于第一滑移件333通过第二滑块334与纵移组件32连接,所以,在第一油缸331伸缩时,支撑座31会相对地面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0063] 同样的,以上结构中,可以通过第二油缸332的伸缩驱动支撑座31与纵移组件32之间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由于第二油缸33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块334和第一滑移件333连接,所以,当第二油缸332伸缩时,第二油缸332会推拉第二滑块334相对第一滑移件333移动,从而在第一滑移件333的带动下,会使得支撑座31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0064] 图6为图5的侧视图,结合图6,可选地,支撑座31朝向纵移油缸322的一侧具有第一滑槽311,第一滑槽311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滑移件333包括第一限位块3331和中间板3332,第一限位块3331位于中间板3332朝向支撑座31的一侧,且与中间板3332连接,第一限位块3331可移动地位于第一滑槽311内。
[0065]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限位块3331与第一滑槽311之间的配合,能够使得第一滑移件333只能相对支撑座31进行第一方向移动。
[0066] 示例性的,第一滑槽311为T型槽,对应的,第一滑移件333为T型块,这样可以通过T型结构的第一滑移件333正好卡装在T型槽内,使得第一滑移件333只能沿着第一滑槽311移动。
[0067] 可选地,第二滑块334的内部具有第二滑槽3341,第二滑槽3341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滑移件333还包括侧连接板3333和第二限位块3334,侧连接板3333位于中间板3332朝向第二滑块334的一侧,且与中间板3332连接,第二限位块3334位于侧连接板3333和中间板3332之间,且与侧连接板3333连接,第二限位块3334可移动地位于第二滑槽3341内。
[0068]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二限位块3334与第二滑槽3341配合,能够使得第一滑移件333只能相对第二滑块334进行第二方向移动。
[0069] 可选地,第二滑槽3341为两个,两个第二滑槽3341相对布置,且分别位于第二滑块334的两侧边,侧连接板3333和第二限位块3334为两个,两个侧连接板3333与两个第二限位块3334一一对应布置,两个侧连接板3333相对布置,两个第二限位块3334分别位于两个侧连接板3333之间,且每个第二限位块3334与对应的侧连接板3333连接,两个第二限位块
3334与两个第二滑槽3341一一对应布置,第二限位块3334位于对应的第二滑槽3341内。
[0070]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以上设置可以第二滑块334相对第一滑移件333移动效率,保证第二滑块334只能相对第一滑移件333沿第二方向移动。
[0071] 类似的,第二滑槽3341为T型槽,对应的,第二滑块334为T型块,这样可以通过T型结构的第二滑块334正好卡装在T型的第二滑槽3341内,使得第二滑块334只能沿着第二滑槽3341移动。
[0072] 第一滑移件333还包括第一吊耳3335,第一吊耳3335位于中间板3332朝向第一油缸331的一侧边,支撑座31朝向第一滑移件333的一侧具有第二吊耳313,第二吊耳313与第一吊耳3335间隔布置,第一油缸33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吊耳313与第一吊耳3335铰接。
[0073]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吊耳3335和第二吊耳313可以方便的将第一油缸331与支撑座31和第一滑移件333铰接。
[0074] 可选地,第一滑移件333还包括第三吊耳3336,第三吊耳3336位于中间板3332朝向纵移油缸322的一侧,第二滑块334具有第四吊耳3342,第四吊耳3342位于第二滑块334朝向第三吊耳3336的一侧,第二油缸3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吊耳3336和第四吊耳3342铰接。
[0075]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三吊耳3336和第四吊耳3342可以方便的将第二油缸332与第二滑块334和第一滑移件333铰接。
[0076] 支撑座31包括柱体315和支撑板316,柱体315与支撑板316垂直连接,且柱体315与桩腿2分别位于支撑板316的相对两板面。柱体315与支撑板316之间在柱体315周向形成容置空间310。
[0077] 可选地,纵移组件32和平移组件33均为两组,且纵移组件32和平移组件33一一对应对应,纵移组件32、平移组件33分别以柱体315为轴对称的位于容置空间310内。
[0078]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以上设置一方面可以方便支撑座31布置平移组件33和纵移组件32,另外,也可以增加平移组件33和纵移组件32的驱动效率,使得桩腿2能够快速带着平台1行走。
[0079] 再次参见图5,可选地,桩腿2与柱体315同轴布置,且桩腿2与柱体315铰接,桩腿2与柱体315之间的铰接轴的轴线方向与桩腿2的轴线垂直。
[0080]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桩腿2与支撑座31铰接,可以使得桩腿2相对支撑座31发生摆动,提高桩腿2与支撑座31之间的灵活度。
[0081] 图7为图5的俯视图,结合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油缸331的伸缩方向与第二油缸332的伸缩方向相互垂直。这样可以简单实现支撑座31能够移动至地面的任意位置。
[0082] 以上说的第一方向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中间桥的东西方向),第二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中间桥的南北方向)。
[0083] 图8为图2的C处放大图,结合图8,可选地,回转平台包括多个回转机构4,每个回转机构4分别与相邻两个平台1连接,以使得相邻两个平台1转动连接。回转机构4包括回转支承41和回转驱动组件43,回转支承41的内圈411与相邻两个平台1中的一个平台1的底部连接,回转支承41的外圈412与相邻两个平台1中的另一个平台1的底部连接,回转支承41的外圈412为齿圈。回转驱动组件43与相邻两个平台1中的一个平台1的底部连接,且回转驱动组件43的输出齿轮与回转支承41的外圈412啮合。
[0084]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将回转机构4中的回转支承41的内圈411和外圈412分别与相邻两个平台1固定连接,这样便可实现相邻两个平台1的转动连接。而回转驱动组件43用于驱动回转支承41的外圈412相对内圈411转动。
[0085] 继续参见图8,回转驱动组件43包括回转电机431、回转制动器432、回转减速机433和回转输出齿轮434。回转电机431的输出端与回转减速机433传动连接,回转减速机433的输出端与回转输出齿轮434固定连接。回转制动器432与回转减速机433分别位于回转电机431的相对两侧,回转制动器432与回转电机431传动连接。这样可以简单的实现回转输出齿轮434的转动和制动。
[0086]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机构的俯视图,结合图9,可选地,对于每个回转机构4,回转驱动组件43可以为多个,多个回转驱动组件43沿回转支承41的外圈412的周向间隔布置。
[0087]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布置多个回转驱动组件43可以增大回转支承41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转动效率。
[0088] 再次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平台1为三个,包括第一平台101、第二平台102和第三平台103。第一平台101部分位于第二平台102的顶面,第二平台102位于第三平台103的顶面,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分别部分凸伸在第三平台103的相对两侧。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转动相连,第二平台102和第三平台103转动相连,第一平台101的顶面与第二平台102的顶面一同形成通道100。桩腿2分别与第一平台101、第二平台102和第三平台103连接,步进机构3分别与连接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的桩腿连接。
[0089]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设置三个平台1,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相对第三平台103旋转,便可使得整个回转平台自由回转。
[0090] 结合图2,可选地,第一平台101包括延伸台1011和搭接台1012,搭接台1012的底面与延伸台1011的顶面连接,且搭接台1012的底面与第二平台102转动连接,搭接台1012的两侧设有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第一斜坡位于搭接台1012的顶面和延伸台1011的顶面之间,第二斜坡位于搭接台1012的顶面和第二平台102的顶面之间。延伸台1011与第二平台102分别凸伸在第三平台103相对两侧,延伸台1011的底面与第三平台103的顶面滑动接触。
[0091]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搭接台1012用于将延伸台1011的顶面与第二平台102的顶面连接在一起而形成通道100。
[0092] 可选地,第三平台103的顶面的四周设有多个耐磨块104,多个耐磨块104沿第三平台103的顶面四周间隔布置,多个耐磨块104分别与延伸台1011的底面和第二平台102的底面滑动接触。
[0093]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耐磨块104用于减小第一平台101和第三平台103之间,以及第二平台102与第三平台103之间的摩擦力
[0094] 示例性地,耐磨块104为高分子耐磨材料或耐磨材,比如分子量为三百五十万以上聚乙烯树脂或者聚四氟乙烯,亦或是高锰钢、铬钼锰钢等,这样可以提高耐磨块104的强度,减小磨损。
[0095] 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了减轻回转平台的整体重量,第一平台101对应连接2个桩腿2,第二平台102对应连接2个桩腿,第三平台103对应连接4个桩腿。
[0096] 而且,为了方便布置升降机构12,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中的对应的升降机构12位于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的顶面上,第三平台103对应的升降机构12位于第三平台103的底面。
[0097] 第三平台103对应的四个桩腿2不会穿过第三平台103的顶面,这样方便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在旋转时不至于相互干涉,极大提高整个回转平台的灵活性。
[0098] 第三平台103对应的筒体124的高度可以适当加长,这样可以提高桩腿2的水平支撑的稳定性,并且,第三平台103对应的桩腿2的顶部与第三平台103的底部留有升降间隙,用于保证桩腿2可以通过升降机构12与地面脱离。
[0099]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的俯视图,结合图10,通道100为双车道,这样便于重车和空车可以在不同方向同时行走而无需避让。
[0100] 下面结合附图11‑12简单介绍一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平台的工作方式:
[0101] 当排土车通行时,该回转平台的第二平台102的左端搭建在排土场台阶上,第一平台101的右端部搭接在采煤端台阶上。
[0102] 当需要回转平台沿南北方向平移时,第三平台103连接的桩腿2和第一平台101的桩腿2不动,第二平台102对应的升降机构12动作,驱动第二平台102连接的桩腿2上移至脱离地面后,第二平台102连接的桩腿2对应的步进机构3中的纵移油缸322缩短行程,储备活塞杆的行程空间。接着,第二平台102连接的桩腿2再次下移至地面。此时,第二平台102连接的桩腿2和第三平台103连接的桩腿2支撑地面。然后,第一平台101的连接的桩腿2通过对应的升降机构12驱动后脱离地面,第一平台101连接的桩腿2对应的步进机构3中的纵移油缸322缩短行程,储备活塞杆的行程空间,接着第一平台101连接的桩腿2再次下移至地面。再然后,第二平台102连接的桩腿2和第一平台101连接的桩腿2支撑地面,第三平台103连接的桩腿2脱离地面,通过第二平台102和第一平台101连接的桩腿2对应的步进机构3共同作用,实现整个回转平台整体平移。
[0103] 当需要回转平台沿东西方向平移时,与上述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0104] 结合图11‑12,当需要回转平台大范围的调整时,仅靠步进机构3难以实现,因为南北方向两端的排土台阶和采煤剥离台阶并不是规则的直线,而是有变化的曲线。因此直接整体平移难以完成长距离移动。在此工况下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0105] 第一平台101连接的桩腿2和第三平台103连接的桩腿2支撑地面,然后第二平台102连接的桩腿2通过对应的升降机构12上移至脱离地面一定高度后,与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相连的回转机构4的回转驱动组件43驱动对应的回转支承41顺时针转动,同时,与第二平台102和第三平台103相连的回转机构4的回转驱动组件43驱动对应的回转支承41逆时针转动,实现第二平台102顺时针大角度旋转。待第二平台102转动到位之后,第二平台
102的升降机构12启动,驱动第二平台102连接的桩腿2下移至地面,并和第三平台103的桩腿2一同支撑回转平台。接着,第一平台101连接的桩腿2通过对应的升降机构12驱动上移至脱离地面,与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相连的回转机构4的回转驱动组件43驱动对应的回转支承41逆时针转动,同时,与第二平台102和第三平台103相连的回转机构4的回转驱动组件43驱动对应的回转支承41顺时针转动,实现第一平台101顺时针大角度旋转。其桩腿的支撑台阶也和第三平台103为同一台阶。待第一平台101转动到位之后,第一平台101的升降机构12启动,驱动第一平台101连接的桩腿2下移至地面,并和第三平台103的桩腿2一同支撑回转平台。
[0106] 以上操作,可完成回转平台90度角度的旋转。通过三个平台协同动作,第一平台101和第二平台102连接的桩腿2对应的步进机构3跨步交替动作,完成回转平台的整体南北方向的大距离移动。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后,三个平台通过回转机构4旋转,再恢复到东西方向串联布置状态(具体动作与之前动作类似,不再详述),形成可以正常通行排土车的新的中间桥。
[0107]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