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及安装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508174.3 申请日 2022-05-11 公开(公告)号 CN114991134A 公开(公告)日 2022-09-02
申请人 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发明人 吴钟腾; 高美奔; 何智浩; 高志波; 张岩; 陈福江; 温超; 曾锋; 李宁; 卢锋; 连继峰;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防护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 桥梁 施工防护栏及安装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包括数个 基桩 预埋件,所述基桩预埋件包括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的基桩,所述基桩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固定头,所述基桩的周向上设置有数个固定 块 ,所述基桩内可拆卸设置有立柱,相邻所述立柱之间通过至少两个上下平行的 连接杆 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护 栏杆 。本发明所公开的防护栏在能够达到现有固定式防护栏的抗撞击强度的情况下,便于更换和安装。
权利要求

1.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基桩预埋件,所述基桩预埋件包括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的基桩(1),所述基桩(1)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固定头(2),所述基桩(1)的周向上设置有数个固定(3),所述基桩(1)内可拆卸设置有立柱(4),相邻所述立柱(4)之间通过至少两个上下平行的连接杆(5)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5)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护栏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插入到所述基桩(1)内,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立柱(4)的周向上设置有挡板(7),当所述立柱(4)插入到基桩(1)后,所述挡板(7)与基桩(1)的开口端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内部中空,所述基桩(1)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孔(8)、并与固定块(3)相通,所述固定块(3)与弧形孔(8)相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9),所述基桩(1)内设置有依次穿过弧形孔(8)和通孔(9)的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弧形孔(8)适配的弧形板(10),所述弧形板(10)的凸面设置有固定柱(11),所述固定柱(11)依次穿过弧形孔(8)和通孔(9)伸出所述固定块(3)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内设置有对所述通孔(9)进行遮挡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并列设置在固定块(3)内的挡块(12),两个所述挡块(1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固定块(3)的内侧壁上;在自然状态下,两个所述挡块(12)合并在一起,且合并后的中心处与通孔(9)的中心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10)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移动杆(14),所述移动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15),所述基桩(1)的内底部设置有截面呈倒T形、且与滑块(15)适配的滑槽(16),所述滑槽(16)的端部延伸至弧形孔(8)的下方,所述滑槽(16)的顶部设置有供滑块(15)进出滑槽的缺口(17),所述弧形板(10)可以沿着滑槽(16)移动至弧形孔(8)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的周向上、位于所述挡板(7)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连接环(18),所述连接环(18)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块(19),所述连接块(19)的另一端设置有柱形块(20),所述柱形块(20)靠近所述连接块(19)的周向上设置有限位环(21),所述连接块(19)上以及两个所述连接杆(5)上均设置有插孔(22),两个所述连接杆上的插孔(22)对称设置,所述护栏杆(6)设置在连接杆(5)和连接块(19)上相对应的两个插孔(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9)与连接环(18)固定设置,或,所述连接环(18)上套设有可沿着连接环(18)侧壁移动的套环(23),所述连接块(19)固定在套环(23)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柱形块(20)适配的固定筒(24),所述柱形块(20)上套设有紧筒(25),所述锁紧筒(25)的一端设置有挡环(26),所述柱形块(20)插入到固定筒(24)内后,所述锁紧筒(25)与固定筒(2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此时,所述挡环(26)与限位环(21)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道路上需要安装防护栏的位置上分别进行钻孔,然后将基桩预埋件放入孔内,在基桩(1)的外围填入混凝土,并将固定件放入基桩(1)内,推动固定件,使固定柱(11)部分伸出固定块(3)外,随后依次将多个固定件放入基桩(1)内,进行上述操作;然后将立柱(4)旋拧进基桩(1)内,并推动弧形板(10),直至弧形板(10)进入到弧形孔(8)内;最后在两个立柱(4)之间连接连接杆(5),并插入护栏杆(6)。

说明书全文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及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防护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防护栏常用于市政道路上,学校、车站等人员车辆密集区以及围护绿化带等地方,均设置有防护栏。现有的防护栏分为固定的和移动的两种方式,固定方式是直接将防护栏的立柱直接固定在道路上,但是这种方式使得防护栏在受到外界的撞击变形后不便于更
换。移动方式是直接在防护栏的立柱固定在一个泥墩上,可根据需求进行移动,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吸收外界撞击的动能,很容易被撞开,还可能使防护栏在撞开的过程中撞到或砸
到行人或其他车辆等,导致其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及安装方法,在能够达到现有固定式防护栏的抗撞击强度的情况下,便于更换和安装。
[0004]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包括数个基桩预埋件,所述基桩预埋件包括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的基桩,所述基桩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固定头,所述基桩的周向上
设置有数个固定,所述基桩内可拆卸设置有立柱,相邻所述立柱之间通过至少两个上下
平行的连接杆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护栏杆
[0006] 优选的,所述立柱插入到所述基桩内,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立柱的周向上设置有挡板,当所述立柱插入到基桩后,所述挡板与基桩的开口端相抵。
[0007]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内部中空,所述基桩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孔、并与固定块相通,所述固定块与弧形孔相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基桩内设置有依次穿过弧形孔
和通孔的固定件。
[0008]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弧形孔适配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凸面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依次穿过弧形孔和通孔伸出所述固定块外。
[0009]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内设置有对所述通孔进行遮挡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并列设置在固定块内的挡块,两个所述挡块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分别
连接在固定块的内侧壁上;在自然状态下,两个所述挡块合并在一起,且合并后的中心处与通孔的中心对应。
[0010]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基桩的内底部设置有截面呈倒T形、且与滑块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端部延伸至弧形孔的下方,所述滑槽的顶部设置有供滑块进出滑槽的缺口,所述弧形板可以沿着滑槽
移动至弧形孔内。
[0011]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周向上、位于所述挡板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有柱形块,所述柱形块靠近所述连接块的周向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连接块上以及两
个所述连接杆上均设置有插孔,两个所述连接杆上的插孔对称设置,所述护栏杆设置在连
接杆和连接块上相对应的两个插孔内。
[0012]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连接环固定设置,或,所述连接环上套设有可沿着连接环侧壁移动的套环,所述连接块固定在套环的侧壁上。
[0013]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柱形块适配的固定筒,所述柱形块上套设有紧筒,所述锁紧筒的一端设置有挡环,所述柱形块插入到固定筒内后,所述锁紧筒与固定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此时,所述挡环与限位环相抵。
[0014] 相应的,在道路上需要安装防护栏的位置上分别进行钻孔,然后将基桩预埋件放入孔内,在基桩的外围填入混凝土,并将固定件放入基桩内,推动固定件,使固定柱部分伸出固定块外,随后依次将多个固定件放入基桩内,进行上述操作;然后将立柱旋拧进基桩
内,并推动弧形板,直至弧形板进入到弧形孔内;最后在两个立柱之间连接连接杆,并插入护栏杆。
[0015]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 本发明中将现有技术中防护栏的立柱拆分为两部分,分为立柱和基桩,基桩预埋在地下,立柱与基桩通过螺纹连接,同时,通过在立柱的周向上设置挡板,在基桩的底部设置定位槽,在立柱的底端设置定位柱,使立柱和基桩固定后,挡板与基桩的顶部端口相抵,定位柱插入到定位槽内,从而增加立柱和基桩连接后的稳定性,即使立柱受到撞击,也不易使立柱伸进基桩内的部分变形,从而便于将损坏或变形的立柱进行更换或维修,同时,也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基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0019] 图3为图2中去掉固定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1中固定块的B‑B向视图;
[0021] 图5为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基桩预埋在地下并与立柱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两个立柱上安装连接杆和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为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为连接环与连接块的其中一种连接方式;
[0026] 图10为连接环与连接块的另外一种连接方式;
[0027] 图11为锁紧筒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2为连接杆与固定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基桩1、固定头2、固定块3、立柱4、连接杆5、护栏杆6、挡板7、弧形孔8、通孔9、弧形板10、固定柱11、挡块12、弹簧13、移动杆14、滑块15、滑槽16、缺口17、连接环18、连接块19、柱形块20、限位环21、插孔22、套环23、固定筒24、锁紧筒25、挡环26、锥形槽27、限位槽
28、定位柱29、定位槽30、杆体31、固定帽32、卡槽33、橡胶垫34、微孔35。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1]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举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32] 参考图1‑图1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栏,包括数个基桩预埋件,基桩预埋件埋入地下,基桩预埋件包括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的基桩1,基桩1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固定头2,固定头2为实心的,基桩1的周向上设置有数个固定块3,固定块3的外侧边缘为弧形面,基桩插入坑洞后,在基桩外围填入混凝土,而固定块3则能够增加与混凝土的接触面,从而使基桩在坑洞内更加稳定。基桩1内可拆卸设置有立柱4,即立柱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基桩1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立柱4插入到基桩1内,是通过螺纹连接。立柱4上的外螺纹的长度为基桩1的长度。
[0033] 而为了增加立柱在基桩内的稳定性,在立柱4的周向上设置有挡板7,挡板7为环形,当立柱4插入到基桩1后,挡板7与基桩1的开口端相抵。相邻立柱4之间通过至少两个上下平行的连接杆5连接,两个连接杆5之间竖直设置有若干个护栏杆6,最终形成完整的防护栏。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6所示,基桩1在安装时,位于地面的下方,当立柱4与基桩1固定后,挡板7与基桩1的开口端相抵,同时,挡板7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图6中,基桩顶端的空白区域为放置挡板7的区域。这样设置,使得防护栏在受到撞击后,立柱伸进基桩内的部分不易发生变形,从而已经损坏或变形的立柱能够顺利的从基桩内拆下。当然,混凝土可以将挡板的边缘凝固在一起,也可以不与挡板7的边缘固定,同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0034]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基桩与混凝土之间的稳定性,将固定块3设置成内部中空,在基桩1的侧壁上设置有数个弧形孔8、并与固定块3相通,固定块3与弧形孔8相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9,基桩1内设置有依次穿过弧形孔8和通孔9的固定件。弧形孔8位于同一平面上。
[0035] 具体的:固定件包括与弧形孔8适配的弧形板10,即弧形板10能够穿过或进入到弧形孔8内。弧形板10的凸面中心处设置有固定柱11,固定柱11的另一端为尖端,便于插入到固定块3外的未凝结的混凝土内,固定柱11依次穿过弧形孔8和通孔9伸出固定块3外。通孔9与固定柱11适配,当固定柱插入到通孔内时,减少混凝土通过通孔9进入到固定块内。
[0036]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未插入固定柱时,填入基桩外的混凝土通过通孔9进入到固定块3内,进而进入到基桩内,在固定块3内设置有对通孔9进行遮挡的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并列设置在固定块3内的挡块12,两个挡块1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弹簧13,弹簧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固定块3的内侧壁上;在自然状态下,两个挡块12合并在一起,且合并后的中心处与通孔9的中心对应。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固定柱11能够将两个挡块12分开,在两个挡块12相对应的棱边上开设有槽,参考图4所示,当两个挡块12合并后,两个槽合成一个锥形槽27,锥形槽27的深度小于挡块12的厚度。当固定柱11在穿过固定块3的过程中,固定柱11的尖端插入到锥形槽27内,从而使两个挡块分开。此时,混凝土通过固定柱和通孔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固定块内,从而将固定柱、固定块和挡块凝固在一起。此时,进入到固定块内的混凝土量很少,不足以进入到基桩内,因此不影响立柱插入到基桩内。
[0037] 更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弧形板带着固定柱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弧形板10的底部中心处竖直设置有移动杆14,移动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15,滑块15呈圆柱形,基桩1的内底部设置有截面呈倒T形、且与滑块15适配的滑槽16,滑槽16的端部延伸至弧形孔8的
下方,滑槽16的顶部设置有供滑块15进出滑槽的缺口17,弧形板10可以沿着滑槽16移动至
弧形孔8内。需要说明的是:缺口17设置的位置根据弧形板和固定柱的总长度确定,在本发明中,当固定件完全放入基桩内后,此时,滑块15所在的位置处设置有缺口,使滑块15通过缺口17进入到滑槽16后,此时,固定柱对应着弧形孔以及挡块上的锥形槽,在固定柱移动的过程中,固定柱插入到锥形槽内,并逐渐分开两个挡块,随后通过通孔伸出固定块外。其余固定件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安装。
[0038] 本发明中,滑槽16的数量和设置的方式根据弧形孔的数量确定的,确保每个固定件沿着滑槽能够移动至弧形孔内。参考本发明的图2‑图3所示,本发明设置了4个弧形孔和4个固定件,此时滑槽16设置有两个,相互交叉,且每条滑槽16上设置有两个缺口。同时,为了避免固定柱在穿过固定块的过程中,基桩外的混凝土形成阻,可以将固定件安装完成后,再在基桩的外围填入混凝土。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当移动杆14移动至贴合基桩的内侧壁时,弧形板10无法置于弧形孔8内,因此,在弧形孔8的底部开设有与移动杆14适配的限位槽
28,限位槽28的另一端与滑槽16相通,使得移动杆带着滑块沿着滑槽移动至靠近基桩的内
侧壁上时,移动杆能够移动至限位槽28内,使得弧形板完全置于弧形孔内,而移动杆置于限位槽内,也使得弧形板不会移动至固定块内,进而使弧形板的内弧面与基桩的内侧壁齐平。
而弧形板10的内弧面上可选择性的设置与基桩1内壁上的内螺纹一致的螺纹,当立柱4与基
桩1螺纹连接时,弧形板10与立柱4之间也呈螺纹连接,从而增加弧形板的稳定性。
[0039] 进一步的,为了使立柱4能够更加容易的固定到基桩1内,将立柱4插入基,1内的端部设置成斜面,如图7‑图8所示。同时,在立柱4伸进基桩1内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柱29,且基桩1的内底部中心处设置有与定位柱29适配的定位槽30,立柱4端面上斜面的设置,使得立
柱能够容易的旋拧进基桩内,而定位槽30和定位柱29的设置也增加了立柱的抗撞击强度。
而滑槽16则贯穿定位槽30。
[0040] 进一步的,立柱和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立柱4的周向上、位于挡板7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槽,环形槽内套设有连接环18,连接环18能够绕着环形槽18转动。在连接环18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块19,连接块19的另一端设置有柱形块20。为了便于在连接块19上安装护栏杆6,连接块19截面形状优选为四边形,同理,连接杆5也是如此。更优选的,连接块19截面的形状优选为正四边形,便于在柱形块20上安装锁紧筒25。柱形块20靠近连
接块19的周向上设置有限位环21,即限位环21靠近连接块19设置。柱形块20上套设有锁紧
筒25,锁紧筒25的一端设置有挡环26,限位环21位于锁紧筒25内,当锁紧筒25朝向远离连接块19的方向运动时,挡环26与限位环21相抵,从而避免锁紧筒25脱离柱形块20。而为了使连接杆5能够与柱形块20顺利连接,锁紧筒25需要移动至连接块19上,因此,连接块19对线的长度小于柱形块20的直径,同时小于挡环26的内径。
[0041] 而连接杆5与柱形块20的固定方式为:在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柱形块20适配的固定筒24,即固定筒24的一端开口,一端与连接杆5的端面固定,与柱形块20连接时,只需将柱形块20插入到固定筒24内即可。当柱形块20插入到固定筒24内后,限位环21与固定
筒24的端面相抵,旋拧锁紧筒,使锁紧筒25与固定筒2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即固定筒2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锁紧筒25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此时,挡环26与限位环21相抵。
[0042] 进一步的,连接块19上以及两个连接杆5上均设置有插孔22,上下对应的两个连接块19上的插孔22对称设置,两个连接杆上的插孔22对称设置,护栏杆6设置在连接杆5和连
接块19上相对应的两个插孔22内。
[0043] 更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护栏杆在插孔内的稳定性,护栏杆6包括杆体31和设置在杆体31一端的呈圆台状的固定帽32,杆体31与固定帽32的小径端固定,固定在靠近立柱4上方的连接杆5上的插孔22与固定帽32和杆体31组合后的形状相适配。固定在靠近立柱4下方的
连接杆5上的插孔22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连接杆5侧壁的销孔(图中未示出),杆体
31插入到该插孔22内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圈卡槽33,卡槽33与销孔对应,当杆体31插入到位
于立柱下方的连接杆上的插孔内时,通过销轴插入到销孔内,直至销轴的一端抵靠在卡槽
33内,从而对杆体31进行固定。卡槽33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环形槽,可以是由多个凹槽组成一个环形,形状和设置方式不限。
[0044]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护栏杆6在插孔22固定的不紧固,容易被取下,从而丢失。因此,在位于固定帽32下方的杆体31周向上设置有一圈橡胶垫34,橡胶垫34的底端设置成缩
口形状,从而使橡胶垫34能够顺利挤进插孔内,橡胶垫34与插孔22的直孔部分过盈配合。同时,为了避免雨水积在橡胶垫34顶端、固定帽32的底面与插孔22斜面所形成的空隙内,在橡胶垫34上竖直设置有数个微孔35,从而便于进入到插孔22内的积水排出。
[0045]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连接块19和连接环18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考图9所示,连接块19与连接环18固定设置,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两个立柱4的安装方向和角度是固定的,比如说,其中一个立柱上的连接块19设置有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是多个,那么,连接环18上连接块19之间的角度是固定的,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适用于位置角度固定
的地方安装防护栏。如果该结构设置在立柱上、靠近挡板7的位置上,则图9中,插孔22的内壁上还有与连接块19侧壁贯穿的销孔。
[0046] 更进一步的,参考图10所示,为了使防护栏的安装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在连接环18上套设有可沿着连接环18侧壁移动的套环23,连接块19固定在套环23的侧壁上。套环23
的数量没有限制,可根据是情况进行设置。但是考虑到连接环18的周长,如果套环23设置的数量过多容易导致套环23在连接环18上移动的角度过小,而达不到安装要求,因此,可适应性的增加连接环18的大小或立柱的大小,以及缩小套环23的宽度,具体如何调整可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即可。同理,如果该结构设置在立柱上、靠近挡板7的位置上,则图10中,插孔22的内壁上还有与连接块19侧壁贯穿的销孔。
[0047] 在道路上需要安装防护栏的位置上分别进行钻孔,然后将基桩预埋件放入孔内,在基桩1的外围填入混凝土,并将固定件放入基桩1内,推动固定件,使固定柱11部分伸出固定块3外,随后依次将多个固定件放入基桩1内,进行上述操作;然后将立柱4旋拧进基桩1
内,在旋拧的过程中,立柱端部的下面会推动弧形板10,直至弧形板10完全进入到弧形孔8内;最后在两个立柱4之间连接连接杆5,并插入护栏杆6。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对于防护栏的安装并不是唯一的,可根据连接后的相邻两个立柱之间的长度,选择方便合适的固定
方式。比如,可以将两个立柱上的连接杆和护栏杆安装好之后,根据两个立柱之间的距离在底面上钻孔,然后,在钻的孔内插入基桩1,然后,将两个立柱同时插入到两个基桩内,通过旋拧立柱,从而将基桩与立柱固定,然后再在基桩的外围填入混凝土。通过上述所公开的内容来看,混凝土填入基桩外围的时机并没有硬性要求,工人可在安装的过程中自行选择填
入混凝土的时机。
[0048] 当然,也可以一个立柱一个立柱顺次安装,当一个立柱安全固定完成后,进行安装另一个立柱时,即当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好后,其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柱进行安装时,由于基桩并未固定在地面上,因此,可适当倾斜立柱(带着基桩一起倾斜),使立柱上的柱形块20能够插入到连接杆另一端的固定筒24内,从而对连接杆的另一端进行固定。因此,本发明中,防护栏的安装是灵活多变的,工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安装。如果需要将已经安装好的防护栏进行拆除,重新规划防护栏的位置,则只需将立柱取下,在基桩上插入一个与基桩适配的盖板即可,不会在路面上留下孔洞,而且也不影响道路的美观。
[004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0]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
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