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357496.2 申请日 2022-04-06 公开(公告)号 CN114673042A 公开(公告)日 2022-06-28
申请人 湖北万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新华; 吴振军; 谢素芳;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路基结构体,所述路基结构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 定位 柱。本发明中,通过起吊机将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吊装于路基结构体上,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位于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之间,且垂直朝下,使倾斜槽体与 接触 槽体紧密贴合,同时限位板卡入限位槽内,由于限位板为倾斜设计,卡入限位槽后有效起到收紧两侧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的作用,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更加紧密,相较于传统施工步骤,该方案通过组合拼接的方式对乡村道路硬化路面进行施工,减少施工周期的同时便于对硬化路面的运输。
权利要求

1.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包括路基结构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结构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2),所述路基结构体(1)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相邻的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的相对面搭接,所述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倾斜槽体(5),所述倾斜槽体(5)与接触槽体(6)搭接,两个接触槽体(6)分别开设在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的下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定位槽(9),所述定位槽(9)的内壁与定位柱(2)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槽体(6)的内壁与限位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7)卡接在限位槽(8)内,所述限位槽(8)开设在倾斜槽体(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7)远离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的一侧为倾斜设计,且限位板(7)的形状与限位槽(8)的形状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2)的顶部为弧形设计,所述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10)。
5.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进行路基结构体(1)的施工,在原路面处理施工过程中,将路面的坑槽整平,排除积和杂物,或用铲土机对路面进行修整,修整完成后原坑槽处应略高于原路面,再用压路机械碾压路面,整体碾压次数为3‑6次,达到压实度要求即可;
S2、其次进行配料施工,将碎石均匀散步在路基上,且碎石的直径控制在3‑5cm,厚度为
13‑15cm,进行平铺后将粘性土铺设在碎石层上,并且将粘性土敲碎进行排杂,粘性土层的厚度为3‑5cm;
S3、将土壤稳定剂水溶液喷洒在S2中粘性土层上,高压水枪的流速,调整喷洒范围,将土壤稳定剂水溶液均匀喷洒;
所述土壤稳定剂水溶液的制备步骤为:
将土壤稳定剂按1:280‑800的质量比用水稀释,将少量水灌入储水容器内后,将土壤稳定剂倒人水中,再加足规定的水量,搅拌后静置10‑15min即可使用;
S4、使用路拌机翻拌新铺土层,以13‑15cm的厚度拌和一遍即可,使土层充分吸收土壤稳定剂,其次进行整平和整形,在直线段由两侧向道路中心进行刮平,在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形成预制基层
S5、对预制基层进行晾晒及碾压,晾晒直至预制基层后进行碾压,首先使用大于25吨以上,压路机碾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如此反复,每轮碾压完成后检测压实度,含水量指标,直至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标准数值,并且嵌入多个定位柱(2),用以混凝土加固后,即完成路基结构体(1)的施工;
S6、其次通过起吊机将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吊装于路基结构体(1)上,当完成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的吊装工作后,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底部的定位槽(9)中卡入定位柱(2),使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S7、再通过起吊机将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吊装于路基结构体(1)上,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位于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之间,且垂直朝下,使倾斜槽体(5)与接触槽体(6)紧密贴合,同时限位板(7)卡入限位槽(8)内,如此同理操作完成多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的装配,即完成乡村道路硬化路面的施工步骤。

说明书全文

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道路工程是指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同其他任何类的土木工程一样,道路工程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特性,按服务范围及其在国家道路网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为:①国道(全国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线;②省道(区域性公路);③县、乡道(地方性公路);④城市道路,前三种统称公路,按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及使用任务、性质,又可划分为五个技术等级,不同等级的公路用不同的技术指标体现,这些指标主要有计算车速、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视距、路面等级、桥涵设计荷载等,测表明,汽车客货运输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仍将继续存在,多数地区还在持续稳步增长,在人口繁密的市区,交通量不断增加,堵塞现象日益严重,未来市区快速干道的发展,由于用地紧张,为将有限的地面留给行人和少数当地服务车辆,被迫修建高架线路或隧道,山区公路在交通量日增的条件下,为避免急弯陡坡、缩短里程、减少事故,为节约运行时间和燃料,隧道和高架构筑物工程也将有较大发展,道路安全继续受到重视,许多交通事故也要从道路工程本身找原因,必须接受经验教训,预防补救,为适应运量激增的需要,应增加车道并提高路面等级,为防护车辆撞向固定刚性目标,多采用易碎标志和轻型标柱,防护工程也要采用减震设施,使严重事故大为减少,各种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在交通管理上的运用,将使交通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当前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噪声、振动等汽车公害日益严重,汽车技术发展的动向是:采用重量轻、工艺性能好或耐高温、隔热的新材料,如有机复合材料和陶瓷复合材料等代替材;改进新动如绝热发动机燃气轮机斯特林发动机等取代原有的内燃机;发展电能和氢燃料取代石油能源,以减轻公害、提高热效率和燃料经济性,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汽车的革命势必促进道路工程各方面相应的变革,道路网规划应考虑各种交通运输综合功能的协调发展,路网布局的完善,路线勘测设计则应根据国家制定的分级管理和技术指标,选定技术经济最优化的路线,对平、纵、横三个面进行综合设计,力争平面短捷舒顺、纵坡平缓均匀、横断面稳定经济,以求保证设计车速、缩短行车时间、提高汽车周转率,对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排等构造物进行精心设计,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施工、养护、运营和交通管理等费用
[0003] 路基既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并与路面共同承受车辆荷载。路基按其断面的填挖情况分为路堤式、路堑式、半填半挖式三类。路肩是路面两侧路基边缘以内地带,用以支护路面、供临时停靠车辆或行人步行之用。路基土石方工程按开挖的难易分为土方工程(松土、普通土、硬土三级)与石方工程(软石、次坚石、坚石三级)。
[0004] 现有乡村道路的施工极其复杂,其施工的流程为:整平路基、架设围板(混凝土浇筑围合结构)、铆钉安装、混凝土浇筑、整平路面、铺设稻草层保湿、阴干、切割路面形成膨胀缝、养护浇水,整个施工周期长且效率十分低下,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不便,同时道路硬化路面大多一体化设计,体积较大,造成运输困难的同时增加运输成本,因此需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施工周期长且效率十分低下,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不便,同时道路硬化路面大多一体化设计,体积较大,造成运输困难的同时增加运输成本的问题。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包括路基结构体,所述路基结构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路基结构体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相邻的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的相对面搭接,所述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倾斜槽体,所述倾斜槽体与接触槽体搭接,两个接触槽体分别开设在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的下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与定位柱相卡接。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接触槽体的内壁与限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卡接在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开设在倾斜槽体上。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板远离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的一侧为倾斜设计,且限位板的形状与限位槽的形状相适配。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定位柱的顶部为弧形设计,所述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0012] 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 S1、首先进行路基结构体的施工,在原路面处理施工过程中,将路面的坑槽整平,排除积水和杂物,或用铲土机对路面进行修整,修整完成后原坑槽处应略高于原路面,再用压路机械碾压路面,整体碾压次数为3‑6次,达到压实度要求即可。
[0014] S2、其次进行配料施工,将碎石均匀散步在路基上,且碎石的直径控制在3‑5cm,厚度为13‑15cm,进行平铺后将粘性土铺设在碎石层上,并且将粘性土敲碎进行排杂,粘性土层的厚度为3‑5cm。
[0015] S3、将土壤稳定剂水溶液喷洒在S2中粘性土层上,高压水枪的流速,调整喷洒范围,将土壤稳定剂水溶液均匀喷洒。
[0016] 所述土壤稳定剂水溶液的制备步骤为:
[0017] 将土壤稳定剂按1:280‑800的质量比用水稀释,将少量水灌入储水容器内后,将土壤稳定剂倒人水中,再加足规定的水量,搅拌后静置10‑15min即可使用。
[0018] S4、使用路拌机翻拌新铺土层,以13‑15cm的厚度拌和一遍即可,使土层充分吸收土壤稳定剂,其次进行整平和整形,在直线段由两侧向道路中心进行刮平,在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形成预制基层
[0019] S5、对预制基层进行晾晒及碾压,晾晒直至预制基层后进行碾压,首先使用大于25吨以上,压路机碾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如此反复,每轮碾压完成后检测压实度,含水量指标,直至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标准数值,并且嵌入多个定位柱,用以混凝土加固后,即完成路基结构体的施工。
[0020] S6、其次通过起吊机将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吊装于路基结构体上,当完成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的吊装工作后,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底部的定位槽中卡入定位柱,使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0021] S7、再通过起吊机将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吊装于路基结构体上,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位于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之间,且垂直朝下,使倾斜槽体与接触槽体紧密贴合,同时限位板卡入限位槽内,如此同理操作完成多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的装配,即完成乡村道路硬化路面的施工步骤。
[0022] (三)有益效果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 1、本发明中,通过起吊机将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吊装于路基结构体上,当完成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的吊装工作后,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底部的定位槽中卡入定位柱,有效实现对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的初步定位,避免造成偏移情况,其次通过起吊机将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吊装于路基结构体上,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位于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之间,且垂直朝下,使倾斜槽体与接触槽体紧密贴合,同时限位板卡入限位槽内,由于限位板为倾斜设计,卡入限位槽后有效起到收紧两侧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的作用,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更加紧密,相较于传统施工步骤,该方案通过组合拼接的方式对乡村道路硬化路面进行施工,减少施工周期的同时便于对硬化路面的运输。
[0025] 2、本发明中,通过对路基结构体进行充分修整,再配置土壤稳定剂水溶液浸入土层中,使用路拌机翻拌新铺土层,以13‑15cm的厚度拌和一遍即可,使土层充分吸收土壤稳定剂,经整平和整形再进行反复碾压,并且添加定位柱加固,通过定位柱与定位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使该乡村道路硬化路面上的定位槽与定位柱相嵌合,进一步起到对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限位的作用,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之间的缝隙不易扩大,始终保持紧密接触状态,有效增加路基结构体的强度。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1、路基结构体;2、定位柱;3、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4、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5、倾斜槽体;6、接触槽体;7、限位板;8、限位槽;9、定位槽;10、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1]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包括路基结构体1,路基结构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2,路基结构体1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相邻的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的相对面搭接,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倾斜槽体5,倾斜槽体5与接触槽体6搭接,两个接触槽体6分别开设在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下表面的左右两侧,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的下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定位槽9,定位槽9的内壁与定位柱2相卡接。
[0032] 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接触槽体6的内壁与限位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限位板7卡接在限位槽8内,通过限位板7与限位槽8之间的相互配合,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位于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之间,且垂直朝下,使倾斜槽体5与接触槽体6紧密贴合,同时限位板7卡入限位槽8内,由于限位板7为倾斜设计,卡入限位槽8后有效起到收紧两侧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的作用,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更加紧密,限位槽8开设在倾斜槽体5上,限位板7远离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的一侧为倾斜设计,且限位板7的形状与限位槽8的形状相适配,定位柱2的顶部为弧形设计,通过定位槽9与定位柱2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底部的定位槽9中卡入定位柱2,有效实现对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的初步定位,避免造成偏移情况,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10。
[0033] 一种快捷式乡村道路硬化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 S1、首先进行路基结构体1的施工,在原路面处理施工过程中,将路面的坑槽整平,排除积水和杂物,或用铲土机对路面进行修整,修整完成后原坑槽处应略高于原路面,再用压路机械碾压路面,整体碾压次数为3‑6次,达到压实度要求即可。
[0035] S2、其次进行配料施工,将碎石均匀散步在路基上,且碎石的直径控制在3‑5cm,厚度为13‑15cm,进行平铺后将粘性土铺设在碎石层上,并且将粘性土敲碎进行排杂,粘性土层的厚度为3‑5cm。
[0036] S3、将土壤稳定剂水溶液喷洒在S2中粘性土层上,高压水枪的流速,调整喷洒范围,将土壤稳定剂水溶液均匀喷洒。
[0037] 土壤稳定剂水溶液的制备步骤为:
[0038] 将土壤稳定剂按1:280‑800的质量比用水稀释,将少量水灌入储水容器内后,将土壤稳定剂倒人水中,再加足规定的水量,搅拌后静置10‑15min即可使用。
[0039] S4、使用路拌机翻拌新铺土层,以13‑15cm的厚度拌和一遍即可,使土层充分吸收土壤稳定剂,其次进行整平和整形,在直线段由两侧向道路中心进行刮平,在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形成预制基层。
[0040] S5、对预制基层进行晾晒及碾压,晾晒直至预制基层后进行碾压,首先使用大于25吨以上,压路机碾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如此反复,每轮碾压完成后检测压实度,含水量指标,直至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标准数值,并且嵌入多个定位柱2,用以混凝土加固后,即完成路基结构体1的施工。
[0041] S6、其次通过起吊机将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吊装于路基结构体1上,当完成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的吊装工作后,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底部的定位槽9中卡入定位柱2,使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0042] S7、再通过起吊机将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吊装于路基结构体1上,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位于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之间,且垂直朝下,使倾斜槽体5与接触槽体6紧密贴合,同时限位板7卡入限位槽8内,如此同理操作完成多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的装配,即完成乡村道路硬化路面的施工步骤。
[0043] 综上所得:
[0044] 通过起吊机将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吊装于路基结构体1上,当完成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的吊装工作后,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底部的定位槽9中卡入定位柱2,有效实现对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的初步定位,避免造成偏移情况,其次通过起吊机将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吊装于路基结构体1上,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位于两个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之间,且垂直朝下,使倾斜槽体5与接触槽体6紧密贴合,同时限位板7卡入限位槽8内,由于限位板7为倾斜设计,卡入限位槽8后有效起到收紧两侧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的作用,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更加紧密,相较于传统施工步骤,该方案通过组合拼接的方式对乡村道路硬化路面进行施工,减少施工周期的同时便于对硬化路面的运输。
[0045] 通过对路基结构体1进行充分修整,再配置土壤稳定剂水溶液浸入土层中,使用路拌机翻拌新铺土层,以13‑15cm的厚度拌和一遍即可,使土层充分吸收土壤稳定剂,经整平和整形再进行反复碾压,并且添加定位柱2加固,通过定位柱2与定位槽9之间的相互配合,使该乡村道路硬化路面上的定位槽9与定位柱2相嵌合,进一步起到对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限位的作用,使第一预制路面结构体3和第二预制路面结构体4之间的缝隙不易扩大,始终保持紧密接触状态,有效增加路基结构体1的强度。
[004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7]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