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257881.X 申请日 2022-03-16 公开(公告)号 CN114592394A 公开(公告)日 2022-06-07
申请人 贵州智华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王健; 刘旭; 郭莉; 牛广; 向道刚; 陈光文; 陈厚富; 叶胜利; 彭捌洲; 杨鹏; 刘杰; 覃海锋;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路基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双侧薄板墙、拉锚、锯齿状开挖线及填充材料,双侧薄板墙下面设有 基础 ,本方案中,整个新路堤结构的双侧墙对拉形成一个整体,保证了抗滑移、抗倾覆 稳定性 ,将新增 载荷 通过基础及微型桩直接传到下部稳定地基上,对原有路堤影响很小,保证了整个路堤安全,无需新征土地,充分使用固体废弃物,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侧薄板墙(2)、拉锚(3)、锯齿状开挖线(5)及填充材料(4),双侧薄板墙(2)下面设有基础(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侧薄板墙(2)采用现场筋砼浇筑或者采用预制轻型板现场组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锚(3)是平设置的,且多个拉锚(3)之间的水平及垂直距离设置在2.5m‑4.0m之间,最上层拉锚距离路面大于3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锯齿状开挖线(5)是在原路堤坡面线上开挖形成的,可采用机械开挖也可采用人工开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锚(3)是由钢筋制成的锚杆或钢绞线制成的锚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侧薄板墙(2)上设置有防护栏(6),所述双侧薄板墙(2)及基础(1)每间隔15±5m设置一道变形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材料(4)施工时,所述填充材料(4)可采用泡沫流态土、灰加水泥等轻型材料,或者采用粉煤灰加水泥材料进行填充,当采用泡沫流态土材料时可使用送法灌注免振捣施工;当采用粉煤灰加水泥材料时,可采用分层碾压或夯实法施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
原路堤有两级以上时,可在上部台阶位置设置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所述基础(1)下设置有竖向的微型桩(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桩(7)与基础(1)现浇钢筋砼形成一体,所述微型桩(7)直径为15±5cm,深度进入原始地面以下大于3m,所述微型桩(7)可采用注浆钢花管工艺或者下小钢筋笼注水泥浆工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平整场地施工放线,将原路堤坡面线开挖成锯齿状开挖线,
S2:拉锚施工,钻机选择直径10‑20cm钻杆钻水平孔,在水平孔内安装全长钢套管护臂,多个拉锚之间的水平及垂直距离设置在2.5m‑4.0m之间,最上层拉锚距离路面大于3m,S3:基础施工,间隔15m设置变形缝,间隔15m左右设置变形缝,底层的拉锚与基础锚固成一体;拉锚是由钢筋制成的锚杆或钢绞线制成的锚索;需要灌注水泥浆封闭防腐;当采用锚杆时,锚孔先灌注水泥浆再与基础中的钢筋焊接后浇筑砼成一体;当采用锚索时,锚索需要涂抹黄油外套PVC管再灌注水泥浆封闭,锚索与水泥浆隔离,可在与基础外侧设置锚垫板双侧实施初步张拉,
S4:双侧薄板墙施工,双侧薄板墙与基础成一体,中层及上层的拉锚与双侧薄板墙锚固成一体,中层及上层的拉锚与双侧薄板墙按照步骤3锚固,
S5:基础、双侧薄板墙及拉锚的砼及水泥浆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填充材料施工,S6:拉锚采用锚索时,待填充材料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二次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强度为止,
S7:铺设路基路面,
S8:双侧薄板墙安装好防护栏。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路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需要修筑专用车道,现有公路需要拓宽提升改造,我国广大地区现有高等级公路多处以路堤形式高于地表面,常规拓宽方法都需要新征土地按照原坡比上下同步拓宽,受到征地拆迁费用逐年增高、协调难度越来越大、工厂固废无法排放等因素的限制,修路成本愈来愈高、环境越来越差。
[0003] 为了避免征地拆迁、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迫切需要一种不占地或者少占地、消纳固体废弃物、节省投资的新路堤形式。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5]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双侧薄板墙、拉锚、锯齿状开挖线及填充材料,双侧薄板墙下面设有基础
[0006] 进一步限定,所述双侧薄板墙采用现场筋砼浇筑或者采用预制轻型板现场组装,这样的设计,方便根据工期时间灵活选择施工方案。
[0007] 进一步限定,所述拉锚是平设置的,且多个拉锚之间的水平及垂直距离设置在 2.5m‑4.0m之间,最上层拉锚距离路面大于3m,这样的设计,保证原路堤的支撑强度。
[0008] 进一步限定,所述锯齿状开挖线是在原路堤坡面线上开挖形成的,可采用机械开挖也可采用人工开挖,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新旧路堤咬合稳定。
[0009] 进一步限定,所述拉锚是由钢筋制成的锚杆或钢绞线制成的锚索,这样的设计,锚杆和锚索制造成本低,同时能满足能很好地与原路堤结合。
[0010] 进一步限定,所述双侧薄板墙上设置有防护栏,所述双侧薄板墙及基础每间隔15±5m 设置一道变形缝,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热胀冷缩破坏路面。
[0011] 进一步限定,所述填充材料施工时,所述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流态土、灰加水泥等轻型材料,或者采用粉煤灰加水泥材料进行填充,当采用泡沫流态土材料时可使用送法灌注免振捣施工;当采用粉煤灰加水泥材料时,可采用分层碾压或夯实法施工,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夯实填充层,保证填充层与旧路堤充分结合。
[0012] 进一步限定,原路堤有两级以上时,可在上部台阶位置设置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所述基础下设置有竖向的微型桩,这样的设计,可以将增加的荷载传至地面以下,保证路堤安全稳定。
[0013] 进一步限定,所述微型桩与基础现浇钢筋砼形成一体,所述微型桩直径为15±5cm,深度进入原始地面以下大于3m,所述微型桩可采用注浆钢花管工艺或者下小钢筋笼注水泥浆工艺,这样的设计,充分保证微型桩和基础1结合,同时又足够的抓地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15] S1:平整场地施工放线,将原路堤坡面线开挖成锯齿状开挖线,[0016] S2:拉锚施工,钻机选择直径10‑20cm钻杆钻水平孔,在水平孔内安装全长钢套管护臂,多个拉锚之间的水平及垂直距离设置在2.5m‑4.0m之间,最上层拉锚距离路面大于等于3m,
[0017] S3:基础施工,间隔15m设置变形缝,间隔15m左右设置变形缝,底层的拉锚与基础锚固成一体;拉锚是由钢筋制成的锚杆或钢绞线制成的锚索;需要灌注水泥浆封闭防腐;当采用锚杆时,锚孔先灌注水泥浆再与基础中的钢筋焊接后浇筑砼成一体;当采用锚索时,锚索需要涂抹黄油外套PVC管再灌注水泥浆封闭,锚索与水泥浆隔离,可在与基础外侧设置锚垫板双侧实施初步张拉,
[0018] S4:双侧薄板墙施工,双侧薄板墙与基础成一体,中层及上层的拉锚与双侧薄板墙锚固成一体,中层及上层的拉锚与双侧薄板墙按照步骤3锚固,
[0019] S5:基础、双侧薄板墙及拉锚的砼及水泥浆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填充材料施工,[0020] S6:拉锚采用锚索时,待填充材料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二次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强度为止,
[0021] S7:铺设路基路面,
[0022] S8:双侧薄板墙安装好防护栏。
[0023] 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4] 本方案中,整个新路堤结构的双侧墙对拉形成一个整体,保证了抗滑移、抗倾覆稳定性,将新增载荷通过基础及微型桩直接传到下部稳定地基上,对原有路堤影响很小,保证了整个路堤安全,无需新征土地,充分使用固体废弃物,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附图说明
[0025]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实施例的施工示意图1;
[0027] 图2为本发明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实施例的施工示意图2;
[0028]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9] 基础1、双侧薄板墙2、拉锚3、填充材料4、锯齿状开挖线5、防护栏6、微型桩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1]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双侧薄板墙2、拉锚3、锯齿状开挖线5及填充材料4,双侧薄板墙2下面设有基础1。
[0032] 优选双侧薄板墙2采用现场钢筋砼浇筑或者采用预制轻型板现场组装,这样的设计,方便根据工期时间灵活选择施工方案,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他施工方案。
[0033] 优选拉锚3是水平设置的,且多个拉锚3之间的水平及垂直距离设置在2.5m‑4.0m之间,最上层拉锚距离路面大于3m,这样的设计,保证原路堤的支撑强度,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他距离保证原路堤的支撑强度。
[0034] 优选锯齿状开挖线5是在原路堤坡面线上开挖形成的,可采用机械开挖也可采用人工开挖,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新旧路堤咬合稳定。
[0035] 优选拉锚3是由钢筋制成的锚杆或钢绞线制成的锚索,这样的设计,锚杆和锚索制造成本低,同时能满足能很好地与原路堤结合,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他结合方式。
[0036] 优选双侧薄板墙2上设置有防护栏6,双侧薄板墙2及基础1每间隔15±5m设置一道变形缝,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热胀冷缩破坏路面。
[0037] 优选填充材料4施工时,填充材料4可采用泡沫流态土、粉煤灰和水泥等轻型材料,或者采用粉煤灰和水泥材料进行填充,当采用泡沫流态土材料时可使用泵送法灌注免振捣施工;当采用粉煤灰和水泥材料时,可采用分层碾压或夯实法施工,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夯实填充层,保证填充层与旧路堤充分结合,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他填充料。
[0038] 优选原路堤有两级以上时,可在上部台阶位置设置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基础1下设置有竖向的微型桩7,这样的设计,可以将增加的荷载传至地面以下,保证路堤安全稳定,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他抓地结构。
[0039] 优选微型桩7与基础1现浇钢筋砼形成一体,微型桩7直径为15±5cm,深度进入原始地面以下大于3m,微型桩7可采用注浆钢花管工艺或者下小钢筋笼注水泥浆工艺,这样的设计,充分保证微型桩7和基础1结合,同时又足够的抓地力,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他施工工艺。
[0040] 本实施例1为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具体结构参考图1。
[0041]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0042] S1:平整场地施工放线,将原路堤坡面线采用机械开挖或采用人工开挖形成锯齿状开挖线5。
[0043] S2:先施工拉锚3,采用钻机成直径10‑20cm的水平孔,采用全长钢套管护臂跟进避免塌孔导致路堤下沉。多个拉锚之间的水平及垂直距离设置在2.5m‑4.0m之间,最上层拉锚距离路面大于3m,避免施工造成路基沉降影响行车安全。
[0044] S3:基础1施工,间隔15m设置变形缝,底层拉锚3与基础1锚固成一体;拉锚3是由钢筋制成的锚杆或钢绞线制成的锚索;需要灌注水泥浆封闭防腐;当采用锚杆时,锚孔先灌注水泥浆再与与基础1中的钢筋焊接后浇筑砼成一体;当采用锚索时,锚索需要涂抹黄油外套PVC管再灌注水泥浆封闭,锚索与水泥浆隔离,可在与基础1外侧设置锚垫板双侧实施初步张拉(拉直)。
[0045] S4:双侧薄板墙2施工,双侧薄板墙2与基础1成一体,双侧薄板墙2可以是现场钢筋砼浇筑也可以采用预制轻型板现场组装。中层及上层拉锚3与双侧薄板墙2锚固成一体;拉锚3是由钢筋制成的锚杆或钢绞线制成的锚索;需要灌注水泥浆封闭防腐;当采用锚杆时,锚孔先灌注水泥浆再与双侧薄板墙2中的钢筋焊接后浇筑砼成一体;当采用锚索时,锚索需要涂抹黄油外套PVC管再灌注水泥浆封闭,锚索与水泥浆隔离,可在与双侧薄板墙2外侧设置锚垫板双侧实施初步张拉(拉直)。
[0046] S5:待基础1、薄板墙2及拉锚3的砼及水泥浆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填充材料4施工,可采用泡沫流态土、粉煤灰加水泥等轻型材料。当采用泡沫流态土材料时可使用泵送法灌注免振捣施工;当采用粉煤灰加水泥材料时,可采用分层碾压或夯实法施工。
[0047] S6:当拉锚3采用锚索时,待填充材料4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二次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强度为止。
[0048] S6:铺设路基路面。
[0049] S7:在双侧薄板墙2安装防护栏6。
[0050] 本实施例2为一种不用新征土地对拉锚式公路双侧拓宽结构,具体结构参考图2。
[0051]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0052] S1:平整场地施工放线,在中上部将原路堤坡面线采用机械开挖或采用人工开挖形成锯齿状开挖线5,使得原台阶加宽至3m,便于微型桩钻机施工。
[0053] S2:先施工拉锚3,采用钻机成直径10‑20cm的水平孔,采用全长钢套管护臂跟进避免塌孔导致路堤下沉。多个拉锚之间的水平及垂直距离设置在2.5m‑4.0m之间,最上层拉锚距离路面大于3m,避免施工造成路基沉降影响行车安全。
[0054] S3:微型桩7施工,先成孔直径15cm,深度进入原始地面以下大于3m,微型桩可采用注浆钢花管工艺或者下小钢筋笼注水泥浆工艺。
[0055] S4:基础1施工,间隔15m设置变形缝,将微型桩7及底层拉锚3与基础1锚固成一体。拉锚3是由钢筋制成的锚杆或钢绞线制成的锚索;需要灌注水泥浆封闭防腐;当采用锚杆时,锚孔先灌注水泥浆再与基础1中的钢筋焊接后浇筑砼成一体;当采用锚索时,锚索需要涂抹黄油外套PVC管再灌注水泥浆封闭,锚索与水泥浆隔离,可在与基础1外侧设置锚垫板双侧实施初步张拉(拉直)。
[0056] S5:双侧薄板墙2施工,双侧薄板墙2与基础1成一体,双侧薄板墙2可以是现场钢筋砼浇筑也可以采用预制轻型板现场组装。中层及上层拉锚3与双侧薄板墙2锚固成一体。
[0057] 拉锚3是由钢筋制成的锚杆或钢绞线制成的锚索;需要灌注水泥浆封闭防腐;当采用锚杆时,锚孔先灌注水泥浆再与双侧薄板墙2中的钢筋焊接后浇筑砼成一体;当采用锚索时,锚索需要涂抹黄油外套PVC管再灌注水泥浆封闭,锚索与水泥浆隔离,可在与双侧薄板墙2 外侧设置锚垫板双侧实施初步张拉(拉直)。
[0058] S6:待基础1、双侧薄板墙2及拉锚3的砼及水泥浆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填充材料4 施工,可采用泡沫流态土、粉煤灰加水泥等轻型材料。当采用泡沫流态土材料时可使用泵送法灌注免振捣施工;当采用粉煤灰加水泥材料时,可采用分层碾压或夯实法施工。
[0059] S7:当拉锚3采用锚索时,待填充材料4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二次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强度为止。
[0060] S6:铺设路基路面。
[0061] S7:在双侧薄板墙2安装防护栏6。
[0062] 本实施例中的整个新路堤结构的双侧墙对拉形成一个整体,保证了抗滑移、抗倾覆稳定性,将新增载荷通过基础及微型桩直接传到下部稳定地基上,对原有路堤影响很小,保证了整个路堤安全,无需新征土地,充分使用固体废弃物,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0063]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