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及构建方法

申请号 CN202211165753.9 申请日 2022-09-23 公开(公告)号 CN115506192A 公开(公告)日 2022-12-23
申请人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长安大学; 发明人 穆明浩; 毕玉峰; 蒋应军; 丁婷婷; 钱成多; 易勇; 于得水; 王峥; 田甜; 庄伟; 刘新强; 纪小平; 陈赛; 毕海崧; 丁智勇; 孙建秀; 王卓;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 沥青 路面结构及构建方法,涉及路面工程技术领域,针对目前路面结构寿命短、全厚式长寿命路面结构方案工程造价较高的问题,利用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 基层 构建长寿命路面结构,在有效控制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路面设计使用寿命达到30~50年,使用期内不发生结构性损坏,仅需定期对路表面进行铣刨、罩面修复,保证了路面使用寿命并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权利要求

1.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路基上依次铺设有基层联结层和表面层,所述基层由集料最大粒径53mm的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分两层铺筑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厚度为
40cm~44cm,联结层厚度为5cm~10cm,表面层厚度为3.5cm~6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由道路石油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组成;所述粗集料和细集料均采用石灰岩,矿粉采用石灰岩矿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铺筑,联结层采用添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铺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做加强处理和/或路基顶面铺设粒料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为2.6%~3.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标准为:空隙率3.5%~5.0%,沥青饱和度45%~55%,矿料间隙率大于等于7.5%。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域与车辙变形发条件,确定车辙临界深度,依据车辙临界深度确定表面层和联结层厚度;
基于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低温温度域、疲劳断裂触发条件与失效模型,计算疲劳临界厚度,依据疲劳临界厚度确定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厚度;
配置基层、联结层和表面层参数并进行验算,待验算合格后施工;
制备基层、联结层和表面层材料,依次铺设施工,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铺筑路面试验段,获取路面内部温度变化,确定所述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分布与高低温温度域;
结合温度分布和温度域,进行不同温度、不同荷载作用下各个结构层材料的抗车辙与抗疲劳性能试验,确定各个结构层车辙行为和疲劳断裂行为温度依赖性模型,进而确定各结构层发生车辙变形与疲劳断裂的触发条件;
基于触发条件和温度依赖性模型,结合温度、学响应、轴载作用次数、材料参数,确定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车辙与疲劳开裂失效模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车辙等效与疲劳等效理念,分别确定相应的轴载换算系数,换算得到设计使用年限内基于失效触发条件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说明书全文

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及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路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及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高速公路中90%以上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2~15年,但不少公路通车2~3年就出现裂缝、不同程度车辙及损害等破坏,通车5~8年大多数需结构性大中修。路面建设与养护不仅消耗大量资金、资源,产生大量排放,且频繁维修严重影响路网通行能与效率。目前,一些长寿命沥青路面通常采用厚沥青混凝土结构或全厚式长寿命路面结构,厚度一般为32cm及以上,最厚可达50cm,可实现设计寿命达到30~50年以上,使用年限内只需定期表面铣刨、罩面修复,无需进行结构性重建。然而,铺筑该类型长寿命路面需要较高的工程投资。一些长寿命路面技术研发目前仍以工程造价相对较低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为主,该类路面结构也在逐渐增厚,但根本性的裂缝问题无法避免,使用寿命无法有效外延,工程实际使用寿命通常不到15年就需结构性重建。同时,随着水泥、石料等路面材料价格日益上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价格优势也有所降低。
[0003]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4343067 A)公开了一种重载交通长寿命沥青路面,由上至下的层面结构为上面层‑中面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垫层‑路基,其中面层总厚度为18cm以上,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为15cm以上的ATB‑25,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为30cm以上,基层下设置15cm砂砾垫层,路面结构总厚度达到78cm以上。另外还有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3243626 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重载交通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耐久性结构以及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103669154A)公开了一种结构层寿命逐层递增的耐久性沥青路面,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问题无法避免,难以满足长寿命路面不发生结构性损坏的基本要求。目前采用的全厚式长寿命路面结构方案虽然能实现长寿命目标,但工程造价较高;同时受限于道路交通运行时存在较多的超载现象,目前我国沥青路面结构长期采用“强基薄面”理念设计,全厚式沥青路面存在车辙隐患,导致全厚式沥青路面未能实现大范围的实施,目前的路面结构仍不能满足长寿命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及构建方法,利用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基层构建长寿命路面结构,在有效控制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路面设计使用寿命达到30~50年,使用期内不发生结构性损坏,仅需定期对路表面进行铣刨、罩面修复,保证了路面使用寿命并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0005]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采用以下方案:
[0006] 包括路基,路基上依次铺设有基层、联结层和表面层,所述基层由集料最大粒径53mm的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50)分两层铺筑而成。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基层厚度为40cm~44cm,联结层厚度为5cm~10cm,表面层厚度为3.5cm~6cm。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由道路石油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组成;所述粗集料和细集料均采用石灰岩,矿粉采用石灰岩矿粉。
[0009]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铺筑,联结层采用添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铺筑。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路基做加强处理和/或路基顶面铺设粒料层。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为2.6%~3.0%。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标准为:空隙率3.5%~5.0%,沥青饱和度45%~55%,矿料间隙率大于等于7.5%。
[0013]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如第一目的所述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的构建方法,包括:
[0014] 基于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域与车辙变形发条件,确定车辙临界深度,依据车辙临界深度确定表面层和联结层厚度;
[0015] 基于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低温温度域、疲劳断裂触发条件与失效模型,计算疲劳临界厚度,依据疲劳临界厚度确定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厚度;
[0016] 配置基层、联结层和表面层参数并进行验算,待验算合格后施工;
[0017] 制备基层、联结层和表面层材料,依次铺设施工,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
[0018] 进一步地,铺筑路面试验段,获取路面内部温度变化,确定所述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分布与高低温温度域;
[0019] 结合温度分布和温度域,进行不同温度、不同荷载作用下各个结构层材料的抗车辙与抗疲劳性能试验,确定各个结构层车辙行为和疲劳断裂行为温度依赖性模型,进而确定各结构层发生车辙变形与疲劳断裂的触发条件;
[0020] 基于触发条件和温度依赖性模型,结合温度、力学响应、轴载作用次数、材料参数,确定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车辙与疲劳开裂失效模型。
[0021] 进一步地,基于车辙等效与疲劳等效理念,分别确定相应的轴载换算系数,换算得到设计使用年限内基于失效触发条件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3] (1)针对目前路面结构寿命短、全厚式长寿命路面结构方案工程造价较高的问题,利用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基层构建长寿命路面结构,在有效控制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路面设计使用寿命达到30~50年,使用期内不发生结构性损坏,仅需定期对路表面进行铣刨、罩面修复,保证了路面使用寿命并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0024] (2)在试件成型工艺与尺寸相同的条件下,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50)与传统ATB‑30相比,抗压强度是ATB‑30的1.68倍,动稳定度是ATB‑30的5.5倍,劈裂强度与弯拉应变相当,表明LSAM‑50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车辙性能,以及与ATB‑30相当的抗疲劳性能。同时,LSAM‑50的单价为ATB‑30的0.9倍,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0025] (3)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仅需分四层施工(沥青层分两层施工,基层分两层施工),且无需养生,不仅加快施工进度,还能节约施工成本。附图说明
[0026]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002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或2中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1
[0029] 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给出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
[0030] 如图1所示,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设置于路基之上,路面结构层由下至上依次是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50)基层、联结层、表面层,基层由集料最大粒径53mm的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分两层铺筑而成。
[0031] 表面层,由采用改性沥青的SMA‑13或SMA‑16混合料铺筑而成,厚度一般为3.5cm~6cm。
[0032] 联结层,由添加高模量剂的AC‑16或AC‑20混合料铺筑而成,厚度一般为5cm~10cm。
[0033]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由LSAM‑50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铺筑而成,厚度一般为40cm~44cm,可分两层铺筑。
[0034] 路基,在铺筑路面结构前应进行加强处理,提高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若路基强度不足时,可在其顶面增设一层粒料层。
[0035] 对于LSAM‑50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由70#道路石油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组成。所用集料可采用石灰岩,所用矿粉可采用石灰岩磨细的矿粉,LSAM‑50矿料级配范围为:
[0036]
[0037] LSAM‑50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约为2.6%~3.0%。
[0038] LSAM‑50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标准为:
[0039]
[0040] LSAM‑50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不低于10000次/mm。
[0041] 联结层动稳定度不低于8000次/mm。
[0042] 相较于现有的路面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能够有效实现沥青路面长寿命化,也能够降本增效,提升性能的同时有效控制长寿命沥青路面建设成本。
[0043] 基于长寿命化设计方法设计的超大粒径沥青路面结构总厚度为50cm~54cm,厚于国外长寿命路面结构(32cm~47cm,使用年限30~50年以上),据此推测,超大粒径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为30年以上。设计使用年限内无沥青层底疲劳开裂与结构性车辙,仅需定期进行表面铣刨、罩面修复。
[0044] 现有的部分长寿命沥青路面以沥青稳定碎石为基层,以ATB‑30为例,将其各项性能与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50)对比,对比结果如下:
[0045]
[0046] 在试件成型工艺与尺寸相同的条件下,LSAM‑50与ATB‑30相比,抗压强度是ATB‑30的1.68倍,动稳定度是ATB‑30的5.5倍,劈裂强度与弯拉应变相当,表明LSAM‑50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车辙性能,以及与ATB‑30相当的抗疲劳性能。同时,LSAM‑50的单价为ATB‑30的0.9倍,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0047] 山东省的高等级公路典型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为:4cm SMA‑13+6cm AC‑20+8cm AC‑25+10cm~12cm LSPM‑25+54cm水泥稳定碎石,是国内代表性的路面结构之一。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组合为:4cm SMA‑13+6cm AC‑20+40cm~44cm LSAM‑50。其中LSAM‑50的材料单价约为水泥稳定碎石的1.5~1.7倍,54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造价相当于32cm~36cm LSAM‑50,再加上8cm AC‑25沥青混合料层造价,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比山东省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节省10cm~12cm LSPM,降低工程造价约200万元/公里。另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需分七层施工(沥青层分四层施工,基层分三层施工),基层每层至少养生7d。与之相比,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仅需分四层施工(沥青层分两层施工,基层分两层施工),且无需养生,不仅加快施工进度,还能节约施工成本,包括节约三层施工台班费用、水泥稳定碎石养生费用和三层层间费用。
[0048] 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能够达到3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寿命周期内可降低路面建设成本50%以上,节约裂缝养护费用2.5万元/(km·年)。
[0049] 实施例2
[0050] 本发明的另一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给出一种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的构建方法。
[0051] 实现沥青路面长寿命主要应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路面基层不产生疲劳开裂,车辙变形仅发生在面层,通过定期铣刨面层,从而实现长寿命路面的目的。
[0052] 沥青路面车辙与疲劳开裂主要是在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产生的,与路面结构和材料息息相关。因沥青混合料对温度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路面结构层的抗车辙与抗疲劳性能表现出显著的温度依赖性。当结构层温度低于某值(车辙产生温度阈值)时路面不会产生车辙,反之,当结构层温度高于某值(疲劳损失温度阈值)时沥青层不可能出现疲劳破坏。然而,国内外对沥青路面服役失效温度依赖性与阈值未作深入研究,我国设计规范中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中车辙等效温度、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验算中的温度调整系数以及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验算公式等都未能客观反映这一规律。同时,由于所处层位不同,各结构层极端不利温度与荷载作用存在明显差异,然而在实际中并未结合温度‑荷载耦合响应、温度域与服役失效温度阈值对路面结构组合与材料层进行差异化设计。
[0053] 为克服以上不足,提出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长寿命化实现方法,以下重点围绕实现长寿命化的抗车辙与抗疲劳断裂的目标进行介绍。
[0054] 1.明确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分布与温度域
[0055] 铺筑超大粒径沥青路面试验段,在结构层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观测各季节路面温度变化情况,揭示超大粒径沥青路面的路面温度随气温、深度的变化规律,构建气温与不同路面深度内部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
[0056] 通过气温与不同路面深度内部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可确定超大粒径沥青路面各结构层高低温温度域。
[0057] 2.确定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车辙行为和疲劳断裂行为温度依赖性与触发条件
[0058] 结合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温度场数据,进行不同温度与不同荷载作用下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50)、联结层沥青混合料(AC‑16、AC‑20)、表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抗车辙性能与抗疲劳性能试验,揭示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温度‑荷载耦合响应规律,构建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行为与疲劳断裂行为温度依赖性模型,明确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发生车辙变形与疲劳断裂的温度值。
[0059] 在此基础上,结合超大粒径沥青路面高低温温度域与温度依赖性模型,确定各结构层发生车辙变形与疲劳断裂的触发条件。
[0060] 3.确定超大粒径长寿命路面失效模型
[0061] 现行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基于等效温度的理念建立了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预估方程,但沥青路面结构层温度不等同于气温且各结构层温度存在差异,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降变化(温变路径),伴随着沥青混合料层不同的车辙发展趋势,按现行规范的方法确定各沥青混合料层的永久变形量存在明显局限性。
[0062] 为此,应基于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行为温度依赖性模型,构建包含轴载作用次数、温度、压应力、车辙变形触发条件、材料参数的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预估方程。
[0063] 应依据各季节路面温度场模型划分层位区间,基于各层沥青混合料的车辙预估模型与温变路径建立超大粒径长寿命路面结构层总车辙量的预估方程,并应利用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试验段车辙数据对其进行修正。
[0064] 现行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的沥青混合料疲劳预估方程采用不同地区的温度调整系数进行温度修正,但该调整系数仍是气温的概念,无法体现不同深度处路面结构层温度的差异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0065] 应基于各沥青混合料层疲劳断裂行为温度依赖性模型,构建包含温度、力学响应(层底拉应变)、材料特性、疲劳断裂触发条件、材料参数的沥青混合料层疲劳预估方程,并利用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试验段疲劳数据对其进行修正。
[0066] 4.设计年限内交通荷载分布特性与轴载换算
[0067] 当环境温度未达到路面结构车辙变形或疲劳断裂触发条件要求时,相应温度范围内路面结构在交通荷载作用下不会产生车辙或疲劳断裂。因此,在分析路面车辙与疲劳问题时,只需考虑达到失效触发条件后的交通荷载作用。
[0068] 为此,应根据所在地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合失效(车辙变形或疲劳断裂)触发条件,分析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同温度区间的交通轴载分布特性,得到达到失效触发条件的交通轴重数据。
[0069] 基于车辙等效与疲劳等效的理念,分别确定相应的轴载换算系数,换算得到设计使用年限内考虑失效触发条件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0070] 5.确定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标准
[0071] (1)依据车辙临界深度确定表面层与联结层厚度
[0072] 依据构建的气温与不同路面深度内部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所在地区的高温数据,确定该地区的路面结构高温温度域,结合车辙变形触发条件,确定路面结构车辙敏感区,即车辙临界深度。
[0073] 以车辙临界深度作为表面层与联结层厚度设计依据,将车辙损坏控制在临界深度范围内,这样就可以仅对表面定期铣刨、罩面修复,便可实现沥青路面长寿命化。
[0074] (2)依据疲劳临界厚度确定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厚度
[0075] 依据疲劳极限理论,当路面结构的层底拉应变低于某一个临界应变值时,结构将不会产生疲劳损伤或者产生的损伤非常轻微,该临界应变值即为路面结构的疲劳极限,按此疲劳极限可进行结构疲劳临界厚度设计。
[0076] 依据构建的气温与不同路面深度内部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所在地区的低温数据,确定该地区的路面结构低温温度域及温度区间,结合疲劳断裂触发条件,确定对应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极限。计算设计使用年限内考虑疲劳断裂触发条件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视为疲劳寿命),将疲劳极限、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与材料参数代入对应的疲劳方程,计算求得疲劳临界厚度,即为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发生疲劳开裂的路面结构总厚度最小值。
[0077] 疲劳临界厚度与车辙临界深度的差值即为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50)基层厚度。
[0078] (3)各结构层材料技术要求
[0079] 确定表面层、联结层与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的厚度是实现路面结构长寿命化的基础。另外,表面层应从集料最大粒径、矿料级配、油石比、外掺剂等方面进行优化以解决Top‑Down裂缝和提升抗车辙性能;联结层应从集料最大粒径、矿料级配、沥青标号与油石比、高模量剂等方面进行优化,着重提升该层位抗车辙性能。
[0080] 设计完成的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应进行沥青层车辙量验算,可利用构建的超大粒径长寿命路面结构层总车辙量的预估方程计算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总车辙量,验算标准可参考现行设计规范(JTG D50‑2017)。
[0081] 上述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0082] 超大粒径长寿命沥青路面的施工应注意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50)基层的摊铺与碾压工艺,表面层与联结层的施工工艺与其它路面结构施工方法相同。
[0083] LSAM‑50沥青混合料摊铺可选用沃尔沃P8820DL ABG履带摊铺机,最大摊铺宽度为13m,最大摊铺厚度为300mm,可用于松铺厚度最大为300mm的LSAM‑50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摊铺。
[0084] 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h~1h预热熨平板,熨平板温度不低于100℃,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不得随意改变速度,以提高平整度,减小离析
[0085] 此外,运料车卸料完毕后,摊铺机应停止,等待下一辆运料车到达,与摊铺机受料斗中的余料混合均匀后方可继续摊铺。
[0086] 为控制压实度,摊铺温度不应低于124℃。由于摊铺过程操作不当而产生的路面离析,应及时进行人工补强,在离析处均匀洒布一层较细的沥青混合料,减缓路面离析。
[0087] 碾压工艺选用12t双轮压路机碾压两遍+30t胶轮压路机碾压两遍+22t单钢轮压路机碾压至路面标高不再变化为止+30t胶轮压路机碾压1遍。为保证压实质量,需在路表面≥80℃前完成碾压。
[0088] 验收标准:
[0089] 1.路基
[0090] 路基顶面弯沉≤170(0.01mm),每20m检测一点。
[0091] 2.LSAM‑50基层
[0092] LSAM‑50相关检查验收标准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ATB‑30执行,主要检查验收指标与标准如下:
[0093] ①压实度:>最大理论密度的93%。钻芯取样测试,检测频度每1km取6个点;
[0094] ②渗水系数:<300ml/min。检测频度每1km取6个点;
[0095] ③弯沉值:下基层弯沉≤60(0.01mm),上基层弯沉≤50(0.01mm),每20m检测一点。
[0096] 3.表面层和联结层
[0097] 试验段表面层和联结层验收标准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上、中面层一致。路表弯沉≤40(0.01mm),每20m检测一点。
[009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