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879949.8 申请日 2022-07-25 公开(公告)号 CN115262320A 公开(公告)日 2022-11-01
申请人 西安市政建设集团金建建设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鹏; 贠田力; 刘浩; 关锐; 刘艳艳;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素土层、路表层以及 混凝土 连接层;所述路表层包括多个支立 块 和多个反 锁 块,所述支立块包括上承段和下支段,每四个所述上承段围成一个空腔;所述反锁块与所述下支段顶壁抵接,且所述下支段设置于所述素土层上,且所述素土层、多个所述下支段以及多个所述反锁块之间围成一个灌注腔;设计的市政道路,通过上承段和反锁块便于形成一个用于供行人通行的道路表面,通过多个下支段便于在 支撑 上承段和反锁块的同时与素土层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混凝土连接层的灌注腔,在路表层铺设完成后即可供行人通行,降低市政道路施工占用道路的时间,减少道路施工对行人通行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素土层(1)、用于供行人通行的路表层(2)以及用于将所述路表层(2)固定于所述素土层(1)上的混凝土连接层(3);
所述路表层(2)包括多个支立(21)和多个反块(22),所述支立块(21)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承段(211)和下支段(212),每四个所述上承段(211)围成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反锁块(22)的空腔;
所述反锁块(22)与所述下支段(212)顶壁抵接,且所述下支段(212)设置于所述素土层(1)上,且所述素土层(1)、多个所述下支段(212)以及多个所述反锁块(22)之间围成一个用于容纳所述混凝土连接层(3)的灌注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段(211)上开设有置物孔(2111),所述置物孔(2111)沿市政道路的宽度方向开设,且多个所述置物孔(2111)形成一个置物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锁块(22)包括一体设置的支撑段(221)和四个锁紧段(222),与所述反锁块(22)相邻的四个所述下支段(212)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锁紧段(222)插入的锁紧腔(2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221)上开设有环槽(2211),且所述环槽(2211)的槽壁与所述上承段(211)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段(211)的一侧壁所在平面与相邻的另一所述上承段(211)抵接的侧壁所在平面互相平行且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立块(21)由透混凝土浇注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段(212)的水平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且正方形的边长由靠近所述素土层(1)一侧至靠近所述上承段(211)一侧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锁块(22)上一体设置有加强柱(5),且所述加强柱(5)伸入所述灌注腔(4)的内腔中。
9.一种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预制支立块(21)和反锁块(22),整平素土层(1);
S2:制作路表层(2):将多个支立块(21)和多个反锁块(22)拼接成多段路表层(2),然后使用棒穿过置物通道,然后使用木条伸入灌注腔(4)中并与反锁块(22)顶壁抵接;
S3:搬运并安装:将S2步骤中制作的多段路表层(2)放置于表面整平的素土层(1)上并拼接,抽出钢棒和木条;
S4:封堵并灌注:将灌注腔(4)的出口封堵至余留灌注口,通过灌注口向灌注腔(4)中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连接层(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包括以下分步骤:
S41:使用空心塑料管插入置物通道中;
S42:将灌注腔(4)的出口封堵至余留灌注口,通过灌注口向灌注腔(4)中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连接层(3)。

说明书全文

一种市政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即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以及地等。
[0003] 申请号为201720041747.0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道路结构,包括硬质土层、垫层、底基层泥砂石下基层、水泥砂石上基层、沥青层和防滑耐磨层,所述道路结构由所述硬质土层、所述垫层、所述底基层、所述水泥砂石下基层、所述水泥砂石上基层、所述沥青层和所述防滑耐磨层从下到上依次铺设而成;所述硬质土层为夯实系数>75%的素土层,所述硬质土层的厚度为170‑200mm;所述垫层为级配第二碎石层,所述垫层的厚度为220‑260mm,所述垫层的空隙率为15‑20%;所述底基层为石灰稳定土层,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170‑200mm;所述水泥砂石下基层的厚度为70‑120mm,所述水泥砂石下基层的空隙率为7‑10%;所述水泥砂石上基层的厚度为70‑100mm,所述水泥砂石上基层的空隙率为8‑7%;所述沥青层的厚度为50‑8Omm;所述防滑耐磨层的厚度为40‑6Omm。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设计的道路结构在施工时无法通行,需要等待道路结构稳固定型后方可供行人通行,占用的时间较长,影响行人的正常通行。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降低道路施工对行人通行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及其施工方法,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
[0006] 一种市政道路,包括素土层、用于供行人通行的路表层以及用于将所述路表层固定于所述素土层上的混凝土连接层;所述路表层包括多个支立和多个反块,所述支立块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承段和
下支段,每四个所述上承段围成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反锁块的空腔;
所述反锁块与所述下支段顶壁抵接,且所述下支段设置于所述素土层上,且所述
素土层、多个所述下支段以及多个所述反锁块之间围成一个用于容纳所述混凝土连接层的灌注腔。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素土层整平,然后将多个支立块和多个反锁块拼接成路表层,在将路表层放置于素土层上,此时行人可正常通行,并通过行人的体重对素土层进行压实,然后将灌注腔的出口封堵至预留一个灌注口,通过灌注口向灌注腔中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连接层,实现路表层和素土层之间的进一步稳固连接;设计的市政道路,通过上承段和反锁块便于形成一个用于供行人通行的道路表面,通过多个下支段便于在支撑上承段和反锁块的同时与素土层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混凝土连接层的灌注腔,在路表层铺设完成后即可供行人通行,降低市政道路施工占用道路的时间,减少道路施工时对行人通行的影响。
[0008] 可选的,所述上承段上开设有置物孔,所述置物孔沿市政道路的宽度方向开设,且多个所述置物孔形成一个置物通道。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置物孔,便于形成一个置物通道,可以供后期管线等穿过,降低管线从路表横穿道路后受踩踏或碾压等外因素造成的使用寿命减少等影响,同时用于供棒插入,进而便于拼接路表层的转运。
[0010] 可选的,所述反锁块包括一体设置的支撑段和四个锁紧段,与所述反锁块相邻的四个所述下支段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锁紧段插入的锁紧腔。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反锁块,通过支撑段便于和上承段形成供行人通行的路表,通过锁紧段便于实现沿道路延伸方向的相邻两个支立块的距离控制。
[0012] 可选的,所述支撑段上开设有环槽,且所述环槽的槽壁与所述上承段抵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环槽,可以与上承段之间形成一个曲折的接触面,进而降低灌注混凝土连接层时混凝土从灌注腔中沿支撑段和上承段的接触缝隙之间喷涌而出的可能性。
[0014] 可选的,所述上承段的一侧壁所在平面与相邻的另一所述上承段抵接的侧壁所在平面互相平行且倾斜设置。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倾斜设置的上承段的侧壁,可以降低灌注混凝土连接层时混凝土从灌注腔中沿相邻两个上承段之间的接触缝隙之间喷涌而出的可能性。
[0016] 可选的,所述支立块由透水混凝土浇注而成。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由透水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支立块,可以提高路面积水的下渗速度,进而降低路表层积水的可能性,提高行人的通行体验。
[0018] 可选的,所述下支段的水平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且正方形的边长由靠近所述素土层一侧至靠近所述上承段一侧逐渐增大。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水平横截面形状为边长渐变正方形的下支段,可以提高混凝土连接层凝固后对下支段施加的朝向素土层的力,降低支立块从混凝土连接层脱离的可能性。
[0020] 可选的,所述反锁块上一体设置有加强柱,且所述加强柱伸入所述灌注腔的内腔中。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加强柱,可以进一步提高反锁块与混凝土连接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2]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预制支立块和反锁块,整平素土层;
S2:制作路表层:将多个支立块和多个反锁块拼接成多段路表层,然后使用钢棒穿过置物通道,然后使用木条伸入灌注腔中并与反锁块顶壁抵接;
S3:搬运并安装:将S2步骤中制作的多段路表层放置于表面整平的素土层上并拼
接,抽出钢棒和木条;
S4:封堵并灌注:将灌注腔的出口封堵至余留灌注口,通过灌注口向灌注腔中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连接层。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整平素土层的同时根据需求式样预制支立块和反锁块,然后将多块支立块和多块反锁块拼装成路表层,并使钢棒穿过置物通道,然后使用木条伸入灌注腔中与反锁块的顶壁抵接,向木条施力,将拼接完成的路表层搬运至整平好的素土层上,抽出转运用的钢棒和木条,然后将灌注腔的出口封堵至仅余留灌注口,通过灌注口向灌注腔中灌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连接层,进一步提高素土层与路表层的连接强度;设计的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可以缩短道路施工对行人通道的占用时间,进而降低道路施工时对行人通行的影响。
[0024] 可选的,所述S4步骤包括以下分步骤:S41:使用空心塑料管插入置物通道中;
S42:将灌注腔的出口封堵至余留灌注口,通过灌注口向灌注腔中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连接层。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往置物通道中插入空心塑料管,可以降低混凝土进入置物通道内腔的可能性。
[002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设计的市政道路,通过上承段和反锁块便于形成一个用于供行人通行的道路表
面,通过多个下支段便于在支撑上承段和反锁块的同时与素土层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混凝土连接层的灌注腔,在路表层铺设完成后即可供行人通行,降低市政道路施工占用道路的时间,减少道路施工时对行人通行的影响;
2.设计的市政道路,通过置物孔,便于形成一个置物通道,可以供后期管线等穿
过,降低管线从路表横穿道路后受踩踏或碾压等外力因素造成的使用寿命减少等影响,同时用于供钢棒插入,进而便于拼接路表层的转运;
3.设计的市政道路,通过设置为透水砖的支立块,可以提高路面积水的下渗速度,进而降低路表层积水的可能性,提高行人的通行体验。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市政道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市政道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支立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反锁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1、素土层;2、路表层;21、支立块;211、上承段;2111、置物孔;212、下支段;2121、锁紧腔;22、反锁块;221、支撑段;2211、环槽;222、锁紧段;3、混凝土连接层;4、灌注腔;5、加强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0031] 实施例1参照图1、图2以及图3,一种市政道路包括素土层1、用于供行人通行的路表层2以及用于将路表层2固定于素土层1上的混凝土连接层3;素土层1为路基土层整平而成,路表层2包括多个支立块21和多个反锁块22,支立块21由透水混凝土在成型模具中浇注而成,支立块21包括一体成形的上承段211和下支段212,上承段211位于下支段212的上方,下支段
212的水平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且正方形的边长由靠近素土层1一侧至靠近上承段211一侧逐渐增大,下支段212放置于素土层1顶壁上,且相邻两个下支段212之间留有间隙。
[0032] 参照图2和图3,每四个上承段211围成一个用于容纳反锁块22的空腔,相邻两个上承段211的互相抵接的侧壁所在平面互相平行且倾斜设置,上承段211上开设有置物孔2111,且置物孔2111沿着市政道路的宽度方向开设,多个同轴设置的置物孔2111形成一个置物通道。
[0033] 参照图2和图4,反锁块22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撑段221和四个锁紧段222,支撑段221的水平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支撑段221的顶壁与上承段211的顶壁形成一个供行人行走的行走平面,支撑段221上开设有环槽2211,且环槽2211于支撑段221上靠近素土层1一侧开设,环槽2211的槽壁与上承段211的外侧壁抵接。
[0034] 参照图2和图4,四个锁紧段222分别靠近支撑段221底壁的四个拐处设置,下支段212超出上承段211的凸出处开设有用于容纳锁紧段222的锁紧腔2121,且支撑段221与下支段212顶壁抵接时,锁紧段222插入锁紧腔2121中。
[0035] 参照图2和图4,素土层1、多个下支段212以及多个支撑段221之间围成一个用于容纳混凝土连接层3的灌注腔4,向灌注腔4内注入混凝土形成混凝土连接层3;本申请中,混凝土连接层3可以是透水混凝土,也可以是普通混凝土,本实施例1中混凝土连接层3设置为普通混凝土;为了进一步降低反锁块22与混凝土连接层3脱离的可能性,支撑段221顶壁上一体设置有加强柱5,加强柱5伸入灌注腔4内。
[0036]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市政道路的实施原理为:在整平素土层1的同时根据需求式样预制支立块21和反锁块22,然后将多块支立块21和多块反锁块22拼装成路表层2,此时锁紧段222插入锁紧腔2121中,并且上承段211和支撑段221的顶壁处于同一个平面内,然后使钢棒穿过置物通道,再使用木条伸入灌注腔4中与反锁块22的顶壁抵接,向木条施力,将拼接完成的路表层2搬运至整平好的素土层1上,抽出转运固定用的钢棒和木条,再将空心塑料管插入置物通道内,然后将灌注腔4的出口封堵至仅余留灌注口,通过灌注口向灌注腔4中灌入普通混凝土,待普通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连接层3,进一步提高素土层1与路表层2的连接强度。
[0037] 实施例2一种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实施例1中的市政道路,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制支立块21和反锁块22,整平素土层1;
S2:制作路表层2:将多个支立块21和多个反锁块22拼接成多段路表层2,然后使用钢棒穿过置物通道,然后使用木条伸入灌注腔4中并与反锁块22顶壁抵接;
S3:搬运并安装:向木条施力将S2步骤中制作的多段路表层2放置于表面整平的素土层1上,然后依次将相邻的两端路表层2通过反锁块22进行拼接,抽出钢棒和木条;
S4:封堵并灌注:将灌注腔4的出口封堵至余留灌注口,通过灌注口向灌注腔4中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连接层3;
S41:使用空心塑料管插入置物通道中;
S42:将灌注腔4的出口封堵至余留灌注口,通过灌注口向灌注腔4中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连接层3;
S5:往路表层2上洒水对市政道路养护5‑7天。
[0038]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