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排水混凝土

申请号 CN202210775457.4 申请日 2022-07-01 公开(公告)号 CN115162088A 公开(公告)日 2022-10-11
申请人 杨学振; 发明人 杨学振;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市政建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市政路面用透 水 排水 混凝土 砖,包括面砖和底砖;本发明通过一号透水孔使面砖上的水向排水槽内流动,并通过排水槽向低洼处流动,进而降低面砖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通过,同时降低非机动车经过时将水溅到行人身上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行走;水沿着排水槽向低洼处流动时,导向部阻碍水流底部的垃圾继续向低洼处流动,同时在水流的作用下使这些垃圾沿着导向部的表面向缓冲区移动,进而使这些垃圾积攒在缓冲区内,进而减少排水槽中的垃圾量,进而降低垃圾积攒在排水槽的底部阻碍水向低洼处流动的几率,进而提高排水槽的排水效率,进而降低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行走。
权利要求

1.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排水混凝土砖,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砖(1)和底砖(2);所述底砖(2)的上方设置所述面砖(1);所述面砖(1)和所述底砖(2)相互贴合;所述面砖(1)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号透水孔(11);所述一号透水孔(11)贯穿所述面砖(1);所述一号透水孔(11)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底砖(2)的上表面上设有排水槽(21);所述排水槽(21)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排水槽(21)呈横向和纵向交错布置;所述排水槽(21)贯穿所述底砖(2)两个相对的侧面;每一排所述一号透水孔(11)的下方均设有所述排水槽(21);每一列所述一号透水孔(11)的下方均设有所述排水槽(21);所述底砖(2)上设有缓冲区(22);所述缓冲区(22)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缓冲区(22)设置在两个所述排水槽(21)交汇处的一侧;所述缓冲区(22)与所述排水槽(21)连通;所述缓冲区(22)与所述排水槽(21)连接处设有导向部(23);所述导向部(23)沿所述排水槽(21)的排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导向部(23)为弧形;所述排水槽(21)的底面上设有一号渗水孔(211);所述一号渗水孔(211)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缓冲区(22)内设有二号渗水孔(241);所述二号渗水孔(241)均匀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22)底面的高度低于所述排水槽(21)底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22)的底面上设有安装槽(221);所述安装槽(221)的侧面为斜面;所述安装槽(221)内设有缓冲(24);所述缓冲块(24)的侧面为斜面;所述缓冲块(24)侧面的下端向所述缓冲块(24)轴线一侧倾斜;所述缓冲块(24)的侧面与所述安装槽(221)的侧面相互贴合;所述缓冲块(24)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缓冲区(22)的底面;所述缓冲块(24)上设置所述二号渗水孔(2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24)的上表面上设有提拉部(242);所述提拉部(242)设置在所述缓冲块(24)的中间部位;
所述缓冲块(24)的下表面设有避让孔(243);所述避让孔(243)设置在所述提拉部(242)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砖(2)的下表面上设有渗水槽(25);所述渗水槽(25)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渗水槽(25)设置在所述一号渗水孔(211)的下端;所述缓冲块(24)下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底砖(2)下表面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砖(2)的上表面上设有限位部(26);所述限位部(26)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面砖(1)的下表面上设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26)卡在所述限位槽(12)内;
所述面砖(1)的长宽分别小于所述底砖(2)的长宽;所述面砖(1)的侧面设有斜坡结构(13);
所述斜坡结构(13)靠近所述面砖(1)下表面设置;所述斜坡结构(13)的下端向所述面砖(1)的轴线一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砖(2)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号连接槽(27);所述一号连接槽(27)均匀间隔设置;沿所述一号连接槽(27)长边方向上的所有所述底砖(2)之间通过一号连接件(3)连接;所述一号连接件(3)卡合在所述一号连接槽(27)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砖(2)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一号滑动槽(28);所述一号滑动槽(28)均匀间隔设置;所述一号滑动槽(28)内设有滑动件(4);所述滑动件(4)与所述底砖(2)滑动连接;所述底砖(2)另外两个相邻的侧面上均设有二号滑动槽(29);所述二号滑动槽(29)均匀间隔设置;相对两个侧面上的所述一号滑动槽(28)和所述二号滑动槽(29)在同一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其特征在于:路面的低洼侧设有排水管道;低洼侧所述底砖(2)的所述排水槽(21)与所述排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水管道与下水道的竖井连通。

说明书全文

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排水混凝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市政建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

背景技术

[0002] 砖是一种建筑材料,传统的砖是由黏土经高温烧纸制成的,而黏土是一种不可重复利用的资源,为了节约资源人们研究出了炉渣砖、页岩砖、建筑垃圾砖以及混凝土砖等,混凝土砖是一种将水泥、集料等材料混合的一起浇筑在模具内成型得到的砖,一些人行道或者广场等经常使用混凝土砖进行铺装。
[0003] 目前使用的混凝土砖排水透水能差,水只能通过混凝土砖形成的坡面向低洼处流动,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影响行人正常行走,当非机动车经过时会溅起水花,溅到行人身上,给行人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因目前使用的混凝土砖排水透水能力差,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影响行人正常行走的问题,以及当非机动车经过时会溅起水花,溅到行人身上,给行人带来不便的问题。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包括面砖和底砖;所述底砖的上方设置所述面砖;所述面砖和所述底砖相互贴合;所述面砖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号透水孔;所述一号透水孔贯穿所述面砖;所述一号透水孔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底砖的上表面上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排水槽呈横向和纵向交错布置;所述排水槽贯穿所述底砖两个相对的侧面;每一排所述一号透水孔的下方均设有所述排水槽;每一列所述一号透水孔的下方均设有所述排水槽;所述底砖上设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缓冲区设置在两个所述排水槽交汇处的一侧;所述缓冲区与所述排水槽连通;所述缓冲区与所述排水槽连接处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排水槽的排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导向部为弧形;所述排水槽的底面上设有一号渗水孔;所述一号渗水孔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缓冲区内设有二号渗水孔;所述二号渗水孔均匀间隔设置。
[0006] 工作时,首先对路面基础进行平整,随后将底砖铺着在路面基础上,铺装底砖时使相邻两底砖的侧面相互抵触,使排水槽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使缓冲区靠近水流方向的下游一侧,底砖铺装完毕后将面砖一一铺设在底砖上,进而完成底砖和面砖的铺设,进而完成混凝土砖的铺设,进而完成路面的铺设,进而供人们使用;目前使用的混凝土砖排水透水能力差,水只能通过混凝土砖形成的坡面向低洼处流动,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影响行人正常行走,当非机动车经过时会溅起水花,溅到行人身上,给行人带来不便,本混凝土砖中通过设置一号透水孔,进而使面砖上的水通过一号透水孔向排水槽内流动,并通过排水槽向下低洼处流动,进而降低面砖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降低积水影响行人行走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正常行走;同时降低非机动车经过时将水溅到行人身上的几率,进而降低给行人带来不便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行走;水沿着排水槽向低洼处流动会经过导向部,进而导向部阻碍水流底部的垃圾(碎石、碎叶等)继续向低洼处流动,同时在水流的作用下使这些垃圾沿着导向部的表面向缓冲区移动,进而使这些垃圾积攒在缓冲区内,进而减少排水槽中的垃圾量,进而降低垃圾积攒在排水槽底部的几率,进而降低垃圾积攒在排水槽的底部阻碍水向低洼处流动的几率,进而提高排水槽的排水效率,进而降低因排水槽排水效率降低而使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行走;一些道路(公园里的道路,海绵城市的道路,绿化带附近的道路等)的基础中需要储存一定量的水,通过设置一号渗水孔和二号渗水孔,进而使排水槽内的水经过一号渗水孔向路面基础中渗透,同时使缓冲区内的水经过二号渗水孔向路面基础中渗透,进而增加路面基础中的含水量,进而满足路面基础的储水要求。
[0007] 优选的,所述缓冲区底面的高度低于所述排水槽底面的高度。
[0008] 当缓冲区积攒的垃圾过多时,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就会在水流的作用下离开缓冲区继续沿着排水槽向下流动,进而增加排水槽内的垃圾量,进而增加垃圾积攒在排水槽底部的几率,进而增加垃圾对水流的阻碍作用,进而降低排水槽的排水效率,通过设置高度低于排水槽底面的缓冲区,进而增加缓冲区的积攒能力,进而增加储存垃圾的能力,进而增加两次清理之间的时间,进而降低清理次数,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便利性;由于缓冲区的高度低于排水槽底面的高度,进而使水中的垃圾沉到排水槽的底面以下,进而降低垃圾被水带出缓冲区继续沿着排水槽向下流动的几率,进而降低排水槽中的垃圾量,进而降低垃圾对水流动的影响,进而提高排水槽的排水效率,进而降低路面积水的几率。
[0009] 优选的,所述缓冲区的底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面为斜面;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侧面为斜面;所述缓冲块侧面的下端向所述缓冲块轴线一侧倾斜;所述缓冲块的侧面与所述安装槽的侧面相互贴合;所述缓冲块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缓冲区的底面;所述缓冲块上设置所述二号渗水孔。
[0010] 当缓冲区内的垃圾积攒过多时,需要对缓冲区内的垃圾进行清理,首先取下面砖,随后用高压水枪等工具对缓冲区内的垃圾进行清理,清理的过程中垃圾容易进入二号渗水孔内,增加垃圾清理的难度,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缓冲块,首先向上取出缓冲块,进而将缓冲块上的垃圾带走,随后使用高压水枪等工具对缓冲块进行反向冲洗,进而清理掉缓冲块上的垃圾,进而方便对缓冲块上的垃圾进行清理,进而方便对缓冲区进行清理,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便利性;当路面基础需要大量的水分时,取出缓冲块,进而使缓冲区内的水与路面基础接触,进而增加向路面基础中渗水的速度,进而适应不同路面基础的需要,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适应性。
[0011] 优选的,所述缓冲块的上表面上设有提拉部;所述提拉部设置在所述缓冲块的中间部位;所述缓冲块的下表面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设置在所述提拉部的正下方。
[0012] 通过设置提拉部,进而方便向上取出缓冲块,进而方便对垃圾进行清理,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便利性;通过在提拉部的正下方设置避让孔,进而在对缓冲块进行存放时是下面一个缓冲块的提拉部伸进上面一个缓冲块的避让孔内,进而使上下两个缓冲块叠合在一起,进而方便对缓冲块进行重叠放置,进而减少缓冲块占有的空间,进而方便缓冲块的储存和运输,进而提高缓冲块的便利性,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便利性。
[0013] 优选的,所述底砖的下表面上设有渗水槽;所述渗水槽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渗水槽设置在所述一号渗水孔的下端;所述缓冲块下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底砖下表面的高度。
[0014] 水从一号渗水孔的底部向路面基础中渗透时,路面基础对水产生反作用,进而阻碍水向路面基础中渗透,进而降低水的渗透速度,通过在底砖的下表面上设置渗水槽,进而使一号渗水孔中的水首先进入渗水槽,进而通过渗水槽向路面基础中进行渗透,进而增加水与路面基础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水经过一号渗水孔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速度,水从二号渗水孔的底部向路面基础中渗透时,路面基础对水产生反作用,进而阻碍水向基础中渗透,进而降低水的渗透速度,通过在设置下表面高于底砖下表面高度的缓冲块,进而在缓冲块与路面基础之间形成缓冲空间,进而使二号渗水孔中的水首先进入该缓冲空间中,进而增加水与路面基础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水经过二号渗水孔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速度,进而增加排水槽中水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速度,进而增加路面基础中的水量。
[0015] 优选的,所述底砖的上表面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面砖的下表面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卡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面砖的长宽分别小于所述底砖的长宽;所述面砖的侧面设有斜坡结构;所述斜坡结构靠近所述面砖下表面设置;所述斜坡结构的下端向所述面砖的轴线一侧倾斜。
[0016] 当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经过时,对面砖产生作用力,进而增加面砖产生移动的几率,进而增加相邻面砖之间产生碰撞的几率,进而增加面砖损坏的几率,进而增加面砖检查和更换的频率,进而增加道路的维护成本,通过限位部和限位槽对面砖的位置进行限制,进而使面砖始终位于底砖的中间位置,进而降低面砖移动的几率,进而降低面砖之间相互碰撞的几率,进而降低面砖损坏的几率,进而降低面砖检查和更换的频率,进而降低路面的维护成本;同时使面砖与面砖之间的缝隙相等,进而使路面上的水经过面砖之间的缝隙向排水槽内流动,同时通过在面砖的侧面设置斜坡结构,进而使面砖之间缝隙下方的水快速向排水槽内流动,进而降低缝隙下方水对上方水的阻碍作用,进而增加缝隙中的水流速度,进而增加水通过缝隙向下流动的速度,进而增加路面的排水速度,进而降低路面积水的几率。
[0017]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砖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号连接槽;所述一号连接槽均匀间隔设置;沿所述一号连接槽长边方向上的所有所述底砖之间通过一号连接件连接;所述一号连接件卡合在所述一号连接槽内。
[0018] 面砖将受到的作用力传递给底砖,随着时间的增加底砖会产生错位,进而使同一直线上排水槽产生错位,进而降低上面一个排水槽内水向下面一个排水槽内流动的速度,进而降低排水效率,进而增加水经过一号透水孔以及面砖之间的缝隙向路面返水的几率,进而增加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还会增加水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几率,进而使路面基础中的含水量超过规定值,路面基础含水量长期过大会增加路面基础土壤流失的几率,增加路面基础凸凹不平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的平整度,影响行人正常通行,安装底砖时将一号连接件卡在一号连接槽内,进而将同一直线上的底砖连接在一起,进而增加同一直线上底砖移动的阻力,进而降低同一直线上底砖移动的几率,进而降低底砖移动的几率,进而降低排水槽错位的几率,进而提高排水速度,进而降低向路面返水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积水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通行,同时降低路面基础含水量长期超过规定值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基础土壤流失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基础凸凹不平的几率,进而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进而方便行人通过。
[0019]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优选方案,所述底砖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一号滑动槽;所述一号滑动槽均匀间隔设置;所述一号滑动槽内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底砖滑动连接;所述底砖另外两个相邻的侧面上均设有二号滑动槽;所述二号滑动槽均匀间隔设置;相对两个侧面上的所述一号滑动槽和所述二号滑动槽在同一直线上。
[0020] 面砖将受到的作用力传递给底砖,随着时间的增加底砖会产生错位,进而使同一直线上排水槽产生错位,进而降低上面一个排水槽内水向下面一个排水槽内流动的速度,进而降低排水效率,进而增加水经过一号透水孔以及面砖之间的缝隙向路面返水的几率,进而增加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还会增加水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几率,进而使路面基础中的含水量超过规定值,路面基础含水量长期过大会增加基础土壤流失的几率,增加基础凸凹不平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的平整度,影响行人正常通行,安装底砖时滑动一号滑动槽内的滑动件,进而使一号滑动件滑到另一个底砖的二号滑动槽内,进而将底砖与四个侧面的四个底砖连接在一起,进而四个侧面的四个底砖对该底砖的横向和纵向进行限位,进而降低该底砖移动的几率,进而降低底砖移动的几率,进而降低排水槽错位的几率,进而提高排水速度,进而降低向路面返水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积水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通行,同时降低路面基础含水量长期超过规定值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基础土壤流失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基础凸凹不平的几率,进而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进而方便行人通过。
[0021] 优选的,路面的低洼侧设有排水管道;低洼侧所述底砖的所述排水槽与所述排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水管道与下水道的竖井连通。
[0022] 通过在低洼侧设置排水管道,进而使排水槽内水向排水管道中流动,并使排水管道中的水经过下水道的竖井向下水道内流动,进而将排水槽内的水排到下水道中,进而对水进行集中输送和处理。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一号透水孔,进而使面砖上的水通过一号透水孔向排水槽内流动,并通过排水槽向下低洼处流动,进而降低面砖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降低积水影响行人行走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正常行走;同时降低非机动车经过时将水溅到行人身上的几率,进而降低给行人带来不便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行走;水沿着排水槽向低洼处流动会经过导向部,进而导向部阻碍水流底部的垃圾继续向低洼处流动,同时在水流的作用下使这些垃圾沿着导向部的表面向缓冲区移动,进而使这些垃圾积攒在缓冲区内,进而减少排水槽中的垃圾量,进而降低垃圾积攒在排水槽底部的几率,进而降低垃圾积攒在排水槽的底部阻碍水向低洼处流动的几率,进而提高排水槽的排水效率,进而降低因排水槽排水效率降低而使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行走;一些道路的基础中需要储存一定量的水,通过设置一号渗水孔和二号渗水孔,进而使排水槽内的水经过一号渗水孔向路面基础中渗透,同时使缓冲区内的水经过二号渗水孔向路面基础中渗透,进而增加路面基础中的含水量,进而满足路面基础的储水要求。
[0025]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高度低于排水槽底面的缓冲区,进而增加缓冲区的积攒能力,进而增加储存垃圾的能力,进而增加两次清理之间的时间,进而降低清理次数,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便利性;由于缓冲区的高度低于排水槽底面的高度,进而使水中的垃圾沉到排水槽的底面以下,进而降低垃圾被水带出缓冲区继续沿着排水槽向下流动的几率,进而降低排水槽中的垃圾量,进而降低垃圾对水流动的影响,进而提高排水槽的排水效率,进而降低路面积水的几率。
[0026]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提拉部,进而方便向上取出缓冲块,进而方便对垃圾进行清理,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便利性;通过在提拉部的正下方设置避让孔,进而在对缓冲块进行存放时是下面一个缓冲块的提拉部伸进上面一个缓冲块的避让孔内,进而使上下两个缓冲块叠合在一起,进而方便对缓冲块进行重叠放置,进而减少缓冲块占有的空间,进而方便缓冲块的储存和运输,进而提高缓冲块的便利性,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便利性。
[0027] 4.本发明中水从一号渗水孔的底部向路面基础中渗透时,路面基础对水产生反作用,进而阻碍水向路面基础中渗透,进而降低水的渗透速度,通过在底砖的下表面上设置渗水槽,进而使一号渗水孔中的水首先进入渗水槽,进而通过渗水槽向路面基础中进行渗透,进而增加水与路面基础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水经过一号渗水孔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速度,水从二号渗水孔的底部向路面基础中渗透时,路面基础对水产生反作用,进而阻碍水向基础中渗透,进而降低水的渗透速度,通过在设置下表面高于底砖下表面高度的缓冲块,进而在缓冲块与路面基础之间形成缓冲空间,进而使二号渗水孔中的水首先进入该缓冲空间中,进而增加水与路面基础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水经过二号渗水孔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速度,进而增加排水槽中水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速度,进而增加路面基础中的水量。
[0028] 5.本发明中当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经过时,对面砖产生作用力,进而增加面砖产生移动的几率,进而增加相邻面砖之间产生碰撞的几率,进而增加面砖损坏的几率,进而增加面砖检查和更换的频率,进而增加道路的维护成本,通过限位部和限位槽对面砖的位置进行限制,进而使面砖始终位于底砖的中间位置,进而降低面砖移动的几率,进而降低面砖之间相互碰撞的几率,进而降低面砖损坏的几率,进而降低面砖检查和更换的频率,进而降低路面的维护成本;同时使面砖与面砖之间的缝隙相等,进而使路面上的水经过面砖之间的缝隙向排水槽内流动,同时通过在面砖的侧面设置斜坡结构,进而使面砖之间缝隙下方的水快速向排水槽内流动,进而降低缝隙下方水对上方水的阻碍作用,进而增加缝隙中的水流速度,进而增加水通过缝隙向下流动的速度,进而增加路面的排水速度,进而降低路面积水的几率。附图说明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0] 图1是本发明中混凝土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 图3是本发明中混凝土砖铺设时的示意图;
[0033]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 图5是本发明中底砖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6] 图7是本发明中一号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8是本发明中一号滑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9是本发明中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0是本发明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中:面砖1、一号透水孔11、限位槽12、斜坡结构13、底砖2、排水槽21、一号渗水孔211、缓冲区22、安装槽221、导向部23、缓冲块24、二号渗水孔241、提拉部242、避让孔243、渗水槽25、限位部26、一号连接槽27、一号滑动槽28、二号滑动槽29、一号连接件3、滑动件4。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42]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市政路面用透水排水混凝土砖,包括面砖1和底砖2;所述底砖2的上方设置所述面砖1;所述面砖1和所述底砖2相互贴合;所述面砖1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号透水孔11;所述一号透水孔11贯穿所述面砖1;所述一号透水孔11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底砖2的上表面上设有排水槽21;所述排水槽21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排水槽 21呈横向和纵向交错布置;所述排水槽21贯穿所述底砖2两个相对的侧面;每一排所述一号透水孔11的下方均设有所述排水槽21;每一列所述一号透水孔11的下方均设有所述排水槽21;所述底砖2上设有缓冲区22;所述缓冲区22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缓冲区22 设置在两个所述排水槽21交汇处的一侧;所述缓冲区22与所述排水槽21连通;所述缓冲区22与所述排水槽21连接处设有导向部23;所述导向部23沿所述排水槽21的排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导向部23为弧形;所述排水槽21的底面上设有一号渗水孔211;所述一号渗水孔211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缓冲区22内设有二号渗水孔241;所述二号渗水孔241均匀间隔设置。
[0043] 工作时,首先对路面基础进行平整,随后将底砖2铺着在路面基础上,铺装底砖2时使相邻两块底砖2的侧面相互抵触,使排水槽21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使缓冲区22靠近水流方向的下游一侧,底砖2铺装完毕后将面砖1一一铺设在底砖2上,进而完成底砖2和面砖1的铺设,进而完成混凝土砖的铺设(还可以同时对底砖2和面砖1进行铺设),进而完成路面的铺设,进而供人们使用;目前使用的混凝土砖排水透水能力差,水只能通过混凝土砖形成的坡面向低洼处流动,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影响行人正常行走,当非机动车经过时会溅起水花,溅到行人身上,给行人带来不便,本混凝土砖中通过设置一号透水孔 11,进而使面砖1上的水通过一号透水孔11向排水槽21内流动,并通过排水槽21向下低洼处流动,进而降低面砖1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降低积水影响行人行走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正常行走;同时降低非机动车经过时将水溅到行人身上的几率,进而降低给行人带来不便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行走;水沿着排水槽21向低洼处流动会经过导向部23,进而导向部23阻碍水流底部的垃圾(碎石、碎叶等)继续向低洼处流动,同时在水流的作用下使这些垃圾沿着导向部23的表面向缓冲区22移动,进而使这些垃圾积攒在缓冲区 22内,进而减少排水槽21中的垃圾量,进而降低垃圾积攒在排水槽21底部的几率,进而降低垃圾积攒在排水槽21的底部阻碍水向低洼处流动的几率,进而提高排水槽21的排水效率,进而降低因排水槽21排水效率降低而使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行走;一些道路(公园里的道路,海绵城市的道路,绿化带附近的道路等)的基础中需要储存一定量的水,通过设置一号渗水孔211和二号渗水孔 241,进而使排水槽21内的水经过一号渗水孔211向路面基础中渗透,同时使缓冲区22 内的水经过二号渗水孔241向路面基础中渗透,进而增加路面基础中的含水量,进而满足路面基础的储水要求。
[0044]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所述缓冲区22底面的高度低于所述排水槽21底面的高度。
[0045] 当缓冲区22积攒的垃圾过多时,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就会在水流的作用下离开缓冲区 22继续沿着排水槽21向下流动,进而增加排水槽21内的垃圾量,进而增加垃圾积攒在排水槽21底部的几率,进而增加垃圾对水流的阻碍作用,进而降低排水槽21的排水效率,通过设置高度低于排水槽21底面的缓冲区22,进而增加缓冲区22的积攒能力,进而增加储存垃圾的能力,进而增加两次清理之间的时间,进而降低清理次数,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便利性;由于缓冲区22的高度低于排水槽21底面的高度,进而使水中的垃圾沉到排水槽21的底面以下,进而降低垃圾被水带出缓冲区22继续沿着排水槽21向下流动的几率,进而降低排水槽21中的垃圾量,进而降低垃圾对水流动的影响,进而提高排水槽21的排水效率,进而降低路面积水的几率。
[0046] 如图5、图6和图10所示,所述缓冲区22的底面上设有安装槽221;所述安装槽221 的侧面为斜面;所述安装槽221内设有缓冲块24;所述缓冲块24的侧面为斜面;所述缓冲块24侧面的下端向所述缓冲块24轴线一侧倾斜;所述缓冲块24的侧面与所述安装槽 221的侧面相互贴合;所述缓冲块24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缓冲区22的底面;所述缓冲块24 上设置所述二号渗水孔241。
[0047] 当缓冲区22内的垃圾积攒过多时,需要对缓冲区22内的垃圾进行清理,首先取下面砖1,随后用高压水枪等工具对缓冲区22内的垃圾进行清理,清理的过程中垃圾容易进入二号渗水孔241内,增加垃圾清理的难度,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缓冲块24,首先向上取出缓冲块24,进而将缓冲块24上的垃圾带走,随后使用高压水枪等工具对缓冲块24进行反向冲洗,进而清理掉缓冲块24上的垃圾,进而方便对缓冲块24上的垃圾进行清理,进而方便对缓冲区22进行清理,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便利性;当路面基础需要大量的水分时,取出缓冲块24,进而使缓冲区22内的水与路面基础接触,进而增加向路面基础中渗水的速度,进而适应不同路面基础的需要,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适应性。
[0048] 如图5、图6和图10所示,所述缓冲块24的上表面上设有提拉部242;所述提拉部 242设置在所述缓冲块24的中间部位;所述缓冲块24的下表面设有避让孔243;所述避让孔
243设置在所述提拉部242的正下方。
[0049] 通过设置提拉部242,进而方便向上取出缓冲块24,进而方便对垃圾进行清理,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便利性;通过在提拉部242的正下方设置避让孔243,进而在对缓冲块24 进行存放时是下面一个缓冲块24的提拉部242伸进上面一个缓冲块24的避让孔243内,进而使上下两个缓冲块24叠合在一起,进而方便对缓冲块24进行重叠放置,进而减少缓冲块24占有的空间,进而方便缓冲块24的储存和运输,进而提高缓冲块24的便利性,进而提高混凝土砖的便利性。
[0050]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底砖2的下表面上设有渗水槽25;所述渗水槽25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渗水槽25设置在所述一号渗水孔211的下端;所述缓冲块24下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底砖2下表面的高度。
[0051] 水从一号渗水孔211的底部向路面基础中渗透时,路面基础对水产生反作用,进而阻碍水向路面基础中渗透,进而降低水的渗透速度,通过在底砖2的下表面上设置渗水槽25,进而使一号渗水孔211中的水首先进入渗水槽25,进而通过渗水槽25向路面基础中进行渗透,进而增加水与路面基础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水经过一号渗水孔211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速度,水从二号渗水孔241的底部向路面基础中渗透时,路面基础对水产生反作用,进而阻碍水向基础中渗透,进而降低水的渗透速度,通过在设置下表面高于底砖2下表面高度的缓冲块24,进而在缓冲块24与路面基础之间形成缓冲空间,进而使二号渗水孔241 中的水首先进入该缓冲空间中,进而增加水与路面基础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水经过二号渗水孔241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速度,进而增加排水槽21中水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速度,进而增加路面基础中的水量。
[0052] 如图1、图2、图5和图8所示,所述底砖2的上表面上设有限位部26;所述限位部 26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面砖1的下表面上设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26卡在所述限位槽12内;所述面砖1的长宽分别小于所述底砖2的长宽;所述面砖1的侧面设有斜坡结构13;所述斜坡结构13靠近所述面砖1下表面设置;所述斜坡结构13的下端向所述面砖1的轴线一侧倾斜。
[0053] 当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经过时,对面砖1产生作用力,进而增加面砖1产生移动的几率,进而增加相邻面砖1之间产生碰撞的几率,进而增加面砖1损坏的几率,进而增加面砖1 检查和更换的频率,进而增加道路的维护成本,通过限位部26和限位槽12对面砖1的位置进行限制,进而使面砖1始终位于底砖2的中间位置,进而降低面砖1移动的几率,进而降低面砖1之间相互碰撞的几率,进而降低面砖1损坏的几率,进而降低面砖1检查和更换的频率,进而降低路面的维护成本;同时使面砖1与面砖1之间的缝隙相等,进而使路面上的水经过面砖1之间的缝隙向排水槽21内流动,同时通过在面砖1的侧面设置斜坡结构13,进而使面砖1之间缝隙下方的水快速向排水槽21内流动,进而降低缝隙下方水对上方水的阻碍作用,进而增加缝隙中的水流速度,进而增加水通过缝隙向下流动的速度,进而增加路面的排水速度,进而降低路面积水的几率。
[0054]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底砖2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号连接槽27;所述一号连接槽27均匀间隔设置;沿所述一号连接槽27长边方向上的所有所述底砖2之间通过一号连接件3连接;所述一号连接件3卡合在所述一号连接槽27内。
[0055] 面砖1将受到的作用力传递给底砖2,随着时间的增加底砖2会产生错位,进而使同一直线上排水槽21产生错位,进而降低上面一个排水槽21内水向下面一个排水槽21内流动的速度,进而降低排水效率,进而增加水经过一号透水孔11以及面砖1之间的缝隙向路面返水的几率,进而增加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还会增加水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几率,进而使路面基础中的含水量超过规定值,路面基础含水量长期过大会增加路面基础土壤流失的几率,增加路面基础凸凹不平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的平整度,影响行人正常通行,安装底砖2时将一号连接件3卡在一号连接槽27内,进而将同一直线上的底砖2连接在一起,进而增加同一直线上底砖2移动的阻力,进而降低同一直线上底砖2移动的几率,进而降低底砖2移动的几率,进而降低排水槽21错位的几率,进而提高排水速度,进而降低向路面返水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积水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通行,同时降低路面基础含水量长期超过规定值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基础土壤流失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基础凸凹不平的几率,进而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进而方便行人通过。
[0056]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底砖2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一号滑动槽28;所述一号滑动槽28均匀间隔设置;所述一号滑动槽28内设有滑动件 4;所述滑动件4与所述底砖2滑动连接;所述底砖2另外两个相邻的侧面上均设有二号滑动槽
29;所述二号滑动槽29均匀间隔设置;相对两个侧面上的所述一号滑动槽28和所述二号滑动槽29在同一直线上。
[0057] 面砖1将受到的作用力传递给底砖2,随着时间的增加底砖2会产生错位,进而使同一直线上排水槽21产生错位,进而降低上面一个排水槽21内水向下面一个排水槽21内流动的速度,进而降低排水效率,进而增加水经过一号透水孔11以及面砖1之间的缝隙向路面返水的几率,进而增加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还会增加水向路面基础中渗透的几率,进而使路面基础中的含水量超过规定值,路面基础含水量长期过大会增加基础土壤流失的几率,增加基础凸凹不平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的平整度,影响行人正常通行,安装底砖2时滑动一号滑动槽28内的滑动件4,进而使一号滑动件4滑到另一个底砖2的二号滑动槽29内,进而将底砖2与四个侧面的四个底砖2连接在一起,进而四个侧面的四个底砖2对该底砖2的横向和纵向进行限位,进而降低该底砖2移动的几率,进而降低底砖 2移动的几率,进而降低排水槽21错位的几率,进而提高排水速度,进而降低向路面返水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积水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通行,同时降低路面基础含水量长期超过规定值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基础土壤流失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基础凸凹不平的几率,进而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进而方便行人通过。
[0058] 如图3所示,路面的低洼侧设有排水管道;低洼侧所述底砖2的所述排水槽21与所述排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水管道与下水道的竖井连通。
[0059] 通过在低洼侧设置排水管道,进而使排水槽21内水向排水管道中流动,并使排水管道中的水经过下水道的竖井向下水道内流动,进而将排水槽21内的水排到下水道中,进而对水进行集中输送和处理。
[0060] 工作时,首先对路面基础进行平整,随后将底砖2铺着在路面基础上,铺装底砖2时使相邻两块底砖2的侧面相互抵触,使排水槽21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使缓冲区22靠近水流方向的下游一侧,底砖2铺装完毕后将面砖1一一铺设在底砖2上,进而完成底砖2和面砖1的铺设,进而完成混凝土砖的铺设(还可以同时对底砖2和面砖1进行铺设),进而完成路面的铺设,进而供人们使用;目前使用的混凝土砖排水透水能力差,水只能通过混凝土砖形成的坡面向低洼处流动,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影响行人正常行走,当非机动车经过时会溅起水花,溅到行人身上,给行人带来不便,本混凝土砖中通过设置一号透水孔 11,进而使面砖1上的水通过一号透水孔11向排水槽21内流动,并通过排水槽21向下低洼处流动,进而降低面砖1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降低积水影响行人行走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正常行走;同时降低非机动车经过时将水溅到行人身上的几率,进而降低给行人带来不便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行走;水沿着排水槽21向低洼处流动会经过导向部23,进而导向部23阻碍水流底部的垃圾(碎石、碎叶等)继续向低洼处流动,同时在水流的作用下使这些垃圾沿着导向部23的表面向缓冲区22移动,进而使这些垃圾积攒在缓冲区 22内,进而减少排水槽21中的垃圾量,进而降低垃圾积攒在排水槽21底部的几率,进而降低垃圾积攒在排水槽21的底部阻碍水向低洼处流动的几率,进而提高排水槽21的排水效率,进而降低因排水槽21排水效率降低而使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上产生积水的几率,进而方便行人行走;一些道路(公园里的道路,海绵城市的道路,绿化带附近的道路等)的基础中需要储存一定量的水,通过设置一号渗水孔211和二号渗水孔 241,进而使排水槽21内的水经过一号渗水孔211向路面基础中渗透,同时使缓冲区22 内的水经过二号渗水孔241向路面基础中渗透,进而增加路面基础中的含水量,进而满足路面基础的储水要求。
[006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