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942682.2 申请日 2022-08-08 公开(公告)号 CN115233516A 公开(公告)日 2022-10-25
申请人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勇; 丁涯; 陈勇; 瞿晗; 程良; 周鑫;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室外素土层,所述室外素土层的顶部形成有容置凹槽;线性排 水 沟,嵌设于所述容置凹槽中,所述线性排水沟的盖板伸至所述容置凹槽的上方;第一支承层,铺设于所述室外素土层上,所述盖板埋设于所述第一支承层中,所述第一支承层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的顶部齐平;透水碎石层,摊铺于所述第一支承层上;以及预制 面层 ,铺设于所述透水碎石层,所述预制面层开设有多个渗水竖孔。本发明解决了施工现场的临时 建筑物 的室外地面采用传统的收光 混凝土 地面容易积水打滑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素土层,所述室外素土层的顶部形成有容置凹槽;
线性排沟,嵌设于所述容置凹槽中,所述线性排水沟的盖板伸至所述容置凹槽的上方;
第一支承层,铺设于所述室外素土层上,所述盖板埋设于所述第一支承层中,所述第一支承层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的顶部齐平;
透水碎石层,摊铺于所述第一支承层上;以及
预制面层,铺设于所述透水碎石层,所述预制面层开设有多个渗水竖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浇筑形成有第二支承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层和所述第二支承层为混凝土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碎石层的厚度为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面层为格栅板。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夯实室外素土层,并于所述室外素土层的顶部形成容置凹槽;
将线性排水沟嵌设于所述容置凹槽中,使得所述线性排水沟的盖板伸至所述容置凹槽的上方;
于所述室外素土层上铺设第一支承层,使得所述盖板埋设于所述第一支承层中,且所述第一支承层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的顶部齐平;
于所述第一支承层上摊铺透水碎石层;
于所述透水碎石层上铺设预制面层,使得所述预制面层的多个渗水竖孔对准于所述透水碎石层。

说明书全文

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施工现场的临时建筑物的室外地面多采用混凝土地面,但混凝土地面易受施工质量影响,造成排不畅,形成积水。同时临时建筑物的室外地面为了美观,混凝土地面多采用收光处理。经长时间下雨后(如南方的梅雨季节),收光混凝土地面非常容易打滑,影响通行效果。
[0003]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施工现场的临时建筑物的室外地面采用传统的收光混凝土地面容易积水打滑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包括:
[0006] 室外素土层,所述室外素土层的顶部形成有容置凹槽;
[0007] 线性排水沟,嵌设于所述容置凹槽中,所述线性排水沟的盖板伸至所述容置凹槽的上方;
[0008] 第一支承层,铺设于所述室外素土层上,所述盖板埋设于所述第一支承层中,所述第一支承层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的顶部齐平;
[0009] 透水碎石层,摊铺于所述第一支承层上;以及
[0010] 预制面层,铺设于所述透水碎石层,所述预制面层开设有多个渗水竖孔。
[0011] 进一步,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浇筑形成有第二支承层。
[0012]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承层和所述第二支承层为混凝土层。
[0013]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0mm。
[0014] 进一步,所述透水碎石层的厚度为50mm。
[0015] 进一步,所述预制面层为格栅板。
[0016]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 夯实室外素土层,并于所述室外素土层的顶部形成容置凹槽;
[0018] 将线性排水沟嵌设于所述容置凹槽中,使得所述线性排水沟的盖板伸至所述容置凹槽的上方;
[0019] 于所述室外素土层上铺设第一支承层,使得所述盖板埋设于所述第一支承层中,且所述第一支承层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的顶部齐平;
[0020] 于所述第一支承层上摊铺透水碎石层;
[0021] 于所述透水碎石层上铺设预制面层,使得所述预制面层的多个渗水竖孔对准于所述透水碎石层。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在施工现场的项目完工后,将线性排水沟、透水碎石层、预制面层等材料拆卸下来进行周转使用,增加材料的周转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以达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在多雨天气时,雨水经由预制面层的渗水竖孔渗透至透水碎石层中,再经由透水碎石层渗入线性排水沟中,使得雨水能快速排走,避免施工现场的室外地面积水,防止地面打滑。附图说明
[0023]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7]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包括:室外素土层1、线性排水沟2、第一支承层3、透水碎石层4和预制面层5。
[0028] 在本实施例中,室外素土层1在施工之前进行夯实。在夯实后,于室外素土层1的顶部开挖形成有容置凹槽。
[0029] 较佳的,容置凹槽沿室外素土层的外沿设置一圈、或呈田字形。
[0030] 线性排水沟2嵌设于容置凹槽中。具体的,线性排水沟包括沟槽本体和盖板21。盖板封堵于沟槽本体的槽口。盖板开设有排水缝隙。在本实施例中,线性排水沟2的盖板伸至容置凹槽的上方。其中,沟槽本体的槽口处与室外素土层的容置凹槽的槽口处齐平。
[0031] 第一支承层3铺设于室外素土层1上。盖板21埋设于第一支承层中。第一支承层的顶部与盖板的顶部齐平。盖板上的排水缝隙外露于第一支承层的顶面。
[0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承层包括多预制混凝土板。第一支承层铺设于室外素土层。相邻两预制混凝土板之间形成拼接缝,线形排水沟的盖板嵌设于拼接缝中。
[0033] 透水碎石层4摊铺于支承层上。预制面层5铺设于透水碎石层4。预制面层5开设有多个渗水竖孔。
[0034] 容置凹槽的槽底浇筑形成有第二支承层11。
[003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承层3和第二支承层11为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0mm。进一步的,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均为预制混凝土板。
[0036]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透水碎石层4的厚度为50mm。其中,透水碎石层采用粒径为10mm碎石摊铺形成。
[0037] 在本实施例中,预制面层5为格栅板。
[0038] 本发明的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在施工现场的项目完工后,将线性排水沟、透水碎石层、预制面层等材料拆卸下来进行周转使用,增加材料的周转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以达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在多雨天气时,雨水经由预制面层的渗水竖孔渗透至透水碎石层中,再经由透水碎石层渗入线性排水沟中,使得雨水能快速排走,避免施工现场的室外地面积水,防止地面打滑。
[0039]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周转式的临时地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 S1:夯实室外素土层1,并于室外素土层1的顶部形成容置凹槽。
[0041] 在施工之前,测量人员依据临建设计图纸在拟建场地上放出建筑边线,并撒白灰进行标识。
[0042] 采用挖掘机对场地内进行清表,清表后依据土方平衡对拟建场地进行平整,填方区应分层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0mm。平整时采用压路机配合挖机对拟建场地进行碾压,保证压实度。
[0043] 容置凹槽采用小型挖机开挖,人工配合清底。开挖至容置凹槽的设计标高后,槽底原槽浇筑100厚C20混凝土垫层以形成第二支承层,进而用于后续步骤安装成品线性排水沟,线性排水沟两侧采用人工回填压实整平。
[0044] S2:将线性排水沟2嵌设于容置凹槽中,使得线性排水沟2的盖板伸至容置凹槽的上方。
[0045] S3:于室外素土层1上铺设第一支承层3,使得盖板埋设于支承层中,且支承层的顶部与盖板的顶部齐平。
[0046] 较佳的,在第一支承层采用现浇混凝土时,第一支承层采用C20素混凝土浇筑,浇筑厚度100mm,并且第一支承层的顶面形成斜面,使得斜面的下端连接于线性排水沟的盖板的排水缝隙。
[0047] S4:于第一支承层上摊铺透水碎石层4。
[0048] 在混凝土层达到工作强度后,采用粒径10mm的碎石铺设50mm厚的透水碎石层作为排水层,增强排水效果,降低积水影响。线性排水沟的排水缝隙的缝隙口铺设一层无纺土工布防止碎石落入排水沟内。
[0049] S5:于透水碎石层4上铺设预制面层5,使得预制面层5的多个渗水竖孔对准于透水碎石层4。
[0050] 在本实施例中,预制面层采用成品格栅,根据地面尺寸特点,采购相应模数的钢格栅,直接拼装在透水碎石层上即可。
[0051]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