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

申请号 CN202011371976.1 申请日 2020-11-30 公开(公告)号 CN112458817A 公开(公告)日 2021-03-09
申请人 贵州大学; 发明人 赵瑜; 丁丁; 王超林; 毕靖; 全大国; 李佳申; 李铮;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包括 桥台 、路基、第一固结板、第二固结板、第一搭板、第二搭板、 钢 柱及槽钢;第一固结板固结桥台端,第二固结板固结路基端,并分别与第一、第二搭板相铰接,第一搭板与第二搭板中间留有 槽孔 ,槽钢穿过槽孔连接第一搭板与第二搭板,第一搭板与第二搭板可随铰接处自由转动,当没有沉降差时,固结板和搭板 角 度为180度,当路基一侧沉降较大时,搭板与固结板发生转动,搭板与搭板伸长一定长度,使路基段与桥台之间有一个过渡段,当发生差异沉降时,不用人为的去调节装置,该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沉降差 自动调节 ,设置简单,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台、路基、第一固结板(1)、第二固结板(4)、第一搭板(2)、第二搭板(3)、柱(6)及槽钢(5),
所述第一固结板(1)固结在桥台端,所述第一固结板(1)与第二搭板(2)通过所述钢柱(6)铰接,所述第二固结板(4)固结在路基段,所述第二固结板(4)与第二搭板(3)通过所述钢柱(6)铰接,
所述第一搭板(2)与所述第二搭板(3)上均留有槽孔,所述第一搭板(2)与所述第二搭板(3)通过所述槽钢(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板(2)与所述第二搭板(3)可自由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5)的厚度略小于所述槽孔(7)的高度,以保障所述槽钢(5)可以较好地在所述槽孔(7)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结板(1)与所述第二固结板(4)通过预埋的方式使其与桥台端和路基段固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构件尺寸依据承受的极限荷载计算。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路桥过渡段是限制道路交通整体快速发展的一颗毒瘤,桥头跳车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因素有:不均匀沉降、刚度突变和车速与车辆本身的抗振性能等。就城市道路路况而言,主要是柔性道路与刚性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处因刚度不同发生不均匀沉降,产生错台所致。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强度、胀缩性等存在差异,且桥头连接处受时易形成集中应力,在车辆荷载、结构自重、自然因素作用下,桥梁与道路同时发生沉降,但两者的沉降量有很大差异,道路的沉降量远大于桥梁的沉降量,形成错台,从而导致行车时发生桥头跳车。
[0003] 目前解决桥头跳车的方法主要有设置桥头搭板、土工格栅等,有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些方法却还不尽如人意。如设置的桥头搭板会随着路堤的沉降折断,进而失去应有的高度过渡和承载能力。
[0004] 桥头跳车不但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也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桥头跳车还会使得所运输的物品产生损毁,因此,探讨桥头跳车现象,对此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维修方案,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的解决由于刚性桥台与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问题。
[0006]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 本发明创新设计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包括桥台、路基、第一固结板、第二固结板、第一搭板、第二搭板、柱及槽钢;
[0008] 所述第一固结板固结在桥台端,所述第一固结板与第二固结板通过所述钢柱铰接,所述第二固结板固结在路基段,所述第二固结板与第二搭板通过所述钢柱铰接,且都可以随铰自由转动;
[0009] 所述第一搭板与所述第二搭板上均留有槽孔,所述第一搭板与所述第二搭板通过所述槽钢连接;
[0010] 所述第一搭板与所述第二搭板可自由伸缩;
[0011] 所述槽钢的厚度略小于所述槽孔的高度,以保障所述槽钢可以较好地在所述槽孔内滑动;
[0012] 所述第一固结板与所述第二固结板通过预埋的方式使其与桥台端和路基段固结,各构件尺寸依据承受的极限荷载计算。
[0013] 有益效果在于:
[0014] 当没有沉降差时,固结板和搭板度为180度,当路基一侧沉降较大时,搭板与固结板发生转动,搭板与搭板伸长一定长度,使路基段与桥台之间有一个过渡段,该装置最大的优点在于,当发生差异沉降时,不用人为的去调节装置,该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沉降差自动调节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的俯视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的槽钢示意图。
[0019] 图中,1为第一固结板,2为第一搭板,3为第二搭板,4为第二固结板,5为槽钢,6为钢柱,7为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2]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0024] 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5]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装置包括桥台、路基、第一固结板1、第二固结板4、第一搭板2、第二搭板3、槽钢5及钢柱6;
[0026] 所述第一固结板1与第二固结板4分别固结与桥台和路基端,所述第一固结板1与所述第一搭板2通过所述钢柱6铰接,所述第二固结板4与所述第二搭板3通过所述钢柱6铰接,且都可以随铰自由转动,所述第一搭板2与所述第二搭板3均留有槽孔7,所述第一搭板2与所述第二搭板3通过所述槽钢5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搭板2与所述第二搭板3能够自由伸缩。所述槽钢5的厚度略小于所述槽孔7的高度,以保证槽钢5能够较好的在槽孔7内滑动。所述第一固结板1和所述第二固结板4可通过预埋的方式使其与桥台端和路基端固结,各构件尺寸依据承受的极限荷载计算。
[0027] 请继续参考图2及图3所示,先将第一固结板1和第二固结板4预埋在桥台端及路基端,再将第一搭板2与第一固结板1预制孔洞对准,将钢柱6插入孔洞形成铰接,同样将第二搭板3与第二固结板4孔洞对准,插入钢柱6形成铰接,最后将第一搭板2和第二搭板3的槽孔7对齐,插入槽钢5并使槽钢5只能沿第一搭板2与第二搭板3连接方向活动,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一经安装便可自动随着不同的沉降差而调节,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0028]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