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路面及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099586.7 申请日 2023-08-29 公开(公告)号 CN116876283A 公开(公告)日 2023-10-13
申请人 武夷学院; 发明人 魏木旺; 陈柳屹; 李华伟; 吴子瑾; 雷能忠;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装配式路面及施工方法,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路面单元、 框架 和连接组件,其中,框架上开设有放置槽,路面单元放置在框架上的放置槽内,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件穿设在框架和路面单元内,达到便于工作人员拆装路面单元和框架,以提高路面单元和框架重复利用率的目的。同时,路面单元放置在框架上的放置槽内后,再利用第一连接件穿设在框架和路面单元内,达到提高路面单元与框架间、相邻路面单元间连接强度和抗剪性能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配式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1),所述框架(1)用于设置在路基上;所述框架(1)上开设有放置槽(7);
路面单元(2),所述路面单元(2)用于适配在放置槽(7)内;
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至少包括第一连接件(31),所述第一连接件(31)用于穿设在框架(1)和路面单元(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槽(7)呈漏斗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1)包括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2);
所述第一连接柱(11)沿路基长度方向延伸;
若干根所述第一连接柱(11)沿路基宽度方向排列;
相邻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柱(11)间连接有若干根第二连接柱(12),该若干根所述第二连接柱(12)沿第一连接柱(11)长度方向均匀排列,使相邻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柱(11)同相邻两根第二连接柱(12)围成的空间形成放置槽(7);
所述第一连接件(31)穿设在第一连接柱(11)和路面单元(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柱(11)包含若干根连接单元(8),该若干根所述连接单元(8)沿路基长度方向依次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3)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2);
相邻两根所述连接单元(8)间通过第二连接件(32)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31)穿设在连接单元(8)和路面单元(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单元(8)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
所述路面单元(2)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4)对应的第二连接孔(5);
所述第一连接件(31)穿设于第一连接孔(4)和第二连接孔(5)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路面,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4)沿连接单元(8)长度方向分布;
各所述第一连接孔(4)内均穿设有第一连接件(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面单元(2)和框架(1)间填充有聚酯发泡填充剂。
8.一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路面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框架安置于路基上;
将路面单元嵌入框架上的放置槽内;
将第一连接件自框架的侧壁穿入路面单元内。

说明书全文

一种装配式路面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式路面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混凝土路面多采用现浇的方式建造,因此,需要考虑水泥混凝土养护所带来的工期损失,现浇式水泥混凝土路面也不利于资源的重复利用。
[0003] 现有预制装配式道路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较低、可重复利用等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推广,但现有装配式路面通常由多预制板拼接而成,接缝易节点薄弱、抗剪性能差,容易在荷载长期作用下性能降低甚至丧失,破坏了结构整体受,同时,多数接缝为永久性连接,拆卸性较差,导致装配板无法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路面及施工方法,将路面单元放置在框架上的放置槽内,并将第一连接件穿设在框架和路面单元内,以达到提高路面单元与框架连接处强度、提高抗剪性能,进而提高路面单元间连接处强度、抗性能的目的。同时,达到提高路面单元与框架间可拆卸性,进而提高框架和路面单元重复利用率的目的。
[0005]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装配式路面,包括:框架和路面单元,所述框架用于设置在路基上;所述框架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路面单元用于适配在放置槽内;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至少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穿设在框架和路面单元内。
[0007] 可选的,所述放置槽呈漏斗状结构。
[0008] 可选的,所述框架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沿路基长度方向延伸;若干根所述第一连接柱沿路基宽度方向排列;相邻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柱间连接有若干根第二连接柱,该若干根所述第二连接柱沿第一连接柱长度方向均匀排列,使相邻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柱同相邻两根第二连接柱围成的空间形成放置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在第一连接柱和路面单元内。
[0009]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柱包含若干根连接单元,该若干根所述连接单元沿路基长度方向依次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相邻两根所述连接单元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在连接单元和路面单元内。
[0010] 可选的,所述连接单元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路面单元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
[0011] 可选的,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沿连接单元长度方向分布;各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均穿设有第一连接件。
[0012] 可选的,所述路面单元和框架间填充有聚酯发泡填充剂。
[0013] 一种施工方法,用于所述的装配式路面施工,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框架安置于路基上;将路面单元嵌入框架上的放置槽内;将第一连接件自框架的侧壁穿入路面单元内。
[001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5] ①路面单元放置在框架上的放置槽内,并将第一连接件穿设在框架和路面单元内,达到便于工作人员拆装路面单元和框架,以提高路面单元和框架重复利用率的目的。
[0016] ②路面单元放置在框架上的放置槽内后,再利用第一连接件穿设在框架和路面单元内,达到提高路面单元与框架间、相邻路面单元间连接强度和抗剪性能的目的。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0018]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装配式路面的主视示意图;
[0019] 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装配式路面用框架的主视示意图;
[0020] 图3为实施例1中一种装配式路面的框架用连接单元主视示意图;
[0021] 图4为实施例1中一种装配式路面用路面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0022] 图5实施例2中一种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4] 1‑框架;11‑第一连接柱;12‑第二连接柱;
[0025] 2‑路面单元;
[0026] 3‑连接组件;31‑第一连接件;32‑第二连接件;
[0027] 4‑第一连接孔;5‑第二连接孔;6‑螺纹孔;7‑放置槽;8‑连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9] 实施例1
[003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路面,如图1‑图4所示,包括框架1、路面单元2和连接组件3。
[0031] 其中,框架1安装在路基上,在框架1上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7,该若干个放置槽7沿路基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矩形阵列设置,在各放置槽7内均放置有路面单元2,且每个路面单元2均正好嵌入在对应的放置槽7内。其中,连接组件3的第一连接件31设置有多个,每个第一连接件31均沿路基宽度方向穿设在框架1和路面单元2内,且每个路面单元2上至少穿设有一个第一连接件31。通过该结构,达到便于工作人员拆装路面单元2和框架1,以提高路面单元2和框架1重复利用率的目的。同时,达到提高路面单元2与框架1间、相邻路面单元2间连接强度和抗剪性能的目的。
[003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放置槽7呈漏斗状结构,使放置槽7的各个槽壁均呈倾斜结构。通过该结构,在路面单元2放置在放置槽7内后,路面单元2的各个侧壁对应抵接在放置槽7的各个槽壁上,达到将路面所受的部分荷载自路面单元2与框架1的交界处经框架1分散到路基中,以有效减少路面单元2所承担荷载,从而变相提高路面承载力,降低路面单元2脆性破坏几率,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003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上述框架1包括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2,其中,第一连接柱11沿路基长度方向延伸,该第一连接柱11的数量设置有若干根,该若干根第一连接柱11沿路基宽度方向均匀排列。相邻两根第一连接柱11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柱12,该第二连接柱12的两端分别与该两根第一连接柱11螺接。相邻两根第一连接柱11间的第二连接柱12设置有若干根,该若干根第二连接柱12沿第一连接柱11延伸方向均匀排列,使该相邻两根第一连接柱11同该相邻两根第一连接柱11上的任意相邻两根第二连接柱12间形成放置槽7。第一连接件31自第一连接柱11的侧壁穿入路面单元2内。通过该结构,达到便于工作人员利用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2组装框架1的目的。
[003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结合图3所示,上述第一连接柱11包含若干根连接单元8,该若干根连接单元8沿路基长度依次连接成直线形结构。连接组件3还包括第二连接件
32,相邻两根连接单元8间通过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自连接单元8穿入路面单元2内。通过该结构,达到便于工作人员根据需要设置第一连接柱11长度的目的。同时,达到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一连接柱11分解成若干根连接单元8,以便于运输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连接单元8的一端设置有凸块,连接单元8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该凸块对应的凹槽,在凹槽的槽壁上和凸块上开设有对应的螺纹孔6,将一根连接单元8的凸块插入另一根连接单元8的凹槽内,并在凹槽的槽壁和凸块上的螺纹孔6内螺接入螺钉,以达到将相邻两根连接单元
8连接在一起的目的。
[003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连接单元8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路面单元2上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路面单元2的第二连接孔5,且路面单元2上的第二连接孔5与连接单元8侧壁上的第一连接孔4位置对应。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第一连接件31的一端依次穿过路面单元2一侧连接单元8的第一连接孔4和路面单元2上第二连接孔5后,穿入路面单元2另一侧连接单元8的第一连接孔4内。通过该结构,使路面单元2与框架1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进而提高路面单元2与框架1的连接稳定性,以达到在路基沉降时,降低路面单元2沉降险,进而保证路面平整度的目的。同时,达到在车辆于路面沿路基长度方向行驶时,降低路面单元2沿车辆行驶方向滑动几率的目的。
[003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连接单元8上第一连接孔4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该若干个第一连接孔4沿连接单元8长度方向分布,且连接单元8上的各第一连接孔4中均穿设有第一连接件31。通过该结构,达到进一步提高路面单元2与框架1连接稳定性的目的。
[0037]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路面单元2的侧壁与框架1上放置槽7的槽壁间填充有聚氨酯发泡填充剂。聚氨酯发泡填充剂具有凝结时间块、寿命长、弹性以及粘结能力好等特点,通过在路面单元2与放置槽7间缝隙注入聚氨酯发泡填充剂,一方面,达到提高路面单元2与放置槽7连接牢固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达到在路面单元2与放置槽7交接处形成保护层,以降低路面单元2损坏几率的目的。又一方面,可以达到对路面单元2与放置槽7间缝隙进行密封,以降低雨水渗入路面单元2和框架1间的几率,进而降低路面单元2、框架1损伤几率的目的。
[0038] 实施例2
[003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施工方法,用于实施例1中的装配式路面施工,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框架安置于路基上;S2.将路面单元嵌入框架上的放置槽内;S3.将第一连接件自框架的侧壁穿入路面单元内。
[0040]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