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111188466.5 申请日 2021-10-12 公开(公告)号 CN113863072A 公开(公告)日 2021-12-31
申请人 广东深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钟俊; 詹杰华; 黄冠淇;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路基加宽的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 混凝土 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通过透 水 管顶端外壁开设有若干透水孔,且透水管与 排水管 连通的设置,使得渗过透水混凝土层的雨水既可通过排水层排出,又可通过透水孔流入透水管内再经由透水管流出,有利于提升新路基与老路基上方的透水混凝土层的排水能 力 ,使得污水不易因长时间聚集在排水层内导致渗入新老路基的情况,通过防水土工布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减少雨水透过防水层渗入至新老路基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路面进行平整并夯实,对老路基(1)待加宽一侧的坡面进行清表处理;
步骤二:在老路基(1)待加宽的一侧坡面的坡脚处开设台阶;在老路基(1)待加宽一侧的坡面旁填筑砂砾等形成填料层(20),并使填料层(20)与相应的台阶平面齐平;
步骤三:在台阶平面与填料层(20)之间放置土工格栅(10);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与步骤三,直至填料层(20)施工至与老路基(1)顶端齐高,形成新路基(2);
步骤五:对老路基(1)原先的排层(31)与透水混凝土路面进行铣刨处理,直至新路基(2)与老路基(1)齐平;
步骤六:在新路基(2)与老路基(1)顶端铺设一层防水土工布(32),再铺设一层排水层(31);
步骤七:在排水层(31)上铺设若干透水管(5),并使透水管(5)横跨新路基(2)与老路基(1),若干透水管(5)顶端管壁均开设有透水孔(51);
步骤八:在新路基(2)顶端的填料层(20)埋设排水管(6)并使透水管(5)与排水管(6)连通;
步骤九:在若干透水管(5)上铺设筋网组件(33),并浇筑透水混凝土,形成透水混凝土层(3)并进行养护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5)与排水管(6)之间均竖直设置有集水筒(4),所述集水筒(4)底端侧壁开设有溢流口(46),所述溢流口(46)与排水管(6)连通,所述集水筒(4)顶端连通有主通管(40),所述主通管(40)与透水管(5)连通,所述集水筒(4)内还设置有用于通闭溢流口(46)的通闭组件(42);所述新路基(2)的边坡还设置有若干种植框(21),若干所述种植框(21)分别与若干集水筒(4)对应,所述集水筒(4)内均设置有主绳(44),所述主棉绳(44)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种植框(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组件(33)包括若干纵横交错的纵向钢筋圈(332)以及横向钢筋圈(331),所述纵向钢筋圈(332)均套设焊接在若干透水管(5)上,所述横向钢筋圈(331)均套设在若干纵向钢筋圈(3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闭组件(42)包括同轴滑动插接在集水筒(4)内的套管(422),所述套管(422)顶端设置有泡沫板(421),所述泡沫板(421)开设有若干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老路基(1)的不同台阶平面上均竖直插接固定有支撑杆(54),所述支撑杆(54)顶端均设置有供透水管(5)嵌入的限位部(55),所述限位部(55)均与透水管(5)底部管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管(40)内水平铰接有封闭板(43),所述封闭板(43)的回转轴线与主通管(40)的轴线相交设置,所述泡沫板(421)还设置有驱动封闭板(43)摆动的驱动组件,当所述封闭板(43)摆动至水平状态时,所述封闭板(43)外周壁与主通管(40)内周壁留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封闭板(43)与泡沫板(421)之间的驱动杆(431),所述驱动杆(431)两端分别与封闭板(43)以及泡沫板(421)铰接,所述驱动杆(431)两端的回转轴线均与封闭板(43)的回转轴线平行,当所述套管(422)底端与集水筒(4)内底壁抵接时,所述泡沫板(421)处于水平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棉绳(44)穿设于泡沫板(421)并延伸至集水筒(4)底部,所述主棉绳(44)位于集水筒(4)底部的一端设置有配重(441)。

说明书全文

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路基改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出行,现有道路由于宽度有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的行驶需求,因此通常需要对现有的路基进行加宽,以此来形成更加宽敞的路面。
[0003] 相关技术中,路基加宽施工首先需要在老路基的边坡的一侧填筑新的路基,接着将原先路面铣刨掉,在新路基与老路基上方先铺设排垫层以再铺设一层新的透水混凝土层作为路面,利用透水混凝土层将雨水渗入至碎石排水层再通过碎石排水层排走,以此来实现道路的排水。
[0004]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排水垫层排水速度有限,长时间积聚在排水垫层中的雨水容易渗入新路基与老路基中,导致新路基与老路基发生不规则沉降,从而导致新路基与老路基上方的透水混凝土层容易出现纵向开裂等现象,影响道路行车安全,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提高路基加宽后路面的排水速度,减少雨水渗入新路基与老路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路面进行平整并夯实,对老路基待加宽一侧的坡面进行清表处理;
步骤二:在老路基待加宽的一侧坡面的坡脚处开设台阶;在老路基待加宽一侧的
坡面旁填筑砂砾等形成填料层,并使填料层与相应的台阶平面齐平;
步骤三:在台阶平面与填料层之间放置土工格栅;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与步骤三,直至填料层施工至与老路基顶端齐高,形成新路
基;
步骤五:对老路基原先的排水层与透水混凝土路面进行铣刨处理,直至新路基与
老路基齐平;
步骤六:在新路基与老路基顶端铺设一层防水土工布,再铺设一层排水层;
步骤七:在排水层上铺设若干透水管,并使透水管横跨新路基与老路基,若干透水
管顶端管壁均开设有透水孔;
步骤八:在新路基顶端的填料层埋设排水管并使透水管与排水管连通;
步骤九:在若干透水管上铺设筋网组件,并浇筑透水混凝土,形成透水混凝土层
并进行养护处理。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天时,一部分雨水透过透水混凝土层流入排水层并排走,另一部分雨水透过透水孔流入透水管内再经由透水管内流入排水管排出,通过排水管与排水垫层双重排水,相比传统只依靠排水层进行排水的设置,提升混凝土加宽路基的混凝土路面的排水速度,减少雨水长时间积聚在排水层导致雨水最终渗入新老路基的情况,其中防水土工布用于进一步隔绝流经雨水渗入新老路基;钢筋网结构的设置使得在提升透水混凝土层强度的同时还能保护透水管,有利于减少作用在透水混凝土层上的直接作用在透水管上导致透水管损坏的情况,土工格栅用于提高新路基与老路基之间的连接一体性,减少防水土工布因新老路基发生相对纵向位移导致防水土工布撕裂,进而导致雨水渗入新老路基的情况。
[0008] 优选的,所述透水管与排水管之间均竖直设置有集水筒,所述集水筒底端侧壁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排水管连通,所述集水筒顶端连通有主通管,所述主通管与透水管连通,所述集水筒内还设置有用于通闭溢流口的通闭组件;所述新路基的边坡还设置有若干种植框,若干所述种植框分别与若干集水筒对应,所述集水筒内均设置有主绳,所述主棉绳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种植框内。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量较少时,通过通闭组件封闭溢流口,使得雨水可以存储在集水筒内,利用主棉绳的毛细原理,将雨水吸收至种植框内实现对种植框内植物的浇灌,有利于提升雨水的利用率,当雨水量较大时,通过通闭组件打开溢流口,使得雨水可以快速通过溢流口排入排水管再经由排水管排出。
[0010] 优选的,所述钢筋网组件包括若干纵横交错的纵向钢筋圈以及横向钢筋圈,所述纵向钢筋圈均套设焊接在若干透水管上,所述横向钢筋圈均套设在若干纵向钢筋圈上。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纵向钢筋圈套设在固定在透水管上,利用透水管为纵向钢筋圈提供支点,从而有利于提高钢筋网组件的整体抗弯能力和抗拉强度,从而使得作用在透水混凝土上的外力可以及时传递至钢筋网结构上,使得透水混凝土层不易开裂;同时,利用纵向钢筋圈与横向钢筋圈形成网状结构,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对透水管的保护,减少透水管的损坏。
[0012] 优选的,所述通闭组件包括同轴滑动插接在集水筒内的套管,所述套管顶端设置有泡沫板,所述泡沫板开设有若干通孔。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量较小时,套管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集水筒底部抵接,从而利用套管封闭了溢流口,使得流入集水筒的雨水透过泡沫板的通孔储存在集水筒内,供主棉绳利用毛细原理将雨水吸收至种植框中实现植物的浇灌,当流入集水筒内的雨水增加至与泡沫板抵接时,雨水通过浮力带动泡沫板上浮,泡沫板上浮的同时带套管上移,从而使得溢流口可以与集水筒内腔连通,进而使得流入集水筒的雨水可以快速排出,提高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排水效率。
[0014] 优选的,所述老路基的不同台阶平面上均竖直插接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均设置有供透水管嵌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均与透水管底部管壁抵接。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透水管位于新路基顶端的部分管体可以被支撑杆所支撑,使得位于新地基上方的透水管受到外力时可以将部分外力传递较为稳定的老路基上,有利于减少透水管长时将外力传递至不稳定的新路基,导致新路基容易发生沉降的情况,从而使得透水混凝土层不因为因新路基沉降而发生纵向开裂。
[0016] 优选的,所述主通管内水平铰接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的回转轴线与主通管的轴线相交设置,所述泡沫板还设置有驱动封闭板摆动的驱动组件,当所述封闭板摆动至水平状态时,所述封闭板外周壁与主通管内周壁留有间隙。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将封闭板摆动至水平状态,使得主通管的大部分区域可以被封闭板遮盖,使得太阳照射路基导致集水筒内的雨水受热蒸发后可以凝固在封闭板底侧并最终掉落回集水筒内,减少雨水的蒸发浪费;雨天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封闭板摆动至倾斜状态,使得雨水可以更快地通入集水筒再由集水筒的溢流口排入排水管,从而便于路面的排水。
[0018]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封闭板与泡沫板之间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两端分别与封闭板以及泡沫板铰接,所述驱动杆两端的回转轴线均与封闭板的回转轴线平行,当所述套管底端与集水筒内底壁抵接时,所述泡沫板处于水平状态。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漂浮筒内的泡沫板通过雨水的浮力上升时,泡沫板通过驱使驱动杆带动,使得主通管管口被敞开,便于流入透水管的雨水更加通畅地通过主通管进入集水筒内再通过溢流口流入排水管排出,当雨水不足与泡沫板抵接时,套管受自身重力下移进而使得泡沫板通过驱动杆带动封闭不难摆动至水平状态,使得主通管内腔可以被封闭板阻挡,减少集水筒内雨水的蒸发。
[0020] 优选的,所述主棉绳穿设于泡沫板并延伸至集水筒底部,所述主棉绳位于集水筒底部的一端设置有配重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配重块的设置,使得主棉绳不易飘起,使得主棉绳端部可以始终位于集水筒底端,便于更好地将雨水吸收至种植框内,从而实现对种植框内植物的浇灌。
[0022]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透水管顶端外壁开设有若干透水孔,且透水管与排水管连通的设置,使得
透水混凝土层雨水既可通过排水层排出,又可通过透水管流入透水管内再经由透水管流出,有利于提升新路基与老路基上方的透水混凝土层的排水能力,使得污水不易因长时间聚集在排水层内导致渗入新老路基的情况,通过防水土工布的设置,有利于减少雨水透过防水层渗入至新老路基的情况;
2.通过通闭组件包括滑动插接在集水筒内的套管,套管顶端设置有泡沫板,所述
泡沫板开设有若干通孔,当雨水量较大时,利用雨水驱动泡沫板带动套管上移,使得溢流口与集水筒内腔连通,便于集水筒内的雨水更快地排出溢流口;
3.通过主棉绳位于集水筒内的一端穿设于泡沫板并延伸至集水筒底部且主棉绳
位于集水筒内的一端还设置有配重块,使得主棉绳可以始终位于集水筒底部,便于更好将雨水吸收至种植框内。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1、老路基;10、土工格栅;2、新路基;20、填料层;21、种植框;3、透水混凝土层;31、排水层;32、防水土工布;33、钢筋网组件;331、横向钢筋圈;332、纵向钢筋圈;4、集水筒;40、主通管;401、副通管;42、通闭组件;421、泡沫板;422、套管;43、封闭板;431、驱动杆;44、主棉绳;441、配重块;442、副棉绳;45、软管;46、溢流口;5、透水管;51、透水孔;52、滤网;54、支撑杆;55、限位部;6、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公路加宽路基的施工方法,参照图1和图2,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路面进行平整并采用强夯机对待施工的地面进行夯实处理,对老路基1
待加宽一侧的坡面进行清表处理;清表深部应不低于30cm,确保坡面无碎石等杂物。
[0027] 步骤二:在老路基1待加宽的一侧坡面的坡脚处开设50cm宽的台阶;在老路基1待加宽一侧的坡面旁填筑砂砾等形成填料层20并使填料层20与相应的台阶平面齐平,填料层20不得采用老路基1边坡清理废料进行填筑,填料层20应尽可能采用与老路基1相近似的原料进行填筑并对填料层20进行压实处理,压实时通过压路机采用先轻后重的方式进行碾压。
[0028] 步骤三:在台阶平面与填料层20之间放置土工格栅10,铺设完成后需进行检查,确保土工格栅10无翘起等现象;利用土工格栅10增强新路基2与老路基1之间的摩擦,从而约束新路基2与老路基1后续发生侧向位移。
[0029]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与步骤三,直至填料层20施工至与老路基1的顶端齐高,形成新路基2;步骤五:对老路基1原先的排水层31与透水混凝土路面进行铣刨处理,直至新路基
2与老路基1齐平;采用现有的路面铣刨机机铣刨处理,路面铣刨机铣刨时应注意保持速度均匀。
[0030] 步骤六:在新路基2与老路基1顶端铺设一层防水土工布32并在防水土工布32上铺设一层排水层31;防水土工布32用于隔绝后续积聚在隔水层的雨水渗入新路基2造成新路基2发生沉降;排水层31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沙石材料进行铺设。
[0031] 步骤七:在排水层31上铺设若干透水管5,并使若干透水管5横跨新路基2与老路基1,透水管5顶端管壁均开设有若干透水孔51,若干透水孔51沿透水管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0032] 步骤八:在新路基2顶端的填料层20埋设排水管6并使透水管5与排水管6连通。
[0033] 步骤九:在若干透水管5上铺设钢筋网组件33并浇筑透水混凝土,形成透水混凝土层3,透水混凝土层3浇筑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处理,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便可进行通车。
[0034] 参照图2及图3,钢筋网组件33包括若干纵横交错的横向钢筋圈331以及纵向钢筋圈332,纵向钢筋圈332均套设固定在若干透水管5上,若干纵向钢筋沿透水管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横向钢筋圈331均套设固定在若干纵向钢筋圈332且若干横向钢筋圈331沿纵向钢筋圈33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利用若干纵向钢筋圈332与横向钢筋圈331形成的网状结构,使得作用透水混凝土层3的外力可以及时传递至钢筋网组件33上,从而提高透水混凝土层3的整体强度,使得透水混凝土层3不易开裂,同时减少透水混凝土层3的外力直接作用在透水管5上的情况,使得透水管5不易被压坏。
[0035] 参照图2及图3,透水管5顶端的透水孔51上均安装固定有滤网52。透水管5底部均设置有三组支撑杆54,三组支撑杆54沿透水管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三组支撑杆54远离排水管6的一端分别竖直插接在老路基1的不同台阶平面上,支撑杆54顶端均焊接固定有用于供透水管5嵌入的限位部55,限位部55呈开口朝上的弧形杆状,透水管5与限位部55抵接。通过支撑杆54以及限位部55的设置,使得排水管6位于新路基2顶端的部分管体可以被若干支撑杆54所支撑,从而使得作用在透水管5位于新路基2的部分外力可以及时通过支撑杆54传递至稳定的老路基1的台阶平面上,有利于减少透水管5位于新路基2顶端的一端将受到的全部外力传递至不稳定的新路基2上,导致新路基2发生沉降的情况,有利于减少因新路基2沉降导致透水混凝土层3发生开裂的情况。
[0036] 参照图2及图4,透水管5与排水管6之间均设置有集水筒4,集水筒4竖直埋设在新路基2顶端的填料层20上,集水筒4位于排水管6上方,集水筒4顶端通过竖直设置的主通管40与排水管6连通,集水筒4底端的侧壁开设有溢流口46,溢流口46通过副通管401与排水管
6连通。新路基2的边坡还浇筑有若干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框21。若干种植框21分别与若干集水筒4一一对应;集水筒4内均设置有用于通闭溢流口46的通闭组件42。集水筒4内设置有主棉绳44且主棉绳44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种植框21内,当流入集水筒4的雨水量较少时,通过通闭组件42封闭溢流口46,使得雨水可以储存在集水筒4内,利用主棉绳44通过毛细原理将集水筒4内的雨水吸收至种植框21内用以浇灌植物,用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当流入集水筒4内的雨水较多时,通过通闭组件42打开溢流口46,使得透水管5流入集水筒4内的雨水可以通过依靠溢流口46流入排水管6排出,便于路面积水的快速排出。
[0037] 参照图2及图4,通闭组件42包括同轴滑动插接于集水筒4内的套管422,套管422顶端水平固定有泡沫板421,泡沫板421开设有若干通孔;使得通过主通管40流入集水筒4内的雨水可以透过泡沫板421上的通孔流入及集水筒4底部进行存储,便于集水筒4内的主棉绳44利用毛细原理将雨水吸收至种植框21内实现对种植框21内植物的浇灌。在本实施例中,当套管422底端与集水筒4内底壁留有间距时,溢流口46与集水筒4内腔连通。利用集水筒4内的雨水积聚至与套管422顶端的泡沫板421抵接后,泡沫板421通过雨水的浮力带动套管
422上移,从而使得集水筒4内腔可以与溢流口46连通,使得集水筒4内的雨水可以通过溢流口46与副通管401快速排入排水管6,从而提高路面的排水能力。当集水筒4内的雨水水位下降时,泡沫板421与套管422随之下降的,当套筒底端与集水筒4内底壁抵接时,便可封闭溢流口46。
[0038] 参照图2及图4,主通管40还铰接有封闭板43,封闭板43的回转轴线水平设置且封闭板43回转轴线与主通管40的轴线相交,当封闭板43摆动至水平状态时,封闭板43的外周壁与主通管40的内壁留有间隙。泡沫板421还设置有驱动封闭板43绕自身回转轴线摆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封闭板43摆动至水平位置,便于雨水通过封闭板43与主通管40之间的间隙流入集水筒4内,同时利用水平状态的封闭板43遮挡主通管40的大部分空腔,使得阳光照射路基导致集水筒4内温度上升进而导致集水筒4内的雨水受热蒸发时,雨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可以被封闭板43遮挡,后续在封闭板43底侧凝结形成水珠再重新落回集水筒4内,从而减少雨水的蒸发浪费,有利于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当雨水量较大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封闭板43摆动至倾斜状,便于雨水更好地通入主通管40流入集水筒4内。
[0039] 参照图2及图4,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431,驱动杆431位于封闭板43与泡沫板421之间,驱动杆431的两端分别与泡沫板421上表面以及封闭板43铰接,驱动杆431两端的回转轴线均与封闭板43的铰接轴线平行设置,驱动杆431与封闭板43的铰接处位于封闭板43的一侧。当套管422底侧与集水筒4内底壁抵接时,泡沫板421与集水筒4内顶壁留有间隙且封闭板43处于水平状态。当集水筒4内的雨水积聚至泡沫板421底侧抵接并驱动泡沫板421上浮时,泡沫板421通过驱动杆431带动封闭板43摆动至倾斜状态,便于雨水更快地通入主通管40流入集水筒4。
[0040] 参照图2及图4,主棉绳44位于集水筒4的一端穿设于泡沫板421并延伸至集水筒4底部,便于主棉绳44更好地将雨水吸收至种植框21内。主棉绳44位于集水筒4内的一端还绑扎固定有配重块441,使得棉绳端部可以始终位于集水筒4底部,使得主棉绳44不易浮起,有利于减少集水筒4内雨水水位过低时,主棉绳44无法吸收雨水的情况。
[0041] 参照图2及图5,主棉绳44伸出集水筒4外的一端包裹有软管45,使得主棉绳44透水过程中,水分不易渗入至填料层20造成浪费;同时,利用软管45保护主棉绳44,使得主棉绳44不易损坏。主棉绳44位于种植框21内的一端还绑扎有四组副棉绳442,四组副棉绳442均朝向远离主棉绳44延伸且副棉绳442远离主棉绳44的一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在种植框21的底壁上,便于主棉绳44吸收的雨水可以更好地通过副棉绳442进行延伸扩散,便于更均匀地对种植框21内的植物进行浇灌。
[0042] 本申请实施例的排水原理为:雨天时,透水混凝土层3表面的雨水向下流动,部雨水经排水层31排走,另一部分雨水通过透水管5上的透水孔51流入透水管5内,经由透水管5与主通管40流入集水筒4,当集水筒4内的雨水积聚至与泡沫板421抵接时,泡沫板421带动套管422上移,从而使得集水筒4内腔与溢流口46连通,使得集水筒4内的雨水可以通过溢流口46流入排水管6排走,有利于提升路面的排水效率。
[0043] 当雨水水位下降时,套管422与泡沫板421随之下移,当套管422底端与集水筒4内底壁抵接时,套管422封闭溢流口46,从而便于主棉绳44将集水筒4内雨水吸收至种植框21内,再经由副棉绳442进一步扩散,实现对种植框21内的植物的浇灌,有利于提升雨水的利用率。
[0044]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