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

申请号 CN202110791202.2 申请日 2021-07-13 公开(公告)号 CN113430888A 公开(公告)日 2021-09-24
申请人 河南佐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文龙; 刘广勋; 宋莹君; 王巧红;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透 水 砖,包括砖体、浮板和吸水 块 ,所述砖体内具有空腔,空腔的顶壁具有第一凹槽,所述浮板的顶端进入第一凹槽内,浮板能够在第一凹槽内上下滑动,浮板的底壁与空腔底壁 接触 ,浮板将空腔分隔为左腔和右腔,吸水块固定在右腔内,右腔的底壁开有出水孔;砖体的顶壁开有多个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均与左腔连通,所述左腔的底壁开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顶壁开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阻挡块,所述空腔的底壁开有通孔,通孔与第二凹槽连通,浮板的底壁连接有浮块,所述浮块进入通孔内,且浮块能够在通孔内上下滑动,浮块的底壁与阻挡块的顶壁接触,本装置可以提高透水砖的抗洪能 力 。
权利要求

1.一种透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1)、浮板(4)和吸水(8),所述砖体(1)内具有空腔,空腔的顶壁具有第一凹槽(6),所述浮板(4)的顶端进入第一凹槽(6)内,浮板(4)能够在第一凹槽(6)内上下滑动,浮板(4)的底壁与空腔底壁接触,浮板(4)将空腔分隔为左腔(2)和右腔(3),吸水块(8)固定在右腔(3)内,右腔(3)的底壁开有出水孔(12);
砖体(1)的顶壁开有多个透水孔(7),所述透水孔(7)均与左腔(2)连通,所述左腔(2)的底壁开有排水孔(9),所述排水孔(9)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顶壁开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内设置阻挡块(11),所述空腔的底壁开有通孔,通孔与第二凹槽(10)连通,浮板(4)的底壁连接有浮块(5),所述浮块(5)进入通孔内,且浮块(5)能够在通孔内上下滑动,浮块(5)的底壁与阻挡块(11)的顶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板(13),所述挤压板(13)放置于右腔(3)内,挤压板(13)上具有多个漏水孔,吸水块(8)的顶壁与右腔(3)的顶壁固定连接,挤压板(13)位于吸水块(8)的下方,挤压板(13)与吸水块(8)之间具有空间;
砖体(1)内具有放置腔(14),放置腔(14)位于右腔(3)上方,所述放置腔(14)内转动设置有齿轮(15),放置腔(14)的顶壁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放置腔(14)的左壁开有第一滑槽(16),第一滑槽(16)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7),第一滑动柱(20)的顶端位于第一通孔内,且第一滑动柱(20)的顶端与砖体(1)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第一滑动柱(20)的顶端将第一通孔封闭,第一滑动柱(20)的底端穿过放置腔(14)的底壁和吸水块(8)与挤压板(13)连接,第一滑动柱(20)与第一滑块(17)连接,第一滑动柱(20)能够向上运动,第一滑动柱(20)的右壁连接有第一齿条(18),第一齿条(18)与齿轮(15)啮合
放置腔(14)的右壁开有第二滑槽(21),第二滑槽(2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2),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位于第二通孔内,且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与砖体(1)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将第二通孔封闭,第二滑动柱(24)能够向下运动,第二滑动柱(24)的左壁连接有第二齿条(23),第二齿条(23)与齿轮(15)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13)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放置腔(14)内设置有弹簧(19),弹簧(19)的顶端与第二滑动柱(24)的底壁连接,第一滑动柱(20)的侧壁与放置腔(14)的底壁和吸水块(8)之间均具有间隙,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与砖体(1)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时,弹簧(19)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当弹簧(19)的回复大于挤压板(13)浮力的时候,此时挤压板(13)与吸水块(8)之间具有空间,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进入放置腔(14)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13)将右腔(3)的底壁全部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多个漏水孔在挤压板(13)上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块(8)为海绵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多个透水孔(7)在砖体(1)的顶壁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从出水孔(12)的四周指向出水孔(12)的方向上,右腔(3)的底壁整体向下倾斜。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透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水砖。

背景技术

[0002] 透水砖是为解决城市地表硬化,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生活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而隆重诞生的环保建材新产品,城市积水现象的不断出现,使得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成为焦点。
[0003] 透水砖由于自身良好的透水性能,能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减少路积水,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生物的生存条件,现在被广泛运用于城市道路改造中。
[0004] 透水砖可以起到一定的泄洪作用,但是在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抗洪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水砖,以提高透水砖的抗洪能力。
[0006] 一种透水砖,包括砖体、浮板和吸水,所述砖体内具有空腔,空腔的顶壁具有第一凹槽,所述浮板的顶端进入第一凹槽内,浮板能够在第一凹槽内上下滑动,浮板的底壁与空腔底壁接触,浮板将空腔分隔为左腔和右腔,吸水块固定在右腔内,右腔的底壁开有出水孔;
[0007] 砖体的顶壁开有多个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均与左腔连通,所述左腔的底壁开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顶壁开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阻挡块,所述空腔的底壁开有通孔,通孔与第二凹槽连通,浮板的底壁连接有浮块,所述浮块进入通孔内,且浮块能够在通孔内上下滑动,浮块的底壁与阻挡块的顶壁接触。
[0008] 优选地,还包括挤压板,所述挤压板放置于右腔内,挤压板上具有多个漏水孔,吸水块的顶壁与右腔的顶壁固定连接,挤压板位于吸水块的下方,挤压板与吸水块之间具有空间;
[0009] 砖体内具有放置腔,放置腔位于右腔上方,所述放置腔内转动设置有齿轮,放置腔的顶壁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放置腔的左壁开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动柱的顶端位于第一通孔内,且第一滑动柱的顶端与砖体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第一滑动柱的顶端将第一通孔封闭,第一滑动柱的底端穿过放置腔的底壁和吸水块与挤压板连接,第一滑动柱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一滑动柱能够向上运动,第一滑动柱的右壁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齿轮啮合
[0010] 放置腔的右壁开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动柱的顶端位于第二通孔内,且第二滑动柱的顶端与砖体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第二滑动柱的顶端将第二通孔封闭,第二滑动柱能够向下运动,第二滑动柱的左壁连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齿轮啮合。
[0011] 优选地,所述挤压板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放置腔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顶端与第二滑动柱的底壁连接,第一滑动柱的侧壁与放置腔的底壁和吸水块之间均具有间隙,第二滑动柱的顶端与砖体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时,弹簧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当弹簧的回复力大于挤压板浮力的时候,此时挤压板与吸水块之间具有空间,第二滑动柱的顶端进入放置腔内。
[0012] 优选地,所述挤压板将右腔的底壁全部覆盖
[0013] 优选地,多个漏水孔在挤压板上均匀分布。
[0014] 优选地,所述吸水块为海绵块。
[0015] 优选地,多个透水孔在砖体的顶壁均匀分布。
[0016] 优选地,从出水孔的四周指向出水孔的方向上,右腔的底壁整体向下倾斜。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施例中在砖体内设置空腔,同时设置浮板,浮板将空腔分隔为左腔和右腔,右腔内设置吸水块,右腔底壁设置出水孔,砖体顶壁设置透水孔,透水孔与左腔连通,左腔的底壁开有排水孔,排水孔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水平段的顶壁开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阻挡块,空腔的底壁开设通孔,浮板的底壁连接有浮块,浮块的底壁与第二凹槽内的阻挡块顶壁接触;当水流量很大时,水充填于左腔内以及第二凹槽内,水将浮块和浮板顶起向上运动,水流从浮板与空腔底壁之间的空隙进入右腔内,水流能够从出水孔排出,增加排水能力,同时吸水块对水进行吸取,使透水砖具有吸水能力,提升透水砖的抗洪能力,当大面积使用本透水砖时,可以进行大量的蓄水,从而减少洪水的峰值。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面图。
[0020] 附图中,1‑砖体,2‑左腔,3‑右腔,4‑浮板,5‑浮块,6‑第一凹槽,7‑透水孔,8‑吸水块,9‑排水孔,10‑第二凹槽,11‑阻挡块,12‑出水孔,13‑挤压板,14‑放置腔,15‑齿轮,16‑第一滑槽,17‑第一滑块,18‑第一齿条,19‑弹簧,20‑第一滑动柱,21‑第二滑槽,22‑第二滑块,23‑第二齿条,24‑第二滑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2]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3] 实施例
[002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透水砖,包括砖体1、浮板4和吸水块8,所述砖体1内具有空腔,空腔的顶壁具有第一凹槽6,所述浮板4的顶端进入第一凹槽6内,浮板4能够在第一凹槽6内上下滑动,浮板4的底壁与空腔底壁接触,浮板4将空腔分隔为左腔2和右腔3,吸水块8固定在右腔3内,右腔3的底壁开有出水孔12;
[0025] 砖体1的顶壁开有多个透水孔7,所述透水孔7均与左腔2连通,所述左腔2的底壁开有排水孔9,所述排水孔9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顶壁开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内设置阻挡块11,所述空腔的底壁开有通孔,通孔与第二凹槽10连通,浮板4的底壁连接有浮块5,所述浮块5进入通孔内,且浮块5能够在通孔内上下滑动,浮块5的底壁与阻挡块11的顶壁接触。
[0026] 本实施例中在砖体1内设置空腔,同时设置浮板4,浮板4的顶端进入第一凹槽6内,浮板4的底壁与空腔的底壁接触将空腔分隔为左腔2和右腔3,右腔3内设置吸水块8,右腔3底壁设置出水孔12,砖体1顶壁设置透水孔7,透水孔7与左腔2连通,左腔2的底壁开有排水孔9,排水孔9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水平段的顶壁开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内设置阻挡块11,空腔的底壁开设通孔,浮板4的底壁连接有浮块5,浮块5的底壁与第二凹槽10内的阻挡块11顶壁接触;
[0027] 水流量正常时,水从透水孔7排入左腔2内,然后直接经过排水孔9排出,当水流量很大时,由于排水孔9无法及时将所有的水排出,因此水会充填于左腔2内以及第二凹槽10内,水将浮块5和浮板4顶起向上运动,此时水流从浮板4与空腔底壁之间的空隙进入右腔3内,水流能够从出水孔12排出,增加排水能力,同时吸水块8对水进行吸取,使透水砖具有吸水能力,提升透水砖的抗洪能力,当大面积使用本透水砖时,可以进行大量的吸水蓄水,从而减少洪水的峰值。
[0028] 本实施例中吸水块8采用海绵块,海绵块的吸水能力强,价格便宜,运用于本透水砖中,抗洪能力强,造价成本低。
[0029]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挤压板13,所述挤压板13放置于右腔3内,挤压板13上具有多个漏水孔,吸水块8的顶壁与右腔3的顶壁固定连接,挤压板13位于吸水块8的下方,挤压板13与吸水块8之间具有空间;
[0030] 砖体1内具有放置腔14,放置腔14位于右腔3上方,所述放置腔14内转动设置有齿轮15,放置腔14的顶壁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放置腔14的左壁开有第一滑槽16,第一滑槽16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7,第一滑动柱20的顶端位于第一通孔内,且第一滑动柱20的顶端与砖体1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第一滑动柱20的顶端将第一通孔封闭,第一滑动柱20的底端穿过放置腔14的底壁和吸水块8与挤压板13连接,第一滑动柱20与第一滑块17连接,第一滑动柱20能够向上运动,第一滑动柱20的右壁连接有第一齿条18,第一齿条18与齿轮15啮合;
[0031] 放置腔14的右壁开有第二滑槽21,第二滑槽2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2,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位于第二通孔内,且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与砖体1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将第二通孔封闭,第二滑动柱24能够向下运动,第二滑动柱24的左壁连接有第二齿条23,第二齿条23与齿轮15啮合。
[0032] 在雨季的时候,阴雨绵绵,部分地区常常出现积水,当吸水块8在吸水之后,由于地下潮湿,温度低,因此很难恢复初始状态,以作为下一次使用。本实施例中在空腔的上方设置放置腔14,放置腔14内转动设置齿轮15,在右腔3内放置有挤压板13,齿轮1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滑动柱20上的第一齿条18和第二滑动柱24上的第二齿条23啮合,初始状态时,第一滑动柱20和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均与砖体1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此时水流不会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入,有一点渗漏没有影响,当吸水块8在吸取大量的水之后,在路面积水排完以后,工作人员需要对街道等进行清理,此时工作人员手持一根长柱体,从第二通孔插入,抵压第二滑动柱24向下运动,此时带动齿轮1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柱20向上运动,第一滑动柱20向上运动带动挤压板13向上运动,挤压板13向上运动挤压吸水块8,将吸水块8内的水挤压排出,再通过挤压板13上的漏水孔和右腔3内的出水孔排出,如此快速使吸水块8回到初始状态,以保证透水砖的吸水性能。
[0033] 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板13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放置腔14内设置有弹簧19,弹簧19的顶端与第二滑动柱24的底壁连接,第一滑动柱20的侧壁与放置腔14的底壁和吸水块8之间均具有间隙,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与砖体1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时,弹簧19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当弹簧19的回复力大于挤压板13浮力的时候,此时挤压板13与吸水块8之间具有空间,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进入放置腔14内。
[0034] 本实施例中挤压板13具有浮力,当水流入右腔3时,挤压板13会随着水位上升而上升,挤压板13上升会带动第二滑动柱24向下运动对弹簧19进行压缩,直到弹簧19的回复力与挤压板13的浮力保持平衡时,此时挤压板13不在因为浮力向上运动,这个时候,第二滑动柱24的顶端进入放置腔14内,砖体1上部的水能够通过第二通孔进入放置腔14内,由于第一滑动柱20与放置腔14的底壁和吸水块8之间均具有间隙,因此放置腔14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一滑动柱20与放置腔14的底壁和吸水块8之间的间隙排出,这样进一步增加透水砖的排水能力,同时由于放置腔14内能够容纳一定的水量,进一步增加透水砖的蓄水能力,进一步提升透水砖的抗洪能力,同时弹簧19的回复力与挤压板13的浮力保持平衡时,由于挤压板13尚未与吸水块8接触对吸水块8进行挤压,因此不影响吸水块8的吸水能力。
[0035] 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板13将右腔3的底壁全部覆盖。
[0036] 本实施例中多个漏水孔在挤压板13上均匀分布。
[0037]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水块8为海绵块。
[0038] 本实施例中多个透水孔7在砖体1的顶壁均匀分布。
[0039] 本实施例中从出水孔12的四周指向出水孔12的方向上,右腔3的底壁整体向下倾斜。
[004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