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砖路面结构

申请号 CN202010285848.9 申请日 2020-04-13 公开(公告)号 CN111455771B 公开(公告)日 2021-09-14
申请人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建科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奕; 陈文杰;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透 水 砖路面结构,属于透水砖技术领域,目的在于克服 现有技术 中透水砖路面长期使用或受到较大压 力 时容易溅水的 缺陷 。透水砖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 基层 、粗砂层、透水 混凝土 层和透水砖,相邻的透水砖之间设置固定件,所述透水砖的每个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固定件包括水平插接部和竖直插入部,所述水平插接部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的透水砖的第二凹槽内,所述竖直插入部插入透水混凝土层中,利用固定件的高抗压性、高抗拉性和连接 稳定性 ,使透水砖在长时间雨水侵袭冲刷和 汽车 行驶后仍不容易溅水,大大提高了用户出行体验。
权利要求

1.一种透砖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6)、粗砂层( 5)和透水混凝土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1)路面结构还包括多透水砖(1)和位于相邻的透水砖(1)之间的固定件(3),所述透水砖(1)的每个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9),所述固定件(3)包括水平插接部(13)和竖直插入部(14),所述水平插接部(13)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的透水砖(1)的第二凹槽(9)内,所述竖直插入部(14)插入透水混凝土层(2)中;所述固定件(3)的中间位置还设有竖直导流孔(12),所述固定件(3)的下端穿入粗砂层( 5)内;
所述透水砖(1)上具有竖向设置的多个透水孔(10),所述透水砖(1)的下部沿透水砖(1)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透水孔(10)连通的第一凹槽(8),沿宽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三凹槽(11),所述第三凹槽(11)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8)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砖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还设有多个与竖直导流孔(12)连通的水平导流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砖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插接部(13)的上表面设有过滤膜,过滤膜覆盖住所述竖直导流孔(12);竖直插入部(14)的上部的外表面设有过滤膜,过滤膜覆盖所述水平导流孔(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砖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导流孔(12)内填充透水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砖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砖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路面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的透水砖(1)之间的填缝料(4),所述填缝料(4)为透水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透水砖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插入部(14)的下部设有环形槽(15)。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透水砖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9)的槽壁与水平插接部(1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采用弹性结构胶(7)填充。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透砖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透水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透水砖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透水砖是一种具有很强吸水功能的路面砖,当砖体被吸满水时水分就会向地下排去,以回补地下水和减小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具有保持地面的透水性、保湿性、防滑、高强度、抗寒、耐化、降噪、吸音等优点。
[0003] 现有的透水砖多是直接平铺于地面基础之上,相邻透水砖间仅仅通过紧邻实现拼接,不存在直接的连接关系,雨水会经由两透水砖之间的缝隙渗入基础内部,透水砖路面在长时间雨水侵袭冲刷后,容易造成底部积水,尤其是在雨天气,行人行走时,踩到松动、脱落的地砖,基础中的积水会被挤压溅出,容易打湿行人的子和裤脚,给行人出行带来困扰。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ZL201610893505  .4、名称为“一种防溅水地砖”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溅水地砖,它通过将相邻地砖间采用头与榫槽拼接的方式连接固定,提高地砖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地砖松动、脱落等问题,减少基础中的渗水;同时设置支撑腿以支撑地砖高出基础设置,方便排水,避免地砖中积水飞溅,提高用户出行体验。该专利技术虽然有效提高了地砖间连接的稳定性,但相邻地砖间采用与地砖同材质的榫头与榫槽来连接固定,由于地砖抗压强度一般,当路面经常有汽车行驶时,地砖侧面的榫头很容易损坏,从而导致地砖又会溅水,另外,地砖中需设置多个支撑腿插入路面基础以使地砖与路面基础牢固连接,地砖的制作过于复杂,导致应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透水砖路面结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透水砖路面长期使用或受到较大压力时容易溅水的缺陷
[0006]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0007] 一种透水砖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粗砂层和透水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路面结构还包括多透水砖和位于相邻的透水砖之间的固定件,所述透水砖的每个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固定件包括水平插接部和竖直插入部,所述水平插接部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的透水砖的第二凹槽内,所述竖直插入部插入透水混凝土层中。
[0008] 优选的,所述透水砖上具有竖向设置的多个透水孔,所述透水砖的下部沿透水砖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透水孔连通的第一凹槽,沿宽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
[0009]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的中间位置还设有竖直导流孔,所述固定件的下端穿入粗砂层内。
[0010]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还设有多个与竖直导流孔连通的水平导流孔。
[0011] 优选的,所述水平插接部的上表面设有过滤膜,过滤膜覆盖住所述竖直导流孔;竖直插入部的上部的外表面设有过滤膜,过滤膜覆盖所述水平导流孔。
[0012] 优选的,所述竖直导流孔内填充透水材料。
[0013] 优选的,所述透水孔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孔。
[0014] 优选的,所述透水砖路面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的透水砖之间的填缝料,所述填缝料为透水材料。
[0015] 优选的,所述竖直插入部的下部设有环形槽。
[0016]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与水平插接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采用弹性结构胶填充。
[0017]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透水砖路面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 (1)在透水砖四周设置多个第二凹槽和与第二凹槽匹配的固定件,并通过固定件的竖直插入部与透水混凝土层固定连接使透水砖与透水混凝土层牢固连接,利用固定件的高抗压性、高抗拉性和连接稳定性,使透水砖在长时间雨水侵袭冲刷和汽车行驶后仍不容易溅水,大大提高了用户出行体验;
[0019] (2)利用第三凹槽与透水混凝土层固定连接和第二凹槽与水平插接部固定使透水桩在水平方向与地面牢固连接,利用与水平插接部一体成型的竖直插入部与透水混凝土层固定连接使透水砖在竖直方向与地面牢固连接,透水砖三维固定在地面上,有效提高了透水砖与地面连接的稳定性;
[0020] (3)在插入透水混凝土层的固定件的竖直插入部设置多个环形凹槽,使透水混凝土层硬化后与固定件更加牢固连接,进一步提高了透水砖与地面的连接稳定性;
[0021] (4)透水砖主要通过固定件与地面牢固连接,透水砖制作简单,应用成本低;
[0022] (5)在透水砖的底部分别设置深度、方向不同的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用于加强透水混凝土层与透水砖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凹槽用于将透水孔的水快速引导至相邻的透水砖之间,使透水孔中的水通过第一凹槽和固定件快速排放至粗砂层中,进一步提高了透水砖路面的排水能力;
[0023] (6)在透水砖上采用上大下小的圆台状透水孔,使透水孔更加容易清理,大大提高了透水砖路面维护的便捷性。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透水砖路面结构第一度剖视示意图;
[0025] 图2为透水砖路面结构第二角度剖视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4为透水砖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透水砖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透水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为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为固定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 图9为固定件上插入插孔件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 附图标注说明:1、透水砖;2、透水混凝土层;3、固定件;4、填缝料; 5、粗砂层;6、土基层;7、弹性结构胶;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透水孔;11、第三凹槽;12、竖直导流孔;13、水平插接部;14、竖直插入部;15、环形槽;16、水平导流孔;17、插孔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水砖1路面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6、粗砂层 5、透水混凝土层2和透水砖1,透水混凝土层2上铺设多块透水砖1,相邻的透水砖1之间设置固定件3,固定件3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或塑料,例如合金。透水砖1的每个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9,例如对于长方形的透水砖1,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一个第二凹槽9,长度方向上设置两个第二凹槽9。固定件3包括水平插接部13和竖直插入部14,水平插接部13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的透水砖1的第二凹槽9内,参考图1,即水平插接部13的左端插入左侧的透水砖1的第二凹槽9内,右端插入右侧的透水砖1的第二凹槽9内,竖直插入部14在透水混凝土层2初凝时部分插入透水混凝土层2中,即竖直插入部14在透水混凝土层2强度较低时插入,在透水混凝土层2硬化后使固定件3与透水混凝土层2牢固连接在一起,从而使透水砖1与透水混凝土牢固连接,其中,透水砖1在固定件3插入透水混凝土层2时布置在透水混凝土层2上,即在透水混凝土层2初凝时布置透水砖1。
[0036] 由于透水砖1通过固定件3与透水混凝土层2牢固连接,固定件3可以采用抗压、抗拉强度和耐久性高的材料制成,无需采用和透水砖1一致的材料,当透水砖1路长期使用或因汽车行驶而受到局部较大压力或拉力时固定件3也不容易破坏,透水砖1仍可与透水混凝土层2牢固连接,行人行走时不容易溅水,大大提高了用户出行体验。
[0037] 竖直插入部14的下部设有环形槽15,这样固定件3能够更加牢固的和透水混凝土层2连接,放置固定件3晃动或脱离透水混凝土层2。
[0038] 如图4‑5所示,透水砖1上具有竖向设置的多个透水孔10,透水砖1的下部沿透水砖1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与透水孔10连通的第一凹槽8,沿宽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三凹槽11,第三凹槽11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8的深度。如图1所示,透水砖1布置在透水混凝土层2中时第三凹槽11填充透水混凝土,由于第三凹槽11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8,透水混凝土层2几乎填满透水砖1的第三凹槽11时第一凹槽8仍存在较大的排水凹槽,相邻的透水砖1之间的第一凹槽8连通,可将透水孔10中的水快速排放至相邻透水砖1的第一凹槽8中,第一凹槽8可与道路两侧的排水系统连通,透水孔10的水可通过第一凹槽8快速排放到排水系统中。透水混凝土层2嵌入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三凹槽11和第一凹槽8,有效防止透水砖1相对透水混凝土层2横向移动,竖直插入部14插入透水混凝土层2使得竖直插入部14在竖直方向得到有效固定,从而使得与竖直插入部14一体连接的水平插接部13在竖直方向上得到有效固定,水平插接部13插入透水砖的第二凹槽9对透水砖1形成竖直方向上的约束,即透水砖1通过固定件3在竖直方向上稳定的固定在透水混凝土层2上,这样透水砖1在横向的两个方向以及竖直方向都得到有效固定,透水砖1三维固定在透水混凝土层2上,提高了透水砖1与地面连接的稳定性。
[0039] 如图7‑9所示,还设有竖直导流孔12,固定件3的下端穿入粗砂层 5内。竖直导流孔12用于将相邻透水砖1之间的水快速导流至粗砂层 5,其中,为了防止固定件3插入透水混凝土层2时竖直导流孔12会被透水混凝土堵塞,竖直导流孔12中设有可移动的插孔件17,插孔件17提前插入竖直导流孔12中,固定件3的下端位于粗砂层 5时将插孔件17拔出。需要说明的时,竖直导流孔12内也可通过填充透水材料来防止固定件3插入透水混凝土层2时竖直导流孔12会被透水混凝土堵塞。
[0040] 固定件3还设有多个与竖直导流孔12连通的水平导流孔16,水平导流孔16能够将第一凹槽8中的水流导入竖直导流孔12,使得水流更快进入粗砂层 5,提高排水性能。水平插接部13的上表面设有过滤膜,竖直插入部14的上部的外表面设有过滤膜,过滤膜覆盖住竖直导流孔12或水平导流孔16,对流入竖直导流孔12和水平导流孔16的水流过滤,减少竖直导流孔12和水平导流孔16堵塞的可能性。
[0041] 如图6所示,透水孔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孔,这样有利于透水孔10的清理。
[0042] 透水砖1路面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的透水砖1之间的填缝料4,填缝料4为透水材料,例如砾石、粗砂。
[0043] 第二凹槽9的槽壁与水平插接部13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采用弹性结构胶7填充。弹性结构胶7可采用结构胶,在水平插接部13插入第二凹槽9之前涂抹在第二凹槽9内,然后将水平插接部13插入第二凹槽9。弹性结构胶7具有缓冲作用,提高固定件3和透水砖1连接的韧性。透水砖1上表面在汽车行驶或承受较大荷载时会受到较大的压力和拉力,如果水平插接部13与第二凹槽9采用过盈配合,第二凹槽9会因水平插接部13的作用容易破坏,而如果水平插接部13与凹槽9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透水砖1长期使用后容易松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凹槽9与水平插接部13之间的间隙填充弹性结构胶,即使透水砖长期使用后不会松动,又使透水砖受到较大压力时固定件不会破坏第二凹槽9。
[0044]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任何在本发明的启示下的其它形式产品,不论在形状或结构上及材料选择上作任何改变,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