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及其配比设计方法、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310662605.6 申请日 2023-06-06 公开(公告)号 CN117888415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6
申请人 陈奇; 发明人 陈奇; 陈葳文;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再生 骨料 复合稳定土路面及其配比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属于城市道路及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它包括包括 自上而下 依次设置的 面层 、封层、 基层 以及底基层,所述底基层或所述基层的一部分和所述底基层由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制作而成,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渣土:40~60份;建筑废弃物:40~60份; 固化 剂:5~10份;所述渣土与建筑废弃物的重量份数之和为100。本发明能大幅提升路面的抗压和承重性能,避免路面出现间隔性横向裂缝。
权利要求

1.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层、封层、基层以及底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或所述基层的一部分和所述底基层由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制作而成;
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渣土:40~60份;
建筑废弃物:40~60份;
固化剂:5~10份;
所述渣土与建筑废弃物的重量份数之和为100;
所述渣土种类为粘土、亚粘土或粉性土中的一种,所述建筑固废物为装修垃圾、混凝土、碎石、或渣中的一种或装修垃圾、混凝土块、碎石、以及钢渣的混合料;
所述建筑固废物中装修垃圾、混凝土块、碎石、钢渣或其混合料的筛下物颗粒级配为
5mm~2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中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厚度为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复合型固化剂或环保型固化剂;
所述复合型固化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建筑固废物粉剂,所述组分B包括无机凝胶剂、稳定剂和活性剂,所述复合型固化剂中组分A与组分B之间的质量配比为1:1;
所述建筑固废物粉剂的筛下物颗粒级配为5mm~15mm;
所述环保型固化剂包括组分C和组分D,所述组分C为泥,所述组分D为水剂,所述环保
3
型固化剂中组分C与组分D之间的配比为20:7(kg/m)。
4.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配比设计方法,用于制作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现场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基本成分;
根据现场的渣土含水率,对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各成分的重量份数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配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现场的渣土含水率,对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各成分的重量份数进行调整,其具体包括:
当现场的渣土含水率≤25%时,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60份、40份、以及5~8份;
当现场的渣土含水率>25%、<32%时,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50份、以及6.5~9份;
当现场的渣土含水率>32%时,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40份、60份、以及7~10份。
6.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制作根据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现场检测渣土的含水率;
确定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配比;
根据检测得到的渣土的含水率,以及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配比,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施工;
按照各成分之间的基本配比铺设各成分;
进行第一次拌合,形成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集料,压平;
按照预设的比例,在压平后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集料上均匀洒上固化剂;
进行第二次拌合,压实,得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其中:
若检测得到的渣土的含水率小于或等于20%,且采用的固化剂为复合型固化剂;或若检测得到的渣土的含水率小于或等于22%,且采用的固化剂为环保型固化剂,则确定可以进行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施工。

说明书全文

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及其配比设计方法、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城市道路及公路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及其配比设计方法、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平提高,产生的各类固废物也在快速逐年增长。参考2021年上海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2021年仅上海市全市建筑固废物产生量就达到了13955.5万吨,一般工业固废物产生量达到了2072.6万吨。由于各类固废物来源复杂,经过处理后仅有一部分粉状筛下物可以再生利用,大部分则予以废弃,由此产生的大量固废物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固废物经过处理后的存量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0003] 在常规的城市道路及公路建设中,路面修筑需要大量石料填筑,同时筑路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工程渣土。从减少能耗和废物回收的度考虑,近年来,在建路工程中增加现有各类固废物再生利用今年也有了一些尝试性的应用。例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作为道路结构层的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是通过四种级配碎石与水泥进行拌和形成的稳定的碎石层,通过大小粒径不一的碎石能够形成骨架,是一种较完美的道路基层半刚性高强度材料。但是,水稳材料中的骨料加水泥拌和料自身产生的应会造成基层早期产生收缩裂缝,反射至路面出现间隔性横向裂缝,造成路面水渗透至整个道路结构层,大大影响了正常的道路使用舒适性和寿命。
[0004] 不仅如此,在一些软土地区,由于地基承载能力低、沉降量大、地下水位高、基土含水量高等,往往造成固化土施工压实难度大、易收缩干裂、结构强度低等。以上海市地区土质为例,上海市地区土质一般以亚黏土和粉性土为主,这类土塑性大、易流动,极易吸水,吸水后的土分子被水分子包裹很难分离,加之地下水位高,地面表层土质的含水率几乎都在30%以上,低洼处甚至超过40%。一旦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道路结构层常常由于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不足引起的路面开裂,影响道路寿命和正常使用。
[0005] 为此,亟需设计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在最大限度利用本需处置的固废物的同时,设计验收指标接近于使用水稳材料,同时还能够避免路面出现间隔性横向裂缝、以及应用于软土地区时路面开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1、要解决的问题
[0007]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及其配比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在最大限度利用本需处置的固废物的同时,设计验收指标接近于使用水稳材料,大幅提升其抗压和承重性能,避免路面出现间隔性横向裂缝、以及应用于软土地区时路面开裂的问题。
[0008] 2、技术方案
[0009]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 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层、封层、基层以及底基层,所述底基层或所述基层的一部分和所述底基层由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制作而成;
[0011] 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0012] 渣土:40~60份;
[0013] 建筑废弃物:40~60份;
[0014] 固化剂:5~10份;
[0015] 所述渣土与建筑废弃物的重量份数之和为100;
[0016] 所述渣土种类为粘土、亚粘土或粉性土中的一种,所述建筑固废物为装修垃圾、混凝土、碎石、或渣中的一种或装修垃圾、混凝土块、碎石、以及钢渣的混合料;
[0017] 所述建筑固废物中装修垃圾、混凝土块、碎石、钢渣或其混合料的筛下物颗粒级配为5mm~25mm。
[0018] 优选的,所述建筑固废物的筛下物颗粒级配为5mm~15mm。
[0019] 优选的,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中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厚度为20cm。
[0020] 优选的,所述固化剂为复合型固化剂或环保型固化剂;
[0021] 所述复合型固化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建筑固废物粉剂,所述组分B包括无机凝胶剂、稳定剂和活性剂,所述复合型固化剂中组分A与组分B之间的质量配比为1:1;
[0022] 所述环保型固化剂包括组分C和组分D,所述组分C为水泥,所述组分D为水剂,所述3
环保型固化剂中组分C与组分D之间的配比为20:7(kg/m)。
[0023] 本申请还提出了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配比设计方法,用于制作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包括以下步骤:
[0024] 确定现场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基本成分;
[0025] 根据现场的渣土含水率,对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各成分的重量份数进行调整。
[0026] 优选的,根据现场的渣土含水率,对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各成分的重量份数进行调整,其具体包括:
[0027] 当现场的渣土含水率≤25%时,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60份、40份、以及5~8份;
[0028] 当现场的渣土含水率>25%、<32%时,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50份、以及6.5~9份;
[0029] 当现场的渣土含水率>32%时,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40份、60份、以及7~10份。
[0030]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制作如上所述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包括以下步骤:
[0031] 现场检测渣土的含水率;
[0032] 确定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配比;
[0033] 根据检测得到的渣土的含水率,以及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配比,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施工;
[0034] 按照各成分之间的基本配比铺设各成分;
[0035] 进行第一次拌合,形成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集料,压平;
[0036] 按照预设的比例,在压平后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集料上均匀洒上固化剂;
[0037] 进行第二次拌合,压实,得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其中:
[0038] 若检测得到的渣土的含水率小于或等于20%,且采用的固化剂为复合型固化剂;或
[0039] 若检测得到的渣土的含水率小于或等于22%,且采用的固化剂为环保型固化剂,则确定可以进行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施工。
[0040] 3、有益效果
[0041]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42] 本发明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以渣土为基础,基于就地就近利用原则,大限度地利用了本需处置的碎石、装修垃圾、混凝土块、钢渣等,又节约了社会资源,保护了环境;同时,将其作为道路底基层设计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压实度≥97%,弯沉值≤130(0.01mm),验收指标接近于使用水稳材料,大幅提升其抗压和承重性能,避免路面出现间隔性横向裂缝、以及应用于软土地区时路面开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43]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规路面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结构示意图;
[0045] 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施工方法示意图;
[0046] 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的固化土(稳定土)试验段路段结构示意图;
[0047] 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弯沉值检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0049] 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50]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0051]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0052]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53] 实施例1~3
[0054] 实施例1~3均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包括渣土、建筑固废物以及固化剂,所述固化剂为环保型固化剂,所述环保型固化剂包括组分C和组分D,所述组分C为水泥,所3
述组分D为水剂,所述环保型固化剂中组分C与组分D之间的配比为20:7(kg/m);所述渣土种类为粘土,所述建筑固废物为装修垃圾,所述装修垃圾的筛下物颗粒级配为5mm;其中:
[0055] 实施例1中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50份、以及5份;
[0056] 实施例2中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50份、7份;
[0057] 实施例2中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50份、10份。
[0058] 实施例4~6
[0059] 实施例4~6均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分别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6中所述固化剂为复合型固化剂,所述复合型固化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建筑固废物粉剂,所述组分B包括无机凝胶剂、稳定剂和活性剂,所述复合型固化剂中组分A与组分B之间的质量配比为1:1;所述建筑固废物粉剂的筛下物颗粒级配为5mm;
[0060] 实施例4中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50份、以及5份;
[0061] 实施例5中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50份、7份;
[0062] 实施例6中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50份、10份。
[0063] 对比例1~2
[0064] 对比例1~2均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0065] 对比例1中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50份、2份;
[0066] 对比例2中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50份、13份。
[0067] 对比例3
[0068] 对比例3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6中所述固化剂为复合型固化剂,所述复合型固化剂只包括组分B,所述组分B包括无机凝胶剂、稳定剂和活性剂。
[0069] 实施例7
[007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渣土种类为粉质黏土,所述建筑固废物为碎石,所述碎石的筛下物颗粒级配为10mm。
[0071] 实施例8
[007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40份、60份、以及10份。
[0073] 实施例9
[007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60份、40份、以及6份。
[0075] 实施例10
[007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渣土种类为粘土,所述建筑固废物为装修垃圾、混凝土块、碎石、钢渣的混合料,所述建筑固废物的筛下物颗粒级配为25mm。
[0077] 实施例11
[007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配比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9] 确定现场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基本成分;
[0080] 根据现场的渣土含水率,对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各成分的重量份数进行调整。上述过程中,根据现场的渣土含水率,对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各成分的重量份数进行调整,其具体包括:
[0081] 当现场的渣土含水率≤25%时,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60份、40份、以及5~8份;
[0082] 当现场的渣土含水率>25%、<32%时,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0份、50份、以及6.5~9份;
[0083] 当现场的渣土含水率>32%时,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中渣土、固废物以及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分别为:40份、60份、以及7~10份。
[0084] 对比例4
[008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常规路面,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层、封层、基层以及底基层,其中面层又包括上面层、中面层、以及下面层,参考图1,上面层采用4cm沥青脂碎石SMA‑13(SBS改性沥青),中面层采用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SBS改性沥青),下面层采用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封层采用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基层采用18cm水泥稳定碎石(3.5MPa)+17cm水泥稳定碎石(3.5MPa)+15cm水泥稳定碎石(3.5MPa),底基层为15cm级配碎石。
[0086] 实施例12
[008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与对比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2,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中,所述底基层由实施例7所述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制作而成。即,本实施例中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用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代替了对比例1中15cm级配碎石,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中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厚度为15cm.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化剂具体为环保型固化剂。
[0088] 实施例13
[008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中所述基层的一部分和所述底基层由实施例7所述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制作而成。即本实施例中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用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代替了对比例1中15cm级配碎石+5cm水泥稳定碎石层,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中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厚度为20cm。
[0090] 实施例14
[009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施工方法,用于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配比设计方法,施工制作根据实施例12或13所述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参见图3,包括以下步骤:
[0092] 步骤S100、现场检测渣土的含水率;
[0093] 步骤S200、确定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成分;确定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成分主要是确定渣土的种类、建筑固废物的种类、以及固化剂的种类。其中,固化剂为复合型固化剂或环保型固化剂。
[0094] 所述复合型固化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建筑固废物粉剂,所述组分B包括无机凝胶剂、稳定剂和活性剂,所述复合型固化剂中组分A与组分B之间的质量配比为1:1;所述建筑固废物粉剂的筛下物颗粒级配为5mm~15mm。复合型固化剂能够通过固化剂与土壤中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晶效应、物理聚合效应等物理化学反应,使得土壤内部形成空间网络状三维晶体骨架结构,从而改变土壤的工程力学性能,提高土壤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抗剪强度,降低土壤的塑性减少土壤的渗透性等。是一种优良的泥土工程力学性能改善材料,具有无毒、无污染、环保、低、施工简便等功能特点。
[0095] 所述环保型固化剂包括组分C和组分D,所述组分C为水泥,所述组分D为水剂,所述3
环保型固化剂中组分C与组分D之间的配比为20:7(kg/m)。
[0096] 固化剂的选取与现场的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季节与气候性有关。在进行固化剂的选取时,应首先对水剂型和粉剂型固化剂进行产品使用情况进行试验室和现场测试,得到二种固化剂的最佳使用量和最佳适用范围。以水剂型固化剂为例,在进行固化剂的选取时,应当首先找到加固效果随固化剂用量、加固厚度、路基土质和掺加材料等的变化规律。
[0097] 在进行固化剂的选取时,可以首先在现场设置复合型固化剂和环保型固化剂的实验段。参考表1和表2。其中,表1为预设的复合型固化剂各成分用量及配比,表2为实际的复合型固化剂各成分用量及配比。需要说明的是,表1和表2中碎石的用量为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总的用量。
[0098] 表1
[0099]
[0100] 表2
[0101]
[0102] 同样的,参考表3和表4。其中,表3为预设的环保型固化剂各成分用量及配比,表4为实际的环保型固化剂各成分用量及配比。
[0103] 表3
[0104]
[0105] 表4
[0106]
[0107] 步骤S300、根据检测得到的渣土的含水率,以及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的成分,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施工;
[0108] 若检测得到的渣土的含水率小于或等于20%,且采用的固化剂为复合型固化剂;或
[0109] 若检测得到的渣土的含水率小于或等于22%,且采用的固化剂为环保型固化剂,则确定可以进行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施工;
[0110] 步骤S400、按照各成分之间的基本配比铺设各成分;其主要包括:
[0111] 若现场的渣土含水率>32%,判断现场是否有条件将渣土进行晾晒以降低含水量,若可以则按照实施例11所述的方法重新进行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配比;
[0112] 判断采用的固化剂为复合型固化剂或环保型固化剂;其中,若采用的固化剂为复合型固化剂,施工前画好土工格(4m×4m),每个格子放好固化剂包料(每平方30kg固化剂);若采用的固化剂为环保型固化剂,将兑好的水剂采用洒水车进行洒布,洒布要求连续均匀;
若采用的是环保型固化剂,采用二次洒布法:第一次按石灰方格人工洒布水泥(首件制采用粉剂)每平方12公斤,第二次在拌和时通过水车连接冷再生机将水剂均匀洒布在拌和舱内一起拌和。水剂固化剂在现场按1:100兑水,由水车执行洒布;
[0113] 采用挖掘机进行松土摊铺,摊铺完后用平地机整平;
[0114] 步骤S500、进行第一次拌合,形成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集料,压平;
[0115] 步骤S600、按照预设的比例,在压平后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集料上均匀洒上固化剂;
[0116] 步骤S700、进行第二次拌合,直至混合料拌合均匀、翻透,拌合颜色一致,压实,得到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
[0117] 采用上述的方法分别为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4中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作为底基层制作连续路面。其中,路面上任意桩号内多个车道的复合稳定土组分和组分的比例均相同,设计路面的弯沉值为130(0.01mm)。对路面上多个桩号的多个车道进行现场一周连续二次弯沉检测。具体参见表5。
[0118] 表5
[0119]
[0120]
[0121] 由表5可知,水剂固化土段弯沉平均值为96.9(0.01mm),最大值为141(0.01mm),最小值为79(0.01mm),其中,对比例1中由于固化剂之间的重量份数较少,出现了超出设计弯沉值的情况;粉剂固化土段弯沉平均值为54.88(0.01mm),最大值为90(0.01mm),最小值为20(0.01mm),其中,当复合型固化剂只包括组分B时,相对于复合型固化剂同时包括A和B平均值明显较高。
[0122] 进一步对对比例4、实施例12、以及实施例13中常规路面以及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参数性能进行检验,参见表6。由表6可知,当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代替对比例1中15cm级配碎石+5cm水泥稳定碎石层时,路面的弯沉值、7d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度均为最优。
[0123] 表6
[0124]
[0125]
[0126] 按照上述方法,以上海市宝山与杨浦区界东侧为起点,上海市中环线翔殷路立交为终点进行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的指标检测。其中,整个试验段选取为位于pzx144‑pzx151段高架下地面道路,地面里程桩号:K5+140.250—K5+367.250,路幅宽度8m,长度227m,面积1816㎡。整个试验段分为两个部分,参考图4,一部分为如实施例14所述的环保型试验段(水剂):长113.5m,计908㎡;另一部分为如实施例14所述的复合型固化剂试验段(粉剂):长113.5m,计908㎡。
[0127] 现场检测渣土的含水率时,现场从多个取样部位进行土样的天然含水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7所示。
[0128] 表7
[0129]
[0130] 分别从多个取样部位进行土样并进行平均强度实测,具体结果如表8和表9所示。
[0131] 表8
[0132]
[0133]
[0134] 表9
[0135]
[0136] 分别从多个取样部位进行土样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测,其中复合型固化土路面如表10所示。
[0137] 表10
[0138]
[0139]
[0140] 针对道路采用的固化土路基,进行应力和沉降的长期监测。在固化土路基段,选择两个断面布置沉降传感器,四个断面布置应力传感器其平面布置如图5所示。传感器应布置在车辙线上。
[0141] 针对多个桩号进行弯沉实验,具体结果如表11、12所示。
[0142] 表11
[0143]
[0144] 表12(续)
[0145] K5+250 左2号车道 46 ‑K5+230 左2号车道 32 ‑
K5+210 左2号车道 52 ‑
K5+190 左2号车道 50 ‑
K5+170 左2号车道 38 ‑
K5+150 左2号车道 48 ‑
[0146] 将实际的检验情况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表13所示。
[0147] 表13
[0148]
[0149] 由上述检测可知,采用本发明的再生骨料复合稳定土路面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压实度≥97%,弯沉值≤130(0.01mm),验收指标接近于使用水稳材料,大幅提升其抗压和承重性能,能够避免路面出现间隔性横向裂缝、以及应用于软土地区时路面开裂的问题。
[0150] 本发明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