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540725.4 申请日 2022-05-17 公开(公告)号 CN114941265B 公开(公告)日 2024-04-05
申请人 广东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汪建斌; 刘松玉; 肖金军; 韩健;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该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的步骤包括:分段挖取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地基土并与胶凝材料、 水 混合形成胶凝料浆; 抽取 胶凝料浆到发泡混合设备中与发泡混合设备产生 泡沫 混合形成泡沫聚合土浆料;将泡沫聚合土浆料现浇回填到各个路段的道路路基部位,经自然养护形成强度,由此完成路基填筑。本发明第一方面因1m³地基土可加工为2~10 m³泡沫聚合土,故无需外借土方,解决取土难的问题,同时有效保护环境;第二方面经自然养护形成一定强度的路基,故无需推平碾压,减少筑路机械的使用,实现低 碳 环保。
权利要求

1.一种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用于道路工程,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S1.分段挖取道路红线范围的地基土方并与胶凝材料和混合形成胶凝料浆;
S2.抽取所述胶凝料浆到发泡混合设备中与发泡混合设备产生的泡沫混合形成泡沫聚合土浆料;
S3.将所述泡沫聚合土浆料现浇回填到各个路段的道路路基部位,经自然养护形成道路路基;
步骤S1中,在所述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未施工区域挖设一搅拌坑,所述搅拌坑设置于所述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待施工路段上,在所述搅拌坑内进行所述胶凝料浆的制备;
步骤S3的具体步骤包括:
S31.将所述道路路基部分的平面分割成多个浇注区域;
S32.将所述泡沫聚合土浆料回填到每个所述浇注区域中;
步骤S31的具体步骤包括:
在所述道路路基部分的平面上建设浇筑埂以使所述浇筑埂将所述道路路基部分的平面分割成多个所述浇筑区域,或通过泡沫板分隔形成各个浇注区域;浇筑埂通过在泡沫聚合土浆料中添加早强剂或速凝剂制成且浇筑埂的浇筑高度与道路路基的高度相同;泡沫板或浇筑埂作为道路路基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S11.在道路施工现场规划出堆土区、制浆区和预施工路段上的回填区;
S12.将所述搅拌坑设置于所述制浆区中;
S13.按照道路预定的施工要求深度挖设所述预施工路段的地基土方,并将挖取的所述地基土方放置在所述堆土区处;
S14.将挖取的所述地基土方、所述胶凝材料和水加入到所述搅拌坑中进行搅拌处理,以制备所述胶凝料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4的具体步骤包括:
按照设定好的胶凝料浆制备比例标准,按比例将挖取的所述地基土方、所述胶凝材料和水加入到所述搅拌坑中,通过搅拌装置进行充分浆化搅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设置搅拌坑的方式具体为:
所述搅拌坑的面积大小为预施工路段面积的5‑30%,深度是施工路段开挖深度的1‑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
S21.将所述胶凝料浆通过第一输送泵入所述发泡混合设备中;
S22.将发泡剂通过第二输送泵泵入所述发泡混合设备中,并在所述发泡混合设备中自动稀释,再经空压机进行物理发泡形成所述泡沫;
S23.在所述发泡混合设备中,所述胶凝料浆和所述泡沫混合形成所述泡沫聚合土浆料,经所述第一输送泵的推作用下把所述泡沫聚合土浆料从所述发泡混合设备中推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浇注区域的面积大小均为100‑400平方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材料的成分为单一组分的水泥或多组分混合形成的固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其特征在于,挖取的所述地基土方、胶凝材料和水均用车辆运载,且通过可移动的搅拌设备进行搅拌;所述发泡混合设备具体为发泡混合泵车。

说明书全文

一种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和山林资源保护度的加强,传统方法的道路建设取土越来越困难,成本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如华北平原、长江三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平原地区,大部分均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同时基于道路建设用土有其特殊的要求,取土场选址越来越困难,相当程度制约了道路建设的周期和成本,经常出现规划道路建设难以找到土源的情况(例如珠江三角洲西部经济区外环公路某段工程即大量缺土),而国家道路交通网的建设远未完成,故解决取土难问题迫在眉睫。
[0003] 因此,现有传统道路建设技术亟需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一方面能够解决道路建设取土难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减少了筑路机械的使用,简化了工程管理,更为环保低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用于道路工程,其步骤包括:
[0006] S1.分段挖取道路红线范围的地基土方并与胶凝材料和混合形成胶凝料浆;
[0007] S2.抽取所述胶凝料浆到发泡混合设备中与发泡混合设备产生的泡沫混合形成泡沫聚合土浆料;
[0008] S3.将所述泡沫聚合土浆料现浇回填到各个路段的道路路基部位,经自然养护形成道路路基。
[0009] 仅利用就地挖取的地基土方就能够制备出2 10倍体积且满足道路工程要求的泡~沫聚合土用于路基现浇填筑,无需外借土方,避免了对土地或山林等环境资源的破坏,彻底解决传统方法建设道路取土难问题,且无需大量的推平碾压等筑路机械,更加环保低碳。
[0010]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的胶凝料浆通过设置搅拌站的方式制备;和/或在所述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未施工区域挖设一搅拌坑,在所述搅拌坑内进行所述胶凝料浆的制备。
[0011] 进一步的,步骤S1包括:
[0012] S11.在道路施工现场规划出堆土区、制浆区和预施工路段上的回填区;
[0013] S12.将所述搅拌坑和/或所述搅拌站设置于所述制浆区中;
[0014] S13.按照道路预定的施工要求深度挖设所述预施工路段的地基土方,并将挖取的所述地基土方放置在所述堆土区处;
[0015] S14.将挖取的所述地基土方、所述胶凝材料和水加入到所述搅拌坑和/或搅拌站中进行搅拌处理,以制备所述胶凝料浆。
[0016] 进一步的,步骤S14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7] 按照设定好的胶凝料浆制备比例标准,按比例将挖取的所述地基土方、所述胶凝材料和水加入到所述搅拌坑和/或所述搅拌站中,通过搅拌装置进行充分浆化搅拌。
[0018] 进一步的,步骤S12中设置搅拌坑的方式具体为:
[0019] 所述搅拌坑设置于所述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待施工路段上,所述搅拌坑的面积大小为预施工路段面积的5‑30%,深度是施工路段开挖深度的1‑1.5倍。
[0020] 通过在道路红线范围挖设搅拌坑代替建设搅拌站,满足搅拌胶凝材料以获取填料的需求的同时,无需花费装拆搅拌站的时间和成本。
[0021] 进一步的,步骤S2包括:
[0022] S21.将所述胶凝料浆通过第一输送泵入所述发泡混合设备中;
[0023] S22.将发泡剂通过第二输送泵泵入所述发泡混合设备中,并在所述发泡混合设备中自动稀释,再经空压机进行物理发泡形成所述泡沫;
[0024] S23.在所述发泡混合设备中,所述胶凝料浆和所述泡沫混合形成所述泡沫聚合土浆料,经所述第一输送泵的推力作用下把所述泡沫聚合土浆料从所述发泡混合设备中推出。
[0025] 利用输入端的输送泵作用力推动泡沫聚合土从发泡混合设备中泵出,有效避免泵送过程导致泡沫聚合土中的气泡消散。
[0026] 进一步的,步骤S3的具体步骤包括:
[0027] S31.将所述道路路基部分的平面分割成多个浇注区域;
[0028] S32.将所述泡沫聚合土浆料回填到每个所述浇注区域中。
[0029] 通过分隔出多个浇注区域,有效降低泡沫聚合土浆料中的泡沫消散程度,确保泡沫聚合土浆料硬化后的质量
[0030] 进一步的,步骤S31的具体步骤包括:
[0031] 在所述道路路基部分的平面上建设浇筑埂以使所述浇筑埂将所述道路路基部分的平面分割成多个所述浇筑区域。
[0032]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浇注区域的面积大小均为100‑400平方米。
[0033] 进一步的,所述胶凝材料的成分为单一组分的水泥或多组分混合形成的固化剂。
[0034] 进一步的,挖取的所述地基土方、胶凝材料和水均用车辆运载,且通过可移动的搅拌设备进行搅拌;所述发泡混合设备具体为发泡混合泵车。
[0035] 由上可知,本申请利用原位地基土方经混合制备出泡沫聚合土,按实际测量,1m³的地基土方经混合后能够获得2‑10m³的泡沫聚合土,故完全不需外借土方即可完成道路建设工程,彻底解决道路建设取土难问题,有效保护了土地或山林等环境资源;同时无需使用推平碾压等筑路机械,环保低碳的优势明显。
[0036]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7]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0038]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施工时的一种示意图。
[0039]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规划施工路段采用泡沫板分隔浇筑区域的示意图。
[0040]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规划施工路段采用浇筑埂分隔浇筑区域的示意图。
[0041]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施工时的另一种示意图。
[0042]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土方、胶凝料浆和泡沫聚合土的转移路径示意图。
[0043] 标号说明:
[0044] 1、道路红线范围;11、预施工路段;2、回填区;3、制浆区;31、胶凝料浆;4、堆土区;5、泡沫板;6、发泡混合设备;7、浇筑埂。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6]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7]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范围1所划定的范围大于所需要建筑的道路路基,因此下文中的道路红线范围1内包括施工路段和非施工路段,施工路段为需要填筑道路路基的部分,包括待施工路段、预施工路段,待施工路段为未准备进行施工的路段,预施工路段为准备进行施工的路段,一般道路建设时,不会同时对整个道路红线范围1进行施工,大部分时候都会逐段施工,因此存在待施工路段和预施工路段;而道路红线范围1内除施工路段外的其余部分则为非施工路段。
[0048] 另外,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未施工区域则包括待施工路段和非施工路段。
[0049] 此外,道路路基部位与回填区2并没实质差别,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施工流程,由设置回填区2并填注,最终形成道路路基。
[0050] 对于如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地区,大部分道路工程均为填方路基,一般有两种修建方式:其一,外借常规土方,通过推平碾压的方式修筑路基;其二,采用诸如泡沫轻质土的方式修筑路基。对于外借土方修筑路基,即产生取土难问题;对于采用泡沫轻质土修筑路基,则需要开挖一部分地基土进行置换,会形成较多的弃方,且造价偏高。
[0051] 在某些实施例中,一种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用于建设道路,其步骤包括:
[0052] S1.分段挖取道路红线范围1的地基土方并与胶凝材料和水混合形成胶凝料浆31;
[0053] S2.抽取胶凝料浆31到发泡混合设备6中与发泡混合设备6产生的泡沫混合形成泡沫聚合土浆料;
[0054] S3.将泡沫聚合土浆料现浇回填到各个路段的道路路基部位,经自然养护形成强度,进而形成道路路基。
[0055] 比较而言,本实施例的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优势在于:1、无需外借土方,解决了取土难问题;2、通过泡沫聚合土的配比设计,将挖出的地基土作为原料之一,进而解决弃方问题,故环保优势显著,同时因利用地基土作为原材料之一,以致具有相当的经济性。
[0056] 例如,参照珠江三角洲西部经济区外环公路某段工程,该工程采用外借常规土方通过推平碾压的方式修筑路基,其施工细则揭示主线路长度19.345km,工程所需利用的土石方约120.105万立方米,而现场仅有85.79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可以利用,存在34.315万立方米的土方缺口,导致需要从外地借土填方。
[0057] 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则无需外借34.315万立方米的土方,有效避免因借土导致土地水土流失,以致破坏环境。同时对于原位土方的使用能够节省50%‑90%(节省约60‑108万立方米的土方),大大减少挖取土方的数量和挖土时间,缩短了工程周期。
[0058] 例如,根据实际应用数据,建设1km路段,根据建设的道路等级,现有技术方式的土方用量:
[0059] 二级及二级道路以上,约5‑7万立方米;
[0060] 三级和四级道路,约4‑6.5万立方米。
[0061] 而以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其土方用量:
[0062] 二级及二级道路以上,约0.67‑1.05万立方米;
[0063] 三级和四级道路,约0.43‑0.77万立方米。
[0064] 显然,减少了大量土方需求,从而确保仅利用原位地基土即可完成道路建设,尤其对于缺土的平原地区,道路工程建设不再因取土难的问题而受制约,还有效保护了土地或山林等环境资源,更加低碳环保。
[0065] 进一步的,在实际应用时,从道路路基部分挖取的土方作为制备泡沫聚合土的原料之一消耗,1m³的土方经处理后可以获得2‑10m³的泡沫聚合土,避免了取土场和弃方导致环境破坏。
[0066] 进一步的,现有传统筑路技术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自卸车用于运土,以及推土机和压路机用于推平碾压,而本实施例的就地取土原位造路方法,泡沫聚合土为现浇经短期养护即可形成强度,无需推平碾压,避免了大量机械使用,工程管理更简单,环境影响更低碳。
[0067] 进一步的,施工路段过长时,以分段建设的方式实现多路段同步施工,每个路段均执行上述步骤,即能够大大加快工程进度。
[0068]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首先对发泡剂以物理形式进行发泡处理形成泡沫,然后将泡沫与胶凝料浆31充分混合,最后得到泡沫聚合土浆料。其中通过调整发泡剂用量和胶凝料浆31用量,可以实现不同体积比例和不同强度要求的泡沫聚合土,以满足路基不同高度及路基不同部位强度的设计需要。
[0069] 还需要说明的是,自然养护指的是利用自然条件使泡沫聚合土浆料自然硬化形成一定强度的泡沫聚合土,在某些时候可以用适当的材料对泡沫聚合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以保持硬化所需要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
[0070] 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的胶凝料浆31通过设置搅拌站的方式制备;和/或在道路红线范围1内的未施工区域挖设一搅拌坑,在搅拌坑内进行胶凝料浆31的制备。
[0071] 当施工长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胶凝料浆31的用量需求较大,因而可以通过设置搅拌站制备胶凝料浆31。
[0072] 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将土方、水、水泥和固化剂等凝胶材料直接输入到搅拌站中进行搅拌,该方式可以通过设置皮带送料机运送土方、设置螺旋输送机运送水泥和固化剂等凝胶材料和设置水泵泵入水实现。
[0073] 当施工长度在一定范围内时,胶凝料浆31的用量需求较小,则可以通过挖设搅拌坑制备胶凝料浆31。
[0074] 施工方可以通过挖设搅拌坑以代替建设搅拌站,只需要利用挖掘机挖掘出简易的深坑即可,无需装拆搅拌站,缩减了前期准备的周期、简化了后期的收尾工作。
[0075] 在实际应用时,土方投入到搅拌坑中后,向搅拌坑灌注水,土方与水充分混合后形成泥浆,然后再往搅拌坑中加入水泥和固化剂等凝胶材料,继续进行充分搅拌以一次性形成胶凝料浆31。
[0076]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也视实际情况,同时挖设搅拌坑和设置搅拌站配合制备胶凝料浆31。
[0077] 例如,土方投入到搅拌坑中后,向搅拌坑灌注水,土方与水充分混合后形成泥浆后,将泥浆从搅拌坑中抽取到搅拌站中进行搅拌混合,然后再向搅拌站中加入水泥和固化剂等凝胶材料,在搅拌站中形成胶凝料浆31,最后搅拌站与发泡混合设备6连接,将胶凝料浆31抽取到发泡混合设备6中形成最终的泡沫聚合土浆料。
[0078] 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
[0079] S11.在道路施工现场规划出堆土区4、制浆区3和预施工路段11上的回填区2;
[0080] S12.将搅拌坑和/或搅拌站设置于制浆区3中;
[0081] S13.按照道路预定的施工要求深度挖设预施工路段11的地基土方,并将挖取的地基土方放置在堆土区4处;
[0082] S14.将挖取的地基土方、胶凝材料和水加入到搅拌坑和/或搅拌站中进行搅拌处理,以制备胶凝料浆31。
[0083] 本实施例中,回填区2为道路红线范围1内预施工路段11上需要进行道路填筑的区域,制备泡沫聚合土浆料后将回填到回填区2中填筑出道路。回填区2中挖出的土方可以暂存在堆土区4中(挖出的土方也可以暂放在运输车中,则运输车也应视为堆土区4)。
[0084] 需要说明的是,当施工路段过长时,也可以如上述实施例一般分段施工,每个路段均设置回填区2、制浆区3和堆土区4,实现多个路段同步施工。
[0085] 进一步优选的,在道路红线范围1中规划出堆土区4、制浆区3和预施工路段11上的回填区2,活用道路红线范围1的内部空间,避免过多占用道路红线范围1外的空间。
[0086] 进一步优选的,预施工路段11设定长度为30‑100米,避免回填区2距离制浆区3过远,导致泡沫聚合土浆料输送困难。
[0087] 进一步优选的,堆土区4设置在道路红线范围1内的非施工区域。
[0088] 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S14的具体步骤包括:
[0089] 按照设定好的胶凝料浆制备比例标准,按比例将挖取的地基土方、胶凝材料和水加入到搅拌坑和/或搅拌站中,通过搅拌装置进行充分浆化搅拌。
[0090] 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S3的具体步骤包括:
[0091] S31.将道路路基部分的平面分割成多个浇注区域;
[0092] S32.将泡沫聚合土浆料回填到每个浇注区域中。
[0093] 本实施例中,因泡沫聚合土具有较好流动性且内部含有大量气泡,在实际应用时,当浇注的泡沫聚合土超过一定体积时,内部的气泡容易消散,为了确保泡沫聚合土凝固后的质量,在道路路基部分所需浇注的体积过大时,需要对道路路基部分进行分区浇注,从而确保各个区域中的泡沫聚合土的质量。
[0094] 某些实施例中,步骤S31中的各个浇注区域通过泡沫板5或木夹板分隔形成。实际应用时,泡沫聚合土浆料硬化后,泡沫板5无需取出,凭借泡沫板5自身的弹性则能够起到补偿作用,通过形变自适应泡沫聚合土的热胀冷缩,有效防止泡沫聚合土长期使用后因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开裂现象。
[0095] 参考利用泡沫轻质土进行道路路基建设的实际情况,大部分时候会因为泡沫轻质土失水后收缩导致各个浇筑区域之间的间隙增加以致路面开裂,这种失水收缩的情况往往超过了上述泡沫板5(或类似泡沫板5作用的变形缝、沉降缝等提供上述补偿作用的结构)的补偿范围,仍然无法避免路面开裂;此外,设置泡沫板5(或类似结构)还容易形成渗水通道,降低路面的耐久性。
[0096]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附图4,步骤S31的具体步骤包括:
[0097] 在道路路基部分的平面上建设浇筑埂7以使浇筑埂7将道路路基部分的平面分割成多个浇筑区域。
[0098] 本实施例中,各个浇筑区域通过在道路路基部分的平面上建造浇筑埂7进行分割,浇筑埂7同样由泡沫聚合土浇筑成型,在实际应用时,浇筑埂7的浇筑高度与道路路基的建设高度一致,建造浇筑埂7时需要在泡沫聚合土中添加早强剂或速凝剂用以加速泡沫聚合土凝固形成浇筑埂7,利用浇筑埂7分割出各个浇筑区域,第一方面,相比于利用泡沫板5(或类似结构)进行区域分割,本实施例的方式能够活用本身建设道路路基时制备的泡沫聚合土,免除泡沫板5(或类似结构)的建设成本;第二方面,浇筑埂7使用与建设道路路基相同的泡沫聚合土建设而成,当泡沫聚合土回填到各个浇筑区域后,各个浇筑区域形成的道路路基会与浇筑埂7紧密连接(都是泡沫聚合土形成,因此拥有相同特性从而实现更紧密的连接),使得建设完成的整条道路路基都呈一整体(而非各个浇筑区域形成的道路路基被泡沫板5分隔),从而有效避免失水收缩时导致路面开裂;第三方面建成的整条道路路基为一整体,无需设置泡沫板5(或类似结构),有效避免在分隔浇注区域时人为造成渗水通道,有利于提高整条道路路基的耐久性。
[0099] 在某些实施例中,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搅拌坑的面积占预施工路段11面积的百分比:
[0100] ;
[0101] 其中,X为搅拌坑的面积占预施工路段11面积的百分比,B为每个浇注区域的面积,A为预施工路段11的面积。
[0102] 通过该公式能够计算出与预施工路段11匹配的搅拌坑,所谓匹配的搅拌坑指的是:搅拌坑中每次制备的胶凝料浆31都能够完整填筑至少一个浇注区域。合理的坑位大小能够避免每次制备的胶凝料浆31时无法完整填筑一个浇注区域,导致该浇注区域需分多次填筑,影响最终形成的泡沫聚合土质量;或每次制备的胶凝料浆31过多,导致胶凝料浆31剩余浪费。
[0103] 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S12中设置搅拌坑的方式具体为:
[0104] 搅拌坑设置于道路红线范围1内的待施工路段上,搅拌坑的面积大小为预施工路段11面积的5‑30%,深度是施工路段开挖深度的1‑1.5倍。
[0105] 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浇注区域的面积大小均为100‑400平方米。
[0106] 根据上述实施例设置搅拌坑,能够确保泡沫聚合土浆料能够持续输送,且每次至少能够按施工要求填筑一个浇注区域。例如,预施工路段11面积为1500m³,搅拌坑大小设为预施工路段11面积的20%,深度为施工路段开挖深度的1倍,各个浇注区域划分大小为150m³,一共有10个浇注区域,则搅拌坑每次能够制备300m³的泡沫聚合土浆料,能够填筑两个浇注区域。
[0107]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道路红线范围1过长,则会分为多个预施工路段,每个路段的面积一般为100‑200平方米,而搅拌坑的深度一般不超过1.5米,面积以5‑10㎡控制。
[0108] 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浇注区域的大小均为200‑300平方米。
[0109]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32的具体步骤为每个浇注区域每次回填浇注的高度为0.3‑1米,避免浇注过高导致坍塌。
[0110] 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S2包括:
[0111] S21.将胶凝料浆31通过第一输送泵泵入发泡混合设备6中;
[0112] S22.将发泡剂通过第二输送泵泵入发泡混合设备6中,并在发泡混合设备6中自动稀释,再经空压机进行物理发泡形成泡沫;
[0113] S23.在发泡混合设备6中,胶凝料浆31和泡沫混合形成泡沫聚合土浆料,经第一输送泵的推力作用下把泡沫聚合土浆料从发泡混合设备6中推出。
[0114] 本实施例中,发泡混合设备6上设有两个独立的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两个输入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一输送泵和第二输送泵,而输出端处不设置第三输送泵;第一输送泵用于将胶凝料浆31送入到发泡混合设备6中,第二输送泵用于将发泡剂送入到发泡混合设备6中,两者在发泡混合设备6中进行混合形成泡沫聚合土,第一输送泵的作用力同时作用于泡沫聚合土,使其在发泡混合设备6的输出端泵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保护泡沫聚合土中的气泡(若在输出端处设置第三输送泵泵出泡沫聚合土很容易导致气泡消散)。
[0115] 此外,实际应用时,发泡混合设备6能够实时泵送胶凝料浆31、实时对发泡剂进行发泡,并实时将胶凝料浆31和泡沫混合,以达到实时输送泡沫聚合土的方式来实现生产目标。
[0116] 需要说明的是,发泡混合设备6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轻质土一体式制备机、泡沫轻质土制备站和发泡混合泵车(如浆泡混合布料杆泵车),但不仅限于此。另外,发泡剂必须经过发泡混合设备6进行物理发泡形成泡沫,发泡剂直接注入到胶凝料浆31无法形成所需的泡沫聚合土。
[0117] 在某些实施例中,胶凝材料的成分为单一组分的水泥或多组分混合形成的固化剂。
[0118] 例如,水和固体材料(包括固化剂和地基土方)的质量比为1 : 1 .04;
[0119] 固化剂和地基土方的质量比为1:1;
[0120] 固化剂组成:水泥12份、矿粉40份、白泥粉36份、脱硫石膏12份;
[0121] 发泡剂为SRN2发泡剂,其组成为:39wt%的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钠、9wt%的三乙醇胺、5  .5wt% 的十二烷基硫酸钠、3wt%的二乙醇单异丙醇胺、24wt%的α‑烯基磺酸钠、17wt%的乙二醇丁醚以及2 .5wt%的12‑14混合醇(碳十二醇和碳十四醇的重量比为7:3)。
[0122] 按比例先将地基土方和水搅拌混合20min(80r/min),然后加入固化剂搅拌混合25min(80r/min)获得混合浆料。再然后将0  .25重量份的SRN2发泡剂稀释65倍后获得发泡剂溶液,并将配制好的发泡剂溶液注入到发泡混合设备6中,通入压缩空气进行物理发泡而获得泡沫(所得泡沫在单独存放时的体积能够保持稳定达到约16 min)。最后将泡沫加入到混合浆料中继续搅拌混合12min(55r/min),获得泡沫聚合土浆料。
[0123] 又例如,水和固体材料(包括固化剂和地基土方)的质量比为1:1 .15。
[0124] 固化剂和地基土方的质量比为1:1。
[0125] 固化剂组成:水泥8份、矿粉42份、白泥粉38份、脱硫石膏12份。
[0126] 发泡剂为SRN2发泡剂,其组成为:66wt%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2wt%的三乙醇胺、10wt% 的十二烷基硫酸钠、7wt%的二乙醇单异丙醇胺以及5wt%的月桂酰胺丙基甜菜
[0127] 按比例先将地基土方和水搅拌混合20min(80r/min),然后加入固化剂搅拌混合25min(80r/min)获得混合浆料。再然后将0  .25重量份的SRS1发泡剂稀释80倍后获得发泡剂溶液,并将配制好的发泡剂溶液注入到发泡混合设备中,通入压缩空气进行物理发泡而获得泡沫(所得泡沫在单独存放时的体积能够保持稳定达到约16 min)。最后将泡沫加入到混合浆料中继续搅拌混合12min(55r/min),获得泡沫聚合土浆料。
[0128] 在某些实施例中,胶凝材料的成分不仅限于上述的水泥和固化剂,在实际应用时,工业固体废料(如磷石膏、赤泥、碱渣、灰、渣甚至建筑垃圾等)也能够用于制备胶凝料浆31,能够相当程度上消纳大量固体废料,其环保意义重大,有利于保护周边环境。
[0129] 在某些实施例中,挖取的地基土方、胶凝材料和水均用车辆运载,且通过可移动的搅拌设备进行搅拌;发泡混合设备6具体为发泡混合泵车。
[0130] 本实施例中,通过车辆运载地基土方、胶凝材料和水,并搭配可移动的搅拌设备和发泡混合泵车,有利于达到快速施工、快速移动的高效作业效果。
[0131] 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对道路红线范围1进行表面清理。
[0132]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133]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