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407848.1 申请日 2023-10-26 公开(公告)号 CN117604842A 公开(公告)日 2024-02-27
申请人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云杰; 罗会健; 唐潮; 曲扬; 史绪洋; 付崑; 沈兴东;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包括新建 桥梁 下部结构施工、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施工、地面改建道路换幅施工等步骤。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明了、贴合施工现场、通用性强、适用性好等特点,值得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新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新建桥梁下部结构包括新建桥梁桩基础、新建桥梁承台和新建桥梁墩柱,所述新建桥梁墩柱设于所述新建桥梁承台的上端,所述新建桥梁承台设于所述新建桥梁桩基的上端,设置施工围挡时,以所述新建桥梁承台的基坑开挖边线作为施工围挡布置控制线;
S2、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施工:搭设支撑架和脚手架,进行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的施工,所述支撑架和脚手架搭设后的宽度大于所述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的顶面宽度;
S3、地面改建道路换幅施工:将地面道路按照车辆行驶的两个相反方向划分为两幅,即左幅和右幅,进行换幅施工,所述换幅施工为右幅道路施工完成后将右幅的施工围挡改移到左幅,封闭左幅后进行左幅道路施工,保通道路设置在已完成施工的右幅道路上,若先行施工的是左幅道路,同样需要完成左幅后转换到右幅进行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根据所述新建桥梁承台与既有地面道路的相对位置判断保通道路在横断面上的设置位置,分为两种情况;情况一:新建桥梁承台中心线与既有地面道路中心线基本保持一致,此时留出所述新建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空间后,距离既有地面道路边线尚有距离时,采用施工围挡将道路横断面的中部封闭后,两侧利用既有地面道路或者新建临时道路作为社会车辆保通道路,两侧保通道路均按单车道机动车道+单车道非机动车道设置;情况二:新建桥梁承台中心线与既有地面道路中心线偏差较大,明显的偏向既有地面道路其中一幅,此时采用半幅施工围挡、半幅预留车辆保通道路的布置形式,施工围挡封闭临近新建桥梁下部结构一侧的半幅,利用另外半幅既有地面道路作为保通道路,保通道路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设置,其中远离保通道路一侧的施工围挡直接按照用地红线位置布设,为施工现场预留充足的作业面的同时避免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施工时的改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新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围挡的改移,施工围挡改移与S1中相对应的分为两种情况;情况一:将S1中的施工围挡沿着道路宽度方向外扩,留出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的支撑架及脚手架搭设的宽度,施工围挡外扩后侵占了原有的保通道路,此时机动车道已不能通行,仅留下非机动车道通行的保通道路;情况二:将临近保通道路一侧的施工围挡向保通道路一侧进行外扩,留出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的支撑架及脚手架搭设的宽度,本侧施工围挡外扩后侵占了原有保通道路的一部分,此时可采取留置单车道机动车道+单车道的非机动车道的保通道路,远离保通道路一侧的施工围挡不再移动,在S1中已经留足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施工所需的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施工完成后,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使用的支撑架及脚手架全部拆除,桥梁下方再次留出了可使用的空间,S3与S2相对应的分为两中情况;情况一:
将S2中一侧施工围挡沿道路宽度方向进行外扩至用地红线位置,相对的另一侧施工围挡沿道路宽度方向内收至所述新建桥梁墩柱的边线位置,如此形成了能够进行半幅地面道路施工的围挡内作业面,内收的施工围挡外侧再次留出了社会车辆的保通道路,保通道路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设置,当先行施工的半幅地面道路完成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将施工围挡改移到另外半幅,进而完成另外半幅地面道路的施工,已施工完成的半幅地面道路开放为社会车辆保通道路,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形式设置;情况二:将靠近保通道路一侧的施工围挡向内收至新建桥梁墩柱的边线位置,另一侧施工围挡继续保持不动,如此S3的保通道路又可再次恢复到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形式,被施工围挡封闭的半幅继续进行地面道路施工,当该半幅施工完成后,将施工围挡以同样的方式改移到剩余半幅,即可进行剩余半幅的地面道路施工,已施工完成的半幅地面道路开放为社会车辆保通道路,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形式设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道路改建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城市内原有的道路不再满足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求,道路改扩建工程越发增多,尤其是旧路拓宽+新建桥梁的形式成为很多城市的首选。
[0003] 然而在城市内进行道路改扩建往往难以全面中断交通、封闭施工现场,需要预留社会车辆来往的保通道路,如何科学合理的布置现场施工围挡以及保通道路,进而确保既不影响工程进展又能最大程度满足社会车辆通行的需求成为工程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
[000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新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新建桥梁下部结构包括新建桥梁桩基础、新建桥梁承台和新建桥梁墩柱,所述新建桥梁墩柱设于所述新建桥梁承台的上端,所述新建桥梁承台设于所述新建桥梁桩基的上端,设置施工围挡时,以所述新建桥梁承台的基坑开挖边线作为施工围挡布置控制线;
S2、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施工:搭设支撑架和脚手架,进行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的施工,所述支撑架和脚手架搭设后的宽度大于所述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的顶面宽度;
S3、地面改建道路换幅施工:将地面道路按照车辆行驶的两个相反方向划分为两幅,即左幅和右幅,进行换幅施工,所述换幅施工为右幅道路施工完成后将右幅的施工围挡改移到左幅,封闭左幅后进行左幅道路施工,保通道路设置在已完成施工的右幅道路上,若先行施工的是左幅道路,同样需要完成左幅后转换到右幅进行施工。
[0006] 优选的,S1中,根据所述新建桥梁承台与既有地面道路的相对位置判断保通道路在横断面上的设置位置,分为两种情况;情况一:新建桥梁承台中心线与既有地面道路中心线基本保持一致,此时留出所述新建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空间后,距离既有地面道路边线尚有距离时,采用施工围挡将道路横断面的中部封闭后,两侧利用既有地面道路或者新建临时道路作为社会车辆保通道路,两侧保通道路均按单车道机动车道+单车道非机动车道设置;情况二:新建桥梁承台中心线与既有地面道路中心线偏差较大,明显的偏向既有地面道路其中一幅,此时采用半幅施工围挡、半幅预留车辆保通道路的布置形式,施工围挡封闭临近新建桥梁下部结构一侧的半幅,利用另外半幅既有地面道路作为保通道路,保通道路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设置,其中远离保通道路一侧的施工围挡直接按照用地红线位置布设,为施工现场预留充足的作业面的同时避免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施工时的改移。
[0007] 优选的,S2中,所述新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围挡的改移,施工围挡改移与S1中相对应的分为两种情况;情况一:将S1中的施工围挡沿着道路宽度方向外扩,留出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的支撑架及脚手架搭设的宽度,施工围挡外扩后侵占了原有的保通道路,此时机动车道已不能通行,仅留下非机动车道通行的保通道路;情况二:将临近保通道路一侧的施工围挡向保通道路一侧进行外扩,留出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的支撑架及脚手架搭设的宽度,本侧施工围挡外扩后侵占了原有保通道路的一部分,此时可采取留置单车道机动车道+单车道的非机动车道的保通道路,远离保通道路一侧的施工围挡不再移动,在S1中已经留足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施工所需的空间。
[0008] 优选的,S3中,所述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施工完成后,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使用的支撑架及脚手架全部拆除,桥梁下方再次留出了可使用的空间,S3与S2相对应的分为两中情况;情况一:将S2中一侧施工围挡沿道路宽度方向进行外扩至用地红线位置,相对的另一侧施工围挡沿道路宽度方向内收至所述新建桥梁墩柱的边线位置,如此形成了能够进行半幅地面道路施工的围挡内作业面,内收的施工围挡外侧再次留出了社会车辆的保通道路,保通道路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设置,当先行施工的半幅地面道路完成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将施工围挡改移到另外半幅,进而完成另外半幅地面道路的施工,已施工完成的半幅地面道路开放为社会车辆保通道路,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形式设置;情况二:将靠近保通道路一侧的施工围挡向内收至新建桥梁墩柱的边线位置,另一侧施工围挡继续保持不动,如此S3的保通道路又可再次恢复到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形式,被施工围挡封闭的半幅继续进行地面道路施工,当该半幅施工完成后,将施工围挡以同样的方式改移到剩余半幅,即可进行剩余半幅的地面道路施工,已施工完成的半幅地面道路开放为社会车辆保通道路,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形式设置。
[0009]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基于道路改建工程尤其是既有地面道路扩建+新建桥梁形式的道路改建工程,具有方法简单明了、贴合施工现场、通用性强、适用性好等特点,值得推广。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S1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平面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S1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断面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S1中情况二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平面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S1中情况二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断面示意图。
[001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S2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平面示意图。
[0015]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S2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断面示意图。
[0016]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S2中情况二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平面示意图。
[0017]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S2中情况二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断面示意图。
[0018]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S3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平面示意图(右幅施工)。
[0019]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S3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断面示意图(右幅施工)。
[0020]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S3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平面示意图(左幅施工)。
[0021]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S3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断面示意图(左幅施工)。
[0022]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S3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平面示意图(右幅施工)。
[0023]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S3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断面示意图(右幅施工)。
[0024]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S3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平面示意图(左幅施工)。
[0025]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S3中情况一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断面示意图(左幅施工)。
[0026] 图17为情况一状态下的新建桥梁承台与既有地面道路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7] 图18为情况二状态下的新建桥梁承台与既有地面道路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8] 图中,1、施工围挡;2、新建桥梁承台;3、新建桥梁墩柱;4、保通道路;5、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6、用地红线;7、既有地面道路边线;8、新建桥梁承台中心线;9、既有地面道路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
[0030] 一种基于道路改建工程的施工围挡及保通道路布置方法,如图1‑18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新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新建桥梁下部结构包括新建桥梁桩基础、新建桥梁承台2和新建桥梁墩柱3,新建桥梁墩柱3设于新建桥梁承台2的上端,新建桥梁承台2设于所述新建桥梁桩基的上端,所述新建桥梁下部结构中新建桥梁承台2的施工占用作业面最大,设置施工围挡1时,以新建桥梁承台2的基坑开挖边线作为施工围挡布置控制线;
根据新建桥梁承台2与既有地面道路的相对位置判断保通道路4在横断面上的设置位置,分为两种情况;情况一:新建桥梁承台中心线8与既有地面道路中心线9基本保持一致,此时留出所述新建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空间后,距离既有地面道路边线7尚有距离时,采用施工围挡1将道路横断面的中部封闭后,两侧利用既有地面道路或者新建临时道路作为社会车辆保通道路,两侧保通道路4均按单车道机动车道+单车道非机动车道设置;情况二:新建桥梁承台中心线8与既有地面道路中心线9偏差较大,明显的偏向既有地面道路其中一幅,此时采用半幅施工围挡、半幅预留车辆保通道路的布置形式,施工围挡1封闭临近新建桥梁下部结构一侧的半幅,利用另外半幅既有地面道路作为保通道路4,保通道路4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设置,其中远离保通道路4一侧的施工围挡1直接按照用地红线6位置布设,为施工现场预留充足的作业面的同时避免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5施工时的改移。
[0031] S2、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施工:搭设落地式支撑架和工人操作用脚手架,进行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5的施工,所述支撑架和脚手架搭设后的宽度大于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5的顶面宽度;所述新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围挡1的改移,施工围挡1改移与S1中相对应的分为两种情况;情况一:将S1中的施工围挡1沿着道路宽度方向外扩,留出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5的支撑架及脚手架搭设的宽度,施工围挡1外扩后侵占了原有的保通道路
4,此时机动车道已不能通行,仅留下非机动车道通行的保通道路4;情况二:将临近保通道路4一侧的施工围挡1向保通道路4一侧进行外扩,留出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5的支撑架及脚手架搭设的宽度,本侧施工围挡1外扩后侵占了原有保通道路4的一部分,此时可采取留置单车道机动车道+单车道的非机动车道的保通道路4,远离保通道路4一侧的施工围挡1不再移动,在S1中已经留足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5施工所需的空间。
[0032] S3、地面改建道路换幅施工:将地面道路按照车辆行驶的两个相反方向划分为两幅,即左幅和右幅,进行换幅施工,所述换幅施工为右幅道路施工完成后将右幅的施工围挡1改移到左幅,封闭左幅后进行左幅道路施工,保通道路4设置在已完成施工的右幅道路上,若先行施工的是左幅道路,同样需要完成左幅后转换到右幅进行施工;
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5施工完成后,新建桥梁上部现浇梁5使用的支撑架及脚手架全部拆除,桥梁下方再次留出了可使用的空间,S3与S2相对应的分为两中情况;情况一:将S2中一侧施工围挡1沿道路宽度方向进行外扩至用地红线6位置,相对的另一侧施工围挡1沿道路宽度方向内收至新建桥梁墩柱3的边线位置,如此形成了能够进行半幅(左幅或右幅)地面道路施工的围挡内作业面,内收的施工围挡1外侧再次留出了社会车辆的保通道路
4,保通道路4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设置,当先行施工的半幅(左幅或右幅)地面道路完成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将施工围挡1改移到另外半幅(右幅或左幅),进而完成另外半幅(右幅或左幅)地面道路的施工,已施工完成的半幅(左幅或右幅)地面道路开放为社会车辆保通道路,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形式设置;情况二:将靠近保通道路4一侧的施工围挡1向内收至新建桥梁墩柱3的边线位置,另一侧施工围挡1继续保持不动,如此S3的保通道路4又可再次恢复到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形式,被施工围挡1封闭的半幅(左幅或右幅)继续进行地面道路施工,当该半幅(左幅或右幅)施工完成后,将施工围挡1以同样的方式改移到剩余半幅(右幅或左幅),即可进行剩余半幅(右幅或左幅)的地面道路施工,已施工完成的半幅(左幅或右幅)地面道路开放为社会车辆保通道路,按照双向通行的双车道机动车道+双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形式设置。
[0033]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所作的等效替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