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及应用该设备的热处理工艺

申请号 CN202311812987.2 申请日 2023-12-26 公开(公告)号 CN117965872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浙江品诺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继阳; 朱炳超; 王明波; 竺永林;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一种 轴承 套圈 的 热处理 装置及应用该设备的热处理工艺,包括 机架 ,机架上设置有加热箱,加热箱内设置有预热腔以及加热腔,机架上设置有运输组件,运输组件包括若干转动辊、转动件以及驱动机构,机架上设置有 支撑 板,支撑板上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槽呈环状分布,若干转动辊互相平行设置且转动安装在转动槽处,转动件设置在转动辊一端处,驱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将 轴承套圈 放置在转动辊处,驱动机构带动转动件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辊移动进而将轴承套圈运输至预热腔内,经加热箱预热腔预热后输送至加热腔处进行加热,运输时转动辊转动带动轴承套圈转动,本申请具有轴承套圈的侧面各处受热均匀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加热箱(2),所述加热箱(2)内设置有预热腔(22)以及加热腔(23),所述加热箱(2)内位于所述加热腔(23)处设置有加热件(27),所述加热箱(2)内位于所述预热腔(22)处设置有预热件(26),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运输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3)包括若干转动辊(31)、转动件(32)以及驱动机构(4),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设置有转动槽(111),所述转动槽(111)呈环状分布,若干所述转动辊(31)互相平行设置且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1)的转动槽(111)处,轴承套圈放置在相邻的两转动辊(31)上,轴承套圈的轴线与所述转动辊(31)轴线互相平行,所述转动件(32)设置在所述转动辊(31)一端处,所述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32)转动,所述加热箱(2)内位于所述转动辊(31)上侧设置有限位架(5),所述机架(1)位于所述预热箱背离所述加热箱(2)一侧设置有上料机构(6),所述上料机构(6)用于向所述加热箱(2)内上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2)包括同步轮(321),所述同步轮(321)与所述转动辊(31)同轴设置,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同步带(41)以及第一驱动件(42),所述同步带(41)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与所述同步轮(321)一侧啮合,所述第一驱动件(42)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驱动件(42)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41)转动,所述支撑板(11)上设置有第一齿圈(113),所述第一齿圈(113)沿所述转动槽(111)分布,所述同步轮(321)背离所述同步带(41)一侧与所述第一齿圈(113)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42)包括第一电机(421)以及第一齿轮(422),所述第一电机(42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齿轮(422)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421)的输出轴处,所述同步带(41)背离所述同步轮(32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齿条(411),所述第一齿轮(422)与所述同步带(41)位于齿条(411)处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5)包括限位框(51)以及限位条(52),所述限位框(51)设置在所述加热箱(2)内且位于所述转动辊(31)上侧,所述限位条(52)设置在所述限位框(51)上,当轴承套圈放置在所述转动辊(31)上时,所述限位条(52)位于相邻的两轴承套圈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6)包括第二驱动件(61)以及转动盘(62),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加热箱(2)一侧设置有上料架(63),所述第二驱动件(61)设置在所述上料架(63)一侧,所述转动盘(62)转动安装在所述上料架(63)上,所述转动盘(62)上滑移安装有支撑杆(64),上料时轴承套圈放置在所述支撑杆(6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61)包括第二电机(611)以及第二齿轮(612),所述转动盘(62)的环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齿圈(622),所述第二齿轮(612)转动安装在所述上料架(63)上且与所述转动盘(62)位于第二齿圈(622)处啮合,第二电机(61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二齿轮(612)与所述第二电机(611)的输出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位于与所述上料架(63)相对的一侧处设置有推动件(7),所述推动件(7)包括驱动气缸(71)以及推(72),所述驱动气缸(7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推块(72)设置在所述驱动气缸(71)的驱动端,当所述支撑杆(64)转动至转动辊(31)处时,所述驱动气缸(71)驱动所述推块(72)推动所述支撑杆(64)滑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2)一侧处设置有淬火槽(8),所述加热箱(2)一侧处倾斜设置有下料板(81),所述下料板(81)一侧与所述淬火槽(8)连接,所述下料板(81)上开设有下料槽(8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板(81)上位于所述下料槽(811)的两侧处设置有挡板(812)。
10.一种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前处理,对轴承套圈进行前清洗以及烘干;
S2、加热,将S1处理后的轴承套圈放入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热处理设备中进行加热;
S3、淬火,将S2加热后的轴承套圈放入冷却盐中进行淬火;
S4、后清洗,将S3完成后的轴承套圈取出进行清洗以及烘干;
S5、回火,将S4处理后的轴承套圈放入回火箱中进行低温回火;
S6、质检、装箱转移至磨削车间,将S5完成后的轴承套圈取出后进行质检,质检合格后装箱转移至磨削车间进行磨削作业。

说明书全文

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及应用该设备的热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轴承套圈热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及应用该设备的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为了改变金属的各种机械、物理、化学性能及金属的冷、热加工性能,使之能够满足设计需要的用途,需要对轴承套圈进行热处理。
[0003] 相关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12725608B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加热机构、冷却池、接料箱和支撑结构,传送机构中部设有加热机构,传送机构一端下方设有冷却池,传送机构另一端下方设有接料箱,支撑结构固定连接在传送机构两侧外壁上,加热时将轴承套圈放置在固定架一的顶部一端,固定架一和固定架二组合成固定架将轴承套圈固定,在隔热罩中经两侧的加热线圈加热,通过设置的传送带将轴承套圈进行流线式加工,依次进行加热、淬火冷却和自动下料,提高了轴承热处理的加工效率,减少了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人工劳动强度,整个热处理过程中无需人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时需靠近加热后的金属件对人体产生的灼伤,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0004] 上述相关技术中,轴承套圈放置在固定架一上运输,轴承套圈被固定架一和固定架二组合成的固定架固定,加热时只有轴承套圈的两侧处受热,轴承套圈的加热不均匀,对轴承套圈后续加工时性能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加热时轴承套圈的两侧处受热,对轴承套圈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及应用该设备的热处理工艺。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预热腔以及加热腔,所述加热箱内位于所述加热腔处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箱内位于所述预热腔处设置有预热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包括若干转动辊、转动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呈环状分布,若干所述转动辊互相平行设置且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转动槽处,轴承套圈放置在相邻的两转动辊上,轴承套圈的轴线与所述转动辊轴线互相平行,所述转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辊一端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加热箱内位于所述转动辊上侧设置有限位架,所述机架位于所述预热箱背离所述加热箱一侧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向所述加热箱内上料。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轴承套圈放置在上料机构处上料,上料机构将轴承套圈放置在预热腔一侧的转动辊处,轴承套圈位于相邻的两转动辊上侧,驱动机构带动转动件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辊移动进而将轴承套圈运输至预热腔内,经加热箱预热腔预热后输送至加热腔处进行加热,运输时转动辊转动带动轴承套圈转动,轴承套圈的侧面各处受热均匀。
[0008] 可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与所述转动辊同轴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步带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同步带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同步轮一侧啮合,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转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沿所述转动槽分布,所述同步轮背离所述同步带一侧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带动同步带转动,同步带带动同步轮转动,同步轮带动转动辊转动,同步轮转动的同时沿相啮合的第一齿圈移动,带动转动辊移动进而对轴承套圈进行运输,在输送轴承套圈的同时带动轴承套圈在转动辊上转动,轴承套圈受热均匀。
[0010]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以及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处,所述同步带背离所述同步轮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同步带位于齿条处啮合。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齿条进而带动同步带移动,同步带带动同步轮转动,驱动操作较为便捷。
[0012] 可选的,所述限位架包括限位框以及限位条,所述限位框设置在所述加热箱内且位于所述转动辊上侧,所述限位条设置在所述限位框上,当轴承套圈放置在所述转动辊上时,所述限位条位于相邻的两轴承套圈之间。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轴承套圈放置在转动辊上时,轴承套圈位于限位条之间,轴承套圈运输时,减少轴承套圈位置偏移以及歪倒掉落在加热箱内的概率。
[0014] 可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转动盘,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加热箱一侧设置有上料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上料架一侧,所述转动盘转动安装在所述上料架上,所述转动盘上滑移安装有支撑杆,上料时轴承套圈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轴承套圈放置在支撑杆上,第二驱动件带动转动盘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杆转动,当支撑杆转动至转动辊处时,轴承套圈放置在转动辊上侧,此时滑移支撑杆至转动盘背离的一侧,第二电机转动带动转动盘转动进而带动下一支撑杆至转动辊处上料,上料操作较为便捷。
[0016]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电机以及第二齿轮,所述转动盘的环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安装在所述上料架上且与所述转动盘位于第二齿圈处啮合,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相啮合的第二齿圈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盘转动,驱动转动盘转动的操作较为便捷。
[0018]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位于与所述上料架相对的一侧处设置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包括驱动气缸以及推,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推块设置在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端,当所述支撑杆转动至转动辊处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推块推动所述支撑杆滑移。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气缸带动推块推动支撑杆滑移,支撑杆滑移至位于转动盘一侧处时,驱动气缸带动推块位置回复,完成轴承套圈的上料,上料操作方便快捷。
[0020] 可选的,所述加热箱一侧处设置有淬火槽,所述加热箱一侧处倾斜设置有下料板,所述下料板一侧与所述淬火槽连接,所述下料板上开设有下料槽。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料时,轴承套圈沿下料板的下料槽输送至淬火槽处进行淬火,能够在加热后及时淬火,通过下料槽输送轴承套圈操作较为便捷。
[0022] 可选的,所述下料板上位于所述下料槽的两侧处设置有挡板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套圈沿挡板运输,减少掉落出下料槽的概率。
[0024]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S1、前处理,对轴承套圈进行前清洗以及烘干;
S2、加热,将S1处理后的轴承套圈放入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热处理设备中进行加
热;
S3、淬火,将S2加热后的轴承套圈放入冷却盐水中进行淬火;
S4、后清洗,将S3完成后的轴承套圈取出进行清洗以及烘干;
S5、回火,将S4处理后的轴承套圈放入回火箱中进行低温回火;
S6、质检、装箱转移至磨削车间,将S5完成后的轴承套圈取出后进行质检,质检合格后装箱转移至磨削车间进行磨削作业。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对轴承套圈进行前清洗后烘干,然后将轴承套圈放置在加热箱中进行加热,加热后的轴承套圈放置在冷却盐水中进行淬火,将淬火后的轴承套圈取出后进行清洗并烘干,然后立即放入回火箱中进行低温回火,最后进行质检和装箱,转移至下一工序处;对轴承套圈进行预热,消除部分应力,减少淬火时的挠曲以及变形,及时对轴承套圈进行淬火以及低温回火,减少轴承套圈硬度过高的概率,同时降低其脆性。
[002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上料机构将轴承套圈放置在预热腔一侧的转动辊处,轴承套圈位于相邻的两转
动辊上侧,驱动机构带动转动件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辊移动进而将轴承套圈运输至预热腔内,经加热箱预热腔预热后输送至加热腔处进行加热,运输时转动辊转动带动轴承套圈转动,轴承套圈的侧面各处受热均匀;
2.当轴承套圈放置在转动辊上时,轴承套圈位于相邻的两限位条之间,在轴承套
圈运输过程中,减少轴承套圈位置偏移以及歪倒掉落在加热箱内的概率;
3.轴承套圈沿下料板的下料槽输送至淬火槽处进行淬火,能够在加热后及时淬
火,通过下料槽输送轴承套圈操作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申请的沿轴承套圈运输方向的剖视图。
[0029] 图3是本申请的沿转动辊的轴线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申请的C部分放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 图5是本申请的B部分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6是本申请的上料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7是本申请的A部分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附图中的要素出于简化和清楚而示出,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例如,附图中的一些要素的尺寸和位置可相对于其他要素被放大以帮助提高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
[0035] 附图标记:1、机架;11、支撑板;111、转动槽;112、固定块;113、第一齿圈;114、挡罩;2、加热箱;21、隔板;22、预热腔;23、加热腔;24、进料口;25、出料口;26、预热件;261、预热线圈;27、加热件;271、加热线圈;3、运输组件;31、转动辊;311、转动轮;32、转动件;321、同步轮;4、驱动机构;41、同步带;411、齿条;42、第一驱动件;421、第一电机;422、第一齿轮;423、安装板;5、限位架;51、限位框;511、固定条;512、连接条;52、限位条;6、上料机构;61、第二驱动件;611、第二电机;612、第二齿轮;62、转动盘;621、滑移孔;622、第二齿圈;63、上料架;631、安装槽;64、支撑杆;641、凹槽;7、推动件;71、驱动气缸;72、推块;8、淬火槽;81、下料板;811、下料槽;81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加热箱2,加热箱2内设置有隔板21,隔板21沿加热箱2的宽度方向分布,隔板21将加热箱2内分隔成预热腔22以及加热腔23,预热腔22以及加热腔23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加热箱2位于预热腔22背离加热腔23的一侧面处设置有进料口24,加热箱2位于加热腔23相对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出料口25,加热箱2位于预热腔22内设置有预热件26,预热件26包括预热线圈261,预热线圈261设置在加热箱2预热腔22长度方向的两内侧壁以及顶壁处,加热箱2位于加热腔23内设置有加热件27,加热件27包括加热线圈271,加热线圈271设置在加热箱2加热腔23长度方向的两内侧壁以及顶壁处,轴承套圈经进料口24进入加热箱2预热腔22内,经预热线圈261进行预热,预热后,运输至加热箱2加热腔23处,经加热线圈271进行加热。
[0038] 参照图1和图2,机架1上设置有运输组件3,运输组件3包括若干转动辊31、转动件32以及驱动机构4,机架1上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设置在加热箱2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的下方且竖直设置,支撑板11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分布。
[0039] 参照图2,支撑板11上开设有环状的转动槽111,转动辊31沿加热箱2的宽度方向分布,转动辊31的两端处与转动辊31同轴设置有转动轮311,转动轮311转动安装在支撑板11的转动槽111处,若干转动辊31互相平行设置且沿转动槽111布置,朝上一侧的转动辊31位于加热箱2内侧,加热时,将轴承套圈放置在相邻的两转动辊31上,轴承套圈的轴线与所述转动辊31轴线互相平行。
[0040] 参照图2和图3,加热箱2内且位于转动辊31的上侧处设置有限位架5,限位架5包括限位框51以及限位条52,限位框51包括固定条511以及连接条512,固定条511沿加热箱2的宽度方向分布,固定条511设置有两根且分别位于加热箱2内长度方向的两端处,固定条511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条512,连接条512呈L型分布,连接条512设置在两个固定条511相对的一侧面处,若干个连接条512沿固定条51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限位条52设置在限位框51处且限位条52沿加热箱2的长度方向分布,限位条52两端与两侧的连接条512连接。当轴承套圈放置在转动辊31上时,轴承套圈从相邻的两连接条512之间进入,加热时,轴承套圈位于相邻的两限位条52之间,在轴承套圈的转动运输过程中,限位条52对轴承套圈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减少轴承套圈位置偏移以及歪倒掉落在加热箱2内的概率。
[0041] 参照图3和图4,转动件32包括同步轮321,同步轮321设置在转动轮311背离转动辊31的一侧处且与转动辊31同轴设置,驱动机构4包括同步带41以及第一驱动件42,同步带41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同步带41位于支撑板11一侧处且沿转动槽111分布,同步轮321位于同步带41内侧处且与同步带41啮合,支撑板11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12,固定块112上环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圈113,第一齿圈113沿转动槽111分布,同步轮321背离同步带41的一侧与第一齿圈113一侧啮合。支撑板11上设置有挡罩114,挡罩114沿加热箱2的长度方向分布,挡罩114将加热箱2相对两侧的转动槽111处进行遮挡,减少加热箱2的热量流失。
[0042] 参照图5,第一驱动件42包括第一电机421以及第一齿轮422,机架1上位于支撑板11一侧处设置有安装板423,第一电机421安装在安装板423上,第一电机421的输出轴朝向支撑板11一侧处,第一齿轮422设置在第一电机421的输出轴处,同步带41背离同步轮32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齿条411,齿条411沿同步带41长度方向分布,第一齿轮422与同步带41位于齿条411处啮合。第一电机421带动第一齿轮422转动,第一齿轮422带动同步带41转动,同步带41带动相啮合的同步轮321转动,同步轮321带动转动辊31转动,轴承套圈在相邻的两转动辊31上侧转动;同步轮321转动的同时沿相啮合的第一齿圈113移动,带动转动辊31移动进而对转动辊31上的轴承套圈进行运输,轴承套圈先预热后加热,且加热时轴承套圈转动,轴承套圈的侧面各处受热均匀。
[0043] 参照图1和图6,机架1上位于加热箱2进料口24的一侧处设置有上料机构6,上料机构6包括第二驱动件61以及转动盘62,机架1上位于加热箱2进料口24一侧处且位于支撑板11的一侧设置有上料架63,第二驱动件61设置在上料架63一侧,上料架63上开设有安装槽
631,转动盘62一侧转动安装在上料架63的安装槽631处,转动盘62上沿环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滑移孔621,转动盘62位于滑移孔621处滑移安装有支撑杆64,支撑杆64与转动辊31互相平行分布,支撑杆64在滑移孔621中转动,支撑杆64上设置有若干凹槽641,轴承套圈放置在支撑杆64的凹槽641处。
[0044] 参照图6,第二驱动件61包括第二电机611以及第二齿轮612,第二齿轮612转动安装在上料架63上,转动盘62的环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齿圈622,第二齿轮612与转动盘62位于第二齿圈622处啮合,第二电机611设置在上料架63上且位于第二齿轮612的一侧处,第二齿轮612与第二电机611的输出轴连接。上料时,将轴承套圈放置在支撑杆64的凹槽641处,第二电机611带动第二齿轮612转动,第二齿轮612带动相啮合的第二齿圈622进而带动转动盘62转动,转动盘62带动支撑杆64转动至转动辊31上侧处停止,此时轴承套圈放置在转动辊31上且与支撑杆64分离。
[0045] 参照图1和图7,机架1上位于与转动盘62相对的一侧处设置有推动件7,推动件7包括驱动气缸71以及推块72,驱动气缸71水平设置在机架1上且与转动辊31互相平行分布,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朝向上料架63一侧,推块72设置在驱动气缸71活塞杆一端处,当轴承套圈放置好后,驱动气缸71驱动推块72推动支撑杆64滑移至转动盘62一侧处,驱动气缸71带动推块72位置回复,完成轴承套圈的上料,此时第二电机611带动转动盘62转动进行下一次上料。
[0046] 参照图1和图2,机架1上位于加热箱2出料口25的一侧处设置有淬火槽8,机架1上位于淬火槽8的一侧处设置有下料板81,下料板81倾斜设置,下料板81较高的一侧位于加热箱2出料口25下侧处,下料板81较低的一侧位于淬火槽8处,下料板81朝上一侧面上开设有下料槽811,下料槽811沿下料板81的长度方向布置,下料槽811设置有若干个且互相平行分布,加热好的轴承套圈由转动辊31经出料口25运输出加热箱2,轴承套圈沿下料板81上的下料槽811运输至淬火槽8处,下料板81位于下料槽811的两侧处设置有挡板812,挡板812沿下料槽811的长度方向分布,轴承套圈沿挡板812运输,减少掉落出下料槽811的概率。
[0047]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轴承套圈的热处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将轴承套圈放置在支撑杆64的凹槽641处,第二驱动件61驱动转动盘62转动至轴承套圈位于转动辊31上侧处,此时轴承套圈与支撑杆64分离,驱动气缸71驱动推块72将支撑杆64推至转动盘62的一侧处,此时第一电机421带动第一齿轮422转动进而带动同步带41转动,同步带41带动相啮合的同步轮321转动,同步轮321带动转动辊31转动,转动辊31转动带动轴承套圈转动,同时同步轮321沿相啮合的第一齿圈113移动,此时转动辊31移动,经加热箱2内的预热腔22预热以及加热腔23加热,经下料板81运至淬火槽8处淬火。
[004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参照图1;
S1、前处理,对轴承套圈进行前清洗以及烘干;
S2、加热,将S1处理后的轴承套圈放入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热处理设备中进行加
热;
S3、淬火,将S2加热后的轴承套圈放入冷却盐水中进行淬火;
S4、后清洗,将S3完成后的轴承套圈取出进行清洗以及烘干;
S5、回火,将S4处理后的轴承套圈放入回火箱中进行低温回火;
S6、质检、装箱转移至磨削车间,将S5完成后的轴承套圈取出后进行质检,质检合格后装箱转移至磨削车间进行磨削作业。
[0049]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对轴承套圈进行前清洗后烘干,然后将轴承套圈放置在加热箱2中进行加热,加热后的轴承套圈放置在冷却盐水中进行淬火,将淬火后的轴承套圈取出后进行清洗并烘干,然后立即放入回火箱中进行低温回火,最后进行质检和装箱,转移至下一工序处;对轴承套圈进行预热,消除部分应力,减少淬火时的挠曲以及变形,及时对轴承套圈进行淬火以及低温回火,减少轴承套圈硬度过高的概率,同时降低其脆性。
[0050]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