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Zr高强塑性双相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079015.5 申请日 2024-01-19 公开(公告)号 CN117904546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9
申请人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大学; 发明人 熊雪刚; 曹建春; 陈述; 刘星; 李海波; 崔凯禹;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含Zr高强塑性双相 钢 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强度热连轧钢领域。含Zr高强塑性 双相钢 ,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 质量 百分比包括:C 0.06~0.12%,Mn 1.0~1.8%,P≤0.020%,S≤0.008%,N≤0.0050%,O≤0.0020%,还包括Si、Cr、B中的一种或多种,Nb、Ti、Zr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Ca,Mg、Re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控制[C]有效≥0.02%,淬透性参数ΔDH≥10。本发明提供的含Zr双相钢实现 铁 素体、 贝氏体 / 马 氏体各相比例稳定控制, 力 学性能 波动 小,成形性能、翻边扩孔性能相比于传统高强度低 合金 钢优良。
权利要求

1.含Zr高强塑性双相,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 0.06~
0.12%,Mn 1.0~1.8%,P≤0.020%,S≤0.008%,N≤0.0050%,O≤0.0020%,还包括Si 
0.05~0.60%、Cr0.30~0.60%、B 0.0010%~0.0020%中的一种或多种,Nb 0.020~
0.050%、Ti 0.060~0.10%、Zr0.020~0.050%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Ca 0.0005~
0.0020%,Mg 0.0005~0.0020%、Re0.0010~0.0020%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控制[C]有效≥0.02%,淬透性参数ΔDH≥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其特征在于:[C]有效=[C]‑1/4×[Ti]‑
12/91×[Zr]‑12/93×[Nb],ΔDH=25.4×(1.33×[C]+0.3×[Si]+0.42×[Mn]+3.33×[P]+0.5×[Cr]+0.71×[Mo]+0.13×[Cu]+0.105×[Ni]‑0.26),[i]代表元素i的质量百分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其特征在于:其屈服强度500MPa~
700MPa,抗拉强度700MPa~900MPa,屈强比0.60~0.80,均匀延伸率Agt≥10%,断后延伸率A50≥20%,扩孔率≥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其特征在于:其显微组织为60~80%素体,以及20~40%贝氏体和/或氏体,平均晶粒尺寸≤10μm,液析TiN的数量密度≤‑2
15mm ,液析TiN的颗粒尺寸≤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的工序得到钢板坯,然后通过钢板坯加热‑两段轧制层流冷却‑卷取的工序得到成品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的化学成分配料,其中,Mn、Si、Cr元素在转炉添加,Nb在LF精炼炉添加,Ti、Zr、Ca、Mg、Re元素在RH精炼炉添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坯再加热温度为≥1220℃,优选为1230‑126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坯经两阶段轧制后获得2.0~5.0mm厚的钢板,控制第一阶段轧制温度≥1080℃,优选为1100~1190℃,累积压缩比≥5,优选为5~7;控制第二阶段轧制开轧温度为≤1050℃,优选为1000~
1050℃,终轧温度为800~880℃,优选为830~870℃,累积压缩比≥8,优选为≥1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层流冷却采用分段冷却,第一段为冷和空冷,控制水冷速率≥25℃/s,优选为≥30℃/s,空冷温度660℃~730℃,优选为670~720℃,空冷时间7~12s,优选为8~10s;第二段为水冷,水冷速率≥
25℃/s,优选为≥30℃/s。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卷取温度200~550℃,优选为250~500℃。

说明书全文

含Zr高强塑性双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高强度热连轧钢领域,涉及一种高强度热连轧钢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双相钢以其低的屈强比、高的加工硬化率、良好的成形性能而成为汽车轻量化采用的主要钢种之一,其中热轧双相钢目前主要批量应用的为600MPa级别(DP600),主要应用于汽车底盘、汽车车轮等成形复杂的零件,700MPa以上热轧双相钢应用的较少,原因有二:1.双相钢中素体、氏体两相硬度差较大,影响材料的成形性能和扩孔性能,易出现马氏体尺寸偏大、比例偏高导致的成形开裂问题;2.700MPa以上高强双相钢一般需要添加Ti元素,通过在铁素体中析出纳米级TiC来提高强度,但是Ti微合金化钢易在冶炼工序形成液析TiN液析材料的成形性能,从而限制了700MPa以上高强双相钢的开发及应用。因此,如何通过成分工艺优化设计,提高700MPa以上高强双相钢的成形性能是材料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 经检索,CN114480951B提供了一种抗拉强度700MPa级热轧双相钢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汽车车轮用双相钢表面质量差、轮辐强度低的问题。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8~0.12%,Si:0.10~0.15%,Mn:1.30~1.50%,P≤0.015%,S≤0.003%,Cr:0.50~0.70%,Ti:0.015~0.025%,Mg:0.0007~0.0020%,Alt:0.020~0.05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热轧双相钢钢板的扩孔率λ为35~65%;钢板表面无红铁皮。主要用于制作轿车轮辐等复杂形状汽车零部件。
[0004] CN108396225B提供了一种700MPa级含热轧双相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10‑0.15%;Si:0.80‑1.20%;Mn:1.20‑1.80%;P:≤0.020%;S:≤0.010%;Ti:0.010‑0.040%;Als:≤0.06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采用该发明生产的厚度规格为3‑4mm的热轧钢板,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其中铁素体的体积分数为
65‑75%,马氏体体积分数为25‑35%,产品的屈服强度为480‑550MPa,抗拉强度为720‑
820MPa,屈强比≤0.68,延伸率A50为20‑30%,180°纵向弯曲试验D=4a合格。
[0005] CN102766812B提供了一种700MPa级低屈强比热轧双相钢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按照质量百分比,含有0.06%~0.09%C、1.0%~1.2%Si、1.10%~1.30%Mn、0.020%~0.050%Al、0.4%~0.6%Cr,以及余量Fe。采用如下步骤:(1)将铸坯经过加热炉加热;(2)加热出炉后,经热连轧机组进行轧制;(3)轧后采用层流冷却工艺进行分段冷却;(4)进行卷取。
[0006] CN113667894B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良扩孔性能800MPa级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按照质量分数计,含有:C:0.06‑0.09%,Mn:1.9‑2.1%,Si:0.03‑0.1%,P:≤0.015%,S:≤0.008%,Ti:0.012‑0.014%,Nb:0.018‑0.02%,B:0.001‑0.0022%。添加Nb、Ti以细化晶粒,添加B以抑制珠光体与上贝氏体组织,扩大卷取温度窗口,同时控制双相钢的金相组织中马氏体和铁素体比例,保证成品钢的抗拉强度在800MPa以上,扩孔率30%以上。
[0007] 由上可知,现有专利多采用Si+Cr或Cr+Ti的微合金化方式生产700MPa级以上双相钢,其中Cr+Ti系双相钢由于Ti对温度敏感性较高,学性能波动较大,有形成大颗粒液析TiN从而降低双相钢的成形性能的险。Si+Cr系双相钢表面质量较难控制,易出现热轧红铁皮,且难以通过酸洗工序完全去除。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
[0009]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 0.06~0.12%,Mn 1.0~1.8%,P≤0.020%,S≤0.008%,N≤0.0050%,O≤0.0020%,还包括Si 0.05~0.60%、Cr 0.30~0.60%、B 0.0010%~
0.0020%中的一种或多种,Nb0.020~0.050%、Ti 0.060~0.10%、Zr 0.020~0.050%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Ca 0.0005~0.0020%,Mg 0.0005~0.0020%、Re 0.0010~0.0020%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控制[C]有效≥0.02%,淬透性参数ΔDH≥10。
[0010] 进一步的是,上述[C]有效=[C]‑1/4×[Ti]‑12/91×[Zr]‑12/93×[Nb],ΔDH=25.4×(1.33×[C]+0.3×[Si]+0.42×[Mn]+3.33×[P]+0.5×[Cr]+0.71×[Mo]+0.13×
[Cu]+0.105×[Ni]‑0.26),[i]代表元素i的质量百分比。
[0011] 进一步的是,上述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其屈服强度500MPa~700MPa,抗拉强度700MPa~900MPa,屈强比0.60~0.80,均匀延伸率Agt≥10%,断后延伸率A50≥20%,扩孔率≥40%。
[0012] 进一步的是,上述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其显微组织为60~80%铁素体,以及20~‑240%贝氏体和/或马氏体,平均晶粒尺寸≤10μm,液析TiN的数量密度≤15mm ,液析TiN的颗粒尺寸≤5μm。
[0013] 上述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为:通过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的工序得到钢板坯,然后通过钢板坯加热→两段轧制→层流冷却→卷取的工序得到成品钢。
[0014] 进一步的是,按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的化学成分配料,其中,Mn、Si、Cr元素在转炉添加,Nb在LF精炼炉添加,Ti、Zr、Ca、Mg、Re元素在RH精炼炉添加。
[0015] 进一步的是,钢板坯再加热温度为≥1220℃,优选为1230‑1260℃。
[0016] 进一步的是,钢板坯经两阶段轧制后获得2.0~5.0mm厚的钢板,控制第一阶段轧制温度≥1080℃,优选为1100~1190℃,累积压缩比≥5,优选为5~7;控制第二阶段轧制开轧温度为≤1050℃,优选为1000~1050℃,终轧温度为800~880℃,优选为830~870℃,累积压缩比≥8,优选为≥10。
[0017] 进一步的是,层流冷却采用分段冷却,第一段为冷和空冷,控制水冷速率≥25℃/s,优选为≥30℃/s,空冷温度660℃~730℃,优选为670~720℃,空冷时间7~12s,优选为8~10s;第二段为水冷,水冷速率≥25℃/s,优选为≥30℃/s。
[0018] 进一步的是,卷取温度200~550℃,优选为250~500℃。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含Zr双相钢实现对TiN夹杂物数量、尺寸、形态的控制,相比于传统Ti微合金化钢,具有成形开裂率低的优点。本发明提供的含Zr双相钢实现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各相比例稳定控制,力学性能波动小,成形性能、翻边扩孔性能相比于传统高强度低合金钢优良。本发明提供的含Zr双相钢产品表面质量好,不易出现化铁皮缺陷,可应用于外观要求较高的汽车结构件。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A的显微组织;
[002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D的显微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实施。
[002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Zr高强塑性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
[0024] 该钢种屈服强度500MPa~700MPa,抗拉强度700MPa~900MPa,屈强比0.60~0.80,均匀延伸率Agt≥10%,断后延伸率A50≥20%,扩孔率≥40%,显微组织为60~80%铁素体,‑2以及20~40%贝氏体及(或)马氏体,平均晶粒尺寸≤10μm,液析TiN的数量密度≤15mm ,液析TiN的颗粒尺寸≤5μm。
[002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上述双相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06~0.12%,Mn:1.0~1.8%,P≤0.020%,S≤0.008%,N≤0.0050%,O≤0.0020%,另外还包括Si:0.05~0.60%、Cr:0.30~0.60%、B:0.0010%~0.0020%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Nb:0.020~0.050%、Ti:0.060~0.10%、Zr:0.020~0.050%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Ca:0.0005~0.0020%,Mg:0.0005~0.0020%、Re:0.0010~0.0020%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另外,[C]有效=[C]‑1/4×[Ti]‑12/91×[Zr]‑12/93×[Nb]≥0.02%,淬透性参数ΔDH≥10,其中ΔDH=25.4×(1.33×[C]+0.3×[Si]+0.42×[Mn]+3.33×[P]+
0.5×[Cr]+0.71×[Mo]+0.13×[Cu]+0.105×[Ni]‑0.26),[i]代表元素i的质量百分比。
[0026] 下面对本发明所述钢中主要的合金元素限制原因进行说明。
[0027] C是钢中重要的强化元素,一方面通过与Ti、Zr、Nb等强化物形成元素形成析出相,实现对铁素体组织的强化,一方面固溶在原始奥氏体中的C元素在层流冷却第二阶段形成马氏体/贝氏体组织。本发明中提出[C]有效≥0.02%,便是要求除与Ti、Zr、Nb等元素按理想原子配比形成碳化物析出外,还必须有≥0.02%的[C]有效以形成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因此,基于显微组织和析出相调控的要求,将C含量控制为0.06~0.12%,且[C]有效≥0.02%。
[0028] Mn在钢中起到固溶强化、提高韧性的作用,同时采用较高Mn元素含量,可以提高奥氏体的稳定性,利于在层流冷却第二段水冷形成部分的马氏体/贝氏体组织,但是Mn含量过高时,易引起铸坯偏析,影响组织均匀性,因此,将Mn含量控制为1.0~1.8%。
[0029] Si、Cr、B是能够显著提升淬透性的元素,能够促进上述钢在层流冷却第二段水冷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马氏体。但是Si、Cr含量不宜过高,否则易在板坯加热过程中形成铁硅铬氧化物(FeSi2O4或FeCr2O4),该相易与铁基体和氧化铁皮之间粘连,在板坯除磷时难以去除干净,因此本发明将Si含量控制在0.05~0.60%、Cr含量控制在0.30~0.60%。B含量也不宜过高,否则易在晶界处偏聚,降低材料的韧性,因此本发明将B含量控制在
0.0010%~0.0020%。
[0030] Ti、Zr、Nb等元素能够与C元素形成纳米级的碳化物析出,这些析出相主要在铁素体中形核长大,一方面能够通过析出强化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一方面能够降低铁素体和贝氏体/马氏体的两相硬度差,从而提高材料的成形性能、翻边扩孔性能。其中Ti作为合金成本较低的元素,在高强钢中应用的较为普遍,但是含Ti钢中易形成液析TiN夹杂物,其形貌主要为立方体或正四面体,棱处易形成应力集中,会极大的降低材料抑制裂纹扩展能力,降低材料的韧塑性。通过加入Zr元素可解决上述问题,Zr的化学性质比Ti活泼,在钢液中会优先形成氧化锆、碳氮化锆等,一方面降低了钢液中的N含量,从而降低液析TiN的数量密度,一方面后形成的液析TiN会附着在氧化锆表面形核,形成的复合夹杂物棱角钝化,能够改善材料的韧塑性。因此,本发明要求将添加Nb:0.020~0.050%、Ti:0.060~0.10%、Zr:0.020~0.050%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1] Ca、Mg、Re(稀土)等元素能够促进钢中夹杂物改性,即使长条状夹杂物形态转变为球状夹杂物,提高钢的韧塑性,同时Mg、Re等元素还能与O结合形成弥散细小的氧化物,从而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但是,上述元素不宜添加过多,否则形成大量氧化物后会偏聚,不但影响夹杂物改性效果,还易形成大尺寸球状夹杂物。因此,本发明要求添加Ca:0.0005~0.0020%,Mg:0.0005~0.0020%、Re:0.0010~0.0020%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2] 另外,考虑到双相钢中贝氏体/马氏体比例是影响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的主要决定因素,为确保贝氏体/马氏体等低温转变组织的形成,必须对钢的淬透性进行限定,因此,本发明要求将淬透性参数ΔDH控制在≥10。
[0033] 进一步,上述钢采用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板坯加热‑轧制‑层流冷却‑卷取的生产流程。
[0034] 进一步,上述钢中Mn、Si、Cr等合金元素在转炉添加,Nb在LF精炼炉添加,Ti、Zr、Ca、Mg、Re等合金元素在RH精炼炉添加。
[0035] 进一步,上述钢板坯再加热温度为≥1220℃,优选为1230‑1260℃。
[0036] 进一步,上述钢板坯经两阶段轧制后获得2.0~5.0mm厚的钢板,第一阶段轧制温度≥1080℃,优选为1100~1190℃,累积压缩比≥5,优选为5~7;控制第二阶段轧制开轧温度为≤1050℃,优选为1000~1050℃,终轧温度为800~880℃,优选为830~870℃,累积压缩比≥8,优选为≥10。
[0037] 进一步,上述钢板层流冷却采用分段冷却,即第一段水冷、空冷、第二段水冷。
[0038] 进一步,第一段水冷速率≥25℃/s,优选为≥30℃/s,空冷温度660℃~730℃,优选为670~720℃,空冷时间7~12s,优选为8~10s;第二段水冷速率≥25℃/s,优选为≥30℃/s,卷取温度200~550℃,优选为250~500℃。
[0039] 下面对本发明所述含Zr双相钢生产工艺限制原因进行说明。
[0040] 由于Ti、Zr、Ca、Mg、Re(稀土)等合金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在钢中易与氧、硫、氮等杂质元素反应,因此,上述合金元素必须在RH精炼炉中,经真空脱气处理降低钢液中杂质元素含量后,方可加入。
[0041] 为促进钢中Si、Mn、Cr、Nb、Ti、Zr等微合金元素充分固溶,提高钢的强度,采用较高的板坯加热温度,但加热温度过高时,反而会造成奥氏体晶粒粗大。因此,将板坯再加热温度控制为≥1220℃,优选为1230‑1260℃。
[0042] 热连轧一般采用两阶段轧制,第一阶段轧制为粗轧,主要目的是使奥氏体晶粒再结晶细化,材料的热变形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变形量,变形量偏低即压缩比偏低时,钢坯心部未收到充分的压下变形,无法启动动态再结晶,反而易引起奥氏体长大,从而导致晶粒粗化。因此本发明将第一阶段轧制累积压缩比限定为≥5,优选为5~7。同时,本发明所述钢的奥氏体再结晶临界温度约为950~980℃,当粗轧温度低于该温度时,发生不完全再结晶轧制,易形成混晶组织,导致材料的组织不均匀。因此,本发明将第一阶段轧制温度限定为≥1080℃,优选为1100~1190℃。
[0043] 热轧第二阶段轧制为精轧,主要目的是使奥氏体充分扁平化,为后续铁素体相变提供充分的形核点,从而细化晶粒。因此,本发明要求第二阶段轧制累积压缩比控制在较高水平,具体限定为≥8,优选为≥10。同时,为避免精轧发生不完全再结晶区轧制,要求精轧开轧温度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为避免精轧末道次温度偏低进入两相区轧制,导致形成铁素体混晶组织,要求精轧终轧温度不能偏低,因此本发明将第二阶段轧制开轧温度控制为≤1050℃,优选为1000~1050℃,终轧温度为800~880℃,优选为830~870℃。
[0044] 层流冷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相变路径来调控最终组织类型、比例等。为获得两相组织,本发明采用分段式冷却,在轧后的第一段水冷和随后的空冷发生奥氏体→铁素体转变,之后在第二段水冷发生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本发明中,第一段水冷速率要求控制在较高水平,限定为≥25℃/s,优选为≥30℃/s,这是为了促进铁素体和原始奥氏体晶粒细化;空冷温度设定为660~730℃,优选为670~720℃,是由于空冷温度偏高时,易促进铁素体比例增加,导致材料强度降低,空冷温度偏低时,易进入珠光体转变相区,导致珠光体异常组织形成;空冷时间限定为7~12s,优选为8~10s,也是由于空冷时间变化会引起铁素体比例的变化,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第二段水冷速率要求控制在≥25℃/s,优选为≥30℃/s的较高水平,是由于冷却速率不足、过冷度偏低,会导致进入珠光体转变区,形成珠光体异常组织;卷取温度设定为200~550℃,优选为250~500℃,这是为了保证钢板经第二段水冷后进入贝氏体/马氏体转变区,形成一定比例的贝氏体/马氏体组织。
[0045] 下面通过实际的例子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
[0046] 实施例
[0047] 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的成分,表2为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的生产工艺参数。
[0048] 表1化学成分/wt,%
[0049]
[0050] 表2工艺参数
[0051]
[0052] 表3为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钢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本发明实施例A~F所述的双相钢,经热连轧两阶段轧制、层流冷却、卷取,并按照表2所示控轧控冷工艺生产获得的成品钢板,力学性能满足以下要求:屈服强度500MPa~700MPa,抗拉强度700MPa~900MPa,屈强比0.60~0.80,均匀延伸率Agt≥10%,断后延伸率A50≥20%,扩孔率≥40%,显微组织‑2为铁素体加贝氏体或铁素体加马氏体,平均晶粒尺寸≤10μm,液析TiN的数量密度≤15mm ,液析TiN的颗粒尺寸≤5μm。附图1、附图2为实施例A、实施例D的显微组织形貌图,其中实施例A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加马氏体,实施例D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加贝氏体。
[0053] 对比例G所述钢化学成分满足本发明的要求,但层流冷却第一段水冷冷速偏低,为11℃/s,小于本发明所述的要求值≥25℃/s,同时空冷温度偏高,为743℃,大于本发明所述的要求值660~730℃,因此导致铁素体比例偏高、组织粗大(晶粒尺寸11.5),为85%,高于本发明所述的要求值60~80%,进而导致成品钢的均匀延伸率Agt偏低,为9.1%。
[0054] 对比例H所述钢化学成分满足本发明的要求,但层流冷却空冷温度偏低,为645℃,低于本发明所述的要求值660~730℃,该温度已进入珠光体转变区间,导致成品钢中出现珠光体异常组织,比例为20%,进而导致成品钢的均匀延伸率Agt偏低,为9.1%,屈强比偏高,为0.84。
[0055] 对比例I所述钢化学成分中未添加Si、Cr、B等淬透性元素,淬透性不足,淬透性参数ΔDH偏低,为9.7,小于本发明所述的要求值≥10,且层流冷却空冷时间偏长,为15s,大于本发明所述的要求值7~12s,因此,对比例I钢经层流冷却第二阶段水冷后未发生马氏体转变,而形成了10%的珠光体,同时空冷时间偏长也导致钢的晶粒尺寸偏大,为12.3μm。
[0056] 对比例J所述钢化学成分中在添加较多Ti的同时未添加Zr,导致钢中液析TiN数量‑2密度偏高,为16.7mm ,TiN尺寸偏大,为6.3μm。同时,层流冷却第二段冷却速率偏低,卷取温度偏高,为573℃,已进入珠光体转变相区,因此,成品钢显微组织为88%铁素体加12%珠光体,未形成双相钢组织,为常规的低合金高强钢。
[0057] 对比例K所述钢化学成分中Ti含量偏低,导致成品钢铁素体中第二相析出不足,进而导致抗拉强度偏低,为676MPa。
[0058] 对比例L所述钢化学成分中O、N等杂质元素含量偏高,且未进行Ca、Mg或Re处理,导‑2致成品钢中夹杂物数量增多,液析TiN数量密度偏高,为18.3mm ,TiN尺寸偏大,为8.1μm。
[0059] 表3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
[0060]
[0061]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