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夫西地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号 CN202310604286.3 申请日 2023-05-26 公开(公告)号 CN116693590A 公开(公告)日 2023-09-05
申请人 南京工业大学; 发明人 王晓剑; 李月阳; 李迅; 徐乐;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夫西地酸衍 生物 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具有二硫键的连接子在夫西地酸3‑OH位点进行衍生化,一方面引入不同末端官能团,调整夫西地酸分子的性质,例如 氨 基或羧基的引入可改变分子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 水 溶性,聚乙二醇结构可改变分子的体循环特性等,同时炔 烃 、氨基、羧基等活性官能团提供了进一步修饰的位点,从而模 块 化的构建更多功能的夫西地酸衍生物。连接子中的二硫键可以有效保持夫西地酸的抗菌活性,在多肽佐剂存在下,实现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有效杀伤。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且产物分离提纯容易。
权利要求

1.一种夫西地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该夫西地酸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式(I)所
示:
式(I)中,R1为‑(CH2)m‑COO‑,m=3~4;R2选自‑(CH2)n‑,n=1~4或‑(CH2CH2O)x‑,x=1~
6,R3选自炔基、基、氮杂二苯基环辛炔酰氨基、叠氮基、羧基中的任意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夫西地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式(I)中,
R1为‑(CH2)3‑COO‑,R2为‑CH2‑,R3为炔基;
R1为‑(CH2)3‑COO‑,R2为‑CH2CH2‑,R3为炔基;
R1为‑(CH2)3‑COO‑,R2为‑CH2CH2‑,R3为氮杂苯基环辛炔酰氨基;
R1为‑(CH2)3‑COO‑,R2为‑(CH2CH2O)4‑,R3为炔基;
R1为‑(CH2)3‑COO‑,R2为‑(CH2CH2O)4‑,R3为叠氮基;
R1为‑(CH2)4‑COO‑,R2为‑CH2‑,R3为炔基;
R1为‑(CH2)4‑COO‑,R2为‑CH2CH2‑,R3为炔基;
R1为‑(CH2)4‑COO‑,R2为‑CH2CH2‑,R3为氮杂苯基环辛炔酰氨基;
R1为‑(CH2)4‑COO‑,R2为‑(CH2CH2O)4‑,R3为炔基;
R1为‑(CH2)4‑COO‑,R2为‑(CH2CH2O)4‑,R3为叠氮基。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夫西地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将炔基化合物溶于超干四氢呋喃THF中,在氮气氛围、浴条件下,加入1,搅拌反
应0.5~1.5h,加入三苯甲硫醇,搅拌反应0.5~1.5h;缓慢升至室温、搅拌过夜,反应结束后经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提纯,得到化合物1;其中,所述炔基化合物的结构式为:R3‑R2‑X,X为Cl、Br、I中的任意一种;R2基团选自‑(CH2)n‑或‑(CH2CH2O)x‑中的任意一种,其中,n=1~
4、x=1~6;R3基团选炔基、氮杂二苯并环辛炔酰胺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碱1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三乙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任
意一种;
(2)将化合物1溶于按体积比为1:1混合的超干二氯甲烷DCM和强酸溶液中,冰浴搅拌
反应,加入三乙基烷,逐渐升至室温反应4h,洗涤、干燥、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2;
(3)将化合物2溶于超干二氯甲烷中,加入碱2,室温下搅拌反应20~40min,缓慢加入2,
2'‑二硫二吡啶,搅拌11~13h,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收集的滤液经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提纯,得到化合物3;其中,所述碱2选自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三乙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任意一种;
(4)将化合物3溶于甲醇中,加入酸1,在氮气氛围、冰水浴条件下,逐滴加入溶于甲醇中
的4‑巯基丁酸或5‑巯基戊酸溶液,升至室温过夜反应,得到化合物4;其中,所述酸1选自冰乙酸、甲酸、碳酸中的任意一种;
(5)将化合物4溶于超干二氯甲烷中至完全溶解后,在氮气氛围、冰水浴下搅拌,加入碱
3,4‑二甲氨基吡啶、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冰水浴条件下继续搅拌反应25~35min,加入夫西地酸,逐渐恢复至室温,继续搅拌反应过夜,经减压浓缩、提纯,得到夫西地酸衍生物;其中,所述碱3选自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三乙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任意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炔基化合物选自溴丙
炔、4‑氯‑1‑丁炔、5‑氯‑1‑戊炔、6‑氯‑1‑已炔、4‑溴‑1‑丁炔、5‑溴‑1‑戊炔、6‑溴‑1‑已炔、4‑碘‑1‑丁炔、5‑碘‑1‑戊炔、6‑碘‑1‑已炔、丙炔‑聚乙二醇溴溴代氮杂二苯并环辛炔中的任意一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炔基化合物、碱1、三苯甲
硫醇的摩尔比为1:1~1.5:1~1.5;
在步骤(3)中,所述化合物2、碱2、2,2'‑二硫二吡啶的摩尔比为1:1~3:0.5~1;
在步骤(4)中,所述化合物3、酸1的摩尔比为1:10;
在步骤(5)中,所述化合物4、碱3、夫西地酸的摩尔比为1:1~1.5:0.5~1。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强酸溶液为pH为1的三氟
乙酸溶液;在步骤(4)中,甲醇为HPLC级别甲醇。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4‑巯基丁酸的制备过
程为:将4‑溴丁酸和硫脲溶于乙醇溶液中,回流反应4h,向反应瓶中加入溶于乙醇中的氢化钠溶液,继续回流反应3h,过滤沉淀,加水溶解沉淀,调PH为酸性,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干燥后得到4‑巯基丁酸;
所述5‑巯基戊酸的制备过程为:将5‑溴戊酸和硫脲溶于乙醇溶液中,回流反应4h,向反
应瓶中加入溶于乙醇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回流反应3h,过滤沉淀,加水溶解沉淀,调PH
为酸性,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干燥后得到5‑巯基戊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的萃取剂为分析纯二氯甲烷
DCM,所述提纯为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提纯,所述干燥为无水Na2SO4干燥。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夫西地酸衍生物在制备抑菌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夫西地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夫西地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夫西地酸(FA)是一种从真菌中分离得到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结,1960年首次从Fusidium coccineum中分离出来。FA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可与EF‑G‑GDP结合而阻断的
肽合成。自1962年以来,FA已被临床用于全身性和局部葡萄球菌感染,包括耐甲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虽然FA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显著,由于
革兰氏阴性菌外层膜的阻碍,FA无法被革兰氏阴性菌摄取,因而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
[0003] FA及其衍生物已被证明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寄生虫、抗结核、抗癌、肿瘤多药耐药性(MDR)逆转、抗炎、抗真菌药和体内和体外的抗病毒活性等。然而,近20年来FA衍生物的半合成、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SAR)研究仍处于开发阶段。尽管近年来对FA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但由于迄今为止对其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数量有限,因此对
其进行有效的衍生化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挑战。FA在口服吸收后半衰期较短,因此,必须频繁
给药以保持足够的血药浓度,这导致药物浓度的波动较大,增加了不良临床结果的险,这
限制了FA在临床使用中的应用。考虑到已知三萜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FA的其他新药理作
用仍有待发现。鉴于上述挑战,以下方面将对未来FA的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
价值:
[0004] (1)通过采用适当的制剂或化学方法延长FA的半衰期。例如,FA以脂质体包裹或封闭21‑COOH代谢位点的结构修饰形式给药。
[0005] (2)从药理学和机理学的度来看,进一步研究FA的潜在药理活性,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对作用机制的更多研究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FA的工作原理。此外,高灵敏度的体
外研究并不总是在体内产生相同的结果,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体内研究以验证其有效性。
[0006] (3)通过在已确认的修饰位点或FA的其他潜在可用位点进行结构修饰来合成新的衍生物,以探索具有更高活性和更好药物性质的新药物。
[0007] (4)FA作为一种临床应用药物,具有被重新定位为抗结核或抗疟药物的可能,这需要在这些领域进行更多的研究。FA的抗肿瘤、肿瘤MDR逆转、抗炎、抗真菌活性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生物活性,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FA类似的活性的夫西地酸衍生物,该夫西地酸衍生物分子本身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但在多肽佐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杀伤细菌;
[0009]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夫西地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001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夫西地酸衍生物在制备抑菌药物中的应用,该夫西地酸衍生物可与多肽SLAP‑S25共价交联以制备得到抑菌复合分子药物。
[0011]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夫西地酸衍生物,该夫西地酸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式(I)所示:
[0012]
[0013] 式(I)中,R1为‑(CH2)m‑COO‑,m=3~4;R2选自‑(CH2)n‑,n=1~4或‑(CH2CH2O)x‑,x=1~6,R3选自炔基、基、氮杂二苯基环辛炔酰氨基、叠氮基、羧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4]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式(I)中,
[0015] R1为‑(CH2)3‑COO‑,R2为‑CH2‑,R3为炔基;
[0016] R1为‑(CH2)3‑COO‑,R2为‑CH2CH2‑,R3为炔基;
[0017] R1为‑(CH2)3‑COO‑,R2为‑CH2CH2‑,R3为氮杂苯基环辛炔酰氨基;
[0018] R1为‑(CH2)3‑COO‑,R2为‑(CH2CH2O)4‑,R3为炔基;
[0019] R1为‑(CH2)3‑COO‑,R2为‑(CH2CH2O)4‑,R3为叠氮基;
[0020] R1为‑(CH2)4‑COO‑,R2为‑CH2‑,R3为炔基;
[0021] R1为‑(CH2)4‑COO‑,R2为‑CH2CH2‑,R3为炔基;
[0022] R1为‑(CH2)4‑COO‑,R2为‑CH2CH2‑,R3为氮杂苯基环辛炔酰氨基;
[0023] R1为‑(CH2)4‑COO‑,R2为‑(CH2CH2O)4‑,R3为炔基;
[0024] R1为‑(CH2)4‑COO‑,R2为‑(CH2CH2O)4‑,R3为叠氮基
[0025]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上述夫西地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 (1)将炔基化合物溶于超干四氢呋喃THF中,在氮气氛围、浴条件下,加入1,搅拌反应0.5~1.5h,加入三苯甲硫醇,搅拌反应0.5~1.5h;缓慢升至室温、搅拌过夜,反应结束后经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提纯,得到化合物1;其中,所述炔基化合物的结构式为:R3‑R2‑X,X为Cl、Br、I中的任意一种;R2基团选自‑(CH2)n‑或‑(CH2CH2O)x‑中的任意一种,其中,n=1~4、x=1~6;R3基团选炔基、氮杂二苯并环辛炔酰胺基中的任意一种;
[0027] 所述碱1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三乙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任意一种;
[0028] (2)将化合物1溶于按体积比为1:1混合的超干二氯甲烷DCM和强酸溶液中,冰浴搅拌反应,加入三乙基烷,逐渐升至室温反应4h,洗涤、干燥、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2;
[0029] (3)将化合物2溶于超干二氯甲烷中,加入碱2,室温下搅拌反应20~40min,缓慢加入2,2'‑二硫二吡啶,搅拌11~13h,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收集的滤液经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提纯,得到化合物3;其中,所述碱2选自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三乙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任意一种;
[0030] (4)将化合物3溶于甲醇中,加入酸1,在氮气氛围、冰水浴条件下,逐滴加入溶于甲醇中的4‑巯基丁酸或5‑巯基戊酸溶液,升至室温过夜反应,得到化合物4;其中,所述酸1选自冰乙酸、甲酸、碳酸中的任意一种;
[0031] (5)将化合物4溶于超干二氯甲烷中至完全溶解后,在氮气氛围、冰水浴下搅拌,加入碱3,4‑二甲氨基吡啶、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冰水浴条件下继续搅拌反应25~35min,加入夫西地酸,逐渐恢复至室温,继续搅拌反应过夜,经减压浓缩、提纯,得到夫西地酸衍生物;其中,所述碱3选自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三乙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任意一种。
[0032]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炔基化合物选自溴丙炔、4‑氯‑1‑丁炔、5‑氯‑1‑戊炔、6‑氯‑1‑已炔、4‑溴‑1‑丁炔、5‑溴‑1‑戊炔、6‑溴‑1‑已炔、4‑碘‑1‑丁炔、5‑碘‑1‑戊炔、6‑碘‑
1‑已炔、丙炔‑聚乙二醇溴溴代氮杂二苯并环辛炔中的任意一种。
[0033]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炔基化合物、碱1、三苯甲硫醇的摩尔比为1:1~1.5:1~1.5;
[0034] 在步骤(3)中,所述化合物2、碱2、2,2'‑二硫二吡啶的摩尔比为1:1~3:0.5~1;
[0035] 在步骤(4)中,所述化合物3、酸1的摩尔比为1:10;
[0036] 在步骤(5)中,所述化合物4、碱3、夫西地酸的摩尔比为1:1~1.5:0.5~1。
[0037]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强酸溶液为pH为1的三氟乙酸溶液;在步骤(4)中,甲醇为HPLC级别甲醇。
[0038] 优选地,在步骤(4)中,所述4‑巯基丁酸的制备过程为:将4‑溴丁酸和硫脲溶于乙醇溶液中,回流反应4h,向反应瓶中加入溶于乙醇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回流反应3h,过
滤沉淀,加水溶解沉淀,调PH为酸性,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干燥后得到4‑巯基丁酸;
[0039] 所述5‑巯基戊酸的制备过程为:将5‑溴戊酸和硫脲溶于乙醇溶液中,回流反应4h,向反应瓶中加入溶于乙醇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回流反应3h,过滤沉淀,加水溶解沉淀,调PH为酸性,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干燥后得到5‑巯基戊酸。
[0040] 优选地,所述萃取的萃取剂为分析纯二氯甲烷DCM,所述提纯为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提纯,所述干燥为无水Na2SO4干燥。
[0041]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上述夫西地酸衍生物在制备抑菌药物中的应用。
[0042]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夫西地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具有二硫键的连接子在夫西地酸3‑OH位点进行衍生化,一方面引入不同末端官能
团,调整夫西地酸分子的性质,例如氨基或羧基的引入可改变分子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水
溶性,聚乙二醇结构可改变分子的体循环特性等,同时炔、氨基、羧基等活性官能团提供
了进一步修饰的位点,从而模化的构建更多功能的夫西地酸衍生物。连接子中的二硫键
可以有效保持夫西地酸的抗菌活性,在多肽佐剂存在下,实现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有效杀
伤。
[0043]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4] (1)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分离提纯容易;
[0045] (2)本发明所述的夫西地酸衍生物具有二硫键、末端含有炔烃等优点;
[0046] (3)本发明所述的利用细菌内的还原性物质,预期夫西地酸衍生物中二硫键可被打开,从而释放出活性的FA,实现抑菌作用;
[0047] (4)本发明所述的夫西地酸衍生物在多肽SLAP‑S25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杀伤细菌。
附图说明
[004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夫西地酸衍生物C1的合成路线图;
[0049] 图2本发明实施例1中夫西地酸衍生物C1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005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夫西地酸衍生物C1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005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夫西地酸衍生物C2的合成路线图;
[0052]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夫西地酸衍生物C2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0053]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夫西地酸衍生物C3的合成路线图;
[0054]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夫西地酸衍生物C3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56] 实施例1
[0057] 夫西地酸衍生物分子C1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8] (1)化合物1的合成
[0059] 将三苯甲硫醇(0.83g,3mmol)溶于10mL超干四氢呋喃(THF)中,冰水浴下搅拌,加入三乙胺(Et3N,0.84mL,6mmol),冰水浴条件下继续搅拌30min;加入3‑溴丙炔(0.174mL,
2mmol)后升至室温过夜反应。
[0060] 经TLC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混合液用100mL二氯甲烷稀释并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每次20mL,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有机相。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粗产物,得到化合物1(0.4662g,产率为74.14%)。
[0061] (2)化合物2的合成
[0062] 将化合物1(0.9856g,3mmol)溶于超干二氯甲烷(7mL)和三氟乙酸(TFA,5mL)混合溶液中,在冰浴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三乙基硅烷(Et3SiH,0.96mL,6mmol)逐渐升至室温反应4h。反应结束后,用200mL二氯甲烷稀释,用2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2。
[0063] (3)化合物3的合成
[0064] 将化合物2(0.1296g,1.8mmol)溶于超干二氯甲烷(10mL)中,冰浴水条件下继续搅拌反应,加入三乙胺(Et3N,1.295mL,9mmol);将溶于超干DCM(10mL)中的2,2'‑二硫二吡啶(0.6609g,3mmol)溶液加入反应体系中,过夜反应。通过硅胶柱色谱法(10:1,PE/EA)分离纯化粗产物,得到化合物3(0.1485g,产率为45.6%)。
[0065] (4)化合物4的合成
[0066] 将4‑溴丁酸和硫脲溶于乙醇溶液中,回流反应4h,向反应瓶中加入溶于乙醇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回流反应3h,过滤沉淀,加水溶解沉淀,调PH为酸性,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干燥后得到4‑巯基丁酸。
[0067] 将化合物3(0.195g,1mmol)溶于HPLC级别甲醇(5mL)中,冰水浴搅拌,加入冰乙酸(AcOH,0.59mL,10mmol),在氮气氛围、冰水浴搅拌条件下,逐滴加入溶于HPLC级别甲醇
(2mL)中的4‑巯基丁酸(0.103mL,1mmol)溶液,升至室温反应过夜。
[0068] 经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减压浓缩除溶剂HPLC级别甲醇,然后用100mL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液并用3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粗产物通
过硅胶柱色谱法(10:1,PE/EA)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4(0.1562g,产率为76.5%)。
[0069] (5)化合物C1的合成
[0070] 将化合物4(0.140g,1.37mmol)溶于超干二氯甲烷中,完全溶解后,在氮气氛围、冰水浴搅拌条件下,滴加三乙胺(Et3N,0.192mL,2.74mmol)、4‑二甲氨基吡啶(DMAP,0.017g,
0.137mmol)、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0.2712g,2.74mmol),冰水浴条件下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加入夫西地酸(0.4470g,0.91mmol),逐渐恢复至室温,继续搅拌反应过夜。
[0071] 经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100mL DCM稀释并用2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之后减压浓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干燥后得到夫西
地酸衍生化化合物C1(0.063g,产率为9.66%)。
[0072] 得到化合物C1,对该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如图2、3所示,该化学物C1的化学结构式为:
[0073]
[0074] 实施例2
[0075] 夫西地酸衍生物C2的合成路线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76] (1)化合物TEG‑炔的合成
[0077] 将三缩四乙二醇(17.3mL,100mmol,2eq)溶于超干THF(50mL)中,冰浴,加入氢化钠(2.6g,65mmol,0.65eq,60%分散在矿物油中),冰浴下反应1h后,将3‑溴丙炔(7.4mL,
50mmol,1eq,80%甲苯溶液)加入到反应液中。
[0078] 恢复至室温搅拌过夜,经TLC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加水(40mL)淬灭反应,二氯甲烷(10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粗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1:5,PE/EA)分离纯
化,干燥后得到TEG‑炔(8.1503g,产率为70.18%)。
[0079] (2)化合物溴代TEG‑炔的合成
[0080] 将化合物TEG‑炔(11.6605g,50.2mmol)溶于100mL超干DCM中并冷却至0℃。少量多次加入三苯基膦(19.67g,75mmol,1.5eq)搅拌15min,再少量多次加入四溴化碳(24.87g,
75mmol,1.5eq),反应液恢复至室温搅拌过夜。
[0081] 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减压浓缩除去溶剂DCM,粗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1:2,PE/EA)分离纯化,干燥后得到溴代TEG‑炔(8.8901g,产率为60%)。
[0082] (3)化合物1的合成
[0083] 将氢化钠(NaH,含量为60%,0.7920g,19.8mmol)在冰浴下溶于超干N,N‑二甲基甲酰胺(20mL)中,加入三苯甲硫醇(Ph3CSH,4.5606g,16.5mmol),冰浴条件下搅拌反应30min;将溴代TEG‑炔(3.2432g,11mmol)加入反应体系中,转至室温反应过夜。经硅胶板检测反应
结束后,将反应液用200mL二氯甲烷稀释,5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干燥后减压浓缩。粗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2:1,PE/EA)分离纯化,干燥后得到化合物1(4.8087g,产率为89.17%)。
[0084] (4)化合物2的合成
[0085] 将化合物1(0.9804g,2mmol)溶于三氟乙酸(TFA,5mL)和二氯甲烷(7mL)混合液中,冰浴,加入三乙基硅烷(Et3SiH,0.320mL,2mmol),室温过夜反应。经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
后,将反应液用100mL DCM稀释并用2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干燥有机相并减压浓缩。粗产
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2:1,PE/EA)分离纯化,干燥后得到化合物2(0.3851g,产率为
61.24%)。
[0086] (5)化合物3的合成
[0087] 将化合物2(0.3038g,1.2235mmol)溶于超干DCM(10mL)中,加入三乙胺(Et3N,0.51mL,3.671mmol),冰水浴下磁搅拌;将溶于DCM(10mL)的2,2'‑二硫二吡啶(0.4043g,
1.835mmol)溶液逐滴加入反应体系,逐渐升至室温反应过夜。
[0088] 经TLC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100mL二氯甲烷稀释,2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干燥后减压浓缩。粗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1:1,PE/EA)分离纯化,干燥后得到化合物3
(0.3719g,产率为84.91%)。
[0089] (6)化合物4的合成
[0090] 将4‑溴丁酸和硫脲溶于乙醇溶液中,回流反应4h,向反应瓶中加入溶于乙醇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回流反应3h,过滤沉淀,加水溶解沉淀,调PH为酸性,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干燥后得到4‑巯基丁酸。
[0091] 将化合物3(0.1071g,0.3mmol)溶于HPLC级别甲醇(5mL)中,在氮气氛围、冰水浴搅拌条件下,加入冰乙酸(AcOH,0.177mL,3mmol);将4‑巯基丁酸(0.031mL,0.3mmol)溶于HPLC级别甲醇(2mL)中,逐滴加入反应体系中,升至室温反应过夜。
[0092] 经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50mL二氯甲烷稀释并用2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浓缩。粗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5:1,DCM/MeOH)分
离纯化,干燥后得到化合物4(0.074g,产率为61.34%)。
[0093] (7)化合物C2的合成
[0094] 将化合物4(0.109g,0.3mmol)溶于超干二氯甲烷中,至完全溶解,在氮气氛围、冰水浴搅拌条件下,滴加三乙胺(0.084ml,0.6mmol)、加入4‑二甲氨基吡啶(DMAP,0.004g,
0.03mmol)、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0.115g,0.6mmol),冰水浴条件下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加入夫西地酸(0.129g,0.6mmol),逐渐恢复至室温,继续搅拌反应过夜。
[0095] 经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二氯甲烷稀释并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之后减压浓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干燥后得到夫西地酸
衍生物C2(0.053g,产率为20.34%)。
[0096] 得到化合物C2,对该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如图5所示,该化学物C2的化学结构式为:
[0097]
[0098] 实施例3
[0099] 夫西地酸衍生物C3的合成路线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00] (1)化合物溴代氮杂二苯并环辛炔的合成
[0101] 将2‑溴乙胺氢溴酸盐(1g,4.88mmol)溶于THF(5mL)中,冰浴,加N,N‑二异丙基乙胺(DIPEA,2.4mL,13.78mmol)、氮杂二苯并环辛炔‑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1.86g,4.63mmol),室温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100mL二氯甲烷稀释并用5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干燥后减压浓缩。粗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100:1,PE/EA)分离纯化,得到溴代氮杂二苯并
环辛炔(1.62g,产率为85.4%)。
[0102] (2)化合物1的合成
[0103] 将氢化钠(NaH,含量为60%,0.1584g,3.96mmol)在冰浴下溶于超干N,N‑二甲基甲酰胺(5mL)中,加入三苯甲硫醇(Ph3CSH,0.9121g,3.3mmol),冰浴条件下搅拌反应30min;将溴代氮杂二苯并环辛炔(0.902g,2.2mmol)加入反应体系中,转至室温反应过夜。
[0104] 经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100mL二氯甲烷稀释,5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干燥后减压浓缩。粗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20:1,PE/EA)分离纯化,干燥后得到化合物
1(0.9882g,产率为74.12%)。
[0105] (3)化合物2的合成
[0106] 将化合物1(0.909g,1.5mmol)溶于三氟乙酸(TFA,5mL)和二氯甲烷(7mL)混合液中,在冰浴条件下,加入三乙基硅烷(Et3SiH,0.320mL,2mmol),室温过夜反应。
[0107] 经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100mL DCM稀释并用2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干燥有机相并减压浓缩。粗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2:1,PE/EA)分离纯化,干燥后得到
化合物2(0.4355g,产率为79.76%)。
[0108] (5)化合物3的合成
[0109] 将化合物2(0.4355g,1.196mmol)溶于超干DCM(10mL)中,加入三乙胺(Et3N,0.51mL,3.671mmol),在氮气氛围、冰水浴搅拌条件下,将溶于DCM(10mL)的2,2'‑二硫二吡啶(0.4043g,1.835mmol)溶液逐滴加入反应体系中,逐渐升至室温反应过夜。
[0110] 经TLC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100mL二氯甲烷稀释,2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干燥后减压浓缩。粗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1:1,PE/EA)分离纯化,干燥后得到化合物3
(0.409g,产率为72.3%)。
[0111] (6)化合物4的合成
[0112] 将4‑溴丁酸和硫脲溶于乙醇溶液中,回流反应4h,向反应瓶中加入溶于乙醇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回流反应3h,过滤沉淀,加水溶解沉淀,调PH为酸性,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干燥后得到4‑巯基丁酸。
[0113] 将化合物3(0.2838g,0.6mmol)溶于HPLC级别甲醇(5mL)中,在氮气氛围、冰水浴搅拌条件下,加入冰乙酸(AcOH,0.177mL,3mmol);将4‑巯基丁酸(0.062mL,0.6mmol)溶于HPLC级别甲醇(2mL)中,逐滴加入反应体系中,升至室温反应过夜。
[0114] 经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50mL二氯甲烷稀释并用20mL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浓缩。粗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5:1,DCM/MeOH)分
离纯化,干燥后得到化合物4(0.1340g,产率为46.33%)。
[0115] (6)化合物C3的合成
[0116] 将化合物4(0.2g,0.415mmol)溶于超干二氯甲烷(10mL)中,至完全溶解,冰水浴下搅拌,滴加三乙胺(0.122mL,0.8mmol)、加入4‑二甲氨基吡啶(DMAP,0.005g,0.04mmol)、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0.115g,0.6mmol),冰水浴条件下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加入夫西地酸(0.153g,0.8mmol),逐渐恢复至室温,继续搅拌反应过夜。
[0117] 经硅胶板检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二氯甲烷稀释并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之后减压浓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干燥后得到夫西地酸
衍生物C3(0.064g,产率为15.93%),如图C3所示的化合物。
[0118] 得到化合物C3,对该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如图7所示,该化学物C3的化学结构式为:
[0119]
[0120] 实施例4~10
[0121] 本发明实施例4~10与上述实施例1基本相同,差别之处在于反应原料的不同,具体如下表1所示:
[0122] 表1实施例4~10与实施例1的差别比较
[0123]
[0124] 表1中,上述5‑巯基戊酸的制备过程为:将5‑溴戊酸和硫脲溶于乙醇溶液中,回流反应4h,向反应瓶中加入溶于乙醇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回流反应3h,过滤沉淀,加水溶
解沉淀,调PH为酸性,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干燥后得到5‑巯基戊酸。
[0125] 应用实施例在大肠杆菌中夫西地酸衍生物体外抑菌测试
[0126] 取已在恒温箱(37℃)培养18~24小时的大肠杆菌,取0.5浊度标准菌悬浮液至0.5浊度标准液,上述细菌悬浮液用LB肉汤稀释至1:100备用。在96孔板的第一列加入LB肉汤,
其余孔板加入LB肉汤100μL,用排枪吸取第一列孔板中的溶液100μL到第2列,混匀后吸取
100μL至第3列,依此类推稀释至第9列,并从第9列孔板中吸取100μL弃去,第10列为不含抗生素的生长对照。在96孔板的每个孔板中加入100μL稀释后的菌液(第1列孔至第9列孔抗生
素终浓度分别为256、128、64、32、16、8、4、2、1μg/mL)。将接种好的96孔板置于37℃恒温箱中孵育16~20小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状况,得到最低抑菌浓度(MIC)。
[0127] 用上述类似的方法研究夫西地酸衍生化化合物及夫西地酸衍生化化合物与多肽SLAP‑S25联合使用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在96孔板的所有孔板中加入LB肉汤(100μL,
含浓度为8μg/mL的SLAP‑S25),在第一列孔板中又加入512μg/mL的抗生素(100μL,512μg/mL)充分混匀,从第一列孔板开始采用倍比稀释至第9列,在第9列孔板中吸取100μL弃去,第
10列孔板中为不含抗生素的生长对照。在每个孔板中加入稀释好的上述细菌悬液100μL(第
1列孔板至第9列孔板中抗生素的浓度分别为256、128、64、32、16、8、4、2、1μg/mL,SLAP‑S25浓度为4μg/mL)。将接种好的96孔板置于37℃恒温箱中孵育16~20小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
状况,得到SLAP‑S25与抗生素联用时药物对待测耐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如下表
1所示:
[0128] 表2不同用药后的大肠杆菌(+)生长状况
[0129]
[0130]
[0131] 表2为夫西地酸衍生物及夫西地酸衍生物与多肽SLAP‑S25合用时大肠杆菌(+)生长状况,利用大肠杆菌为模型测试了该FA衍生物的抗革兰氏阴性菌能力。表2结果显示,该
FA衍生物在多肽佐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杀伤细菌。同时,所制备FA衍生物携带的不同
生物正交官能团,可以用于与多肽共价交联,制备抑菌复合分子,提高递送效率及药物协同
作用能力,以获得更好的抗菌分子。
[01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