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甾族化合物 / 含有1个或多个不属于杂环的硫原子的正系甾族化合物 / 6-芳/烷硫基-2H-吡喃-3-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6-芳/烷硫基-2H-吡喃-3-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申请号 CN202211007274.4 申请日 2022-08-22 公开(公告)号 CN115368332B 公开(公告)日 2024-03-12
申请人 三峡大学; 发明人 姚辉; 黄年玉; 王能中; 王艳艳; 向少华; 向一闽; 章靖宇; 马丽娟;
摘要 一类6‑芳/烷硫基‑2H‑吡喃‑3‑ 酮 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将叔丁基 碳 酸酯取代的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吡喃酮受体和催化剂加入到 有机 溶剂 中,室温搅拌,TLC检测反应 进程 ,当叔丁基碳酸酯取代的二氢吡喃酮化合物原料完全消失后,终止反应,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然后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柱层析得到6‑芳/烷硫基‑2H‑吡喃酮类化合物。所产生的6‑芳/烷硫基‑2H‑吡喃‑3‑酮类化合物,进一步通过还原和双羟基化便可得到硫糖苷的产物,且此方法相较于前人已报道的硫糖苷构建方法而言,可以预料之外地同时进行天然糖以及非天然糖高效构建,对6‑芳/烷硫基‑2H‑吡喃‑3‑酮进行简单官能团化应用即可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类2H‑吡喃‑3‑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叔丁基酸酯取代的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吡喃酮受体、催化剂和配体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室温搅拌,TLC检测反应进程,当叔丁基碳酸酯取代的二氢吡喃酮化合物原料完全消失后,终止反应,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然后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柱层析得到2H‑吡喃‑3‑酮类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其中,叔丁基碳酸酯取代的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为:

吡喃酮受体选自:

2H‑吡喃‑3‑酮类化合物选自:
、 ;
所述的催化剂选自Pd2(dba)3、Pd(OAc)2、Pd(MeCN)2Cl2、Pd(PPh3)4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配体选自Xantphos、t‑BuXphos、DPEPhos、JohnPhos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DCM、THF、甲苯或 MeCN 中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H‑吡喃‑3‑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配体、叔丁基碳酸酯取代的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吡喃酮受体的摩尔比为0.002‑0.005:
0.005‑0.01:1:1‑1.5。

说明书全文

6‑芳/烷硫基‑2H‑吡喃‑3‑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提供一类6‑芳/烷硫基‑2H‑吡喃‑3‑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构建硫糖苷中的应用,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Achmatowicz重排反应是一类能将官能团化的呋喃醇转化为相应的2,6‑二氢‑吡喃酮、二氢吡啶酮等重要的化工中间体的环扩张反应。近些年来,Achmatowicz反应在药物合成以及天然产物合成中受到广泛的关注。该反应生成的化工中间体2,6‑二氢‑吡喃酮可作为重要的分子骨架,为之后的Kishi还原反应,基于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的糖基化反应,[5+2]环加成反应以及双酮化反应奠定重要的合成基础,也被广泛用于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中,为天然产物的合成以及活性探究提供新的思路。
[0003] 基于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的糖基化反应更好地说明了Achmatowicz重排反应是从头合成己糖最方便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大家的研究方向仅限于以此方法合成二氢吡喃酮的原料,将其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和结构修饰,糖苷,糖苷以及氮糖苷类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硫糖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少。
[0004] 近年来已开发多种硫糖苷类药物例如金诺芬、林可霉素等,除此之外报道的各种硫糖苷化合物以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生物活性,有地证明了这类化合物是潜在的具有医疗效果的目标化合物。但是这类化合物在合成过程中大都采用Lewis酸催化,存在反应条件苛刻,底物范围受限的缺点;还有采用过渡金属催化,存在立体选择性较差的问题。一般硫苷的合成需要采用立体选择性固定的手性原料,合成底物范围较窄,严重受限。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类6‑芳/烷硫基‑2H‑吡喃‑3‑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构建硫糖苷中的应用,本发明使用容易离去的叔丁基碳酸酯取代的Achmatowicz重排反应的产物二氢吡喃酮基碳酸酯作为供体,含有巯基的化合物为受体,在温和的条件下,通过钯催化合成6‑芳/烷硫基吡喃酮类化合物(所述反应通式如下)。该方法中催化剂,配体以及溶剂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条件,对反应的速率及立体选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此反应是催化剂与配体发生配位,然后与吡喃酮的烯键形成Pdπ‑烯丙基中间体,然后与受体反应,脱去叔丁醇和CO2形成产物。因此该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而言,底物范围广、高效,条件温和且具有优良的区域选择性和高立体选择性。而且目标产物进行还原、双羟基化得到1‑硫代的糖产物,为之后硫糖苷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0006] 包括如下步骤:将叔丁基碳酸酯取代的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吡喃酮受体和催化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室温搅拌,TLC检测反应进程,当叔丁基碳酸酯取代的二氢吡喃酮化合物原料完全消失后,终止反应,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然后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柱层析得到6‑芳/烷硫基‑2H‑吡喃酮类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0007] 所述的R基团包括‑H、烷基或取代烷基;所述的烷基包括C1‑C6的支链烷基或C1‑C6的直链烷基;所述的取代烷基包括C1‑C6的支链烷基或C1‑C6的直链烷基上被‑OPG取代得到的任意一种取代烷基;
[0008] R1为硫酚、硫醇、含巯基的多肽、硫糖、或含巯基的天然产物类似物中的任意一种。
[0009] 含巯基的多肽包括半胱酸、谷胱甘肽、半胱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
[0010] 硫糖包括含巯基的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的单糖;
[0011] 含巯基的天然产物类似物包括雌酮,薄荷醇、丹皮酚、姜酮以及根皮素的巯基类似物。
[0012] 所述的催化剂、配体、二氢吡喃酮类化合物、受体的摩尔比为0.002‑0.005:0.005‑0.01:1:1‑1.5。
[0013] 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DCM、THF、Toluene、MeCN等中的任意一种。
[0014] 综述实验结果得到了本发明最佳实验条件为Pd(PPh3)4作为催化剂、Xantphos作为膦配体、DCM作为溶剂,室温下搅拌反应。
[0015] 叔丁基碳酸酯取代的Achmatowicz重排反应的产物二氢吡喃酮基碳酸酯作为供体,含有巯基的化合物为受体,在温和的条件下,通过钯催化合成6‑芳/烷硫基吡喃酮类化合物(所述反应通式如下),该方法具有优良的区域选择性和高立体选择性。
[0016] 该方法中催化剂,配体以及溶剂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条件,对反应的速率及立体选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此反应是催化剂与配体发生配位,然后与吡喃酮的烯键形成Pd‑π‑烯丙基中间体,然后与受体反应,脱去叔丁醇和CO2形成产物。因此该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而言,底物范围广、高效,条件温和且具有优良的区域选择性和高立体选择性。除此之外,目标产物进行还原、双羟基化即可快速得到结构多样,立体选择性高的目标硫糖苷产物。
[0017]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将所述制备得到的6‑芳/烷硫基‑2H‑吡喃‑3‑酮类化合物在构建硫糖苷中的应用。
[0018] 所述的在构建硫糖苷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0019] (1)以6‑芳/烷硫基‑2H‑吡喃‑3‑酮类化合物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加入NaBH4,CeCl3的甲醇溶液,TLC检测反应进程,当原料完全消失后,终止反应,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然后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柱层析获得中间体6‑芳/烷硫基‑2H‑吡喃‑3‑醇类化合物;
[0020] (2)以中间体6‑芳/烷硫基‑2H‑吡喃‑3‑醇类化合物为原料,加入二氯甲烷溶解,加入过量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50%,w/w)溶液(指N‑甲基吗啉‑N‑氧化物以一定比例(50%,w/w)溶于即成无色透明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水溶液),催化剂OsO4,TLC检测反应进程,当原料完全消失后,终止反应,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然后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柱层析获得硫糖苷。
[0021] 所述的步骤(1)中,6‑芳/烷硫基‑2H‑吡喃‑3‑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浓度为0.1‑0.5mmol;CeCl3的甲醇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3‑0.6M;NaBH4的的摩尔浓度为0.05‑0.2mmol;反应温度为‑50~‑85℃;反应温度为‑50~‑85℃;
[0022] 步骤(2)中,中间体6‑芳/烷硫基‑2H‑吡喃‑3‑醇类化合物的摩尔浓度为0.1‑0.5mmol;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的量为0.15‑0.75mmol;OsO4催化剂的添加量为中间体6‑芳/烷硫基‑2H‑吡喃‑3‑醇类化合物的摩尔量的5‑20%;反应温度为‑10~10℃。
[0023] 本发明所产生的6‑芳/烷硫基‑2H‑吡喃‑3‑酮类化合物,之后通过还原和双羟基化便可得到硫糖苷的产物,且此方法相较于前人已报道的硫糖苷构建方法(受限于天然糖)而言,可以预料之外地同时进行天然糖以及非天然糖高效构建,对6‑芳/烷硫基‑2H‑吡喃‑3‑酮进行简单官能团化应用即可实现,在药物研发以及生物活性研究中具有更广泛应用。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2R,6R)‑6‑((4‑溴苯基)硫代)‑2‑甲基‑2H‑吡喃‑3(6H)‑酮的1H NMR。
[0025] 图2为(2R,6R)‑6‑((4‑溴苯基)硫代)‑2‑甲基‑2H‑吡喃‑3(6H)‑酮的13C NMR。
[0026] 图3为(2R,6R)‑6‑(异丁硫基)‑2‑甲基‑2H‑吡喃‑3(6H)‑酮的1H NMR。
[0027] 图4为(2R,6R)‑6‑(异丁硫基)‑2‑甲基‑2H‑吡喃‑3(6H)‑酮的13C NMR。
[0028] 图5为(2R,6R)‑6‑((4‑溴苯基)硫代)‑2‑乙基‑2H‑吡喃‑3(6H)‑酮的1H NMR。
[0029] 图6为(2R,6R)‑6‑((4‑溴苯基)硫代)‑2‑乙基‑2H‑吡喃‑3(6H)‑酮的13C NMR。
[0030] 图7为1‑(丁基磺酰基)‑α‑D‑鼠李糖的1H NMR。
[0031] 图8为1‑(丁基磺酰基)‑α‑D‑鼠李糖的13C NMR。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实施例所用到的实验试剂包括如下:
[0033] 四三苯基膦钯(麦克林)、二氯甲烷(分析纯,国药集团欧化学试剂公司)、石油醚(沸程60‑90℃,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乙酸乙酯(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无水硫酸钠(分析纯,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厂)、氘代氯仿(氘原子含量99.8%,TMS含量0.03%V/V,10*0.5mL/盒,瑞士ARMAR公司);核磁管(5mm 100/pk 2ST500‑8,美国Norell公司)。
[0034] 本实施例所用到的实验仪器包括如下:
[0035] 2XZ‑4型双极旋片式真空(上海华盛真空设备厂)、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HB‑IIIA循环水式多用途真空泵(上海豫康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ZNCL‑B 180型平板磁力搅拌器(郑州市亚荣仪器有限公司)、EYELA SB‑1100旋转蒸发仪(上海埃朗仪器有限公司)、FTX‑FA210分析天平(华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DLSB‑5/30低温循环槽(上海东玺制冷仪器设备公司)、GZX‑9240MBE数显鼓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ZF‑6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BrukerAV 400MHz核磁共振仪(瑞士Bruker公司)。
[0036] 实施例1
[0037] 以(2R,6R)‑叔丁基2‑(6‑甲基5‑氧代‑5,6‑二氢‑2H‑吡喃基)碳酸酯为例,采取不同催化剂、配体、溶剂的优化实验方案,具体如下:
[0038]
[0039]
[0040]
[0041] 注:所有试验采用0.1mmol 6‑叔丁基(2R,6R)‑(6‑甲基5‑氧代‑5,6‑二氢‑2H‑吡喃基)碳酸酯与0.11mmol对溴苯硫酚,2mol%Pd催化剂,5mol%膦配体在2mL溶剂中室温下搅拌反应;分离产率;立体选择性由核磁氢谱测得>=20:1。
[004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反应条件筛选试验表明,没有配体或者催化剂反应都不能得到目标产物(entries 1‑2),在DCM做溶剂的条件下,首先对催化剂进行筛选(entries 3‑6)。发现Pd(PPh3)4是最优催化剂。接下来,对配体进行了优化(entries 6‑9),优化结果表明,Xantphos作为膦配体时,才会生成目标产物。最后筛选了反应溶剂(entries 10‑12),发现DCM是最优溶剂。
[0043] 综述实验结果,得到了6‑芳/烷硫基吡喃酮类化合物的最优反应条件确定最优条件为(entry 6),以Pd(PPh3)4为催化剂、Xantphos作为膦配体、二氯甲烷为反应溶剂。且化合物的构型已经通过高分辨率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二维谱确证。
[0044] 在上述路线的情况下,本发明以6‑叔丁基(2R,6R)‑(6‑甲基5‑氧代‑5,6‑二氢‑2H‑吡喃基)碳酸酯为原料制备了(2R,6R)‑6‑((4‑溴苯基)硫代)‑2‑甲基‑2H‑吡喃‑3(6H)‑酮类化合物,技术路线如下:
[0045]
[0046] 在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3.0mg,0.0026mmol),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Xantphos,3.8mg,0.00657mmol)和6‑叔丁基(2R,6R)‑(6‑甲基5‑氧代‑5,6‑二氢‑2H‑吡喃基)碳酸酯(0.1315mmol)中加入2mL的二氯甲烷和受体(对溴苯硫酚)
(0.1446mmol)。室温搅拌,TLC检测反应进程,当碳酸酯原料完全消失后,终止反应,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然后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柱层析获得(2R,6R)‑6‑((4‑溴苯基)硫代)‑2‑甲基‑2H‑吡喃‑3(6H)‑酮(收率为80%)。
[0047] 实施例2
[0048] 在上述路线的情况下,本发明还以6‑叔丁基(2R,6R)‑(6‑甲基5‑氧代‑5,6‑二氢‑2H‑吡喃基)碳酸酯为原料制备了(2R,6R)‑6‑(异丁硫基)‑2‑甲基‑2H‑吡喃‑3(6H)‑酮,技术路线如下:
[0049]
[0050] 在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3.0mg,0.0026mmol),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Xantphos,3.8mg,0.00657mmol)和6‑叔丁基(2R,6R)‑(6‑甲基5‑氧代‑5,6‑二氢‑2H‑吡喃基)碳酸酯(0.1315mmol)中加入2mL的二氯甲烷和受体(异丁硫醇)(0.1446mmol)。
室温搅拌,TLC检测反应进程,当碳酸酯原料完全消失后,终止反应,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然后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柱层析获得(2R,6R)‑6‑(异丁硫基)‑2‑甲基‑2H‑吡喃‑3(6H)‑酮(收率为83%)。
[0051] 实施例3
[0052] 在上述路线的情况下,本发明以6‑叔丁基(2R,6R)‑(6‑乙基‑5‑氧代‑5,6‑二氢‑2H‑吡喃基)碳酸酯为原料制备了(2R,6R)‑6‑((4‑溴苯基)硫代)‑6‑乙基‑2H‑吡喃‑3(6H)‑酮化合物,技术路线如下:
[0053]
[0054] 在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3.0mg,0.0026mmol),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Xantphos,3.8mg,0.00657mmol)和6‑叔丁基(2R,6R)‑(6‑乙基‑5‑氧代‑5,6‑二氢‑2H‑吡喃基)碳酸酯(0.1315mmol)中加入2mL的二氯甲烷和吡喃酮受体(对溴苯硫酚)(0.1446mmol)。室温搅拌,TLC检测反应进程,当碳酸酯原料完全消失后,终止反应,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然后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柱层析获得(2R,6R)‑6‑((4‑溴苯基)硫代)‑2‑乙基‑2H‑吡喃‑3(6H)‑酮(收率为81%)。
[0055] 实施例4
[0056] 在上述路线的情况下,本发明还以(2R,6R)‑6‑(丁硫基)‑2‑甲基‑2H‑吡喃‑3(6H)‑碳酸酯为原料,合成了1‑(丁基磺酰基)‑α‑D‑鼠李糖,技术路线如下:
[0057]
[0058] 以(2R,6R)‑6‑(丁硫基)‑2‑甲基‑2H‑吡喃‑3(6H)‑酮(0.10mmol)为原料,加入2mL的二氯甲烷溶解,‑78℃下加入NaBH4(0.12mmol),0.4M CeCl3的甲醇溶液,TLC检测反应进程,当碳酸酯原料完全消失后,终止反应,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然后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柱层析获得中间体1。
[0059] 以中间体1(0.10mmol)为原料,加入2mL的二氯甲烷溶解,0℃下加入0.15mmol的4‑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1:1(w/w)溶液,催化量为(10mol%)的OsO4,TLC检测反应进程,当原料完全消失后,终止反应,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然后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柱层析获得1‑(丁基磺酰基)‑α‑D‑鼠李糖(产率75%)。
[0060] 硫酚类4‑羰基‑2,3‑烯糖(参考实施例1的条件得到)
[0061]
[0062] 硫醇类4‑羰基‑2,3‑烯糖(参考实施例2的条件得到)
[0063]
[0064] 氨基酸及多肽类4‑羰基‑2,3‑烯糖(参考实施例2的条件得到)
[0065]
[0066] 二糖类(参考实施例2的条件得到)
[0067]
[0068] 含巯基的天然产物类似物4‑羰基‑2,3‑烯糖(参考实施例2的条件得到)[0069]
[0070] 不同糖型的4‑羰基‑2,3‑烯糖(参考实施例3的条件得到)
[0071]
[0072] 应用于硫代糖苷合成的底物范围(参考实施例4的条件得到)
[0073] 以上所述的底物生成的6‑芳/烷硫基‑2H‑吡喃‑3‑酮类化合物均可参考实施例4得到相应的硫糖苷类产物如下:
[0074]
[0075] 核磁共振波谱数据
[0076] (2R,6R)‑6‑((4‑bromophenyl)thio)‑2‑methyl‑2H‑pyran‑3(6H)‑one[0077]
[0078]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51–7.44(m,2H),7.44–7.37(m,2H),7.07(dd,J=10.1,3.9Hz,1H),6.10(dd,J=10.1,1.4Hz,1H),5.88(dd,J=3.9,1.3Hz,1H),4.88(q,J=6.7Hz,1H),1.44(d,J=6.7Hz,3H).
[0079] 13C NMR(100MHz,Chloroform‑d)δ196.0,144.6,133.3,132.3,126.6,122.3,82.9,71.2,15.0.。
[0080] (2R,6R)‑6‑(isobutylthio)‑2‑methyl‑2H‑pyran‑3(6H)‑one
[0081]
[0082]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00(dd,J=10.1,3.9Hz,1H),6.03(dd,J=10.0,1.4Hz,1H),5.66(dd,J=3.9,1.4Hz,1H),4.77(q,J=6.7Hz,1H),2.74–2.53(m,2H),
1.97–1.85(m,1H),1.41(d,J=6.7Hz,3H),1.04(d,J=6.7Hz,6H).
[0083] 13C NMR(100MHz,Chloroform‑d)δ196.5,146.1,125.9,79.9,70.4,41.3,28.9,21.93,21.8,14.9.。
[0084] (2R,6R)‑6‑(isobutylthio)‑2‑ethyl‑2H‑pyran‑3(6H)‑one
[0085]
[0086] 1H NMR(400 MHz,Chloroform‑d)δ7.53–7.40(m,4H),7.09(dd,J=10.0,3.9 Hz,1H),6.12(dd,J=10.0,1.2 Hz,1H),5.93(dd,J=3.9,1.3 Hz,1H),4.70(dd,J=7.9,3.6 Hz,1H),2.16–2.01(m,1H),1.88–1.74(m,1H),1.01(t,J=7.4 Hz,3H).
[0087] 13C NMR(100 MHz,Chloroform‑d)δ195.6,144.5,133.4,133.3,132.2,127.0,122.2,82.9,77.375.9,22.6,9.6.。
[0088] 1‑(butylsulfonyl)‑α‑D‑rhamnoside
[0089]
[0090] 1H NMR(400MHz,Acetone‑d6)δ4.85(d,J=1.1Hz,1H),4.49(dd,J=3.8,1.3Hz,1H),4.17(dq,J=9.3,6.2Hz,1H),3.90(dd,J=9.3,3.7Hz,1H),3.49(t,J=9.3Hz,1H),
3.17–3.12(m,2H),1.81–1.68(m,2H),1.53–1.25(m,2H),1.26(d,J=6.1Hz,3H),0.94(t,J=7.3Hz,3H).
[0091] 13C NMR(100MHz,Acetone‑d6)δ92.5,74.4,72.6,72.5,66.6,50.6,24.4,22.4,18.6,13.9.。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