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藻寡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 CN201910376014.6 申请日 2019-05-07 公开(公告)号 CN109970823A 公开(公告)日 2019-07-05
申请人 青岛农业大学; 发明人 王莹; 寇铃赟; 牛德军;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岩藻寡糖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包括:S1、将浓度为0.1%~10%的岩藻多糖的 酸溶液 ,置于50~100℃ 水 浴锅,震荡条件下酸解2~12h;S2、降解完毕后向溶液中加入Ba(OH)2或NaOH粉末,使岩藻多糖溶液pH至中性,以终止反应,得到降解液;S3、将降解液进行离心,转速为5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收集上清液;S4、利用 超滤 膜系统,将上清液进行分级处理,得到多级分子量段的降解产物,再对降解产物分别进行 冷冻干燥 ,得到的冻干粉即为岩藻寡糖。上述方法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美白活性,并具有优异的保湿效果、杀菌和抑菌效果,适用于制备保湿 化妆品 、美白祛斑化妆品、抗衰老化妆品、抗菌消炎化妆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浓度为0.1%~10%的岩藻多糖的酸溶液,置于50~100℃浴锅,震荡条件下酸解2~12h;
S2、降解完毕后向溶液中加入Ba(OH)2或NaOH粉末,使岩藻多糖溶液pH至中性,以终止反应,得到降解液;
S3、将降解液进行离心,转速为5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收集上清液;
S4、利用超滤膜系统,将上清液进行分级处理,得到小于5kDa,5~10kDa,10~30kDa,
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的降解产物,再对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的冻干粉即为岩藻寡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采用的酸为
0.01-1M的H2SO4或HC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将l~5g岩藻多糖加入25~80ml的90%甲酸搅拌混匀,配置成岩藻多糖溶液;降解完毕后,以无水乙醇除去甲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步骤之前进行超声降解预处理,方法为:将0.1%~10%的岩藻多糖酸溶液,在水浴温度50~80℃,功率110~180W条件下,超声处理2~10h,得到岩藻多糖预降解液。
5.一种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配置质量百分比为0.1%~10%的岩藻多糖溶液,进行微波辐射降解1~60min,辐射功率300~1000 W,得到分子量低于100kDa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降解混合物;
S02、利用超滤膜系统将岩藻多糖降解混合物分成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
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分别对过滤产物进行收集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的冻干粉即为岩藻寡糖。
6.根据专利要求5所述的岩藻多糖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01步骤前进行热水预降解,方法为:将浓度范围在0.1%~10%的岩藻多糖水溶液在温度范围60℃~100℃的热水浴中预降解1~60min,预降解结束后进行离心,得到上清液以备后续进行微波辐射降解。
7.一种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01、配置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的混合物:1.5~10份岩藻多糖,0.36~1份醋酸与60~100份H2O,再用2M NaOH调pH至5~7.5,配制成预降解液;
S002、将预降解液置于45~70℃,50~100r/min水浴锅中,利用恒流以15~85mL/h的流速向预降解液中泵入1.5%~8%的过化氢溶液,降解5h~8h;取出降解液,加入2M NaoH至不再产生沉淀,离心并收集上清,得到降解混合物;期间每隔半小时利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整体pH,使pH保持在5~7.5;
S003、利用超滤膜系统,将降解混合物分成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
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并分别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岩藻寡糖粉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001步骤前进行超声降解预处理,方法为:将1.5~10份的岩藻多糖与60-100份蒸馏水配制成水溶液,在水浴温度
50~80℃,功率110~180W条件下,超声处理2~10h,得到岩藻多糖预降解液,离心操作后取上清,以备后续自由基降解。
9.一种岩藻寡糖,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制得。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岩藻寡糖在制备保湿化妆品、美白祛斑化妆品、抗衰老化妆品、抗菌消炎化妆品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岩藻寡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藻寡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从古自今,国人素有“一白遮三丑”的审美观念,人们对白皙、润肌肤的追求从未停止,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的发展,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市场日趋活跃,产品销售与日俱增,已成为护肤化妆品的主流品种之一。中国近现代美白化妆品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未来化妆品将发展到“绿色养白”阶段,人们追求天然绿色的功效成分,它们不仅具有美白的效果,同时还能够给为肌肤提供营养,提高细胞的活和自身修复能力,从而与其美白功效相得益彰。纵观中国化妆品的发展历史,随着美白机理被越来越多被消费者所了解,未来的美白化妆品必将朝着安全、有效的方向大踏步的发展。
[0003] 皮肤内黑素细胞负责生产黑色素。紫外线可以激活黑素细胞,提高酪酸酶的活性。在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多巴”,多巴进一步化形成“多巴醌”,多巴醌再经过氧化反应形成黑色素。这些黑色素会通过基底细胞的分裂传递到表皮细胞,再通过新陈代谢排出。当新陈代谢减弱时,黑色素就会蓄积起来,形成色斑、雀斑和暗沉。除了紫外线,其他因素如皮肤炎症、压力、废气、活性氧等也会促使黑色素细胞活跃,产生过剩的黑色素。市面上美白化妆品的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思路还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除了紫外线,其他因素如皮肤炎症、废气、活性氧、缺水等也会促使黑色素细胞活跃,产生过剩的黑色素。
[0004] 岩藻多糖(又称岩藻聚糖硫酸酯)是海洋褐藻细胞壁外层含有的特殊藻胶,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高分子量的杂多糖。近些年,欧洲、美国、澳洲、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科学家们对岩藻多糖表现出狂热的研究兴趣,并发现其具有卓越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肿瘤、提高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抑制糖尿病、高血压、抗病毒、杀菌、抗氧化等。但是由于岩藻多糖分子量巨大,一般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导致它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不高。如果将高分子量的岩藻多糖降解为岩藻寡糖,分子量的降低不仅会增加其生物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岩藻寡糖的某些活性和稳定性会大大提高。
[0005] 本研究团队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降解后的岩藻寡糖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可以作为美白化妆品的核心原料。因此从开发美白化妆品的度看,岩藻多糖的降解技术尤为重要。目前,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降解方法得到的岩藻寡糖的结构和活性都不同。采用何种降解技术才能得到具有美白活性的岩藻寡糖是要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岩藻寡糖以及相应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产率高,制得的岩藻寡糖具有很好的美白活性、杀菌抑菌活性即保湿能力,可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美白化妆品。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9] S1、将浓度为0.1%~10%的岩藻多糖的酸溶液,置于50~100℃水浴锅,震荡条件下酸解2~12h;
[0010] S2、降解完毕后向溶液中加入Ba(OH)2或NaOH粉末,使岩藻多糖溶液pH至中性,以终止反应,得到降解液;
[0011] S3、将降解液进行离心,转速为5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收集上清液;
[0012] S4、利用超滤膜系统,将上清液进行分级处理,得到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的降解产物,再对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的冻干粉即为岩藻寡糖。
[0013] 可选地,S1步骤中,所用酸为0.01-1M的H2SO4或HCl。
[0014] 可选地,S1步骤中,将l~5g岩藻多糖加入25~80ml的90%甲酸搅拌混匀,配置成岩藻多糖溶液;降解完毕后,以无水乙醇除去甲酸。
[0015] 可选地,在S1步骤之前进行超声降解预处理,方法为:将0.1%~10%的岩藻多糖(即岩藻聚糖硫酸酯)酸溶液,在水浴温度50~80℃,功率110~180W条件下,超声处理2~10h,得到岩藻多糖预降解液。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7] S01、配置质量百分比为0.1~10%的岩藻多糖溶液,进行微波辐射降解1~60min,辐射功率300~1000W,得到分子量低于100kDa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降解混合物;优选地,降解时间为30min,降解功率为500W;
[0018] S02、利用超滤膜系统将岩藻多糖降解混合物分成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分别对过滤产物进行收集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的冻干粉即为岩藻寡糖。
[0019] 可选地,在S01步骤前进行热水预降解,方法为:将浓度范围在0.1%~10%的岩藻多糖水溶液在温度范围60℃~100℃的热水浴中预降解1~60min。预降解结束后进行离心,得到上清液以备后续进行微波辐射降解。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1] S001、配置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的混合物:1.5~10份岩藻多糖,0.36~1份醋酸与60~100份H2O,再用2M NaOH调pH至5~7.5,配制成预降解液;
[0022] S002、将预降解液置于45~70℃,50~100r/min水浴锅中,利用恒流以15~85mL/h的流速向预降解液中泵入1.5%~8%的过氧化氢溶液,降解5h~8h;取出降解液,加入2M NaoH至不再产生沉淀,离心并收集上清,得到降解混合物;期间每隔半小时利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整体pH,使pH保持在5~7.5;
[0023] S003、利用超滤膜系统,将降解混合物分成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并分别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岩藻寡糖粉末。
[0024] 可选地,在S001步骤前进行超声降解预处理,方法为:将1.5~10份的岩藻多糖与60-100份的蒸馏水配制成水溶液,在水浴温度50~80℃,功率110~180W条件下,超声处理2~10h,得到岩藻多糖预降解液。离心操作后取上清,以备后续自由基降解。
[00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岩藻寡糖,其采用如上所述的岩藻寡糖的制备方法制得。
[0026] 如上所述的岩藻寡糖在制备保湿化妆品、美白祛斑化妆品、抗衰老化妆品、抗菌消炎化妆品中的应用。
[0027] 可选地,所述化妆品包括化妆水、精华液、面膜原液、乳液、面霜眼霜、防晒霜等。
[0028] 可选地,所述岩藻寡糖的分子量段为: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优选地,以5-10KDa的岩藻寡糖的美白、保湿、抑菌的综合活性最佳。
[002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岩藻寡糖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岩藻多糖的产量高,可制备得到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多种分子量段的岩藻寡糖,这些分子量段的岩藻寡糖都具有较高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从而具备优异的美白作用;其中,以5-10KDa的岩藻寡糖组分的活性最强,而此分子量段的含量最多。此外,上述制备的岩藻寡糖具有较好的保湿效果、杀菌和抑菌效果,因此,上述方法制备的岩藻寡糖适合用于制备保湿化妆品、美白祛斑化妆品、抗衰老化妆品、抗菌消炎化妆品,作为护肤品原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岩藻寡糖的美白能力测定结果;
[003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岩藻寡糖的美白能力测定结果;
[003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岩藻寡糖的美白能力测定结果;
[003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岩藻寡糖的美白能力测定结果;
[0035]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岩藻寡糖的美白能力测定结果;
[0036]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岩藻寡糖的美白能力测定结果;
[0037]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岩藻寡糖的美白能力测定结果;
[0038]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能力的测定结果;
[0039]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能力的测定结果;
[0040]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能力的测定结果;
[0041]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能力的测定结果;
[0042]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能力的测定结果;
[0043]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能力的测定结果;
[0044]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能力的测定结果;
[0045]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46]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47]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48]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49]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50]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51]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52]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53]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54]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55]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56]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57]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0058]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岩藻寡糖的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0]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的岩藻多糖为本实验室制备,以海带、墨角藻、裙带等褐藻类为原料提取得到。
[0061] 实施例一 岩藻寡糖的制备
[0062] 将岩藻多糖用0.01-0.5M H2SO4配置成浓度为0.3%~1%的岩藻多糖溶液,将岩藻多糖水溶液置于60~80℃水浴锅,降解3~12h,摇床转速为50~180r/min,开始降解。降解完毕后向水溶液中加入Ba(OH)2粉末,使岩藻多糖溶液pH至中性,以终止反应。将最终的溶液离心(5000r/min,10min),取上清,利用超滤膜系统,将岩藻多糖降解液分成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分别冷冻干燥,获得岩藻寡糖粉末。
[0063] 设置3个实验组A1、A2、A3,分别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制备:
[0064]
[0065] 通过重量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实验组A1、A2、A3制备的岩藻寡糖降解产物进行分析,重量分析法为酸降解后的样品真空冻干后恒重的质量占降解前的样品恒重后质量的百分比。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条件:采用TSK-gel PW系列色谱柱,流动相为0.2%的NaCl溶液,等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进样量为100μL,以葡聚糖系列作为标准品,计算平均分子量。
[0066] 测定可得:岩藻寡糖的总产率为85%~98%,不同分子量的岩藻寡糖的占比分别为:小于5kDa占20~30%,5~10kDa占40%~50%,10~30kDa占20~10%,30-50kDa占8~5%,50-100kDa占1%~2%,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占3%~1%。
[0067] 实施例二 岩藻寡糖的制备
[0068] 将岩藻多糖用0.01-0.5M HCl配置成浓度为0.3%~1%的岩藻多糖溶液。将岩藻多糖水溶液置于90~100℃水浴锅,降解3~12h,摇床转速为50~180r/min,开始降解。降解完毕后向水溶液中加入NaOH粉末,使岩藻多糖溶液pH至中性,以终止反应。将最终的溶液离心(5000r/min,10min),取上清,利用超滤膜系统,将岩藻多糖降解液分成将岩藻多糖降解液分成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通过冷冻干燥至粉末状态即为岩藻寡糖。
[0069] 设置3个实验组B1、B2、B3,分别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制备:
[0070]
[0071] 按照实施例1中的重量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实验组B1、B2、B3制备的岩藻寡糖降解产物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参见实施例1。测定可得:岩藻寡糖的总产率为60%~70%,不同分子量的岩藻寡糖占比为:小于5kDa占比20~25%,5~10kDa占45%~50%,10~30kDa占20~10%,30-50kDa占8~5%,50-100kDa占1%~2%,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占
1%~3%。
[0072] 实施例三 岩藻寡糖的制备
[0073] 分别称取l~5g岩藻多糖,加入25~80ml 90%甲酸搅拌混匀,于60~90℃水浴加热反应,反应3-12h,反应完毕以25~80ml无水乙醇除去甲酸。利用截留分子量为5000Da,10000Da,30000Da,50000Da,1000000Da膜超滤系统,将岩藻多糖降解液分成小于5kDa,5~
10kDa,10~30kDa,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通过冷冻干燥至粉末状态即为岩藻寡糖。
[0074] 设置3个实验组C1、C2、C3,分别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制备:
[0075]
[0076] 通过重量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实验组B1、B2、B3制备的岩藻寡糖降解产物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参见实施例1。测定可得:岩藻寡糖的总产率为55%~65%,不同分子量的岩藻寡糖的占比为:小于5kDa占比25~15%,5~10kDa占50%~55%,10~30kDa占20~15%,30-50kDa占10~5%,50-100kDa占2%~3%,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占1%~3%。
[0077] 实施例四 岩藻寡糖的制备
[0078] 1%~3%的岩藻多糖溶液进行微波辐射降解1~60min,辐射功率300~1000W,可得到分子量低于100kDa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降解结束后,利用超滤膜系统,将岩藻多糖降解液分成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通过冷冻干燥至粉末状态即为岩藻寡糖。上述辐射降解采用仪器为NJL07-5型双波反应器(南京杰全微波设备有限公司)。
[0079] 设置3个实验组D1、D2、D3,分别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制备:
[0080]
[0081] 按照实施例1的重量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得:岩藻寡糖的总产率为60%~70%,不同分子量的岩藻寡糖的占比为:小于5kDa占比30~25%,5~10kDa占30%~
40%,10~30kDa占20~15%,30-50kDa占8~5%,50-100kDa占2%~4%,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占1%~3%。重量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的方法参见实施例1。
[0082] 实施例五 岩藻寡糖的制备
[0083] 在进行酸降解之前,首先对岩藻多糖溶液进行超声预降解,方法为:用0.01-0.5M H2SO4或者HCl配制浓度范围在0.3%~1%岩藻多糖溶液,超声时间为1~4h,超声功率为120W。超声结束后,将岩藻多糖水溶液置于60~80℃水浴锅,继续酸解3~12h,摇床转速为
50~180r/min。降解完毕后向水溶液中加入Ba(OH)2粉末,使岩藻多糖溶液pH至中性,以终止反应。将最终的溶液离心(5000r/min,10min),取上清,利用超滤膜系统,将岩藻多糖降解液分成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通过冷冻干燥至粉末状态即为岩藻寡糖。
[0084] 设置3个实验组E1、E2、E3,分别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制备:
[0085]
[0086] 通过实施例1中的重量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得:岩藻寡糖的总产率为60%~75%,不同分子量的岩藻寡糖的占比为:小于5kDa占比15~25%,5~10kDa占40%~
50%,10~30kDa占20~10%,30-50kDa占5~8%,50-100kDa占2%~4%,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占1%~3%。
[0087] 实施例六
[008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岩藻多糖的联合降解方法,步骤如下:
[0089] 配置质量浓度为1%~3%的岩藻多糖溶液,先进行热水降解:岩藻多糖溶液在温度范围60℃~100℃的热水浴中预降解1~60min。预降解结束后进行离心,得到上清液以备后续进行微波辐射降解。
[0090] 接着将得到的上清液进行微波辐射降解1~60min,辐射功率300~1000W,得到分子量低于100kDa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降解混合物;利用超滤膜系统将岩藻多糖降解混合物分成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50-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分别收集超滤产物并进行冷冻干燥,即得到岩藻寡糖冻干粉。
[0091] 设置3个实验组F1、F2、F3,分别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制备:
[0092]
[0093] 按照实施例1中的重量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实验组F1、F2、F3的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为:岩藻寡糖的总产率为60%~75%,不同分子量的岩藻寡糖的占比为:小于5kDa占比20~25%,5~10kDa占35%~40%,10~30kDa占20~15%,30-50kDa占3~
5%,50-100kDa占5%~8%,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占1%~3%。
[0094] 实施例七
[009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岩藻多糖的超声-自由基联合降解方法,步骤如下:
[0096] 将1.5~10g岩藻多糖与60~100ml的蒸馏水配制成水溶液,在水浴温度50~80℃,功率110~180W条件下,超声处理2~10h,得到岩藻多糖预降解液。离心操作后取上清,为预降解液,然后向其中加入0.36~1g醋酸铜用2M NaOH调pH至5~7.5;将降解液置于45~70℃,50~100r/min水浴锅中,利用恒流泵以15~85mL/h的流速向预降解液中泵入1.5%~8%的过氧化氢溶液,降解5~8h;取出降解液,加入2M NaoH至不再产生沉淀,离心并收集上清,得到降解混合物;期间每隔半小时利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整体pH,使pH保持在5~7.5;
利用超滤膜系统,将降解混合物分成小于5kDa,5~10kDa,10~30kDa,30-50kDa,50-
100kDa,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并分别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岩藻寡糖粉末。
[0097] 设置3个实验组G1、G2、G3,分别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制备:
[0098]
[0099] 按照实施例1中的重量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实验组G1、G2、G3的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为:岩藻寡糖的总产率为60%~80%,不同分子量的岩藻寡糖的占比为:小于5kDa占比25~30%,5~10kDa占35%~40%,10~30kDa占15~10%,30-50kDa占5~
8%,50-100kDa占3%~5%,大于100kDa的分子量段占2%~3%。
[0100] 实施例八 岩藻寡糖的美白能力的测定
[0101] 1.测定方法
[0102] 1.1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的测定方法
[0103] 按照表1准确移取A1、A2、B1和B2这4组反应液于试管中,在37℃的水浴中恒温10min后,加入酪氨酸激酶溶液,反应5min后,移入比色皿中,于475nm处测定吸光度A。
[0104] 表1酪氨酸酶活力抑制能力测定
[0105]
[0106]
[0107] 1.2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方法
[0108] 按照表2的要求,分别向空白管、对照管、样品管、样参管中分别移入相应的溶液后,混合均匀后,四组试管被置于室温黑暗处静置反应30min,在分别移入比色皿中,于517nm处测定吸光度A。
[0109] 表2 DPPH自由基清除率
[0110]
[0111]
[0112] 1.3羟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方法
[0113] 按照表3的要求,分别向空白管、未损伤管、损伤管、样参管和样品管中分别移入相应的溶液后,混合均匀后,五组试管37℃静置水浴,90min,在分别移入比色皿中,于536nm处测定吸光度A。
[0114] 表3羟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方法
[0115]
[0116]
[0117] 1.4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方法
[0118] 按照表4的要求,分别向空白管、空损管、药损管、药未损管中分别移入相应的溶液后,混合均匀后,四组试管于25℃条件下,静置反应3min,迅速滴加50uL的0.05%DTT,室温静置15min,于316nm测吸光度A。
[0119] 表4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方法
[0120]
[0121]
[0122]
[0123] 2美白能力测定结果
[0124] 根据上述测试方法,对实施例1-7制备的各分子量段的岩藻寡糖依次分别进行测定,得到如图1-7的测定结果,可知:7个实施例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各分子量段的岩藻寡糖都具有显著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即都具有美白作用,其中以5-10KDa的岩藻寡糖组分的活性最强。各个实施例制备的岩藻寡糖的美白活性有所差异。
[0125] 实施例九 岩藻寡糖的保湿能力的测定
[0126] 9.1以甘油作为阳性对照。取0.1g待测样品、甘油置于玻璃培养皿(直径6.8cm)中,将培养皿放入26℃恒温培养箱中,在2、4、8、12、24、36h后测定样品重量。
[0127]
[0128] 其中:Wn-不同时间段样品的重量;W0-含水样品的初始重量。
[0129] 9.2测试结果
[0130] 按照上述方法对实施例1-7制备的岩藻寡糖分别进行保湿能力测定,结果依次分别见图8-14。结果分析如下:
[0131] 从图8-14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施例1-7制备得到的各分子量段的岩藻寡糖都具有显著的保湿效果,实施例1、2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率为50-90%,实施例3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率为45-90%,实施例4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率为49-90%,实施例5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率为50-90%,实施例6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率为50-85%,实施例7制备的岩藻寡糖的保湿率为50-90%。
[0132] 其中,实施例1-5、7中,各分子量段的岩藻寡糖都具有显著的保湿效果,而5-10KDa的岩藻寡糖的保湿效果较高,水分散失速度较慢,且有较高的保湿效果。而实施例6中,10-30KDa的岩藻多糖在24h时,保湿率较高,但是整体上5-10KDa的保湿效果最佳。
[0133] 实施例十 岩藻寡糖的抗菌能力的测定
[0134] 10.1测定方法:
[0135]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氏菌、志贺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活化后,配置成1×105cfu/mL的菌悬液。取0.5mL菌悬液,加入待测样品并用无菌水稀释至样品终浓度为10-300μg/mL。将其置于37℃培养24h。样品可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即为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为加入样品的菌悬液涂布于无菌营养琼脂平皿,置于37℃,培养24h后产生5个以下菌落的最低浓度,即为最低杀菌浓度。
[0136] 10.2测试结果
[0137] 按照上述方法对实施例1-7制备的岩藻寡糖分别进行抗菌能力测定,结果依次见图15-28。
[0138] 综上所述,从图15-28的实验结果可知:实施例1-7制备的各分子量段的岩藻寡糖都的抗菌效果有所差异,但是都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抑菌能力,其中,分子量分为在5kDa-10kDa的岩藻寡糖的抑菌作用和杀菌能力最强。
[0139]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本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