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N-取代基丙烷磺酸衍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

申请号 CN85101166 申请日 1985-04-01 公开(公告)号 CN1006677B 公开(公告)日 1990-02-07
申请人 支哥兹尔威哥兹替; 发明人 兹拉坦; 艾特拉·克思; 兹拉坦·赖恩; 阿克·尼; 威克特·艾瑞弟皮玻·玛兹;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包括以下式I的化合物的 植物 生长调节剂 ,式I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表示为氢,卤素,1-4 碳 烷基;R表示呋喃基:或1-4碳烷基或苯基,后两种基团可被一个或多个卤 原子 取代。
权利要求

1、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包括:0.001到95%(重量)至少一种通式Ⅰ的化合物:

[其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表示氢,卤素或1-4烷基;R表示呋喃基;或1-4碳烷基或者苯基,后两种基团必要时可被一个或多个卤原子取代]或它们的合物或盐作为活性成分,同适当的惰性固体或液体载体或稀释剂以及任何其它添加剂的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通式Ⅰ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其中R1和R2均为1-4碳烷基,R为卤代的1-4碳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包括N-(2′-乙基苯基)-N-氯乙酰基-3-基丙烷-(1)-磺酸或其盐作为活性成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包括N-(2′,6′-二甲基苯基)-N-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1)-磺酸或其盐作为活性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包括一种惰性无机物质或有机溶剂作为载体或稀释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包括阴离子,阳离子及(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必要时的粘合剂作为进一步的添加剂。
7、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特征在于呈喷洒微粒,拌种剂,种子薄膜,喷洒可湿性粉剂乳油
8、制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通式Ⅰ的化合物或它们的盐或水合物与合适的惰性固体或液体载体、稀释剂以及必要时与其它添加剂混合。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类新颖的N-取代基丙烷磺酸衍生物,以及制备该衍生物的方法,还包括含上述衍生物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在此提供一类通式Ⅰ的新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合物和盐。

(其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表示为氢。

卤素:或1-4烷基,

R表示呋喃基或1-4碳烷基或苯基,后两种基团,必要时可被一个或多个卤原子取代)

在全篇说明书中所用的“低级烷基”一词,是指有1到4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卤素”一词包括氟、氯、溴和碘原子。

R1和R2取代基最好连接到2-,3-,2,5-,3,5-和2,6-的位置上。

R作为卤代烷基,可以表示为例如氯代甲基,溴代甲基,碘代甲基,2-氯乙基等。

R作为卤代苯基,可以是例如2-,3-或4-氯代苯基,2-,3-或4-溴代苯基,2,6-,2,4-或3,5-二氯代苯基等。

在通式Ⅰ中的最好的化合物组中,R1和R2是低级烷基,并且R为卤代低级烷基。

尤其,通式Ⅰ中所代表的最好的化合物为下列衍生物:

N-(2′,6′-二甲基苯基)-N-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1)-磺酸;

N-(2′-乙基苯基)-N-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1)-磺酸,

以及它们的盐。

可以用无机或有机碱以生成通式Ⅰ的化合物的盐。最好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化物或碳酸盐(例如,氢氧化钠,碳酸,碳酸镁,氢氧化等)或有机碱(例如,三乙基胺)形成盐。

根据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特征,在此提供一个制备通式Ⅰ的化合物,其水合物和盐的方法,包括将通式Ⅱ的化合物

/Ⅱ/

(其中,R1和R2前面已阐明,X表示氢或离去基团)与通式Ⅲ的羧酸

/Ⅲ/

(其中,R前面已提及)或它的活性衍生物反应,如果通式Ⅱ中的化合物中X是离去基团,水解所得产物,如果必要的话,转化所得通式Ⅰ的化合物成盐,或从它们的盐中分离出通式Ⅰ的化合物。

作为离去基团的X,最好为苯基,苯甲基或二苯甲基。

通式Ⅲ的羧酸活性衍生物,最好为酰基卤(例如酰基氯),酰胺,酯或酐。也可以用通式Ⅲ的游离酸;在这种情况下,反应在脱水剂(例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存在下进行。

通式Ⅱ的化合物与通式Ⅲ的酸或该酸的活性衍生物的反应,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实施。该反应在20℃到反应混合物的沸点之间的温度下完成,尤其在反应混合物的沸点温度下,最好采用加热的方式。如果采用通式Ⅲ中的酸的酰胺,那最好在大约110~120℃的温度下操作。如果用酯来进行酰化反应,则反应温度可为60℃到150℃。用酸酐的酰化反应,温度不超出70℃就可以完成。

无论惰性的有机溶剂存在与否,该反应均可进行。至于有机溶剂,可用例如芳(如苯或二甲苯),脂肪烃或醚类。

得到的产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例如结晶,过滤,蒸发等)。

如果采用通式Ⅱ的化合物,而其中X表示离去基团(如苯基,苯甲基或二苯甲基),则通过水解得到的产物,而分离出所说的离去基团。

通式Ⅱ的原料是已知的化合物,并且通过已知的方法能制备之〔例如,美国化学文摘(C.A。)52卷,10918a;美国化学文摘(C。A.)95卷,150152b〕。

通式Ⅲ的羧酸及其活性衍生物也是众所周知的。

通过通式Ⅰ与相应的碱反应这种已知的方法,可将得到的通式Ⅰ的N-取代氨基丙烷磺酸衍生物转化成为它们的盐。

根据本发明更进一步的特征,在此提供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包括至少一种通式Ⅰ的化合物(其中R,R1和R2均在上文已提及)或它们的水合物或盐作为活性成分,同合适的惰性固体或液体载体或稀释剂以及任何其它的添加剂混合而形成。

本发明的该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含有0.001~95%(重量)的通式Ⅰ的化合物或它们的水合物或盐,并且本发明还包括浓缩物和可直接使用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乳油粒剂,微粒、薄膜/拌种剂/,可湿性粉剂,喷洒剂等形式配制,或以任何其它合适的,传统的方式配制。除了活性成分之外,所说的组合物还可以包括固体或液体的载体,稀释剂,溶剂,添加剂,助剂等。

助剂可以是表面活性剂(如润湿剂,乳化剂,以及分散剂,崩解剂,润滑剂,染料,粘结剂,防腐剂以及改进粘性或吸收性的添加剂等)。

固体载体或稀释剂可以是惰性的无机材料(例如,滑石,煅烧过的氧化镁,硅藻土磷酸三钙,软木粉,粉末焦炭,粘土,高岭土,珍珠岩,皂土,蒙脱石,美国活性白土,叶蜡石,白石,石膏,磷酸钙,碳酸钙,云母页岩,胶态二氧化硅,漂白土,休伊特土,瓷土等)。

合适的液体载体和稀释剂可以是水溶剂,有机溶剂或含水有机溶剂,例如水,(如苯乙酮,环己酮,异佛尔酮),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烷基,四氢化萘,氯代烃(氯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烷,醇(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丙二醇,双丙酮醇等),油;动物、植物和矿物油(脂肪矿物油馏分,具有高级芳烃成分的矿物油馏分,如煤油),极性有机溶剂(如二甲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润湿剂,分散剂和乳化剂可以为离子或非离子型。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为,例如用C10-20的脂肪醇(如油醇,十六醇,十八醇等),烷基酚(如辛基酚,壬基酚,辛基甲酚),胺类(如油胺等),硫醇(如十二硫醇等)或羧酸生成的环氧乙烷缩合产物;可以为长链脂肪酸和己糖醇酐的偏酯;可以为所说偏酯和环氧乙烷的缩合物;可以为卵磷酯和多元醇的脂肪酸酯。

季铵化合物作为合适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以用(例如,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溴化物等)。

合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是皂类;磺酸脂肪单酯盐(例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醇的磺酸钠盐);磺化芳烃化合物的盐类(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木素磺酸钠、钙、铝,丁基萘磺酸盐和二异丙 与三异丙萘磺酸钠盐的混合物);石油磺酸的钠盐;油酸和松香酸的钾盐或三乙醇胺盐。

例如亲水胶体(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植物胶(例如黄蓍胶)作为合适的悬浮剂,可被应用。

合适的粘合改进剂是钙和镁的硬脂酸盐,粘合剂(如聚乙烯醇)或纤维素的衍生物。

例如甲基纤维素,木素磺酸盐和烷基萘磺酸盐作为分散剂,也可以被应用。

例如脂肪酸,树脂酪蛋白和藻酸盐作为改性的分散剂,粘合剂,防雨剂和渗透剂都可以被使用。

活性组分可以同前面所述的载体,稀释剂和辅助剂混合,产生适应于农业和园艺的各种各样的固体或液体组合物。

固体组合物可以是,如撒粉,颗粒,最好是微粒,制丸衣谷种(其中以薄膜或较厚层的形式覆盖于种籽的表面)以及作为种籽薄膜而用于园艺。

液体组合物可以是溶液,可喷洒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形成的溶液,它包括含油溶液和可混溶油,分散液,悬浮液(最好是水悬浮液),水型乳液或乳油,可转相乳剂。

制备粒状的组合物,可以通过溶剂溶解通式Ⅰ的化合物,在合适的混合物存在下,涂溶液于颗粒物质的表面(如浮石或吸着粘土;矿物无孔颗粒如砂或粘土;有机颗粒如黑土或烟草梗等)并且任意干燥。也可以在润滑剂和混合物的存在下,将活性成分同粉状的矿物一起压制而制得粒状的组合物,再将其粉碎,如果必要的话,将其进行筛选得到所要求的颗粒。可优先选用干法和湿法造粒。制备粒状的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法,在此提供谷种薄膜法。人们知道,在园艺业和农业程序里,为了便于插种并且保证种距和行距播种均匀,常常通过种籽同水溶性薄膜物结合来代替人工播种,在土壤中施所说的薄膜条播法,(其在若干行中任意含有种籽数)。对于种籽呈惰性的任何水溶性物料(如聚乙烯醇)可以制备该薄膜。对薄膜材料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它不会损害种籽,而在湿度的作用下,应该在土壤中分解或溶入土壤中。根据本发明的种籽薄膜可以包括同薄膜结合的活性成分,或用活性成分处理种籽即可裹进薄膜。谷种薄膜法的独特优点归于提高种籽的发芽能,提高栽培植物的生长,以及在植物初始生长期,防止害虫,提供有效的保护。

用溶剂溶解通式Ⅰ的活性成分,制备分散液,悬浮液和乳剂,其溶剂可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润湿剂,分散剂,悬浮剂或乳化剂,将得到的该混合物加入水中,水中也可依次选择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润湿剂、分散剂或乳化剂。

在乳化剂存在下,用合适的微溶于水的溶剂溶解或细分散通式Ⅰ的活性成分,从而可制得乳化的油。

用高沸点或中沸点的溶剂,而所说溶剂的沸点最好高于100℃,溶解通式Ⅰ的活性成分,可制备直接使用的喷洒剂。

在喷洒之前或喷洒过程之中在喷洒装置的水中,乳化通式Ⅰ化合物的乳剂,可制备转相乳剂。

水性组合物最好从具有高活性成分含量的乳液浓缩物,膏状物和湿粉制得,在使用之前可用水稀释到所要求的浓度。

所说的浓缩物能在一段长时间内贮存,并且贮存后该浓缩物用水稀释,形成水性组合物,在充分均匀后方可用于惯用的喷洒设备。该浓缩物中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一般为10~85%(重量),而最好为25~60%(重量)。作为备用的喷洒物的活性成分之含量一般为0.001~3.0%(重量),但也可以比所说的范围高或低些,这取决于应用领域的条件。

本发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变更,并且取决于若干因素(如,制备的方法,应用的领域和方式等),其含量的范围为0.001到95%(重量)。当采用“超低容积”的方法时,适宜于采用90~95%(重量)这样非常高含量的活性成分和只有极少量添加物的组合物。所说的组合物,以十分细的粉剂形成,能适用于植物或土壤,最好用飞机喷洒。稀释过的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含量可为0.01~20%(重量),也可以为20~95%(重量)含量更高的制剂。

乳油的活性成分含量为5~70%(重量),最好为10~50%(重量),而粉状混合物的含量为0.5~10%(重量)〔最好为1~5%(重量)〕。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配制。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制成喷剂,粒剂,拌种剂,种籽薄膜,土壤浇水液,浸渍浴等形式。具体的形式应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领域,选用具体形式要考虑 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实施拌种,是通过在搅拌下,用通式Ⅰ的活性成分与载体混合,将种子裹起来。也可以在种籽的表面上用活性成分,上面提到的表面活性剂以及必要时的载体处理。对于后一种情况,首先用少量的水润湿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载体组成的混合物,然后再用悬浮液同种籽混合。

实施拌种,也可以借助糖衣形成法,置种籽入一个糖衣盘中,用粘合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水溶液在旋转盘中润湿种籽。再将覆盖组分的粉状混合物喷射到润湿的种籽上面。添加覆盖混合物直到达到所要求的丸衣厚度。

还有一种实施方法,它可以通过用砂,土壤或前面提及的一种粉状固体载体同活性成分混合,必要时还混入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前面提及的表面活性剂,于是当播种之时,用粉状混合物施入条播的垄沟里。

活性成分可以含水喷剂施于种籽表面,在播种之前、之中或之后施用,该喷剂包括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前面已提及的表面活性剂和(或)粉状载体。

还有一种实施方法,应用本发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喷洒、撒粉在植物的周围,植物的上面或植物的某个部位上(如,叶子)或通过任何其它适当的方法,采用上述的方法施在土壤上(如,通过浇水溶液,灌溉)即使得土壤同组合物结合,以此再播种到经组合物处理的垄沟土壤中。

该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可适用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本发明的组合物适应于播种前,种植前,发芽前或发芽后的处理,或同土壤结合。

根据播种前和种植前的处理,该组合物在种籽播种前就施入土壤中,土壤经处理,再进行播种和种植。

根据芽前处理,在植物发芽之前可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施于土壤中,例如当种籽还没有破土发芽时,在这一时期就要用该组合物喷洒到土壤上。

根据芽后处理,在植物发芽之后,可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施于要处理的地方(如,植物的某些部位或土壤)。

我们发现本发明的组合物,在玉米,向日葵,黄瓜,莴苣,蕃茄,菜豆和芥末栽培方面,是十分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除了在植物生长阶段能加快植物的生长,本发明的组合物对其后茬作物也可提高作物的产量。

通式Ⅰ化合物的有效剂量取决于若干因素,例如,要处理的栽培植物的类型和阶段,植物生长阶段(如,种籽,籽苗,一叶至三叶阶段等)生长在待处理的植物周围的其它植物,季节,气候条件和所用处理的方法(播种前,种植前,发芽前,发芽后等)。就每种情况,则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最佳有效剂量。作为一般的准则而论的,剂量可以为0.1~25公斤活性成分/公顷,好好为0.1~15公斤活性成分/公顷。为了加快发芽生长,种籽拌种剂的剂量为5~500克/100公斤种籽,为了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以及土壤处理,最好使用0.1~15公斤/公顷的剂量。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使用各种各样的稀释方式,这取决于所应用的领域(如拌种,叶子或土壤处理等),为了拌种,改进发芽能力和叶子处理,可以采用活性成分含量为0.5~10,000ppm(最好为1~1000ppm)的稀释组合物。至少发芽前或发芽后喷洒稀释组合物(喷剂),可使用含量为0.1~3.0%(重量)的活性成分〔最好为0.3~1%(重量)〕。

通式Ⅰ化合物的植物生长促进活性,可以由下列试验说明之:

Ⅰ.温室试验:

1.在薄膜棚内用水上栅格扶植莴苣

薄膜棚内,在2平方米的水面上种植莴苣,莴苣靠栅格的扶植而直立,用根据实例9的方法制备喷剂来处理,用实施1和实例3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500升/公顷)。在生长期间实施一次浇水法,并完成五次处理。在种植后两星期实施第一次处理,此后每隔一星期作进一步的处理。重复四次,其结果表示实验的平均值,其结果总结于表Ⅰ,其中给出的值为每地以各种剂量(公斤/莴苣)下的莴苣头重的平均值。

X系指其结果与对照明显地不同(比对照大于5%)

实例9中含有实例1的产物作为活性成分的组合物对每块地的作物产量的影响,在表Ⅱ中表示

X系指其结果与对照明显地不同

2,在人工种植条件下,在有供暖条件的薄膜棚内对黄瓜的处理

在薄膜棚内种植苗令为四个星期的植物,行距:50厘米,株距:20厘米;土壤疏松而含腐殖质。连 续浇水(10升/平方米)。使用牲畜粪便3公斤/平方米作为营养质。每平方米种五株植物。通过用三种不同剂量的喷剂处理,喷剂根据实例9制得,它分别含有由实例1和实例3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重复次数为四次。

得到的作物产量总结于表Ⅲ。

3,芥籽发芽的测定

在播种箱中播下种籽500粒,在播种之前,用实例9的组合物的各种剂量处理土壤,而该组合物分别由实例1和实例3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在播种后用浇水法。平均温度为19.5℃。

在播种后的第五天和第九天,观察发芽率,其结果列于表Ⅳ中。

4,玉米的湿重和干重的测定

在河砂里按每箱播种五颗玉米籽〔型号:柯尔(Cool)440〕,根据实例9的组合物分别含有实例1,2和3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在播种之前分别将之与土壤结合。平均温度为21℃,重复次数为4,其结果归纳于表Ⅴ。

5,向日葵的高度测量

实验条件与前述相同。品系:GK-70。平均温度为22℃,在播种后第8天测量其高度,其结果列于表格Ⅵ中。

6,匈牙利栗(Setaria    italica)高度的测量

将20克匈牙利栗粒种植在一个直径为170毫米的容器中。采用冲洗过的河砂作为土壤。平均温度为22℃,用实例9的组合物,它含有实例1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作芽前处理,剂量为1公斤/公顷。在第20天的植物高度比未处理的对照物要高33%。

Ⅱ.田间实验

各种试验植物:玉米    MUTC    596

向日葵    GK-70

蕃茄 K-3F1

黄瓜    “budai    felhosszu”

菜豆    CHEROKEE

土壤的类型:半掺合土壤

处理方法:随剂量对数变化的汪德卫喷射器。

地块面积:2×20米,40平方米。

1.玉米高度的测量

根据实例9的组合物分别含有实例1和3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用它来处理。记载在“芽前处理”后的五个星期和“芽后处理”后的20天时的结果。将其总结于表Ⅶ中。

2.向日葵高度的测量

使用根据实例9的组合物,它分别含有实例1和实例3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在“芽前处理”后的五天里测量植物的高度。其结果列于表Ⅶ中。

3.对蕃茄作物重量的影响

根据实例9,组合物分别含有实例1,2和3的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用它来进行处理。在生长期的后阶段,测量作物的重量。其结果列于表Ⅸ中

4.对菜豆作物重量的影响

根据实例9,组合物分别含有实例1和实例3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用它来进行处理,在生长期的后阶段,测量作物的重量,其结果总归于表Ⅹ中

5.对玉米穗的影响

根据实例9,组合物分别含有实例1和实例3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用它来进行处理。在植物生长期的后阶段称取玉米穗的重量,其结果归纳于表Ⅺ中。

6.对向日葵的作物重量的影响

根据实例9,组合物分别含有实例1,2和3的化合物,用它来进行芽前处理。其结果归纳于表Ⅻ中。

用下列各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而实例并不限制其保护的范围。

实例1

N-(2′,6′-二甲基苯基)-N-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1)-磺酸。

取24.3克(0.1摩尔)的N-(2′,6′-二甲基苯基)-3-氨基丙烷-(1)-磺酸与60毫升的氯乙酰氯的混合物,将其加热至沸腾1小时,过量的氯乙酰氯用真空蒸馏的方法蒸出。剩余物用60毫升乙酸乙酯溶解,再用活性炭净化,然后加3.6克水(0.2摩尔),让该溶液结晶一夜,于是,得到以无色结晶形式的所要求的化合物29.35克。产率为82.5%。二水合物在146-148℃时熔化

分析:分子式为C13H18ClNO4S·2H2O(355.833)

计算值:C:43.88%    H:6.23%    Cl:9.96%    N:3.93%    S:9.01%

实验值:C:43.86%    H:6.20%    Cl:9.95%    N:3.96%    S:9.95%

双〔N-(2′,6′-二甲基苯基)-N-氯乙酰基-3-氨基丙基磺酸〕钙,该钙盐在195℃~200℃时熔化(分解)。

分析:分子式为(C13H17ClNO4S)2Ca(677.670)

计算值:C:46.08%    H:5.05%    Cl:10.40%    N:4.12%    S:9.46%

实验值:C:46.12%    H:5.10%    Cl:11.37%    N:4.05%    S:9.50%

实例2

N-(3′,5′-二甲基苯基)N-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1)-磺酸。

采用实例1的类似方法,取24.3克(0.1摩尔)N-(3′,5′-二甲基苯基)-3-氨基丙烷-(1)-磺酸与60毫升的氯乙酰氯反应。于是得到所要求的化合物27.14克,产率为76.3%。二水合物在72~73℃时熔化。

分析:分子式为C13H18ClNO4S·2H2O(355.833)

计算值:C:43.88%    H:6.23%    Cl:9.96%    N:3.93%    S:9.01%

实验值:C:43.90%    H:6.25%    Cl:9.82%    N:3.92%    S:9.14%

双〔N-(3′,5′-二甲基苯基)-N-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磺酸〕钙在330℃时熔化。

分析:分子式为(C13H17ClNO4S)2Ca(677.670)

计算值:C:46.08%    H:5.05%    Cl:10.46%    N:4.12%    S:9.46%

实验值:C:45.98%    H:5.07%    Cl:10.42%    N:4.05%    S:9.50%

双〔N-(3′,5′-二甲基苯基)-N-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磺酸〕镁在96~98℃时熔化。

分析:分子式为(C13H17ClNO4S)2Mg·4H2O(733.974)

计算值:C:42.54%    H:5.76%    Cl:9.66%    N:3.81%    S:8.73%

实验值:C:42.38%    H:5.80%    Cl:9.38%    N:3.78%    S:8.68%

实例3

N-(2′-乙基苯基)-N-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1)-磺酸。

根据实例1所实施的方法,除了取24.3克(0.1摩尔)N-(2′-乙苯基)-3-氨基丙烷-(1)(1)-磺酸与60毫升氯乙酰基用作原料之外,还要加1.8克水(0.1摩尔)到产物的乙酸乙酯溶液中,于是得到以无色结晶形式的,所要求的化合物24.6克,产率为78.4%。一水合物在87~90℃时熔化。

分析:分子式为C13H18ClNO4S(337.817)

计算值:C:46.22%    H:5.96%    Cl:10.49%    N:4.14%    S:9.49%

实验值:C:46.29%    H:5.96%    Cl:10.46%    N:4.09%    S:9.55%

实例4

N-(2′-乙基-6′-甲基苯基)-N-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1)-磺酸。

根据实例1的实施方法,取25.7克(0.1摩尔)N-(2′-乙基-6′-甲基苯基)-3-氨基丙烷-(1)-磺酸与75毫升氯乙酰氯,用作原料。于是得到所要求的化合物27.87克,产率为83.5%,该无色结晶体在155~157℃时熔化。

分析:分子式为C14H20ClNO4S(333.831)

计算值:C:50.36%    H:6.03%    Cl:10.62%    N:4.19%    S:9.60%

实验值:C:50.25%    H:6.02%    Cl:10.66%    N:4.16%    S:9.54%

实例5

N-(2′-乙基-6′-甲基苯基)-N-二氯乙酰基-3-氨基-(1)-丙烷磺酸。

取25.7克(0.1摩尔)N-(2′-乙基-6′-甲基苯基)-3-氨基-(1)-丙烷磺酸和75毫升二氯乙酰氯的混合物,将其加热至沸腾,且维持两小时。过量的二氯乙酰氯用真空蒸馏提取。于是得到无色油状的所要求的化合物32.22克,产率87.5%;nD25=1.531。

分析:分子式为C14H19Cl2SNO4(368.274)

计算值:C:45.65%    H:5.20%    Cl:19.25%    N:3.80%    S:8.70%

实验值:C:45.57%    H:5.18%    Cl:19.15%    N:3.82%    S:8.90%

三乙氨基-〔N-(2′-乙基-6′-甲苯基)-N-二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磺酸盐〕在130℃时熔化。

分析:分子式为C20H34Cl2N2O4S(469.466)

计算值:C:51.16%    H:7.29%    Cl:15.10%    N:5.96%    S:6.82%

实验值:C:51.20%    H:7.32%    Cl:15.12%    N:5.92%    S:6.79%

实例6

N-(2′,6′-二甲基苯基)-N-二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1)-磺酸。

根据实例5的实施方法,取24.3克(0.1摩尔)N-(2′,6′-二甲基苯基)-3-氨基丙烷-(1)-磺酸与75毫升二氯乙酰氯。于是得到所要求的化合物28.16克,产率79.5%。

n    =1.514。

分析:分子式为C13H17Cl2NO4S(354.254)

计算值:C:44.07%    H:3.99%    Cl:20.01%    N:3.95%    S:9.05%

实验值:C:44.12%    H:3.91%    Cl:20.15%    N:3.90%    S:9.10%

实例7

N-(2′-乙基-6′-甲基苯基)-N-(3″,5″-二氯苯甲酰基)-3-氨基丙烷-(1)-磺酸。

在0℃时,取20.2克(0.2摩尔)的三乙胺加到25.7克(0.1摩尔)N-(2′-乙基-6′-甲苯基)-3-氨基丙烷-(1)-磺酸和200毫升无水苯组成的悬浮液中,搅拌半小时后,滴入20克(0.1摩尔)3,5-二氯苯甲酰氯和20毫升无水苯的溶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混合物半小时,于是用含有盐酸的醇来酸化苯溶液,过滤沉淀的盐酸三乙胺。用水洗涤苯溶液,再烘干并蒸发。从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剩余物。于是,得到所要求的化合物28.45克,产率为65.4%该无色晶体在210~215℃时熔化。

分析:分子式为C19H25Cl2NO4S(434.374)

计算值:C:52.53%    H:5.80%    Cl:16.33    N:3.23%    S:7.38%

实验值:C:52.70%    H:5.75%    Cl:16.17%    N:3.32%    S:7.30%

实例8

N-(2′-乙基-6′-甲基苯基)-N-〔呋喃-(2)-羰基〕-3-氨基丙烷-(1)-磺酸

根据实例7的实施方法,取25.7克(0.1摩尔)N-(2′-乙基-6′-甲基苯基)-3-氨基丙烷-(1)-磺酸,20.2克(0.2摩尔)三乙胺和13.05克(0.1摩尔)呋喃-(2)-羰酰氯。于是得到所要求的化合物22.0克,产率62.6%,该无色晶体在84~86℃时熔化。

分析:分子式为C17H21NO5S(351.414)

计算值:C:58.10%    H:6.02%    N:3.98%    S:9.12%

实验值:C:58.15%    H:6.10%    N:4.00%    S:9.20%

实例9

可湿性粉剂(77WP)

取85%(重量)N-(2′-乙基苯基)-N-氯乙酰基-3-氨基丙烷-(1)-磺酸的二合水物与15%(重量)的活性硅胶(Aerosil    250,DegussaAG)调匀。用磨细碾均匀的粉状混合物,再添加10%(重量)的ArKopon    T(Hoechst    AG)的润湿剂,调匀该混合物。得到的可湿性粉剂包含77%(重量)的活性成分,用水稀释之,得到任意浓度的喷洒剂。

通过采用实例1,2,4,5a,7和8制备的化合物,也能实施上述的方法。

实例10

乳油

取50%(重量)的由实例5制得的化合物溶解在45%(重量)的二甲苯中。再添加2%(重量)的Atlox3368B乳化剂和3%(重量)的Atlox    4851B乳化剂〔Atlas    Co,比利时〕到该溶液中。得到的乳油包括50%(重量)的活性成分,用水稀释可得到任意浓度的乳液。

通过采用实例6制备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也能实施上述的方法。

制备拌种剂按如下方法:

在激烈搅拌下,取500克上述的组合物加到3升2%Bermoco11E(Berol    Kemi    AG,瑞典)水溶液中。将得到的乳油喷洒在糖衣盘中的100公斤玉米种籽上,搅拌该系统30分钟。在操作结束时,在种籽的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膜,即每100公斤种籽包括250克活性成分。

实例11

具有含量为5%的活性成分的粉剂混合物

取5%(重量)的由实例5制得的化合物,在一台Z型臂式搅拌器中,同10%(重量)的Aerosil    250搅拌混合。连续搅拌直到该混合物分离成粉状(需要大约10~30分钟,取决于搅拌器的类型)取1份(重量)的Arkopon    T粉末,添加到得到的粉状混合物中,再经连续搅拌直到形成完全均匀的混合物。然后在搅拌器里用84%(重量)的沉淀白垩粉 调制成均匀的混合物。用磨细碾成粉状的混合物。于是得到含量为5%(重量)的活性成分的可湿性粉剂,而通过用水稀释,能转化成适宜于植物处理的稳定的喷洒剂。

采用实例6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也能实施上述的方法。

实例12

微粒剂

通过前面的实例得到组合物,而按照下列方法可制备活性组分含量为5%的微粒剂。

由实例11制得的粉状混合物,在搅拌器中,取80%(重量)的该混合物同20%(重量)的1%Bero1E水溶液调匀。于是通过所要求孔径的压出机压制成软性材料。然后在50℃下烘干得到的细丝,并且碾到所要求的规格。再按所要求的颗粒大小筛选分离出微粒。过大的颗粒再重新碾制。把粉末型的颗粒加到下批成型料里。得到的微粒,在农业上适用于撒在土壤中。

通过把均匀的混合物同粘性溶液结合,制压成锭,然后再干燥之。施之于土壤中,就得到持续释放具有植物生长调节作用的组合物。

实例13

微粒剂

根据实例3,取10%(重量)的该化合物溶解在30%(重量)的无水乙醇里。取200%(重量)的硅藻土粒(平均颗粒大小为2~3毫米),在分批的哥尔特型(Glatt-trpe)的颗粒沸腾器里沸腾,从而把活性成分的醇溶液喷洒在流体层上。在去除溶剂后,微粒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为5%(重量),所得到的微粒可适应于对土壤的处理。

表Ⅰ

实验化合物    剂量(公斤/公顷)    未处理的对照

实例号    1    3    5

1 0.1775 0.2075×0.2125×0.1750

3    0.1600    0.1800    0.1975    0.1650

表Ⅱ

剂量    每块地的作物产量(公斤/地块)

1    8.875

3    10.375x

5    10.628x

未处理的对照    8.250

表Ⅲ

实验化合物    剂量    作物产量    作物产量

实例号    (公斤/公顷)    (10克)    (对照的百分数)

1    1    357    134

3    449    160

5    485    173

3    1    301.8    107

3    376.6    184

5    436.5    155

未处理的对照    280    100

表Ⅳ

实验化合物    剂量    发芽率,%

实例号    (公斤/公顷)    第五天    第九天

1    1    72    90

3    81    86

5    91    91

3    1    77    89

3    80    85

5    91    91

对照    -    79    80

表Ⅴ

实验化合物    剂量    湿重    干重

实例号  (公斤/公顷)(克)(对照百分数)(克)(对照百分数)

1    1    69    172    9    180

2    89    222    9    180

5    56    140    5    100

1    86    215    10    200

2    71    177    8    160

5    43    107    6    120

1    97    242    10    200

2    90    225    10    200

5    67    167    7    140

未处理的对照    -    40    100    5    100

表格Ⅵ

实验化合物    剂量    高度

(实例号)    (公斤/公顷)    厘米    对照物的百分数

1    1    8    228

2    10.5    300

5    8    228

2    1    6    171

2    7    200

5    3.5    100

3.5    100

3    1    7    200

2    8    228

5    8    228

未处理的对照    3.5    100

表Ⅶ

实验化合物    处理方法    剂量    植物的高度

实例号    (公斤/公顷)    (%,以未处理的对照物计)

1    芽前    3.6    142.3

2.8    135.0

2.25    129.1

1.8    130.5

芽后    2.8    120.9

2.25    112.7

1.8    116.9

3    芽前    3.6    130.7

2.8    134.5

2.25    141.8

1.8    102.1

芽后    7.2    121.6

5.7    119.7

表Ⅷ

实验化合物    剂量    植物的高度

实例号    (公斤/公顷)    (%,以未处理的对照物计)

1    3.6    145.6

2.8    170.5

2.25    158.9

1.8    138.7

3    5.7    140.8

4.5    136.5

2.8    139.7

表Ⅸ

实验化合物    处理方法    剂量    作物产量

实例号    (公斤/公顷)    (%,以对照物计)

1    芽前    5.7    134.0

4.5    124.6

2.8    123.3

2.25    115.3

芽后    5.7    108.0

4.5    120.0

2    芽前    5.7    118.8

4.5    107.3

3.6    110.0

芽后    2.25    109.1

1.8    106.8

芽前    5.7    123.3

4.5    133.3

3.6    116.6

芽后    5.7    106.6

4.5    196.6

表Ⅹ

实验化合物    处理方法    剂量    作物产量

实施例号    (公斤/公顷)    (%,以对照物计)

1    芽前    3.6    126.3

2.8    121.0

2.25    121.0

1.8    115.0

芽后    3.6    116.3

2.8    117.3

2.25    121.0

1.8    117.3

3    芽前    4.5    132.6

3.6    123.1

2.8    137.3

芽后    3.6    115.7

2.8    110.5

表Ⅺ

实验化合物    处理方法    剂量    玉米穗的重量

实例号    (公斤/公顷)    (%,以对照物计)

1    芽前    4.5    128.5

3.6    114.2

2.8    112.8

芽后    4.5    137.1

3.6    142.8

2.8    115.0

3    芽前    4.5    128.5

3.6    114.2

2.8    127.1

2.25    128.5

表Ⅻ

实验化合物    剂量    作物产率

实例号    (公斤/公顷)    (%,以对照物计)

1    1.4    112.9

1.1    112.9

2    2.8    121.4

2.25    112.8

1.8    111.4

3    1.1    161.2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