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 一种高纯度丁二酸的提纯方法及其应用

一种高纯度丁二酸的提纯方法及其应用

申请号 CN202311854439.6 申请日 2023-12-29 公开(公告)号 CN118026839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4
申请人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发明人 潘声龙; 周帮运; 王涛; 缪庆卫;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高纯度丁二酸的提纯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1)将丁二 酸溶液 与萃取剂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含丁二酸的萃取负载相和萃余相;(2)将步骤(1)得到的含丁二酸的萃取负载相与 洗涤剂 进行多级逆流洗涤,得到含丁二酸的洗涤负载相;(3)将步骤(2)得到的含丁二 酸洗 涤负载相与去离子 水 进行多级逆流反萃,得到含丁二酸的反萃液;(4)将步骤(3)得到的含丁二酸的反萃液进行 吸附 、浓缩结晶,得到所述高纯度丁二酸;其中,所述萃取剂为酰胺类有机化合物、醇类有机化合物或烷 烃 类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本发明的提纯方法操作简单,得到的丁二酸产品收率高、纯度高、热 稳定性 高,适合规模化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纯度丁二酸的提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丁二酸溶液与萃取剂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含丁二酸的萃取负载相和萃余相;
(2)将步骤(1)得到的含丁二酸的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进行多级逆流洗涤,得到含丁二酸的洗涤负载相;
(3)将步骤(2)得到的含丁二酸洗涤负载相与去离子进行多级逆流反萃,得到含丁二酸的反萃液;
(4)将步骤(3)得到的含丁二酸的反萃液进行吸附、浓缩结晶,得到所述高纯度丁二酸;
其中,所述萃取剂为酰胺类有机化合物、醇类有机化合物或烷类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剂中,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nH2n+1NO,其中,n为8~22;和/或
所述醇类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nH2n+1OH,其中,n为6~20;和/或
所述烷烃类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nH2n+2,其中,n为12~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剂包括酰胺类有机化合物和醇类有机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醇类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0%‑90%):(5%‑
20%);或者
所述萃取剂包括酰胺类有机化合物和烷烃类有机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烷烃类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0%‑90%):(5%‑
30%);或者
所述萃取剂包括醇类有机化合物和烷烃类有机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醇类有机化合物和烷烃类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20%):(5%‑
3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剂包括酰胺类有机化合物、醇类有机化合物和烷烃类有机化合物,
其中,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醇类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0%‑90%):(5%‑20%);
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烷烃类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0%‑90%):(5%‑3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选自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N,N‑二丁基乙酰胺、N,N‑二戊基乙酰胺或N,N‑二丁基戊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和/或N,N‑二丁基乙酰胺;和/或所述醇类有机化合物选自正辛醇和/或十八醇;和/或
所述烷烃类有机化合物选自白油、异构烷、260号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萃取剂为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十八碳醇和260号溶剂油的组合;
或者,所述萃取剂为N,N‑二丁基戊酰胺、十八碳醇和260号溶剂油的组合;
或者,所述萃取剂为N,N‑二戊基乙酰胺、十八碳醇和260号溶剂油的组合;
和/或,所述丁二酸溶液中丁二酸的含量为5~30wt%,优选为5~15wt%。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萃取剂与丁二酸溶液的质量比为(0.5‑5.5):1;优选为(1‑2.5):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多级逆流萃取的温度为20‑60℃,优选为25‑45℃;和/或所述多级逆流萃取的级数为2‑10级,优选为4‑9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洗涤剂包括丁二酸,所述洗涤剂中丁二酸的浓度为8~10wt%;和/或
所述含丁二酸的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10‑50):1,优选为(30‑40):1;和/或所述多级逆流洗涤的级数为2‑10级,优选为4‑8级;和/或
所述多级逆流洗涤温度为20‑50℃,优选为30‑4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多级逆流反萃的温度为60‑100℃,优选为75‑95℃;和/或
所述丁二酸洗涤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0.5‑5):1,优选为(0.5‑2):1;所述逆流反萃的级数为2‑10级,优选为4‑9级;和/或
步骤(4)中,所述吸附采用聚苯乙烯树脂
10.一种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提纯方法得到的高纯度丁二酸在制备生物可降解塑料领域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生物可降解塑料选自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乙二醇酯或聚丁二酸己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说明书全文

一种高纯度丁二酸的提纯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纯度丁二酸的提纯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丁二酸,又名琥珀酸,分子式为C4H6O4,分子量118.09,丁二酸是天然的二元有机羧酸,无色三斜晶体或单斜晶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无嗅,但有特殊酸味,熔点460‑461K。丁二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同时也是许多化学品制备的重要材料。丁二酸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以及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绿色溶剂、生物可降解塑料和动植物生长刺激物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泛。
[0003] 在食品中的应用,主要用于调节食品的PH、味增强剂、防腐剂。丁二酸二钠,俗称干贝素,存在于海鲜中,具有鲜味,可以用做调味剂。丁二酸的衍生物辛烯基丁二酸淀粉酯是安全性高的乳化增稠剂,可以用于维生素、香精等制品的乳化、增稠的辅料。
[0004] 在农业领域中,丁二酸具有刺激作物生长的功能,可以处理种子提高发芽率,丁二酸衍生物在农业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二甲基丁二酸酰胺广泛的应用于果蔬中,增强抗病、抗寒能
[0005] 在医药行业中,丁二酸可以用于合成维生素A、维生素B、解毒剂、止血剂、利尿剂及镇定剂。例如,维生素E丁二酸酯能够抑制体外的肿瘤细胞,能够消除自由基,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0006] 目前微生物发酵法提取丁二酸的工艺存在繁琐、离子交换树脂产生的废水处理量较大、产品收率低以及能耗偏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纯度丁二酸的提纯方法及其应用。
[0008]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纯度丁二酸的提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 (1)将丁二酸溶液与萃取剂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含丁二酸的萃取负载相和萃余相;
[0010] (2)将步骤(1)得到的含丁二酸的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进行多级逆流洗涤,得到含丁二酸的洗涤负载相;
[0011] (3)将步骤(2)得到的含丁二酸洗涤负载相与去离子水进行多级逆流反萃,得到含丁二酸的反萃液;
[0012] (4)将步骤(3)得到的含丁二酸的反萃液进行吸附、浓缩结晶,得到所述高纯度丁二酸;
[0013] 其中,所述萃取剂为酰胺类有机化合物、醇类有机化合物或烷类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4] 酰胺类化合物是主萃取剂,丁二酸与酰胺类有机化合物进行络合萃取;醇类有机化合物作为相调节剂防止萃取过程中出现三相的情况;烷烃类有机化合物作为稀释剂主要起到加快分相,减少夹带的作用。在酰胺类化合物高选择性、高稳定性萃取丁二酸的同时,醇类有机化合物和/或烷烃类有机化合物协同作用,可以高效得到络合物,络合物经过洗涤、反萃得到纯度高、热稳定性好的丁二酸。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萃取剂中,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nH2n+1NO,其中,n为8~22,n可以为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00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醇类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nH2n+1OH,其中,n为6~20,n可以为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001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烷烃类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nH2n+2,其中,n为12~31,n可以为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001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萃取剂包括酰胺类有机化合物和醇类有机化合物,其中,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醇类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0%‑90%):(5%‑20%),例如为80%:20%、85%:15%、88%:12%、90%:10%、90%:5%。
[001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萃取剂包括酰胺类有机化合物和烷烃类有机化合物,其中,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烷烃类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0%‑90%):(5%‑30%),例如为70%:30%、76%:24%、80%:20%、85%:15%、88%:12%、90%:10%、90%:5%。
[00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萃取剂包括醇类有机化合物和烷烃类有机化合物,其中,所述醇类有机化合物、烷烃类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20%):(5%‑30%),例如为5%:5%、5%:24%、10%:30%、15%:10%、20%:5%、5%:30%。
[00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萃取剂包括酰胺类有机化合物、醇类有机化合物和烷烃类有机化合物,其中,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醇类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0%‑90%):(5%‑20%),例如为50%:20%、60%:20%、70%:20%、80%:10%、90%:5%;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烷烃类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0%‑90%):(5%‑30%),例如为50%:30%、
50%:20%、60%:20%、60%:30%、70%:20%、70%:30%、80%:10%、90%:5%。改变萃取剂的配比会影响萃取收率,按照上述配比能达到较好的萃取收率,若酰胺类有机化合物的占比过低,会导致萃取收率降低。
[00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选自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N,N‑二丁基乙酰胺、N,N‑二戊基乙酰胺或N,N‑二丁基戊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酰胺类有机化合物为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和/或N,N‑二丁基乙酰胺。本发明中选择特定的酰胺类有机化合物可以有效提高萃取收率。
[002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醇类有机化合物选自正辛醇和/或十八醇。
[00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烷烃类有机化合物选自白油、异构烷、260号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萃取剂为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十八碳醇和260号溶剂油的组合。
[002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萃取剂为N,N‑二丁基戊酰胺、十八碳醇和260号溶剂油的组合。
[002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萃取剂为N,N‑二戊基乙酰胺、十八碳醇和260号溶剂油的组合。
[002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丁二酸溶液可以是生物发酵法得到的粗品丁二酸溶液。
[00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丁二酸溶液中丁二酸的含量为5~30wt%,例如为7wt%、10wt%、12wt%、14wt%、16wt%、18wt%、20wt%、22wt%、24wt%、26wt%、28wt%、30wt%。
[00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丁二酸溶液中丁二酸的含量为5~15wt%。
[00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萃取剂与丁二酸溶液的质量比为(0.5‑5.5):1,例如0.5:1、1:1、1.5:1、2:1、2.5:1、3:1、3.5:1、4:1、4.5:1、5:1、5.5:1。
[003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萃取剂与丁二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2.5):1。
[003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多级逆流萃取的温度为20‑60℃,例如为20℃、25℃、30℃、35℃、40℃、45℃、50℃、55℃、60℃。
[00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多级逆流萃取的温度为25‑45℃。
[003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级逆流萃取的级数为2‑10级,例如为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级、9级、10级。
[003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级逆流萃取的级数为4‑9级。
[003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洗涤剂包括丁二酸,所述洗涤剂中丁二酸的浓度为8~10wt%;例如为8wt%、8.5wt%、9wt%、9.5wt%、10wt%。
[003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含丁二酸的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相比为(10‑50):1,例如为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
[00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含丁二酸的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相比为(30‑40):1。
[004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多级逆流洗涤的级数为2‑10级,例如为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级、9级、10级。
[004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多级逆流洗涤的级数为4‑8级。
[004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多级逆流洗涤温度为20‑50℃,例如为20℃、25℃、30℃、35℃、40℃、45℃、50℃。
[004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多级逆流洗涤温度为30‑40℃。
[004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多级逆流反萃的温度为60‑100℃,例如为60℃、65℃、70℃、75℃、80℃、85℃、90℃、95℃、100℃。
[004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多级逆流反萃的温度为75‑95℃。
[004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丁二酸洗涤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相比为(0.5‑5):1,例如0.5:1、1:1、1.5:1、2:1、2.5:1、3:1、3.5:1、4:1、4.5:1、5:1。
[004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丁二酸洗涤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相比为(0.5‑2):1。
[004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逆流反萃的级数为2‑10级,例如为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级、9级、10级。
[00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逆流反萃的级数为4‑9级。
[00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4)中,吸附采用聚苯乙烯树脂进行吸附。
[005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本发明提纯方法得到的高纯度丁二酸符合耐热级指标。
[0053]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提成方法得到的高纯度丁二酸在制备生物可降解塑料领域的应用。
[005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可降解塑料选自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乙二醇酯或聚丁二酸己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5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萃取剂为复合萃取剂,在酸性条件下,丁二酸与酰胺类有机化合物进行络合萃取,通过加入醇类有机化合物与烷烃类有机化合物协同作用,提纯后的丁二酸产品具有高收率、高纯度和高热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得到的丁二酸产品收率高、纯度高、热稳定性高,适合规模化生产,且产品可用于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聚丁二酸己二醇酯(PHS)等的合成,实际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这样的结构和技术在许多出版物中也进行了描述。
[0057] 本发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使用的试剂均可以从市场上购得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所描述的方法制备而得。
[0058] 本发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丁二酸溶液的酸度是指丁二酸溶液中丁二酸的质量分数。
[0059] 实施例1
[0060] 取200g酸度为11.78%(m/m)丁二酸溶液与200g 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70wt%)、十八碳醇(20wt%)和260#溶剂油(10wt%)组成的萃取剂混合搅拌5min,温度30℃,经6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丁二酸酸度为0.51%(m/m),萃取率为95.67%。
[0061] 得到的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8.01%(m/m)丁二酸溶液)混合搅拌5min,温度40℃,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35:1,经5级逆流洗涤,负载相中夹带的杂质被洗涤下来,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10min,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1:2,温度90℃,经9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为97.22%。
[0062] 反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直接返回进行萃取,反萃取水相经树脂吸附、浓缩、烘干可得到高纯度耐热级丁二酸产品,其中丁二酸酸度为99.66%(m/m),符合GB/T 34686‑2017检测标准。丁二酸经热稳定试验,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检测数据为L:97.88,a:0.11,b:0.25,具体如表1所示。
[0063] 实施例2
[0064] 取200g酸度为11.78%(m/m)丁二酸溶液与200g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70wt%)、正辛醇(20wt%)和260#溶剂油(10wt%)萃取剂混合搅拌5min,温度30℃,经6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丁二酸酸度为0.85%(m/m),萃取率为92.78%。
[0065] 得到的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8.01%(m/m)丁二酸溶液)混合搅拌5min,温度40℃,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35:1,经5级逆流洗涤,负载相中夹带的杂质被洗涤下来,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10min,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1:2,温度90℃,经9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为96.49%。
[0066] 反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直接返回进行萃取,反萃取水相经树脂吸附、浓缩、烘干可得到高纯度耐热级丁二酸产品,其中丁二酸酸度为99.53%(m/m),符合GB/T 34686‑2017检测标准。丁二酸经热稳定试验,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检测数据为L:95.17a:0.56b:0.61。
[0067] 实施例3
[0068] 取200g酸度为11.78%(m/m)丁二酸溶液与200g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70wt%)、十八碳醇(20wt%)和白油(10wt%)组成的萃取剂混合搅拌5min,温度30℃,经6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丁二酸酸度为0.63%(m/m),萃取率为94.65%。
[0069] 得到的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8.01%(m/m)丁二酸溶液)混合搅拌5min,温度40℃,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35:1,经5级逆流洗涤,负载相中夹带的杂质被洗涤下来,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10min,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1:2,温度90℃,经9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为96.82%。
[0070] 反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直接返回进行萃取,反萃取水相经树脂吸附、浓缩、烘干可得到高纯度耐热级丁二酸产品,其中丁二酸酸度为99.62%(m/m),符合GB/T 34686‑2017检测标准。丁二酸经热稳定试验,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检测数据为L:96.35a:0.41b:0.37。
[0071] 实施例4
[0072] 取200g酸度为11.78%(m/m)丁二酸溶液与200g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70wt%)、十八碳醇(20wt%)和IP80异构烷(10wt%)组成的萃取剂混合搅拌5min,温度30℃,经6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丁二酸酸度为0.71%(m/m),萃取率为93.97%。
[0073] 得到的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8.01%(m/m)丁二酸溶液)混合搅拌5min,温度40℃,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35:1,经5级逆流洗涤,负载相中夹带的杂质被洗涤下来,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10min,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1:2,温度90℃,经9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为96.35%。
[0074] 反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直接返回进行萃取,反萃取水相经树脂吸附、浓缩、烘干可得到高纯度耐热级丁二酸产品,其中丁二酸酸度为99.52%(m/m),符合GB/T 34686‑2017检测标准。丁二酸经热稳定试验,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检测数据为L:95.37a:0.48b:0.73。
[0075] 实施例5
[0076] 取200g酸度为11.78%(m/m)丁二酸溶液与200gN,N‑二丁基戊酰胺(70wt%)、十八碳醇(20wt%)和260#溶剂油(10wt%)组成的萃取剂混合搅拌5min,温度30℃,经6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丁二酸酸度为0.76%(m/m),萃取率为93.55%。
[0077] 得到的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8.01%(m/m)丁二酸溶液)混合搅拌5min,温度40℃,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35:1,经5级逆流洗涤,负载相中夹带的杂质被洗涤下来,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10min,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1:2,温度90℃,经9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为96.72%。
[0078] 反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直接返回进行萃取,反萃取水相经树脂吸附、浓缩、烘干可得到高纯度耐热级丁二酸产品,其中丁二酸酸度为99.47%(m/m),不符合GB/T 34686‑2017检测标准。丁二酸经热稳定试验,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检测数据为L:90.42a:0.75b:1.04。
[0079] 实施例6
[0080] 取200g酸度为11.78%(m/m)丁二酸溶液与200gN,N‑二戊基乙酰胺(70wt%)、十八碳醇(20wt%)和260#溶剂油(10wt%)组成的萃取剂混合搅拌5min,温度30℃,经6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丁二酸酸度为1.03%(m/m),萃取率为91.26%。
[0081] 得到的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8.01%(m/m)丁二酸溶液)混合搅拌5min,温度40℃,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35:1,经5级逆流洗涤,负载相中夹带的杂质被洗涤下来,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10min,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1:2,温度90℃,经9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为95.58%。
[0082] 反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直接返回进行萃取,反萃取水相经树脂吸附、浓缩、烘干可得到高纯度耐热级丁二酸产品,其中丁二酸酸度为99.39%(m/m),不符合GB/T 34686‑2017检测标准。丁二酸经热稳定试验,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检测数据为L:87.48a:0.97b:2.16。
[0083] 实施例7
[0084] 取200g酸度为11.78%(m/m)丁二酸溶液与200g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60wt%)、十八碳醇(20wt%)和260#溶剂油(20wt%)组成的萃取剂混合搅拌5min,温度30℃,经6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丁二酸酸度为0.79%(m/m),萃取率为93.29%。
[0085] 得到的丁二酸萃取相与洗涤剂(8.01%(m/m)丁二酸溶液)混合搅拌5min,温度40℃,丁二酸萃取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35:1,经5级逆流洗涤,负载相中夹带的杂质被洗涤下来,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10min,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1:2,温度90℃,经9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为95.63%。
[0086] 反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直接返回进行萃取,反萃取水相经树脂吸附、浓缩、烘干可得到高纯度耐热级丁二酸产品,其中丁二酸酸度为99.71%(m/m),符合GB/T 34686‑2017检测标准。丁二酸经热稳定试验,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检测数据为L:97.56a:0.16b:0.19。
[0087] 实施例8
[0088] 取200g酸度为11.78%(m/m)丁二酸溶液与200g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50wt%)、十八碳醇(20wt%)和260#溶剂油(30wt%)萃取剂混合搅拌5min,温度30℃,经6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丁二酸酸度为1.38%(m/m),萃取率为88.29%。
[0089] 得到的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8.01%(m/m)丁二酸溶液)混合搅拌5min,温度40℃,丁二酸萃取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35:1,经5级逆流洗涤,负载相中夹带的杂质被洗涤下来,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10min,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1:2,温度90℃,经9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为97.64%。
[0090] 反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直接返回进行萃取,反萃取水相经树脂吸附、浓缩、烘干可得到高纯度耐热级丁二酸产品,其中丁二酸酸度为99.55%(m/m),符合GB/T 34686‑2017检测标准。丁二酸经热稳定试验,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检测数据为L:96.71a:0.21b:0.33。
[0091] 实施例9
[0092] 取200g酸度为11.78%(m/m)丁二酸溶液与200gN,N‑双(1‑甲基庚基)乙酰胺(70wt%)、十八碳醇(20wt%)和260#溶剂油(10wt%)组成的萃取剂混合搅拌5min,温度30℃,经8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丁二酸酸度为0.41%(m/m),萃取率为96.52%。
[0093] 得到的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8.01%(m/m)丁二酸溶液)混合搅拌5min,温度40℃,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35:1,经7级逆流洗涤,负载相中夹带的杂质被洗涤下来,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10min,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1:2,温度90℃,经9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为97.56%。
[0094] 反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直接返回进行萃取,反萃取水相经树脂吸附、浓缩、烘干可得到高纯度耐热级丁二酸产品,其中丁二酸酸度为99.74%(m/m),符合GB/T 34686‑2017检测标准。丁二酸经热稳定试验,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检测数据为L:98.07a:0.10b:0.08。
[0095] 对比例1
[0096] 取200g酸度为11.78%(m/m)丁二酸溶液与200g三烷基膦TRPO(70wt%)、十八碳醇(20wt%)和260#溶剂油(10wt%)组成的萃取剂混合搅拌5min,温度30℃,经6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丁二酸酸度为0.61%(m/m),萃取率为94.82%。
[0097] 得到的丁二酸萃取相与洗涤剂(8.01%(m/m)丁二酸溶液)混合搅拌5min,温度35℃,丁二酸萃取负载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35:1,经5级逆流洗涤,负载相中夹带的杂质被洗涤下来,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10min,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1:2,温度90℃,经9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为98.14%。
[0098] 反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直接返回进行萃取,反萃取水相经树脂吸附、浓缩、烘干可得到高纯度耐热级丁二酸产品,其中丁二酸酸度为99.31%(m/m),不符合GB/T 34686‑2017检测标准。丁二酸经热稳定试验,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检测数据为L:85.16a:1.59b:4.31。
[0099] 对比例2
[0100] 取200g酸度为11.78%(m/m)丁二酸溶液与200g三辛胺(70wt%)、十八碳醇(20wt%)和260#溶剂油(10wt%)萃取剂混合搅拌5min,温度30℃,经6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丁二酸酸度为0.58%(m/m),萃取率为95.01%。
[0101] 得到的丁二酸萃取相与洗涤剂(8.01%(m/m)丁二酸溶液)混合搅拌5min,温度35℃,丁二酸萃取相与洗涤剂的相比为35:1,经5级逆流洗涤,负载相中夹带的杂质被洗涤下来,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10min,洗涤后的负载相与去离子水的相比为1:2,温度90℃,经9级逆流反萃取,反萃取率为98.36%。
[0102] 反萃取后的有机相可直接返回进行萃取,反萃取水相经树脂吸附、浓缩、烘干可得到高纯度耐热级丁二酸产品,其中丁二酸酸度为99.24%(m/m),不符合GB/T 34686‑2017检测标准。丁二酸经热稳定试验,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检测数据为L:78.16a:2.18b:7.25。
[0103] 表1
[0104]
[0105]
[0106] 本发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丁二酸检测指标:GB/T 34686‑2017国家标准。
[0107] 热稳定色度检测:称取样品于洁净的坩埚中,放入180‑200℃弗炉中加热2h,冷却至室温。采用HunterLab色差仪进行色度检测,每种样品测试三次,取平均值。
[0108] 本发明中的色度说明高温条件下丁二酸色度变化情况,色度越低丁二酸耐热性越好,可以用于聚酯的合成。其中,L值越大,表示颜色的明度越高;L值越小,表示颜色的明度越低。而a和b值则表示红绿色和黄蓝色在颜色中的相对强度,其值越大表示该颜色的强度越大。对于同一款产品来说,其a值、b值越接近0,表示该产品的颜色与标准颜色的差异越小,颜色质量也越好。
[0109] 通过实施例与对比例可以看出选用本发明的萃取剂提取的丁二酸热稳定性优于三烷基氧膦和三辛胺,且丁二酸产品与化工合成丁二酸热稳定性几乎一样,可用于生物可降解塑料PBS、PES、PHS等的合成。
[0110]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