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
专利有效性 | 实质审查 | 当前状态 | 实质审查 |
申请号 | CN202411152286.5 | 申请日 | 202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8901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4-11-08 |
申请人 | 广西科学院; 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科研院所 |
发明人 | 罗先群; 王翠坚; 黄雪星; 蒋永强; | 第一发明人 | 罗先群 |
权利人 | 广西科学院,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科研院所 |
当前权利人 | 广西科学院,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科研院所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大岭路98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530006 |
主IPC国际分类 | A23L3/26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A23L3/26 ; A23L3/54 ; A23L3/30 ; A23L3/3562 ; A23L3/3535 ; A23L3/3508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5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广西中知华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牙斐颖;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食用菌保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 电子 束辐照对木 耳 粉的保质方法,本发明通过研究电子束辐照对木耳粉的菌落数、总糖、蛋白、 氨 基酸、氨基酸组成和 纤维 含量等多重影响,最终发现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杀灭致病菌,同时还不会损伤木耳粉的品质,基于这个研究进一步研发利用电子束辐照来保质木耳粉,同时不会损伤木耳粉品质的方法,经过前期研究和大量的样本实验得出了针对总糖、脂肪和纤维进行检测后分型,然后对分型的木耳粉选择适合的电子束辐照范围,并且将保质物质结合到超声雾化机中来实现对木耳粉的保质加工,经检测,整个工艺使菌落数降到10CFU/g以下,且营养物质不会流失,是一种科学的木耳粉保质方法。 | ||
权利要求 | 1.电子束辐照对木耳粉的保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对木耳样本进行电子束辐照处理,辐照的辐射剂量为2.0kGy‑9.0kGy。 |
||
说明书全文 | 电子束辐照对木耳粉的保质方法【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保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子束辐照对木耳粉的保质方法。【背景技术】 [0002] 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黑色素、以及维生素、钙、铁等矿质元素,具有补气养血、润肺止咳、降血压、血脂、通便等功效,是一种营养丰富、药食同源的优质食用菌,被现代营养学家盛赞为“素中之荤”、“中餐中的黑色瑰宝”“黑燕窝”。黑木耳源产于我国,是我国人工栽培的第二大菇种,有“国蕈”之称。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22年全国黑木耳栽培总量约为140亿袋,鲜品产量高达约703万吨。黑木耳一般以鲜品、初加工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的形式被大众消费。黑木耳在采收、干燥、加工及贮藏等过程易发生变质、腐败等问题。因此,开发和实施更加高效绿色的加工保存方法对于黑木耳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 [0003] 辐照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灭菌技术,辐照过程中产品升温小,是一种绿色冷加工技术,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的优势,被公认为高技术、高效益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型科技加工技术手段。与传统高温杀菌相比,辐照技术能较好的保持食品特有的风味,口感和理化品质,其独特的性质,特别适用于低密度、体积较小的产品。目前,电子束辐照逐步取代传统的加工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食品、保健品及中药等灭菌保藏。在食用菌加工保藏方面,电子束辐照用于食用菌鲜品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但电子束辐照用于食用菌干品和其加工产品处理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黑木耳粉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对黑木耳粉产品的灭菌效果及其质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辐照剂量范围,为电子束辐照在食用菌产品加工的应用提供参考。【发明内容】 [0004]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结合电子束辐照对食用菌产品加工的影响,找到适合木耳粉的电子束辐照方法,以期能提高木耳粉的品质。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电子束辐照对木耳粉的保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①当总糖含量≤72.0g/100g,脂肪含量≤2.0g/100g且粗纤维含量≤4.8g/100g时,将木耳粉分为I型; [0009] ②当72.0g/100g<总糖含量,2.0g/100g<脂肪含或4.8g/100g<粗纤维含量时,将木耳粉分为II型; [0011] (3)将雾化后的木耳粉采用低温干燥; [0012] (4)电子束辐照:将步骤(3)的木耳粉分装于双层聚乙烯自封袋,密封包装,然后采用8.0kGy‑9.0kGy的辐射剂量对I型木耳粉进行辐照;采用6.0kGy‑7.0kGy的辐射剂量对II型木耳粉进行辐照。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超声波雾化中加入的雾化液中含有质量百分数为5%的保质物质。 [0014] 进一步的,所述保质物质为芦荟多糖、大蒜素和柠檬酸。 [0015] 进一步的,所述芦荟多糖、大蒜素和柠檬酸的质量比为4‑5:3‑5:1‑3。 [0016]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本发明根据电子束辐照对木耳粉的影响,主要是研究电子束辐照对木耳的菌落数、总糖、蛋白、氨基酸、氨基酸组成和纤维含量等多重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电子束辐照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有效杀灭致病菌,同时还不会损伤木耳粉的品质,基于这个研究我们进一步研发利用电子束辐照来对木耳粉进行保质的方法,经过前期研究和大量的样本实验,我们得出了针对总糖、脂肪和纤维检测计算后,对木耳粉进行分型的方法,根据分型,进一步的选择适合的电子束辐照范围,更准确的实现了对木耳粉品质的精准把控。此外我们还通过改良超声雾化方法,将保质物质加入到雾化机中,实现了对木耳粉的有效保质,加入保质物质后,木耳的菌落数降到10CFU/g以下,灭菌效果更好,同时,我们整个工艺处理均在低温、可控辐照的环境下进行,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木耳粉的营养物质不会流失,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木耳粉的保质方法。【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辐照剂量对菌落总数杀菌效果的影响情况图。 [0023] 1、材料与试剂 [0024] 黑木耳由广西食用菌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提供;马铃薯购自南宁市榕华菜市场;葡萄糖、浓硫酸、浓盐酸(浓度≥36%优级纯)、重蒸苯酚,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水乙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磷酸氢二钠;硫酸亚铁;咔唑、半乳糖醛酸、无水乙醚、石油醚、硫酸铜等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甲基红指示剂、氮气、(纯度99.9%)、柠檬酸钠(优级纯)、氢氧化钠(优级纯)、过氧化氢、水杨酸、铁氰化钾、三氯乙酸等购自南宁美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酵母浸膏、胰蛋白胨、孟加拉红、氯霉素、硫酸镁、月桂基硫酸盐、煌绿乳糖胆盐琼脂等购自南宁硕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25] 2、仪器与设备 [0026] SKY‑2102恒温震荡培养箱:上海苏坤实业有限公司;BL‑1000‑X电子天平:厦门拜伦斯电子有限公司;EL2014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SPX-300B型生化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LAMBDA35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HH‑6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YXQ-LS-50SI型蒸汽灭菌锅: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器械厂;TDZ5‑WS台式低速离心机:长沙维尔康湘鹰离心机有限公司;101‑2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川沙电子仪器厂;LA8080超高速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福斯营养素自动分化系统(纤维仪);电子加速器DZ‑10/2010MeV 20KW: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 [0027] 实施例1: [0028] 本实施例研究电子束辐照对黑木耳的影响,具体方法如下: [0029] 1、黑木耳粉样品制备及辐照处理:干燥黑木耳粉碎过60目筛,分装于双层聚乙烯自封袋,密封包装,每袋130g。设定辐照剂量为0、2、4、6kGy,其中以未辐照样品0kGy为CK对照,每组均设三个重复。将包装好的黑木耳粉样品送至百色市广业保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采用电子加速器(DZ‑10/20,10MeV,20KW)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后样品置于室温避光保存。 [0030] 2、微生物数量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测定分别参照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0031] 3、主要成分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参考GB 5009.5‑2016《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总糖含量参考GB/T15672‑2009《食用菌总糖含量测定方法》;粗多糖含量测定参考NY/T1676-2023《食用菌中粗多糖含量的测定》;粗纤维含量参考GB/T5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脂肪含量测定参考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0032] 4、氨基酸组成测定:氨基酸测定参考GB/T 5009.124-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0033] 5、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必需氨基酸比值(Ratio ofEssentialAminoAcid,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atio Coefficient ofAminoAcid,RC)、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core ofRatio Coefficient ofAminoAcid,SRC)、CV为RC的变异系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0034] RAA=待评对象蛋白质中某一必需氨基酸含量/模式必需氨基酸含量; [0035] RC=RAA/RAA的平均值; [0036] CV=RC标准差/RC平均数; [0037] SRC=100‑CV×100; [0038] 6、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0040] 清除率(%)=(X0‑Xj)/X0×100% [0041] 其中,X0为空白组的OD值;Xj测定组的OD值。 [0042] (2)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测定:根据超氧阴离子清除能能力试剂盒操作方法进行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公式为: [0043] I%=[A0‑(Aj‑AC)]/A0×100% [0044] 其中,A0为空白组的OD值;Aj为测定组的OD值,Ac为对照组的OD值。 [0045] (3)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利用软件SPSS19.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0.05,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制表和绘图,利用公式计算相应指标。得到的结果如下: [0046] 一、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木耳粉微生物总数的影响,具体如表1和图1所示。 [0047] 表1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木耳粉微生物总数的影响 [0048] [0049] 由表1可见,电子束辐照后,能有效杀灭黑木耳粉中微生物以及抑制微生物生长,由图1和表1可见,当辐照剂量为1.75kGy时,能使存活的菌落总数下降一个数量级。大肠菌群不耐辐射,它的D10值很低,一般在0.025~0.24kGy,杀灭黑木耳粉中的菌落总数和霉菌的辐照剂量能全部杀灭大肠菌群。 [0050] 二、电子束辐照对黑木耳粉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具体如表2所示: [0051] 表2电子束辐照处理对黑木耳粉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0052] [0053] [0054] 注:同列的小写字母不同代表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代表差异不显著(P>0.05)。 [0055] 由表2可见,经过2、4、6kGy辐照处理后的黑木耳粉的总糖含量与CK比,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在剂量为2kGy时,多糖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P>0.05),为12.4g/100g,当剂量升为4kGy时,多糖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增加到14.8g/100g;剂量继续升到6kGy时,多糖含量有所回落,为14.5g/100g。,但仍比CK对照增加了16.9%。辐照前(CK对照),黑木耳粉蛋白质含量为13.2g/100g,辐照剂量为2、6kGy时,蛋白质含量与CK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辐照剂量为4kGy时,蛋白质含量由升到13.6g/100g,增幅分别为3.03%,与CK对照产生显著差异(P<0.05)。经过2、4、6kGy三个剂量辐照的黑木耳粉的脂肪与粗纤维含量比CK组的含量有所下降(P<0.05),脂肪降幅分别为10%、20%、20%:粗纤维的降幅分别为6.25%、6.25%和4.44%。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辐照后含量仍在13.0‑13.6%之间,说明辐照对蛋白质无不良影响。辐射对粗纤维素含量略有影响,它可降低纤维素聚合度,改变纤维分子结构,出现分子键断裂、重组和再聚合等现象。辐照对脂肪含量的影响主要是,辐照使脂肪酸长链中的C‑C键发生断裂形成链烷烃,继发反应可生成通常的烯烃基,一般不影响营养价值的变化。 [0056] 三、电子束辐照对黑木耳粉氨基酸营养价值的影响(组成成分的影响),具体如表3所示: [0057] 表3电子束辐照对黑木耳粉氨基酸组成成分的影响 [0058] [0059] [0060] 由表3可知,CK对照组与辐照组相比,除蛋氨酸和精氨酸以外,其余14种氨基酸含量与CK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辐照剂量为4kGy时,精氨酸含量最高,由CK对照的0.67g/100g提高到0.72g/100g,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此时,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与CK组比,增幅分别为4.7%、1.54%、4.07%。当辐照剂量为 6kGy时,蛋氨酸含量最高,由CK对照组的0.18%增到0.24%,两者产生显著差异(P<0.05)。 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是衡量食物营养的重要指标。现代营养学理论认为,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越接近人体蛋白质的组成,并为人体消化吸收时,其营养价值越高。根据FAO/WHO的理想模式,营养价值高的食品,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例能达到40%左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大于60%则符合WHO对理想蛋白的要求。未辐照前黑木耳粉CK对照的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1.56%,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为38.11%,两者符合WHO对理想蛋白的要求,这也说明了黑木耳的营养价值较高。经过2、4、 6三个剂量辐照后,两者的比值随着剂量的增大而略有增加,这表明,在2kGy‑6kGy剂量范围内电子束辐照不影响黑木耳作为优质蛋白来源的品质。 [0061] 四、不同剂量辐照的黑木耳粉氨基酸比值系数和比值系数分对比分析,其结果如下: [0062] 氨基酸比值系数法:是根据氨基酸平衡理论,通过WHO/FAO的必需氨基酸模式计算样品中的必需氨基酸比值,氨基酸比值系数(RC)和比值系数分(SRC)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氨基酸比值系数等于1则表示食物中氨基酸组成与氨基酸模式一致,氨基酸比值系数大于1表示氨基酸相对过剩,氨基酸比值系数小于1表示该氨基酸相对不足,氨基酸比值系数最小的氨基酸则是该品种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如果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齐全,比例得当,接近或符合WHO/FAO氨基酸模式要求,则这种蛋白质适宜人体生理作用需要,营养价值大。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0063] 表6不同剂量辐照的黑木耳粉的氨基酸比值系数(RC)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0064] [0065] 由表6可知,4种剂量辐照的黑木耳粉中,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的氨基酸比值系数都大于1,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比值系数接近1,只有蛋氨酸+胱氨酸比值系数低于0.5,为0.48,说明黑木耳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并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蛋氨酸+胱氨酸比值系数最低,为第一限制氨基酸,随着剂量的增加,其比值系数有所提高。食物中主要的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和蛋氨酸。通常,赖氨酸是谷类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而蛋氨酸(含硫氨基酸)则是大多数非谷类植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蛋氨酸(含硫氨基酸)则是大多数非谷类植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利用公式计算得出,辐照前黑木耳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66.66,经2、4、6KGY剂量辐照后黑木耳粉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CR均为68.09,比CK组提高2.15%。以上说明电子束辐照能升黑木耳粉氨基酸的营养价值,未发现对其有不良影响。 [0066] 五、电子束辐照对木耳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0067] 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作为体外抗氧化水平的指标,可以反映黑木耳粉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由图2可知,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黑木耳粉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0kGy、2kGy、4kGy、6kGy剂量辐照后的黑木耳粉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为44.98%、49.58%%、51.2%、50.59%,与CK对照组(0kGy)比,三个剂量辐照后均有明显增强(P<0.05),增幅为10.23%、13.83%、12.47%,辐照剂量为4KGy时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最强;剂量为2KGy时,DPPH清除率与CK组比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剂量为4kGy时,DPPH清除率明显增强,增幅为8.75%,与CK比具有显著差异,当辐照剂量增到6kGy时,DPPH清除率有所回落,但仍比CK组高,增幅为6.65%。试验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增强黑木耳粉抗氧化能力,剂量为4kGy时,抗氧化活性最强。 [0068] 实施例2 [0069] 在实施例1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知道,采用电子束辐照木耳粉剂量过大会有可能对木耳粉的品质造成损害,例如,当辐照剂量达到6kGy时,总菌落数才有可能降到10数量级,而当辐照剂量达到6kGy时,总糖、蛋白、脂肪和粗纤维相对于4kGy时,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此,为了在高剂量电子辐照下,进一步提升对木耳粉的品质,有必要深入研究木耳粉和电子束辐照的相关关系,具体如下: [0070] 根据实施例1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如果在电子束辐照前对木耳粉按照营养物质进行分型,然后根据不同的分型选取电子辐照剂量能很好的降低木耳粉的菌落数,同时还能有效的保留木耳粉的营养成分。 [0071] 经过多批次的检测,我们发现:总糖、脂肪和纤维的含量可以对木耳粉进行分型,具体为: [0072] ①当总糖含量≤72.0g/100g,脂肪含量≤2.0g/100g且粗纤维含量≤4.8g/100g时,将木耳粉分为I型; [0073] ②当72.0g/100g<总糖含量,2.0g/100g<脂肪含或4.8g/100g<粗纤维含量时,将木耳粉分为II型。 [0074] 然后采用如下方法对木耳粉进行电子束辐照处理: [0075] (1)对木耳粉的总糖、脂肪和纤维进行测定,然后按照如下方式对木耳粉进行分型,具体为: [0076] ①当总糖含量≤72.0g/100g,脂肪含量≤2.0g/100g且粗纤维含量≤4.8g/100g时,将木耳粉分为I型; [0077] ②当72.0g/100g<总糖含量,2.0g/100g<脂肪含或4.8g/100g<粗纤维含量时,将木耳粉分为II型; [0078] (2)采用超声波雾化方式对木耳粉进行超声雾化处理; [0079] (3)将雾化后的木耳粉采用低温干燥; [0080] (4)电子束辐照:将步骤(3)的木耳粉分装于双层聚乙烯自封袋,密封包装,根据不同分型对木耳粉设定不同的辐照剂量;分别设置:0kGy、6kGy、7kGy、8kGy、9kGy、10kGy;分别测定在不同分型下各木耳粉实验组的菌落总数、总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三个指标,具体如表7‑表8所示: [0081] 表7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对I型木耳粉品质的影响 [0082] [0083] 注:同行的小写字母不同代表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代表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0084] 由表7可知,在I型木耳粉样品中,当电子束的辐照剂量大于8.0kGy时,菌落总数明显下降,总糖、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但当电子束辐照剂量达到10kGy以上时,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因此,优选当电子束的辐照剂量为8.0kGy‑9.0kGy时,在此范围能显著提升I型木耳粉样品的保质能力,同时还不会降低木耳的品质,起到了良好的灭菌效果。 [0085] 表8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对II型木耳粉品质的影响 [0086] [0087] 由表8可知,在II型木耳粉样品中,当电子束的辐照剂量大于6.0kGy时,菌落总数明显下降,总糖、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但当电子束辐照剂量达到8kGy以上时,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因此,优选当电子束的辐照剂量为6.0kGy‑7.0kGy时,在此范围能显著提升II型木耳粉样品表面菌落的灭菌能力,同时还不会降低木耳的品质,起到了良好的保质效果。 [0088] 从表7‑表8的实验结果可见,木耳粉经过上述方案分型后,其电子束辐照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精确,而且实验结果、趋势变化更明显,即超过一定的辐照范围,营养成分有明显下降趋势,未达到辐照限度会导致灭菌不彻底,因此,综合来看根据本申请的方案对木耳进行分型后再研究电子束的辐照剂量,其得到的辐照剂量结果更准确。 [0089] 为了提高对木耳粉的保质效果,申请人在电子辐照实验中还发现,当在超声雾化阶段加入一些可食用的保质物质能显著提升木耳粉表面菌落的灭菌效果,以II型木耳粉为例,在电子辐照为6kGy的条件下,雾化液中,相应保质物质的质量百分数为5%,以水为雾化液的实验组做为对照(CK)参考上述方案申请人对保质物质进行了如下筛选(由于部分保质物质有糖,因此不选择总糖做为评价指标),具体如表9所示: [0090] 表9不同保质物质对木耳粉品质的影响 [0091] 分型 纯净水(对照) 壳聚糖 芦荟多糖 大蒜素 柠檬酸菌落总数(CFU/g) 6.16×10 6.38×102 1.03×10 2.32×10 3.56×10 蛋白质(g/100g) 13.37±0.23a 12.99±0.07ab 13.34±0.30a 13.23±0.18a 12.25±0.81b[0092] 因此,综合来看,除了添加壳聚糖喷雾会造成木耳粉的菌落数增加外,其他的实验组菌落数均减少,由此说明,壳聚糖不适合用于木耳粉表面菌落的灭菌,这可能是壳聚糖的添加,有可能会给吸附在木耳表面的微生物提供相应的碳源,从而导致木耳粉表面菌落数增加,从而影响灭菌效果,从蛋白质含量来看,芦荟多糖、大蒜素实验组的蛋白质含量相差不大,说明这几种保质物质的添加对木耳粉的蛋白质影响效果不大;柠檬酸保质物质添加后,蛋白质含量降低较为明显,说明有可能是酸对蛋白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0093] 因此,结合上述实验,我们优选芦荟多糖、大蒜素和柠檬酸进行正交实验,来优化保质物质,确定保质物质的最后配比,具体采用的方案为:将芦荟多糖、大蒜素和柠檬酸按照表10‑表11的质量比混合之后得到保质物质,然后将保质物质按照质量百分数为5%的添加量添加到纯净水中,放入超声雾化装置,参照上述电子辐照步骤的步骤(2)进行雾化,最后测定菌落总数和蛋白质含量。 [0094] 表10木耳粉保质物质的正交实验因素水平 [0095] [0096] 上述配比的正交分析,及其结果分别如表11所示: [0097] 表11正交实验及结果 [0098] [0099] [0100] 由表11可知,试验4‑8的菌落总数均<10且蛋白质含量在13g/100g以上,说明,在此条件下,保质物质加入雾化后功效最佳,且不会影响木耳粉的营养品质,因此,优选芦荟多糖:大蒜素:柠檬酸质量比为4‑5:3‑5:1‑3几种比例的成分来混合制备保质物质之后再进行雾化和电子束辐照,能显著提升木耳粉表面菌落的灭菌效果。 [0101] 综合来看,对木耳粉的保质最佳方法为: [0102] 对木耳粉进行保质处理: [0103] (1)对木耳粉的总糖、脂肪和粗纤维进行检测,然后对木耳样品进行分型: [0104] ①当总糖含量≤72.0g/100g,脂肪含量≤2.0g/100g且粗纤维含量≤4.8g/100g时,将木耳粉分为I型; [0105] ②当72.0g/100g<总糖含量,2.0g/100g<脂肪含或4.8g/100g<粗纤维含量时,将木耳粉分为II型; [0106] (3)将保质物质芦荟多糖:大蒜素:柠檬酸按质量比为4‑5:3‑5:1‑3混合后,加入纯净水中,将保质物质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的保质液,将保质液采用超声波雾化方式对木耳粉进行超声雾化处理; [0107] (4)将雾化后的木耳粉采用低温干燥; [0108] 将步骤(4)的木耳粉分装于双层聚乙烯自封袋,密封包装,然后采用8.0kGy‑9.0kGy的辐射剂量对I型木耳粉进行辐照;采用6.0kGy‑7.0kGy的辐射剂量对II型木耳粉进行辐照。 [0109]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采用电子辐照的方法能起到有效杀灭木耳致病菌,同时不会影响木耳品质的作用,通过对保质方法的改良,加入保质物质并进行正交优化保质物质,并结合超声雾化,并向雾化机中加入一定的食品保质物质,能有效起到良好的杀灭致病菌,更好的提升了木耳粉的品质。 [011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