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在电动摩托车上的散热管理系统

申请号 CN202410201929.4 申请日 2024-02-23 公开(公告)号 CN117864279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2
申请人 江苏金胜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一平; 沈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用在电动摩托车上的散 热管 理系统,涉及电动摩托车 散热 技术领域,包括液冷控 制模 块 ,所述液冷 控制模块 与 散热器 一、三通管、 电池 包、散热器二以及直流转换模块之间均通过软管进行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液冷控制模块、散热器一以及散热器二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向电动摩托车的 电机 、电池包以及直流转换模块进行散热管理,避免电动摩托车上的部分重要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 过热 损坏的情况,并且该发明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整车车况的不同来进行不同模式下的散热工作,使得该发明不仅增加了该装置散热过程的多样性,同时能够根据电动摩托车在不同的状态下进行相应的散 热处理 模式,优化了散热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用在电动摩托车上的散热管理系统,包括液冷控制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控制模块(2)与散热器一(12)、三通管(3)、电池包(8)、散热器二(1)以及直流转换模块(9)之间均通过软管进行连接,所述三通管(3)通过软管与传感器一(4)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一(4)通过软管与制冷片一(5)连接,所述制冷片一(5)通过软管与制冷片二(6)连接,所述制冷片二(6)通过软管与水温传感器二(7)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二(7)通过软管与电池包(8)连接,所述直流转换模块(9)通过软管与电机(10)连接,所述电机(10)通过软管与水温传感器五(11)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五(11)通过软管与散热器一(12)连接,所述散热器一(12)通过软管与储水壶(13)连接,所述散热器二(1)通过软管与三通管(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电动摩托车上的散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控制模块(2)包括五通(22),所述五通阀(22)通过设置的五个软管分别与散热器二(1)、三通管(3)、水温传感器三(24)、水温传感器四(23)以及水一(21)连接,所述水泵一(21)与散热器一(12)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在电动摩托车上的散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温传感器三(24)通过设置的软管与水泵二(25)连接,所述水泵二(25)与电池包(8)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四(23)与直流转换模块(9)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所述水泵一(21)与散热器一(12)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在电动摩托车上的散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管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在电动摩托车上的散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摩托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电动摩托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应保证它的主要零部件,如电机、电机控制器、电动压缩机控制器等元件散热性良好,从而确保降低故障率,因此,电动摩托车散热系统性能的好坏至关重要。
[0003] 目前散热管理系统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具体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0004] 现有的电动摩托车散热管理系统在使用时其散热模式大都是单一的,难以根据电动摩托车使用状态的不同来进行相应模式下的散热处理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在电动摩托车上的散热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动摩托车散热管理系统在使用时其散热模式大都是单一的,难以根据电动摩托车使用状态的不同来进行相应模式下的散热处理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在电动摩托车上的散热管理系统,包括液冷控制模,所述液冷控制模块散热器一、三通管、电池包、散热器二以及直流转换模块之间均通过软管进行连接,所述三通管通过软管与传感器一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一通过软管与制冷片一连接,所述制冷片一通过软管与制冷片二连接,所述制冷片二通过软管与水温传感器二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二通过软管与电池包连接,所述直流转换模块通过软管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软管与水温传感器五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五通过软管与散热器一连接,所述散热器一通过软管与储水壶连接,所述散热器二通过软管与三通管连接。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控制模块包括五通,所述五通阀通过设置的五个软管分别与散热器二、三通管、水温传感器三、水温传感器四以及水一连接,所述水泵一与散热器一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温传感器三通过设置的软管与水泵二连接,所述水泵二与电池包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四与直流转换模块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所述水泵一与散热器一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所述散热器一与液冷空控制模块之间的软管通道为①通道,所述直流转换模块与液冷控制模块之间的软管通道为②通道,所述电池包与液冷控制模块之间的软管通道为③通道,所述三通管与液冷控制模块之间的软管通道为④通道,所述散热器二与液冷控制模块之间的软管通道为⑤通道。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0]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液冷控制模块、散热器一以及散热器二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向电动摩托车的电机、电池包以及直流转换模块进行散热管理,避免电动摩托车上的部分重要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过热损坏的情况,并且该发明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整车车况的不同来进行不同模式下的散热工作,使得该发明不仅增加了该装置散热过程的多样性,同时能够根据电动摩托车在不同的状态下进行相应的散热处理模式,优化了散热的效果。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发明的液冷控制模块流程示意图。
[0013] 图中:1散热器二、2液冷控制模块、21水泵一、22五通阀、23水温传感器四、24水温传感器三、25水泵二、3三通管、4水温传感器一、5制冷片一、6制冷片二、7水温传感器二、8电池包、9直流转换模块、10电机、11水温传感器五、12散热器一、13储水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5]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在电动摩托车上的散热管理系统,包括液冷控制模块2,液冷控制模块2与散热器一12、三通管3、电池包8、散热器二1以及直流转换模块9之间均通过软管进行连接,三通管3通过软管与水温传感器一4连接,水温传感器一4通过软管与制冷片一5连接,制冷片一5通过软管与制冷片二6连接,制冷片二6通过软管与水温传感器二7连接,水温传感器二7通过软管与电池包8连接,直流转换模块9通过软管与电机10连接,电机10通过软管与水温传感器五11连接,水温传感器五11通过软管与散热器一12连接,散热器一12通过软管与储水壶13连接,散热器二1通过软管与三通管3连接,通过设置的液冷控制模块2、散热器一12以及散热器二1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达到对电动摩托车上的电机10、电池包8以及直流转换模块9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效果,避免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因过热而导致其出现停止工作的情况,并且在对电动摩托车进行散热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电动摩托车使用状态以及当前环境的温度在进行进行不同模式下的散热处理,优化了散热的效果。
[0016] 液冷控制模块2包括五通阀22,五通阀22通过设置的五个软管分别与散热器二1、三通管3、水温传感器三24、水温传感器四23以及水泵一21连接,水泵一21与散热器一12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水温传感器三24通过设置的软管与水泵二25连接,水泵二25与电池包8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水温传感器四23与直流转换模块9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水泵一21与散热器一12之间通过设置的软管连接,通过设置的水温传感器一4、水温传感器二7、水温传感器三24、水温传感器四23以及水温传感器五11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散热的过程中对不同位置处的散热液体的温度进行检测。
[0017] 本发明的原理为:
[0018] 通过液冷控制模块2连通散热器一12与散热器二1,向电动摩托的电机10、电池包8以及直流转换模块9来进行散热管理;当根据整车需要进行工况一(停机快充)时,液冷控制模块2通过五通阀22连通①和④通道以及②和③通道,以及水泵一21与水泵二25做功的原理来进行水路的转换和水压的调节来进行散热工作;当根据整车需要针对工况二(巡航模式)时或者当环境温度高于高效点(散热器一12以及散热器二1在一个良好的水温下)时,液冷控制模块2通过五通阀22连通①和②通道以及③和④通道,以及水泵一21与水泵二25做功的原理来进行水路的转换和水压的调节来进行散热工作;当根据整车需要针对工况三(巡航模式)时或者当环境温度低于高效点(散热器一12以及散热器二1在一个良好的水温下)时,液冷控制模块2通过五通阀22连通①和②通道以及③和⑤通道,以及水泵一21与水泵二25做功的原理来进行水路的转换和水压的调节来进行散热工作。
[001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0]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