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运动疲劳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应用

申请号 CN202410405247.5 申请日 2024-04-07 公开(公告)号 CN117987333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7
申请人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方曙光; 董瑶; 唐海峰; 司文瑾; 盖忠辉;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缓解运动疲劳的复合 益生菌 及其应用,所述缓解运动疲劳的复合益生菌由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PA53菌株和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BL21菌株组成。PA53菌株和BL21菌株进行复配联用,两者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在缓解运动疲劳方面协同增效,具体表现在:显著改善 蛋白质 消化率和胃蛋白酶活性;改善 机体 运动性疲劳;显著减轻 氧 化损伤。
权利要求

1.一种缓解运动疲劳的复合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解运动疲劳的复合益生菌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8798的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PA53菌株和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0452的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BL21菌株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运动疲劳的复合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PA53菌株与BL21菌株的活菌数之比为1:50‑50:1。
3.一种抗运动疲劳的益生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剂中的菌株包括权利要求1或
2所述的复合益生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运动疲劳的益生菌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益生菌剂中,活
9 9
菌总数不低于5×10 CFU/mL或5×10 CFU/g。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运动疲劳的益生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剂中还包括冻干保护剂;
所述冻干保护剂包括脱脂乳、明胶、糊精、阿拉伯胶、右旋糖酐、藻胶钠、聚乙烯吡咯烷蔗糖、乳糖、海藻糖、山梨醇或木糖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运动疲劳的益生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剂中还包括辅助添加剂;
所述辅助添加剂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菊粉、螺旋藻、节旋藻、芝多糖、苏糖、聚葡萄糖、α‑乳淸蛋白或乳蛋白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运动疲劳的益生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剂的剂型包括冻干粉剂、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
8.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益生菌或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菌剂在制备预防和/或缓解运动疲劳的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中还包括辅料;
所述辅料选自填充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乳化剂、助溶剂、增溶剂、渗透压调节剂、着色剂、pH调节剂、抗剂、抑菌剂或缓冲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益生菌或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菌剂在制备改善蛋白质消化或吸收能的产品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缓解运动疲劳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益生菌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缓解运动疲劳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疲劳可能导致睡眠不足、记忆下降、缺乏精力、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和运动能力降低等症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代谢在维持身体健康和能量平衡中扮演着关键色。蛋白质是构成肌肉、酶、激素和许多关键分子的基本组成部分。适当的蛋白质消化和吸收对于肌肉修复、生长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不良的蛋白质代谢可能导致能量不足、肌肉疲劳和整体健康状况下降。因此,寻找无副作用的天然抗疲劳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益生菌作为一种天然的抗疲劳剂,其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以及通过肠‑脑轴影响整体健康和能量代谢方面具有潜在作用。但现有技术中有关具有缓解运动疲劳功效的益生菌产品的报道还相对鲜少,因此开发一种具有改善运动疲劳的益生菌产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解运动疲劳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应用,具体提供一种缓解运动疲劳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在制备预防和/或缓解运动疲劳的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改善蛋白质消化或吸收能力的产品中的应用。
[0004]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缓解运动疲劳的复合益生菌,所述缓解运动疲劳的复
合益生菌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8798的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PA53菌株和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0452的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BL21菌株组成。
[0005] 本发明创造性地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益生菌复配方式和一种全新的缓解运动疲劳的策略,即将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PA53菌株和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BL21菌株进行复配联用,发现两者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在缓解运动疲劳方面协同增效,具体表现在:(1)显著改善蛋白质消化率和胃蛋白酶活性;(2)改善机体运动性疲劳;(3)显著减轻化损伤。
[0006] 在使用菌量一致的情况下,与单一的PA53菌株或单一的BL21菌株干预方式相比,两种菌的复配在缓解运动疲劳方面的效果上显著提高。因此,将该复合益生菌用于制备预防和/或缓解运动疲劳的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具有很好的前景。同时,两种菌均为益生菌,产品的安全性高,且不易产生抗性。
[0007] 所述复合益生菌的制备方法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方法即可,示例性地可以为:将PA53菌株或BL21菌株菌株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培养液;培养液离心,菌体重悬得到菌悬液;按照活菌数比例要求将两种菌悬液混合,即可。或者进一步地加入保护剂进行冷冻干燥,制得冻干菌粉产品。
[0008] 优选地,所述PA53菌株与BL21菌株的活菌数之比为1:50‑50:1,例如1:50、1:40、1:35、1:25、1:20、1:18、1:15、1:12、1:10、1:9、1:8、1:7、1:6、1:5、1:4、1:3、1:2、1:1、2:1、3:1、
4:1、5:1、6:1、7:1、8:1、9:1、10:1、12:1、15:1、18:1、20:1、25:1、30:1、40:1、50:1等,该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0009]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运动疲劳的益生菌剂,所述益生菌剂中的菌株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益生菌。
[0010] 优选地,在所述益生菌剂中,活菌总数不低于5×109 CFU/mL或5×109 CFU/g,例如9  10  10  10 
5×10 CFU/g(CFU/mL)、1×10 CFU/g(CFU/mL)、2×10 CFU/g(CFU/mL)、5×10 CFU/g
10  11  11 
(CFU/mL)、8×10 CFU/g(CFU/mL)、1×10 CFU/g(CFU/mL)、5×10 CFU/g(CFU/mL)、1×
12  13  14 
10 CFU/g(CFU/mL)、1×10 CFU/g(CFU/mL)、1×10 CFU/g(CFU/mL)等,该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0011] 优选地,所述益生菌剂中还包括冻干保护剂。
[0012] 所述冻干保护剂包括脱脂乳、明胶、糊精、阿拉伯胶、右旋糖酐、藻胶钠、聚乙烯吡咯烷蔗糖、乳糖、海藻糖、山梨醇或木糖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3] 优选地,所述益生菌剂中还包括辅助添加剂。
[0014] 所述辅助添加剂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菊粉、螺旋藻、节旋藻、芝多糖、苏糖、聚葡萄糖、α‑乳淸蛋白或乳蛋白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15] 优选地,所述益生菌剂的剂型包括冻干粉剂、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
[0016] 本发明所涉及的益生菌剂的剂型不受限制,包括最常用的冻干粉剂,或进一步制得的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其中冻干粉剂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制得:将PA53菌株与BL21菌株活化后,分别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培养液;培养
液离心,得到菌体;菌体用冻干保护剂重悬,得到重悬液;重悬液冻干,按配比混合,即得。
[0017] 优选地,所述培养基包括MRS培养基。
[0018] 优选地,所述MRS培养基以浓度计包括:蛋白胨8‑12 g/L、肉膏8‑12 g/L、葡萄糖15‑25 g/L、乳糖10‑20 g/L、酵母粉3‑7 g/L、柠檬酸氢二铵1‑3 g/L、K2PO4·3H2O 2‑3 g/L、MgSO4·7H2O 0.05‑0.2 g/L、MnSO4 0.01‑0.1 g/L、吐温80 0.5‑2 mL/L、半胱盐酸
0.1‑1 g/L。
[0019] 优选地,所述冻干采用真空冷冻法。
[0020]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益生菌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益生菌剂在制备预防和/或缓解运动疲劳的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0021] 优选地,所述产品中还包括辅料。
[0022] 所述辅料选自填充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乳化剂、助溶剂、增溶剂、渗透压调节剂、着色剂、pH调节剂、抗氧剂、抑菌剂或缓冲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23]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益生菌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益生菌剂在制备改善蛋白质消化或吸收能力的产品中的应用。
[002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创造性地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益生菌复配方式和一种全新的缓解运动疲劳
的策略,即将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PA53菌株和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L21菌株进行复配联用,发现两者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在缓解运动疲劳方面协同增效。在使用菌量一致的情况下,与单一的PA53菌株或单一的BL21菌株干预方式相比,两种菌的复配在缓解运动疲劳方面的效果上显著提高。因此,将该复合益生菌用于制备预防和/或缓解运动疲劳的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具有很好的前景。同时,两种菌均为益生菌,产品的安全性高,且不易产生抗性。
[0025] 本发明所涉及的PA53菌株的分类命名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保藏单位为中国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19年11月04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8798,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26] 本发明所涉及的BL21菌株的分类命名为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15年01月2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0452,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各组大鼠的蛋白消化率统计结果图;图2是各组大鼠的胃蛋白酶活性统计结果图;
图3是各组大鼠的游泳时间统计结果图;
图4是各组大鼠的血清血乳酸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图5是各组大鼠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图6是各组大鼠的血清血尿素酶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图7是各组大鼠的血清葡萄糖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图8是各组大鼠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图9是各组大鼠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统计结果图;
图10是各组大鼠的肝糖原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图11是各组大鼠的肌糖原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图12是各组大鼠的血清中活性氧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图13是各组大鼠的腓肠肌中活性氧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图14是各组大鼠的血清中丙二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图15是各组大鼠的腓肠肌中丙二醛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图16是各组大鼠的腓肠肌中一氧化氮水平的统计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0029] 下述实施例所涉及的PA53菌株的分类命名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
2019年11月04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8798,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30] 下述实施例所涉及的BL21菌株的分类命名为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15年
01月2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0452,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31] 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蛋白胨、牛肉膏、葡萄糖、乳糖、酵母粉、柠檬酸氢二铵、K2PO4·3H2O、MgSO4·7H2O、MnSO4、吐温80和半胱氨酸盐酸盐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0032] 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培养基如下:MRS培养基(g/L):蛋白胨10g/L、牛肉膏10g/L、葡萄糖15g/L、乳糖15g/L、酵母粉
5g/L、柠檬酸氢二铵2g/L、K2PO4·3H2O 2.6g/L、MgSO4·7H2O 0.1g/L、MnSO4 0.05g/L、吐温
80 1mL/L、半胱氨酸氨酸盐0.5g/L。
[0033] 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菌悬液:将所需菌株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下培养24h进行活化,连续活化2次,得到活化液;将活化液按2%(v/v)的接种量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下培养24h,得到菌液;将菌液在6000g下离心10min,使用PBS重悬菌体,即得。
[0034] 试验结果数据使用R语言的ggplot2进行统计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代表p<0.001;与模型组相比,***代表p<0.001,**代表p<0.01,*代表p<0.05,NS.代表无显著差异。
实施例
[0035] 本实施例探究复合益生菌对运动疲劳大鼠模型的影响:(1)试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的雄性SD大鼠(180‑220 g)(购自上海成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些小鼠均提供标准实验室饮食和水,并饲养在SPF级实验室中,室温维持在23±1℃,湿度为50%±5%,遵循12h光/暗循环。所有涉及大鼠的实验程序均符合上海实验动物护理与动物实验中心规定的动物护理和使用伦理指南。
[0036] (2)动物分组:按上述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对照组(CTL组,每日灌胃蛋白粉5.2 mg/g体重)、模型组(MC组,每日灌胃蛋白粉5.2 mg/g体8
重)、PA53组(记为S1组,每日灌胃蛋白粉5.2 mg/g体重+益生菌10 CFU/g体重)、BL21组(记
8
为S2组,每日灌胃蛋白粉5.2 mg/g体重+益生菌10 CFU/g体重)、市售乳酸片球菌菌株
8
BNCC192198组(记为S3组,每日灌胃蛋白粉5.2 mg/g体重+益生菌10 CFU/g体重)、复合菌组1(PA53+ BL21组,活菌数比为1:1,记为S4组,每日灌胃蛋白粉5.2 mg/g体重+益生菌总量
8
10 CFU/g体重)、复合菌组2(BNCC192198+ BL21组,活菌数比为1:1,记为S5组,每日灌胃蛋
8
白粉5.2 mg/g体重+益生菌总量10 CFU/g体重)。
[0037] (3)动物建模及干预方法:采用游泳运动方式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建立模型前,大鼠进行3天适应性游
泳训练,每天1次,每次30 min。随后开始正式游泳运动,每天在灌胃相应药剂后,休息60 min,然后将其单独投入水深30 cm的游泳池(50 cm×50 cm×40 cm)中,水温30℃,大鼠游泳运动过程中,负重为自身体重的5%(除了CTL组之外,所有组中的每只大鼠都被在其尾部附有铅的情况下游泳),每天游泳1次,每次游泳时间为150 min,每周游泳6天,周日休息。
连续游泳训练5周。
[0038] (4)造模和给菌结束后,收集每组大鼠粪便,使用凯氏定氮法来计算大鼠的蛋白质消化率(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粗蛋白质含量(包括摄入氮、粪氮和尿氮;蛋白质消化率/% = [摄入氮(g/d)‑粪氮(g/d)]/摄入氮/(g/d) ×100)。为测定大鼠的胃蛋白酶活力,需先对大鼠施行24 h禁食处理(允许饮水),使用乙醚进行麻醉后,通过腹部中线下方的小切口暴露胃部,并结扎幽区域。手术后2 h,取出胃部,并清除表面血迹。胃内容物经离心(3000转/分钟,15min)后,收集上清液以测定胃蛋白酶活性。
[0039] 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蛋白消化率明显下降,但经各组益生菌干预后,蛋白消化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S4组的蛋白消化率更高,这表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益生菌能够通过改善肠道微环境,增强肠道壁的完整性,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效率。蛋白质消化率的降低意味着机体无法有效利用摄入的蛋白质,这可能导致能量代谢不足和营养物质的浪费。相反,当消化率提高时,机体能更有效地分解和吸收蛋白质,从而促进更健康的代谢过程。
[0040] 此外,胃蛋白酶活性的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胃蛋白酶活性明显下降,但是经各组益生菌干预后,酶活有所逆转,尤其是S4组效果更显著。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初步分解,这是整个消化过程的关键步骤。这表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益生菌能够逆转疲劳大鼠胃蛋白酶活性下降,也说明了调节消化酶活性在改善蛋白质消化效率中的重要性。
[0041] (5)行为学评价:造模和给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其中的6只进行一次负重力竭实验(过程同(3),力
竭游泳时间是从开始游泳到表现出力竭的时间,力竭的时间被确定为失去协调运动并且未能在10秒内返回水面),记录力竭时间进行分析。
[0042] 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游泳时间表现出明显的下降,经各组益生菌干预后,大鼠的游泳时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S4组,这表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益生菌能够提升大鼠的体力和耐力。
[0043] (6)样本收集:造模和给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的剩余6只进行血液采集、肝脏采集或腓肠肌采
集,以确定与疲劳相关的生化参数。
[0044] (7)疲劳相关生化参数的测定和结果:(7.1)血清分析:处死大鼠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溶液麻醉(3 mL/kg体重),取血,收集到装有抗凝剂的离心管中,静置30 min后,经3500 r/min,4℃下离心20 min,取血清于EP管中,标记后‑80℃箱中保存待测。使用试剂盒测量生化参数,包括血乳酸(BL)、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酶(BUN)、葡萄糖、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以及肌酸激酶(CK)活性。
[0045] 结果如图4‑图9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血乳酸(BL)、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酶(BUN)、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以及肌酸激酶(CK)活性出现异常升高,且葡萄糖水平显著下降,但是各组益生菌干预后,这种情况得到了逆转,尤其是S4组效果更为显著。
[0046] 血乳酸和乳酸脱氢酶的升高通常是组织缺氧和厌氧代谢增加的标志,在模型组中观察到这些指标的升高可能表明了代谢应激和能量产生的不平衡。益生菌干预后指标的显著降低可能反映了代谢状态的改善和细胞呼吸效率的提高。血尿素酶的升高可能指示蛋白质代谢紊乱和/或肾功能受损,而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升高则可能反映了脂肪代谢的增加。这些变化表明模型组大鼠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益生菌干预后这些指标的正常化表明了代谢稳定性的恢复。肌酸激酶活性的升高通常与肌肉损伤或应激有关,这可能表明模型组大鼠的肌肉组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应激,益生菌干预后肌酸激酶活性的降低可能反映了肌肉组织状态的改善和细胞完整性的恢复。另外,葡萄糖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其水平的下降可能表明能量供应不足或糖代谢紊乱,益生菌干预后葡萄糖水平的恢复可能指示了糖代谢的正常化和能量平衡的改善。
[0047] (7.2)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测定:采集肝组织和腓肠肌,用生理盐水在4℃下制备10%匀浆溶液,使用试剂盒进行肝糖原(LG)和肌糖原(MG)水平分析。
[0048] 结果如图10‑1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显著降低,但益生菌干预后得到了恢复,且S4组的效果最好。肝糖原和肌糖原是机体重要的能量储备形式,在模型组大鼠中观察到的这些水平的降低可能反映了能量储备的耗尽,这可能是由于代谢应激或增加的能量需求所致。这种降低可能导致了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了大鼠的整体健康和体能。益生菌干预后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的恢复表明,益生菌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健康和营养吸收,间接影响能量代谢和储备。这种恢复可能是由于改善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增加了能量储备。肝糖原和肌糖原是进行高强度运动和长期耐力活动的关键能量来源,它们的水平恢复可能有助于改善体能表现和加快恢复过程。
[0049] (7.3)抗氧化能力分析:氧化应激的减少和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增强对于维持肌肉功能和促进肌肉恢复至关重要。使用试剂盒检测血清和腓肠肌中的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含量或活性。
[0050] 结果如图12‑图16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清和腓肠肌中的活性氧、丙二醛和腓肠肌的一氧化氮水平异常升高,但益生菌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逆转,尤其是S4组效果更为突出。
[0051] 活性氧的增加通常与氧化应激相关,而丙二醛是脂质过氧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在模型组大鼠中观察到这些指标的升高可能表明了氧化应激的增加和细胞膜的损伤,这种氧化损伤可能对细胞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和组织损伤。一氧化氮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但其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有关,在模型组中一氧化氮水平的升高可能反映了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的增加。益生菌S4组干预后这些指标的恢复表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益生菌可以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和改善细胞抗氧化能力来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0052] 申请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0053]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4]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