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籽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134657.0 申请日 2024-01-31 公开(公告)号 CN117981873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7
申请人 新疆农垦科学院; 发明人 郭慧静; 贾文婷; 杨慧; 金新文; 刘战霞; 李斌斌; 张飞;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以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将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和蒸馏 水 溶解制成水相;其中,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重量比=(1~1.5):1,固形物可溶性 淀粉 含量为5~10%;将乳化剂与辣椒籽油溶解制成油相;将二者混合均匀成乳液,均质,预冻, 真空 程序性 冷冻干燥 得到辣椒籽油微胶囊;其中,辣椒籽油:壁材的重量比=(0.8~1):1,乳化剂由丙二醇 脂肪酸 酯、 蔗糖 酯和大豆磷脂按重量比为(1~2):0.2:3混合得到,乳化剂含量为1.5~2%。本发明能降低微胶囊的表面含油量,提高包埋率,减慢辣椒籽油 氧 化酸败,延长辣椒籽油微胶囊的贮藏期。
权利要求

1.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壁材包括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和麦芽糊精,将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和麦芽糊精与蒸馏完全溶解制成水相;其中,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重量比=(1~1.5):1,固形物可溶性淀粉含量为5~10%;
芯材为辣椒籽油:将乳化剂与辣椒籽油完全溶解制成油相;其中,乳化剂由丙二醇脂肪酸酯、蔗糖酯和大豆磷脂按重量比为(1~2):0.2:3混合得到,乳化剂含量为1.5~2%;
将所述水相和油相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乳液,均质,预冻,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得到辣椒籽油微胶囊;其中,辣椒籽油:壁材的重量比=(0.8~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为以‑50℃开始逐级升温到50℃,相邻两级之间的温差为10℃,每级恒定温度处理1~4h。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冻为‑50℃预冻
6h,所述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20h具体为:20Pa真空条件下‑50℃3h、‑40℃2h、‑30℃1h、‑20℃1h、‑10℃1h、0℃1h、10℃1h、20℃1h、30℃2h、40℃3h、50℃4h。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制备具体为:
将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和麦芽糊精加入蒸馏水中,于60℃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所述油相制备具体为:将乳化剂与辣椒籽油于65℃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混合乳液和均质具体为:采用恒温磁搅拌器搅拌30min,过胶体磨3次形成混合乳液,高压均质机30MPa下均质3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重量比=1:1,固形物可溶性淀粉含量为8%;辣椒籽油:壁材的重量比=1:1,乳化剂含量为2%。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将辣椒粕与去离子水按重量比为(5~10):2进行浸泡50~90min,打成浆液,然后加入浆液重量2~3倍的去离子水,以及加入浓度为0.2~3M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配置混合液的pH为8~9,在温度为40~55℃,声波频率为20‑30KHz,超声波功率为100~200W的条件下提取2~3h,2500~3500r/min离心10~20min,收集滤液;并调节滤液pH为4~5,静置10~
20min后再一次离心,收集沉淀,用透析袋在去离子水中对沉淀进行脱盐,透析结束后,将透析袋放置在滤纸上,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得到含水量为20~50%的辣椒粕蛋白;
将所述辣椒粕蛋白与去离子水混合,加入复合蛋白酶酶解,酶解结束后再次离心,取上清液,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辣椒蛋白纳米颗粒;
其中,辣椒粕蛋白:去离子水: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重量比为1:(4~
8):0.01:0.01:0.01,酶解时长为5~6h,酶解pH值为6~7,酶解温度为45~5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材还包括骨胶原蛋白肽,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骨胶原蛋白肽重量比=1:1:0.2。
9.辣椒籽油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6或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说明书全文

辣椒籽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辣椒籽油是以辣椒籽为原料提取的可食用油料物质,营养价值高,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5‑95%,亚油酸占75%以上、此外还含有大量的植物甾醇﹑基酸、膳食纤维、维生素E等生物活性物质,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糖尿病等均具有良好的功效,而且也具有降血脂和抗化的作用。辣椒籽油作为一种富有营养价值的植物油,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领域。
[0003] 由于辣椒籽油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氧化,会破坏营养物质,影响品质,不利于储存,因此,可通过将辣椒籽油微胶囊化,减少外部环境的影响,降低营养物质的损失,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辣椒籽油微胶囊存在载油量低,包埋率低的问题,而包埋率低会造成过氧化值和酸值较高,从而导致产品的稳定性降低,不利于辣椒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商品化推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旨在解决辣椒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低,影响贮藏稳定性问题。
[0006]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采用的壁材包括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和麦芽糊精,将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和麦芽糊精与蒸馏完全溶解制成水相;其中,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重量比=(1~1.5):1,固形物可溶性淀粉含量为5~10%;
[0007] 芯材为辣椒籽油:将乳化剂与辣椒籽油完全溶解制成油相;其中,乳化剂由丙二醇脂肪酸酯、蔗糖酯和大豆磷脂按重量比为(1~2):0.2:3混合得到,乳化剂含量为1.5~2%;
[0008] 将所述水相和油相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乳液,均质,预冻,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得到辣椒籽油微胶囊;其中,辣椒籽油:壁材的重量比=(0.8~1):1。
[0009] 优选的是,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为以‑50℃开始逐级升温到50℃,相邻两级之间的温差为10℃,每级恒定温度处理1~4h。
[0010] 优选的是,预冻为‑50℃预冻6h,所述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20h具体为20Pa真空条件下‑50℃3h、‑40℃2h、‑30℃1h、‑20℃1h、‑10℃1h、0℃1h、10℃1h、20℃1h、30℃2h、40℃3h、50℃4h。
[0011] 优选的是,水相制备具体为:将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和麦芽糊精加入蒸馏水中,于60℃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所述油相制备具体为:将乳化剂与辣椒籽油于65℃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
[0012] 优选的是,形成混合乳液和均质具体为:采用恒温磁搅拌器搅拌30min,过胶体磨3次形成混合乳液,高压均质机30MPa下均质3次。
[0013] 优选的是,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重量比=1:1,固形物可溶性淀粉含量为8%;辣椒籽油:壁材的重量比=1:1,乳化剂含量为2%。
[0014] 优选的是,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0015] 将辣椒粕与去离子水按重量比为(5~10):2进行浸泡50~90min,打成浆液,然后加入浆液重量2~3倍的去离子水,以及加入浓度为0.2~3M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配置混合液的pH为8~9,在温度为40~55℃,声波频率为20‑30KHz,超声波功率为100~200W的条件下提取2~3h,2500~3500r/min离心10~20min,收集滤液;并调节滤液pH为4~5,静置10~20min后再一次离心,收集沉淀,用透析袋在去离子水中对沉淀进行脱盐,透析结束后,将透析袋放置在滤纸上,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得到含水量为20~50%的辣椒粕蛋白;
[0016] 将所述辣椒粕蛋白与去离子水混合,加入复合蛋白酶酶解,酶解结束后再次离心,取上清液,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辣椒蛋白纳米颗粒;
[0017] 其中,辣椒粕蛋白:去离子水: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重量比为1:(4~8):0.01:0.01:0.01,酶解时长为5~6h,酶解pH值为6~7,酶解温度为45~55℃。
[0018] 优选的是,壁材还包括骨胶原蛋白肽,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骨胶原蛋白肽重量比=1:1:0.2。
[0019] 本发明提供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其通过上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0020]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的辣椒籽油微胶囊载油量高,表面油含量低,包埋率高,过氧化值低,酸价低;且辣椒粕蛋白纳米颗粒、骨胶原蛋白肽、麦芽糊精和复配乳化剂须配合使用,保证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包埋效果,在高载油量下,降低表面油含量、过氧化值和酸价,以及提高包埋率,能够有效提高辣椒籽油微胶囊的品质,同时有利于增加品质的稳定性;
[0022] 本发明制备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是以辣椒粕为原料,通过超声透析提取,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对辣椒粕蛋白进行酶解而制得,能够较大地降低辣椒籽油微胶囊的表面油含量和氧化酸败,且对辣椒籽油具有指向性,使包埋率进一步提高,辣椒籽油微胶囊化效果更好。
[0023] 本发明以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骨胶原蛋白肽和麦芽糊精复配为壁材,骨胶原蛋白肽赋予辣椒蛋白纳米颗粒中的极性蛋白和不同分子量肽段更好的成膜性,结合麦芽糊精黏性和吸湿特点,使壁材在辣椒籽油分子表面吸附、成膜,提高包埋效果和稳定性。
[0024]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6]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7]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28] 实施例1
[0029] 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0030] 将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和麦芽糊精加入蒸馏水中,于60℃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水相,其中,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重量比=1:1,固形物可溶性淀粉含量为8%;
[0031] 同时称取乳化剂,乳化剂由丙二醇脂肪酸酯、蔗糖酯和大豆磷脂按重量比为1:0.2:3混合得到,将乳化剂加入辣椒籽油中,乳化剂含量为2%,于65℃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油相,之后将二者混合搅拌均匀,采用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30min,过胶体磨3次形成混合乳液,高压均质机30MPa下均质3次,‑50℃预冻6h,20Pa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20h(‑50℃3h、‑40℃2h、‑30℃1h、‑20℃1h、‑10℃1h、0℃1h、10℃1h、20℃1h、30℃2h、40℃3h、50℃
4h),得到辣椒籽油微胶囊产品;其中,辣椒籽油:壁材的重量比=1:1。
[0032] 其中,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0033] 将辣椒粕粉碎过100目筛得到粉末,向粉末中加入粉末重量15倍的去离子水,以及加入浓度为1M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配置混合液的pH为8‑9,在温度为40℃,超声波频率为20KHz,超声波功率为100W的条件下提取3h,3500r/min离心10min,收集滤液;并调节滤液pH为4,静置20min后再一次离心(3500r/min离心10min),收集沉淀,用透析袋在去离子水中对沉淀进行脱盐,透析结束后,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含水量为20%的辣椒粕蛋白;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预冷时间6h,预冷温度为‑50℃,升华温度为5℃,真空度为20Pa;
[0034] 将所述辣椒粕蛋白与去离子水混合,加入复合蛋白酶酶解,酶解结束后再次离心(3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预冷时间6h,预冷温度为‑50℃,升华温度为5℃,冷冻干燥时间为30h,真空度为20Pa;
[0035] 其中,辣椒粕蛋白:去离子水:复合蛋白酶的重量比为1:4:0.03,酶解时长为5h,酶解pH值为6‑7,酶解温度为45℃。
[0036] 实施例2
[0037] 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制备辣椒蛋白纳米颗粒方法不同,不同在于:将辣椒粕粉经过浸泡打浆液提取,并通过透析袋浓缩法对提取液浓缩得到辣椒粕蛋白,并利用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
[0038] 具体为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0039] 将辣椒粕与去离子水按重量比为5:2进行浸泡50min,浸泡过程中可以进行翻搅,打成浆液,然后加入浆液重量2倍的去离子水,以及加入浓度为1M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配置混合液的pH为8‑9,在温度为40℃,超声波频率为20KHz,超声波功率为100W的条件下提取3h,3500r/min离心10min,收集滤液;并调节滤液pH为4,静置20min后再一次离心(3500r/min离心10min),收集沉淀,用透析袋在去离子水中对沉淀进行脱盐,透析结束后,将透析袋放置在滤纸上,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得到含水量为20%的辣椒粕蛋白;
[0040] 将所述辣椒粕蛋白与去离子水混合,加入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酶解结束后再次离心(3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辣椒蛋白纳米颗粒;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预冷时间6h,预冷温度为‑50℃,升华温度为5℃,冷冻干燥时间为30h,真空度为20Pa;
[0041] 其中,辣椒粕蛋白:去离子水: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重量比为1:4:0.01:0.01:0.01,酶解时长为5h,酶解pH值为6‑7,酶解温度为45℃。
[0042]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0043] 实施例3
[0044] 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壁材还包括骨胶原蛋白肽,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骨胶原蛋白肽重量比=1:1:0.2,将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骨胶原蛋白肽和麦芽糊精加入蒸馏水中,于60℃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水相,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
[0045] 实施例4
[0046] 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其制备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芯壁比为0.8:1,通过市购复合蛋白酶酶解辣椒粕蛋白,以及乳化剂复配比不同。
[0047] 具体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0048] 将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骨胶原蛋白肽和麦芽糊精加入蒸馏水中,于60℃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水相,其中,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骨胶原蛋白肽重量比=1:1:0.2,固形物可溶性淀粉含量为8%;
[0049] 同时称取乳化剂,乳化剂由丙二醇脂肪酸酯、蔗糖酯和大豆磷脂按重量比为2:0.2:3混合得到,将乳化剂加入辣椒籽油中,于65℃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油相,之后将二者混合搅拌均匀,采用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30min,过胶体磨3次形成混合乳液,高压均质机30MPa下均质3次,‑50℃预冻6h,20Pa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20h(‑50℃3h、‑40℃2h、‑
30℃1h、‑20℃1h、‑10℃1h、0℃1h、10℃1h、20℃1h、30℃2h、40℃3h、50℃4h),得到辣椒籽油微胶囊产品;其中,辣椒籽油:壁材的重量比=0.8:1,乳化剂含量为2%。
[0050] 其中,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0051] 将辣椒粕与去离子水按重量比为5:2进行浸泡50min,浸泡过程中可以进行翻搅,打成浆液,然后加入浆液重量2倍的去离子水,以及加入浓度为1M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配置混合液的pH为8‑9,在温度为40℃,超声波频率为20KHz,超声波功率为100W的条件下提取3h,3500r/min离心10min,收集滤液;并调节滤液pH为4,静置20min后再一次离心(3500r/min离心10min),收集沉淀,用透析袋在去离子水中对沉淀进行脱盐,透析结束后,将透析袋放置在滤纸上,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得到含水量为20%的辣椒粕蛋白;
[0052] 将所述辣椒粕蛋白与去离子水混合,加入复合蛋白酶酶解,酶解结束后再次离心(3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预冷时间6h,预冷温度为‑50℃,升华温度为5℃,冷冻干燥时间为30h,真空度为20Pa;
[0053] 其中,辣椒粕蛋白:去离子水:复合蛋白酶的重量比为1:4:0.03,酶解时长为5h,酶解pH值为6‑7,酶解温度为45℃。
[0054] 实施例5
[0055] 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其制备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芯壁比为0.8:1,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重量比=1:1,以及乳化剂复配比不同。
[0056] 具体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0057] 将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和麦芽糊精加入蒸馏水中,于60℃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水相,其中,壁材复配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麦芽糊精重量比=1:1,固形物可溶性淀粉含量为8%;
[0058] 同时称取乳化剂,乳化剂由丙二醇脂肪酸酯、蔗糖酯和大豆磷脂按重量比为2:0.2:3混合得到,将乳化剂加入辣椒籽油中,于65℃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油相,之后将二者混合搅拌均匀,采用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30min,过胶体磨3次形成混合乳液,高压均质机30MPa下均质3次,‑50℃预冻6h,20Pa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20h(‑50℃3h、‑40℃2h、‑
30℃1h、‑20℃1h、‑10℃1h、0℃1h、10℃1h、20℃1h、30℃2h、40℃3h、50℃4h),得到辣椒籽油微胶囊产品;其中,辣椒籽油:壁材的重量比=0.8:1,乳化剂含量为2%。
[0059] 将辣椒粕与去离子水按重量比为5:2进行浸泡50min,浸泡过程中可以进行翻搅,打成浆液,然后加入浆液重量2倍的去离子水,以及加入浓度为1M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配置混合液的pH为8‑9,在温度为40℃,超声波频率为20KHz,超声波功率为100W的条件下提取3h,3500r/min离心10min,收集滤液;并调节滤液pH为4,静置20min后再一次离心(3500r/min离心10min),收集沉淀,用透析袋在去离子水中对沉淀进行脱盐,透析结束后,将透析袋放置在滤纸上,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得到含水量为20%的辣椒粕蛋白;
[0060] 将所述辣椒粕蛋白与去离子水混合,加入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酶解结束后再次离心(3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辣椒蛋白纳米颗粒;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预冷时间6h,预冷温度为‑50℃,升华温度为5℃,冷冻干燥时间为30h,真空度为20Pa;
[0061] 其中,辣椒粕蛋白:去离子水: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重量比为1:4:0.01:0.01:0.01,酶解时长为5h,酶解pH值为6‑7,酶解温度为45℃。
[0062] 对比例1
[0063] 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壁材中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替换为市售大豆分离蛋白,以及乳化剂替换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具体为: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壁材复配的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重量比=1:1,没有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制备步骤;将单硬脂酸甘油酯加入辣椒籽油中,于65℃水浴锅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油相。
[0064] 对比例2
[0065] 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不同,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具体为:20Pa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22h(‑50℃3h、‑30℃3h、‑10℃4h、10℃2h、30℃3h、50℃7h)。
[0066] 对比例3
[0067] 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不同,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具体不同为:20Pa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22h(‑50℃3h、‑10℃5h、30℃7h、50℃7h)。
[0068] 对比例4
[0069] 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乳化剂复配不同,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具体不同为:乳化剂由单硬脂酸甘油酯、蔗糖酯和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按重量比为1:0.2:3混合得到。
[0070] 对比例5
[0071] 一种辣椒籽油微胶囊,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乳化剂复配不同,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具体不同为:乳化剂由丙二醇脂肪酸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按重量比为1:0.2:3混合得到。
[0072] 为了展示本发明制备辣椒籽油微胶囊的技术效果,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5制备的辣椒籽油微胶囊分为十组,对其包埋率、水分含量、贮藏稳定性、载油量和表面油含量测定,试验测定结果参见表1和表2,所有的数据均进行3次重复取平均值。
[0073] 试验通过如下方法测定:
[0074] 1.1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
[0075] 1.1.1微胶囊总油质量测定
[0076] 准确称取2g辣椒籽油微胶囊于滤纸筒中,在干燥至恒重的圆底烧瓶中加入70mL石油醚(30~60℃)。利用脂肪测定仪提取3h。提取完成后将圆底烧瓶干燥至恒重。圆底烧瓶前后的质量差即为辣椒籽油微胶囊总油含量(M1)。
[0077] 1.1.2微胶囊表面油含量的测定
[0078] 将2g辣椒籽油微胶囊加入20mL石油醚中,充分摇晃下浸提1min,过滤,将滤液置于恒重的圆底烧瓶中利用旋转蒸发仪将石油醚蒸发后并回收,再将圆底烧瓶于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圆底烧瓶前后的质量差即为辣椒籽油微胶囊表面含量(M2)。
[0079] 1.1.3包埋率的测定
[0080]
[0081] 式中:M1—微胶囊总油质量,g;
[0082] M2—微胶囊表面油质量,g。
[0083] 2.1微胶囊水分含量的测定
[0084] 2.1.2水分含量测定
[0085] 使用卤素水分测定仪对辣椒籽油微胶囊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精确称取2.5g辣椒籽油微胶囊均匀平铺在盘上,设置加热温度为105℃,将铝盘放入仪器内加热,加热至仪器自动停止,即可认为样品中水分被完全去除。记录仪器屏幕上所显示的水分含量。
[0086] 3.1贮藏稳定性试验
[0087] 精确称取70g辣椒籽油和十组分别取70g辣椒籽油微胶囊产品,精确到0.01g,将他们同时放置于(63±1)℃烘箱内进行烘箱加速氧化试验。初始时以及第6d、第12d、第18d取适当量的油脂和微胶囊测定其过氧化值,测定方法参照GB/T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执行。
[0088] 4.1载油量测定
[0089] 将2g辣椒籽油微胶囊粉末添加到20mL 2mol/L HCl溶液中,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0min使囊壁破裂。添加80mL三氯甲烷和20mL甲醇,并将混合物搅拌30min以提取油。以
10000rpm/min的转速离心悬浮液10min,收集有机相并将其置于60℃烘箱中,直到溶剂完全蒸发,称量剩余的油重,载油量按下式计算:
[0090]
[0091] 5.1表面油含量测定
[0092] 将2g辣椒籽油微胶囊粉末添加到30ml石油醚中,并轻轻搅拌1min。然后通过快速滤纸过滤混合物,并用20ml石油醚再次洗涤残余物。合并滤液后放置在60℃的烘箱中,直到溶剂完全蒸发,然后收集残余油并称重,表面油含量按下式计算:
[0093]
[0094] 试验结果如下:
[0095] 表1:
[0096] 载油量(%) 表面油含量(%) 包埋率(%) 水分含量(%)实施例1 42.21 7.11 80.23 3.52
实施例2 45.89 6.02 85.04 3.67
实施例3 48.94 4.35 91.35 3.40
实施例4 37.87 8.01 88.01 3.84
实施例5 36.08 9.15 85.64 3.73
对比例1 37.86 13.98 68.12 4.56
对比例2 38.75 15.72 71.19 3.41
对比例3 35.11 17.53 69.24 3.33
对比例4 39.91 15.37 75.56 3.97
对比例5 36.77 16.12 73.43 3.85
[0097] 表2:
[0098]
[0099]
[0100] 由表1和表2可知,实施例1通过真空程序性冷冻干燥以辣椒蛋白纳米颗粒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和复配乳化剂配合的包埋物,明显有利于提高包埋率,降低含水量,过氧化值上升缓慢,能够实现延长辣椒籽油微胶囊的贮藏期。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的包埋率更高,可能是通过将辣椒粕粉经过浸泡打浆液提取,并通过透析袋浓缩法得到辣椒粕蛋白,再通过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配合酶解得到的辣椒蛋白纳米颗粒,获得对辣椒籽油指向性更好的成分,利于对辣椒籽油包埋。与实施例2相比,对比例1~3的包埋率显著下降,过氧化值上升显著增加,可能是该冷冻干燥程序不利于包埋层的水汽渗透,导致微胶囊结构表面的孔隙增加或破裂。与实施例2相比,对比例4~5的包埋率低于实施例2,可能是不同复配乳化剂对油粒子凝聚形成的骨架不同,对油‑水界面上的蛋白质吸附不同,成膜效果不同。与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3的包埋率显著提高,同时含水量略有下降,可能是加入骨胶原蛋白肽与辣椒蛋白纳米颗粒的结合,利于壁材在辣椒籽油分子表面吸附,成膜,采用真空程序性冷冻利于辣椒蛋白纳米颗粒与骨胶原蛋白肽和麦芽糊精形成的包埋层水汽渗透,利于水分升华,减少微胶囊结构表面的孔隙生成,从而提高包埋率和降低含水量,易于贮藏。
[0101]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0102]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