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

申请号 CN202311854357.1 申请日 2023-12-29 公开(公告)号 CN117562151A 公开(公告)日 2024-02-20
申请人 西藏宇拓健康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举春; 唐森;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 发酵 工艺,涉及灵芝茶发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准备:材料包括茶叶、灵芝、灵芝菌种、冬虫夏草以及 麦芽汁 ;S2、材料处理;S3、进行发酵;S4、进行 包装 :对发酵完成后的茶叶内的茶多酚、游离 氨 基酸和咖啡 碱 进行测定,对最终制成的红茶饮品的pH值和口感等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将干燥后的灵芝茶装袋得到灵芝袋泡茶。本发明添加冬虫夏草 风 味更加独特,促进人体糖代谢,保持血糖稳定,改善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功能,显著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 水 平,并且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 肿瘤 、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其特征在于:
S1、配料准备:材料包括茶叶、灵芝、灵芝菌种、冬虫夏草以及麦芽汁
S2、材料处理:将准备的新鲜茶叶进行通干燥保持茶叶量在30%,将准备的,灵芝和冬虫夏草进行切片粉碎得到灵芝粉和冬虫夏草粉,将准备完成的物料依次进行萎凋、杀青、配料、混合揉捻和灭菌处理;
S3、进行发酵:将揉捻完成后的茶叶均匀平铺在发酵室的发酵板上进行发酵,茶叶平铺在发酵板上后,在茶叶上表面第二次添加灵芝菌粉,灵芝菌粉正完全将茶叶覆盖,将灵芝菌种进行活化;
S4、进行包装:对发酵完成后的茶叶内的茶多酚、游离基酸和咖啡进行测定,对最终制成的红茶饮品的pH值和口感等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将干燥后的灵芝茶装袋得到灵芝袋泡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S2茶叶干燥后将茶叶摊放在萎凋机中萎凋,茶叶的摊放厚度控制在20‑22cm,在萎凋槽下方设置鼓风机,调节鼓风机气流温度为30℃,萎凋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茶叶萎凋侯茶叶萎缩变软,茶叶有柔软感,手捏茶叶叶片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叶子松散缓慢,叶色为暗绿色,茶叶的青草气得到减退,即完成茶叶萎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茶叶揉捻机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在茶叶揉捻的同时事先准备的灵芝粉和冬虫夏草粉,将灵芝粉、冬虫夏草粉和茶叶进行混合后继续揉捻,揉捻的过程中,茶叶细胞通过揉捻后被破坏,加速茶多酚化合物的酶促化,为茶叶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S3将活化后的灵芝菌种接种到揉捻完成的茶叶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0℃~35℃,发酵时间15天,灵芝菌种接种量为3%、含水量为65%的条件下发酵培养,收集茶菌质烘干即得灵芝发酵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发酵后的茶叶再次进行干燥,然后将茶叶粉碎,取麦芽经过糖化、过滤、煮沸,稀释获得麦芽汁,将茶叶粉和制备的麦芽汁进行配料,混匀,麦芽汁用以提升红茶饮品的口感和质量

说明书全文

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灵芝茶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茶叶的有益作用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随着茶饮料的普及推广、茶叶生产和茶叶市场的快速发展,在茶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产生数量庞大的茶场修整枝叶和茶厂废碎茶末,抛之可惜甚至污染环境,用之无法或者效率低价值差,我国是产茶大国,这种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产茶大省南、福建、浙江等地尤为突出。仅就云南省的调查结果,现有茶叶种植面积280万亩,年产茶叶10万余吨,每年自修整、采摘、加工过程中,约有30%即3万余吨成为废枝叶、茶末被遗弃,对价值较低的粗老茶鲜叶(粗老叶、秋冬修剪叶、废碎茶)进行精细加工,实现低档原料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对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灵芝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现代医学证明灵芝具有防止动脉硬化,提高机体免疫,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作用。将灵芝做成茶,在日常中饮用,是利用灵芝有益成分达到保健作用的一种有效途径。但一般的灵芝茶,只是将灵芝子实体干燥后磨成粉,饮用时加冲泡,不具有真正茶叶的味。通过将新鲜茶叶干燥后粉碎,加入适量的麦芽汁灭菌后接种灵芝菌种培养菌丝体,再经固态发酵、干燥、装袋制成袋泡茶,既可提高茶叶的保健作用,也可增加茶叶的风味,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 1、现有的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利用原料的常规粉碎处理后作为配料简单混合,所得茶汁浑浊且口感差,难以进行有效开发,具体发酵工艺条件要求相差悬殊,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并最后影响发酵效果,成本较高,推广应用较难。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 S1、配料准备:材料包括茶叶、灵芝、灵芝菌种、冬虫夏草以及麦芽汁;
[0007] S2、材料处理:将准备的新鲜茶叶进行通风干燥保持茶叶含水量在30%,将准备的,灵芝和冬虫夏草进行切片粉碎得到灵芝粉和冬虫夏草粉,将准备完成的物料依次进行萎凋、杀青、配料、混合揉捻和灭菌处理;
[0008] S3、进行发酵:将揉捻完成后的茶叶均匀平铺在发酵室的发酵板上进行发酵,茶叶平铺在发酵板上后,在茶叶上表面第二次添加灵芝菌粉,灵芝菌粉正完全将茶叶覆盖,将灵芝菌种进行活化;
[0009] S4、进行包装:对发酵完成后的茶叶内的茶多酚、游离基酸和咖啡进行测定,对最终制成的红茶饮品的pH值和口感等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将干燥后的灵芝茶装袋得到灵芝袋泡茶。
[001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S2茶叶干燥后将茶叶摊放在萎凋机中萎凋,茶叶的摊放厚度控制在20‑22cm,在萎凋槽下方设置鼓风机,调节鼓风机气流温度为30℃,萎凋4小时。
[0011]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茶叶萎凋侯茶叶萎缩变软,茶叶有柔软感,手捏茶叶叶片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叶子松散缓慢,叶色为暗绿色,茶叶的青草气得到减退,即完成茶叶萎凋。
[0012]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使用茶叶揉捻机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在茶叶揉捻的同时事先准备的灵芝粉和冬虫夏草粉,将灵芝粉、冬虫夏草粉和茶叶进行混合后继续揉捻,揉捻的过程中,茶叶细胞通过揉捻后被破坏,加速茶多酚化合物的酶促化,为茶叶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积。
[0013]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S3将活化后的灵芝菌种接种到揉捻完成的茶叶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0℃~35℃,发酵时间15天,灵芝菌种接种量为3%、含水量为65%的条件下发酵培养,收集茶菌质烘干即得灵芝发酵茶。
[0014]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发酵后的茶叶再次进行干燥,然后将茶叶粉碎,取麦芽经过糖化、过滤、煮沸,稀释获得麦芽汁,将茶叶粉和制备的麦芽汁进行配料,混匀,麦芽汁用以提升红茶饮品的口感和质量
[0015]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6] 1、本发明提供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通过麦芽汁和冬虫夏草的共同作用下,灵芝茶采用茶叶粉添加麦芽汁培养灵芝菌丝体,再经固态发酵而成,成品茶既具有茶的风味,也具灵芝的保健作用,该灵芝茶的风味部分来源于茶叶,部分来源于麦芽汁,部分来源于灵芝菌丝体固态发酵,同时添加冬虫夏草风味更加独特,促进人体糖代谢,保持血糖稳定,改善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功能,显著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且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
[0017] 2、本发明提供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通过使用茶叶揉捻机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的作用下,在茶叶揉捻的同时事先准备的灵芝粉和冬虫夏草粉,将灵芝粉、冬虫夏草粉和茶叶进行混合后继续揉捻,揉捻的过程中,茶叶细胞通过揉捻后被破坏,将灵芝与红茶叶活性成分有效的结合并为人体吸收,另一方面灵芝菌和红茶叶共发酵保留了红茶的香味,又淡化了灵芝菌的苦味,既提高了茶叶的内在品质,又丰富了红茶叶的保健功能,避免了目前人们开发了多种多样的灵芝保健产品,同时能够塑造茶叶美观的外形,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且第一次添加灵芝菌粉可以增加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的整体流程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的材料处理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0022] S1、配料准备:材料包括茶叶、灵芝、灵芝菌种、冬虫夏草以及麦芽汁;
[0023] S2、材料处理:将准备的新鲜茶叶进行通风干燥保持茶叶含水量在30%,将准备的,灵芝和冬虫夏草进行切片粉碎得到灵芝粉和冬虫夏草粉,将准备完成的物料依次进行萎凋、杀青、配料、混合揉捻和灭菌处理;
[0024] S3、进行发酵:将揉捻完成后的茶叶均匀平铺在发酵室的发酵板上进行发酵,茶叶平铺在发酵板上后,在茶叶上表面第二次添加灵芝菌粉,灵芝菌粉正完全将茶叶覆盖,将灵芝菌种进行活化;
[0025] S4、进行包装:对发酵完成后的茶叶内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进行测定,对最终制成的红茶饮品的pH值和口感等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将干燥后的灵芝茶装袋得到灵芝袋泡茶。
[0026] 在本实施案例中,采用茶叶粉添加麦芽汁培养灵芝菌丝体,再经固态发酵而成,成品茶既具有茶的风味,也具灵芝的保健作用,该灵芝茶的风味部分来源于茶叶,部分来源于麦芽汁,部分来源于灵芝菌丝体固态发酵,同时添加冬虫夏草风味更加独特,促进人体糖代谢,保持血糖稳定,改善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功能,显著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且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
[0027]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S2茶叶干燥后将茶叶摊放在萎凋机中萎凋,茶叶的摊放厚度控制在20‑22cm,在萎凋槽下方设置鼓风机,调节鼓风机气流温度为30℃,萎凋4小时,茶叶萎凋侯茶叶萎缩变软,茶叶有柔软感,手捏茶叶叶片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叶子松散缓慢,叶色为暗绿色,茶叶的青草气得到减退,即完成茶叶萎凋,使用茶叶揉捻机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在茶叶揉捻的同时事先准备的灵芝粉和冬虫夏草粉,将灵芝粉、冬虫夏草粉和茶叶进行混合后继续揉捻,揉捻的过程中,茶叶细胞通过揉捻后被破坏,加速茶多酚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茶叶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积,S3将活化后的灵芝菌种接种到揉捻完成的茶叶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0℃~35℃,发酵时间15天,灵芝菌种接种量为3%、含水量为65%的条件下发酵培养,收集茶菌质烘干即得灵芝发酵茶,发酵后的茶叶再次进行干燥,然后将茶叶粉碎,取麦芽经过糖化、过滤、煮沸,稀释获得麦芽汁,将茶叶粉和制备的麦芽汁进行配料,混匀,麦芽汁用以提升红茶饮品的口感和质量。
[0028] 在本实施例中,在茶叶揉捻的同时事先准备的灵芝粉和冬虫夏草粉,将灵芝粉、冬虫夏草粉和茶叶进行混合后继续揉捻,揉捻的过程中,茶叶细胞通过揉捻后被破坏,将灵芝与红茶叶活性成分有效的结合并为人体吸收,另一方面灵芝菌和红茶叶共发酵保留了红茶的香味,又淡化了灵芝菌的苦味,既提高了茶叶的内在品质,又丰富了红茶叶的保健功能,避免了目前人们开发了多种多样的灵芝保健产品,同时能够塑造茶叶美观的外形,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且第一次添加灵芝菌粉可以增加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
[0029]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一种灵芝袋泡茶及其双重发酵工艺的工作原理。
[0030] 如图1‑2所示,材料包括茶叶、灵芝、灵芝菌种、冬虫夏草以及麦芽汁,采用茶叶粉添加麦芽汁培养灵芝菌丝体,再经固态发酵而成,成品茶既具有茶的风味,也具灵芝的保健作用,该灵芝茶的风味部分来源于茶叶,部分来源于麦芽汁,部分来源于灵芝菌丝体固态发酵,同时添加冬虫夏草风味更加独特,促进人体糖代谢,保持血糖稳定,改善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功能,显著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且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将准备的新鲜茶叶进行通风干燥保持茶叶含水量在30%,将准备的,灵芝和冬虫夏草进行切片粉碎得到灵芝粉和冬虫夏草粉,将准备完成的物料依次进行萎凋、杀青、配料、混合揉捻和灭菌处理茶叶干燥后将茶叶摊放在萎凋机中萎凋,茶叶的摊放厚度控制在20‑22cm,在萎凋槽下方设置鼓风机,调节鼓风机气流温度为30℃,萎凋4小时,茶叶萎凋侯茶叶萎缩变软,茶叶有柔软感,手捏茶叶叶片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叶子松散缓慢,叶色为暗绿色,茶叶的青草气得到减退,即完成茶叶萎凋,使用茶叶揉捻机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在茶叶揉捻的同时事先准备的灵芝粉和冬虫夏草粉,将灵芝粉、冬虫夏草粉和茶叶进行混合后继续揉捻,揉捻的过程中,茶叶细胞通过揉捻后被破坏,加速茶多酚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茶叶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积,揉捻的过程中,茶叶细胞通过揉捻后被破坏,将灵芝与红茶叶活性成分有效的结合并为人体吸收,另一方面灵芝菌和红茶叶共发酵保留了红茶的香味,又淡化了灵芝菌的苦味,既提高了茶叶的内在品质,又丰富了红茶叶的保健功能,避免了目前人们开发了多种多样的灵芝保健产品,同时能够塑造茶叶美观的外形,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且第一次添加灵芝菌粉可以增加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将揉捻完成后的茶叶均匀平铺在发酵室的发酵板上进行发酵,茶叶平铺在发酵板上后,在茶叶上表面第二次添加灵芝菌粉,灵芝菌粉正完全将茶叶覆盖,将灵芝菌种进行活化,将活化后的灵芝菌种接种到揉捻完成的茶叶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0℃~35℃,发酵时间15天,灵芝菌种接种量为3%、含水量为65%的条件下发酵培养,收集茶菌质烘干即得灵芝发酵茶,发酵后的茶叶再次进行干燥,然后将茶叶粉碎,取麦芽经过糖化、过滤、煮沸,稀释获得麦芽汁,将茶叶粉和制备的麦芽汁进行配料,混匀,麦芽汁用以提升红茶饮品的口感和质量,对发酵完成后的茶叶内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进行测定,对最终制成的红茶饮品的pH值和口感等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将干燥后的灵芝茶装袋得到灵芝袋泡茶。
[0031]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