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蒸茶台以及蒸茶工艺

申请号 CN202311543710.4 申请日 2023-11-17 公开(公告)号 CN117562142A 公开(公告)日 2024-02-20
申请人 中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跃; 张雨; 陈文峰; 王冰; 田海霞; 李颂; 冉云鹏;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制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蒸茶台以及蒸茶工艺。包括:容纳箱,所述容纳箱的顶面设置有 支撑 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容纳箱内外的第一通孔;壳体,设置在所述容纳箱内,所述壳体内设置有 蒸汽 发生器 ;茶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茶桶具有开口朝上的开口;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箱内,且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茶桶连通;蒸汽回收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箱上。通过设置过滤组件对 蒸汽发生器 产生的蒸汽中的 水 珠进行过滤,防止在容纳箱的表面造成积水;通过设置蒸汽回收组件对蒸茶后残留的蒸汽进行回收,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权利要求

1.一种节能蒸茶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箱(1),所述容纳箱(1)的顶面设置有支撑底座(2),所述支撑底座(2)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容纳箱(1)内外的第一通孔(3);
壳体(4),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内,所述壳体(4)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器;
茶桶(5),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2)上,所述茶桶(5)具有开口朝上的开口;
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内,且通过第一通孔(3)与所述茶桶(5)连通;
蒸汽回收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上;
所述茶桶(5)内设置有待蒸茶叶,所述过滤组件适于对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中的珠进行过滤,所述蒸汽回收组件适于对蒸茶后残留的蒸汽进行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蒸茶台,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蒸汽发生器进行蒸茶操作,所述蒸茶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蒸汽发生器,设置蒸茶时间为15s‑30s,蒸汽温度为75℃‑90℃S2、对茶叶进行紧压定型;
S3、对茶叶进行烘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蒸茶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其中,萎凋处理包括:
对茶叶进行摊放,时间为12H—18H;
对茶叶进行萎凋失水至茶叶水分为30%—50%;萎凋温度20℃‑30℃;萎凋环境湿度
40%‑60%;
将茶叶继续摊放4H—8H,至茶叶水分为20%—30%,摊放的气浓度为25%—40%,温度为25℃—40℃;
茶叶继续摊放4H‑8H,至茶叶水分为12%—15%,摊放温度为25℃‑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蒸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将茶叶进行摊放,时间为1小时—预设时间,温度为40℃‑60℃,湿度为40%‑80%,氧气浓度为25%‑40%;
将茶叶继续摊放至茶叶干燥为水分9%—12%,时间为预设时间—16小时,温度为50℃‑70℃,湿度为20%‑50%,氧气浓度为20%‑3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节能蒸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包括:
进水口(6);
出气口(7),所述出气口(7)与所述过滤组件连通;
所述进水口(6)和出气口(7)均通过管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出气口(7)进入过滤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蒸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桶(5)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8),进入到所述过滤组件中的蒸汽通过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8)进入到茶桶(5)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蒸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过滤壳(9),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内,上端与容纳箱(1)的顶面固定连接;
进气口(10),设置在所述过滤壳(9)的外侧壁且与所述过滤壳(9)的内侧连通;
过滤网(11),设置在所述过滤壳(9)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10)和过滤壳(9)的连接处;
出液口(12),设置在所述过滤壳(9)的底端且与所述过滤壳(9)的内侧连通,所述出液口(12)处设置有管路;
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进气口(10)进入过滤壳(9)的内侧,所述过滤网(11)适于对蒸汽中的水珠进行过滤,获得的水珠沿过滤网(11)和过滤壳(9)的内侧壁通过出液口(12)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蒸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
收集箱(13),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蒸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回收组件包括:
回收通道(14),贯穿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的上端侧,所述回收通道(1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茶桶(5)的开口处,所述回收通道(14)的另一端设置在容纳箱(1)内且设置有管路;
离心机(15),设置在所述回收通道(14)上;
所述离心风机(15)适于带动茶桶(5)开口处的蒸汽流入回收通道(14)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蒸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为即时蒸汽发生器。

说明书全文

一种节能蒸茶台以及蒸茶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制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蒸茶台以及蒸茶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在制茶工艺中,对茶叶进行蒸软处理,使茶叶的梗和叶变软,以利于压制成形。现有的方式是通过包含茶桶和蒸汽发生器的蒸茶台进行蒸软,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对茶桶内的茶叶进行软化,但是采用这种方式,蒸软后残留的气体往往是直接排到外界大气,容易造成空气污染,而且蒸汽中的珠或者蒸汽凝结形成的水珠会产生积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因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节能蒸茶台以及蒸茶工艺。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蒸茶台,包括:
[0005] 容纳箱,所述容纳箱的顶面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容纳箱内外的第一通孔;
[0006] 壳体,设置在所述容纳箱内,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器;
[0007] 茶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茶桶具有开口朝上的开口;
[0008] 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箱内,且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茶桶连通;
[0009] 蒸汽回收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箱上;
[0010] 所述茶桶内设置有待蒸茶叶,所述过滤组件适于对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中的水珠进行过滤,所述蒸汽回收组件适于对蒸茶后残留的蒸汽进行回收。
[0011] 进一步的,使用所述蒸汽发生器进行蒸茶操作,所述蒸茶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12] S1、打开蒸汽发生器,设置蒸茶时间为15s‑30s,蒸汽温度为75℃‑90℃
[0013] S2、对茶叶进行紧压定型;
[0014] S3、对茶叶进行烘干。
[0015]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其中,萎凋处理包括:
[0016] 对茶叶进行摊放,时间为12H—18H;
[0017] 对茶叶进行萎凋失水至茶叶水分为30%—50%;萎凋温度20℃‑30℃;萎凋环境湿度40%‑60%;
[0018] 将茶叶继续摊放4H—8H,至茶叶水分为20%—30%,摊放的气浓度为25%—40%,温度为25℃—40℃;
[0019] 茶叶继续摊放4H‑8H,至茶叶水分为12%—15%,摊放温度为25℃‑35℃。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
[0021] 将茶叶进行摊放,时间为1小时—预设时间,温度为40℃‑60℃,湿度为40%‑80%,氧气浓度为25%‑40%;
[0022] 将茶叶继续摊放至茶叶干燥为水分9%—12%,时间为预设时间—16小时,温度为50℃‑70℃,湿度为20%‑50%,氧气浓度为20%‑30%。
[0023]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
[0024] 进水口;
[0025] 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过滤组件连通;
[0026] 所述进水口和出气口均通过管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出气口进入过滤组件。
[0027] 进一步的,所述茶桶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进入到所述过滤组件中的蒸汽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到茶桶内。
[0028]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0029] 过滤壳,设置在所述容纳箱内,上端与容纳箱的顶面固定连接;
[0030] 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过滤壳的外侧壁且与所述过滤壳的内侧连通;
[0031] 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过滤壳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过滤壳的连接处;
[0032] 出液口,设置在所述过滤壳的底端且与所述过滤壳的内侧连通,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管路;
[0033] 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进气口进入过滤壳的内侧,所述过滤网适于对蒸汽中的水珠进行过滤,获得的水珠沿过滤网和过滤壳的内侧壁通过出液口流出。
[0034]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
[0035] 收集箱,设置在所述容纳箱内。
[0036]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回收组件包括:
[0037] 回收通道,贯穿设置在所述容纳箱的上端侧,所述回收通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茶桶的开口处,所述回收通道的另一端设置在容纳箱内且设置有管路;
[0038] 离心机,设置在所述回收通道上;
[0039] 所述离心风机适于带动茶桶开口处的蒸汽流入回收通道内。
[0040]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发生器为即时蒸汽发生器。
[0041]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42]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节能蒸茶台以及蒸茶工艺,所述茶桶内设置有待蒸茶叶,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对茶桶内进行蒸茶用的蒸汽,再通过进气口进入到茶桶内,进行蒸茶处理,对蒸茶后残留的气体和/或液体通过出液口和管路进入到蒸汽回收组件内,完成回收,防止残留的气体和/或液体进入空气中造成污染。附图说明
[004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4]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45] 图2为本发明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0046] 图3为本发明支撑底座位置示意图;
[0047] 图4为传统高温与本发明低温蒸茶处理样香气分布趋势图。
[0048] 在附图中:
[0049] 1、容纳箱;2、支撑底座;3、第一通孔;4、壳体;5、茶桶;6、进水口;7、出气口;8、第二通孔;9、过滤壳;10、进气口;11、过滤网;12、出液口;13、收集箱;14、回收通道;15、离心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3]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54] 实施例
[0055]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节能蒸茶台以及蒸茶工艺具体实施方式,该一种节能蒸茶台,包括:
[0056] 容纳箱1,所述容纳箱1的顶面设置有支撑底座2,所述支撑底座2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容纳箱1内外的第一通孔3;其中,所述容纳箱1的底端可设置车轮,方便对容纳箱1进行移动,容纳箱1的一侧也可设置由体,所述支撑底座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等等,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0057] 壳体4,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内,所述壳体4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器;其中,壳体4的底端可设置有车轮,方便对壳体4进行移动,方便将壳体4放置在容纳箱1内。
[0058] 茶桶5,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2上,所述茶桶5具有开口朝上的开口;
[0059] 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内,且通过第一通孔3与所述茶桶5连通;
[0060] 蒸汽回收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上;
[0061] 所述茶桶5内设置有待蒸茶叶,所述过滤组件适于对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中的水珠进行过滤,所述蒸汽回收组件适于对蒸茶后残留的蒸汽进行回收。其中,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由茶桶5的内部底端流向茶桶5的顶端,对茶叶进行蒸软后残留的蒸汽从茶桶5顶端的开口流出,再由蒸汽回收组件进行回收。若不对蒸汽中的水珠进行过滤,则会在茶桶5的底端聚集大量的水珠,容易流到容纳箱1的表面,导致容纳箱1的表面产生大量的积水。若不对蒸茶后残留的蒸汽进行收集,则蒸茶后的蒸汽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比如从茶叶表面脱离的颗粒物污染。
[0062] 具体地,对于蒸汽回收组件而言,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例如,蒸汽回收组件可以是设置在所述茶桶5正上方的抽气,对茶桶5内残留的蒸汽进行抽取,抽气泵的一端可通过管路连接回收桶,当蒸汽由抽气泵到回收桶时可完成冷却,回收桶对冷却得到的液体进行收集。当然,本实施例仅仅是对蒸汽回收组件的具体方式进行举例说明,但是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0063] 进一步的,使用所述蒸汽发生器进行蒸茶操作,所述蒸茶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64] S1、打开蒸汽发生器,设置蒸茶时间为15s‑30s,蒸汽温度为75℃‑90℃
[0065] S2、对茶叶进行紧压定型;
[0066] S3、对茶叶进行烘干。
[0067] 其中,蒸汽发生器可以选择为常规蒸发器,功率为6000‑7500W,蒸汽压为0.2‑0.7MP,蒸汽流量为150‑450ml/min。可自行设置产生蒸汽的时间和蒸汽的温度。
[0068] 需要注意的是,可在茶桶5内进行直接压紧操作,紧压成型后用布袋套住定型,再进行烘干。
[0069]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其中,萎凋处理包括:
[0070] 对茶叶进行摊放,时间为12H—18H;
[0071] 对茶叶进行萎凋失水至茶叶水分为30%—50%;萎凋温度20℃‑30℃;萎凋环境湿度40%‑60%;
[0072] 将茶叶继续摊放4H—8H,至茶叶水分为20%—30%,摊放的氧气浓度为25%—40%,温度为25℃—40℃;
[0073] 茶叶继续摊放4H‑8H,至茶叶水分为12%—15%,摊放温度为25℃‑35℃。
[0074] 其中,在蒸茶之前需要对茶叶进行萎凋处理,可在萎凋房内进行,而温湿度可控的萎凋房为常规设备,不再赘述。萎凋的目的是使茶叶蒸发水分,增加鲜叶韧性。萎凋时,萎凋房内可设层架式萎凋设备,萎凋的茶叶厚度可以控制在1cm‑3cm。萎凋房可以内配套循环风系统和除湿系统,在萎凋初期可通过循环风和干燥除湿系统使得鲜叶均匀失水。
[007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
[0076] 将茶叶进行摊放,时间为1小时—预设时间,温度为40℃‑60℃,湿度为40%‑80%,氧气浓度为25%‑40%;
[0077] 将茶叶继续摊放至茶叶干燥为水分9%—12%,时间为预设时间—16小时,温度为50℃‑70℃,湿度为20%‑50%,氧气浓度为20%‑30%。
[0078] 其中,预设时间可以选为8小时,步骤S3可在烘房内进行,而温湿度和氧气浓度可控的烘房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0079] 本申请在步骤S1阶段进行低温蒸茶,可以很好的保护茶叶表面以及内质活性酶的活性,在步骤S3阶段进行熟化,可进一步加深陈化效果,使茶叶的香气、汤色和口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如图4所示,为传统高温与预设时间选为8小时的低温蒸茶处理样香气分布趋势对比图。
[0080]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4包括:
[0081] 进水口6;
[0082] 出气口7,所述出气口7与所述过滤组件连通;
[0083] 所述进水口6和出气口7均通过管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出气口7进入过滤组件。其中,所述出气口7通过管路与过滤组件连接,可通过进水口6对蒸汽发生器补充水分,可选的,可在进水口6处设置过滤器。在对蒸汽发生器进行补水时,可将壳体4移出容纳箱1,也可通过管路对进水口6进行补水。所述出气口7的数量应该不小于所述支撑底座2和茶桶5的数量,使得每一个茶桶5都最终能够与出气口7连接。
[0084] 进一步的,所述茶桶5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8,进入到所述过滤组件中的蒸汽通过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8进入到茶桶5内。
[0085]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0086] 过滤壳9,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内,上端与容纳箱1的顶面固定连接;
[0087] 进气口10,设置在所述过滤壳9的外侧壁且与所述过滤壳9的内侧连通;
[0088] 过滤网11,设置在所述过滤壳9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10和过滤壳9的连接处;
[0089] 出液口12,设置在所述过滤壳9的底端且与所述过滤壳9的内侧连通,所述出液口12处设置有管路;
[0090] 所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进气口10进入过滤壳9的内侧,所述过滤网11适于对蒸汽中的水珠进行过滤,获得的水珠沿过滤网11和过滤壳9的内侧壁通过出液口12流出。其中,所述进气口10与出气口7可以通过管路进行连接,使得蒸汽发生器的蒸汽依次通过出气口7、进气口10、过滤网11、过滤壳9以及支撑底座2,进入茶桶5内,进而对茶桶5内的茶叶进行蒸软。
[0091]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
[0092] 收集箱13,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内。其中,出液口12处流出的液体可通过管路进入到收集箱13内,也可直接排出至外界收集池等,因为不包含蒸汽,因此不存在空气污染的问题。
[0093]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回收组件包括:
[0094] 回收通道14,贯穿设置在所述容纳箱1的上端侧,所述回收通道1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茶桶5的开口处,所述回收通道14的另一端设置在容纳箱1内且设置有管路;
[0095] 离心风机15,设置在所述回收通道14上;
[0096] 所述离心风机15适于带动茶桶5开口处的蒸汽流入回收通道14内。
[0097] 所述回收通道14与容纳箱1固定连接,回收通道14的顶端位于茶桶5的开口处,在离心风机15的作用下将残留的蒸汽进行抽取,回收通道14的底端可以与收集箱13连通,也可与外界的收集池连通。其中,所述回收通道14的截面可以是周长较大的矩形,使得残留的蒸汽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大,更容易进行热交换,使得蒸汽在回收通道14内便冷却为水滴,因此不存在空气污染的问题。
[0098]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发生器为即时蒸汽发生器。
[0099] 其中,传统的蒸汽发生器是通过烧或者烧炭对水加热后获得蒸汽,采用这种方式煤炭的利用率比较低,本申请的即时蒸汽发生器可快速且节能的产生蒸汽。
[0100] 除此之外,本申请将蒸汽发生器、过滤组件以及蒸汽回收组件的部分集成在容纳箱1内,使得容纳箱1内的温度不易流失,使得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在进行蒸茶之前不易冷却,蒸汽发生器的利用率较高,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0101]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