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782977.8 申请日 2022-06-30 公开(公告)号 CN117363413A 公开(公告)日 2024-01-09
申请人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吕丹; 董彦夫; 杨慧; 洪丰; 张余权; 姜元荣;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使用类黑精预处理 油籽 原料,以及由该经预处理的油籽原料制取油脂的步骤。由经类黑精处理的油籽原料制取得到的本发明油脂,用于煎炸食品时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使用类黑精预处理油籽原料,以及由该经预处理的油籽原料制取油脂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籽原料为制备油脂的原料及其副产物,包括但不限于油料作物的种子以及利用该种子制取油脂后残留的粕和/或饼和/或渣;优选地,所述油料作物的种子选自稻米、葵籽、花生、大豆、菜籽、籽、红花籽、紫苏籽、茶籽、可可豆、乌桕籽、扁桃仁、杏仁、桐籽、橡胶籽、米糠、玉米、小麦胚、芝麻、蓖麻、亚麻籽、月见草籽、榛子、胡桃、核桃、葡萄籽、胡麻籽、玻璃苣籽、沙棘籽、番茄籽、南瓜籽和澳洲坚果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油料作物的种子选自大豆、葵籽、芝麻和菜籽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油脂为植物油,优选选自稻米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棕榈仁油、花生油菜籽油亚麻籽油棉籽油、红花籽油、紫苏籽油、茶籽油、蓖麻籽油、棕榈果油、椰子油、油橄榄油、可可豆油、乌桕籽油、扁桃仁油、杏仁油、油桐籽油、橡胶籽油、玉米胚油、小麦胚油、大豆油、月见草籽油、榛子油、南瓜籽油、胡桃油、葡萄籽油、胡麻籽油、玻璃苣籽油、沙棘籽油、番茄籽油、南瓜籽油和澳洲坚果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从制备浓香植物油获得的副产物中提取得到所述类黑精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副产物是利用选自以下的油料作物的种子制取油脂后残留的粕和/或饼和/或渣:稻米、葵籽、花生、大豆、菜籽、棉籽、红花籽、紫苏籽、茶籽、可可豆、乌桕籽、扁桃仁、杏仁、桐籽、橡胶籽、米糠、玉米、小麦胚、芝麻、蓖麻、亚麻籽、月见草籽、榛子、胡桃、核桃、葡萄籽、胡麻籽、玻璃苣籽、沙棘籽、番茄籽、南瓜籽和澳洲坚果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副产物选自菜粕、豆粕、花生粕、葵籽粕、芝麻粕和麻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提取包括对该副产物进行脱脂后用乙醇溶液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透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预处理包括使用类黑精的水溶液对油籽原料进行预处理;
优选地,水溶液中类黑精的含量为100‑8000ppm,优选200‑5000ppm,更优选500‑
2000ppm;
优选地,类黑精水溶液的添加量为油籽原料重量的3‑30%,如5‑25%或10‑25%;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包括:混匀油籽原料与类黑精水溶液,待水溶液基本上全被油籽原料吸收后,完成预处理;
优选地,所述制取包括焙炒和提油;优选地,焙炒的温度为160‑220℃;优选地,焙炒的时间为10‑30分钟;优选地,所述提油为榨油;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脱胶、脱酸、脱蜡、脱色和脱臭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
5.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油脂。
6.一种调和油,其含有基料油和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脂;
优选地,所述调和油中,权利要求5所述油脂的含量为5‑90wt%,如10‑50wt%;和/或优选地,所述基料油为动物油和/或植物油,优选选自稻米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棕榈仁油、花生油、菜籽油、亚麻籽油、棉籽油、红花籽油、紫苏籽油、茶籽油、蓖麻籽油、棕榈果油、椰子油、油橄榄油、可可豆油、乌桕籽油、扁桃仁油、杏仁油、油桐籽油、橡胶籽油、玉米胚油、小麦胚油、大豆油、月见草籽油、榛子油、南瓜籽油、胡桃油、葡萄籽油、胡麻籽油、玻璃苣籽油、沙棘籽油、番茄籽油、南瓜籽油、澳洲坚果油、可可脂、脂、猪油、羊油、鸡脂、鱼油以及藻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基料油是煎炸用油脂。
7.选自以下的应用:
(1)类黑精在制备能提升煎炸所得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中的应用;
(2)类黑精在制备用于制备能提升煎炸所得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的试剂中的应用;和(3)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脂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和油在制备酥脆性提升的食品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和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混合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脂和基料油的步骤;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所述油脂的步骤。
9.一种食品,该食品所含的油脂的全部或一部分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脂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和油;优选地,该食品是通过煎炸获得酥脆性的食品,优选选自:饼干、面包、薯条、鸡、春卷、油条和麻花。
10.权利要求9所述食品的制备方法或提升食品的酥脆性的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脂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和油进行煎炸的步骤。

说明书全文

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类黑精,是美拉德反应后期生成的一类褐色的大分子含氮化合物类黑精,其不但赋予食品色泽和味品质,且具有抗化、抗肿瘤、抗菌、抗炎、降糖、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存在于面包、麦芽、咖啡、黑蒜、可乐、醋等食品中,多年来始终是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具有成为新型功能食品的潜
[0003] 随着人们生活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食品的极致风味、口感等。在油脂行业,通常采用热榨法,即通过高温使油料中的基与还原糖发生的美拉德反应产生浓郁的香气从而得到风味油脂,例如花生油、芝麻油、浓香菜油、浓香豆油等。经高温焙炒、榨油的饼粕,由于蛋白变性程度较高,通常用作饲料或直接废弃处理,利用率较低。毛肇洁等(《小磨香油芝麻渣类黑精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对小磨香油芝麻渣中的类黑精进行提取,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的能力,并提高芝麻渣的利用率。
[0004] 在油脂应用行业中,如油炸、焙烤或膨化食品中,消费者更多的关注食品的口感,如酥脆性,消费者对酥脆性的感知会强烈影响其对食品品质的满意度。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类黑精预处理油籽原料,以及由该经预处理的油籽原料制取油脂的步骤。
[0006]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油籽原料为制备油脂的原料及其副产物,包括但不限于油料作物的种子以及利用该种子制取油脂后残留的粕和/或饼和/或渣。
[0007]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油料作物的种子选自稻米、葵籽、花生、大豆、菜籽、籽、红花籽、紫苏籽、茶籽、可可豆、乌桕籽、扁桃仁、杏仁、桐籽、橡胶籽、米糠、玉米、小麦胚、芝麻、蓖麻、亚麻籽、月见草籽、榛子、胡桃、核桃、葡萄籽、胡麻籽、玻璃苣籽、沙棘籽、番茄籽、南瓜籽和澳洲坚果的一种或多种。
[0008]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油料作物的种子选自大豆、葵籽、芝麻和菜籽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油脂为植物油,优选选自稻米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棕榈仁油、花生油、菜籽油亚麻籽油棉籽油、红花籽油、紫苏籽油、茶籽油、蓖麻籽油、棕榈果油、椰子油、油橄榄油、可可豆油、乌桕籽油、扁桃仁油、杏仁油、油桐籽油、橡胶籽油、玉米胚油、小麦胚油、大豆油、月见草籽油、榛子油、南瓜籽油、胡桃油、葡萄籽油、胡麻籽油、玻璃苣籽油、沙棘籽油、番茄籽油、南瓜籽油和澳洲坚果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制备浓香植物油获得的副产物中提取得到所述类黑精的步骤。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副产物是利用选自以下的油料作物的种子制取油脂后残留的粕和/或饼和/或渣:稻米、葵籽、花生、大豆、菜籽、棉籽、红花籽、紫苏籽、茶籽、可可豆、乌桕籽、扁桃仁、杏仁、桐籽、橡胶籽、米糠、玉米、小麦胚、芝麻、蓖麻、亚麻籽、月见草籽、榛子、胡桃、核桃、葡萄籽、胡麻籽、玻璃苣籽、沙棘籽、番茄籽、南瓜籽和澳洲坚果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副产物选自菜粕、豆粕、花生粕、葵籽粕、芝麻粕和麻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提取包括对该副产物进行脱脂后用乙醇的水溶液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透析
[0012]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预处理包括使用类黑精的水溶液对油籽原料进行预处理。
[0013]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溶液中类黑精的含量为100‑8000ppm,优选200‑5000ppm,更优选500‑2000ppm。
[0014]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预处理中,所述类黑精水溶液的添加量为油籽原料重量的3‑30%,如5‑25%或10‑25%。
[0015]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预处理包括:混匀油籽原料与类黑精水溶液,待水溶液基本上被油籽原料吸收后,完成预处理。
[0016]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取包括焙炒和提油;优选地,焙炒温度为160‑220℃;优选地,焙炒时间为10‑30分钟;优选地,所述提油为榨油。
[0017]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脱胶、脱酸、脱蜡、脱色和脱臭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
[0018]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采用本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油脂。
[0019]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类黑精在制备能提升煎炸所得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中的应用,或在制备用于制备能提升煎炸所得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的试剂中的应用。
[0020]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应用中使用的是类黑精的水溶液。
[0021]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水溶液中类黑精的含量为100‑8000ppm,优选200‑5000ppm,更优选500‑2000ppm。
[0022]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类黑精水溶液的用量为用于制备所述油脂的油籽原料重量的3‑30%,如5‑25%或10‑25%。
[0023]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试剂是类黑精的水溶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溶液中类黑精的含量为100‑8000ppm,优选200‑5000ppm,更优选500‑2000ppm。
[0024]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调和油,其含有基料油和本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
[0025]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调和油中,所述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的含量为5‑90wt%,如10‑50wt%。
[0026]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基料油为动物油和/或植物油,优选选自稻米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棕榈仁油、花生油、菜籽油、亚麻籽油、棉籽油、红花籽油、紫苏籽油、茶籽油、蓖麻籽油、棕榈果油、椰子油、油橄榄油、可可豆油、乌桕籽油、扁桃仁油、杏仁油、油桐籽油、橡胶籽油、玉米胚油、小麦胚油、大豆油、月见草籽油、榛子油、南瓜籽油、胡桃油、葡萄籽油、胡麻籽油、玻璃苣籽油、沙棘籽油、番茄籽油、南瓜籽油、澳洲坚果油、可可脂、脂、猪油、羊油、鸡脂、鱼油以及藻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基料油是煎炸用油脂。
[0027]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本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调和油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混合本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与基料油的步骤;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本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的制备方法制备所述油脂的步骤。
[0028]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食品,该食品所含的油脂的全部或一部分为本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或本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调和油;优选地,该食品是通过煎炸获得酥脆性的食品,优选选自:饼干、面包、薯条、鸡、春卷、油条和麻花。
[0029]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食品的制备方法或提升食品的酥脆性的方法,包括使用本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或含有该油脂的调和油进行煎炸的步骤。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本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或含该油脂的调和油在制备酥脆性提升的食品中的应用。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浓香菜油2和浓香菜油6酥脆性单次实验结果对比图。每组样品重复次数为5次,取均值结果。上图为浓香菜油2,断裂峰个数为15,下图为浓香菜油6,断裂峰个数为6。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发明发现,由经类黑精处理的油籽原料制取得到的油脂,用于煎炸食品时,可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能提升煎炸食品的酥脆性的油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类黑精预处理油籽原料,以及由该经预处理的油籽原料制取油脂的步骤。
[0032] 本文中,油籽原料可以是本领域周知的制备油脂的各类原料及其副产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类油料作物的种子以及利用该种子制取油脂后残留的副产物(包括粕和/或饼和/或渣)。所述油料作物的种子包括但不限于稻米、葵籽、花生、大豆、菜籽、棉籽、红花籽、紫苏籽、茶籽、可可豆、乌桕籽、扁桃仁、杏仁、桐籽、橡胶籽、米糠、玉米、小麦胚、芝麻、蓖麻、亚麻籽、月见草籽、榛子、胡桃、核桃、葡萄籽、胡麻籽、玻璃苣籽、沙棘籽、番茄籽、南瓜籽和澳洲坚果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油料作物的种子选自大豆、葵籽、芝麻和菜籽中的一种或多种。合适的油脂原料还包括如菜饼、葵籽饼和豆饼等。
[0033] 本文中,所述油脂可以是本领域周知的各种植物油,包括稻米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棕榈仁油、花生油、菜籽油、亚麻籽油、棉籽油、红花籽油、紫苏籽油、茶籽油、蓖麻籽油、棕榈果油、椰子油、油橄榄油、可可豆油、乌桕籽油、扁桃仁油、杏仁油、油桐籽油、橡胶籽油、玉米胚油、小麦胚油、大豆油、月见草籽油、榛子油、南瓜籽油、胡桃油、葡萄籽油、胡麻籽油、玻璃苣籽油、沙棘籽油、番茄籽油、南瓜籽油和澳洲坚果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4] 本文中,类黑精可从市售途径获得,或可采用本领域周知的方法制备得到。示例性的类黑精的制备方法可参见毛肇洁(“小磨香油芝麻渣类黑精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现代食品分析》,2021)。具体而言,可从浓香植物油制备后所得到的副产物(包括粕和/或饼和/或渣)中提取得到类黑精。示例性的副产物包括但不限于菜粕、豆粕、花生粕、葵籽粕、芝麻粕和麻渣等。类黑精的提取包括对该副产物进行脱脂后用醇类溶剂(如甲醇或乙醇的水溶液)提取。可使用常规的脱脂溶剂进行脱脂,这类溶剂包括但不限于正己烷和石油醚等。脱脂后,可加入3‑10倍体积的醇类溶剂(如乙醇水溶液),进行超声提取。醇类溶剂(如乙醇水溶液的)体积浓度可为30‑70%。提取后离心,取上清液透析,截留分子量可设为14ku。制备浓香油的方法为本领域所周知,包括焙炒油料作物种子和榨油的步骤。焙炒温度可为
180‑220℃,焙炒时间可为5‑30分钟。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即为用于制取类黑精的饼/粕。
[0035] 可采用类黑精的水溶液来对油籽原料进行预处理。可将类黑精加到水中,在30‑40℃的温度下进行超声处理至其完全溶解。类黑精的水溶液中,类黑精的含量可为100‑8000ppm,优选200‑5000ppm,更优选500‑2000ppm。
[0036] 本文中,类黑精水溶液的添加量为油籽原料重量的3‑3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类黑精水溶液的添加量为油籽原料重量的5‑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类黑精水溶液的添加量为油籽原料重量的10‑25%。
[003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类黑精水溶液中类黑精的含量为200‑5000ppm,添加量为油籽原料重量的3‑30%,如5‑25%。在另外一些实施方案中,类黑精水溶液中类黑精的含量为500‑2000ppm,添加量为油籽原料重量的10‑25%。
[0038] 本文中,利用类黑精对油籽原料进行的预处理可包括混匀油籽原料与类黑精水溶液,待水溶液基本上全被油籽原料吸收后(油籽原料表面基本无肉眼可见的水),完成该预处理。通常,混匀油籽原料和类黑精水溶液后,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放置时间可根据油籽原料和类黑精水溶液的用量确定,以水溶液基本上全被油籽原料吸收为准。示例性的放置时间包括15‑60分钟。应理解,若处理一段时间后,水溶液未完全被油脂原料吸收,其表面存在肉眼可见的水,可用适当的方式(例如使用吸水纸)除去其表面的水。
[0039] 可由吸水后的油籽原料制取油脂。通常,制取包括焙炒和提油。示例性的焙炒的温度可为160‑220℃。示例性的焙炒的时间可为10‑30分钟。焙炒的温度可通过微波、热风、热反应釜等方式提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采用微波加热,控制出料温度为170±5℃。
[0040] 所述提油可以是榨油。可采用常规的压榨技术榨取油脂。例如,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控制为120±5℃。榨取获得的油脂可进行后续的常规处理,包括脱胶、脱酸、脱蜡、脱色、脱臭等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视油脂的品质和最终的用途实施一个或多个精炼工艺。可采用常规的精炼工艺实施所述脱胶、脱酸、脱蜡、脱色和脱臭。例如,脱胶可以是本领域熟知的水化脱胶。
[004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一种油脂,其采用本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本发明的油脂具有浓香油原本的风味,同时用于煎炸食品时,能提升煎炸所得食品的酥脆性。
[004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调和油,其含有本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油脂。可通过混合基料油和采用本发明方法所获得的油脂来制备该调和油。调和油中,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所获得的油脂的含量可为5‑90%,如10‑50%。所述基料油可以是动物油和/或植物油,优选选自稻米油、葵花籽油、棕榈油、棕榈仁油、花生油、菜籽油、亚麻籽油、棉籽油、红花籽油、紫苏籽油、茶籽油、蓖麻籽油、棕榈果油、椰子油、油橄榄油、可可豆油、乌桕籽油、扁桃仁油、杏仁油、油桐籽油、橡胶籽油、玉米胚油、小麦胚油、大豆油、月见草籽油、榛子油、南瓜籽油、胡桃油、葡萄籽油、胡麻籽油、玻璃苣籽油、沙棘籽油、番茄籽油、南瓜籽油、澳洲坚果油、可可脂、牛脂、猪油、羊油、鸡脂、鱼油以及藻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基料油是常规用于煎炸的油脂。
[004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品,该食品所含的油脂的全部或一部分为采用本发明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油脂或本文所述的调和油。该食品可以是任意一种食品。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食品是期望通过煎炸而获得酥脆性的食品,包括但不限于饼干、面包、薯条、鸡块、春卷、油条和麻花等。可使用本发明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油脂或本文所述的调和油作为煎炸所用的油脂来制备该食品。本文中,煎炸包括煎和炸,炸可以是油炸或通过空气炸锅实现。
[004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还提供类黑精在油脂制备中的应用,或在制备用于制备油脂的试剂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油脂用于煎炸食品时,煎炸所得食品的酥脆性提升。优选地,所述类黑精以水溶液的形式使用。优选地,类黑精以前文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方式(例如用量)使用。优选地,采用前文所述的任一项油脂制备方式实施这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油脂制备。
[0045] 以下将以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仅是阐述性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所用到的方法和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和试剂。
[0046] 原料(类黑精)制备
[0047] 参照毛肇洁(“小磨香油芝麻渣类黑精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现代食品分析》,2021)制备类黑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8] (1)饼粕制备
[0049] 浓香菜粕1:将热风炒籽机预热至200℃,取500g菜籽,使用热风炒籽机于200℃焙炒15min,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得到副产物浓香菜粕1。
[0050] 浓香菜粕2:将热风炒籽机预热至180℃,取500g菜籽,使用热风炒籽机于180℃焙炒15min,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得到副产物浓香菜粕2。
[0051] 浓香菜粕3:将热风炒籽机预热至220℃,取500g菜籽,使用热风炒籽机于220℃焙炒15min,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得到副产物浓香菜粕3。
[0052] 芝麻粕:将热风炒籽机预热至220℃,取500g芝麻,使用热风炒籽机于220℃焙炒10min,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得到副产物浓香芝麻粕。
[0053] 豆粕:将热风炒籽机预热至180℃,取500g大豆,使用热风炒籽机于180℃焙炒10min,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得到副产物浓香豆粕。
[0054] (2)提取
[0055] 提取方法1:使用正己烷对上述浓香饼粕进行脱脂,加入5倍体积的60%水‑乙醇溶液,100Hz超声提取1h;8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透析,截留分子量为14ku,时间24h,间隔4~6h换水,透析所得产物冷冻干燥,得到类黑精组分,‑20℃储存备用。
[0056] 提取方法2:使用石油醚对上述浓香饼粕进行脱脂,加入8倍体积的40%水‑乙醇溶液,100Hz超声提取1h;8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透析,截留分子量为14ku,时间24h,间隔4~6h换水,透析所得产物冷冻干燥,得到类黑精组分,‑20℃储存备用。
[0057] 实施例所用的各类黑精的制备条件如下表1所示。
[0058] 表1
[0059]  制备条件
菜粕类黑精1 浓香菜粕1+提取方法1
菜粕类黑精2 浓香菜粕2+提取方法1
菜粕类黑精3 浓香菜粕3+提取方法1
菜粕类黑精4 浓香菜粕1+提取方法2
菜粕类黑精5 浓香菜粕3+提取方法2
芝麻粕类黑精 芝麻粕+提取方法1
豆粕类黑精 豆粕+提取方法2
[0060] 类黑精水溶液配制
[0061]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类黑精于一定量的纯水中,在35℃,100Hz超声条件下,至完全溶解,得到相应含量类黑精水溶液。
[0062] 煎炸实验
[0063] 使用春卷皮模拟煎炸春卷并测试春卷皮酥性。
[0064] 使用刻模器将春卷皮制成相等大小、重量的方形。将锅加热至168℃,称取10g浓香菜油于平底锅中,油温至168℃后放入春卷皮,煎20s后翻另一面煎20s,出锅。
[0065] 待春卷皮冷却至常温后测试质构。
[0066] 酥脆性仪器检测方法
[0067] 仪器:物性测试仪TA.XPlus
[0068] 探头:HDP/CSF
[0069] 测试方式:测前、测中和测后速度分别为1,1和10mm/s,下压5mm,触发力5g,数据采集速度500pps。每组样品平行测定5次,取平均值。
[0070] 实施例1
[0071] 取500g菜籽,加入10%(以菜籽质量计)的500ppm菜粕类黑精1的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菜籽表面水分,至菜籽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输出功率),使用红外温枪控制出料温度170℃±2℃,出料,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1。
[0072] 实施例2
[0073] 取500g菜籽,加入10%(以菜籽质量计)的1000ppm菜粕类黑精1的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菜籽表面水分,至菜籽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输出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7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2。
[0074] 实施例3
[0075] 取500g菜籽,加入30%(以菜籽质量计)的2000ppm菜粕类黑精1的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菜籽表面水分,至菜籽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20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3。
[0076] 实施例4
[0077] 取500g菜籽,加入3%(以菜籽质量计)的5000ppm菜粕类黑精2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菜籽表面水分,至菜籽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8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4。
[0078] 实施例5
[0079] 取500g菜籽,加入25%(以菜籽质量计)的200ppm菜粕类黑精3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菜籽表面水分,至菜籽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7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5。
[0080] 对比例1
[0081] 取500g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7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6。
[0082] 对比例2
[0083] 取500g菜籽,加入10%(以菜籽质量计)的去离子水,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菜籽表面水分,至菜籽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7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7。
[0084] 对比例3
[0085] 取500g菜籽,加入1%(以菜籽质量计)的1000ppm菜粕类黑精1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菜籽表面水分,至菜籽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7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8。
[0086] 对比例4
[0087] 取500g菜籽,加入35%(以菜籽质量计)的100ppm菜粕类黑精1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菜籽表面水分,至菜籽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7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9。
[0088] 对比例5
[0089] 取500g菜籽,加入2%(以菜籽质量计)的6000ppm菜粕类黑精1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菜籽表面水分,至菜籽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7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10。
[0090] 对比例6
[0091] 传统浓香菜油11:外婆乡小榨菜籽油,益海嘉里广汉工厂生产。
[0092] 实施例6
[0093] 取500g大豆,加入10%(以大豆质量计)的1000ppm豆粕类黑精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大豆表面水分,至大豆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大豆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7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豆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大豆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豆油1。
[0094] 实施例7
[0095] 取500g大豆,加入10%(以大豆质量计)的800ppm菜粕类黑精水溶液1,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大豆表面水分,至大豆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大豆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7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豆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大豆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豆油2。
[0096] 实施例8
[0097] 取500g芝麻,加入10%(以芝麻质量计)的500ppm芝麻粕类黑精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芝麻表面水分,至芝麻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芝麻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22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芝麻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芝麻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芝麻油1。
[0098] 实施例9
[0099] 取500g芝麻,加入10%(以芝麻质量计)的800ppm豆粕类黑精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芝麻表面水分,至芝麻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芝麻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功率),控制出料温度22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芝麻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芝麻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芝麻油2。
[0100] 实施例10
[0101] 取500g菜籽,加入10%(以菜籽质量计)的1000ppm菜粕类黑精4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菜籽表面水分,至菜籽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输出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7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12。
[0102] 实施例11
[0103] 取500g菜籽,加入10%(以菜籽质量计)的1000ppm菜粕类黑精5水溶液,室温25℃均匀搅拌并放置半小时,使用吸水纸擦干菜籽表面水分,至菜籽表面无明水。将吸水后的菜籽采用微波加热(输出功率1800W,使用75%输出功率),控制出料温度170℃±2℃,使用螺杆榨油机榨油,榨膛温度120℃,得到浓香菜油毛油。将制得的毛油在60℃下水化脱胶,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600ppm NaCl水溶液搅拌30min,使用3%(以毛油量计)的菜籽饼粕吸水,搅拌10min,离心过滤,得到浓香菜油13。
[0104] 对浓香菜油1‑13、浓香豆油1、2,浓香芝麻油1、2进行煎炸实验,检测酥脆性,结果如表2所示。文献(Koerten K V,Schutyser M,Somsen D,et al.Crust morphology and crispness development during deep‑fat frying of potato[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5,78(DEC.):336‑342.)指出,快餐食品的脆度通常是通过测定其断裂力和断裂峰数来评价。孔宇等(“薯片酥脆度的感官评价和仪器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农产品加工》,2016年3月,第3期)中指出,酥性与硬度呈强负相关,而硬度与断裂峰个数呈强负相关,因此本实验以硬度与断裂峰个数来评估酥脆性,硬度越低,峰个数越多,酥性越好。
[0105] 对比浓香菜油1、2及浓香菜油7,可较明显看出,使用类黑精水溶液对菜籽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油在煎炸上可明显降低酥皮的硬度,同时,断裂峰增多,说明在下压过程中,酥皮更容易破碎,也就是说酥性更好。
[0106] 表2浓香菜油酥脆性结果
[0107]   水溶液添加量 类黑精浓度(ppm) 硬度(g) 断裂峰个数 备注浓香菜油1 10% 500 209.685 14.4 实施例1
浓香菜油2 10% 1000 194.138 15.0 实施例2
浓香菜油3 30% 2000 213.191 14.0 实施例3
浓香菜油4 3% 5000 227.341 14.4 实施例4
浓香菜油5 25% 200 231.411 13.8 实施例5
浓香菜油6 0 0 312.818 6.0 对比例1
浓香菜油7 10% 0 272.341 8.0 对比例2
浓香菜油8 1% 1000 294.456 8.8 对比例3
浓香菜油9 35% 100 275.226 9.2 对比例4
浓香菜油10 2% 6000 265.668 8.2 对比例5
浓香菜油11 / / 365.609 6.0 对比例6
浓香豆油1 10% 1000 238.068 14.0 实施例6
浓香豆油2 10% 800(菜粕提取) 204.427 13.8 实施例7
浓香芝麻油1 10% 500 225.065 13.0 实施例8
浓香芝麻油2 10% 800(豆粕提取) 203.848 13.6 实施例9
浓香菜油12 10% 1000 196.256 14.6 实施例10
浓香菜油13 10% 1000 198.331 14.8 实施例11
[0108] 图1显示了浓香菜油2和浓香菜油6酥脆性单次实验结果对比图。每组样品重复次数为5次,取均值结果。上图为浓香菜油2,断裂峰个数为15,下图为浓香菜油6,断裂峰个数为6。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