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生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010506274.3 申请日 2020-06-05 公开(公告)号 CN112006273B 公开(公告)日 2023-10-03
申请人 成都天一美膳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发明人 邹孝强; 伍时彬; 肖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不生 酮 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中:所述代餐粉中, 碳 水 化合物供能比为17~25%, 蛋白质 供能比为25~40%,脂肪供能比为25~38%,膳食 纤维 供能比为13~20%,所述代餐粉营养平衡,使人体优先以脂肪为 能量 源,可精准调控人体代谢途径,避免酮体的产生,从而达到健康减脂的目的。本发明配方中通过各种创造性的工艺创新获得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易冲调的全谷物粉,水果粉及坚果粉,具有最大协同效应的膳食纤维配比,耦合 益生元 及多功能混合 益生菌 等,从而使各种功能性成分发挥最佳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不生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所述代餐粉中,化合物供能比为17~25%,蛋白质供能比为25~40%,脂肪供能比为25~38%,膳食纤维供能比为13~20%;
所述代餐粉包括蛋白质、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膳食纤维、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和添加剂,其中,按质量分数计,所述代餐粉中,蛋白质为13.4~53.6%,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为8~16%,膳食纤维为15~32%,全谷物粉为10~14%,水果粉为6~10%,坚果粉为6~12%,添加剂为1.4~2.6%;
其中,通过酶催化反应获得的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所述低部分甘油酯的中长链甘油三酯为将基料油经酯交换、脱酸制备所得,制备过程为,采用加酶量8%~15%Novozym 435脂肪酶对基础油进行随机酯交换制备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反应温度
30~80℃,时间为3~5h,搅拌速率为300~700rpm,得到中间产物;加入pH值为6.0~7.0的Lipase G,将所述中间产物与Lipase G按照每升所述中间产物中添加180~1600U所述Lipase G的比例混合,在30~80℃条件下,充分搅拌反应1 3h水解部分甘油酯,高速离心分~
离油与水溶液,将酶解产物进行分子蒸馏除去脂肪酸,即得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按质量分数计,所述基料油中,椰子油为25 35%,橄榄油为8 20%,亚麻籽油为4~ ~
12%,葵花籽油为8 25%,核桃仁油为20 50%。
~ ~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中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含量大于30%,部分甘油酯的含量小于油脂的1%,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5~40%,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0~40%,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4~
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所述代餐粉中的蛋白质来源于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鸡蛋蛋清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大豆分离蛋白含量为8~12%,乳清蛋白含量为7~10%,鸡蛋蛋清蛋白含量为4~1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所述代餐粉中的膳食纤维来源于魔芋胶、黄原胶、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魔芋胶含量为4~6%,黄原胶含量为4~6%,海藻酸钠含量为2~3%。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有利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益生菌粉;其中,所述益生菌包括凝结芽孢杆BC01、植物乳杆菌PL15、干酪乳杆菌CL05、乳双歧杆菌NJ241、鼠李糖乳杆菌NJ551中的一种或多种。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不生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学显示,全球超重人数超过10亿,有3亿多人严重肥胖,而发展中国家的肥胖比例大幅增加。在我国,根据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有2亿人超重,特别是儿童超重迅速增长。因此,控制体重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推荐的增加体活动、减少总能量摄入是正确有效的干预手段,但是起效较慢,依从性不足,难以长期坚持。
[0003] 目前,中国人饮食中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易于增加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是一种促进合成代谢、促进脂肪储存的关键激素。胰岛素将能量储存为脂肪隔离于脂肪组织内,使能量不被代谢活跃组织化利用,导致一种细胞内饥饿状态。饥饿感及食欲反应性增强,热量摄入增加,继而能量正平衡,出现发胖。降低胰岛素水平,可以改善心血管代谢功能、降低体重。通常认为,高胰岛素血症继发于肥胖,实际上,高胰岛素血症可以是原发的,源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肥胖同时是一种瘦素抵抗状态,瘦素信号传导缺陷促进热量过多摄入,以维持正常能量消耗;胰岛素作为内源性瘦素的拮抗剂,与瘦素共享中央信号通路;抑制胰岛素可以减轻瘦素抵抗,进而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自主活动。高胰岛素血症还会干扰腹侧被盖区和伏隔核内的多巴胺清除,促进业已升高的食物奖励。高胰岛素血症通过下列机制促进体重升高:促进能量进入脂肪组织,干扰瘦素信号传导,干扰食物享乐反应的消退。
[0004] 高胰岛素血症是高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必然结果,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摄入,通过升高胰岛素分泌,抑制脂肪组织内脂肪酸释放入血,将脂肪锚定在脂肪组织内,并将血液循环中的脂肪导入脂肪组织中储存。代谢活跃器官组织如心脏、肌肉、肝脏从血液循环中获取的可利用脂肪酸减少,使这些细胞处于一种饥饿状态,导致适应性能量消耗抑制、食物摄取增加。降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供能的比例,可以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脂肪组织中脂肪动员,促进血液循环中游离脂肪酸的氧化。这种代谢和内分泌环境的变化因此预期可以减轻细胞内饥饿状态,减轻饥饿感,增加身体脂肪丢失、升高能量消耗。低碳饮食降低体重的另外一个可能机制是,脂肪和蛋白质增加饱感,减少伴随性低血糖,进而减少饥饿感、减少食物摄入总量,产生主动能量赤字。低碳饮食的第3个机制是低碳饮食比高碳饮食会产生更高的代谢燃烧,与等热量的高碳饮食相比,额外燃烧200~300kcal。
[0005] 不同种族的每日平均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差异很大,所以全世界很难有一个共同的低碳标准。大多数国家居民的平均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45%(能量来源)由于碳水化合物低于45%的很多情况下,机体不会发生任何代谢改变,所以,碳水化合物低到可以产生代谢改变,即燃烧脂肪时,才是有意义的低碳饮食。目前,根据碳水化合物在总摄入能量的比例,将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分为4等:①极低碳(very low‑carbohydrate,VLC):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小于10%,即生酮饮食;②低碳(low‑carbohydrate,LC):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小于26%;③中碳(moderate‑carbohydrate,MC):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为26%~44%;④高碳(high‑carbohydrate,HC):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等于或大于45%。当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小于26%时,机体的功能方式发生改变,由依靠葡萄糖转向依靠脂肪酸、酮体。
[0006] 目前较为流行的生酮饮食减肥法属于极低碳饮食,主要以脂肪提供能量,脂肪含量占70%~75%。脂肪酸在体内经过β氧化过程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要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需要与草酰乙酸结合。在生酮饮食中,由于缺乏碳水化合物,人体内草酰乙酸量不足,大部分乙酰辅酶A代谢生成酮体。酮体包含了3种成分: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人体在饥饿或生酮饮食的状态下,脂肪酸为肌肉和其他组织提供能量,但它不能进入脑部,由脂肪酸产生的酮体和肝脏中的生酮基酸通过转运载体进入大脑为其提供另一种能量。
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极微,若血中酮体过高,并出现尿中酮体时,便对于有些疾病特别是隐形疾病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健康或生命危险。生酮饮食减肥的人,虽然初期减重效果不错,但是最后可以保持减肥成果的人群比例只有1%。依从性太差,只有短期的减脂效应,使生酮饮食在体重管理上的效果欠佳。
[0007] 目前,也有相关专利报道用于减肥降脂的代餐粉,但是现有专利技术,基本上是采用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成分的功效来达到减肥降脂的目的,并未从人体基本代谢的调控上来考虑问题,因此达到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发明内容

[0008]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说明书摘要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09] 鉴于上述的技术缺陷,提出了本发明。
[0010] 因此,作为本发明其中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
[001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其中:所述代餐粉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17~25%,蛋白质供能比为25~40%,脂肪供能比为25~38%,膳食纤维供能比为13~20%,所述代餐粉营养平衡,使人体优先以脂肪为能量源,可精准调控人体代谢途径,避免酮体的产生,从而达到健康减脂的目的;所述代餐粉包括蛋白质、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膳食纤维、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添加剂,其中,按质量分数计,所述代餐粉中,蛋白质为13.4~53.6%,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为8~16%,膳食纤维为15~32%,全谷物粉为10~14%,水果粉为6~10%,坚果粉为6~12%,添加剂为1.4~2.6%。
[0012]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中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含量大于30%,部分甘油酯的含量小于所述油脂的1%,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5~40%,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0~40%,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4~8%;所述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是通过酶催化反应获得的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有利于促进脂肪酸的消化代谢,避免脂肪积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0013]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代餐粉中的蛋白质来源于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鸡蛋蛋清蛋白、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大豆分离蛋白含量为8~12%,乳清蛋白含量为7~10%,鸡蛋蛋清蛋白含量为4~10%,全谷物粉提供蛋白量为1~2%,水果粉提供蛋白量为0.3~0.6%,坚果粉提供蛋白量为1.7~4.1%。
[0014]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代餐粉中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于全谷物粉、水果粉和坚果粉,其中,全谷物粉提供碳水化合物量为7.5~11.5%,水果粉提供碳水化合物量为4.5~8.5%,坚果粉提供碳水化合物量为1.0~
1.85%。
[0015]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代餐粉中的膳食纤维来源于魔芋胶、黄原胶、藻酸钠、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魔芋胶含量为4~6%,黄原胶含量为4~6%,海藻酸钠含量为2~3%,全谷物粉提供膳食纤维量为0.6~0.8%,水果粉提供膳食纤维量为0.1~0.3%,坚果粉提供膳食纤维量为0.5~1.5%;通过添加酶处理的全谷物粉,水果粉及坚果粉,一方面为产品提供充足的膳食纤维,多酚类物质及良好的味,同时通过酶的水解作用使其具有更好的冲调性能。
[0016]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代餐粉中的脂肪来源于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粉、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中长链甘油三酯脂肪粉提供脂肪量为4.5~12%,全谷物粉提供脂肪量为0.3~0.45%,水果粉提供脂肪量为0.15~0.35%,坚果粉提供脂肪量为2.5~5%。
[0017]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添加剂包括有利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益生菌粉,其含量为2‑3.5%;其中,所述益生菌包括凝结芽孢杆BC01、植物乳杆菌PL15、干酪乳杆菌CL05、乳双歧杆菌NJ241、鼠李糖乳杆菌NJ551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凝结芽孢杆BC01为孢子态,进入肠道后,存活率高,会在4‑6小时内迅速萌发,转化为营养体凝结芽孢杆菌,在其萌发过程中首先消耗肠道内氧气,与肠道有害菌群争夺有限营养物质及生存空间,同时产生各种乳酸和抑制有害菌的凝固素。
[0018]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的优选方案,其中:代餐粉中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均满足人体需要量,使人体达到氮平衡,其中,
[0019] 组氨酸≥564.5mg/100g,异亮氨酸≥1191.0mg/100g,亮氨酸≥2194.4mg/100g,赖氨酸≥1815.3mg/100g,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893.6mg/100g,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2066.8mg/100g,苏氨酸≥998.9mg/100g,色氨酸≥989.9mg/100g,缬氨酸≥1280.8mg/100g;
[0020] VA的含量不超过12mg/Kg,VD的含量不超过0.2mg/Kg,VE的含量不超过2.360g/Kg,VK的含量不超过0.32mg/Kg,VB1的含量不超过5.6mg/Kg,VB2的含量不超过5.6mg/Kg,VB6的含量不超过240mg/Kg,VB12的含量不超过9.6μg/Kg,泛酸的含量不超过24mg/Kg,叶酸的含量不超过4mg/Kg,烟酸的含量不超过60mg/Kg,烟酰胺的含量不超过1.240g/Kg,胆的含量不超过8.8g/Kg,生物素的含量不超过0.16mg/Kg,维生素C的含量不超过40g/Kg;
[0021] 的含量不超过7.6g/Kg,磷的含量不超过13.2g/Kg,的含量不超过14.4g/Kg,镁的含量不超过1.32g/Kg,氯的含量不超过9.2g/Kg,的含量不超过168mg/Kg,碘的含量不超过2.4mg/Kg,锌的含量不超过124mg/Kg,硒的含量不超过1.6mg/Kg,的含量不超过28mg/Kg,氟的含量不超过12mg/Kg,铬的含量不超过0.12mg/Kg,锰的含量不超过40mg/Kg,钼的含量不超过2mg/Kg。
[0022] 作为本发明其中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
[0023] 通过酶催化反应获得的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其有利于促进脂肪酸的消化代谢,避免脂肪积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其中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含量大于30%,部分甘油酯的含量小于所述油脂的1%;
[0024] 所述低部分甘油酯的中长链甘油三酯为将基料油经酯交换、脱酸制备所得,制备过程为,采用加酶量8%~15%Novozym 435脂肪酶对基础油进行随机酯交换制备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反应温度为30~80℃,时间为3~5h,搅拌速率为300~700rpm,得到中间产物;加入pH值为6.0~7.0的Lipase G,将所述中间产物与Lipase G按照每升所述中间产物中添加180~1600U所述Lipase G的比例混合,在30~80℃条件下,充分搅拌反应1‑3h水解部分甘油酯,高速离心分离油与水溶液,将酶解产物进行分子蒸馏除去脂肪酸,即得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其中,按质量分数计,所述基料油中,椰子油为25‑35%,橄榄油为8‑20%,亚麻籽油为4‑12%,葵花籽油为8‑25%,核桃仁油为20‑50%;
[0025] 所述低部分甘油酯的中长链甘油三酯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5~4%,供能比为7~9.5%,亚油酸的含量为2.4~3.3%,供能比为5.9~8.2%,亚麻酸的含量为0.6~0.75g/100g%,供能比为1.75~1.95%。。
[0026] 作为本发明其中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粉末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搅拌溶解阿拉伯胶;加入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并持续搅拌,形成乳液;将乳液均质后喷雾干燥,获得油脂粉末;所述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与所述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1;所述均质为以14000r/min均质5min;所述溶解阿拉伯胶其溶剂为60℃水。
[002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8] 本发明配方中通过各种创造性的工艺创新获得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易冲调的全谷物粉,水果粉及坚果粉,具有最大协同效应的膳食纤维配比,耦合益生元及多功能混合益生菌等,从而使各种功能性成分发挥最佳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0]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2] 实施例1
[0033] 选择Novozym 435脂肪酶对复配植物油进行随机酯交换制备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反应条件为加酶量8%~15%,反应温度60℃,时间为5h,通过高速离心过滤回收脂肪酶。将Lipase G(由Amano Enzyme Inc.生产的来源于Peniciliumcamemberti发酵而得)配置成3000~8000U/L的水溶液,并用磷酸盐缓冲液调节pH值为6.0~7.0,将酶反应中间产物与Lipase G的水溶液按照10:(0.6~2)体积比混合,在40~50℃条件下,充分搅拌反应1~3h水解部分甘油酯,高速离心分离油与水溶液。将采用Lipase G水解所得酶解产物进行分子蒸馏除去脂肪酸,即得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
[0034] 表1.1复配植物油组成体积占比(%)
[0035]序号 椰子油 亚麻籽油 核桃仁油 橄榄油 葵花籽油
1 35 10 15 40 0
2 20 2 25 53 0
3 45 13 20 22 0
4 20 4 24 32 20
5 25 6 50 9 10
6 35 10 20 20 15
[0036] 表1.2复配植物油进行酶解酯交换及水解工艺参数
[0037]
[0038] 表1.3酯交换后油脂中甘油酯的组成比例(%)
[0039]
[0040] 将阿拉伯胶溶于60℃蒸馏水中,磁力搅拌直至充分溶解后,缓慢加入上述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并持续搅拌,制备得到阿拉伯胶和中长碳链甘油三酯各占25%的乳液,将乳液在均质机上以14000r/min均质5min后,通过喷雾干燥获得油脂与阿拉伯胶比例为1:1的粉末油脂。
[0041] 表1.4序号4粉末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供能比
[0042] 脂肪酸 配方油 脂肪酸组成(%) 供能比(%E)C4:0 0.0 0.07 0.03
C6:0 0.0 0.06 0.02
C8:0 1.1 1.14 0.40
C10:0 1.1 1.18 0.41
C12:0 9.5 9.18 3.21
C14:0 3.9 3.95 1.38
C16:0 8.2 8.26 2.89
C16:1 0.3 0.34 0.12
C17:0 0.0 0.05 0.02
C17:1 0.0 0.03 0.01
C18:0 3.0 3.23 1.13
C18:1 38.2 38.16 13.35
C18:2n‑6 28.7 28.23 9.87
C18:3n‑3 4.9 4.72 1.65
饱和脂肪酸 27.0 27.1 9.5
[0043] 表1.5序号5制得粉末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供能比
[0044]
[0045]
[0046] 表1.6序号6粉末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供能比
[0047] 脂肪酸 配方油 脂肪酸组成(%) 供能比(%E)C4:0 0.0 0.32 0.07
C6:0 0.0 0.26 0.05
C8:0 2.0 1.99 0.41
C10:0 1.9 2.23 0.46
C12:0 16.7 15.07 3.10
C14:0 6.8 7.05 1.45
C16:0 8.2 9.04 1.86
C16:1 0.2 0.37 0.08
C17:0 0.0 0.05 0.01
C17:1 0.0 0.03 0.01
C18:0 3.0 3.72 0.77
C18:1 28.7 29.26 6.02
C18:2n‑6 24.0 22.92 4.72
C18:3n‑3 7.7 6.91 1.42
饱和脂肪酸 38.7 39.7 8.2
[0048] 经过处理后,序号1~6所得粉末油脂的脂肪酸供能比满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要求的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小于10,n‑6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2.5~9.0%,以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0.5~2.0%。
[0049] 实施例2
[0050] 本实施例的基础配方为,按质量份数计,蛋白质30份(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鸡蛋蛋清蛋白各10份),膳食纤维10份(魔芋胶、黄原胶和海藻酸钠三者复配制得,各自的占比分别为40%、40%和20%),实施例1中序号1所得的中长链脂肪粉20份,全谷物粉10份,水果粉10份,坚果粉10份,添加剂9份(各添加剂的质量比为,大豆卵磷脂:L‑阿拉伯糖:水苏糖:益生菌粉:维生素:矿物质:三氯蔗糖:赤藓糖醇=1:0.5:0.5:2.5:1:3.5:0.2:0.8)。将称取好的所有物料粉充分搅拌混匀即可。
[0051] 其中,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中各组份及配比如下表2.1。
[0052] 谷物粉、水果粉和坚果粉的制备如下:
[0053] 将谷物除杂清洗后,并将其转移至浅槽容器中进行催芽培养,控制温度30℃,期间补充喷蒸馏水保持稻谷湿润,培养至芽长0.5‑1mm时,置于40℃干燥箱中烘干,用砻谷机砻谷去除稻壳,用碎机将发芽糙米粉碎,过60目筛。量取40~50U/g的高温α‑淀粉酶液,溶解于谷物质量10%~15%的蒸馏水中,并与发芽谷物原料混合均匀。物料经过双螺杆膨化机挤压膨化处理,待出料稳定后收集挤出样品,恒温55℃烘干,干燥样品粉碎并过40目筛;
[0054] 将去杂的无壳坚果原料粉碎,并调节水分至10%~20%,加入2.5%~3.5%的含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混合酶混合均匀,两种酶的比例为8:2,酶解20~30min后,将物料经过双螺杆膨化机挤压膨化处理,待出料稳定后收集挤出样品,恒温55℃烘干,干燥样品粉碎并过40目筛;
[0055] 将水果原料经清洗后,打浆,添加0.2~0.3g/kg的抗坏血酸对果汁进行护色,并向内加入2~3%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混合均匀,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比例为4:6,酶解15~20min后,将物料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干燥条件为:预冻温度‑40℃、真空度为10Pa,升华加热温度50℃。
[0056] 表2.1基础物料的配方及其化学组成
[0057] 全谷物粉 质量分数/% 水果粉 质量分数/% 坚果粉 质量分数/%糙米 30 苹果 30 花生 30
黑米 10 荔枝 20 核桃 10
小米 20 葡萄 20 松子 10
青稞 10 芒果 20 杏仁 30
燕麦 20 草莓 10 榛子 20
荞麦 10        
[0058] 经过检测,本实施例获得的代餐粉成分含量,其能提供的能量比见表2.2,对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配方中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2.3~2.5。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代餐粉,具有约38.13%的蛋白质供能比,18.78%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13.45%的膳食纤维供能比,29.64%的脂肪供能比。代餐粉中饱和脂肪酸供能占比为9.36%,C18:2n‑6和C18:3n‑3供能占比分别为5.96%和1.75%,满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对于饱和脂肪酸(<10%)n‑6多不饱和脂肪酸(2.5‑9%)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0.2‑2%)供能比的要求。
[0059] 表2.2代餐粉的化学组成及供能比
[0060]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 脂肪
实施例2 5.37 17.43 2.94 4.21
物质比/% 35.38 17.43 24.96 12.22
能量比/% 38.13 18.78 13.45 29.64
[0061] 表2.3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中的必需氨基酸组成
[0062]
[0063] 表2.4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中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含量及能量比
[0064]  质量分数(%) 含量(g/100g物料) 能量比(%)
C8:0 1.31 0.16 0.39
C10:0 1.27 0.16 0.38
C12:0 10.93 1.34 3.24
C14:0 4.43 0.54 1.31
C16:0 8.83 1.08 2.62
C16:1 0.29 0.04 0.09
C18:0 4.83 0.59 1.43
C18:1 42.08 5.14 12.47
C18:2n‑6 20.12 2.46 5.96
C18:3n‑3 5.92 0.72 1.75
饱和脂肪酸 31.59 3.86 9.36
[0065] 表2.5不生酮的健康减脂代餐粉中所含维生素、矿物质检测表
[0066]
[0067]
[0068] 实施例3
[0069] 本实施例的基础配方为,按质量份数计,蛋白质21份(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鸡蛋蛋清蛋白=8:7:6),膳食纤维15份(魔芋胶、黄原胶和海藻酸钠三者复配制得,各自的占比分别为40%、40%和20%,即代餐粉膳食纤维中魔芋胶、黄原胶和海藻酸钠的占比为6%,6%和3%),实施例1中序号2中长链脂肪粉30份,全谷物粉12份,水果粉6份,坚果粉6份,添加剂份(各添加剂的质量比为,大豆卵磷脂:L‑阿拉伯糖:水苏糖:益生菌粉:维生素:矿物质:三氯蔗糖:赤藓糖醇=0.8:0.8:0.3:2:1.2:4:0.3:0.6)。
[0070] 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中各组份及配比如下表3.1:
[0071] 表3.1基础物料的配方及其化学组成
[0072]全谷物粉 质量分数/% 水果粉 质量分数/% 坚果粉 质量分数/%
糙米 20 苹果 40 花生 20
黑米 20 荔枝 15 核桃 20
小米 10 葡萄 15 松子 30
青稞 20 芒果 15 杏仁 20
燕麦 10 草莓 15 榛子 10
荞麦 20        
[0073] 本实施例制备的代餐粉,可以提供约26%的蛋白质供能比,17%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19%的膳食纤维供能比,37%的脂肪供能,同时为达到人体的氨基酸,脂肪酸的平衡(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代餐粉中饱和脂肪酸供能占比为9.22%,C18:2n‑6和C18:3n‑3供能占比分别为8.14%和1.69%,满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对于饱和脂肪酸(<10%)n‑6多不饱和脂肪酸(2.5‑9%)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0.2‑
2%)供能比的要求。对本实施例代餐粉的必须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见表3.3~3.5.
[0074] 表3.2代餐粉的化学组成及供能比
[0075]
[0076]
[0077] 表3.3代餐粉中的必需氨基酸组成
[0078]
[0079] 表3.4代餐粉中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含量及能量比
[0080]   质量分数(%) 含量(g/100g物料) 能量比(%)C8:0 0.91 0.14 0.34
C10:0 0.89 0.13 0.33
C12:0 7.61 1.14 2.82
C14:0 3.09 0.46 1.14
C16:0 8.85 1.33 3.28
C16:1 0.40 0.06 0.15
C18:0 3.52 0.53 1.31
C18:1 48.22 7.25 17.88
C18:2n‑6 21.96 3.30 8.14
C18:3n‑3 4.56 0.69 1.69
饱和脂肪酸 24.86 3.74 9.22
[0081] 表3.5代餐粉中维生素、矿物质的组成
[0082]维生素 含量(mg/Kg) 矿物质 含量(mg/Kg)
VA 12.1 钙 7169
VD 0.22 磷 10788
VE 1650 钾 11197
VK 0.30 镁 1269
VB1 5.7 氯 9188
VB2 5.6 铁 170
VB6 203 碘 2.2
VB12 9.9(μg/Kg) 锌 80.5
泛酸 16.5 硒 1.4
叶酸 2.4 铜 24
烟酸 60.7 氟 10.5
烟酰胺 1233 铬 0.13
胆碱 4789 锰 26
生物素 0.16 钼 2.1
[0083] 实施例4
[0084] 本实施例的基础配方为,按质量份数计,蛋白质25份(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鸡蛋蛋清蛋白=12:9:4),膳食纤维13份(魔芋胶、黄原胶和海藻酸钠三者复配制得,各自的占比分别为40%、40%和20%,即代餐粉干膳食纤维中魔芋胶、黄原胶和海藻酸钠的占比为5.2%,5.2%和2.6%),实施例1中序号3中长链脂肪粉12份,全谷物粉14份,水果粉10份,坚果粉12份,添加剂9份(各添加剂的质量比为,大豆卵磷脂:L‑阿拉伯糖:水苏糖:益生菌粉:
维生素:矿物质:三氯蔗糖:赤藓糖醇=1.5:1.2:1.2:3.5:1.5:4.5:0.1:0.5)。
[0085] 其中,全谷物粉、水果粉、坚果粉中各组份及配比如下表4.1:
[0086] 表4.1基础物料的配方及其化学组成
[0087]
[0088]
[0089] 本实施例提供的代餐粉,可以提供约35%的蛋白质供能比,24%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13%的膳食纤维供能比,26%的脂肪供能,同时达到人体的氨基酸,脂肪酸的平衡(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代餐粉中饱和脂肪酸供能占比为7.25%,C18:2n‑6和C18:3n‑3供能占比分别为6.62%和1.93%,满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对于饱和脂肪酸(<10%)n‑6多不饱和脂肪酸(2.5‑9%)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0.2‑2%)供能比的要求。
[0090] 表4.2代餐粉的化学组成及供能比
[0091]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 脂肪
实施例4 6.19 20.99 3.34 5.48
物质比 31.18 20.99 23.53 10.29
能量比 35.80 24.10 13.51 26.59
[0092] 表4.3代餐粉中的必需氨基酸组成
[0093]
[0094] 表4.4代餐粉中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含量及能量比
[0095]
[0096]
[0097] 表4.5代餐粉中维生素、矿物质的组成
[0098] 维生素 含量(mg/Kg) 矿物质 含量(mg/Kg)VA 8.1 钙 7580
VD 0.3 磷 13180
VE 2345 钾 13500
VK 0.30 镁 1180
VB1 5.2 氯 9186
VB2 4.6 铁 75
VB6 116 碘 0.43
VB12 9.3(μg/Kg) 锌 29.8
泛酸 19.7 硒 0.22
叶酸 4.1 铜 3.1
烟酸 58 氟 5.5
烟酰胺 1202 铬 0.11
胆碱 8789 锰 17.3
生物素 0.11 钼 0.41
维生素C 2356    
[0099] 实施例5:
[0100] 感官评价采用“双盲法”进行评分,每个样品重复三次,根据产品的色泽、风味、口感、冲调性制定感官评分标准,整体接受度作为总体评价指标。感官评分标准见表。
[0101] 表5.1感官评分标准
[0102]
[0103] 表5.2得分情况
[0104]
[0105] 实施例6:人体实验评价
[0106] 将实施例2~4的代餐粉进行人体实验,研究对象共12人,每组4人,所有参与对象均超重(BMI>24),对参与对象的饮食干预,每人每日摄取250g,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结束时进行人体成分测试。
[0107] 表6.1干预前后肥胖相关指标测试结果
[0108]
[0109] 根据人体代谢特点,基于营养成分的精准限量,设计出各种宏量及微量营养素均衡且可精准调控人体基础代谢途径的减脂代餐粉配方,使人体优先以脂肪为能量源,同时避免酮体的产生,达到健康减脂的目的;配方中以酶催化反应获得的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为主要的脂肪来源,有利于促进脂肪酸的快速消化代谢,避免脂肪积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添加酶处理的全谷物粉,水果粉及坚果粉,在为产品提供充足的膳食纤维,多酚类物质及良好风味的同时,使其具有更好的冲调性能;通过优化膳食纤维比例,利用膳食纤维的协同效应,增加其粘度,有利于稳定餐后血糖指数,缓解胰岛素抵抗;配方中添加益生元及多功能混合益生菌,通过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本发明专利所获得的代餐粉,减脂降糖速度快,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0110] 本发明优化的减脂代餐粉的配方,进入人体后,使人体优先以脂肪为能量源,同时由于存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通过利用其利用碳水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产物,能很好的避免酮体的产生,从而达到健康减脂的目的;通过酶催化反应获得的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有利于促进脂肪酸的消化代谢,避免脂肪积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通过添加酶处理的全谷物粉,水果粉及坚果粉,一方面为产品提供充足的膳食纤维、多酚类物质及良好的风味,同时通过酶的水解作用使其具有更好的冲调性能;通过优化膳食纤维比例,利用膳食纤维的协同效应,增加其粘度,提升产品的血糖负荷,有利于稳定餐后血糖指数,缓解胰岛素抵抗;配方中通过添加益生元及益生菌,通过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0111] 代餐粉配方中添加有有利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益生菌粉,含量为2‑3.5%,益生菌包括凝结芽孢杆BC01,植物乳杆菌PL15,干酪乳杆菌CL05,乳双歧杆菌NJ241,鼠李糖乳杆菌NJ551,其中凝结芽孢杆BC01的比例为10‑20%,植物乳杆菌PL15的比例为10‑20%,干酪乳杆菌CL05的比例为10‑30%,乳双歧杆菌NJ241的比例为10‑30%,鼠李糖乳杆菌NJ551的比例为20‑30%;凝结芽孢杆BC01为孢子态,进入肠道后,存活率高,会在4‑6小时内迅速萌发,转化为营养体凝结芽孢杆菌,在其萌发过程中首先消耗肠道内氧气,与肠道有害菌群争夺有限营养物质及生存空间,同时产生各种乳酸和抑制有害菌的凝固素;植物乳杆菌PL15为兼性厌氧菌,产生出特有乳酸杆菌素,抑制致病菌,维持肠道平衡,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干酪乳杆菌CL05耐胃酸和胆盐,可大量存在肠道中,调节肠内菌群平衡,防止便秘及细胞老化,促进人体消化吸收;乳双歧杆菌NJ241可以通过调整肠道正常菌群,抑制肠道腐败菌生长,从而减少一些肠源性致癌物的产生,够吸附食物中的致癌和致突变物质,从而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这些致癌物质的损害;鼠李糖乳杆菌可以以活体进入人体肠道,存活并定殖在人体肠道,促进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平衡和改善肠道功能,预防治疗腹泻。
[0112] 本发明中添加了水苏糖,其能对人体胃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有着极明显的增殖作用,能迅速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调节微生态菌群平衡。它能促进形成有益菌在消化道内的优势菌地位,抑制产气产酸梭状芽孢杆菌等腐败菌的生产,另外产生大量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肠道pH值、灭杀致病菌,阻遏腐败产物生成,抑制内源致癌物的产生和吸收,并且分解衍生出多重免疫功能因子;本发明中添加的L‑阿拉伯糖能抑制水解双糖的酶,从而抑制因摄入蔗糖而导致的血糖升高,同时,因L‑阿拉伯糖对双糖水解酶的抑制作用,使在小肠里没被分解的蔗糖在大肠里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出大量的有机酸,这种有机酸对肝脏合成脂肪有抑制作用,再加上L‑阿拉伯糖在小肠里对吸收蔗糖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体内新脂肪的产生。原料中还包括其他影响代餐粉口感,风味及质构的食品添加剂,包括大豆卵磷脂为0.8‑1.5%,三氯蔗糖为0.1‑0.3%,赤藓糖醇为0.5‑0.8%。
[0113] 因此,本专利优化了低碳水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健康减脂代餐粉的基础配方,实现对人体代谢的精准调控:使人体优先代谢脂肪,同时利用碳水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产物,避免因脂肪不完全代谢产生酮体,实现健康减脂的目的,配方中通过各种创造性的工艺创新获得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易冲调的全谷物粉,水果粉及坚果粉,具有最大协同效应的膳食纤维配比,耦合益生元及多功能混合益生菌等,从而使各种功能性成分发挥最佳效果。
[0114] 通过优化各种营养物质组成,最终实现各种营养素的平衡,使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均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推荐标准;配方中通过添加酶反应获得的低部分甘油酯含量的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有利于促进脂肪酸的消化代谢,避免脂肪积累,同时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配方中添加酶处理的全谷物粉,水果粉及坚果粉,在提高产品膳食纤维及风味的同时,使产品的冲调性能更佳;配方通过优化膳食纤维比例,利用膳食纤维的协同效应,增加其粘度,提升产品的血糖负荷,有利于稳定餐后血糖指数,缓解胰岛素抵抗;同时,配方中通过添加益生元及益生菌,通过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0115]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