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减美拉德反应中丙烯酰胺的茶特征性成分组合物

申请号 CN202311109824.8 申请日 2023-08-29 公开(公告)号 CN117158461A 公开(公告)日 2023-12-05
申请人 安徽农业大学; 发明人 彭传燚; 叶志豪; 刘梦婷; 蔡荟梅; 宛晓春; 李大祥;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消减美拉德反应中丙烯酰胺的茶特征性成分组合物,通过将茶特征性成分表 儿茶素 (EC)、没食儿茶素(GC)、儿茶素 没食子酸 酯(CG)、茶红素和茶黄素这五种物质中的至少3种进行复配,复配的组合物有降低食品中美拉德反应副产物丙烯酰胺的作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由表儿茶素(EC)、没食儿茶素(GC)、没食儿茶素(GC)和茶红素组成的组合物对美拉德副产物丙烯酰胺的消减效果最好,在模拟体系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高达75%。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应用于 烘焙 食品或煎制食品中,尤其是面包、曲奇饼干、薯片等烘焙食品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消减美拉德反应中丙烯酰胺的茶特征性成分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红素和茶黄素中的至少三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没食子儿茶素,还包括表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红素和茶黄素中的至少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所述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质量比为1~5:1~1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茶红素,所述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5:1~10: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和茶黄素,所述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和茶黄素的质量比为1~5:
1~10: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茶红素,所述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5:1~10:1~5:1~10。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在消减食品中美拉德反应副产物丙烯酰胺方面的用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途包括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或组合物的溶液加入到食品的原料中,按照食品制备工艺制备食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包括烘焙食品或煎制食品,所述烘焙食品包括曲奇、面包和薯片中的任意一种。

说明书全文

一种消减美拉德反应中丙烯酰胺的茶特征性成分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减美拉德反应中丙烯酰胺的茶特征性成分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丙烯酰胺(Acrylamide,AAm)是富含化合物的食品在高温油炸或焙烤过程中伴随美拉德反应产生的一种有害物质,是食品内源性污染物的典型代表。动物实验表明,大鼠、小鼠、豚鼠和兔对丙烯酰胺的经口LD50为150~180mg/kg,属于中等毒性物质。长期实验研究表明,AAm具有神经毒性、致畸毒性和致癌毒性等,为2A类致癌物。AAm可通过未破损的皮肤、粘膜、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其中经口吸收最快。进入人体内的AAm约90%被人体代谢,仅少量以原型经尿液排出。
[0003] 2002年,科学家首次在油炸或焙烤的铃薯类和谷物类食品中发现了大量的AAm,油炸薯条中的AAm更是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建议的饮用水中最大限量值的2000多倍,引起了许多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关注。资料显示,薯类油炸食品中AAm含量均值为780μg/kg,最大值为3210μg/kg;谷类油炸食品中AAm含量均值为150μg/kg,最大值为660μg/kg;咖啡中AAm含量均值为509μg/kg,最大值为7300μg/kg。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发关注食品健康与安全。因此,食品热加工过程中AAm消减控制技术的研究对焙烤食品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4] 目前,对食品中AAm消减控制措施主要有:改良原料、优化原料储运条件、优化加工工艺、添加外源添加剂,其中较为便捷、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是加工过程中加入外源添加剂,如抗化剂、生物、酶制剂等。然而,微生物和酶制剂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由于热加工食品生产通常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而微生物和酶制剂往往需要在特定的温度、pH和水分活度等条件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很难应用到大规模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其次,微生物和酶制剂的价格相对较高,且需要在特定环境中保存,导致食品生产成本显著提高。第三,酶制剂如天冬酰胺酶需要较长的作用时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综上所述,添加外源抗氧化剂是消减控制食品热加工过程中AAm形成的理想途径。
[0005] 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2‑苯基苯并二氢吡喃结构,属于黄烷醇类化合物,是茶叶中主要的功能性成分,由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atechin gallate,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组成;茶黄素和茶红素是儿茶素的酶促氧化产物。儿茶素、茶黄素及茶红素的多羟基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消减AAm形成的潜
虽然单一的儿茶素类化合物以及茶黄素等物质均有消减AAm的作用,但实验发现,单一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在消减AAm含量方面的作用有限,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减美拉德反应中丙烯酰胺的茶特征性成分组合物,将该组合物应用于天冬酰胺‑葡萄糖的模拟体系及焙烤食品(曲奇、面包和薯片)中,组合物中的各组分在丙烯酰胺含量的消减方面起到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0007] 针对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消减美拉德反应中丙烯酰胺的茶特征性成分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茶红素和茶黄素中的至少三种。
[0008] 丙烯酰胺(Acrylamide,AAm)是食品中天冬酰胺和α‑羟基羰基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在高温条件下(≥120℃)反应生成Schiff,通过脱羧反应脱羧后与Amadori产物或3‑基丙烯酰胺反应形成生成AAm。根据食品原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选择合适种类和浓度的黄烷醇类物质能抑制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的形成,还可以抑制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向AAm转化,从而抑制天冬酰胺‑葡萄糖生成AAm的途径,达到消减AAm含量的目的。
[0009]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包括GC,还包括EC、CG、茶红素和茶黄素中的至少两种。
[001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包括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
[0011]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中,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和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的质量比为1~5:1~10:1~5。
[0012]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包括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和茶红素。
[0013]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中,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5:1~10:1~10。
[0014]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包括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没食子儿茶素(GC)和茶黄素。
[0015]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中,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没食子儿茶素(GC)和茶黄素的质量比为1~5:1~10:1~10。
[0016]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包括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和茶红素。
[0017]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中,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5:1~10:1~5:1~10。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组合物在消减食品中美拉德反应副产物丙烯酰胺方面的用途。
[0019]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食品包括烘焙食品或煎制食品。
[002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烘焙食品包括曲奇、面包和薯片中的任意一种。
[0021]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的添加质量与食品中氨基酸含量的质量比为(0.8~1.2):130。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3] (1)本发明通过将表儿茶素(EC)、没食儿茶素(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茶红素和茶黄素这五种物质中的至少3种进行复配,复配的组合物有降低食品中美拉德反应副产物丙烯酰胺的作用。
[0024] (2)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由表儿茶素(EC)、没食儿茶素(GC)、没食儿茶素(GC)和茶红素组成的组合物对美拉德副产物丙烯酰胺的消减效果最好,在模拟体系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高达75%。
[0025] (3)本发明的组合物可降低烘焙食品如面包、曲奇饼干以及薯片等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高达80%。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使用不同茶特征性成分组合物制备的面包实物图;
[0027] 图2为使用不同茶特征性成分组合物制备的曲奇饼干的实物图;
[0028] 图3为使用不同茶特征性成分组合物制备的薯片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获得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获得。
[0030] 实施例1
[0031] 美拉德反应模拟体系构建
[0032] 准确称取132.0mg天冬酰胺和180.0mg葡萄糖于试管中,加入4mL磷酸盐缓冲液(0.1mol/L,pH 6.8),空白组加入200μL超纯水,实验组加入200μL用超纯水配制的茶特征性成分组合物(组合物的加入量为1mg,组合物由EC、GC、CG和茶红素组成,且这四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1:1),涡旋振荡使体系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沸石,放入180℃的油浴锅中反应30min,反应结束后立即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丙烯酰胺内标工作溶液(10mg/L)0.1mL,用超纯水溶解反应后的混合物并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取2mL溶液,加入0.2g PSA净化,混匀后于8000r/min离心5min,过0.22μm水系滤膜进行HPLC‑MS分析。其中,丙烯酰胺内标工作溶液按国标GB 5009.204‑2014配制。
[0033] 丙烯酰胺的测试采用SCIEX公司Triple Quad 550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0034] 测试时液相条件:
[0035] 色谱柱:Waters ACQUITY BEH Shield RP18柱(2.1mm*50mm,1.7μm);
[0036] 流动相:0‑2.5min:90%甲酸水(0.1%),10%甲醇;2.5‑3min:10%甲酸水(0.1%),90%甲醇;3‑4min:10%甲酸水(0.1%),90%甲醇;4‑5min:90%甲酸水(0.1%),10%甲醇;
[0037] 流速:0.2mL/min;柱温:40℃;进样量:2μL;
[0038] 质谱条件:
[0039] 毛细管电压:5000V;锥孔电压:40V;
[0040] MRM参数:丙烯酰胺标样定量离子对:72→55,碰撞能量:20V;定性离子对:72→44.1,碰撞能量:20V。[13C3]‑丙烯酰胺同位素内标定量离子对:75→58,定性离子对:75→
44.1,碰撞能量:20V。
[0041] 经测试,实施例1的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35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降低了75%(140umol/mol Asn)。
[0042] 实施例2
[0043]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组合物由EC、GC和茶红素组成,组合物的总质量为1mg,组合物中EC、GC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1:1。
[0044] 经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45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降低了68%(140umol/mol Asn)。
[0045] 实施例3
[0046]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组合物由CG、GC和茶黄素组成,组合物的总质量为1mg,组合物中CG、GC和茶黄素的质量比为1:1:1。
[0047] 经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41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降低了71%(140umol/mol Asn)。
[0048] 实施例4
[0049]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组合物由EC、CG和茶红素组成,组合物的总质量为1mg,组合物中EC、CG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1:1。
[0050] 经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38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降低了73%(140umol/mol Asn)。
[0051] 实施例5
[0052] 面包的制作:
[0053] (1)面团调制:称取高筋小麦粉250g、奶120g、鸡蛋43g、酵母3g、砂糖粉20g、盐3g,混合后加入由EC、GC和CG组成的组合物,在该组合物中,EC、CG和GC的质量比为1:1:1,并将混合物倒入和面机,搅碎混匀,先慢速(20r/min)搅拌30s后,快速(70r/min)搅拌
9min30s,加入黄油,继续快速搅拌10min至面团撕扯时出现薄膜
[0054] (2)面团发酵:将调制好的面团置于烤箱中,40℃发酵40min,发酵至原面团体积的2~3倍;
[0055] (3)整型: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用擀面杖排气后,分、搓圆成团;
[0056] (4)醒发:将整型后的面团置于温度为40℃的烤箱中醒发40min;
[0057] (5)烘烤:烤箱预热后,将醒发好的面团置于上火温度100℃、下火温度160℃的烤箱中,烘烤10min后,改变温度为上下火温度160℃继续烘烤9min,制得面包。面包中组合物的质量根据面包中氨基酸的含量确定,5g的面包中组合物的添加量为5.47ug。
[0058] 将面包粉碎,按照国标GB 5009.204‑2014制备样品提取液,向样品提取液中加入丙烯酰胺内标工作溶液,并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面包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的EC、GC和CG组成的组合物后,面包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10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40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面包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75%。
[0059] 实施例6
[0060] 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组合物由EC、GC和茶红素组成,组合物中EC、GC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1:1。
[0061] 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面包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的EC、GC和茶红素组成的组合物后,面包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13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40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面包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67.5%。
[0062] 实施例7
[0063] 实施例7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组合物由CG、GC和茶黄素组成,组合物中CG、GC和茶黄素的质量比为1:1:1。
[0064] 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面包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的CG、GC和茶黄素组成的组合物后,面包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11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40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面包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72.5%。
[0065] 实施例8
[0066] 实施例8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组合物由EC、CG、GC和茶红素组成,组合物中EC、CG、GC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1:1:1。
[0067] 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面包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1的EC、CG、GC和茶黄素组成的组合物后,面包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9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40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面包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78%。
[0068] 实施例9
[0069] 曲奇饼干的制作方法
[0070] 将60g黄油放置室温软化,软化后充分搅拌至黄油打发,体积稍微膨胀;再将50g奶油分2次加入,用搅拌器器搅拌均匀;称取低筋面粉100g、砂糖粉35g加入到打发好的黄油和奶油中,并向其中加入1mg由EC、GC和CG组成的组合物,在该组合物中,EC、CG和GC的质量比为1:1:1,将混合物慢速搅拌成均匀面糊即可;将面糊装入裱花袋中,在烤盘上挤成直径2cm左右,厚1cm左右的面坯,将烤盘放入预热好上火温度120℃,下火温度90℃的烤箱中烤制20min后,改变温度为上火温度160℃,下火温度90℃,吹热继续烘烤20min,制备得到曲奇饼干。曲奇饼干中组合物的质量根据曲奇饼干中氨基酸的含量确定,5g的曲奇饼干中组合物的添加量为6.74ug。
[0071] 将曲奇饼干粉碎,按照国标GB 5009.204‑2014制备样品提取液,向样品提取液中加入丙烯酰胺内标工作溶液,并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曲奇饼干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
[0072] 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的EC、GC和CG组成的组合物后,曲奇饼干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0.8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2.5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曲奇饼干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68%。
[0073] 实施例10
[0074] 实施例10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曲奇饼干的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组合物由EC、GC和茶红素组成,组合物中EC、GC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1:1。
[0075] 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曲奇饼干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的EC、GC和茶红素组成的组合物后,曲奇饼干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0.9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2.5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曲奇饼干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67%。
[0076] 实施例11
[0077] 实施例11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曲奇饼干的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组合物由CG、GC和茶黄素组成,组合物中CG、GC和茶黄素的质量比为1:1:1。
[0078] 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曲奇饼干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的CG、GC和茶黄素组成的组合物后,曲奇饼干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0.6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2.5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曲奇饼干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76%。
[0079] 实施例12
[0080] 实施例12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曲奇饼干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组合物由EC、CG、GC和茶红素组成,组合物中EC、CG、GC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1:1:1。
[0081] 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曲奇饼干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1的EC、CG、GC和茶黄素组成的组合物后,曲奇饼干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0.5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2.5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曲奇饼干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80%。
[0082] 实施例13
[0083] 薯片制作方法
[0084] (1)去皮:冲洗清除土豆中的泥土等杂物后,用削皮器除净外皮,修整完成后用切片机切成厚度1.5mm左右的薄片,选择大小相近的土豆片备用。
[0085] (2)风干:将切片后的土豆片进行风干处理。
[0086] (3)烘烤:将风干土豆片正反面刷一层油,将组合物溶于水,并将其水溶液均匀涂抹于土豆片上,置于预热好的上下火温度160℃的烤箱中,烘烤7min后,改变温度为上下火温度80℃,吹热风继续烘烤30min,其中,组合物由EC、GC和CG组成,且EC、CG和GC的质量比为1:1:1。
[0087] 组合物的添加量根据薯片中氨基酸的含量确定,即5g的薯片中添加了204μg的组合物。
[0088] 将薯片粉碎,按照国标GB 5009.204‑2014制备样品提取液,向样品提取液中加入丙烯酰胺内标工作溶液,并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薯片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
[0089] 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的EC、GC和CG组成的组合物后,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80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260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薯片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69%。
[0090] 实施例14
[0091] 实施例14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在薯片的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组合物由EC、GC和茶红素组成,组合物中EC、GC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1:1。
[0092] 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薯片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的EC、GC和茶红素组成的组合物后,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80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260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薯片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69%。
[0093] 实施例15
[0094] 实施例15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在薯片的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组合物由CG、GC和茶黄素组成,组合物中CG、GC和茶黄素的质量比为1:1:1。
[0095] 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薯片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的CG、GC和茶黄素组成的组合物后,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75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260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薯片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71%。
[0096] 实施例16
[0097] 实施例16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在薯片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组合物由EC、CG、GC和茶红素组成,组合物中EC、CG、GC和茶红素的质量比为1:1:1:1。
[0098] 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薯片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检测。经检测,加入由质量比为1:1:1:1的EC、CG、GC和茶红素组成的组合物后,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0.6ug/kg,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2.5ug/kg),组合物加入后对薯片中丙烯酰胺的消减率可以达到76%。
[0099] 对比例1
[0100]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组合物为1mg的EC。
[0101] 经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121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仅降低了14%(140umol/mol Asn)。
[0102] 对比例2
[0103]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组合物为1mg的GC。
[0104] 经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74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仅降低了47%(140umol/mol Asn)。
[0105] 对比例3
[0106]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组合物为1mg的CG。
[0107] 经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90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仅降低了36%(140umol/mol Asn)。
[0108] 对比例4
[0109]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组合物为1mg的茶红素。
[0110] 经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89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仅降低了36%(140umol/mol Asn)。
[0111] 对比例5
[0112] 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组合物为1mg的茶黄素。
[0113] 经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88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仅降低了37%(140umol/mol Asn)。
[0114] 对比例6
[0115] 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组合物为1mg的由茶黄素、EC和CG组成的组合物,组合物中,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1。
[0116] 经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126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仅降低了10%(140umol/mol Asn)。
[0117] 对比例7
[0118] 对比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组合物为1mg的由茶黄素、EC和茶红素组成的组合物,组合物中,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1。
[0119] 经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110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仅降低了21%(140umol/mol Asn)。
[0120] 对比例8
[0121] 对比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添加的组合物为1mg的由茶黄素、茶红素、EC和GC组成的组合物,组合物中,这四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1:1。
[0122] 经测试,反应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为74umol/mol Asn,相对于未添加任何抑制剂的空白组,丙烯酰胺的含量仅降低了47%(140umol/mol Asn)。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