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面食机

申请号 CN202210229506.4 申请日 2022-03-09 公开(公告)号 CN116762840A 公开(公告)日 2023-09-19
申请人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泽春; 祝汉营; 吕莎莎; 蒋金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安全的面食机,包括设有 电机 的主机、安全弹出机构、搅拌腔、与搅拌腔连通的 挤压 腔、与挤压腔连接的模头组件,挤压腔内部安装有挤压螺杆,模头组件包括设有出面区域的外筒以及套设于外筒内部的内筒,内筒的 侧壁 上设有出面口,内筒前端设有前出口,外筒的端面侧向遮挡住前出口,前出口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挤压螺杆前端的径向尺寸,以使在外筒漏装时,挤压螺杆在安全弹出机构的推动作用下至少部分穿出于前出口并处于脱离咬合的停止状态。本方案有效地解决内筒的出面口处夹手的安全问题,实现在外筒漏装的时候,内筒无法侧向抵押挤压螺杆使挤压螺杆处于停止转动状态,从而提升面食机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感。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的面食机,包括设有电机的主机、安全弹出机构、搅拌腔、与搅拌腔连通的挤压腔、与挤压腔连接的模头组件,所述挤压腔内部安装有挤压螺杆,所述模头组件包括设有出面区域的外筒以及套设于所述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的侧壁上设有出面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前端设有前出口,所述外筒的端面侧向遮挡住所述前出口,所述前出口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挤压螺杆前端的径向尺寸,以使在外筒漏装时,挤压螺杆在安全弹出机构的推动作用下至少部分穿出于所述前出口并处于脱离咬合的停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螺杆包括安装于内筒内的推面段,所述前出口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推面段的最大径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杆,所述挤压螺杆与电机或搅拌杆的咬合距离为L’,所述前出口的最小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挤压螺杆前端L’距离范围内的最大径向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螺杆可穿出前出口部分的侧壁与内筒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值为Δd,其中,0.5mm≤Δd≤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端面上设有朝向外筒腔体内侧凸设的定位轴,挤压螺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定位轴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轴穿过所述内筒的前出口与定位凹槽配合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前端包括从内筒的侧壁径向中心延伸的、封闭的环面,所述前出口设于所述环面的中部,所述前出口与出面口的交界为所述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面口的等效平面延伸至与所述前出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安全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面区域,所述出面口与任意与其中一个出面区域连通,其余出面区域被外筒遮挡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螺杆与前出口处于同一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包括与前出口相对设置的后入口,所述内筒的径向尺寸自后入口朝向前出口方向减小或不变。

说明书全文

一种安全的面食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的面食机。

背景技术

[0002] 家用面条机的模头组件,最早是一体式模头,即模头侧壁上仅开设有一个出面区域。采用这种一体式模头的面条机需要配若干个模头,而模头在包装中占有较多的空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更换不同类型的出面模头,操作不便。为了节省模头的占用空间,后来研发人员研制出了如下两种模头:一是通过在模头侧壁上开设安装口、安装口上可替换安装带有出面孔的模片,以实现一个模头配备多个模片,节省模头的占用空间(下称第一种模头);二是如申请号为201720614070.5的专利公开了内、外筒套装的模头结构,内筒和外筒通过模头盖安装于挤压筒前端,具体的,外筒侧壁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两带有成型孔的出面区域,每一出面区域的成型孔形状不同;内筒形成有容纳腔,内筒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出面口(下称第二种模头)。第二种模头在工作状态时,出面口只能对准和连通其中一个出面区域,这样使得面食机通过不同出面区域的成型孔挤出不同形状的面食(如不同形状的面条),而且一个模头结构将多种特定形状的面食制作功能集为一体,节约了面食机的成本。
[0003] 我司争对采用第一种模头的面条机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具体的,如申请号为201720114142.X的专利,公开了通过设置模头支架的底壁设有当模片未安装到位时可使螺杆前端伸入的通孔,模片前端设有用于遮盖所述通孔的盖体,以使忘记安装模片,而用户误启动了面条机时,由于模头支架的底壁设有通孔,螺杆的前端可穿出通孔,螺杆的后端则与电机无传动关系,即螺杆无法转动,从而提升了面条机使用时的安全性。在上述专利方案的基础上,我司又进一步对模头结构改进,如202121889947.4的专利公开的模片与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弯折部实现固定连接,来提升模片可拆模头的强度和安全性。
[0004] 但是,对于采用第二种模头的面条机,目前仍没有很好的解决安规险的方案。如201720614070.5公开了第二种模头,其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图2、图3及图7所示,当用户漏装出面模头,直接采用螺母将模头内筒限位在挤面筒上时, 具体的,锁紧螺母通过模头内筒的限位环将模头内筒限位在挤面筒上,模头内筒的定位凸起对螺杆定位以保证螺杆与动组件的啮合,此时挤压螺杆通过模头内筒下侧的出面口部分裸漏在外。若此时用户启动面条机,挤压螺杆依然处于转动状态,而转动且裸漏在外的螺杆容易对用户造成风险。
如用户接触到出面口处时,可能出现出面口和挤压螺杆的缝隙处夹手的安全风险,难以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的面食机,可有效地解决内筒的出面口处夹手的安全问题,实现在外筒漏装的时候,内筒无法侧向抵押挤压螺杆使挤压螺杆处于停止转动状态,从而提升面食机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感。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的面食机,包括设有电机的主机、安全弹出机构、搅拌腔、与搅拌腔连通
的挤压腔、与挤压腔连接的模头组件,所述挤压腔内部安装有挤压螺杆,所述模头组件包括设有出面区域的外筒以及套设于所述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的侧壁上设有出面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前端设有前出口,所述外筒的端面侧向遮挡住所述前出口,所述前出口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挤压螺杆前端的径向尺寸,以使在外筒漏装时,挤压螺杆在安全弹出机构的推动作用下至少部分穿出于所述前出口并处于脱离咬合的停止状态,所述外筒的端面与外筒的侧壁一体成型。
[0007] 通过设置安全弹出机构通过挤压螺杆作用于内筒,以使安全弹出机构能够在外筒漏装时给挤压螺杆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弹出力。同时,内筒前端设有前出口,所述外筒的端面侧向遮挡住所述前出口,利用外筒的端面遮挡住前出口,避免面团从前出口处溢出。更重要的是,本方案中,前出口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挤压螺杆前端的径向尺寸,这样在外筒漏装时,前出口暴露于外界,在安全弹出机构的推动作用下,挤压螺杆向挤压腔前端运动,并可部分穿过前出口,直至脱离咬合的停止状态。此时,即便用户误启动面食机,挤压螺杆仍然处于停止状态,停止的挤压螺杆与内筒之间不会出现夹手的情况。也就是说,本方案有效解决了现有面食机在外筒漏装时的安全风险问题。
[0008]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螺杆包括安装于内筒内的推面段,所述前出口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推面段的最大径向尺寸。
[0009] 通常的,挤压螺杆的推面段会外露于挤压腔,而螺旋段则基本设于挤压腔内,而螺旋段的径向尺寸会比推面段要大。另外,挤压螺杆的咬合距离往往要比推面段还短很多。因此,只需设置前出口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推面段的最大径向尺寸,就能保证挤压螺杆能顺利脱离咬合。同时,这样还能避免前出口过大时,在安全弹出机构的作用力下,整个挤压螺杆从挤压腔上滑脱出去而掉落误伤用户。
[0010]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杆,所述挤压螺杆与电机或搅拌杆的咬合距离为L’,所述前出口的最小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挤压螺杆前端L’距离范围内的最大径向尺寸。
[0011] 为了保证在外筒漏装时,在安全弹出机构的推动作用下,挤压螺杆能顺利从前出口处穿出,而设置前出口的最小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挤压螺杆前端L’距离范围内的最大径向尺寸。也就是说,挤压螺杆前端至少有L’长度范围的部分能从前出口处穿出,而这段长度又不小于挤压螺杆与电机或搅拌杆的咬合距离L’,从而提升面条机的安全性。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螺杆可穿出前出口部分的侧壁与内筒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值为Δd,其中,0.5mm≤Δd≤6.0mm。
[0013] 我们知道,挤压螺杆安装于挤压腔内时,至少挤压螺杆可穿出前出口部分会外露处挤压腔的前端,以使挤压螺杆前端和内筒配合。为了方便将内筒套设至挤压螺杆前端上,设置挤压螺杆可穿出前出口部分的侧壁与内筒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值为Δd。在此基础上,设置0.5mm≤Δd≤6.0mm,使得面团既能从挤压螺杆前端与内筒的内侧壁之间被推压出去,又能实现挤压螺杆前端与内筒的内侧壁对面团的小空间揉压、提升面团的筋性。当Δd>6.0mm时,挤压螺杆前端与内筒的内侧壁的间隙过大,面团在两者之间的扭动大,从而导致挤压螺杆前端极易倾斜而卡死与内筒内,严重影响制面工序的进行。当Δd<0.5mm时,挤压螺杆前端的径向摆动小了,但是面团难以从极小的缝隙中穿过去,影响出面效率。
[0014] 作为优选,所述外筒的端面上设有朝向外筒腔体内侧凸设的定位轴,挤压螺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定位轴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轴穿过所述内筒的前出口与定位凹槽配合安装。
[0015] 外筒的端面上设有朝向外筒腔体内侧凸设的定位轴,挤压螺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定位轴配合的定位凹槽。在内筒设置有前出口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挤压螺杆在挤面过程中,收到面团的挤压力而发生位置偏移,甚至出现挤压力螺杆与挤压腔内壁碰撞产生摩擦和工作异响,而通过设置定位轴穿过所述内筒的前出口与定位凹槽配合安装,实现定位凹槽对定位轴的径向限位,进而达到外筒对挤压螺杆轴向限位、保证挤压螺杆工作稳定性
[0016] 作为优选,所述内筒的前端包括从内筒的侧壁径向中心延伸的、封闭的环面,所述前出口设于所述环面的中部,所述前出口与出面口的交界为所述环面。
[0017] 为了防止挤压螺杆弹出时掉落至平面上而误伤用户,而设置内筒的前端包括从内筒的侧壁径向中心延伸的、封闭的环面,所述前出口设于所述环面的中部。这样挤压螺杆在要穿过前出口时,环面的下部能对挤压螺杆有很好的支撑作用,防止挤压螺杆掉落。同时,为了增强内筒的出面口与前出口交界处的强度、避免工作断裂,而在出面口与前出口的交界处设有环面,用环面替代加强筋的功效。环面的存在,增加了内筒的前端与外筒端面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内筒与外筒的套设稳定性,降低出面时内筒与外筒相对移动或碰撞的可能性,进而保证制面成功率。
[0018] 作为优选,所述出面口的等效平面延伸至与所述前出口连通。
[0019] 为了方便在内筒上开设处前出口和出面口,而设置出面口的等效平面延伸至与所述前出口连通。这样,加工时只需切去内筒的前端面,在内筒的侧壁上切处一个平面,就可实现内筒具备前出口和出面口。前出口和出面口连通在一起,使得挤压螺杆弹出时的空间范围增大,利于弹出。
[0020] 作为优选,所述外筒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面区域,所述出面口与任意与其中一个出面区域连通,其余出面区域被外筒遮挡住。
[0021] 外筒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面区域,实现一个外筒可以制备多个形状、尺寸的面条。相对现有一个模头具备一个出面区域的模头来说,节省了用户对模头的收纳空间。同时,为了保证出面的精准性,即一次制面过程中仅有一出面区域出面,而设置出面口与任意与其中一个出面区域连通,其余出面区域被外筒遮挡住。
[0022]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螺杆与前出口处于同一轴线上。
[0023] 通过设置挤压螺杆与前出口处于同一轴线上,提升挤压螺杆与前出口的同轴度,从而保证挤压螺杆即便在出面过程中有微小的径向偏移时,挤压螺杆也能顺利从前出口处弹出。
[0024] 作为优选,所述内筒包括与前出口相对设置的后入口,所述内筒的径向尺寸自后入口朝向前出口方向减小或不变。
[0025] 挤压螺杆前端的推面段有直筒型和锥形两种,为了提升内筒与挤压螺杆的推面段的适配性、提升推面效果,而设置内筒包括与前出口相对设置的后入口,所述内筒的径向尺寸自后入口朝向前出口方向减小或不变。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面食机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面食机的整机结构剖视图。
[0028] 图3是图2所示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0029]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外筒漏装时的整机结构剖视图。
[0030] 图5是图4所示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0031]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挤压腔、挤压螺杆、模头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0032] 图中:1、主机;11、电机;2、搅拌腔;21、搅拌杆;3、挤压腔;31、挤压螺杆;311、推面段;312、螺旋段;313、定位凹槽;4、模头组件;41、外筒;411、出面区域;412、定位轴;42、模头盖;421、通孔;43、内筒;431、出面口;432、前出口;433、环面;5、安全弹出机构;51、弹簧;52、顶杆;53、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5]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连接”、“ 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 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6]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面食机,如图1‑6所示,包括设有电机11的主机1、安全弹出机构5、搅拌腔2、与搅拌腔2连通的挤压腔3、与挤压腔3连接的模头组件4。搅拌腔2内部安装有搅拌杆21,挤压腔3内部安装有挤压螺杆31。具体的,模头组件4包括设有至少一个出面区域411的外筒41、套设于所述外筒41内部的内筒43、将外筒41安装至挤压腔3上的模头盖42,其中外筒41和内筒43可以合称为模头。通过电机11可驱动搅拌杆21和挤压螺杆31转动,实现和面和出面功能。
[0037]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2,当内筒43安装至外筒41上后,将内筒43和外筒41与挤压腔3对位,模头盖42套设至外筒41和挤压腔3的连接处,实现将内筒43和外筒41固定于挤压腔3上。此时,内筒43的出面口431与一个出面区域411对应连通。也就是说,当面团通过挤压腔3进入至内筒43的出面口431处后,会经过出面区域411实现出面。
[0038] 具体的,参考图2,安全弹出机构5直接与挤压螺杆31的传动轴插接于电机11的输出轴孔内,安全弹出机构5安装于电机内部以直接作用于挤压螺杆31。当然,当挤压螺杆31与搅拌杆21同轴横置时,安全弹出机构5可以位于电机与搅拌杆21之间以通过搅拌杆21间接作用于挤压螺杆31;或者,安全弹出机构5位于挤压螺杆31与搅拌杆21之间以直接作用于挤压螺杆31。还可以理解的是,当挤压螺杆31与搅拌杆21上下平行设置时,安全弹出机构5可以位于电机11与挤压螺杆31之间,或安全弹出机构5位于电机轴孔内,以直接作用于挤压螺杆31。也就是说,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安全弹出机构5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挤压螺杆31,以使安全弹出机构5能够在外筒41漏装时给挤压螺杆31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向外弹出的弹出力。
[0039] 本申请中,为了更清楚说明方案,以附图给定的立式面食机为例进行阐述。参考图2至图6,本方案的内筒43位于外筒41里侧的端部设有前出口432,所述外筒41的端面侧向遮挡住所述前出口432,利用外筒41的端面遮挡住前出口432,避免面团从前出口432处溢出。
更重要的是,参考图4和图5,本方案中,前出口432的径向尺寸为D2,挤压螺杆31的径向尺寸为D1,其中,D2≥D1,通常的D1的范围在25mm至35mm之间。换句话说,就是前出口432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挤压螺杆31前端的径向尺寸,至少是前出口432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推面段
311的最大径向尺寸。这样,参考图4和图5,在外筒41漏装时,前出口432暴露于外界,在安全弹出机构5的作用推动下,挤压螺杆31向挤压腔3前端运动,并可部分穿过前出口432,直至脱离咬合状态。此时,即便用户误启动面食机,挤压螺杆31仍然处于停止状态,停止的挤压螺杆31与内筒43之间不会出现夹手的情况。
[0040] 也就是说,本方案通过设置前出口432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挤压螺杆31前端的径向尺寸,有效解决了现有面食机在外筒41漏装时,挤压螺杆31依然处于转动状态,处于转动状态的挤压螺杆会外露于出面口处,从而出现出面口处夹手的安全风险问题。
[004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对前出口432和挤压螺杆31的端面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在外筒41漏装时,挤压螺杆31能从前出口432处穿出即可。
[0042]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外筒41包括端面和侧壁,其中优选的端面和侧壁为一体成型。当然,为了方便用户对外筒41进行清理,保证制面的干净卫生,还可以设置外筒的端面与侧壁可拆装连接。比如可以将端面与内筒壁旋合连接,或者卡接、抵接、过盈配合等方式连接。
[0043] 更进一步的,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下,参考图2和图3,对于立式面食机,将安全弹出机构5设于电机11的输出轴孔内,挤压螺杆31的传动轴插入输出轴孔内与电机11实现挤压螺杆31与电机11的传动连接。输出轴孔内设有安装安全弹出机构5 的安装槽53,安全弹出机构5包括与传动轴轴向接触的顶杆52,套设于顶杆52外周的弹簧51,并且弹簧51的另一端固定于电机11内。这样,当面食机的所有配件安装到位时,外筒41的端面横向向里顶推挤压螺杆31,使得挤压螺杆31的传动轴312插入电机11的输出轴孔内。同时,传动轴的端面有顶推顶杆沿着安装槽53向里运动,弹簧51被压缩。当外筒41漏装时,被压缩的弹簧51轴向向外推动顶杆52,顶杆52又轴向向外顶推传动轴312,使得传动轴312脱离电机11的输出轴孔,即挤压螺杆31与电机11脱离传动状态。此时,即便用户误启动面食机,电机11也无法带动挤压螺杆31传动,从而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0044] 可以理解的,弹簧也可以设置为弹片或其他具有回弹效果的部件。
[0045] 我们知道,一般的挤压螺杆31包括设有螺旋的螺旋段312和推面段311。挤压螺杆31安装到位后,挤压螺杆31的推面段311会外露于挤压腔3而螺旋段312则基本设于挤压腔3内,而螺旋段312的径向尺寸会比推面段311的径向尺寸要大。另外,挤压螺杆31的咬合距离往往要比推面段311还短很多。
[0046] 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下,只需设置前出口432的径向尺寸大于等于推面段311的径向尺寸,就能保证挤压螺杆31能与电机的输出轴孔顺利脱离咬合。同时,这样还能避免前出口432过大时,在安全弹出机构5的作用力下,整个挤压螺杆31从挤压腔3上滑脱出去而掉落误伤用户。
[0047] 进一步的,我们知道,挤压螺杆31安装于挤压腔3内时,至少挤压螺杆31可穿出前出口432的部分会外露处挤压腔3的前端,以使推面段311和内筒43配合。参考图2,为了方便将内筒43套设至挤压螺杆31前端上,设置挤压螺杆31可穿出前出口部分的侧壁与内筒43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值为Δd。在此基础上,设置0.5mm≤Δd≤6.0mm,使得面团既能从挤压螺杆31前端与内筒43的内侧壁之间被推压出去,又能实现挤压螺杆31前端与内筒43的内侧壁对面团的小空间揉压、提升面团的筋性。当Δd>6.0mm时,挤压螺杆31前端与内筒43的内侧壁的间隙过大,面团在两者之间的扭动大,从而导致挤压螺杆31前端极易倾斜而卡死与内筒43内,严重影响制面工序的进行。当Δd<0.5mm时,挤压螺杆31前端的径向摆动小了,但是面团难以从极小的缝隙中穿过去,影响出面效率。
[0048] 优选的,挤压螺杆31前端包含推面段311的部分时,保证该部分的长度要不小于挤压螺杆31的咬合距离L’。挤压螺杆31前端包含推面段311整体,保证该整体的长度要不小于挤压螺杆31的咬合距离L’。
[0049]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下,如图2所示,挤压螺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孔的咬合距离为L’。为了保证在外筒41漏装时,在安全弹出机构5的推动作用下,挤压螺杆31能顺利从前出口432处穿出并处于脱离咬合状态,而设置前出口432的最小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挤压螺杆31前端L’距离范围内的最大径向尺寸。也就是说,挤压螺杆31前端至少有L’长度范围的部分能从前出口432处穿出,而这段长度又不小于挤压螺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孔的咬合距离L’,从而提升面条机的安全性。
[0050] 可以理解的,当挤压螺杆31与搅拌杆21传动连接时,L’就为挤压螺杆31与搅拌杆21的咬合距离。
[005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下,通过设置挤压螺杆31与前出口432处于同一轴线上,提升挤压螺杆31与前出口432的同轴度,从而保证挤压螺杆31即便在出面过程中有微小的径向偏移时,挤压螺杆也能顺利从前出口432处弹出。
[0052] 可以理解的,挤压螺杆31也可以相对内筒43的中心轴线偏移0.1mm至5mm,即挤压螺杆31的中线轴线位于内筒43的中心轴线的下方。这样,使得在外筒41漏装时,在安全弹出机构5的作用下,挤压螺杆31向外移动时,向下倾斜的距离较小,不易从挤压筒3的出口处掉落出去。
[0053]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下,参考图6,为了防止挤压螺杆31弹出时掉落至平面上而误伤用户,而设置内筒43的前端包括从内筒43的侧壁径向中心延伸的、封闭的环面433,所述前出口432设于所述环面433的中部。这样,挤压螺杆31在要穿过前出口432时,环面433的下部能对挤压螺杆31有很好的支撑作用,防止挤压螺杆31掉落。内筒的下部还设有镂空的出面口431,为了增强内筒43的出面口431与前出口432交界处的强度、避免工作断裂,而在出面口431与前出口的交界处设有环面,用环面433替代加强筋的功效。环面433的存在,增加了内筒43的前端与外筒41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内筒43与外筒41的套设稳定性,降低出面时内筒43与外筒41相对移动或碰撞的可能性,进而保证制面成功率。
[0054] 可以理解的,为了方便内筒43的加工,也可以不设置环面433,此时,出面口431就与前出口432连通,出面口431的等效平面延伸至与前出口432连通。这样,加工时只需切去内筒的前端面,在内筒的侧壁上切处一个平面,就可实现内筒具备前出口和出面口。前出口432和出面口431连通在一起,使得挤压螺杆31弹出时的空间范围增大,利于弹出,即挤压螺杆31的前端还可能从出面口431与前出口432的连通处向下弹出而脱离传动状态。也就是说,挤压螺杆31非必须从前出口432处弹出去,可以有多个方向弹出、且行程也更短。
[005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下,外筒4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面区域411,以实现一个外筒41可以制备多个形状、尺寸的面条。相对现有一个模头具备一个出面区域的模头来说,节省了用户对模头的收纳空间。同时,为了保证出面的精准性,即一次制面过程中仅有一出面区域出面,而设置出面口与任意与其中一个出面区域411连通,其余出面区域被外筒遮挡住。
[0056] 可以理解的,所述多个出面区域可以是与外筒41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在外筒41上的侧壁上环设有多个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用于安装带有成型孔的模片。
[0057] 进一步的,如果挤压螺杆31脱离咬合的弹出行程较长且内筒固定安装于挤压腔3上,就可能出现挤压螺杆31在弹出的过程中倾斜的现象。这样,在挤压螺杆31的倾斜度过大时,则可能出现挤压螺杆31的前端无法从内筒的前出口432弹出的情况。因为,为了解决此种情况下的安全风险问题,本方案下设置,模头盖42包括前后贯穿的通孔421,在所述外筒41漏装时,所述内筒43穿设出所述通孔421,即在外筒41漏装时,内筒41无法通过模头盖42安装于挤压腔3上。换句话说,内筒43无法安装于挤压腔3上,能够保证挤压螺杆31顺利弹出并处于停止状态,从而进一步保证面食机的使用安全性。
[0058] 可以理解的,参考图6,内筒43呈阶梯桶状结构,其中内筒靠近挤压腔3一侧与模头盖43前端轴向抵接,以使外筒43漏装时,内筒通过模头盖与挤压腔3的旋合安装而安装于挤压腔3上。
[0059]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下,外筒41的端面上设有朝向外筒41腔体内侧凸设的定位轴412,挤压螺杆3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定位轴412配合的定位凹槽313。在内筒43设置有前出口432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挤压螺杆31在挤面过程中,收到面团的挤压力而发生位置偏移,甚至出现挤压力螺杆31与挤压腔3内壁碰撞产生摩擦和工作异响,而设置定位轴412穿过所述内筒43的前出口432与定位凹槽313配合安装,实现定位凹槽对定位轴的径向限位,进而达到外筒对挤压螺杆轴向限位、保证挤压螺杆31的工作稳定性。
[0060] 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在挤压螺杆31的端面上设置凸出的定位轴412,在外筒41的内端面设置与定位轴412配合连接的定位凹槽313。
[006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下,挤压螺杆31前端的推面段311有直筒型和锥形两种,为了提升内筒43与挤压螺杆31的推面段311的适配性、提升推面效果,而设置内筒43包括与前出口432相对设置的后入口(附图未标识),所述内筒43的径向尺寸自后入口朝向前出口432方向减小或不变。
[0062] 比如,当推面段311为如图6中所示的直筒型,在内筒43的内腔的径向尺寸自后入口朝向前出口432方向保持不变。当推面段311为自后入口朝向前出口432方向减小的锥形,则内筒43的内情的径向尺寸既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自后入口朝向前出口432方向减小,可根据实际的制面需求去选择和定制。
[0063]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