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及煎炸处理方法

申请号 CN202310179711.9 申请日 2016-03-29 公开(公告)号 CN116035449A 公开(公告)日 2023-05-02
申请人 日清食品控股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町田典之; 安田茂; 日比贵昭;
摘要 能够以散开的状态有效地制造煎炸处理后的食品组的装置以及方法。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具备:煎炸 油槽 ;机构,其配设于煎炸油槽的上游侧,投入煎炸用的原料食品;煎炸油循环机构,其使煎炸油从煎炸油槽的下游侧流出,在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利用从煎炸油槽的底部侧向上部方向喷出煎炸油的煎炸油的流入装置使该煎炸油流入煎炸油槽中; 热交换器 ,其用于对所述流出的油再次加热;煎炸食品移送机构,其具有将在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投入的食品以浮游于煎炸油面的状态进行移送的第一移送机构(21)、和与第一移送机构连续且将煎炸食品以浸渍于煎炸油槽的油面以下的状态进行移送的第二移送机构;以及煎炸食品回收机构,其从煎炸油槽回收煎炸食品。
权利要求

1.一种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具备:
1)煎炸油槽
2)原料供给机构,其配设于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且投入煎炸用的食品原料;
3)煎炸油循环机构,其使煎炸油从所述煎炸油槽的下游侧流出,并在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利用煎炸油的流入装置使该煎炸油流入煎炸油槽中,所述煎炸油的流入装置从所述煎炸油槽的底部侧向上部方向喷出煎炸油;
4)热交换器,其用于对所述流出的油再次加热;
5)煎炸食品移送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煎炸油槽内,将投入到所述煎炸油中的食品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移送,且具有第一移送机构、及与该第一移送机构连续的第二移送机构,该第一移送机构在刚由所述原料供给机构在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进行投入之后,利用从所述煎炸油槽的底部侧向上部方向喷出的煎炸油进行搅拌,同时将食品以浮游于煎炸油面的状态进行移送,该第二移送机构将煎炸食品以浸渍于所述煎炸油槽的油面以下的状态进行移送;以及
6)煎炸食品回收机构,其将所述煎炸后的食品从所述煎炸油槽回收,
所述煎炸食品移送机构具有将煎炸食品以规定间隔划分的分隔板,通过所述分隔板将投入到所述煎炸油中的食品朝向下游侧移送,
在所述第一移送机构处,在由所述分隔板划分出的空间中,一边将所述食品以浮游于所述煎炸油面的状态进行移送,一边利用喷出的煎炸油对所述食品进行搅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煎炸油循环机构使煎炸油从所述煎炸油槽的下游侧流出,通过所述流入装置在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使该煎炸油从所述煎炸油槽的底部侧向上部方向喷出,从而在所述煎炸油槽中形成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煎炸油的流动,并且对所述煎炸食品进行搅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煎炸食品移送机构由带及所述分隔板构成,通过驱动所述带旋转来移送所述煎炸食品,
在所述第一移送机构处,所述带比所述煎炸油的油面靠上部,在所述第二移送机构处,所述带下降至高度与所述煎炸油面几乎相同或比所述煎炸油面靠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煎炸油槽的底面在上游侧高、在下游侧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煎炸油的流入装置在所述第一移送机构的整个区域内设置。
6.一种煎炸处理方法,其使用使煎炸油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并使从该下游侧流出的煎炸油经由热交换器流入煎炸油槽的煎炸装置,该煎炸装置具备煎炸食品移送机构,该煎炸食品移送机构具有将煎炸用的原料食品以规定间隔划分的分隔板,其中,所述煎炸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1)将煎炸用的原料食品从煎炸油槽的上游侧投入的工序;
2)在所述煎炸食品移送机构的第一移送机构处将所述煎炸中的原料食品以在煎炸油槽上游侧且在由所述分隔板划分出的空间中浮游的状态一边进行煎炸一边向下游侧移送的工序;
3)在所述煎炸油槽上游侧,在所述煎炸用的原料食品刚向所述煎炸油槽投入之后,使煎炸油从煎炸油槽底部侧朝向上部方向喷出而流入煎炸油槽,以对在由所述分隔板划分出的空间中浮游的状态的原料食品进行搅拌的工序;
4)与所述浮游而进行煎炸的工序连续且在所述煎炸食品移送机构的第二移送机构处将煎炸中的煎炸食品在由所述分隔板划分出的空间中浸渍于煎炸油中而进行煎炸的工序;
以及
5)将浸渍于所述煎炸油中而煎炸后的煎炸食品从煎炸油槽回收的工序。

说明书全文

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及煎炸处理方法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3月29日、申请号为201680018146.6、发明名称为“煎炸处理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将以小麦粉、铃薯为原料的淀粉材质作为主要原料的(小吃系的)煎炸食品的制造装置。具体地说,涉及煎炸处理后的面条、土豆片等的制造装置。尤其涉及煎炸面条中的1~10cm左右的短面条的煎炸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存在各种将以小麦粉、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材质作为主要原料的(小吃系的)煎炸食品。例如,方便面的普通的面条大多具有20~70cm左右的长度。另一方面,伴随着近年来的消费者喜好的多样化,以羹汤感觉食用的1~10cm左右的较短长度的面条也逐渐变得必要。特别是,在海外具有短面条,以羹汤感觉食用的短面制品的需要也广泛存在。在方便面的领域中,制造上述那样的较短长度的面条的必要性也提高。在此,在包括短面条在内的方便面的情况下,在面条组向容器填充时,从食用时的调理的方面等出发,各面条组需要不是成坨的状,而需要以散开的状态被收纳。
[0004] 通常的具有20~70cm左右的面条长度的煎炸速食面块将在α化后切割好的面条组收纳于被称作承容器的型箱,在上部盖上盖,然后浸渍于煎炸油中进行制造。得到的面块成为面条相互缠绕的一个面条组的块。
[0005] 另一方面,在将上述那样的1~10cm左右的较短长度的面条同样收纳于承容器而进行煎炸时,与上述相同地成为一个面条组的块,即便对该面条组施加冲击,整体也难以散开,从而难以在煎炸后容易地得到散开的状态的煎炸面条。另外,在成为块状时,还存在该内部的面条组的煎炸处理不充分这样的问题。
[0006] 对此,作为使用承容器以外的构件连续地制造比较小的煎炸物的方法,举出以下的在先技术。
[0007] 在先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专利第3955690号
[0010]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是连续地制造较小的碎渣儿的方法,即便想要应用于比碎渣儿大的面条,也能预料到煎炸不充分、或者每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不足且生产性差的情况。这样,目前尚未开发出将1~10cm左右的短煎炸面条组以散开的状态有效地制造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2] 对此,本申请的发明人们将开发能够将煎炸处理后的短面条组以散开的状态有效地制造的装置作为课题。此外,关于该方法,课题在于开发出不仅是仅以面条组为对象,该方法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的煎炸食品的方法。
[0013]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4] 本申请的发明人们深入研究的结果是,为了解决本课题,发现如下的方法是有效的:向含有加热后的油的煎炸油槽依次投入α化后的短面条,采用利用设置于煎炸油槽内的输送机移送面条组并进行煎炸的装置,最初不浸渍于煎炸油中而以使面条组浮游的方式移送面条组并在中途进行煎炸,然后在短时间内将面条组浸渍于煎炸油中进行移送并煎炸。
[0015] 此外,发现使煎炸油从煎炸槽的底部朝向上部方向相对于以该浮游的状态煎炸中的煎炸物流入,对煎炸物进行搅拌,由此能够均匀且有效地对煎炸物进行煎炸,从而完成本发明。
[0016] 即,发现通过这样制造,能够维持良好的生产性,并且能够制作煎炸后得到面条组为散开的状态或者即便成为块状通过轻微冲击也能够容易地散开的煎炸面条,从而完成本发明。
[0017] 另外,发现在所述面条的煎炸处理装置中,在煎炸油的循环机构中,通过煎炸油的流入从煎炸油槽的底部侧朝向上部方向喷出煎炸油,打乱煎炸食品间的相互的位置而防止粘结的方法对于煎炸结束后的面条的散开是有效的。
[0018] 此外,本申请发明人们深入研究的结果是,发现在将本装置应用于煎炸前的切片的马铃薯等,并应用于土豆片的煎炸处理时,对于煎炸结束后的土豆片的散开是有效的,并且与以往相比能够以低温或者在短时间内适宜地制造土豆片。
[0019] 即,发现本装置对于这些短煎炸面条、土豆片那样的具有规定的尺寸的淀粉系的煎炸食品具有优异的煎炸处理效果,从而完成本发明。
[0020] 即,本申请第一发明为,
[0021] “一种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其中,
[0022] 所述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具备:
[0023] 1)煎炸油槽;
[0024] 2)原料供给机构,其配设于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且投入煎炸用的食品原料;
[0025] 3)煎炸油循环机构,其使煎炸油从所述煎炸油槽的下游侧流出,在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利用从煎炸油槽的底部侧向上部方向喷出煎炸油的煎炸油的流入装置使该煎炸油流入煎炸油槽中;
[0026] 4)热交换器,其用于对所述流出的油再次加热;
[0027] 5)煎炸食品移送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煎炸油槽内,将投入到所述煎炸油中的食品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移送,且具有第一移送机构和与该第一移送机构连续的第二移送机构,该第一移送机构将在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投入的食品以浮游于煎炸油面的状态进行移送,该第二移送机构将煎炸食品以浸渍于煎炸油槽的油面以下的状态进行移送;以及[0028] 6)煎炸食品回收机构,其将所述煎炸后的食品从煎炸油槽回收”。
[0029] 接下来,在该煎炸处理装置中,优选在5)的煎炸食品移送机构中,在一边以规定间隔分隔煎炸中的煎炸食品一边移送的同时进行煎炸处理的方法。
[0030] 即,本申请第二发明为,
[0031]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食品的煎炸处理装置,其中,所述5)的煎炸食品移送机构具备将煎炸食品以规定间隔划分的分隔板”。
[0032] 此外,本申请发明人也意欲保护在技术方案1的煎炸处理装置中实现的煎炸食品的制造方法。
[0033] 即,本申请第三发明为,
[0034] “一种煎炸处理方法,其使用使煎炸油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并使从该下游侧流出的煎炸油经由热交换器流入煎炸槽的煎炸装置,其中,
[0035] 所述煎炸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0036] 1)将煎炸用的原料食品从煎炸槽的上游侧投入的工序;
[0037] 2)使所述煎炸中的原料食品在煎炸槽上游侧浮游而进行煎炸的工序;
[0038] 3)在所述煎炸油槽上游侧使煎炸油从煎炸槽底部侧朝向上部方向喷出而流入煎炸槽的工序;
[0039] 4)与所述浮游而进行煎炸的工序连续且将煎炸中的煎炸食品浸渍于煎炸油中而进行煎炸的工序;以及
[0040] 5)将浸渍于所述煎炸油中而煎炸后的煎炸食品从煎炸油槽回收的工序”。
[0041] 发明效果
[0042]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煎炸处理装置,能够将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的煎炸食品以散开的状态有效地制造。另外,该对象食品在残留短面条组的块状面块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轻微冲击而容易使煎炸后的面条组散开。附图说明
[0043] 图1是示出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条煎炸处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44] 图2是示出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面条煎炸处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45] 图3是示出本申请发明的比较例的面条煎炸处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46] 图4是实施例1的面条组的照片。
[0047] 图5是比较例1的面条组的照片。
[0048] 图6是比较例2的面条组的照片。
[0049] 附图标记说明:
[0050] 1煎炸油槽;
[0051] 3食品供给机构;
[0052] 5输送机(食品供给机构);
[0053] 7斜坡(食品供给机构);
[0054] 9煎炸油循环机构;
[0055] 11
[0056] 13热交换器;
[0057] 15食品移送机构;
[0058] 17输送机(食品移送机构);
[0059] 19桨;
[0060] 21第一移送机构;
[0061] 23第二移送机构;
[0062] 25回收机构;
[0063] 26回收输送机;
[0064] 27煎炸油喷射机构(从底面);
[0065] 29孔;
[0066] 31煎炸油喷射机构(管状构件);
[0067] MS食品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68]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0069] 图1是示出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食品煎炸处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70] 第一实施方式的煎炸处理装置具有:煎炸油槽1;向该煎炸油槽1投入切割好的食品的投入机(食品供给机构)3;以及具有在该煎炸油槽内沿长度方向循环的输送机17的煎炸食品移送机构15。另外,在该输送机17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装配有在使所投入的煎炸食品煎炸的同时向下游侧搬运的桨19。另外,作为用于在煎炸结束后向外部排出煎炸食品组的煎炸食品的回收机构25,设置具有桨的回收输送机26。
[0071] <煎炸油槽>
[0072] 向本发明中的煎炸油槽1注入煎炸油。煎炸油的种类并没有特别地限定,能够使用各种油。例如,能够使用植物油、动物油等煎炸油。具体地说,植物油可举出棕榈油大豆油、玉米油面实油等,动物油可举出猪油等。另外,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添加氢的油。
[007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煎炸油槽1的底面具有上游侧高、下游侧低而成为两种高度的底面。由此,后述的第一移送机构中的从桨到底面为止的间隔与第二移送机构中的从桨到底面为止的间隔几乎恒定,并且煎炸油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移动顺畅地进行。
[0074] <煎炸用的原料食品>
[0075] 本发明所述的煎炸用的原料食品是煎炸处理前的食品原料、且是将以小麦粉、马铃薯等为原料的淀粉系作为主要原料的煎炸食品。
[0076] 即,具体地说,可举出向小麦粉、淀粉以及盐类混合并在进行了压延、切割、α化(蒸煮、焯)之后进行煎炸处理的食品组、或者在将马铃薯切片紧接着进行加热处理之后进行煎炸处理前的土豆片原料。此外,偏平的土豆片不仅可以是棒状的土豆条、煎炸薯片,此外,当然也能够应用以玉米为原料的玉米系的小吃制品。
[0077] 接下来,本发明所述的煎炸用的原料食品能够适宜地利用于大体10cm以内的粒状物。该粒状物当然可以是细长状的类型、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等各种形状。
[0078] <原料食品供给机构>
[0079] 本发明具备向所述煎炸油槽连续或者间歇地投入煎炸原料食品的食品供给机构3。该供给机构的结构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但考虑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搬送将α化后的食品切割后的食品组,并使输送机5的前端延伸至煎炸油槽1的上部的方式等。
[0080] 另外,也可以是在切割煎炸食品原料的同时保持该状态不变而投入煎炸槽那样的方式。另外,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斜坡7而使煎炸前的食品在该斜坡7滑落的结构。
[0081] <煎炸油循环机构>
[0082] 在本发明中,虽然设置煎炸油的循环机构9,但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进行煎炸油的循环,利用泵11使煎炸油从煎炸油槽1的下游部附近的流出口流出,并使煎炸油流入上游侧。如此一来,能够在煎炸油槽内形成煎炸油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流动。另外,能够将投入煎炸油中的食品组无浪费且顺畅地输送至下游侧,能够使食品组与桨的循环配合地从上游移送至下游侧。
[0083]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泵11使从下游侧的流出口流出的煎炸油自上游侧的煎炸油槽1的端部的底部侧向上游侧流入,并且还向滑落至煎炸油槽1的斜坡7供给前述的食品供给机构3中的食品组,通过该煎炸油的供给来实现食品组在平滑的斜坡7的滑落。
[0084] <过滤网>
[0085]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煎炸油的循环机构9,设有将下游侧的煎炸油从煎炸油槽1回收并送至热交换器13的管状的路径,但在从该煎炸油槽1回收煎炸油时,使煎炸油通过过滤网15。本发明以1~10cm左右的食品组为对象,因此有时不正常地产生微小的面的断片。因此,在使煎炸油循环时,对煎炸油进行过滤的工序变得重要。本发明的过滤网可以利用金属网状的类型、以及使用滤纸的类型等各种类型。需要说明的是,该过滤的金属网、滤纸优选利用进行旋转·循环的类型。
[0086] <热交换器>
[0087] 在本发明中,为了对从所述煎炸油槽1流出的油再次加热而在泵之后设有煎炸油的再次加热用的热交换器13。在本发明中,热交换器13的种类没有被限定,能够利用各种热交换器的类型。
[0088] <煎炸食品移送机构>
[0089] 在本发明中,设置在煎炸油槽1内移送食品组的煎炸食品移送机构15。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公开有由输送机17构成的煎炸食品移送机构。该输送机17在不锈制的通液性的网状带的两端配设有链,在该链隔开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桨19。
[0090] 该桨由横长的矩形板构成,其两端配置于与煎炸油槽1的两侧壁的内面抵接的位置。另外,在输送机17具有用于移送链的6×2(两面)的链轮。需要说明的是,当然也可以代替链轮而适宜地利用引导件等。
[0091] 另外,输送机17被与安装固定于规定的链轮的旋转轴连结的驱动装置驱动旋转。
[0092] 接下来,在本发明的煎炸处理装置中,所述煎炸食品移送机构15具有:将在煎炸油槽的上游侧投入的食品以浮游于煎炸油面的状态进行移送的第一移送机构21;以及与该第一移送机构21连续且将煎炸食品以浸渍于煎炸油槽的油面以下的状态进行移送的第二移送机构23。在这些移送的工序中投入的食品组被煎炸处理。
[0093] 第一移送机构21构成为不使由食品供给机构3投入的多个食品组强制地浸渍于煎炸油中,而以浮游(漂浮)的状态进行煎炸(漂浮煎炸)。
[0094] 另外,在此所说的以浮游的状态的煎炸(漂浮煎炸)是指,有意图(积极)地使食品组不浸渍于油中的状态。因此,当多个食品组处于在煎炸油中浮游而流动的状态时,食品组成为重叠的状态,当然也存在其下方侧的一部分成为浸渍于油中的状态的情况。
[0095] 同样,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投入到桨间的食品的量较多的情况下,该食品组的下部的一部分与上述相同地成为浸渍于煎炸油中的状态。本发明中所说的浮游状态下的煎炸也包括上述那样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是浮游状态,因此食品组成为其相对位置容易变动的状态。
[0096] 与该第一移送机构21连续地设置第二移送机构23。关于该第二移送机构23,在第一移送机构21的过程中煎炸后的食品移送至第二移送机构23。在该第二移送机构23中,输送机部与煎炸油的液面几乎相同、或者下降至比该煎炸油面靠下部的位置。这样一来,食品组被强制地浸渍于煎炸油中,从而进行深度煎炸(食品组被强制地浸渍于油面以下的状态下的煎炸)。
[0097] 上述的第一移送和第二移送的煎炸时间是由成为煎炸对象的食品决定的,例如,若是煎炸面条组,则还由第一移送与第二移送的比例决定,在面条组的情况下,大体上第一移送需要10~60秒,第二移送需要10~60秒左右。
[0098] 另外,在土豆片的情况下,还由第一移送与第二移送的比例决定,但大体上第一移送需要45秒~120秒,第二移送需要45秒~120秒左右。
[0099] 从第一移送向第二移送的转移存在各种方法。即,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通过使用单一的输送机装置来实现从第一移送向第二移送的转移。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移送转移至第二移送时,输送线具有缓慢的倾斜度。另外,也可以是使用多个输送机来交接食品组那样的方式。
[0100] <煎炸油喷射机构>
[0101]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煎炸油经由热交换器而被再次向煎炸油槽1供给时从煎炸油槽1的底面朝向上部方向喷射煎炸油的喷射机构27。
[0102] 利用该煎炸油的喷射机构,能够在煎炸油中产生煎炸油从底面朝向上部的流动。
[0103] 在本发明中,煎炸前的食品组被投入煎炸油槽1而在浮游的同时被煎炸处理。此时,如第一移送机构21所示那样利用桨将食品组向下游方向输送。然后利用第二移送机构23将食品组强制地浸渍于煎炸油下即比煎炸油面靠下部的位置,从而进行深度煎炸。
[0104] 在此,在通过使用煎炸油喷射机构而被煎炸处理的食品组在第一移送机构21中浮游且煎炸的状态下,通过打乱食品组的相互的位置,在经过后续的深度煎炸之后,能够使食品组更容易散开,能够相应地提高煎炸效率。
[0105] 具体地说,在煎炸油槽1的底部侧在孔29利用管等对由第一移送机构21搬运的食品组进行煎炸油的喷射是有效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兼具煎炸油循环(下游→上游)的作用且从煎炸油槽1的底面部喷射煎炸油的喷射机构27。
[0106] 需要说明的是,该喷射机构27示出在食品组被第一移送机构21的移送和被第二移送机构23的移送开始后的范围内实施的方式,但该煎炸油的喷射优选在第一移送机构21实施的区域内进行。另外,最优选进行至第二移送机构23实施的区域的起始部分为止。
[0107] 图2针对从煎炸油槽1的底面朝向上部方向喷射煎炸油的喷射机构而示出与图1不同的方式。
[0108] 在图2中,示出将在上部方向设置多个孔的管状构件31配置于煎炸油槽1的下部而进行利用的方式。利用泵将从煎炸油槽1的下游流出的煎炸油向上游运送,并从该管流入煎炸油。另外,由于在该管状构件31的上部方向设有孔,因此要流入的煎炸油从煎炸油槽1的底部朝向上方喷射。由此桨19间的煎炸食品组的相互位置被打乱。由此在经过后续的深度煎炸之后,与图1的情况相同地,能够容易地分离食品组。
[0109]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以及图2中,由于利用规定间隔的桨来划分区域,因此形成由该桨和上部的网状带划分出的空间。在煎炸油从下方朝在该划分出的空间中浮游的煎炸食品流入而在该空间内搅拌煎炸食品时,煎炸食品产生对流,通过均匀地进行煎炸而使多余的水分比较迅速地挥发。
[0110] 另外,由于从煎炸槽底部流入的油是经由热交换器而被加热后的油,因此具有刚经过热交换器的油吹入煎炸食品这样的优点。
[0111]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那样,经由热交换器而被加热的煎炸油并非全部从底部向上方流入,也可以是仅一部分从底部向上方流入。即,在图1中,也公开了在煎炸槽的上游处沿纸面水平方向朝煎炸槽流入的流入路径。
[0112] 另外,对于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3)中所说的底部侧,严格来说并非仅底面,只要是具有对浮游煎炸的食品组进行搅拌的效果即可,例如还包括从侧面部朝向斜上方喷射的情况。
[0113] <煎炸食品回收机构>
[0114] 在本发明中,具有将煎炸后的食品从煎炸油槽1回收的回收机构25。在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有如下机构:利用具有桨的回收输送机将第二移送结束而煎炸处理结束的食品组从煎炸油槽1回收。
[0115] <短面条组的情况下的结构>
[0116] [1]作为短面条的煎炸装置加以利用的情况
[0117] 在本发明的煎炸处理装置中,尤其能够作为短面条(1~10cm左右)的处理装置加以利用。即,在将本申请作为短面条的煎炸装置加以利用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煎炸处理装置成为例如以下那样的结构。
[0118] “面条的煎炸处理装置具备:
[0119] 1)煎炸油槽;
[0120] 2)面条供给机构,其配设于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且投入蒸煮·切割后的1~10cm的面条;
[0121] 3)煎炸油循环机构,其使煎炸油从所述煎炸油槽的下游侧流出,在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利用从煎炸油槽的底部侧向上部方向喷出煎炸油的煎炸油的流入装置使该煎炸油流入煎炸油槽中;
[0122] 4)热交换器,其用于对所述流出的油再次加热;
[0123] 5)煎炸面条移送机构,其配置于所述油槽内,将投入到所述煎炸油中的面条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移送,且具有第一移送机构和与该第一移送机构连续的第二移送机构,该第一移送机构将在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投入的面条以浮游于煎炸油面的状态进行移送;该第二移送机构将煎炸面条以浸渍于煎炸油槽的油面以下的状态进行移送;以及[0124] 6)煎炸面条回收机构,其将所述煎炸后的面条从煎炸油槽回收。”[0125] <所投入的面条的动作>
[0126]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面条组的煎炸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切割好的面条依次从煎炸油槽1的上游端部逐渐投入,所投入的面条组被投入煎炸油中,首先,在第一移送机构21内以浮游状态进行煎炸。伴随着被煎炸,以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桨间所划分出的煎炸面条组伴随着输送机的行进而被桨搬运并依次搬运至下游侧。
[0127] 在该煎炸中途,转移至第二移送机构23,输送机17下降至煎炸油面的前后,并被桨19间划分且以浮游状态煎炸的面条组被浸渍于煎炸油中而转移至进行煎炸(深度煎炸)的机构。
[0128] 在规定时间的深度煎炸之后,煎炸工序结束,从液面上升后的煎炸面条组借助另外设置的面条回收机构(具备桨的输送机)25而从煎炸油槽1排出,从而能够将煎炸面条组以散开的状态回收。另外,在使用本发明的煎炸面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即便存在煎炸面条彼此成为一体而成为块状的部分,通过给予振动、轻微冲击,也能够使面条彼此容易地散开。如此得到的面条组能够经过向包装材料(杯状容器等)的填充等而移至下一工序,最终完成为商品。
[0129] <制造土豆片的情况下的结构>
[0130] [2]作为土豆片的煎炸处理装置加以利用的情况
[0131] 本发明的煎炸处理装置不仅能够利用于前述的短面条组的煎炸,还能够适宜地利用于土豆片的煎炸。
[0132] 即,在将本发明的煎炸处理装置作为土豆片的煎炸处理机使用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煎炸处理装置成为例如以下那样的结构。
[0133] “土豆片的制造装置具备:
[0134] 1)煎炸油槽;
[0135] 2)供给机构,其配设于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且投入切割后的切片土豆;
[0136] 3)煎炸油循环机构,其使煎炸油从所述煎炸油槽的下游侧流出,并使该煎炸油从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流入所述煎炸油槽中,煎炸油向煎炸油槽中的流入通过将煎炸油从煎炸油槽的底部侧向上部侧喷出的煎炸油的流入机构来进行;
[0137] 4)热交换器,其用于对所述流出的油再次加热;
[0138] 5)切片土豆移送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煎炸油槽内,将投入到所述煎炸油中的切片土豆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移送,且具有第一移送机构和与该第一移送机构连续的第二移送机构,该第一移送机构将在所述煎炸油槽的上游侧投入的切片土豆以浮游于煎炸油面的状态进行移送;该第二移送机构将切片土豆以浸渍于煎炸油槽的油面以下的状态进行移送;以及
[0139] 6)土豆片回收机构,其将所述煎炸后的土豆片从煎炸油槽回收。”[0140] 通过使用本结构的煎炸装置,通过油从底部的喷出,对收容于桨间所划分出的空间内的原料的切片后的马铃薯一边进行搅拌一边进行煎炸。即,切片马铃薯来回移动,由此马铃薯被搅拌,并且由从底部喷出的热交换后的油有效地煎炸。因此煎炸效率提高。
[0141] 这样,通过将本发明用作土豆片的煎炸处理装置,对煎炸结束后的土豆片的散开是有效的,并且煎炸温度以往需要170℃~180℃左右,能够将煎炸温度降低至170℃~160℃左右,能够在降低煎炸温度的同时调制同样的土豆片。另外,通过设为低温,还有助于丙烯酰胺的减少。
[0142] <实施例>
[0143] 对使用本发明的面条的煎炸处理装置能否将煎炸面条组以散开的状态进行煎炸处理进行了试验。
[0144] <实施例1>
[0145] 本申请制法1(有漂浮煎炸、有煎炸油的喷射)
[0146] 使用图2所示的煎炸处理装置对面条组进行了处理。通过将含有小麦粉、淀粉、水的原料经过混匀·复合·压延·切割而制造出的生面条蒸煮而α化并按照3cm进行切割,由此制造出短面条。将该短面条组投入图1所记载的煎炸处理装置(煎炸温度150℃),在以第一移送机构45秒、以第二移送机构40秒的合计85秒期间进行煎炸处理并利用面条回收机构(具有桨的输送机)来回收煎炸面条组。需要说明的是,从底部朝向上方实施煎炸油的喷出。
[0147] <比较例1>
[0148] 比较制法1(有漂浮煎炸、无煎炸油的喷射)
[0149] 使用图3所示的煎炸处理装置(无煎炸油从煎炸油中的底部朝向上部方向的喷出)对面条组进行了处理。煎炸处理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
[0150] <比较例2>
[0151] 比较制法2(无漂浮煎炸、无煎炸油的喷射)
[0152] 与比较例1相同地,使用图3所示的煎炸处理装置,调整为增大煎炸油槽中的煎炸油的量而在第一移送区域中也使桨整体浸渍于煎炸油。在该调整后,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了面条组的煎炸处理。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第一移送机构中煎炸油存在于桨之上,因此采用在第一移送机构中也深度煎炸面条组且在第二移送机构中也连续地继续深度煎炸的方式。
[0153] <结果>
[0154] 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中,煎炸后的面条组不成为块状,而为一部分粘结的状况(块状部分),通过给予振动而能够分离。
[0155] 其中,在实施例1(有煎炸油喷出)中,比起比较例1而更能够使面条组散开。另外,块状部分少于实施例1的情况,能够实现更良好的“散开”。另外,各面条的煎炸状态为优于比较例1的煎炸状态。
[0156] 在比较例2中,煎炸后的面条成为块状,即便对该块状面施加冲击,也只能使面条的一部分散开,而难以使面条组完全散开。图4~图6示出实施例1、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的刚煎炸后的面条组的照片。
[0157] 本申请基于在2015年3月3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5‑068552),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