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

申请号 CN202011166585.6 申请日 2020-10-27 公开(公告)号 CN112295755A 公开(公告)日 2021-02-02
申请人 北京净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贵福; 陈沛兴; 张静;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的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引流单元、导流单元以及气液固分离单元;所述引流单元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一 框架 ,第一框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一 支撑 体,第一支撑体与第一框架之间设置有若干引流 叶片 ,引流叶片为平叶片;所述导流单元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二框架,第二框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与第二框架之间设置有若干导流叶片,导流叶片为斜叶片并且导流叶片的起始端与引流叶片的尾端相接。本发明采用独特的分离内筒设计,提高气液固分离效率,防止二次逃逸;本发明设计有引流叶片与导流叶片,采用先引流后导流的结构,降低分离器阻 力 ;本发明整体采用纯机械机构,无额外能够,环保节能。
权利要求

1.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引流单元、导流单元以及气液固分离单元;
所述引流单元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一框架,第一框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体,第一支撑体与第一框架之间设置有若干引流叶片,引流叶片为平叶片;
所述导流单元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二框架,第二框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与第二框架之间设置有若干导流叶片,导流叶片为斜叶片并且导流叶片的起始端与引流叶片的尾端相接;
所述气液固分离单元包括第三框架,第三框架内设置有内筒,内筒与第三框架之间设置有间隙且该间隙形成疏空间,所述内筒上设置有分离孔,所述内筒的轴心处设置有中心水管,中心水管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中心水管上设置有喷淋头,所述疏水空间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与引流叶片的夹为15-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架与内筒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过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与中心水管之间通过支撑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孔为桥式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气液固分离单元的出气出口侧,所述第三框架的底部为倾斜结构,其中所述排水口位于该倾斜结构的最低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架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导水板,导水板的底部为上凹的弧形结构,导水板的底部沿着内筒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沥水槽,沥水槽延伸至导水板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结构的最高点与内筒的最高点错开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控水网,控水网的顶端延伸至导水板的底部,控水网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内筒的中部以下。

说明书全文

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除尘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很多脱硫系统采用平烟道排放烟气,经湿法喷淋、除雾后的烟气还含有部分残留液滴,该液滴由浆液液滴、粉尘、凝结液滴组成,所以亟需对现有的分离装置进行改进,以提高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引流单元、导流单元以及气液固分离单元;
[0005] 所述引流单元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一框架,第一框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体,第一支撑体与第一框架之间设置有若干引流叶片,引流叶片为平叶片;
[0006] 所述导流单元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二框架,第二框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与第二框架之间设置有若干导流叶片,导流叶片为斜叶片并且导流叶片的起始端
与引流叶片的尾端相接;
[0007] 所述气液固分离单元包括第三框架,第三框架内设置有内筒,内筒与第三框架之间设置有间隙且该间隙形成疏水空间,所述内筒上设置有分离孔,所述内筒的轴心处设置
有中心水管,中心水管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中心水管上设置有喷淋头,所述疏水空间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口。
[0008] 进一步,所述导流叶片与引流叶片的夹为15-40°。
[0009] 进一步,所述第三框架与内筒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过水孔。
[0010] 进一步,所述内筒与中心水管之间通过支撑件固定连接。
[0011] 进一步,所述分离孔为桥式孔。
[0012] 进一步,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气液固分离单元的出气出口侧,所述第三框架的底部为倾斜结构,其中所述排水口位于该倾斜结构的最低位置
[0013] 进一步,所述第三框架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导水板,导水板的底部为上凹的弧形结构,导水板的底部沿着内筒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沥水槽,沥水槽延伸至导水板的
两端。
[0014] 进一步,所述弧形结构的最高点与内筒的最高点错开设置。
[0015] 进一步,所述第三框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控水网,控水网的顶端延伸至导水板的底部,控水网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内筒的中部以下。
[001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 1、本发明采用独特的分离内筒设计,提高气液固分离效率,防止二次逃逸;
[0018] 2、本发明设计有引流叶片与导流叶片,采用先引流后导流的结构,降低分离器阻
[0019] 3、本发明整体采用纯机械机构,无额外能够,环保节能。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径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引流单元和导流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图4的分解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未显示第三框架);
[0026]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8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中导水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引流单元100、导流单元200以及气液固分离单元300;
[0032] 引流单元100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一框架101,第一框架101采用方框结构,第一框架10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体102,第一支撑体102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圆柱结构,第一支撑体102与第一框架101之间设置有若干引流叶片103,在本实施例中,引流叶片103沿周向均
匀的设置有六处,引流叶片103为平叶片,平叶片指的是叶片的方向与气体进入的方向相平行,不会对气体的初始方形进行改变,引流叶片103的意思在于能够使得气体更加平缓的进入整个装置中,实现更有效的分离效果;
[0033] 导流单元200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二框架201,第二框架201采用方框结构,其在与第一框架101对应的拼接面上各自设置有法兰对接板,法兰对接板通过螺钉或者胶粘等方式
进行连接,完成引流单元100与导流单元200的固定连接,第二框架20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撑体202,第二支撑体202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圆柱结构,第二支撑体202与第一支撑体102
的外径一直,且二者在安装后可以平滑的对接在一起,第二支撑体202与第二框架201之间
设置有若干导流叶片203,导流叶片203沿周向均匀的设置有六处,导流叶片203为斜叶片并且导流叶片203的起始端与引流叶片103的尾端相接,实现气体方向的平缓过渡,进而使得
气体产生均匀的旋流效果,为后续气液固实现分离做准备;
[0034] 气液固分离单元300包括第三框架301,第三框架301采用方框结构,同样的,其端部采用法兰对接板的形式与第二框架201进行连接,进而实现气液固分离单元300与导流单
元200的固定连接,第三框架301内设置有内筒302,内筒302为圆筒,内筒302与第三框架301之间设置有间隙且该间隙形成疏水空间303,内筒302上设置有分离孔304,内筒302的轴心
处设置有中心水管305,中心水管305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中心水管305上设置有喷淋头306,疏水空间303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口307,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框架
301在内筒302出口的一侧设置有封板,排水口307设置在封板上,且排水口307对称设置有
两处。
[0035]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水管305的开口端设置在内筒302的气体出口侧。
[0036] 导流叶片203与引流叶片103的夹角为15-40°。
[0037] 第三框架301与内筒302之间设置有支撑板308,支撑板308的底部设置有过水孔309,支撑板308的数量根据内筒302的实际长度进行选择,保证内筒302的可靠支撑即可。
[0038] 内筒302与中心水管305之间通过支撑件310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支撑件310为支撑柱,支撑柱沿周向均匀的设置有四处。
[0039] 分离孔304为桥式孔,桥式孔为经过冲压的方式形成的具有一定阻挡作用的孔,可以避免分离出的固液物回到内筒302内,桥式孔为机械上常见的结构,具体样式可以参照公开号为“CN205063911U”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0040] 排水口307设置在气液固分离单元300的出气出口侧,第三框架301的底部为倾斜结构,其中排水口307位于该倾斜结构的最低位置,第三框架301的倾角不用太大,只要能够保证液体能够在坡度的作用下从排水口307排出即可。
[0041] 如图8-9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三框架301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导水板311,导水板311可以粘接或者螺钉连接在第三框架301上,导水板311的底部为上凹的弧形结构,导水板311的底部沿着内筒302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沥水槽312,沥水槽312延伸至导
水板311的两端,这样通过分离孔304甩出的含有颗粒物的微小液滴就会顺着沥水槽312向
两侧流动,而不会重新滴落在内筒302上,避免出现回流的情况。
[0042] 优选的,弧形结构的最高点与内筒302的最高点错开设置,以图8为参照,对此特征进行解释,即在水平投影面上,弧形结构中部的最高点的投影位于内筒302最高点投影的左侧或者右侧,即弧形结构并非关于内筒302对称的结构(由于尺寸原因,图中不是很明显),这样的好处在于,避免液滴在弧形结构的最高点汇集后滴落至内筒中。
[0043] 第三框架30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控水网313,控水网313为丝网,控水网313的顶端延伸至导水板311的底部,控水网313的底端延伸至内筒302的中部以下,其能够对甩出的含有颗粒物的微小液滴起到一定的收集作用,避免出现溅射回内筒302内的情况。
[0044] 本发明中的结构在安装的时候,是多个并列进行安装的,即多个本发明中的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通过安装架并列安装在一起,然后在安装与所有高效气液固分离装置上的
中心水管305相连接的供水管道以及与排水口307相连接的排水管道,实现众多个高效气液
固分离装置的集中供水与排水,本发明可以安装在脱硫塔尾部水平烟道或者脱硫塔顶部水
平烟道。
[004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气体首先进入到引流单元100,在引流叶片101的作用下,气体经过均匀的引流与分配,然后分配完的气体进入到导流单元200,在导流叶片201的作用下,气体围绕着整个装置的中心做旋流运动并进入到内筒302中,因气、液、固三相存在密度差,在离心力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下,液固两相铸件与气相分离,穿过内筒302上的分离孔
304进入到疏水空间303内,并且到达第三框架301的内壁上被捕集,被捕集的微小液滴以及颗粒物逐渐在内壁上聚积成液膜,液膜沿着第三框架301内壁面流动到底部,并通过排水口
307排出,通过排水管道最终排出脱硫塔或者烟道外。
[0046]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
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