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集尘装置

申请号 CN201680068856.X 申请日 2016-11-15 公开(公告)号 CN108289583A 公开(公告)日 2018-07-17
申请人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发明人 早光亮介; 佐久间裕一;
摘要 本 申请 发明 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旋 风 式集尘装置具备:收集容器,其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且具有前端面及后端面;流入部,其与上述收集容器的周面连接,且供空气流入;以及内筒,其贯通上述后端面,且一部分配置于上述收集容器的内部,上述内筒在位于上述收集容器内的部分的周面具有供上述空气流出的流出口,上述后端面相对于上述前端面,宽度较大,而且上述流入部偏靠前侧而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旋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收集容器,其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且具有前端面及后端面;
流入部,其与上述收集容器的周面连接,且供空气流入;以及
内筒,其贯通上述后端面,且一部分配置于上述收集容器的内部,上述内筒在配置于上述收集容器内的部分的周面具有供上述空气流出的流出口,上述后端面相对于上述前端面,宽度较大,
上述流入部偏靠前侧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包含上述内筒的中心轴的上述收集容器的剖面即第一剖面上,隔着上述内筒对置的两边中的一方的边是包含与上述中心轴的距离不同的两点的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剖面的另一方的边与上述中心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剖面上,上述内筒的至少一部分偏靠上述第一剖面的隔着上述内筒对置的两边的另一方的边侧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集尘容器将前后方向作为平方向而配置,
上述一方的边配置于与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出口构成于上述内筒的与上述第一剖面的上述一方的边对置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出口偏靠上述内筒的上述后端面侧而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收集容器的被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第二剖面为圆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收集容器的被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第二剖面为椭圆形状、组合了半圆弧和半椭圆弧的形状、以及长圆形状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端面及上述后端面的至少一方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与上述收集容器的后侧的端部连结的鼓风机,
上述鼓风机具有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叶轮和包围上述叶轮的罩,上述罩具有在旋转中心轴方向上开口的吸入口,
从旋转中心轴方向投影时,上述旋转中心轴配置于上述吸入口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鼓风机为离心风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鼓风机和上述收集容器连结时,上述内筒的上述中心轴和上述吸入口的中心轴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两端开通的筒形状的套筒,
上述套筒的一端与上述收集容器连接,
上述套筒的另一端与上述鼓风机连接,
在上述内筒的突出至上述收集容器的外侧的端部与上述吸入口之间设有间隙,在上述收集容器与上述鼓风机之间构成有膨胀型消声器。
1.(补正后)
一种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收集容器,其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且具有前端面及后端面;
流入部,其与上述收集容器的周面连接,且供空气流入;以及
内筒,其贯通上述后端面,且一部分配置于上述收集容器的内部,上述内筒在配置于上述收集容器内的部分的周面具有供上述空气流出的流出口,在上述内筒的外周面设有整流板,
上述后端面相对于上述前端面,宽度较大,
上述流入部偏靠前侧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包含上述内筒的中心轴的上述收集容器的剖面即第一剖面上,隔着上述内筒对置的两边中的一方的边是包含与上述中心轴的距离不同的两点的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剖面的另一方的边与上述中心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剖面上,上述内筒的至少一部分偏靠上述第一剖面的隔着上述内筒对置的两边的另一方的边侧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集尘容器将前后方向作为水平方向而配置,
上述一方的边配置于与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出口构成于上述内筒的与上述第一剖面的上述一方的边对置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出口偏靠上述内筒的上述后端面侧而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收集容器的被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第二剖面为圆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收集容器的被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第二剖面为椭圆形状、组合了半圆弧和半椭圆弧的形状、以及长圆形状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端面及上述后端面的至少一方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与上述收集容器的后侧的端部连结的鼓风机,
上述鼓风机具有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叶轮和包围上述叶轮的罩,上述罩具有在旋转中心轴方向上开口的吸入口,
从旋转中心轴方向投影时,上述旋转中心轴配置于上述吸入口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鼓风机为离心风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鼓风机和上述收集容器连结时,上述内筒的上述中心轴和上述吸入口的中心轴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两端开通的筒形状的套筒,
上述套筒的一端与上述收集容器连接,
上述套筒的另一端与上述鼓风机连接,
在上述内筒的突出至上述收集容器的外侧的端部与上述吸入口之间设有间隙,在上述收集容器与上述鼓风机之间构成有膨胀型消声器。

说明书全文

式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风式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提出有以平姿势使用旋风式集尘机构的电动吸尘器(例如,参照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04-16607号公报)。
[0003] 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04-16607号公报所记载的旋风式集尘机构具备:大致圆筒形状的主集尘室;以及与主集尘室的周侧面相邻地形成的副集尘室。而且,主集尘室及副集尘室的长度方向的一方开口。另外,主集尘室及副集尘室通过设置于与开口相反的一侧的底附近的连通口连通。主集尘室及副集尘室开口被集尘罩覆盖。在集尘罩设有在用集尘罩覆盖开口时位于主集尘室的中央部分的筒体。而且,在主集尘室的周侧面设有进气口。
[0004] 对于该旋风式集尘机构,在主集尘室内形成漩涡的气流沿主集尘室的长度方向移动,且朝向主集尘室的底移动。而且,形成漩涡而流动的空气从筒体的前端通过筒体,向集尘箱的外部流出。空气流从形成漩涡的流动转换为从筒体的前端通过筒体的流动。此时,从空气中分离尘埃。分离出的尘埃从形成于主集尘室的底附近的连通口向副集尘室移动,并积存于副集尘室。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04-166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 在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04-16607号公报记载的旋风式集尘机构中,具备与大致圆筒形状的主集尘室的周侧面相邻地形成的副集尘室。而且,构成为,从进气口吸入的空气在主集尘室内形成漩涡而流动。因此,主集尘室需要能够分离尘埃的大小。而且,需要在该主集尘室的周侧面设置副集尘室,维持集尘效率的状态下的小型化是有限的。
[0010]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降低集尘效率而且小型化的旋风式集尘装置。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 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旋风式的集尘装置具备:收集容器,其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且具有前端面及后端面;流入部,其与上述收集容器的周面连接,且供空气流入;以及内筒,其贯通上述后端面,且一部分配置于上述收集容器的内部,上述内筒在配置于上述收集容器内的部分的周面具有供上述空气流出的流出口,上述后端面相对于上述前端面,宽度较大,而且上述流入部偏靠前侧而配置。
[0013] 发明效果
[0014] 根据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能够不降低集尘效率而且小型化。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的立体图。
[0016] 图2是图1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7] 图3是将图1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用III-III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0018] 图4是将图3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用IV-I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0019] 图5是将图3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用V-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0020] 图6是将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器的膨胀型消声器放大了的剖视图。
[0021] 图7是图6所示的膨胀型消声器的轴向投影图。
[0022] 图8是使用了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的吸尘器的从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0023] 图9是图8所示的吸尘器的剖视图。
[0024]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的设置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第一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将图1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用III-III线切断后的剖视图。图4是将图3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用IV-I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图5是将图3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用V-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0027]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旋风式集尘装置A的内筒的轴向定义为前后方向。而且,如图3所示,将前后方向定义为水平方向,将左侧定义为前方。另外,将在图3所示的方向上配置好旋风集尘装置A时的纵向定义为上下方向。进一步地,相对于图3所示的旋风集尘装置A的前方定义左右。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该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来说明各部的形状、位置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意图通过该方向的定义来限定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的朝向。
[0028] <1.旋风式集尘装置的结构>
[0029]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具有收集容器100、内筒200、鼓风机300、套筒400以及集尘网500。鼓风机300与收集容器100的后侧的端部连结。套筒400具有筒形状,且两端开通。套筒400的前侧的端部与收集容器100的后述的集尘罩14连接。套筒400的后侧的端部与鼓风机300的后述的罩33连接。即,套筒400的一端与收集容器100连接,另一端与鼓风机300连接。
[0030] 内筒200的前侧的部分配置于收集容器100的内部。另外,在内筒200的后述的凸缘21和套筒400的后述的吹出口42配置有集尘网500。
[0031] <1.1收集容器的结构>
[0032] 收集容器100具有前盖11、吸气部件12、回转筒13以及集尘罩14。收集容器100的前盖11、吸气部件12、回转筒13以及集尘罩14在前后方向上依次连结。另外,在回转筒13的内部配置有分隔回转筒13的一部分的分隔部件15。
[0033] <1.1.1前盖的结构>
[0034] 前盖11是有底筒形状,底面111构成前端面。如图1、图2所示,前盖11的底面111是长圆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底面111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状、长圆形状。另外,也可以是组合了半圆形和半椭圆的形状。底面11的形状是与收集容器10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0035] 前盖11的与底面111相反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可装卸地安装于吸气部件12。详细情况后述,前盖11在将旋风式集尘装置A的内部收集到的灰尘丢弃时开闭。前盖11相对于吸气部件12可装卸,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备铰链状的开闭机构,也可以是前盖11的一部分开闭的结构。能够广泛采用能够将积存于内部的尘埃排出至外部的结构。
[0036] <1.1.2吸气部件的结构>
[0037] 吸气部件12向收集容器100的内部吸入空气,并且控制空气的流动。吸气部件12在前侧的端面与前盖11连接,在后侧的端面与回转筒13连接。此外,吸气部件12和前盖11以及吸气部件12和回转筒13以使空气不泄漏的方式即气密地接触
[0038] 如图2等所示,将吸气部件12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后的剖面形状是与前盖11的同样的剖面相同的形状。即,沿前后方向观察,吸气部件12具有长圆形状。此外,吸气部件12也与前盖11同样地能够设为圆形状、椭圆形状以及组合了半圆和半椭圆的形状等。另外,也可以特意使前盖11及吸气部件12的外周形状不同。通过这样设置,在前盖11与吸气部件12的边界部分形成台阶。通过将手指放在台阶上,能够容易地装卸前盖11。
[0039] 吸气部件12具备凹部120、贯通口121、流入部122、导入路123以及排出口124。凹部120形成于吸气部件12的后侧的端面。对于凹部120,被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后的剖面为大致圆形状。凹部120具有沿轴向(在此,中心轴C1方向)延伸的筒形状。而且,凹部120在内侧(在此,前侧)、即,在轴向上与开口相反的一侧具有闭合的面。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包含凹部120的内侧的面的部分称为凹部120的底部。凹部120的底部的中心比吸气部件12的长轴方向(上下方向)的中央靠上方。凹部120的底部的中心与内筒200的后述的中心轴C1在上下方向上重合。
[0040] 如图3所示,凹部120的底面向前方、即前盖11侧突出。而且,在突出的部分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口121。也就是说,在凹部120的底面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口121。详细情况后述,是使残留于回转筒13的内部的尘埃向前盖11移动的开口。此外,凹部120不需要向前方突出,也可以是平面状。
[0041] 流入部122为使空气流入收集容器100的内部的开口。流入部122连接于吸气部件12的长轴向的与凹部120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面。如图2、图4所示,流入部122是从吸气部件12的下端朝向内部向上方延伸的管形状。流入部122的一方的端部向吸气部件12的外部突出。
流入部的另一方的端部与导入路123连接。
[0042] 导入路123是连接流入部122和凹部120的管。导入路123是沿着凹部120的内表面的管形状。从流入部122吸入的空气通过导入路123流入凹部120的内部。通过导入路123吹出至凹部120的空气沿着凹部120的内侧面流动。
[0043] 排出口124形成于吸气部件12的在长轴方向上与凹部120相反的一侧、即,图2中的下部。排出口124是用于供积存于回转筒13的内部的尘埃向前盖11移动的开口。尘埃从回转筒13向前盖11的移动的详细情况后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气部件12中,排出口124设置有两个,但也能够认为是流入部122横断一个排出口124。而且,在流入部122沿着吸气部件12而连接的情况下,排出口124也可以是一个。排出口124只要具有能够使尘埃向前盖11移动的形状及面积,就不限定个数及形状。
[0044] <1.1.3回转筒的结构>
[0045] 回转筒13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形状的部件。空气从吸气部件12流入回转筒13。在回转筒13的内部,流入的空气沿内表面流动。而且,流入的空气的流动(以下,有时称为气流)在回转筒13的内部一边旋转一边从前侧向后侧移动。即,气流在回转筒13的内部呈螺旋状地流动。
[0046] 回转筒13具有前侧开口131和后侧开口132。回转筒13在前端与吸气部件12连接。回转筒13在后端安装有覆盖端部开口132的集尘罩14。前侧开口131及后侧开口132是将回转筒13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后的端面,但并不限定与此。包含前侧开口131及后侧开口132的面相对于前后方向也可以是直以外的角度。但是,为了抑制对空气的流动的不必要的阻,前侧开口131及后侧开口132优选为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成的形状。
[0047] 回转筒13的前侧开口131的形状及面积与吸气部件12的下游侧的端部相同。即,沿前后方向观察,回转筒13的前侧开口131具有长圆形状。此外,回转筒13的前侧开口131与前盖11及吸气部件12同样地,能够设为圆形状、椭圆形状以及组合了半圆和半椭圆的形状等。回转筒13被吸气部件12覆盖前侧开口131。因此,在将吸气部件12的后侧的端面和回转筒13的前侧开口131设为不同的形状及大小的情况下,气管部件12的后侧的端面比回转筒的前侧开口131大。此外,回转筒13和吸气部件12也可以为可分离,也可以为固定。通过设置为可分离,容易进行回转筒13的内部的清扫等。
[0048] 回转筒13的前侧开口131及后侧开口132均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而且,后侧开口132比前侧开口131大。
[0049] 在回转筒13的内部配置有内筒200和分隔部件15。如图3所示,内筒200的中心轴C1与前后方向平行。而且,图3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是用通过内筒200的中心轴C1且与上下方向平行的面切断后的剖面。将图3中的回转筒13的剖面设为剖面d1。剖面d1隔着内筒200在下侧具有第一边d11,在上侧具有第二边d12。
[0050] 如图3所示,剖面d1为梯形。第一边d11相对于内筒200的中心轴C1倾斜。关于第一边d11相距内筒200的中心的距离,后侧比前侧长。另一方面,第二边d12与内筒200的中心轴C1平行。
[0051] 如图3所示,剖面d1的后侧向下方加宽。即,回转筒13具有如下形状:上端与前后方向平行,下端相对于前后方向,后侧朝向下方宽度增大。如图2、图3所示,关于回转筒13的上部,在前后方向的任意的点,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剖面形状均相同。而且,回转筒13的下部的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剖面形状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变化的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回转筒13中,上部的内表面的剖面为半圆的圆筒形状。而且,回转筒13的上部的内表面的半圆部分具有与吸气部件12的凹部120的内侧面相同的曲率半径。
[0052] 以上所示的回转筒13为一例,并不限定于此。回转筒13的内面的在前后方向的任意的点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剖面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状,也可以为组合了半圆和半椭圆的形状。另外,这些也仅为示例,并不限定于此。回转筒13的内表面优选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时的剖面形状在整周上为可微分的形状。即,优选剖面形状在整周上为连续顺滑的形状。这样,通过设置为可微分的形状,能够难以干扰在回转筒13的内表面回转的空气的流动。由此,空气的流动难以成为乱流,容易利用离心力分离尘埃。此外,关于流入的空气的流动、及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的分离,后面进行叙述。此外,出于对空气的流动进行整流、对尘埃进行分离之外的目的,也可以有意地做成在回转筒13的内表面设有突起、凹部等的结构。
[0053] 在回转筒13的内部设有分隔部件15。分隔部件15将回转筒13的内部上下分割。分隔部件15为在周方向上以固定的间隔切断圆筒而成的形状。分隔部件15的弯曲方向的内侧具有与吸气部件12的凹部120的内侧面相同的曲率。如图3、图5所示,分隔部件15将回转筒13分隔为上部的内周区域133和下部的积存区域134。在内周区域133配置有内筒200。积存区域134是对流入回转筒13的内部的空气中包含的尘埃进行积存的空间。
[0054] 如图5所示,分隔部件15具有通风部151和导风部152。通风部151设有可供气流沿径向通过的孔。此外,图2、图5等所示的通风部151是沿分隔部件15的轴向延伸的狭缝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通风部151也可以是形成有无数个具有圆、椭圆、多边形等剖面的贯通孔的部件。另外,通风部151也可以形成较大的贯通孔,且以覆盖贯通孔的方式安装网(mesh)。通风部151能够广泛采用空气可通过而尘埃不可通过的大小、形状。
[0055] 而且,导风部152是将在回转筒13的内部流动的气流向旋转的方向引导的导向件。在导风部152,气流沿周方向流动。因此,导风部152具有将在厚度方向上未贯通的板弯曲而成的形状。
[0056] 分隔部件15对空气的流动进行导向,并且抑制积存于积存区域134的尘埃飞扬。对于分隔部件15,在回转筒13内回转的气流的上游侧为导风部152,下游侧为通风部151。对于分隔部件15的效果的详细情况,后面进行叙述。
[0057] <1.1.4集尘罩的结构>
[0058] 集尘罩14覆盖回转筒13的后侧开口132。此外,集尘罩14相对于回转筒13可装卸。集尘罩14与回转筒13的后侧开口132气密地接触。集尘罩14为板状的部件,且具有按压部
141和贯通孔142。按压部141向回转筒13侧突出。按压部141具有圆筒形状的内侧面,且配置内筒200的后述的凸缘21。贯通孔142为圆形状的开口。内筒200贯通贯通孔142。详细情况进行后述,但是内筒200决定了相对于回转筒13的配置角度。因此,也可以在内筒200的凸缘21和集尘罩14的按压部141设置决定内筒200的角度的定位部。作为定位部,能够列举出通过嵌合来决定角度的结构、或者将按压部141及凸缘21的形状设为椭圆、多边形等圆以外的形状的结构。另外,除了这些之外,能够广泛采用能够正确地决定角度的结构。
[0059] <1.2内筒的结构>
[0060] 内筒200的前端闭合,并且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形状。内筒200以中心轴C1与吸气部件12的凹部120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配置于回转筒13内。流入回转筒13的空气在流入内筒200的内部后,向外部流出。将内筒200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剖面为圆形状。
[0061] 关于内筒200,前侧的直径比后侧小。内筒200起到作为使从吸气部件12流入的空气的流动回转的导向件的作用。另外,内筒200也起到使流入回转筒13的空气向回转筒13的外部流出的作用。此外,内筒200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前后具有相同直径的形状。
[0062] 在内筒200形成有凸缘21、流出口22。另外,在内筒200的外周面设置有整流板23。内筒200的后端开口。凸缘21设于内筒200的开口的外周面,且为向内筒200的径方向外侧扩展的板状。凸缘21是嵌合于集尘罩14的按压部141的形状。凸缘21的前表面被集尘罩14(的按压部141)按压,后表面被套筒400按压。由此,可抑制内筒20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及松动。
[0063] 流出口22形成于内筒200的位于回转筒13内的部分。流出口22为贯通内筒20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贯通孔。回转筒13内部的空气通过流出口22流入内筒200的内部,然后,从后端向外部流出。如图3所示,流出口22配设于内筒200的后侧。也就是说,流出口22配置为偏靠内筒200的后端面(集尘罩14)侧。这样,通过在后侧构成流出口22,能够抑制从导入路123流出的空气不成为回转的流动而从流出口22直接排出。此外,作为构成流出口22的位置,能够列举出比空气成为稳定回转的流动的部分靠后方侧。
[0064] 内筒200还起到使回转筒13的内部的尘埃不向外部流出的作用。例如,在回转筒13内,通过后述的动作,很多尘埃流入积存区域134,并停留在积存区域134。另一方面,也存在产生未流入积存区域134而在内周区域133的内部回转的尘埃的情况。
[0065] 为了抑制尘埃向外部的排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筒200中,流出口22为设置有多个比尘埃的外形小的贯通孔的结构。由此,流出口22能够使空气顺利地流出。另外,流出口22抑制尘埃向回转筒13的外部流出。此外,在将内筒200配置于回转筒13的内部时,流出口22设置于内筒200的下表面。这样,通过设置于下表面,能够在气流停止时使被气流拉到流出口22侧的尘埃向内筒200的下方落下。另外,内筒200的上侧对气流沿回转方向进行导向。
[0066] 此外,图2、图3等所示的流出口22沿周方向及轴向以固定间隔排列。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沿内筒200的周向,基于空气的流动存在空气的压力增高的部分和降低的部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该压力分布决定流出口22的配置。能够广泛采用使从吸气部件12的流入部122流入的空气流出的结构。
[0067] 另外,作为流出口22,排列有多个圆形的贯通孔,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沿轴向延伸的狭缝状的孔、或者沿周向具有固定的长度的带状的孔等。能够广泛采用供在回转筒13的内部流动的空气流入内筒200的内部的结构的开口。这样,在将流出口22设为狭缝状或者带状的情况下,安装网状(mesh状)的部件。由此,抑制尘埃通过。
[0068] <1.2.1整流板的结构>
[0069] 整流板23安装于内筒200的外部。整流板23安装于内筒200的上部。而且,整流板23的回转流动的气流的下游侧相对于与内筒200的中心轴C1正交的面向后侧偏离。这样,通过设置整流板23,能够将在回转筒13的内表面的上部与内筒200的上表面之间流动的气流朝向后侧整流。由此,气流在回转筒13的内部沿前后方向呈螺旋状流动。
[0070] <1.3鼓风机的结构>
[0071] 鼓风机300是产生沿轴向吸入的气流的送风装置。在此,鼓风机300是离心风扇。由此,能够通过离心风扇产生较大的负压。鼓风机300具备:叶轮31、电动机32以及罩33。电动机32通过电力产生旋转力。在此,为达。电动机32具备输出轴321。通过向电动机32供给电力,输出轴321在周向上旋转。
[0072] 叶轮31使空气的流动产生。在此,叶轮31设为沿周向排列有呈放射状延伸的叶片311的离心叶轮(例如,涡轮机叶轮)(参照后述的图7)。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广泛采用使气流产生的形状的叶轮。在鼓风机300中,叶轮31安装于输出轴321。叶轮31绕鼓风机300的旋转中心轴旋转。也就是说,叶轮31以鼓风机300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旋转。
[0073] 罩33为在前侧具有圆形的平面状的前壁部330且向后侧延伸的筒形状。罩33具备吸入口331和排出部332。吸入口331设置于前壁部330,且包括贯通前壁部330的开口。也就是说,罩33包括在旋转中心轴方向上开口的吸入口331。另外,吸入口331也包括向外侧延伸的呈圆柱形状突出的突出部。排出部332是通过叶轮31的旋转而将罩33的空气排出的开口。
[0074] 罩33通过嵌合于电动机32的外包装即马达壳322的外部而被安装。罩33覆盖安装于输出轴321的叶轮31。也就是说,罩33包围叶轮31。即,鼓风机300具有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叶轮31和包围叶轮31的罩33。此时,吸入口331的开口的中心与鼓风机300的旋转中心轴重合。吸入口331的开口通过设置为中心与鼓风机300的中心轴重合,从而能够高效地吸入空气。但是,并不限定于此。鼓风机300的旋转中心轴和开口的中心也可以稍微偏离,但优选设置为旋转中心轴位于开口。也就是说,优选的是,从旋转中心轴方向投影时,鼓风机300的旋转中心轴配置于吸入口331的内侧。由此,能够抑制压力损失。
[0075] 在鼓风机300中,通过向电动机32供给电力,输出轴321旋转。通过输出轴321的旋转,叶轮31旋转。通过叶轮31旋转,从而从排出部332吹出空气,并且从吸入口331吸入空气。由此,空气从吸气部件12的流入部122流入。鼓风机300具有与目前使用的送风装置相同的结构,省略详细的说明。
[0076] <1.4套筒的结构>
[0077] 套筒400是前后延伸的圆筒形状。套筒400在前侧的端部具备前缘面41。在前缘面41的中央部分设有开口。也就是说,套筒400具有两端开通的筒形状。设有从前缘面41的开口的边缘部向后方延伸的吹出口42。吹出口42的内径朝向后侧而减小。通过设置吹出口42,能够降低压力损失。此外,在此,吹出口42为喇叭口。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0078] 在吹出口42设有用于配置集尘网500的凹部421。此外,吹出口42设于套筒40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于内筒200。另外,虽然做成了吹出口42,但也可以为圆筒形状。套筒400和罩33构成后述的膨胀型消声器。
[0079] 套筒400的前后方向的投影面的形状与鼓风机300的罩33的前壁部330的前后方向的投影面的形状一致。也就是说,套筒400的后端部与罩33的前壁部330在轴向上一致,且气密地紧密接触。
[0080] <1.5集尘网的结构>
[0081] 集尘网500包括对从内筒200流出的空气含有的尘埃进行收集的过滤器。内筒200在流出口22抑制尘埃的通过。但是,有时在从吸气部件12流入的空气中含有无法用收集容器100分离的大小的细微的灰尘。这样的尘埃通过分隔部件15的通风部151及流出口22,与气流一同向内筒200的外部排出。集尘网500包括的过滤器对这样的细微的尘埃进行收集。
[0082] <2旋风式集尘装置的详细情况>
[0083] 接着,参照附图对旋风式集尘装置A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收集容器100中,在回转筒13的前端安装有吸气部件12。此时,前侧开口131被贯通口121及排出口124以外的部分覆盖。而且,在吸气部件12的前侧安装前盖11。吸气部件12的前面被前盖11覆盖。前盖11和吸气部件12以及吸气部件12和回转筒13的前端紧密接触。因此,空气不会从前盖11与吸气部件12以及吸气部件12与回转筒13的前端的界限部分泄漏。
[0084] 而且,使内筒200贯通集尘罩14的贯通孔142。此时,内筒200的凸缘21嵌合于集尘罩14的按压部141,内筒200相对于集尘罩14定位。而且,在贯通集尘罩14的贯通孔142的内筒200安装有整流板23。在回转筒13的内部配置分隔部件15。分隔部件15的前端与吸气部件12接触。此时,分隔部件15的弯曲方向的内侧的面与凹部120的内侧面在前后方向上重合。
[0085] 使内筒200进行回转筒13的内部,通过集尘罩14覆盖回转筒13的后侧开口132。集尘罩14与回转筒13的后端紧密接触。此时,内筒200的前侧的前端的一部分进入凹部120的内部。而且,形成于内筒200的流出口22在凹部120及回转筒13的内部配置于内筒200的下表面。另外,整流板23在凹部120及回转筒13的内部配置于内筒200的上表面。即,供空气流出的流出口22形成于内筒200的位于收集容器100内的部分的周面上。换言之,内筒200在配置于收集容器100内的部分的周面上具有供空气流出的流出口22。
[0086] 由此,抑制空气从集尘罩14与回转筒13的界限泄漏。而且,分隔部件15以吸气部件12在前端,集尘罩14在后端的方式被夹着而固定。
[0087] 此外,分隔部件15设于空气安装部件12及集尘罩14,且通过省略了图示的保持件而保持。另外,也可以通过空气安装部件12和集尘罩14的按压力而保持。如上所述,形成收集容器100。
[0088] 如图5所示,在分隔部件15的导风部152侧的端部与回转筒1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气流含有的尘埃能够通过的大小的间隙。另一方面,通风部151侧的端部与回转筒1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尘埃无法通过的大小的间隙。此外,也可以不形成间隙。只要是做成能够抑制尘埃通过的结构即可。
[0089] 如图3所示,在收集容器100中,凹部120的内侧面的中心轴、回转筒13的上部的内表面的中心轴、分隔部件15的内侧的面的中心轴以及内筒200的中心轴C1一致。也就是说,在回转筒13中,由分隔部件15分隔出的上侧的内周区域133为具有与中心轴C1相同的中心轴的圆筒形状。而且,在回转筒13的内周区域133的下部配置有积存区域134。如图3所示,内筒200在收集容器100的内部配置为偏靠上方。
[0090] 在图3所示的剖面d1中,内筒200设置为偏靠第二边d12侧。即,内筒200的至少一部分在收集容器100的第一剖面d1中偏靠第一剖面d1的隔着内筒200对置的两边d11、d12的另一方的边d12侧而配置。由此,空气在气流稳定的部分通过直径较大的部分,因此,容易收集尘埃。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筒200的中心轴C1与前后方向平行,但并不限定于此。内筒200的中心轴C1也可以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该情况下,也优选为内筒200的至少一部处于偏靠第二边d1侧的位置。
[0091] 通过连结前盖11、吸气部件12以及回转筒13,收集容器100的内部形成为筒状。另外,收集容器100的前侧的端部设有前盖11的底面111。而且,回转筒13的内周区域133与吸气部件12的凹部122连续。内周区域133通过贯通口121与前盖11相连。另外,积存区域134通过排出口124与前盖11相连。另外,收集容器100的后侧的端部设有集尘罩14。也就是说,收集容器100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且具有前端面(底面111)及后端面(集尘罩14)。
[0092] 而且,在吸气部件12的周面设有供空气流入的流入部122。也就是说,旋风式集尘装置A具有与收集容器100的周面连接且供空气流入的流入部122。此外,流入部122与吸气部件12由同一部件形成,但也可以为不同部件。在该情况下,流入部122与吸气部件12连接。
[0093] 内筒200贯通集尘罩14的贯通孔142。而且,将集尘罩14安装于回转筒13的后端时,内筒200位于回转筒13的内部。即,内筒200贯通后端面(集尘罩14),一部分配置于收集容器100的内部。
[0094] 前盖11的底面111具有与回转筒13的前端相同的形状。另外,集尘罩14覆盖回转筒13的后侧开口132。而且,回转筒13的后端开口132比前端开口131大。因此,集尘罩14比底面
111大。即,收集容器100的后端面(集尘罩14)相对于前端面(底面111),宽度较大。
[0095] 而且,吸气部件12配置于前盖11与回转筒13之间。流入部122设于吸气部件12。即,流入部122偏靠收集容器100的前侧而配置。由此,在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能够不降低集尘效率而小型化。
[0096] 在图3中,在被包含内筒200的中心轴C1的剖面切断而得到的剖面d1具有隔着内筒200对置的第一边d11和第二边d12。而且,关于第一边d11,后端与中心轴C1的距离比前端与中心轴C1的距离长。也就是说,在收集容器100的包含内筒200的中心轴C1的剖面即第一剖面d1中,隔着内筒200对置的两边中的一方的边d11为包含与中心轴C1的距离不同的两点的线。由此,能够不降低集尘能力而小型化。
[009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边d11为直线,但也可以为曲线。
[0098] 另外,如图3所示,剖面d1的第二边d12与内筒200的中心轴C1平行。即,第一剖面d1的另一方的边d12与内筒200的中心轴C1平行。由此,另一方的边d12侧的宽度不增大,因此,能够将收集容器小型化。
[0099] 如图3所示,集尘容器100将前后方向作为水平方向而进行配置,一方的边d11配置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下方。由此,能够在下方形成积存尘埃的积存区域134。由此,在气流停止时,能够使尘埃落下至积存区域134。
[0100] 如图2、图3所示,流出口22设置于内筒200的下表面。也就是说,在图3的剖面d1中,在与第一边d11对置的部分设有流出口22。即,流出口22构成于内筒200的与第一剖面d1的一方的边d11对置的部分。由此,在气流停止时,能够使被吸引至内筒200的尘埃向下方落下。
[0101] 套筒400以前缘面41与集尘罩14接触的方式配置。前缘面41与集尘罩14紧密接触,并且与内筒200的凸缘21紧密接触。凸缘21被前缘面41按压。由此,内筒200不会旋转、松动。在吹出口42设有凹部421,在凹部421安装有集尘网500。集尘网500与内筒200的后端紧贴。
由此,从内筒200的后端流出的空气通过集尘网500。
[0102] 如图3所示,套筒400的内壁面为具有与内周区域133的内周相同内径的圆筒形状,内筒200的中心轴C1和套筒400的中心轴一致。
[0103] 鼓风机300连接于套筒400的后端。罩33的前壁部330与套筒400的后端接触。此时,前壁部330和套筒400的后端紧密接触。前壁部330和套筒400的前后方向的投影面为同一形状。因此,通过将套筒400和前壁部330在前后方向上重合,从而套筒400的中心轴和鼓风机300的中心轴(旋转中心轴)重合。此外,通过将套筒400与集尘罩14做成相同的部件、或者与罩33做成相同的部件,从而鼓风机300与收集容器100的后侧的端部连结。
[0104] 套筒400的前侧的端部与收集容器100连接。而且,套筒400的后侧的端部与鼓风机400连接。而且,由于套筒400的中心轴和内筒200的中心轴重合,因此,鼓风机300的中心轴和内筒200的中心轴重合。即,鼓风机300和收集容器100连结时,内筒200的中心轴C1和吸入口331的中心轴一致。由此,能够降低压力损失。
[0105] <旋风式集尘装置的动作>
[0106]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的集尘动作进行说明。在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收集容器100和鼓风机300通过套筒400连结。因此,通过驱动鼓风机300,从吸入口331吸入空气,从而收集容器100的内部成为负压。由此,从流入部122吸入空气。
[0107] 如图4所示,流入部122与导入路123连通。从流入部122流入的空气被向导入路123导向,并向沿着凹部120的切线方向的方向吹出空气(图4中用箭头Ar1表示)。流入到凹部120的气流沿凹部120的内侧面流动(图4中用箭头Ar11表示)。此外,导入路123延伸至凹部
120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导入路123为这样的结构,由此,抑制沿凹部120的外周流动的空气逆流至导入路123。另外,如图3所示,在内筒200的前端侧未形成流出口22。因此,凹部120的内侧面和内筒200起到使空气的流动绕内筒200回转的导向件的作用。
[0108] 如图3所示,在内筒200设有整流板23。整流板23设有多张,且在凹部120的内部配置有一张。也就是说,沿凹部120的侧壁面流动的气流沿整流板23流动。由于气流沿整流板23流动,从而对气流的速度成分追加了后侧的成分。即,通过整流板23,空气的流动成为绕内筒200从前朝向后的螺旋状。
[0109] 而且,呈螺旋状流动的空气流入回转筒13的内部。回转筒13的内表面为长圆形状,因此,螺旋状的空气由于离心力而沿回转筒13的内表面流动。流动来的空气中包含有尘埃,比空气重的尘埃一边推碰回转筒13的内表面,一边呈螺旋状地移动。
[0110] 螺旋状的空气的流动成为图5所示的方向。此外,图5所示的剖面为从前侧观察后侧的剖面。图4所示的剖面为从后侧观察前侧的剖面。因此,在各附图上,气流的回转方向相反。即,图4的箭头Ar11和图5的箭头Ff及箭头Lf为相反方向。但是,在以中心轴C1为基准时,回转方向相同。
[0111] 回转筒13的内部的螺旋状的空气的流动存在流速不同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表示为流速较快的气流Ff、流速较慢的气流Lf。而且,流速较快的气流Ff在距离内筒较远的部分流动。流速较慢的气流Lf在靠近内筒的部分流动。因此,流速较慢的气流Lf沿导风部152的内筒200侧的曲面流动。由此,流速较慢的气流Lf在内周区域133呈螺旋状流动。
[0112] 另外,流速较快的气流Ff沿回转筒13的内表面呈螺旋状流动。也就是说,通过分隔部件15的导风部152侧的端部与回转筒13的间隙(参照图5)而流向积存区域134。由于离心力而推碰回转筒13的内表面的尘埃也与流速较快的气流Ff一同流入积存区域134。然后,在积存区域134流动的流速较快的气流Ff通过分隔部件15的通风部151而流入内周区域133。在气流通过通风部151时,尘埃无法通过通风部151。因此,尘埃被积存于积存区域134。这样,乘着流速较快的气流Ff流动的尘埃从分隔部件15的间隙流入积存区域134。
[0113] 而且,在驱动鼓风机300时,内筒200的内侧的压力比外侧低。在内筒200的附近流动有流速较慢的气流Lf,因此,内筒200的切线方向的力较弱。因此,通过内筒200的内表面与外表面的压力差,内筒200的外侧的空气从流出口22被吸入至内筒200的内部。另外,呈螺旋状流动至回转筒13的后侧端部的流速较快的气流Ff也从流出口22流向内筒200的内部。
[0114] 如上所述,分隔部件15在气流的流向的上游侧设有导风部152,在下游侧设有通风路151。由此,能够将较重的尘埃积存于积存区域134。
[0115] 流入到回转筒13的内部的尘埃中也有较轻的尘埃。较轻的尘埃有时乘着流速较慢的气流Lf流动。乘着流速较慢的气流Lf流动的尘埃不进入积存区域134。这样的尘埃在气流通过内筒200的流出口22时停在流出口22而留在回转筒13的内部。
[0116] 被吸入旋风式集尘装置A的空气中包含各种大小的尘埃。较大的尘埃在分隔部件15的通风部151或流出口22被收集。另一方面,较小的(较细的)尘埃在通风部151或流出口
22未被收集,而进入内筒200的内部。在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从内筒200的后部的开口向集尘网500输送流入到内筒200的空气。在集尘网500,安装有对在通风部151或流出口22无法收集的尘埃进行收集的过滤器。由此,较细的尘埃也被收集。
[0117] 此外,集尘网500相对于套筒400可装卸,能够进行过滤器的更换、清洗等。通过了集尘网500的空气通过吹出口42而被吸入鼓风机300的吸入口331。
[0118] 在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通过驱动鼓风机300,从流入口122吸入空气,将尘埃积存于收集容器100的内部。在鼓风机300动作时,在收集容器100的内部产生螺旋状的气流。此时,积存于收集容器100的积存区域134内的尘埃乘着气流流动。由此,积存区域134的尘埃被抽至分隔部件15的通风部151。当停止鼓风机300时,收集容器100的内部的气流停止。由此,被抽至分隔部件15的通风部151的尘埃落下至积存区域134的内部。
[0119] 在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在丢弃积存于收集容器100的尘埃时,将收集容器100从套筒400分离。而且,通过使收集容器100在前侧向下方移动,从而积存区域134通过排出口124与前盖11相连。因此,通过将收集容器100的前侧朝下,从而积存于积存区域134的尘埃经由排出口124向前盖11移动。另外,在内周区域133也存在未能通过内筒200的流入口22的尘埃。该尘埃经由贯通口121向前盖11移动。然后,卸下前盖11,丢弃移动至前盖11的尘埃。
[0120] 如上所述,在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能够收集尘埃,并容易地将收集到的尘埃丢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通过将流入部122配置于剖面较小的前端面侧,能够确保安装于流入部122的外侧的外部设备的安装空间。流入到收集容器100的内部的空气通过向下游侧流动而被整流。因此,成为下游侧比上游侧稳定的流动。而且,收集容器100为下游侧加宽了的形状。由此,在成为稳定的流动的部分,旋转半径增大,因此,能够将更多的尘埃输送至积存区域134。
[0121] 在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抑制收集尘埃的能力即集尘能力的降低,并能够小型化。因此,能够提高安装有旋风式集尘装置A的装置、例如,吸尘器等的内部布局的自由度
[0122] <膨胀型消声器的结构>
[0123] 在以上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为了分离空气和尘埃,优选气流的流速较快。另一方面,当加快气流的流速时,风噪、鼓风机300的驱动音或者因由气流的压力导致的振动等而引起的声音增大。因此,需要采取噪音对策。在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在收集容器100与鼓风机300之间构成有膨胀型消声器。以下对膨胀型消声器进行说明。膨胀型消声器构成为在音波通过的管路具有使管路的一部分膨胀而成的膨胀室。通过管路的音波在管路膨胀的部分反射。通过该反射波,在管路内或者膨胀室发生干扰,音波的能量衰减。在膨胀型消声器中,通过以上的原理降低噪音。
[0124]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的膨胀型消声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将本发明的旋风式除尘器的膨胀型消声器放大后的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膨胀型消声器的轴向投影图。
[0125] 如图6所示,在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在吹出口42与吸入口331的前端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且,套筒400的侧壁包围吹出口42和吸入口331。吹出口42和吸入口331是供音波通过的管路。于是,被套筒400和罩33包围的空间为扩展室。即,在从内筒200吹出的空气的吹出口42的端部与吸入口331之间设有间隙,在收集容器100与鼓风机300之间构成有膨胀型消声器。换言之,在内筒200的突出至收集容器100的外侧的端部与吸入口331之间设有间隙,在收集容器100与鼓风机300之间构成有膨胀型消声器。由此,能够降低旋风式集尘装置A的噪音。
[0126] 如图6所示,在吹出口42的后侧的端部422与吸入口331的前侧的端部333之间设有间隙。来自吹出口42或吸入口331的音波从间隙进入被套筒400和罩33包围的扩展室。而且,通过由在扩展室内反射的音波而引起的干扰进行消声。
[0127] 如图6所示,吹出口42为从前侧朝向后侧内径减小(缩小)的形状。若将后侧的端部422的内径设为内径D41,将前侧的端部423的内径设为内径D42と,则内径D41比内径D42小。
此外,从前侧的端部423至后侧的端部422之间,前侧比后侧大。
[0128] 关于吸入口331,从前侧的端部334朝向后侧,内径减小。而且,在最小位置333,内径最小。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小位置333是从吸入口331的后侧的端部向前侧偏移的位置,但后侧的端部也可以是最小位置。也就是说,若将前侧的端部334的内径设为内径D32,将最小位置333的内径设为内径D31,则内径D32比内径D31大。
[0129] 吹出口42的后侧的端部422的内径D41比吸入口331的最小位置333的内径D31大。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抑制从吸入口331的后侧的端部吹出的空气的流动的剥离,抑制噪音。
此外,优选内径D41比D32小。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抑制从吹出口42向吸入口331吹出的空气的流动的剥离,并抑制噪音。
[0130] 在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如图7所示,叶轮31的叶片311的一部分位于吹出口42的后侧的端部422的前后方向的投影面的内部。也就是说,沿中心轴C1方向从前侧观察吹出口42的后侧的端部422时,能够看到叶轮31的叶片311。通过这样形成,由叶轮31的叶片311产生的声音容易通过吸入口331进入膨胀型消声器的扩展室。因此,由叶片311产生的声音容易在扩展室被消除,消声的效果提高。
[0131] 一般情况下,消声效果的大小由至扩展室的入口管及离开扩展室的出口管的直径与扩展室的直径的比来决定。另外,消声的频率特性根据沿着音波的行进方向的扩展室、入口管、出口管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波长的关系而发生变化。此外,在此所说的频率特性是指存在消声效果大的频率、消声效果小的频率。另外,膨胀型消声器的消声效果不是针对单个频率,而是针对某种程度的大范围的频率。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得到一般情况下有效的消声量。
[0132] 对于在本实施方式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构成的膨胀型消声器,能够变更套筒40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吹出口42与吸入口331的间隙的大小等形状。由此,能够变更要消声的音波的频带。也就是说,在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通过变更套筒400,能够考虑由鼓风机的叶轮的规格、旋转速度确定的噪音的频率特性而进行消声。另外,在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由于通过狭窄的流路而产生风噪。关于旋风式集尘装置A的风噪,也能够通过变更套筒400来进行消声。
[0133] <第二实施方式>
[0134] 参照附图对使用了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的吸尘器进行说明。图8是使用了本发明旋风式集尘装置的吸尘器的从下侧观察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吸尘器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的设置状态的立体图。
[0135] 图8所示的吸尘器Cn是自动清扫地板的自主式的吸尘器。吸尘器Cn在下表面具备两个驱动轮W1和一个转向轮W2。而且,在吸尘器Cn的下表面设有将处于地板的尘埃与空气一同吸入的吸气口It。吸尘器Cn通过驱动轮W1转动而使吸尘器Cn移动。转向轮W2绕吸尘器Cn的与地板正交的轴旋转,变更吸尘器Cn的移动方向。
[0136] 在吸尘器Cn中,在作为外包装的机身Bd安装有未图示的传感器,而且在地板上一边躲开障碍物一边移动。吸尘器Cn一边驱动旋风式集尘装置A一边在地板移动,从而吸入地板上的尘埃。
[0137] 如图9、图10所示,在吸尘器Cn中,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的回转筒13的积存区域134为内周区域133的下方。而且,设于空气流入部件12的下侧的流入部122与吸气口It连结。吸气口It设于吸气部件12的下部。
[0138] 在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收集容器100的下部朝向后侧而向下侧加宽。而且,能够在前侧的端部与后侧的端部之间的间隙配置吸气口It。这样,在收集容器100中,形成为前侧比后侧小。因此,旋风式集尘装置A能够将前端侧小型化。由此,能够提高旋风式集尘装置A的配置自由度。
[0139] 在上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将前盖11作为用于丢弃尘埃的盖而使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打开集尘罩14来丢弃尘埃。另外,也可以使前盖11及集尘罩14双方能够开闭。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可以在收集容器100的前端面(底面111)和后端面(集尘罩14)的至少一方设有能够开闭的盖。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积存于收集容器100的尘埃丢弃。
[0140] 在上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A中,收集容器100的被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剖面(参照图5等)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将收集容器的被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剖面设为圆形状。即,收集容器的被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第二剖面也可以为圆形状。通过设置成这样的结构,通过积存区域的速度较快的气流的回转沿轴向观察时为圆形状,因此,能够将压力损失抑制为较低。
[0141] 另外,也可以将收集容器的被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切断而得到的第二剖面设为椭圆形状、组合了半圆弧和半椭圆弧的形状、以及长圆形状的任一种。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将收集容器小型化。另外,收集容器的第二剖面并不限定于这些形状,能够广泛采用使在内部回转的气流难以成为乱流的形状。作为使回转流难以成为乱流的形状,例如能够列举遍及整周可微分的形状。
[0142] 在上述的旋风式集尘装置中,隔着内筒的一方侧形成为倾斜的筒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收集容器,能够采用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前侧比后侧小的筒形状。另外,收集容器为从前侧向后侧连续加宽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阶段性地加宽的筒形状。
[0143]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中,配置为前后方向为水平方向,且积存区域位于下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前后方向也可以为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另外,也能够将前后方向设为铅垂方向而使用。在使前后方向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通过使前盖朝下,从而使积存于积存区域的尘埃向前盖移动。
[0144]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出的旋风式集尘装置中,收集容器使前盖、吸气部件、回转筒可分离,但也可以作为同一部件而形成。在一体地形成收集容器的情况下,流入部也可以为伸入到收集容器的内部的管状。另外,收集容器的内表面侧也可以是沿着内表面的开口。
[0145]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方式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0146] 生产上的可利用性
[0147] 本发明能够作为自主行走型的吸尘器、被褥吸尘器、立式吸尘器的集尘器使用。
[0148] 符号说明
[0149] A—旋风式集尘装置,100—收集容器,11—前盖,111—底面,12—吸气部件,120—凹部,121—贯通口,122—流入部,123—导入路,124—排出口,13—回转筒,131—前侧开口,132—后侧开口,133—内周区域,134—积存区域,14—集尘罩,141—按压部,142—贯通孔,15—分隔部件,151—通风部,152—导风部,200—内筒,21—凸缘,22—流出口,23—整流板,300—鼓风机,31—叶轮,32—电动机,321—输出轴,33—罩,330—前壁部,331—吸入口,332—排出部,333—最小位置,334—前侧的端部,400—套筒,41—前缘面,42—吹出口,421—凹部,422—后侧的端部,422—前侧的端部,500—集尘网,Cn—吸尘器,It—吸气口,W1—驱动轮,W2—转向轮,Bd—机身,Ff—流速较快的气流,Lf—流速较慢的气流,Ar1—气流吹出方向,Ar11—回转的空气的流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