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
一种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202310007550.5 |
2023-01-04 |
CN115845130B |
2024-10-11 |
吴钊英; 张超; 赵蒙恩; 杨茜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涂层材料,其中所述基体材料为聚醚醚酮支架;所述涂层材料包括聚多巴胺和纳米氧化钽。本发明利用聚多巴胺在聚醚醚酮表面构建生物活性纳米氧化钽涂层,有效改善了聚醚醚酮材料的粗糙度、亲水性、表面能、Zeta电位及蛋白吸附能力,并赋予其优良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成骨活性,对实现成功的骨修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382 |
一种表面改性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0778394.7 |
2024-06-17 |
CN118745263A |
2024-10-08 |
张梅; 周星宇; 孙大辉; 蒋俊辉; 党俊波; 沈忱; 吕瑞芙; 王泓博 |
本发明适用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表面改性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一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并对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进行表面磺化处理;使用硼氢化钠将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表面的羰基还原为羟基;将4‑((((2‑羧乙基)硫代)羰硫基)硫代)‑4‑氰基戊酸接枝到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表面;进行原位RAFT聚合;KRSR缀合;ALN接枝,得到表面改性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本发明将具备内源性响应能力的无规共聚物原位生长于传统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表面,并以其为载体搭载多种成骨活性物质,可以显著增强其生物活性和成骨整合能力。 |
383 |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材料的骨缺损填充支架 |
CN202410791557.5 |
2024-06-19 |
CN118743784A |
2024-10-08 |
赵伟; 刘彦菊; 张月驰; 冷劲松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形状记忆材料的骨缺损填充支架;该骨缺损填充支架包括骨架和载药填充物,所述载药填充物填充于所述骨架的内部,所述载药填充物包括载体和负载于所述载体上的药物;所述载体为水凝胶或气凝胶,所述骨架的制备材料包括形状记忆聚合物;所述骨架通过加热能够在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形状的体积小于所述骨缺损的体积,所述第二形状的体积大于所述骨缺损的体积。本发明提供的骨缺损填充支架能够实现与骨缺损的紧密贴合,且不易引发炎症和感染等问题。 |
384 |
一种由炎症微环境介导的药物响应释放仿生心脏瓣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202310812467.5 |
2023-07-04 |
CN116763993B |
2024-10-08 |
胡成; 王云兵; 杨立; 梁旭月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炎症微环境介导的药物响应释放仿生心脏瓣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仿生心脏瓣膜材料是表面接枝硫酸软骨素和甘草酸的心包。本发明仿生心脏瓣膜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血栓能力和内皮化潜能,还能在炎症微环境下响应释放药物,最终发挥更好的抗炎和抗钙化的作用。此外,本发明制备的仿生心脏瓣膜材料保持了戊二醛交联的猪心包瓣膜的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本发明为制备性能更好的人工生物心脏瓣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385 |
一种高强度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202011599971.4 |
2020-12-30 |
CN112451185B |
2024-10-08 |
邵惠锋; 景卓荦; 贺永; 年志恒; 龚友平; 刘海强; 陈慧鹏; 李文欣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椎间融合器由外层,中间层和内层三个部分组成,所述中间层被包裹在所述外层内部,所述内层安装在所述中间层内;所述外层为软材料;所述中间层为多孔结构,内部孔道完全贯通;所述内层为两种或者多种多孔结构的生物活性材料的组合,内部孔道完全贯通,可以是钙镁硅酸盐,硅酸盐,或者磷酸盐等的组合,也可以是生物活性材料附带有一些的特殊功能。所述的中间层包括进入口和轨道,所述内层通过所述进入口进入中间层内部,所述内层活动安装在所述轨道上。本发明的高强度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具有高的力学强度,良好的位置稳定性,良好的生物活性,同时还可以添加多种功能。 |
386 |
一种基于浸渍-热处理法制备氧化锆表面钛酸锶修饰层的方法、产品和应用 |
CN202410810173.3 |
2024-06-21 |
CN118724615A |
2024-10-01 |
徐刚; 卢泽华; 冯凡杰; 方正; 朱黎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浸渍‑热处理法制备氧化锆表面钛酸锶修饰层的方法,包括:(1)将硫酸钛、尿素与水混合得到前驱体液A,将氧化锆陶瓷置于前驱体液A中,加热至沸腾状态下保持一段时间,再将氧化锆陶瓷取出,经热处理A后,在氧化锆表面制备得到二氧化钛膜;(2)将H2O2水溶液、氨水和去离子水混合,加入偏钛酸搅拌溶解,得到前驱体液B,将制备有二氧化钛膜的氧化锆置于前驱体液B中,在室温环境内静置反应一段时间,沉积得到修饰有二氧化钛前驱体层的氧化锆;(3)将乙酸锶,或者是乙酸钙和/或乙酸镁与乙酸锶组成的混合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浸渍处理液,将修饰有二氧化钛前驱体层的氧化锆置于浸渍处理液中,静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经热处理B后,在氧化锆表面制备得到钛酸锶修饰层。本发明在氧化锆陶瓷表面制备的钛酸锶层紧密附着于氧化锆基底,具有高亲水性,有利于人体内蛋白质和细胞等的黏附,同时可长期释放锶离子等活性因子以促进植入处的骨形成和骨再生,最终增强氧化锆种植体的骨整合能力。 |
387 |
促心梗后心肌再血管化的肿瘤源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202411018152.4 |
2024-07-29 |
CN118718105A |
2024-10-01 |
康凯; 孙昊博; 展旭; 解万东; 秦思达; 靳元; 孙哲; 张金凤 |
本发明涉及促心梗后心肌再血管化的肿瘤源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为解决现有心脏贴片搭载的外泌体促血管新生疗效不确切,培育难度大无法应对批量生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促心梗后心肌再血管化的肿瘤源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将促心梗后心肌再血管化的肿瘤源外泌体应用于制备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脏贴片中。本发明证实肿瘤源外泌体具有促血管生成的确切疗效,且能够满足转化应用和批量生产的要求。本发明利用肿瘤源外泌体具有促血管生成的特点,通过搭载组织工程学心脏贴片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心肌梗死治疗中不完全血管化及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顽固性心衰、心肌梗死复发等问题,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 |
388 |
抗菌银离子修饰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0727442.X |
2024-06-06 |
CN118718100A |
2024-10-01 |
张人; 吴阳; 肖莺 |
本发明涉及纳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抗菌银离子修饰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有机羧酸和水配置成Tris‑有机羧酸缓冲溶液;加入硫酸铜、过硫酸铵、维生素E、盐酸多巴胺和羧甲基壳聚糖制成反应溶液;将人工韧带放入反应溶液中搅拌,再与硝酸银水溶液混匀反应,制备得所述抗菌银离子修饰人工韧带。本发明通过结合Tris‑有机羧酸缓冲溶液、硫酸铜、过硫酸铵、维生素E、盐酸多巴胺、羧甲基壳聚糖和硝酸银等原材料,显著增强了人工韧带的抗菌性。这些材料共同作用,不仅确保了聚多巴胺层的均匀形成和银离子修饰层的有效沉积,而且提供了长期有效的抗菌保护。 |
389 |
一种金属酚醛明胶涂层改性的聚芳醚骨植材在氧化应激下的骨修复应用 |
CN202410712600.4 |
2024-06-04 |
CN118718099A |
2024-10-01 |
蹇锡高; 李怡铮; 程习彤; 柳承德; 张学梅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酚醛明胶涂层改性的聚芳醚骨植入材料在氧化应激下的骨修复应用,所述金属酚醛明胶涂层改性的聚芳醚骨植入材料包括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的聚芳醚基底材料和金属酚醛明胶涂层,二者通过仿贻贝的物理粘附作用结合为一体;金属酚醛明胶涂层前体溶液包括含二氮杂萘酮联苯多官能度酚醛单体,FeCl3、明胶(Gel)和溶剂。本发明制备过程较简单,所得水凝胶涂层改性的杂萘联苯聚芳醚材料无需额外添加抗炎组分,即具有优异的清除ROS效率、抗氧化以及抗炎活性,同时具有促成骨效应,为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植入材料在体内发挥更好的促进骨再生和骨融合作用,在高分子骨植入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390 |
一种钛基种植体基台表面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410721406.2 |
2024-06-05 |
CN118718086A |
2024-10-01 |
钱文昊; 邢敏; 张海峰; 刘宣勇; 邱家军; 叶奎材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基种植体基台表面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方法将铈离子直接注入到钛基种植体基台表面,随后通过高温热处理工艺制备具有不同铈离子价态的钛基种植体基台表面复合涂层。本发明材料可有效清除环境内的活性氧,降低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并可响应近红外光辐照产生光热转化效果,有效杀死附着在表面的细菌,同时可有效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提高软组织封闭效果。本发明为临床应用中传统钛基种植体基台无抗菌性能且软组织封闭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
391 |
一种压电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
CN202410723386.2 |
2024-06-05 |
CN118718084A |
2024-10-01 |
肖聪; 张少云; 高志祥; 苏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在3D打印的BCP支架表面构建KNN基纳米材料,用于治疗耐药性细菌菌膜感染:KNN掺杂Ag2O和CoO构建相边界KNN压电材料,提升KNN的压电催化活性;将该纳米平台引入至3D打印的BCP支架表面,超声响应下纳米材料高效产生ROS,早期快速破坏MRSA细菌菌膜,Ag离子释放协同抗菌;压力作用下KNN‑Ag2O‑CoO自极化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Co离子释放促成骨、促血管生成,进一步提升材料体系后期骨修复能力,从而实现兼具“抗菌和促成骨一体化”的双协同体系,解决BCP支架在感染性骨缺损中的不足应用。 |
392 |
一种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壳聚糖/明胶复合膏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211625746.2 |
2022-12-16 |
CN116236619B |
2024-10-01 |
肖林; 徐维畅; 朱静; 张超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壳聚糖/明胶复合膏体材料。所述壳聚糖/明胶复合膏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环糊精修饰的壳聚糖衍生物溶于醋酸水溶液中,获得混合溶液;将三聚磷酸钠溶液与混合溶液混合,搅拌离心,获得壳聚糖纳米粒子;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将5~8%(w/v)的明胶溶液与所述壳聚糖纳米粒子混合,使所述壳聚糖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明胶溶液,获得所述壳聚糖/明胶复合膏体材料。所述壳聚糖/明胶复合膏体材料在模拟体液环境中也能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质,具有优异的粘弹性质;此外,所述壳聚糖/明胶复合膏体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生物相容性,以及较好的抗炎效果,能够促进关节软骨损伤修复。 |
393 |
一种生物能量活性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202410617835.5 |
2024-05-17 |
CN118703445A |
2024-09-27 |
张胜民; 杜莹莹; 姜尚彤; 刘须龙 |
本申请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能量活性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用琥珀酸刺激细胞至预设细胞融合度,得到融合细胞;以及,于无血清环境中对所述融合细胞进行培养,后对培养后的融合细胞进行纯化,得到具有生物能量活性的外泌体;琥珀酸的浓度为50μM~2000μM;刺激的时间≥24h;采用三羧酸循环中间体琥珀酸刺激细胞并制备得到具有高生物能量活性的外泌体,与常规的外泌体相比,该高生物能量活性的外泌体可以刺激细胞内ATP含量显著提升,同时可以促进细胞内源性ATP合成,提高合成代谢水平。 |
394 |
一种基于热致牺牲模板法的可注射多孔复合骨修复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0739583.3 |
2024-06-07 |
CN118697941A |
2024-09-27 |
金晓强; 俞郅浚; 严煜; 陈亮; 陈家煜; 周辰鹤; 滕王锶源; 牟皓晨; 叶招明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致牺牲模板法的可注射多孔复合骨修复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制备明胶微球;2)制备载药介孔二氧化锰;3)在避光条件下,将载药介孔二氧化锰、促成血管药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可生物降解及UV固化聚合物溶液中预混,再冷却至4℃并混合明胶微球;使用时直接将所得混合溶液注射至骨缺损部位进行原位UV固化,明胶微球受到体温作用发生溶解牺牲,在凝胶基体内形成多孔结构。该复合水凝胶材料基于热致牺牲模板法为细胞提供了物质交换和细胞迁移的孔道结构,同时兼具抗炎、促成血管和促成骨作用,而且原位注射及UV固化可以实现与不规则骨缺损形状的匹配,可以在局部实现高效的骨缺损修复。 |
395 |
一种超声响应型多孔Ti2O3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310306394.2 |
2023-03-27 |
CN118697938A |
2024-09-27 |
刘宣勇; 关世伟; 张宪明; 谭继; 陈书寒; 朱红芹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响应型多孔Ti2O3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超声响应型多孔Ti2O3涂层包括:钛基材料,以及原位形成在钛基材料表面的超声响应型多孔Ti2O3涂层;所述超声响应型Ti2O3涂层为具有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为内层微米级孔隙复合表面纳米级孔隙的微纳米分级结构。 |
396 |
一种具有图案化促黏附表面的复合颅骨修复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0739588.6 |
2024-06-07 |
CN118697937A |
2024-09-27 |
金晓强; 俞郅浚; 陈家煜; 严煜; 滕王锶源; 叶招明; 张宇杰; 周辰鹤; 李恒元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图案化促黏附表面的复合颅骨修复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1)使用沉淀法制备介孔二氧化锰MMD,随后结合循环超声负载法在MMD的孔道中负载促成骨药物,并利用原位自由基聚合法在其表面包覆缓释聚多巴胺PDA涂层得到MMD‑O‑PDA;2)将MMD‑O‑PDA与带有氨基的可紫外光固化聚合物溶液混合均匀,置于具有特殊图案化表面的定制PDMS模具之上,覆盖透明石英片后UV固化,脱模;3)结合交联剂在复合水凝胶材料表面原位接枝黏附蛋白,超频透析后即得所述水凝胶材料。所述材料具有高效促细胞黏附作用,可在缺损原位迅速富集成骨细胞,同时兼具抗炎、全周期促成骨作用,从而高效促进颅骨缺损部位修复。 |
397 |
一种复合型可注射水凝胶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
CN202410914544.2 |
2024-07-09 |
CN118697936A |
2024-09-27 |
王小红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可注射水凝胶及其合成和应用方法,属于化学工程和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以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单体为基本原料,通过在聚合反应单体NIPAm中引入定量的N‑丙烯酰氧基琥珀酰亚胺(NAS),增加聚合反应中活性基团巯基(‑SH)的含量,形成预聚物一,P(NIPAm‑cys)。在预聚物一P(NIPAm‑cys)分子中引入二乙烯砜(vinylsulfone),增加聚合反应中不饱和键(即烯键,vinyl)的含量,形成预聚物二,P(NIPAm‑cys‑vinyl)。将预聚物一和预聚物二溶液按比例混合,加入生物活性物质,如活细胞、活性分子和药物中的至少一种,32℃~37℃下形成复合型可注射P(NIPAm‑cys‑vinyl‑cys)水凝胶。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型可注射水凝胶成胶速度快、机械强度高、载药量大、生物相容性好、结构稳定、使用范围广,可用作止血材料、伤口敷料、动脉瘤栓塞剂、靶向药物递送载体(如纳米载药系统)和组织器官制造与修复材料。 |
398 |
一种丝素蛋白-原花青素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202410793436.4 |
2024-06-19 |
CN118684905A |
2024-09-24 |
张强; 孙静静; 杜梦洁; 闫书芹; 黄颖; 罗祖维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素蛋白‑原花青素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丝素蛋白‑原花青素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如下:S1、基于家蚕丝纤维制备得到再生丝素蛋白溶液;S2、原花青素用酶进行孵育得到原花青素溶液;S3、将原花青素溶液与再生丝素蛋白溶液混合进行接枝反应,后处理得到丝素蛋白‑原花青素接枝共聚物。本发明提供的丝素蛋白‑原花青素接枝共聚物兼具丝素蛋白与原花青素二者的优点,在蛋白质链上修饰多酚,获得了突出的生物相容性,扩展了丝素蛋白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399 |
一种基于聚多巴胺-壳聚糖衣康酸层层自组装的抗钙化生物瓣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202410698609.4 |
2024-05-31 |
CN118681064A |
2024-09-24 |
董念国; 温姝钰; 乔韡华; 周颖; 张峻维; 张超; 曹红; 张金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多巴胺‑壳聚糖衣康酸层层自组装的抗钙化生物瓣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生物瓣依次浸泡于0.5‑1.5mg/mL聚多巴胺工作液、0.5‑1.5mg/mL壳聚糖衣康酸工作液中可制备不同自组装层数的生物瓣,该生物瓣抗钙化效果显著,相较经典生物瓣钙化程度明显降低;层层自组装可负载大剂量药物,药物可起长期抗钙化作用,相较全身给药(口服、静脉)方式,局部给药可减少药物副作用。 |
400 |
一种生物质基骨修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1175271.0 |
2024-08-26 |
CN118681059A |
2024-09-24 |
郭标; 马炜; 陈翔 |
本发明属于组织修复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基骨修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生物质基骨修复复合材料的组成包括以下原料:Ag/硅酸钙/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M冰醋酸、接枝壳聚糖、纤维素纳米晶、生物活性玻璃、海藻酸钠、β‑磷酸三钙、0.1M CaCl2溶液。本发明通过在壳聚糖上接枝聚乙二醇链,提高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亲水性,促进细胞黏附和生长,聚乙二醇链调控共聚物降解速率,提高材料柔韧性,Ag/硅酸钙/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促进细胞分布和营养传递,气凝胶的多孔结构和低密度优化微环境,促进骨组织再生和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