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发电、变电或配电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机 / 其他类不包含的发电机或电动机;用电或磁装置得到的所谓的永动机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一种冷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温差发电耦合系统 CN202111428736.5 2021-11-26 CN114244274B 2024-04-16 钟晓晖; 孙香宇; 荣晓敏; 宋娟娟
发明提供了一种冷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温差发电耦合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光伏光热温差发电子系统和吸收式子系统,所述光伏光热温差发电子系统与所述吸收式热泵子系统之间通过循环路连接。该系统引入了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用来利用温差发电低温端产生的低品位热能,温差发电低温端冷却水的热量被用来加热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驱动制冷剂蒸汽流动到冷凝器中进行放热,获得品位较高的热能,制冷剂液体流经节流装置后在蒸发器中吸热,还可以产生制冷量,解决了温差发热低温端冷却水温度不能满足生活用水需要以及夏季热水需求较少时可能存在热量浪费的问题,提高了整体的能源利用率。
22 永磁螺线管助 CN201910132349.3 2019-02-22 CN109733343B 2024-04-16 李国峰
发明公开并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利用电磁驱动产生助且助力稳定的永磁螺线管助力器。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壳体、贯通所述壳体的两侧的推杆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中部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中固定设置有若干组串联的螺线管环,所述螺线管环与所述推杆同轴设置且每个所述螺线管环上均设置有触点,所述推杆的中部套设有内磁环,所述内磁铁环的外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触点相配合的第一触,所述内磁铁环的一侧外部设置有与所述触点相配合的第二触块,所述第一触块和所述第二触块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供电电路的正负极。本发明可用于助力器的技术领域。
23 一种月壤温差发电式发电装置 CN202311766071.8 2023-12-21 CN117856659A 2024-04-09 吴博涵; 吕冬翔; 侯旭峰; 阎勇; 刘锐; 周天; 李轩; 袁承洋; 王硕纯; 郭宇辰; 丁肇团; 刘佳林; 陈媛媛
发明提供一种月壤温差发电式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模主体、肋板和传热器件,发电模块主体,用于利用环境温差进行发电;肋板,将热量在发电模块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传递,设置于发电模块主体表面;传热器件,将热量在发电模块主体内部和月壤之间进行传递,设置于发电模块主体上。由于采用温差发电方式,在月昼、月夜期间均能稳定提供电能;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增加空间利用率,极大简化随运载火箭上行及在月面安装过程中的操作难度。
24 一种利用气化产出气制备二及发电系统及方法 CN202211215039.6 2022-09-30 CN117842991A 2024-04-09 王建军; 赵桓祯; 周圣; 申昭熙; 任相羿; 曹婧; 牟易升; 杨尚谕; 韩礼红; 李方坡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气化产出气制备二及发电系统及方法,属于非常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除尘除、产物分离模块、发电模块;所述除尘除水模块包括生产井、井下除尘腔、井口装置和除尘除水装置,所述产物分离模块包括压缩机酸性气体分离装置、沉淀腔和N2分离装置,所述发电模块包括环空、温差发电机和取暖装置。本发明所述系统和方法充分回收了粗煤气本身的热能动能,分离出来的CO2利用粗煤气的动能进一步压缩用作制冷剂或充当副产品。减少了项目成本,增加了副产品收入,同时避免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25 基于气凝胶隔热相变控温的光伏-热电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CN202111195198.X 2021-10-13 CN113871506B 2024-04-09 陶于兵; 何源; 于晓琨; 叶豪; 吕邹晨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凝胶隔热相变控温的光伏‑热电耦合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该耦合发电系统由气凝胶隔热层、光伏电池相变材料控温层、隔热转轴、热电元件、热沉以及电动机组成;本发明通过电动机驱动耦合发电系统转动,实现发电系统24小时连续高效发电;白天光照期,带有气凝胶隔热层的光伏电池面向天空,利用太阳能实现光伏发电,相变储热和温差发电等功能;夜晚非光照期,电动机驱动发电系统翻转,热沉端面向天空,利用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和热沉表面的辐射制冷,实现热电材料持续高效发电的功能;本发明集合气凝胶的隔热作用,相变材料的储热/控温作用和夜晚天空的辐射制冷作用,可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显著提升光伏‑热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26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余热回收设备 CN202311699751.2 2023-12-12 CN117832537A 2024-04-05 方长城; 唐廷江; 祝东鑫; 汪江林; 朱思思; 贾庆波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余热回收设备,通过回收燃料电池产生的和水蒸汽,利用喷雾的方式维持半导体发电热端和冷端的温差,保证了半导体发电模组的发电效率,最大化的二次利用了燃料电池系统的余热。同时燃料电池系统所处环境和自身运行稳定性的特点,通过监控半导体发电热端和冷端的温差、半导体发电模组出水口温度、电堆冷却水的入口温度,合理控制喷雾的时机和电堆冷却水的流向,不仅可以降低燃料电池系统的整体散热能耗,而且也维持了燃料电池电堆和半导体发电模组发电的稳定性。
27 一种温差取能冷却装置 CN202311846511.0 2023-12-28 CN117810178A 2024-04-02 刘文魁; 王祺隆; 关昕; 李志和; 林鑫; 高芳; 刘彤; 徐纪元; 贺林; 吴天逸; 赵晓民; 蒋晓旭; 李旭旭; 张航; 李潇; 杨帆; 庞素敏; 李一林; 范美琪; 胡锦汐; 谭传亮; 李永林; 毕迎华; 刘庆; 马朝阳; 孙广雷; 刘心雨
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差取能冷却装置,属于嵌入式电设备领域,该温差取能冷却装置首先通过温差取能模获取待散热芯片的热能为传感模块和温度调控模块供电,其次温度调控模块根据传感模块采集的数据来调控待散热芯片的温度,来实现对待散热芯片的调控。其中温差取能模块正对芯片上方能够最大化取能,通过设置支撑架使得温差取能模块能够随时切换位置,来获取不同芯片的热能。通过支撑架使得温差取能能够灵活的切换位置,从而实现减少温差取能模块的数量依然能够采集多芯片的热能;进一步解决了现有针对多芯片的散热设备,由于在每个芯片处设置一个温差取能设备,导致散热设备存在占用空间多的问题。
28 汽车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02410033656.7 2024-01-09 CN117799390A 2024-04-02 付乐中; 苏建业; 丁锋
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系统包括发动机热管理模电池热管理模块和温差发电模块;温差发电模块利用布置在发动机热管理模块上的热端管路和布置在电池热管理模块上的冷端管路之间的温差产生电能,且产生的电能可以给电池充电。如此,通过布置温差发电模块可以将汽车热管理系统本来需要排出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基于温差发电的原理进行能量回收,提高整车的能量利用率。相较于利用发动机的尾气温差来发电的方式,发动机的尾气温度不稳定导致温差不稳定,本发明利用发动机热管理模块的温度和电池热管理模块的温度都比较稳定,二者之间的温差也稳定,保证了发电的稳定。
29 介电弹性体驱动传感器系统以及座椅 CN201880068805.6 2018-11-26 CN111247734B 2024-04-02 千叶正毅; 和气美纪夫; 近藤广宣; 石川昌弘; 大杉启治
发明提供一种介电弹性体驱动传感器系统,其具有介电弹性体转换器部,所述介电弹性体转换器部包含介电弹性体层以及夹着该介电弹性体层的一对电极层,所述一对电极层具有相互划分的驱动区域和传感器区域,所述介电弹性体驱动传感器系统包括:电源部,其向所述驱动区域施加电压;检测部,其检测所述传感器区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电源部以及所述检测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兼顾驱动功能和传感器功能。
30 一种套管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 CN202311656153.7 2023-12-05 CN117767796A 2024-03-26 王明军; 韩梓超; 章静; 田文喜; 苏光辉; 秋穗正
一种套管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包括热端入口管、模化矩形管、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热端出口管、冷端出口管、套管和冷端入口管;半导体温差发电片安装在模块化矩形管上;热端入口管、模块化矩形管、热端出口管依次拼接形成发电装置内部的矩形通道,高温热流体流经矩形通道持续加热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热侧;低温冷流体由冷端入口管进入发电装置,流经套管并持续冷却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冷侧;通过对流换热维持半导体温差发电片两侧稳定的温差,提高发电效率。本发明设计了模块化矩形管,能够根据发电装置尺寸及发电需求调整所需温差发电片的数量,提高装置应用的灵活性;在维修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时仅需替换对应的模块化矩形管,降低维修成本。
31 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10166254.9 2018-02-28 CN108274999B 2024-03-26 王加雪; 张建国; 朱明峰; 曹雷; 刘鹏; 康立聪; 徐德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包括: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其设置在汽车发动机位置;变速箱余热利用系统,其设置在汽车变速箱位置;电池组,其包括串联的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其中发电机余热利用系统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变速箱余热利用系统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控制器,其连接所述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所述变速箱余热利用系统和所述蓄电池,用于分配充电电量和放电电量;其中,所述蓄电池组中每一节蓄电池连接一个所述能量回馈单元,所述每一能量回馈单元连接一个二极管,还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余热蓄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32 冷却循环系统 CN202311684747.9 2023-12-11 CN117739594A 2024-03-22 王宏九; 王子杨; 赵亮; 郭菊红
发明公开了冷却循环系统,涉及水冷却循环领域,水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用于对设备进行水冷降温的水冷降温系统、热能转换系统和流量控制系统,水冷降温系统包括有水、蓄水池和用于对设备进行降温的第一冷却水管,第一冷却水管靠近入口处顶部贯通连接有冷却分管,流量控制系统位于冷却分管上,第一冷却水管靠近出水口顶部通过触发机构与流量控制系统相连接;本申请通过水冷降温系统、热能转换系统和流量控制系统对设备进行降温,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通过增加冷却降温管路和冷却流量进行降温,保证降温效果,通过在降温设备外部设置热能转换系统,对需要降温设备的热量进行吸收传输并利用,将热能转化成电能,节省资源。
33 一种基于液态空气的冷链运输车温湿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2410000047.1 2024-01-01 CN117734384A 2024-03-22 折晓会; 马长捷; 周娜; 童山虎
发明属于冷链运输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液态空气的冷链运输车温湿度控制装置及方法,包括液态空气循环回路、车厢内空气循环回路和温湿度控制系统;液态空气循环回路,梯级利用液态空气的冷能,其中潜热部分用于发电,显热部分用于车厢内冷量供应;释放冷量后的干燥空气用于车厢内湿度调控。本发明利用温差发电模和换热器依次对车厢内循环空气进行冷却,避免了超低温液态空气与车厢内循环空气直接换热产生的较大损,同时温差发电模块产生的额外电能送入电池提供车内使用。液态空气经两次换热后的干燥空气直接送入车厢用于调节湿度,可以显著改善目前冷链运输车湿度过大导致的结露或结霜问题,提高冷链产品品质。
34 温差发电装置及核电源 CN202310609544.7 2023-05-26 CN116436340B 2024-03-22 安伟健; 郭键; 胡古; 葛攀和; 丁明哲; 赵泽龙; 许遴杰
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差发电装置及核电源。温差发电装置包括:热流接收腔,用于接收热流工质;热流返回腔,用于使热流工质流出;多个热流流道,每个热流流道分别与热流接收腔和热流返回腔连通;冷流接收腔,用于接收冷流工质,其中冷流工质的温度低于热流工质的温度;冷流返回腔,形成在热流接收腔和热流返回腔之间,用于使冷流工质流出;多个环形冷流流道,环形冷流流道形成在热流流道的径向外侧,与热流流道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每个环形冷流流道分别与冷流接收腔和冷流返回腔连通;以及多个温差发电元件组,温差发电元件组中的温差发电元件的热端和冷端分别与热流流道的周壁和环形冷流流道的径向内侧周壁导热接触
35 一种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余热及制热的温差发电装置 CN201810171037.9 2018-03-01 CN108365793B 2024-03-22 冯韬
发明属于资源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差发电装置。一种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余热及制热的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圆台形主体、垂直轴风力热机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反光板;圆台形主体包括:外侧的导热油层以及内侧半导体温差发电层;半导体温差发电层的热端与导热油层贴合,半导体温差发电层的冷端暴露在外部空气中;垂直轴风力制热机的位于圆台形主体的中心,垂直轴风力制热机上固定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深入导热油层中;太阳能电池板贴合在圆台形主体的南北两面,由支撑棒支撑的反光板与北面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对,用于反射太阳光。本装置同时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在没有太阳辐射的夜晚,可利用风力制热继续进行温差发电。
36 一种利用开关温差的发电系统 CN202111589763.0 2021-12-23 CN114337376B 2024-03-19 张鑫; 王艺桦; 郑王里; 史燕平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开关温差的发电系统,包括隔离开关、温差发电片和能量收集电路;隔离开关包括底座、第一绝缘子、第二绝缘子、第一触头座、第二触头座和刀闸;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的一端分别与底座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触头座和第二触头座相连;刀闸的一端与第二触头座转动相连,另一端用于与第一触头座接触;温差发电片设置在隔离开关的刀闸上;能量收集电路的接口端与温差发电片的出线端相连,且安装在隔离开关的刀闸上。本发明有效利用了高压隔离开关运行中产生的废热,利用温差发电技术将其转化为电能,并通过能量收集电路对转化电能进行管理,为输变电设备无源无线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新型能量补给方式,提高了无源无线传感器工作的稳定性
37 一种装配式塑料类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01910780677.4 2019-08-22 CN110438862B 2024-03-15 蒋玮; 袁东东; 沙爱民; 肖晶晶; 童峥; 贾猛; 单金焕; 王文通; 鹿蓉
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塑料类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包括路基,路基上铺设有塑料类基层,塑料类基层上铺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上铺设有金属板过渡层,金属板过渡层上铺设有沥青路面下面层,沥青路面下面层上铺设有沥青路面上面层。在路基之上采用塑料类基层,代替现有大多数沥青路面中的半刚性基层,有效解决了半刚性基层导致的反射裂缝问题,降低了沥青路面施工成本,节约了施工时间,保证了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颠覆了传统思路,塑料类基层原材料取材于废旧塑料垃圾,是将塑料碎渣经处理后压实成型的中空构造,有效实现了废物利用,保护了环境,拓展了沥青路面“绿色”发展的内涵,当塑料类基层达到使用年限后,还可回收利用,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38 一种回转窑烟气低温余热回收装置 CN202210979279.7 2022-08-16 CN117628526A 2024-03-01 沈文朋; 王延军; 齐波; 洪涛; 孟繁然; 雷飞; 任飞; 杨丽君; 王蓉
发明涉及烟气余热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回转窑烟气低温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初级回收室、次级回收室和储箱,所述初级回收室外壁左端固定安装有烟气进入管,所述初级回收室外壁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烟气连接管一,所述烟气连接管一外壁后端与所述次级回收室外壁前端固定连接,使得与S形烟管外壁直接接触的导热片一的温度升高,使得温差发电片的热端能够有恒高的温度,形成热端,同时与水管一内壁接触的导热铝片二在水管一内部流动水的作用下,将导热铝片二处的热量带走,形成冷端,使得温差发电片的发电片热端和发电片冷端之间形成温度差,温差发电片会利用高、低温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从而实现将烟气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39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2210566941.6 2022-05-23 CN115002313B 2024-03-01 周鼎
申请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包括处理模,能够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热电转换结构,设置于处理模块的一侧,用于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热电转换结构具有电流输出端;以及开关,与电流输出端电连接,开关用于控制电流输出端的通断。通过设置开关可以对电流输出端的通断进行控制,进而可以控制热电转换结构是否工作,如此,可以确保摄像头模组即使在不利环境下也能保证摄像头模组中的处理模块在合适的工作温度区间工作。
40 一种可快速降温并维持容器内固定温度的装置 CN202311574188.6 2023-11-23 CN117602238A 2024-02-27 薛玲玲; 李凯华; 卫清源; 王浩斌; 赵薇
发明一种可快速降温并维持容器内固定温度的装置,包括容器罐本体以及设置在容器罐本体顶部的容器盖;容器盖上安装有太阳能光伏板、玻璃保护板和垂直轴电机,其中玻璃保护板安装于容器盖最上面,太阳能光伏板位于玻璃保护板下方且与玻璃保护板紧密相连,太阳能光伏板下侧,且在容器盖内,平布置有若干内置风道,在多个内置风道交汇处布置有一个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容器罐本体最外侧分布于容器的四周和底部为真空层;容器罐本体内部布置有内部空腔,内部空腔底部布置有液体检测传感器;内部空腔的四周和底部安装有内腔壁,内腔壁里布置有若干热电偶;容器罐本体的最底部设置有电池。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降温并确保容器内的稳定温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