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ZnCoFe-MOF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2410714772.5 2024-06-04 CN118280745B 2024-09-17 李庆灿; 董雅鑫; 李法兵; 王传伟; 王梦真; 耿德敏; 王琳琳; 朱荣振; 刘建路
发明公开了一种ZnCoFe‑MOF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将锌盐、钴盐、盐和对苯二甲酸分别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A、溶液B、溶液C和溶液D,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依次加入到溶液D中得到溶液E,对溶液E搅拌进行预结晶处理,得到ZnCoFe‑MOF‑5溶液;将溶液经蠕动进入喷雾干燥机快速蒸发喷出得到ZnCoFe‑MOF‑5前驱体;前驱体材料在保护气氛下进行煅烧,得到具有MOF‑5框架的三金属MOF材料ZnCoFe‑MOF。本发明得到的电极材料由于多金属离子的共同作用,在赝电容超级电容器中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2 一种高比容量钠离子电容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410585979.7 2024-05-13 CN118366796A 2024-07-19 邹国强; 李杰; 纪效波; 侯红帅; 邓文滔
发明涉及一种高比容量钠离子电容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玫瑰红酸二钠盐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碳化,然后酸洗,得到多孔碳材料;将所述多孔碳材料在气氛围下进行烧结,得到富含羰基的多孔碳材料;本发明的碳正极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合适的孔径分布,且富含羰基活性结构,应用于钠离子电容器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3 一种致密石墨烯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410410986.3 2024-04-08 CN118016453B 2024-06-11 韩方明; 林豆
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致密石墨烯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结合两次热反应和真空抽滤工艺制得致密石墨烯基复合薄膜,嵌入的碳量子点避免了石墨烯纳米片自堆叠,碳化的海藻酸钠增强了石墨烯层间作用,因此薄膜的电导率、抗压强度和比表面积显著提高。该薄膜作为电极使用时具有平滑的离子迁移通道、良好的柔性和亲水性,在两电极体系中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表现出具有超高功率性能和高抗压能,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得的薄膜无法兼顾高表面积、高密度、高电导率、高机械强度和高孔隙率的技术问题,可用于耐压电子设备的储能单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用于高功率电能存储装置的高效导电糊电极电池 CN202180101171.1 2021-08-31 CN117813667A 2024-04-02 维罗尼卡·费比安·普埃尔塔; 丹尼尔·鲁埃达·加西亚; 劳尔·贝纳赫斯·维劳; 佩德罗·戈麦斯·罗梅罗; 拉斐尔·特拉达斯·罗布莱多
发明涉及一种电能存储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电能存储单元和向电活性糊状物施加给定程度的机械压的结构;该电能存储单元包括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电极是阳极(6.3a),另一个电极是阴极(6.3b),其中,这些电极基于包括分散在电解质中的微米/纳米颗粒(3.4)的电活性糊状物、添加到碳微米和纳米颗粒(4.4)中的纳米化还原活性元素(4.6)和电解质(3.2和4.2),所述碳微米/纳米颗粒在压力下通过所述所有糊状物提供高效导电网络,同时用作超级电容器。
5 一种高比表面积共掺杂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311472184.7 2023-11-07 CN117524745A 2024-02-06 邹凯翔; 张道海; 占晓; 周腾; 张文敬; 谭芳; 吴中立
发明公布了一种高比表面积共掺杂多孔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含氮化合物、含硼化合物和活化剂加热至共熔形成预置液态活化剂;步骤二:将所述液态活化剂与源充分混合得到前驱体;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前驱体在保护气氛中进行煅烧,对煅烧得到的产物进行研磨,溶于盐酸搅拌,抽滤,将滤得的固体洗至滤液pH=7,干燥,即得高比表面积氮硼共掺杂多孔炭。氮硼共掺杂多孔炭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丰富的孔结构,作为锌离子电容器正极材料在循环1200次后放电比容量的保持率可以达到94%,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6 一种三元镍钴钨碲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2210666626.0 2022-06-14 CN115101357B 2024-01-26 王朝阳; 韩文静; 袁磊; 钟铭龙; 李佳; 黄传群
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元镍钴钨碲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将生长在布上具有缺陷的氧化钨纳米片CC‑WO3‑x与碲粉在氢氩混合气氛和一定温度下发生化学反应,得到在碳布上生长的CC‑WTe2;将得到的CC‑WTe2在三电极体系中通过电化学沉积,得到CC‑WTe2‑Ni‑Co三元复合材料,其中,在三电极体系中,电解液为Ni(NO3)2·6H2O和Co(NO3)2·6H2O的混合溶液,工作电极为CC‑WTe2,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对电极为Pt片电极。制备的CWNC‑8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A g‑1时,比电容739F g‑1,在经5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84%,与CC‑Ni‑Co电极相比提高了12%。同时在功率密度为3000W kg‑1时,仍保留了23.4W h kg‑1的能量密度。
7 一种超高面积能量密度的微型化还原电容器的制备方法 CN202111439330.7 2021-11-30 CN114141547B 2023-08-04 胡海波; 杜悦珲; 曹志钱; 吴玉东
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面积能量密度的微型化还原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MXene/纳米线和细菌纤维素复合薄膜的制备;聚丙烯酰胺/ZnCl2和NH4Cl凝胶电解质的合成;系微型氧化还原电容器的组装。本发明基于MXene/银纳米线和细菌纤维素复合薄膜制备的微型氧化还原电容器具有超高的面积能量密度。首先,通过在2D MXene片之间的AgNWs&BC插层,扩大2D MXene片之间的层间间距,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离子传输通道,促进离子传输的动学,并提高了离子插层的电荷储存能力;其次,在MXene层间耦合氧化还原Ag/AgCl电对的同步固‑固转换反应提供了一个超平坦的放电平台,加强了电荷储存能力和输出稳定性
8 一种MOFs衍生物Co-Ni-B-P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110813201.3 2021-07-19 CN113539703B 2023-07-07 邹勇进; 眭清丽; 王庆勇; 向翠丽; 方淞文; 徐芬; 孙立贤
发明公开了一种MOFs衍生物Co‑Ni‑B‑P复合材料,先采用溶剂热法制备Co‑Ni‑MOF,形成花簇球状一级结构;再采用化学化还原法进行化处理和磷化处理,分别形成纳米片二级结构和纳米颗粒三级结构。实现高孔隙率、保护材料结构、增加材料氧空位和增大比表面积和提升离子传输速率的效果,进而实现提升快速法拉第反应和电导率、提供赝电容的作用。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Co‑Ni‑MOF材料的制备;2)硼化处理;3)磷化处理。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在‑0.1‑0.45 V范围内充放电,在放电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为1500‑1600 F/g。具有优良的材料稳定性能和优良的离子传输能
9 电化学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980029746.6 2019-04-24 CN112106160B 2022-11-04 林宏树; 山口巧; 松村菜穗; 伊藤靖幸; 坂田基浩; 坂田英郎
发明的电化学器件具有正极、负极、和夹设于它们之间的间隔件,所述正极具备包含的正极集电体、包含导电性高分子的正极材料层、和处于所述正极集电体的表面的铝化物层,铝氧化物层包含氟。
10 可变电导的电化学器件 CN202080075572.X 2020-10-16 CN114600129A 2022-06-07 V·布拉加格里亚; P·鲁赫; A·拉波塔; J·丰佩伊里内; S·亚伯
一种电化学器件,包括电化学基元和电路。电化学基元包括第一固体组件和第二固体组件。两种固体组件包含相同的化学元素,但至少一种类型的化学元素的浓度不同。在两个固体组件之间设置固体电解质。固体电解质是介电材料。电路连接到电化学基元。电化学基元可以根据化还原过程来操作,以便在第一固体组件和第二固体组件之间交换至少一种类型的化学元素,并且由此改变两种固体组件中的每一种的电导。
11 石墨烯纳米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容器电极 CN202010916457.2 2020-09-03 CN112086297B 2022-03-15 拜永孝; 肖永成; 党锡江; 张桂兰
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纳米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容器电极,制备方法包括:将石墨烯和纳米碳材料按预设质量比在溶剂中进行超声混合,获得预设浓度的、混合均匀的分散液,向所述混合均匀的分散液中加入双氧并且搅拌分散均匀,在搅拌条件下用紫外线照射,获得混合物溶液,通过紫外线和双氧水体系在氧化石墨烯片层上造孔制备多孔氧化石墨烯,效果明显且绿色环保;将所述混合物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并将冷冻干燥所得的固体物质以不同功率的微波辐射进行还原处理,得到石墨烯纳米碳电极材料,采用微波进行还原处理,还原程度高、耗时短、耗能极低,并且该方法简单便捷、设备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12 片上固态超级电容及其制备方法 CN202110815093.3 2021-07-19 CN113436904A 2021-09-24 朱宝; 尹睿; 张卫
发明提供了一种片上固态超级电容,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衬底、至少两个硅纳米柱、金属硅化物层、TiVN薄膜、导电柱以及凝胶层,所述硅纳米柱设置于所述硅衬底上,且所述硅纳米柱之间互不接触,所述金属硅化物层覆盖于所述硅纳米柱和所述衬底上,所述TiVN薄膜覆盖于所述金属硅化物层上,所述凝胶层覆盖于所述TiVN薄膜上,所述导电柱设置于任意一个所述纳米柱背向所述硅衬底一面上的金属硅化物层上,且所述导电柱不被所述TiVN薄膜和所述凝胶层覆盖,降低了功率损失,且降低了成本,结构简单便于制备,同时增强了循环的稳定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片上固态超级电容的制备方法。
13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石墨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2010906263.4 2020-09-01 CN112201485A 2021-01-08 朱亚明; 黄皓浩
发明公开了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石墨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石墨烯与恶唑啉衍生物发生接枝反应,随后引发恶唑啉衍生物发生自由基聚合得到氧化石墨烯‑聚恶唑啉,然后与吡啶羧酸类物质反应,再与脂肪族二元酸反应使得聚恶唑啉分子链交联起来,随后与过渡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得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发明得到的电极材料性能优异,结构稳定,可变性强,绿色无毒,材料比电容可达720.7F g‑1,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优异,1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有率达95%以上。
14 电化学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980029746.6 2019-04-24 CN112106160A 2020-12-18 林宏树; 山口巧; 松村菜穗; 伊藤靖幸; 坂田基浩; 坂田英郎
发明的电化学器件具有正极、负极、和夹设于它们之间的间隔件,所述正极具备包含的正极集电体、和包含导电性高分子的正极材料层,在所述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具备铝化物层,铝氧化物层包含氟。
15 电化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80068626.X 2013-12-16 CN104885172B 2019-12-13 K·D·巴德; D·K·凯勒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装置(例如,电容式装置、电池或混合装置),该电化学装置包括封装在包装件(19)中的下列项:包括至少一个组合(11)的层构造,其中每个组合(11)包括设置在第一多孔电极层(12)和第二多孔电极层(14)之间的多孔微粒分隔体层(13);和任选地至少一个微粒集流体层(16,17);以及液体电解质(15),并且其中基本上所有液体电解质都被限制在层构造内。电容式电化学装置包括:第一组合,第一组合具有设置在第一多孔电极层和第二多孔电极层之间的多孔微粒分隔体层;任选地至少一个微粒集流体层;以及液体电解质。
16 蓄电设备的电极酸锂粉末及活性物质材料、以及使用了其的蓄电设备 CN201580026923.7 2015-05-21 CN106415899A 2017-02-15 竹本博文; 田中吉积; 藤野宽之; 岩本泰昌
发明提供蓄电设备的电极酸锂粉末及包含其的活性物质材料、以及使用该活性物质材料的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其是以Li4Ti5O12作为主要成分的钛酸锂粉末,当设由通过BET法求出的比表面积算出的比表面积当量直径为DBET,设由Li4Ti5O12的(111)面的峰半值宽度通过Scherrer的式子算出的微晶径为DX时,DBET为0.1~0.6μm,DX大于80nm,DBET与DX的比DBET/DX(μm/μm)为3以下,含有M(其中,M为选自Mg、Zn、Al、Ga或In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若设从上述钛酸锂粒子的表面向着内部5nm及100nm的位置处的上述M的原子浓度为D1(原子%)及钛的原子浓度为Dti(原子%),设从上述钛酸锂粒子的表面向着内部100nm的位置处的上述M的原子浓度为D2(原子%),则满足下述式(I)及(II),D1/D2≥5  (I)0.02≤D1/Dti≤0.4  (II)。
17 柔性超级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80004675.6 2015-03-27 CN105917428A 2016-08-31 林鸿仪; 徐伟杰; 黄琪薇; 范能平
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超级电容器,其包括夹在电沉积有纳米复合材料的镍泡沫体之间的电解液。该纳米复合材料包含导电聚合物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本发明还提供用于制备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置于一个室槽中的包含导电单体、氧化石墨烯和金属盐的溶液电?恒电势地电沉积在镍泡沫体上,随后压缩介于至少两层电沉积的镍泡沫体之间的电解液。
18 电化学电容器 CN201610293934.8 2010-09-16 CN105719841A 2016-06-29 栗城和贵; 荻野清文; 斎藤祐美子
提出一种能够增加电容的电化学电容器。该电化学电容器是形成于基板的表平面上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此外,电化学电容器具有电解质,并且正电极和负电极与电解质的相同表平面接触。换句话说,电化学电容器具有在电解质的表平面上的正电极活性材料和负电极活性材料,接触正电极活性材料的正电极集流器,以及接触负电极活性材料的负电极集流器。通过前述结构,可以增加电化学电容器的电容。
19 包括固体多层电解质的能量储存装置 CN201180012841.9 2011-01-07 CN102804303B 2015-09-09 S.G.埃伦伯格
提供了包括固体多层电解质的能量储存装置。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公开的能量储存装置在较电压下可呈现与电化学电池类似的性能,但是当电压升高时可过渡为静电电容器性能。通过提供大的总能量储量,本文公开的能量储存装置、方法和系统可优选为有利的。
20 电化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80068626.X 2013-12-16 CN104885172A 2015-09-02 K·D·巴德; D·K·凯勒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装置(例如,电容式装置、电池或混合装置),该电化学装置包括封装在包装件(19)中的下列项:包括至少一个组合(11)的层构造,其中每个组合(11)包括设置在第一多孔电极层(12)和第二多孔电极层(14)之间的多孔微粒分隔体层(13);和任选地至少一个微粒集流体层(16,17);以及液体电解质(15),并且其中基本上所有液体电解质都被限制在层构造内。电容式电化学装置包括:第一组合,第一组合具有设置在第一多孔电极层和第二多孔电极层之间的多孔微粒分隔体层;任选地至少一个微粒集流体层;以及液体电解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