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一种余热吸收结构 CN202310629462.9 2023-05-31 CN116772616A 2023-09-19 沈小刚; 徐国华; 沈海华; 顾佳羽
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吸收结构,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该余热吸收结构包括:换热器;换热芯,安装在换热器的内部;其中,所述换热芯包括两个管板和两个所述管板之间的换热管,所述阻隔板的外部设有阻隔板;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金属管,且相邻两个所述金属管之间连接有隔热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余热吸收结构,由于采用了独立的换热管与高温介质进行逐级换热,从而形成温度梯度,再使低温介质按照温度梯度逐级换热,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余热吸收装置在使用时,余热回收效率不佳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稳定换热,同时还能提高温度吸收的效果。
22 一种网管式结构换热器 CN201710331790.5 2017-05-12 CN107014228B 2023-08-25 蒋正坤; 田奎
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管式结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以及换热管,所述换热器外壳包括板内通道端板以及侧板,所述内通道端板包括两个且前后平行设置,侧板固定连接在内通道端板的两端,内通道端板与侧板之间围成板体换热空间,换热管设置为由两层换热板片叠合并卷曲成的双层圆管,包括外网管以及内网管,外网管套接在内网管管体上,两层换热板片之间形成的流体通道继而形成外网管与内网管之间的板内流体通道,换热管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按间距固定在板体换热空间内,所述换热管的前后端分别垂直穿过并固定在前后侧的板内通道端板上,所述内网管的端部设有网管端封板。所述网管式结构换热器能达到较好的换热系数,换热效率高,实用性高。
23 一种防爆型LNG管壳式换热器 CN202310485643.9 2023-05-04 CN116625143A 2023-08-22 张程宾; 张文浩; 陈永平; 毛长钧; 白剑; 何祖强
发明涉及一种防爆型LNG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内层的换热空间及外层的缓冲空间。换热空间由封头与换热器内层壳体通过轴向连接构成,固定管板与浮动管板分别设置于换热器内层壳体两端,多根辐射状换热管组成两组换热管束,两端分别与固定管板与浮动管板连接。辐射状换热管可有效增强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并且径向及轴向子流道具有高弹性,可有效减缓LNG大温差低温运行工况下导致的大热应的影响;浮动管板及换热管支撑机构的应用也增强了极端工况下运行的稳定性。缓冲空间由缓冲层外层壳体与换热器内层壳体构成,在缓冲空间内充注有高化学稳定性的气体,隔绝外部空气与换热器中LNG。本发明可为LNG冷能利用过程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4 一种冷却塔 CN202310423093.8 2023-04-19 CN116608711A 2023-08-18 王丁明
发明涉及冷却塔领域,涉及一种冷却塔,本发明包括外筐和依次向下固定于外筐内部的上顶板、上底板、下顶板以及下底板,上顶板与上底板围合形成上箱,下顶板与下底板围合形成下水箱,上底板与下顶板上设有若干环形排列且同轴的通孔,通孔内设有细管,上底板下端设有漏水板,漏水板上设有供细管穿过的漏水孔,细管与漏水孔之间设有间隙,细管连通上水箱与下水箱,上水箱上连接有内循环出水管,下水箱上连接有内循环进水管,外筐下端设有开口,外筐上设有外循环进水管,外循环进水管位于上底板与漏水板之间,细管内待冷却热水由下至上流动,流动过程中与由上至下流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快速对细管内待冷却热水的冷却。
25 用于液化天然气及冷和冷干空气的共生的再气化装置 CN202180076045.5 2021-09-10 CN116529552A 2023-08-01 朱安·E·诺曼卡尔维特; 丹·A·罕加努
一种再气化装置,用于液化天然气LNG以及冷和冷干空气的共生。包括至少一个与外部密封的套管(4),其可承受真空条件并含有处于液相(5)和气相(6、15)的工作流体;该套管(4)被至少一个低温管(3)横穿,LNG(1)通过该低温管(3)的一端供给,再气化天然气(2)通过另一端收集;该至少一个低温管(3)的外表面是冷凝表面,工作流体的气相(6、15)在其上冷凝并释放能量;以及位于至少一个套管(4)外部的多个蒸发冷凝管或隔室(7),潮湿空气中含有的空气水蒸气在蒸发冷凝管或隔室(7)的外部冷凝表面上接触并冷凝,产生冷淡水(10)并释放能量,该能量被处于液相(5)的工作流体吸收,工作流体流过蒸发冷凝管或隔室(7)的内部蒸发表面并蒸发,产生工作流体的气相(12),该气相(12)通过蒸发冷凝管或隔室(7)的一端离开,并被引导(15)到至少一个套管(4)以进行冷凝。
26 高压流体毛细管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2310516788.0 2023-05-09 CN116518747A 2023-08-01 梁世强; 徐祥; 郭永献; 岳鹏; 王健; 王树亚; 张朋飞; 刘佳翔; 肖广运; 吴春亮
发明提出一种高压流体毛细管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上封板、下封板,上封板、下封板之间设有多层流道层,每层流道层包括垫片,垫片上铺设有多根毛细管,上下相邻两层的流道之间设有隔板;上下相邻两层的毛细管交错排列。本部发明提发换热器具有体积紧凑、功率密度高、承压能强、耐高温、换热均匀、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加工过程去掉了蚀刻工艺,也无需孔对孔穿管,使其制造工艺流程减少,生产周期缩短。该发明制造的换热器综合了PCHE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和毛细管钎焊式换热器全部优点。
27 一种纯冷凝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 CN202210128952.6 2022-02-11 CN114440653B 2023-07-21 刘勇; 朱文宝; 黄超; 邓强; 刘贤琪; 黄斌; 张继暖
发明涉及纯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碱冷凝循环利用系统及循环利用方法,包括冷凝水收集装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第一储水装置和第二储水装置。冷凝水收集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换热装置连通,以用于与外部介质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储水装置连通,第二换热装置设置于第一储水装置当中以用于与第一储水装置中的水进行热交换。第一储水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储水装置连通。其能够对纯碱生产过程中的冷凝水进行回收利用,并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对冷凝水的利用充分性,对于节约生产资源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28 一种换热管 CN202210191416.0 2022-03-01 CN114485248B 2023-07-04 杨宏伟; 胡利华; 鲁梦诗; 冯卓恒; 朱海淼; 夏文青; 王小柳; 任晓宇; 周民星
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管,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其压头段设于换热管的外侧,其中第一折边的顶端与换热管的顶端圆弧连接,且与换热管的管壁的夹不小于180°,第二折边设于换热管的管壁与第一折边之间,其底端与第一折边的底端圆弧连接,且与第一折边的夹角不大于30°,压头金属贴合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的内壁设置;衔接段包括设于换热段的底部的套管,套管的内孔与换热段过盈配合;防震段设于套管的外侧,其中第三折边的底端与套管的底端圆弧连接,其底部与套管轴向平行,顶部内壁与套管的外壁密封连接,中部向外凸起,防震头贴合第三折边和套管的内壁设置。本发明具有防腐、密封、稳固、即装即用、即坏即换的特点。
29 一种航空飞行器散热器冷却管抗变形工艺 CN202011286750.1 2020-11-17 CN112536426B 2023-06-30 任光豪; 饶晓锦; 肖贵玉; 刘仕华; 许宗武
申请涉及散热器加工技术领域中的一种航空飞行器散热器冷却管抗变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管内部填充满半固态的油脂,将铜管进口和铜管出口密封;步骤二、将灌满油脂的铜管固定在模具中,将合金液流入模具型腔中使其包裹铜管,在压铸机中压铸;步骤三、冷却后铝合金将铜管完全包裹最终形成散热器铸件。当铝合金液高速、高压进入模具型腔包裹铜管时,铜管内的油脂随即液化汽化,使铜管内形成高压状态并向外膨胀,使铜管在高速、高压的铝合金液的冲压下不变形。
30 温加热专用换热管组件 CN202310261745.2 2023-03-17 CN116294753A 2023-06-23 岳新云; 刘晓林; 曲文龙
发明公开了温加热专用换热管组件,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换热直管和第二换热直管,第一换热直管和第二换热直管一端与导流弯头相接构成换热管,其特征在于: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上接出多个引流管,导流弯头内设置防共振组件,防共振组件包括主轴,主轴上下两端与导流弯头内壁固定连接,主轴上通过转轴安装多根挡板,挡板另一端安装摆动板,摆动板成度固定安装,摆动板外圈设置分流半环,分流半环与第一换热直管和第二换热直管相接出开设第一溢流口和第二溢流口,分流半环将导流弯头分隔为第一变径通道和第二变径通道,解决管道内壁凝结形成水垢造成换热效率降低以及共振造成管道变形破损的技术问题,主要应用于换热器方面。
31 流路阻碍体以及热交换器 CN201980079281.5 2019-12-02 CN113167542B 2023-06-09 小田拓央; 石黑达男; 原伸英; 近藤喜之; 平冈贤; 中村太一; 桐原健治; 笠原二郎
多个阻赋予部(34A~34E)以彼此相邻的方式配置,构成彼此相邻的阻力赋予部(34A~34E)中的一方的阻力赋予部的第一缩流部与构成另一方的阻力赋予部的扩径部连通,构成彼此相邻的阻力赋予部(34A~34E)的第一缩流部(32AH~32DH)配置在外框构件(31)延伸的方向上不同的位置
32 一种防热应导致泄露的烟气换热器换热管连接结构 CN202310282498.4 2023-03-22 CN116147403A 2023-05-23 朱晋永; 梅振锋; 王小华; 姚胜; 薛晓垒; 彭小敏; 俞胜捷; 赵鹏; 丁奕文; 聂雨
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热应导致泄露的烟气换热器换热管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换热管,换热管与烟道壁面进行软连接,用于消除换热管与烟道壁面间的热应力影响,位于烟道内部的换热管上设膨胀节,用于为换热管在其轴向上因热胀冷缩的引起的形变提供缓冲空间。本发明在换热管与烟道壁面连接处采用固定螺母、弹性垫片和固定环等进行软连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垫片,在兼顾密封的同时,有效吸收换热管因热胀冷缩带来的轴向及径向形变,以此抵消换热管与烟道壁面间的热应力影响;在烟道内将换热管与膨胀节焊接,利用膨胀节为换热管本体在其轴向上因热胀冷缩的引起的形变提供缓冲空间,能够进一步抑制烟气换热器与烟道壁面连接点处受热应力的影响。
33 一种预制模化余热回收系统 CN202310105359.4 2023-02-13 CN116123911A 2023-05-16 周丽娟; 王莹
申请公开了一种预制模化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数据中心余热产生单元、余热回收单元、余热用户单元,数据中心余热产生单元、余热回收单元、余热用户单元之间的冷媒输送通路设置为双层保温管道,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预制模块化余热回收系统,通过余热用户单元实现数据中心的热量回收并将热量供给需要热量的区域,实现能量利用的最大化,达到节能降、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的目的,同时数据中心余热产生单元、余热回收单元、余热用户单元之间通过管道接口安装双层保温管道,减小预制模块化余热回收系统的整体体积,通过对冷媒通道的双层保温材料包裹,保证了冷媒输送过程中的温度恒定,提高冷媒的换热效率。
34 冷油冷 CN202211679544.6 2022-12-26 CN116045700A 2023-05-02 李洪乐; 李磊; 姜明明
发明涉及冷油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冷油冷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的其中一端为冷却水端;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冷却水端的表面,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所述冷却水端内部的空间相通;进油口和出油口,均位于所述筒体的表面,均与所述筒体的内部相通;导流板,密封安装在所述冷却水端与所述筒体之间;该冷油冷水器,通过冷却管组内部多组冷却管与导流板和冷却水端的配合设计以及冷却管中冷却部的分布设计,可使筒体内部的油液在流动到每个位置阶段时,均保持相同的冷却效果,油液整体冷却均衡,冷却效果好,同时冷却管和冷却部的分布设计,可使冷却水在输入和回流的整个过程中保持较佳的冷却效果。
35 一种不对称叶脉型翅片微通道冷凝器及多蒸发器环路热管 CN202211475270.9 2022-11-23 CN115900405A 2023-04-04 刘小伟; 王智彬; 陈展珠; 陈颖; 莫松平
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对称叶脉型翅片微通道冷凝器和多蒸发器环路热管。所述多蒸发器环路热管,包括多根气体管线、多根液体管线、多个蒸发器和冷凝器;多个蒸发器与冷凝器的蒸汽腔通过多根气体管线并联,多个蒸发器还与冷凝器的冷凝液腔通过多根液体管线并联。本发明的多蒸发器单冷凝器的环路热管,通过设计构思巧妙、结构合理的新型冷凝器和蒸发器结构,实现了一个冷凝器带动多个蒸发器工作的环路热管,保证散热效率的同时,满足了小型化要求,并且可以根据发热元件的数量和位置灵活安装,并且可根据不同散热负荷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散热模式,避免能源的浪费。
36 热交换器 CN202211186503.3 2022-09-27 CN115876023A 2023-03-31 山田甲树
一种热交换器,抑制热交换器的寿命的降低。热交换器(10)包括集管(20)和多个传热管(30),在集管(20)和传热管(30)的表层形成有含有锌的耐腐蚀牺牲层(26、32),在贯通集管(20)的内外的孔部(23)处具有供传热管(30)插入的连接部(15),集管(20)和传热管(30)在连接部(15)处被焊接起来,连接部(15)处的传热管(30)的第二耐腐蚀牺牲层(32b)的锌浓度比位于集管(20)的外部的传热管(30)的第一耐腐蚀牺牲层(32a)的锌浓度低。
37 一种立式高温 CN202211450625.9 2022-11-18 CN115726989A 2023-03-03 周明凯
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高温机,包括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加固装置的顶部,所述加固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外壳,所述风机外壳的表面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壁套设在电机输出端的表面上,所述电机输出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风机外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端盖口,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外壳。本发明涉及高温风机技术领域。该立式高温风机,达到减小电机产生的震动对整个装置的影响,以及利用电机输出轴与轴承之间转动产生的热能来控制流对轴承的冷却度。
38 一种利用换热管特殊结构从而防腐防垢的装置及方法 CN202211274190.7 2022-10-18 CN115654985A 2023-01-31 张中满; 王松柏; 骆文彦; 范威; 张伟; 张德强
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换热管特殊结构从而防腐防垢的装置及方法,包括镍白高效换热管本体,和连接在镍白铜高效换热管本体外表面的换热套管,镍白铜高效换热管本体的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左端连接有防垢片本体,镍白铜高效换热管本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管,固定腔的内部设置有衔接架,衔接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移动组件;换热套管的上端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进液管。该利用换热管特殊结构从而防腐防垢的装置及方法,提高了防垢性能,且便于主动除垢,解决了现有的换热管用腐防垢的装置除垢主动性较差,不方便自动移动进行除垢的问题。
39 一种带螺旋片的换热器用于聚合物脱挥的用途 CN202211255762.7 2017-04-26 CN115646420A 2023-01-31 单岩崑
发明提供了一种带螺旋片的换热器用于聚合物脱挥的用途,所述带螺旋片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设置有多个螺旋片,所述螺旋片包括左螺旋片和右螺旋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螺旋片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其中心点相连接,互成90°连接;所述螺旋片自身呈180°扭转;所述螺旋片在螺旋线方向上与换热器本体接触表面全部焊接;所述螺旋片端部的截面呈,所述倒角呈30°‑120°。所述换热器有助于实现良好的物料径向混合和分散效果,有效提高相间接触和界面的更新,强化传质和传热,提高反应速率,节省能耗。尤为适用表面更新型的脱挥设备,能够有效减薄换热器内表面的平流层厚度,防止物料过热和老化,实现高效率传质和传热。
40 一种低温烧结表面多孔换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02211047510.5 2022-08-30 CN115533105A 2022-12-30 郭辉进; 张国信; 杨旭; 李双权; 杨军军; 李群生; 潘思博; 陆友俊
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烧结表面多孔换热管及其制备方法。该换热管包括金属基体换热管和在金属基体换热管内表面或外表面烧结的金属粉末多孔层;金属粉末多孔层厚度为0.1~0.5mm,孔隙率为30~80%,孔隙半径为0.03~0.2mm;金属粉末多孔层由粗金属粉末与极细粉末机械混合后涂覆烧结而成,粗金属粉末和极细粉末烧结成型温度相差100~300℃,粗金属粉末的粉末粒度为60~500目,极细粉末的粒子中位径为0.5~10um。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低温烧结表面多孔换热管的制备方法。相比传统单一金属粉末,在不够高的烧结温度下,本发明能够保证多孔层的强度及与基管的结合强度,提高表面多孔换热管使用寿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