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
一种寒潮天气下集群风电和热力系统供电能力提升方法 |
CN202510301670.5 |
2025-03-14 |
CN119834378A |
2025-04-15 |
路朋; 李俊豪; 张清泉; 蓝汉卿; 邬元保; 刘书廷; 蔡权; 范俊秋; 叶林 |
本发明一种寒潮天气下集群风电和热力系统供电能力提升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调度技术领域,包括:构建电热耦合系统模型,考虑系统各个设备运行成本,形成综合成本最小化目标函数;考虑寒潮下风电场的运行特性,引入外部备用,建立系统安全运行约束体系;采用Wasserstein距离构建模糊集合,利用样本数据驱动的概率分布球状集合描述风电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重构模型,建立分布鲁棒优化模型;运用对偶理论将内层极值问题转化为单层优化问题,结合条件风险价值理论对机会约束进行凸近似处理,构建可求解的线性规划模型;设计动态置信水平,通过优化协调经济性与系统风险,平衡寒潮天气下系统运行成本与供电可靠性。 |
82 |
一种基于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运行的船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 |
CN202411732856.8 |
2024-11-29 |
CN119833178A |
2025-04-15 |
李应治; 王畅; 郝锐; 汪广怀; 王俊杰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运行的船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涉及船舶核动力系统专设安全技术领域,包括有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与反应堆压力容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管路,蒸汽发生器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组件,蒸汽发生器与冷却组件之间设置有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管路。凭借汽液两相的密度差建立的自然循环将蒸汽发生器热量导出至冷却水箱,另外冷却组件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管路之间设置有强迫循环组件,强迫循环组件可增强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管路的循环能力。本申请具有在不依赖外部能源的前提下,提高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的排热能力。 |
83 |
基于CFD-AI的锅炉汽水侧二维机理建模方法及系统 |
CN202411928898.9 |
2024-12-25 |
CN119830750A |
2025-04-15 |
周东阳; 郑小刚; 张骁; 唐贝; 曹军; 万松森; 崔旭朝; 刘锴 |
本发明基于CFD‑AI的锅炉汽水侧二维机理建模方法及系统,涉及模型优化技术领域,通过获取传感器的总类型,对于每一类型的传感器,计算传感器的数据传输延迟系数和数据传输不稳定系数,并分别和预设数据传输延迟系数阈值、预设数据传输延迟系数阈值进行对比,判断传感器的数据传输是否延迟以及是否稳定,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处理后的传感器实时传输锅炉运行参数,并不断调节优化汽水侧的模型,并控制锅炉运行参数的具体数值,能够对传感器数据传输延迟和不稳定进行优化处理,处理后的传感器实时传输锅炉运行参数,并不断调节优化汽水侧的模型,模拟锅炉运行的状态,并控制锅炉运行参数的具体数值,减小对实时控制决策造成的影响,确保的优化效果。 |
84 |
一种基于热管和熔盐储热的电石余热回收系统 |
CN202510160580.9 |
2025-02-13 |
CN119826556A |
2025-04-15 |
李蜀生; 高旭; 赵志硕; 赵鹏; 李振军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管和熔盐储热的电石余热回收系统,涉及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电石容器、电石运输车、熔盐储热模块、电石取热模块和蒸汽发生器,熔盐储热模块包括低温熔盐储罐和高温熔盐储罐,电石取热模块包括换热管组和举升装置,本发明设计合理,原理简单,可有效用于电石冷却,并实现了余热回收功能,冷却换热方式采用接触式换热,更为高效,热管的换热形式及惰性介质的应用使得安全性明显提升,也更利于后续的电石破碎环节,并克服了常规工艺的热污染的问题,此外,电石取热模块4具备模块化设计特点,其他组件的交互和布置也十分便捷,同时,也可用于其他流动性好的冶炼渣的冷却处理和余热回收。 |
85 |
一种火电机组与承压蓄热的耦合系统及运行方法 |
CN202411916823.9 |
2024-12-24 |
CN119826160A |
2025-04-15 |
杨健; 高新勇; 苗治军; 冯亦武; 何科翔; 郑立军; 付佐斌; 王永学; 李霄丹; 葛晓岚; 白骐瑞; 刘天岳; 孟晓敏; 李昊; 赵奕森; 崔巨委; 吴锁; 张孝广; 白德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电机组与承压蓄热的耦合系统及运行方法,系统包括机组子系统和蓄供热子系统,其中蓄供热子系统包括蓄热回路、蓄热罐、闪蒸供汽回路和换热热水供给回路,蓄热回路包括汽水换热器、第一混合换热器和第一升压泵,汽水换热器的进汽口均与冷再抽汽支管和热再抽汽支管连通,汽水换热器的高压水进口和疏水出口分别与第一混合换热器的高压水出口和疏水进口连通,蓄热罐的蓄热水出口和蓄热水进口分别与第一混合换热器的高压水进口和汽水换热器的高压水出口连通,闪蒸供汽回路和换热热水供给回路用于升负荷调峰和调频。本发明既提升机组变负荷速率,实现机组调频;又提升机组调峰容量,实现机组超宽负荷调峰。 |
86 |
一种提高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的回热系统 |
CN202510029936.5 |
2025-01-08 |
CN119826159A |
2025-04-15 |
井新经; 高庆; 杨荣祖; 王宏武; 翟鹏程; 王汀; 王耀文; 于龙文; 寇利军; 岳军; 陈宽; 胡睿铭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的回热系统,包括: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经过过热器加热后进入高压缸;高压缸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经过再热器加热后进入中压缸、低压缸;低压缸排汽进入凝汽器后通过凝结水泵加压后进入低压加热器和除氧器被蒸汽加热,被加热后的给水通过给水泵进入高压加热器被加热。本发明将高温高压蒸汽抽至减温减压器,与减温水混合后进入回热系统加热器提升给水温度,在锅炉负荷不变时,减少做功蒸汽量实现降负荷;提高给水温度使SCR脱硝系统入口烟温上升,增强宽负荷脱硝能力;提高省煤器入口水温也相应提升水冷壁入口水温,减少欠焓,显著改善水动力特性,提升水冷壁运行安全性。 |
87 |
一种燃气锅炉辅助节能监控管理系统 |
CN202510201433.1 |
2025-02-24 |
CN119826157A |
2025-04-15 |
贾庆俊; 王旭; 刘其涛; 商怀武; 王希彬; 于强; 康吉财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锅炉辅助节能监控管理系统,涉及热管理领域,该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废气监测管理模块、蒸汽监测管理模块和冷凝监测管理模块,在废气监测管理模块中,通过对废气的气体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废气是否可燃烧循环,并据此调整废气燃烧修正因子,在蒸汽监测管理模块中,对管道蒸汽数据进行分析,进行锅炉的氧气控制管理和进水控制管理,同时获取蒸汽使用修正因子,在冷凝监测管理模块中,对冷凝液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冷凝液循环进料口,进而进行进料口管理同时针对锅内冷凝液进水口的蒸汽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冷凝液循环进料口的喷头的孔径,进一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
88 |
蒸汽发生装置 |
CN202311332913.9 |
2023-10-13 |
CN119826150A |
2025-04-15 |
裴召华; 王佟; 孙延廷; 杨立龙; 王延涛; 臧振胜; 赵兴罡; 杜晶春; 刘兵; 林琳; 宁佳 |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该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罐体、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罐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换热组件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第一换热组件具有与进液口,第一换热组件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组件的内部形成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具有预热段和加热段,预热段穿过加热段。本发明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中,进入到预热段的液体会经过加热段内的流体进行预加热,进行预加热后的液体再与进入到第一腔体内的熔盐进行换热升温,升温后的流体通过加热段后进入到第二换热通道内,以避免熔盐直接接触低温流体发生固化现象,且熔盐走壳程,解决了熔盐结垢现象的发生,减少酸洗除垢的频率。 |
89 |
一种负荷可调式电极蒸汽锅炉 |
CN202510209711.8 |
2025-02-25 |
CN119687438B |
2025-04-15 |
卢海刚; 卢洁; 冯均燚; 刘松林; 潘陈星 |
本发明涉及蒸汽锅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负荷可调式电极蒸汽锅炉,包括外筒和内筒,三个供电组件均安装在外筒上,各供电组件上均具有电极盘,各电极盘的边缘处均设有多个电极杆,各电极杆从上至下逐渐远离独立区的内壁,供水机构设在外筒上,控流机构设在外筒上;通过控流机构能够调整排水口流出电解质水溶液的流速,进而调整内壳内的电解质水溶液的液位,通过控制电解质水溶液浸没的电极杆的部位的多少而实现对蒸汽锅炉的负荷调整,由于电极杆从上至下逐渐远离独立区的内壁,使电极杆呈倾斜状,电极杆产生的气泡竖直向上能够避开电极杆,进而能够防止气泡阻碍电流迁移,进而保证电极的加热效果。 |
90 |
一种连排水综合管理系统 |
CN202510146912.8 |
2025-02-11 |
CN119617388B |
2025-04-15 |
谢黎; 许喜盈; 陈伟钦 |
本发明涉及锅炉连排水资源回收管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连排水综合管理系统。本发明具体实现步骤包括: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目标锅炉的连排水相关参数,并对不同管道的废水进行废水分组和混合处理;接着,通过汽水混合热平衡方程确定进口蒸汽温度,并计算汽水混合热量损耗;结合热量守恒方程确定蒸汽理想输出温度,并计算余热回收热量损耗;然后,依据历史数据构建汽水‑污染排量函数;最后,综合各模块数据构建连排水综合优化函数,通过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进口蒸汽数据。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热量回收、蒸汽成本及污染排放,从而实现连排水处理和能效优化。 |
91 |
一种用于电厂的热管式低低温省煤器 |
CN202411568787.1 |
2024-11-05 |
CN119267888B |
2025-04-15 |
赵保强; 王杰; 陈志涛; 孙飞飞; 李广辉 |
本发明涉及热管低温省煤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厂的热管式低低温省煤器,包括水箱,水箱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水箱一侧还对称设置有矩形板,矩形板之间共同设置有连接板,且一侧的矩形板与水箱一侧相连接,矩形板之间共同滑动穿设有数个热管,热管上设置有用于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件,通过加热件中的热管将热气中的热量收集起来并传递至水箱中,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且驱动单元通过安装组件带动热管进行转动,使得热管带动螺旋叶片进行转动,以增加周围流体的流动速度和湍流程度来增强热交换效率,与此同时,驱动单元同步带动清理单元对螺旋叶片外侧上附着的灰尘进行同步清理,防止灰尘堆积。 |
92 |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轴封溢流蒸汽热量回收系统 |
CN202310539052.5 |
2023-05-15 |
CN116575990B |
2025-04-15 |
孙晖; 郭向健; 方国权; 王翔; 尚海; 秦志鹏; 王丹; 刘昱达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空冷机组轴封溢流蒸汽热量回收系统,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包括:新增设一台汽水换热器,汽源取自轴封溢流蒸汽,利用轴封溢流蒸汽中的热能对凝结水进行加热,凝结水对轴封溢流蒸汽中的热能进行回收;轴封溢流蒸汽在加热器中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凝结水,提高凝结水温度保证低温省煤器能够正常投运,凝结产生的疏水接入排汽装置。该系统对轴封溢流蒸汽进行回收利用,有效降低煤耗,提高低温省煤器运行安全性,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作用效果显著,适于广泛推广。 |
93 |
一种声波发生器吹灰试验方法及系统 |
CN202411673924.8 |
2024-11-21 |
CN119803975A |
2025-04-11 |
张民; 韩涛; 时俊; 杨守亮; 徐家玺; 孙栎洋 |
本发明提供一种声波发生器吹灰试验方法及系统,包括:搭建模拟低低温省煤器工作环境的实验平台并安装试验样本和传感设备;设置功率输出参数,包括固定功率水平和脉冲功率调制参数、吹灰频次与相位控制参数、时间周期与自适应调整参数、声波频率以及气流速度与矢量控制参数;进行吹灰操作并通过传感设备收集数据,包括通过光学成像传感器获取积灰覆盖率和颗粒信息,通过声学传感器阵列获取声波在积灰颗粒所在位置处产生的压强;计算清洁效率,并依据清洁效率和数据反馈对参数进行调整和迭代实验;本发明实现对声波发生器吹灰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低低温省煤器的吹灰效果,进而提升能源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满足环保节能的要求。 |
94 |
烹饪设备 |
CN202311320306.0 |
2023-10-11 |
CN119802695A |
2025-04-11 |
随晶侠; 孙飞; 张炳卫; 郑志伟; 杨一川; 梅媚; 卢力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烟气通道和烹饪腔,所述烟气通道与所述烹饪腔隔开并换热配合,所述烟气通道具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燃烧室和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设于所述燃烧室并配置为利用燃气加热,所述燃烧室与所述烟气入口相连,用于引入烟气以加热食材,所述烟气出口用于排出烟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可以利用燃气加热产生蒸汽,并对烹饪装置提供蒸汽,以便于加热装置的烹饪。通过利用燃气加热,可以突破电加热的限制,可以大大地提高加热装置的功率。 |
95 |
烹饪设备 |
CN202311320281.4 |
2023-10-11 |
CN119802693A |
2025-04-11 |
随晶侠; 卢力新; 张炳卫; 郑志伟; 梅媚; 杨一川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具有蒸汽入口;蒸汽装置,所述蒸汽装置包括燃烧室、燃烧器和水管,所述燃烧器设于所述燃烧室并配置为利用燃气加热,所述水管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燃烧室内,并与所述燃烧室换热配合,所述水管与所述蒸汽入口相连,以向所述烹饪设备供应蒸汽。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可以利用燃气加热产生蒸汽,并对烹饪装置提供蒸汽,以便于蒸汽装置的烹饪。通过利用燃气加热产生蒸汽,可以突破电加热的限制,可以大大地提高蒸汽装置的功率。 |
96 |
烹饪设备 |
CN202311320249.6 |
2023-10-11 |
CN119802692A |
2025-04-11 |
随晶侠; 张炳卫; 郑志伟; 梅媚; 卢力新; 杨一川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柜体;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设于所述柜体上,并具有蒸汽入口;蒸汽装置,所述蒸汽装置连接所述蒸汽入口,所述蒸汽装置配置为利用燃气加热,并向所述蒸汽入口供应蒸汽。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可以利用燃气加热产生蒸汽,并对烹饪装置提供蒸汽,以便于蒸汽装置的烹饪。通过利用燃气加热产生蒸汽,可以突破电加热的限制,可以大大地提高蒸汽装置的功率。 |
97 |
烹饪设备 |
CN202311315305.7 |
2023-10-11 |
CN119802691A |
2025-04-11 |
随晶侠; 张炳卫; 郑志伟; 杨一川; 梅媚; 卢力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装置,烹饪装置具有蒸汽入口;蒸汽装置,蒸汽装置包括燃烧室、燃烧器和换热件,燃烧器设于燃烧室并配置为利用燃气加热,换热件与燃烧室换热配合,并具有换热流道,换热流道与蒸汽入口相连,以向烹饪设备供应蒸汽,其中,换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燃烧室内,并设有烟气流道,烟气流道被构造成适于燃烧器产生的烟气通过并与换热流道内的流体换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可以利用燃气加热产生蒸汽,并对烹饪装置提供蒸汽,以便于蒸汽装置的烹饪。通过利用燃气加热产生蒸汽,可以突破电加热的限制,可以大大地提高蒸汽装置的功率。 |
98 |
可调节双流程水冷壁系统、直流锅炉以及发电机组 |
CN202510165075.3 |
2025-02-14 |
CN119802651A |
2025-04-11 |
王伟来; 康达; 于景泽; 曲道志; 戚龙周; 高维广; 樊欢豹; 姜梦祥; 时正伟 |
本发明涉及可调节双流程水冷壁系统、直流锅炉以及发电机组,所述水冷壁系统包括:炉膛水冷壁、省煤器以及分流水冷壁装置,所述分流水冷壁装置设有分流水冷壁入口集箱和分流水冷壁出口集箱;所述分流水冷壁入口集箱连接分流水冷壁入口管道,所述分流水冷壁出口集箱连接分流水冷壁出口管道;所述省煤器出口管道包括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所述第一分支管道连接炉膛水冷壁入口管道,所述第二分支管道连接所述分流水冷壁入口管道。该系统能够大大提高锅炉水冷壁在超低负荷区间的水动力安全性,同时又不增加水冷壁在满负荷时的流动阻力,不降低整个机组的运行经济性。 |
99 |
等离子炉烟气的二燃室和余热锅炉组合预处理系统 |
CN202411992931.4 |
2024-12-31 |
CN119802612A |
2025-04-11 |
张俊杰; 张天意 |
本发明公开了等离子炉烟气的二燃室和余热锅炉组合预处理系统,包括二次燃烧室和余热利用锅炉;二次燃烧室的内腔呈U型结构,二次燃烧室左侧上端设有进气弯管接头,二次燃烧室右侧上端设有出气弯管接头,出气弯管接头右端与余热利用锅炉左侧的烟气进口连接,余热利用锅炉内部设有折流换热通道,余热利用锅炉右侧设有烟气出口。本发明原理科学,结构紧凑,先对等离子炉排出的烟气进行升温,处理内部的可燃气体、二噁英,同时脱硝,然后再通过余热利用锅炉对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降温处理,为后续脱硫脱盐喷淋工序打下基础,同时产生的高温蒸汽为用于后面烟气中飞灰除盐工序,一举多得。 |
100 |
一种凝泵向除氧器供水系统的压力控制方法 |
CN202411859178.1 |
2024-12-17 |
CN119802577A |
2025-04-11 |
孙建国; 岳恒功; 孙殿承; 李越男; 赵龙伟; 李镇州; 王佳冰 |
本公开提供一种凝泵向除氧器供水系统的压力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除氧器的供水压力需求,结合凝泵与除氧器之间的高度差和管路压力损失,计算凝泵出口压力的设定值;实时监测凝泵的出口压力,将实际出口压力与设定压力进行比较;当实际出口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调节凝泵变频器的运行频率,提升凝泵出口压力至设定值;当实际出口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调节除氧器上水调节阀的开度,降低凝泵出口压力并优化系统运行效率;当凝泵出口压力低于最低压力时,触发控制系统报警并强制调节凝泵变频器频率,以恢复压力至正常范围;基于实时监测的出口压力数据和调节阀开度信号,利用预设控制逻辑实现凝泵与除氧器供水系统的自动化闭环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