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一种城市大雨防内涝分洪设备 CN201910966429.9 2019-10-12 CN110700375A 2020-01-17 闫志伟
发明涉及分洪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城市大雨防内涝分洪设备,包括剖面为矩形的分洪箱,分洪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管,进水管靠近顶部的内管壁上通过拆卸机构连接有滤网,分洪箱靠近箱底的一侧竖直外箱壁上固定连通有第一出水管,分洪箱远离第一出水管的竖直外箱壁上固定连通有第二出水管,分洪箱与第二出水管对应的内箱壁上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板,且阀板的轴线与第二出水管重合,调节机构包括T型滑槽,T型滑槽开设在分洪箱的内箱壁上,且T型滑槽位于第二出水管的正上方。该城市大雨防内涝分洪设备,发生内涝时加快排水速度、清理管道成本低、内涝发生时滤网不易堵塞、便于滤网的安装和拆卸等优点。
142 车辆限流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01910840057.5 2019-09-06 CN110629701A 2019-12-31 邝楚钊; 卢建文; 王朝龙; 区建峰; 胡帅; 程永康; 吕家杰; 李博; 方速昌; 陈奕才; 常晨曦
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限流桩及其施工方法,其中车辆限流桩包括:开设于地面的桩洞,桩洞的底部高于市政排通道;连通于桩洞的底部和市政排水通道的输送管,输送管设有单向;固定于桩洞的内壁的支架;竖向插设于桩洞内且底面支设于支架的桩杆,桩杆的侧壁和桩洞的内壁之间形成连通于地面和市政排水通道的排水空隙。本发明车辆限流桩通过在地面上设置供桩杆插设的桩洞,桩洞的底部和市政排水通道相互连通,从而进入桩洞的水能够排到市政排水通道内,避免桩洞内聚积水,在保证桩杆起到限流车辆作用的前提下,解决现有技术中凹槽内部容易聚积雨水的问题,同时提高地面上附近区域排水效果。
143 一种海绵型雨口建设结构 CN201910824139.0 2019-09-02 CN110616790A 2019-12-27 殷情; 方香林; 聂爱国; 袁家玉
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型雨口建设结构,包括立篦式的篦子、与篦子连接的上排水道、与上排水道底部连接的海绵排水仓、与海绵排水仓连接的主排水道和设置在上排水道内且位于篦子及海绵排水仓后部的细筛网,所述海绵排水仓设置为多个,所述上排水道与主排水道连接且连接处位于细筛网后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降雨量大小控制下水道排水量及控制雨水通过合适筛孔的过滤装置的技术问题。
144 管地道建筑外墙面降温系统及方法 CN201910897032.9 2019-09-23 CN110553329A 2019-12-10 姜坪; 林熙龙; 张元明; 魏晓雯
发明提供一种雨管地道建筑外墙面降温系统:包括雨水总管、地下风道和受热空腔,雨水总管与雨水井连通,地下风道一端与雨水总管连通,另一端与受热空腔的底部连通,受热空腔设置在建筑外墙体的外表面;建筑外墙体上设置有与室内连通的墙体风道,墙体风道中设置有二,所述受热空腔顶部设置有排风口,排风口设置有阀门一,受热空腔上半部分通过墙体风道与建筑的室内连通。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雨水管地道风建筑外墙面降温方法:利用地下雨水管作为地道风管,仅需加设一段的地下风道,其长度仅为外墙到室外雨水管的距离,雨天还可以起到排除雨水的作用,同时将室外雨水口作为室外空气的入口,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
145 一种排污管道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01910760038.1 2019-08-16 CN110499813A 2019-11-26 姚金龙; 李伟森; 颜可壹; 关羽
发明涉及一种排污管道结构,属于管道施工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排污管道结构,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周向面上设置有与主管道内部连通的排污井,排污井的顶端与地面平齐,主管道在靠近排污井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淤泥井,淤泥井的顶端与地面平齐,主管道内部设置有倾斜的滤板,滤板倾斜设置,且滤板倾斜的底端靠近淤泥井,滤板的顶端与主管道的内壁卡接配合,主管道在滤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滤板的支撑组件,达到提高排污能的效果。
146 一种坡地别墅庭院景观结构 CN201910664905.1 2019-07-23 CN110419355A 2019-11-08 卞乐科
发明公开了一种坡地别墅庭院景观结构,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其包括地面,地面的四周位置均设置有花坛,花坛内栽种有绿植;地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泳池,泳池的中部设置有排孔,排水孔内设置有密封塞,泳池的下方设置有连通排水孔的排水管,排水管的上端侧壁还设置有多个分水管,并且分水管分别连通多个花坛。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利用泳池的废水对绿植进行浇灌,实现了废水的再利用,同时利用分水管实现多个花坛的同步浇灌,提高了绿植的浇灌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达到了方便浇灌的效果。
147 一种排管网测流方法及装置 CN201910648046.7 2019-07-18 CN110258750A 2019-09-20 张喜
发明涉及一种排管网测流方法及装置,属于城市管网监测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清洗液高位橡胶吊袋(9)上匹配设置吊袋缺液传感器(10),吊袋缺液传感器(10)与控制器(5)连接,清洗液高位橡胶吊袋(9)通过受控电磁(11)和清洗液管(17)与清洗液喷嘴连接,所述清洗液喷嘴为多个,分别对准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探头声波传感器探头,所述受控电磁阀(11)与控制器(5)连接。本发明为保证流量监测系统在污水管网中的可靠性,对测流传感器增加自动自清洁系统,增加压强式防淤堵满管开关用于判断排水管网是否处于满管状态,从而精确判定过水面积,从而保证基于流速面积法测流的精度
148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系统 CN201910523513.3 2019-06-17 CN110158655A 2019-08-23 冯宇; 王珏; 唐世强; 胡锡鹏; 郝唯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系统,包括:第一管廊,其包括底廊段、与底廊段两端分别连接的两个斜廊段、与所述斜廊段的自由端连接的顶廊段,所述顶廊段高于所述底廊段,所述斜廊段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管节;多个连接,多个连接块分别用于连接两个管节、及管节与顶廊段,所述连接块为环形结构,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凹陷形成两个环形固定槽,以容纳所对应管节或顶廊段的端部,所述管节或顶廊段与相对应的固定槽固接,其中,所述连接块为混凝土结构;第二管廊,其固设于所述底廊段的上方,所述第二管廊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廊段的延伸方向垂直。本发明不仅可减少管节间的错位,而且可有效减少管节连接处渗,延长综合管廊的使用时间。
149 一种用于不均匀变形下的管涵-土相互作用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201910345301.0 2019-04-26 CN110118648A 2019-08-13 阿比尔的; 刘明维; 连坦帅; 梁越; 吴林健; 王俊杰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不均匀变形下的管涵-土相互作用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该管涵试验系统包括试验台、两组驱动系统、管涵试验槽和试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试验台包括上层平台板和下层平台板,以及支撑所述上层平台板和下层平台板的支撑腿。所述每组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管涵夹具、传动杆和导轨。所述导轨固定在下层平台板上。试验时,矩形框体内填筑土体。所述管涵布置在矩形框体内,两端被管涵夹具夹持。所述管涵的长度方向与导轨的方向垂直。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传动杆在导轨上运动,进而调整管涵的位置。该管涵试验系统在实验室中开展排水管沉降变形监测模拟实验。
150 原位控制沉积物硫化氢臭味的方法 CN201510567588.3 2015-09-08 CN106495425B 2019-05-31 商啟; 古斯塔夫·艾德里安·金克特; 孙建良; 方晶云
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控制沉积物硫化氢臭味的方法,其中使所述沉积物与难溶或不溶性颗粒状化剂接触;通过原位氧化‑还原过程去除所述沉淀物中的硫化氢,并且所述氧化剂被原位再生以循环利用。该方法还用于雨管道中沉积物、河流底泥或者污水管道中沉积物的硫化氢臭味的控制。
151 一种回流式免自控液体输送一体化装置 CN201811184237.4 2018-10-11 CN109113159A 2019-01-01 房蔚; 束长道; 叶玉柱; 吴俊
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流式免自控液体输送一体化装置,包括罐,所述废水罐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并连通有流管,所述回流管自输出端向输入端依次安装有第一压表、第一球和第一电磁流量计,所述废水罐的罐体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自输入端相输出端依次安装有第二球阀和止回阀,所述出水管的输出端连通有提升管,所述提升管与提升相连通,并至下向上依次安装有第二电磁流量计、第三球阀和第二压力表,所述回流管和所述提升管分别连通在三通管上,且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口向上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自下向上依次安装有第三压力表、转子流量计和第四球阀。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废水传送的电控装置配置复杂,故障点多,稳定差的问题。
152 一种用于清渣的排管道 CN201710010902.7 2017-01-06 CN108277869A 2018-07-13 黄志彬
一种用于清渣的排管道包括接入管段、中间管段、排出管段,所述中间管段直径大于接入管段;在所述中间管段内设有过滤框,过滤框一端设有进口端、其进口端与接入管段连通,过滤框与中间管段内壁间隔大于15厘米;所述中间管段表面设有清渣口,清渣口边缘通过转轴连接翻转盖,过滤框连接在翻转盖上。本发明的优点是,在排水管道排水的过程即收集污染物,并定期或是在特定条件下将污染物从排水管道排出,可以减轻后续收、清洗污染物的难度。
153 公路下道分叉管修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1610301740.8 2015-07-31 CN105926750B 2018-06-22 李日红; 玉枭彤; 王桂芳
公路下道分叉管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管器、压缩空气机一、连接管和底板,所述卷管器上面盘有热固性树脂软管,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面,所述连接管穿过固定支架,其一端活动安装有弯头;所述底板上还安装有电机,通过电机带动升降的涡轮蜗杆升降杆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涡轮蜗杆升降杆顶部安装有橡胶垫;所述压缩空气机一上连通有软管充气管沿伸到连接管的弯头端,所述连接管的弯头端安装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连接在卷管器上面。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本装置袖管技术开挖小,修复速度快,效率高;同时,不破坏环境,不影响路面交通通行,适合推广使用。
154 保护市政管线的冻结结构 CN201711209771.1 2016-04-30 CN107989152A 2018-05-04 叶香竹
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市政管线的冻结结构,其特征是离新建建筑物15~20m距离处布置应释放孔,离应力释放孔7~9m距离处布置冻结管,冻结施工完毕后会形成圆弧形冻墙;相邻排冻结管采用梅花形交叉布置,端部相邻排冻结管之间设置测温管,测温管深度与冻结管深度相同;冻结管之间的连接采用丝扣加密封剂连接,接缝处进行补焊,确保各管节间的同心度和焊接强度;离新建建筑物35~50m距离处布置防冻胀沟。
155 一种抗沉降塑料管道智能监控系统 CN201711340102.8 2017-12-14 CN107893470A 2018-04-10 粟阳; 翁炳华
发明揭示了一种抗沉降塑料管道智能监控系统,包括管道系统服务器、设置于管道系统内的若干监控终端,服务器分别连接各监控终端;管道系统包括至少一检查井、若干排管路、设置于排水管路的管道支架,各检查井连接对应的排水管路;管道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支架本体、设置于所述支架底座与支架本体之间的弹性机构;支架本体包括弧形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塑料管道;监控终端包括设置所述弧形支撑机构上的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弹性机构内的距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塑料管道的压力,距离传感器用以感应弹性机构内部的形变。本发明提出的抗沉降塑料管道智能监控系统,可实时获取管路下方支架的姿态信息,便于掌握地下管道的相关状况。
156 一种用于核电厂的污站上游污水管道的改造方法 CN201710945915.3 2017-10-12 CN107859141A 2018-03-30 赵军; 许文; 吴凯; 周新章; 杨城
发明属于核电站管道改造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核电厂的污站上游污水管道的改造方法,通过先采用橡胶气囊封堵特定管道的上游和下游,然后将选取管段内的污水排出;接着采用高压射水的方式进行选取管段的疏通和初步的清洗,然后分别实行人工和真空清捞实现管道的疏通和清洗;再接着通过自动化程度高的内窥电视检测装置在选取管段中运行并控制其实时拍摄和数据的传输,用以检测选取管段内的受损情况;然后在清洗完成的选取管段内针对特定受损的区域预设内衬管,在使得该内衬管充气膨胀后通过紫外光固化而贴合固定在原管道的内壁上,形成对原管道的修复和改造;这样的改造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的排污管道修复的难度和成本很高的问题。
157 一种带有在线处理设施的排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CN201710917076.4 2017-09-30 CN107806154A 2018-03-16 周超; 李梓晔
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在线处理设施的排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所述排水系统具有智能排水的效果,通过控制系统对该排水系统中的水利开关的开度及相关组件的合理控制实现水体的合理排放,在保证了行洪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对脏水或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至在线处理设施。所述排水控制方法包括水位法、水质法、水质-水位法,所述方法的调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与污水处理厂相连的分流井的排水控制问题。通过合理的控制脏水、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排放途径,最大限度的把脏水截流至在线处理设施中,把较干净的水排至自然水体。
158 一种Y型弃流装置 CN201610125879.1 2016-03-04 CN105649176B 2018-02-09 梁伟健; 艾旭
发明公开了一种Y型弃流装置,属于市政排技术领域。一种Y型弃流装置,包括:外壳、内套筒、弃流管、散流器,所述散流器固定在内套筒内部;所述内套筒包括滤孔段和弃流口;所述内套筒前端插入外壳内部,并与外壳前端承插连接固定;内套筒尾部从外壳伸出,并通过法兰与外壳连接固定;外壳下方还焊接有尾管。本发明提供的Y型弃流器无任何,消除了因阀门故障而导致雨水事故的发生;该弃流器一切功能全靠雨水自身天然势能,无需人工操作,无需电动,即使内部零件故障损坏也可直接将雨水通过弃流口排往市政管网,不会造成雨水事故。
159 一种应急自开启装置 CN201710159076.2 2017-03-17 CN106836439A 2017-06-13 王月萍; 程寒飞; 张鑫珩; 吴天福; 王秋景; 刘腾飞; 孙斌
发明公开了一种应急自开启装置,属于市政给排技术领域。所述应急自开启装置包括主排水管,分流管,以及板,其中,分流管与主排水管连通,在水流小于某一阈值时,阀板贴合于主排水管通往河道的一侧的端面以使得主排水管相对于河道封闭,使得水流从主排水管流入分流管,在水流大于等于某一阈值时,水流将阀板推开,关闭水流从分流管流出的通道,水流从打开的阀板直接排入河道。在出现强降雨或者连续性降雨等紧急情况时,阀板在水流冲击下自动开启,使雨水直接流入河道,避免形成城市内涝。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打开和闭合均非常灵活,无需任何外驱动,可操作性强。
160 一种用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保护的检漏沟 CN201610847792.5 2016-09-23 CN106638695A 2017-05-10 施曼
发明是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保护的检漏沟,可有效发现和排除敷设排埋地管道漏水,通过每隔约100~120m左右的距离设置检漏井,检漏井在上述范围内与最近的排水检查井或供水贴近建设并位于下游位置,能够快速发现管道故障、有效缩短检漏范围。检漏沟设有一定的坡度坡向(宜大于0.02)检漏井底部设置的300mm深集水坑,该坑用于收集管道漏损的水。在因受现场条件限制无法设置集水坑的区域,可在本应设置集水坑的位置改为设置一个起阻挡水流作用的挡水板,挡水板一侧端面与检漏沟的沟壁贴合,另一侧端面与检漏沟沟壁的间距H为200~300mm,在检漏沟检漏时,可通过从检漏井上方观察该处缺口是否有水流判断上游管道是否存在漏水现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